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大全

合集下载

初中的语文成语典故

初中的语文成语典故

初中的语文成语典故篇一:一网打尽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

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

晋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是两兄弟。

夷吾得秦国和齐国的帮忙,登上国位,就是晋惠公。

可是惠公的大臣分作两派,拥护惠公的一派以却茅和吕省为首。

暗里拥重耳的一派以里克和丕郑为首。

可是这班人对晋惠公个人来说都是有功的。

当丕郑到秦国去公干的时候,惠公藉故杀了里克。

丕郑回来后,心里很恐惧,深怕自己也给惠公杀掉。

可是事情倒没什么对他不利的,他就安心下来。

当然,他心里很恨惠公,便暗地召集同党,商量赶走夷吾,迎公子重耳登位。

有一天,屠岸夷要来见丕郑。

他从午间等到深夜,才见着丕郑。

丕郑问他有什么事情,屠岸夷告诉他,惠公要杀他,所以请丕郑相救。

丕郑说:“你去叫吕省救你吧!”屠岸夷说:“吕省不是好人,我正要喝他们的血,吃他们的内呢!”丕郑不大相信。

屠岸夷还献议了怎样怎样推翻惠公的办法。

丕郑听了,大声喝道:“是谁教你来说的!”屠岸夷见他不信,只好咬破了指头,鲜血之流,对天发誓说:“天老爷在上,我如有三心两意,叫我全家都死光。

”这么一来,丕郑就相信了,跟着丕郑这一伙人密谋了。

他们写了一封信给重耳,请他准备回来。

丕郑、共华、屠岸夷等十位大臣都签了字。

屠岸夷把信贴胸的带走了。

第二天,他们上朝,惠公问丕郑说:“你们为什么要迎公子重耳?”丕郑这一班人都吃了一惊,心知不妙,都给缚去软了头。

这九位反对夷吾的大臣全都一网打尽了。

初中的语文成语典故篇二:百尺竿头这个成语来源于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招贤大师》,师示一偈(ji)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

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宋朝时,长沙有位高僧名叫景岑,号招贤大师。

这位太师佛学造诣高深,时常到各地去传道讲经。

一天,招贤大师应邀到一座佛寺的法堂上讲经。

前来听讲的僧人很多,大师讲得深入浅出,娓娓动听,听的人深受感染。

法堂内除了大师的声音外,一片寂静。

招贤大师讲经完毕后,一名僧人站立起来,问他行了一个礼,然后提了几个问题,请求大师解答。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

成语出处及典故200个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它们凝练、生动地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理解。

每个成语都有其独特的出处和典故,这些故事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大家介绍200个常见成语的出处和典故,希望能够增加大家对汉语文化的了解。

1. 一马当先: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在攻打垓下时,他的战马被敌人射中,但他仍然骑着受伤的战马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2.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齐国有个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但他觉得还不够完美,于是在蛇的身上画了几条腿,结果反而破坏了原本的美感。

3. 杯弓蛇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淮阴侯刘邦曾经被人告发有人要刺杀他,他在喝酒时看到杯子和弓的倒影,以为是刺客,因此一直提心吊胆。

4.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画家在画龙时,只画了龙的身体,没有画眼睛。

后来,他请人点上了龙的眼睛,使得整幅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5.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的羊逃了出去,他没有及时追回,而是修补了羊圈。

后来,他的羊再次逃出去,但因为修补了羊圈,羊没有再次逃走。

6.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觉得很幸运,于是每天都守在株旁边等待兔子撞死。

7. 三顾茅庐:出自《三国演义》。

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但诸葛亮都不见他。

最后,刘备亲自去茅庐找到了诸葛亮,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

8. 闭门造车:出自《战国策·齐策一》。

齐国有个人闭门造车,没有向外界学习和借鉴,结果造出来的车子无法行驶。

9.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杞国有个人一直担心天会塌下来,他忧心忡忡,但实际上天并没有塌下来。

10. 画饼充饥:出自《庄子·外物》。

有个人饿得不行,他画了一块饼,想通过想象来充饥,但实际上并没有解决他的饥饿问题。

精选10个成语典故

精选10个成语典故

精选10个成语典故
1、草木皆兵
东晋时,前秦皇帝符坚率大军入侵东晋,后大败,回国途中他感到极度恐惧,觉得山上的树木都是东晋的追兵,故有“草木皆兵”的说法
2、背水一战
楚汉相争时,韩信率兵攻打韩国,他故意将军营安扎在河边,背水为阵,意在断绝退路,逼迫军队拼死进攻,最后大获全胜,故有“背水一战”的说法
3、四面楚歌
楚汉相争时,韩信在垓下布下十面埋伏,围困楚霸王项羽,韩信让军队在夜间吟唱项羽故乡的楚歌,涣散项羽的军心,大收其效。

4、揭杆而起
秦末时,民怨四起,陈胜吴广不堪忍受,终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时没有旗帜,就用竹竿代替,就有了“揭竿而起”的说法
5、破釜沉舟
秦末,项羽进攻汉中,过河后,项羽下令凿沉渡船,砸碎锅灶,表示不留退路,果然一战成功
6、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楚汉相争时,刘邦讨伐项羽,明地里派兵修整入栈道,暗里却将大部队调遣到废弃以久的陈仓道,偷袭项羽
7、退避三舍
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落难,逃亡楚国,应承楚王说:“我若为晋国国君,若与楚国敌对,必退避三舍(一舍是三十里)。

”后楚晋果然发生战争,重耳信守诺言,果然退兵九十里
8、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有一子名赵括,幼读兵书,谈起用兵之道,如数家珍,但他没有任何实战经验,在长平之战中导致赵国惨败,留下了纸上谈兵的说法
9、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吴越相争,越王勾践大败,几乎亡国,但勾践并不死心,终日以柴草不床,每天吃饭时都要舔一下苦胆,激励自己不忘国耻
10、一鸣惊人
楚庄公继位后三年不上朝,终日饮乐,大臣终于看不下去了,冒死进谏,庄公说:“有一大鸟,羽色艳丽,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果然,不久庄公就重临朝庭,把这三年中他暗中观察发现的弊病全部修正。

七年级的三十个成语故事

七年级的三十个成语故事

七年级的三十个成语故事1、沧海桑田桑田,农田。

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

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从前仙人王远和麻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一行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麻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

麻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田,现在海水又退了一半。

王远说那里又要扬起尘土来了。

2、不拘一格拘:限制;格:规格,方式。

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自珍面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革,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用。

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人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一首:“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3、了如指掌了:明白;指掌:指着手掌。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里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大的行动、节日,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

很多人对啰礼不理解,向孔子请教。

孔子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而不谈,指着手掌说:“知道啰礼的人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小就有雄心壮志,喜欢舞枪弄剑,他的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邑国,运用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

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

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

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6、一叶障目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子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找,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子能不能看见他。

妻子气愤说看不见。

他就拿这片树叶去街上行窃,被抓后说:“我一叶障目,你们能看见吗?”7、千呼万唤形容再三催促。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

五十个成语典故的出处1. 井底之蛙,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见识狭窄,不知道外面的世界。

2. 杯弓蛇影,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因多疑而产生的错觉。

3. 守株待兔,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坐等机会而不自己努力。

4.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5. 杞人忧天,出自《列子·汤问》。

比喻无事自扰,过度担忧。

6. 望洋兴叹,出自《红楼梦》。

比喻对现实感到无能为力、无法改变。

7. 纸上谈兵,出自《战国策·齐策四》。

比喻只在纸上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8. 守口如瓶,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形容保守秘密,不泄露口风。

9.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10. 马首是瞻,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比喻追随权势,唯命是从。

11.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在作品或言论的关键地方做出点睛之笔,使之更加完美。

12. 塞翁失马,出自《淮南子·人间训》。

比喻事情的发展往往难以预料,好事变坏事,坏事变好事。

13. 一箭双雕,出自《史记·韩长孺列传》。

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14. 虎头蛇尾,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开始时势头很大,后来却变得无力或效果不佳。

15.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在已经很完美的事物上再做多余的补充。

16.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急于求成,反而适得其反。

17. 狐假虎威,出自《庄子·外物》。

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来欺压人。

18. 虎落平阳被犬欺,出自《红楼梦》。

比喻势单力薄的人遭到欺负。

19. 画蛇添足,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20. 蜀犬吠日,出自《庄子·外物》。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是一种相沿习用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浓缩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一:负荆请罪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

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著,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

他手下的人便以为主人害怕廉颇,非常不解。

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

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像老虎一样相斗,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

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传到了廉颇耳中,廉颇为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觉得十分惭愧。

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蔺相如家请罪。

两人从此成为至交。

后用“负荆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初中常见的成语的典故篇二:指鹿为马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

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

”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是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

”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初中语文成语典故

初中语文成语典故

初中语文成语典故篇一:庸人自扰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

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办事干练,素有威名。

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

到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

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

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罚建立自己的威望。

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以后不要重犯。

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个小吏一顿。

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

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陆象先曾多次说:“天下本自无事,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

”初中语文成语典故篇二:刮目相看刮目相看出自三国东吴军师鲁肃之口。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20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出身贫贱,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隙时间发愤读书,越读越起劲。

随着知识领域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

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

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

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当,水来土淹,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联好,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

鲁肃听了,非常折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初中语文成语典故篇三:鞭长莫及鲁宣公十四年(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派申舟出使齐国。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

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导读:导语:当我们平时生活中,用到一鼓作气、负荆请罪、老当益壮等成语时,可有想过他们的出处呢?这里面可包含着古人的大智慧。

以下20个成语中包含着20个历史典故,爸爸妈妈们趁暑假有空快教给孩子吧!20个成语典故故事素材1、一鼓作气(曹刿 guì)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

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

”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

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3、一字之师(郑谷)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

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

”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

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4、一饭千金(韩信)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

”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

”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5、东山再起(谢安)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6、图穷匕见(荆轲)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

初中生必收藏,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论语》,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

书中的许多警句格言,被广为流传;而你可知道,一百多个常见成语典故,中华传统文化精髓!01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

忧愁而不悲伤,形容感情有节制;另形容诗歌、音乐优美雅致,感情适度。

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出自】:《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解释】:终日,整天。

整天吃饱饭,什么事也不关心。

【出自】:《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3、北辰星拱【解释】:北辰:北极星;拱:环绕。

北极星高悬不动,群星四面环绕。

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

后也比喻受众人拥戴的人。

【出自】:《论语·为政》:“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比而不周【解释】: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结党营私。

【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自】:《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6、博施济众【解释】:博:广泛;济:救济。

给予群众以恩惠和接济。

【出自】:《论语·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

”7、博文约礼【解释】:博:金我,广;约:约束。

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出自】:《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8、不耻下问【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不得其死【解释】:指人不得好死。

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出自】:《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10、不舍昼夜【解释】:舍:放弃。

不放弃白天和黑夜。

比喻夜以继日。

【出自】:《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通过几个字组成的固定词组来表达特定的含义。

典故则是指一些历史故事、传说或文学作品中的经典片段,常用于引申比喻。

下面我将列举40个常见的成语和46个典故,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成语:1.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才采取补救措施。

2. 画蛇添足,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3. 杯弓蛇影,比喻因多疑而疑神疑鬼,猜疑过度。

4.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5. 胸有成竹,比喻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和把握。

6.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

7. 画龙点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点上加上一笔或一语,使之更加完美。

8. 虎头蛇尾,比喻开始时势头很猛,但最后却没有结果。

9. 杞人忧天,比喻无事自扰,过分担心。

10. 守口如瓶,比喻保守秘密,不泄露出去。

11.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12. 金榜题名,比喻考试或选拔中获得优异的成绩。

13. 马到成功,比喻事情进展迅速,取得了成功。

14. 背水一战,比喻在绝境中奋力反击。

15. 功亏一篑,比喻工作接近完成,却因一点差错而功败垂成。

16. 纸上谈兵,比喻只是空谈,没有实际行动。

17. 一鸣惊人,比喻一次出色的表现引起轰动。

18. 人山人海,形容人群众多,非常拥挤。

19. 井底之蛙,比喻见识狭窄,眼光短浅。

20. 名列前茅,比喻在众多人中名次排在前面。

21. 锦上添花,比喻在原有的好的基础上再增添更好的事物。

22. 画地为牢,比喻采取措施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

23. 一败涂地,比喻遭到彻底的失败。

24. 鸟语花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25. 老马识途,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很熟悉。

26.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事情的真相显露无遗。

27. 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臆断,不参考实际情况。

28. 一举两得,比喻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29. 不可救药,形容情况非常严重,无法挽救。

30. 九牛一毛,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故事是语言中历史悠久,经过长筛选和提炼出来的固定的语言形式,是一个国家或民族语言的精华所在,能够从多个角度充分反映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包括生态文化、语言文化、宗教文化、物质文化和社会文化。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一:东施效颦(pín)古时候,越国有两个女子,一个长得很美,叫西施,一个长得很丑,叫东施。

东施很羡慕西施的美丽,就时时模仿西施的一举一动。

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双眉紧皱。

东施一见,以为西施这样就是美,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在大街上走来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见了她的这个样子,吓得东躲西藏,不敢去看她。

后来人们就用“东施效颦”来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处和本身的缺点在哪里,胡乱模仿。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二:不耻下问卫国大夫孔圉(yǔ)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

孔圉死后,卫国国君为了让后代都能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

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公。

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

有一次,他问孔子:“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很多,凭什么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地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是很恰当的。

”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成语“不耻下问”,现在指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道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初中常见的成语典故篇三:毛遂(suì)自荐春秋时,秦军在长平一线,大胜赵军。

秦军主将白起,领兵乘胜追击,包围了赵国都城邯(hán)郸(dān)。

大敌当前,赵国形势万分危急。

平原君赵胜,奉赵王之命,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把门客召集起来,想挑选20个文武全才的人一起去。

七年级的成语典故

七年级的成语典故

七年级的成语典故 成语是⺠族⽂化的缩影,包藏着深厚的⽂化底蕴。

⽽同时成语⼜受到它产⽣时所处的⺠族⽂化与社会环境的制约。

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七年级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的成语典故篇⼀:颐指⽓使 唐朝汴[biàn]州节度使带温因镇压⻩巢起义⽽名闻天下。

公元900年,宦[huàn]官刘季述乘昭宗⼤醉之时发动政变,⽴太⼦李裕为帝⽽废黜[chù]了昭帝。

他派⼈去联络朱温来⽀持他,以便控制朝局。

朱温的⼿下李振建议朱温何不趁机以勤⺩为名消灭宦官,独揽⼤权。

朱温采纳了李振的意⻅,派他去京城⻓安联络宰相崔胤[yìn]共谋⼤事。

崔胤答随后便调兵冲进宫杀了刘季述,恢复了昭帝的帝位。

朱温因功被封为梁⺩,从此更加信任李振。

唐朝末年,朱温杀了宰相崔胤和他的亲信,任⽤裴枢、柳璨等⼈当宰相。

接着,⼜叫裴枢[shū]强迫昭宗、百官和⻓安百姓迁往洛阳。

昭宗到了洛阳,左右侍从⼈员都被杀死。

但朱温还不放⼼,时常派李振到洛阳去窥察昭宗和⼀些⼤⾂的动静。

李振仗着朱温的权势,趾⾼⽓扬。

平时他都⽤动动下巴和盛⽓凌⼈的态度来指使别⼈;每次到洛阳,总要把⾃⼰看不顺眼的⼈罢斥⼏个。

为此,⼈们在背后称他是“鸱枭[chī xiāo]”。

不久,朱温派⼈杀死了昭宗,另⽴李祝为帝,史币尔唐哀帝。

宰相柳璨开出⼀张名单,说这批⼈爱成朋结党,制造是⾮,都该杀死。

李振对朝官本亲就很痛恨,因为他们多是进⼠及第的,因此他也对朱温说,唐朝所以破败,都是这些⼈违法乱纪的缘故。

⼤⺩要办⼤事,这些⼈是不好对付的,不如⼀起杀掉好。

结果三⼗多名出⾝⾼⻔和币⽃第的⼤朝官,都被扣上浮薄的罪名,全部投⼊⻩河淹死。

公元907年,唐昭宣帝把帝位让给朱温。

朱温将国号改为⼤梁,史称后梁,朱温则为梁太祖。

李振因功当上了户部尚书,这样他更加趾⾼⽓扬了。

但仅过了⼗七年,后梁便被后唐所灭,李振被满⻔抄斩。

七年级的成语典故篇⼆:⼈⼼不古 此成语就是出⾃刘时中的《端正好.上⾼监司.既官府甚清明套.⼗⼆⽉》曲:“不是我论⻩数⿊,怎禁他恶紫夺朱?争奈何⼈⼼不古,出落著⻢⽜襟裾。

成语典故精选10则

成语典故精选10则

1、明镜高悬传说,刘邦攻入秦都咸阳,进入咸阳宫,巡视秦王室存放珍宝的仓库,只见其中金银珠宝,不可胜数。

但是其中最令刘邦惊异的,却是一面长方形的镜子。

它宽四尺,长五尺九寸,反正两面都能照人。

如果用平常姿式走近它,能照出人的倒影。

如果用手捂着心口走近它,就能照出人的五脏六腑(fǔ)。

如果有病的人捂着心口去照它,就会从中看到自身疾病所在的部位。

如果女子的心术不正,被它一照,就会发现她的胆特别大,心脏跳动也异于常人。

据说秦始皇怕人怀有异心不忠于他,所以经常让宫女们照这面镜子,发现谁的胆特别大,谁的心脏跳得特别,就杀掉谁。

后来,就用“明镜高悬”比喻官吏能明察秋毫,光明正大,执法严明,判案公正。

2、约法三章秦末,沛公(即刘邦)首先打进秦国都城咸阳,他本来只是个小亭长出身,见秦宫里富丽豪华,美女如云,于是赖在宫中饮酒作乐不愿离开。

张良极力劝说,讲明秦王即因荒淫无道而亡,若刘邦进宫作乐,就会重蹈秦王覆辙,早晚以失败告终。

刘邦这才觉悟过来,他悉召诸县父老、豪杰说:“父老忍受秦严厉苛刻的刑法很久了!我和诸侯及楚怀王约定,谁先入关谁即称王。

现在,我同父老们约定三法:杀人者处死刑;伤人和盗窃按情节轻重治罪;秦国的苛法一律废除。

官民均可安居乐业了。

”此约法三章甚得百姓拥护。

现在,凡事先讲定规则,要大家共同遵守之时,人们常用成语“约法三章”概括。

3、背水一战公元前204年,汉王刘邦派大将韩信和张耳,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

赵王和赵军统帅陈余,率领二十万兵马,集结在井陉(xíng),准备迎战。

赵国谋士李左车向陈余献计说:“我有个主意,井陉口这个地方两旁有山,道路狭窄,车马很难通过。

我们派三万人抄后路截断他们的粮车,你统率大军正面阻击汉军,把城墙垒得高高的,不与汉军交战。

这样一来,汉军前进不得,后退不能,又无粮草,成了瓮(wèng)中之鳖(biē)。

我看不出十天,我们就可以捉住韩信。

”但是,赵王没有采纳李左车的意见。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典故十则

成语典故十则成语的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语典故十则,欢迎查阅,谢谢。

(1)决一雌雄的故事:【成语】:决一雌雄【拼音】:jué yī cí xióng【解释】:雌雄:比喻高低、胜负。

指较量一下胜败高低。

【成语故事】:秦末,汉楚争霸,楚王项羽对汉王刘邦提出建议:“天下不安定好多年了,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

所以,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胜负,不要苦了老百姓。

”最后,刘邦当然不会接受这匹夫之勇的挑战,更凭其智能,战胜了项羽,建立汉朝。

(2)反求诸己的故事:【成语】:反求诸己【拼音】:fǎn qiú zhū jǐ【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

反过来追究自己。

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成语故事】:相传四千多年前,正是历史上的夏朝;当时的皇帝就是赫赫有名的大禹。

有一次,诸侯有扈氏起兵入侵,夏禹派伯启前去抵抗,结果伯启打败了,部下们很不甘心,就一致的要求再打一次仗。

伯启说:“不必再战了。

我的兵马、地盘都不小,结果还吃了败战,可见这是我的德行比他差,教育部下的方法不如他的缘故。

所以我得先检讨我自己,努力改正自己的毛病才行。

”从此,伯启发愤图强,每天天刚亮就起来工作,生活简朴,爱惜百姓,尊重有品德的人。

这样经过了一年,有扈氏知道了,不但不敢来侵犯,反而心甘情愿的降服归顺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它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要先要求自己,找出自已本身的缺点,努力加以改正,只有抱持这种态度,才能够把事情做好,能够这么做的人,我们就说他能“反求诸己”。

虽然,这只是短短的四个字,但是,它却可以做为我们修养上的金科玉律,不仅我们可用它来反省自己,也可以用它来劝勉别人,对于我们自己的做人处事,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3)弄巧成拙的故事:【成语】:弄巧成拙【拼音】:nòng qiǎo chéng zhuō【解释】:本想耍弄聪明,结果做了蠢事。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00个)

中国经典成语典故1、草木皆兵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

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

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

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足,就想以多胜少,抓住机会,迅速出击。

谁料,苻坚的先锋部队25万在寿春一带被晋军出奇击败,损失惨重,大将被杀,士兵死伤万余。

秦军的锐气大挫,军心动摇,士兵惊恐万状,纷纷逃跑。

此时,苻坚在寿春城上望见晋军队伍严整,士气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见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晋军的士兵一样。

苻坚回过头对弟弟说:“这是多么强大的敌人啊!怎么能说晋军兵力不足呢?”他后悔自己过于轻敌了。

出师不利给苻坚心头蒙上了不祥的阴影,他令部队靠淝水北岸布阵,企图凭借地理优势扭转战局。

这时晋军将领谢玄提出要求,要秦军稍往后退,让出一点地方,以便渡河作战。

苻坚暗笑晋军将领不懂作战常识,想利用晋军忙于渡河难于作战之机,给它来个突然袭击,于是欣然接受了晋军的请求。

谁知,后退的军令一下,秦军如潮水一般溃不成军,而晋军则趁势渡河追击,把秦军杀得丢盔弃甲,尸横遍地。

苻坚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晋书;苻坚载记》。

成语“草木皆兵”,形容神经过敏、疑神疑鬼的惊恐心理。

2、乘风破浪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

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

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3、大材小用南宋末,金国不断南侵。

辛弃疾参加了抗金义军。

后来,他在南宋朝廷里,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抚使。

他不仅是个爱国英雄,还写了很多充满战斗激情的词文。

由于主和派的打击,他在上饶带湖旁,度过18年退隐生活。

1203年,朝廷任命他为浙东安抚使兼绍兴知府。

他常与住在绍兴鉴湖旁的爱国诗人陆游议论国家大事。

第二年春,宋宁宗要他去京城,征询他对北伐金国的意见。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

40个成语46个典故成语是汉语中的固定词组,具有一定的意义和用法。

典故则是指某个故事、事件或人物,被广泛引用和传承。

接下来,我将列举40个常用的成语和46个典故,以便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

40个常用成语:1. 一马当先,指在行动中走在前面,带领其他人。

2. 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3. 如鱼得水,比喻处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感到非常舒适。

4. 亡羊补牢,比喻事情出了问题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5. 杯弓蛇影,比喻因过分敏感而产生的错觉。

6. 一箭双雕,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两个目的。

7. 画龙点睛,比喻在作品或事物的关键地方做出精巧的修饰。

8. 守株待兔,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行动。

9. 马到成功,比喻事情迅速成功,形势迅速好转。

10.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担心和忧虑。

11. 水落石出,比喻真相大白,事情真相显露无疑。

12. 胸有成竹,比喻事先有充分准备和把握。

13. 一丝不苟,形容做事认真,一点也不马虎。

14. 不可思议,形容事情难以理解或想象。

15. 走马观花,比喻匆匆地看一看,没有细细品味。

16. 一视同仁,对待不同的人或事物一视同仁,没有偏袒。

17. 东山再起,比喻人在失败后重新崛起。

18. 铁面无私,形容人公正无私,不受私情影响。

19. 九牛一毛,形容数量极少,微不足道。

20. 画地为牢,比喻采取措施把事情固定下来,不容易改变。

21. 自相矛盾,指自己的话或行为与自己的话或行为相矛盾。

22. 举一反三,从一个事例中推广出更多的类似事例。

23. 因噎废食,比喻因为一次失败而不敢再继续尝试。

24. 一帆风顺,比喻事情顺利进行,没有遇到阻碍。

25. 争先恐后,形容人们争相抢先,争取第一个。

26. 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迅速成功,一下子就达到目的。

27. 闭门造车,比喻只凭主观想象,不参考实际情况。

28. 不可救药,形容情况极其严重,无法挽救。

29. 一针见血,比喻话说得非常准确,直指问题的症结。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1、《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典故:完璧归赵。

“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典故:怒发冲冠。

“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典故:刎颈之交。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2、《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门庭若市。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3、《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4、《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典故: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典故:风流人物。

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典故:风骚。

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5、《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成语:舍生取义。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6、《秋水》作者:庄子成语:望洋兴叹。

初中学生必知的成语典故(100篇)

初中学生必知的成语典故(100篇)

成语典故2刘备被曹操战败丧失地盘,投靠刘表。

一天表请备喝酒聊天,备不胜酒力想起身如厕吐酒,起身时摸了下自己大腿,发现肉猛长起来,不禁落泪。

(髀肉复生,惊肉生髀,髀里肉生)4郑国人被装珍珠的漂亮盒子迷住了,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下,却将珍珠还给了楚人。

(买椟还珠)6孔子的学生颜回家境贫寒,但不去求官做,孔子说:颜回吃的是一竹篓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屋子里,但十分乐观。

(箪食瓢饮)7从前有个商人过河去卖货,中途河中遇险获救,答应给一百两白银,反悔了只给了十两。

第二次遇险,给三百两都没人救了,结果淹死了。

(贾人渡河)8范仲淹出身贫寒,在应天府书院读书时,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他把粥分成若干块,把咸菜切成碎末,当作一天的饭食。

(划粥割齑,断齑割粥,断齑画粥)9安史之乱时,张巡、张远镇守睢阳,被叛军围困,饥饿的威胁越来越严重,于是张巡下令用网捕麻雀,掘洞捉老鼠,一切能填进肚子的东西都充饥用。

(罗雀掘鼠)10晋朝时,刘隗奸邪作恶,危害国家,但想把他铲除很难。

就如同要挖掘狐狸,恐怕把城墙弄坏,要用火烧死老鼠,或用水灌死老鼠,又怕毁坏了神社庙宇。

(城狐社鼠)11北齐时,邺城有个人,熟读四书五经。

一天他去集市上买驴,要写个交易凭证,结果写了密密麻麻三页的字,竟然连一个驴字都没有.(博士买驴,三纸无驴)12梁鸿读书时人很贫穷,但他性情孤傲,不趋炎附势,一日三餐也和其他人分开做。

一天同窗请他用自己的热炊具煮饭,梁鸿不领情,在自己的冷灶上升起火来煮饭。

(不因人热)13姜太公前妻马氏欲与其复婚,姜太公已看透了马氏的为人,不想和她恢复夫妻关系,便把一壶水倒在地上,叫马氏把水收起来。

(覆水难收)14周公待人接物,谦恭下士,为了怕怠慢客人,有时候洗一次头,三次握着散开的头发去见客;吃一顿饭,也往往三次吐出含在嘴里的食物去接待客人。

(握发吐哺三吐三握)15秦将邯郸围困,魏惧秦不敢出兵救赵。

情急之下,信陵君以国家利益为重,置生死度外,借魏王如姬手窃得兵符,夺取兵权完成了救赵的使命,也巩固了魏的地位。

成语典故大全精选

成语典故大全精选

成语典故大全精选
1.望梅止渴:曹操军队在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口渴难忍。

曹操为了不耽误行军,指着前面一个小山包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用来解渴。

”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出口水。

终于到达了水源充足的地方。

2.一叶障目:有个书呆子从文自营中摘下一片树叶,当成了保护眼睛的工具。

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3.画蛇添足:楚国人比赛画蛇,一个人贪快画完后,又在蛇的身上添了足,结果反而输了。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

4.掩耳盗铃:有个人想要偷盗铃铛,又怕铃铛声音吵醒别人。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去偷。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闭着眼睛做事不考虑后果。

5.破釜沉舟:项羽在与秦军决战之前,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下令打破炊具和沉掉渡河的船只。

比喻不留退路,全力以赴。

6.狐假虎威: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唬其他野兽。

比喻借助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7.守株待兔:一个农夫在固定地方栽种庄稼,偶然捉到一只兔子后便守在树下等待更多的兔子。

比喻墨守成规,追求侥幸得来的利益。

8.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在吴国忍受了三年各种屈辱的生活后,回到国内用艰苦的生活来警醒自己报仇复国。

比喻用屈辱的经历激发自己的斗志,谋求将来干出一番事业。

9.负荆请罪:廉颇向蔺相如请罪,表示愿意以实际行动来纠正自己的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常见成语典故大全,和大家一起分享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者:司马迁典故:完璧归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含义: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

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典故:负荆请罪: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含义:负:背着;荆:荆条。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

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请求对方的宽恕典故:怒发冲冠: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含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

形容气愤到极点典故:刎颈之交: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含义: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

比喻可以誓同生死的朋友《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成语:门庭若市:出处:《战国策?齐策一邹忌讽齐王纳谏》:“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含义:原形容进谏的人很多。

现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典故:醉翁之意不在酒:出处:《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含义:原是作者自说在亭子里真意不在喝酒,而在于欣赏山里的风景。

后用来表示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成语:水落石出:出处:《醉翁亭记》:“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苏轼《后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含义: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

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典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出处:《汉书﹒匈奴传》“南有大汗,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含义:天所宠爱的人典故:风流人物:出处:《沁园春?雪》“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出处: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对一个时代有影响的人典故:风骚:出处:《沁园春?雪》“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出处:《国风》《离骚》含义: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这里指文学才华。

《鱼我所欲也》作者:孟子成语:舍生取义。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含义:舍弃生命以正义。

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孟子为了正义而舍去生命。

《秋水》作者:庄子成语:望洋兴叹出处:《庄子?秋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含义:望洋,仰视样子。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缺乏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成语:贻笑大方。

出处:《庄子?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含义:大方,指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人。

表示知识短浅,见笑于人。

《劝学》作者:荀况,《荀子》成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出处:《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含义:靛青从蓝中取得,颜色却比蓝色更深成语: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出处:《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含义:没有日常积累就不能有成果成语: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出处:《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含义:一直坚持不松懈,就会取得成就《蒹葭》《诗经楚风》成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含义:所说的那人,正在水的那方《最先与最后》作者:鲁迅成语: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出处:《韩非子》说赛马的妙法,在于“不为最先,不耻最后”含义:赛马的时候,既不要跑在最先,也不要跑在最后。

传说:处世金针金针:传说织女用于刺绣之针,后以金针比喻密法诀窍含义:做人的诀窍。

成语:不为戎首:出处:《礼记?檀弓》“勿为戎首,不亦善乎”含义:不做发动战争的人。

成语:不为祸始:出处:《庄子?刻意》“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含义:不做制造灾难的人。

《师说》作者:韩愈成语: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出处:《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含义:三人一起走路,其中必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

《论毅力》作者:梁启超典故:盘根错节。

出处:《后汉书?虞诩传》:“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含义:树根盘结,枝节交错,比喻情况错综复杂。

典故:迎刃而解。

出处:《晋书》:“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含义:原意是说,劈竹子时,头上几节一破开,下面的顺着刀口自己就裂开了。

比喻处理事情、解决问题很顺利。

典故:功亏一篑,出处:《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含义:做事因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促织》作者:蒲松林成语: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出处:《神仙传》传说汉朝淮南王刘安修炼成仙后,把剩下的药撒在院子里,鸡和狗吃了,也都升天了。

含义:后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的人也跟着得势。

成语:蠢若木鸡。

出处:《庄子达生》作者:庄子含义:形容神貌呆笨《涉江》作者:屈原成语:阴阳易位。

出处:《楚辞集注》含义:自然界极端混乱的现象,这里用来比喻楚国当时政治混乱。

典故:接舆髡首,桑扈蠃行出处:《涉江》“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即《论语》里的“楚狂接舆”,因为对当时社会不剪去头发,表示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

桑扈,古代隐士,即《庄子》里的子桑户,含义:接舆剪去头发,桑扈裸体走路。

他们的异常行为表示不与统治者合作。

传说:鸾鸟凤皇:比喻贤士远离,小人窃位。

典故:伍子逢殃:春秋时吴国大臣伍子胥因劝夫差杀勾践,夫差不应,后令伍子胥自杀。

《垓下之围》作者:司马迁典故:四面楚歌。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含义:比喻孤立无援,四面受敌的处境。

典故:无脸见江东父老出处:《史记?项羽本纪》含义:表示说话人自卑困窘。

《荆轲刺秦王》作者:司马迁成语:图穷匕现出处:《史记刺客列传》“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

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含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相露出来《毛遂自荐》作者:司马迁典故:毛遂自荐。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二十人偕,不外索。

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含义: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典故:脱颖而出。

出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脱颖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含义:锥尖透过布囊显露出来。

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机会,就能表现自己。

《雷电颂》作者:郭沫若传说:湘夫人:传说尧的女儿,舜的妃子娥皇和女英死后成为湘水神称湘夫人传说:湘妃竹,斑竹,又称泪竹。

出处:传说舜南巡时死去,他的妃子娥皇、女英在湘江间哭泣,眼泪沾染了竹子,竹竿上有了斑点,所以称斑竹、泪竹。

《故都的秋》作者:郁达夫典故: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出处:《淮南子?说山》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含义:以小见大,见叶落而知岁之将暮。

传说:廿四桥的明月出处:《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指扬州,传说城里有二十四座桥,因有24位美女吹箫于桥上而得名。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杜牧典故:秋士:出处《淮南子?缪称》“春女思,秋士悲”。

含义:古时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画意绵绵》作者:柯灵传说: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补苍天。

”含义:女娲:神话中上古女帝名,有说是伏羲的妹妹,有说是伏羲的妻子。

相传共工氏为祝融所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成语:多财善贾:《韩非子?五蠹》:“长袖善舞,多钱善贾。

”含义:贾:做买卖。

原意是本钱多,生意就做得开。

后指资本家会做买卖。

典故:五十步笑百步: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含义: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

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毫无自知之明地去讥笑别人。

《谈白菜》作者:李锐成语:君子之交:出处《庄子?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含义:交:交情。

贤者之间的交情,平淡如水,不尚虚华。

《琵琶行》作者:唐白居易成语:五陵年少。

出处:《瑟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含义:指京都富豪子弟。

《念奴娇﹒赤壁怀古》作者:苏轼典故:三国周郎赤壁。

出处:《资治通鉴》公元208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击败曹操。

含义:周郎,即周瑜成语:风流人物。

出处:《念奴娇?赤壁怀古》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含义:风流:杰出的。

指对一个时代有很大影响的人物。

也指举止潇洒或惯于调情的人。

《呆气》作者:邹韬奋成语:浩然之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含义:浩: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指精神。

指浩大刚正的精神。

成语:纸上谈兵:出处:《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

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

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含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

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典故:废寝忘食: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列子?开瑞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寢食者。

”含义:废:停止。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形容专心努力。

成语:甘之如饴:出处:郑玄笺:“其所生菜,虽有性苦者,甘如饴也。

”含义:饴:麦芽糖浆。

感到象糖那样甜。

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过秦论》作者:贾谊成语:瓮牖绳枢,出处《过秦论》:“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徒之徒也。

”含义:牖:窗子;枢:门的转轴。

破瓮做窗,绳作门轴。

比喻贫穷人家。

传说:陶朱猗顿:出处:《过秦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陶朱,就是春秋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跑到陶地自称陶朱。

猗顿春秋时鲁国人很有钱。

含义:富人的代称《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典故: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出处:《阿房宫赋》“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含义:独夫指秦始皇;戍卒指陈涉、吴广起义;函谷举指刘邦谷公元前206年率军先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并派兵守函谷关。

楚人一炬指项羽公元前206年入咸阳,并焚烧秦的宫殿,大火三月不灭。

《行路难》作者:李白典故:闲来垂钓碧溪上。

出处:相传吕尚曾在小溪上垂钓,后来遇西伯姬昌,得到重用。

含义:比喻到了晚年也有可能被重用典故:长风破浪会有时。

出处:《宋书﹒宗悫传》南朝宗悫少年时,叔父问他志向,他回答“愿乘长风破万里浪”含义:表示志在四方。

传说:梦日边。

出处:商初大臣伊尹将要受汤王的聘礼时,梦见自己乘船在日月边经过。

含义:作官任职。

《过华清宫》作者杜牧传说:一骑红尘妃子笑:妃子:杨贵妃传说:霓裳一曲千峰上:霓裳:《霓裳羽衣曲》唐代宫廷中著名的乐舞《无题.》传说:青鸟殷情为探看:蓬山,蓬莱山的简称,传说中的海上仙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