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3页

合集下载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2004年第4期肖华锋: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大众化杂志、进步知识分子与公共舆论2004年第1期彭小瑜:罗马天主教语境中的美国历史和民族——奥雷斯蒂斯•布朗森论移民的美国化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2003年第6期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2003年第4期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陈兼:张曙光著《经济冷战:美国对华经济禁运和中苏同盟》2003年第3期刘晓原:“蒙古问题”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2003年第2期王铭:美国的亚洲移民史研究2002年第3期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王旭:对美国大都市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崔丕: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2002年第2期牛军: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苏国共关系顾宁:关于亚洲冷战的中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2002年第1期李剑鸣: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2001年第6期梁茂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2001年第3期周钢、田吉贡:美国西部野马的驯养使用与保护刘文涛、杨成良:十九世纪美国的德意志和爱尔兰移民之比较2001年第2期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高春常: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2000年第4期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2000年第3期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2000年第1期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1999年第6期郭沂纹:刘文涛著《伟大的解放者——林肯》1999年第5期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张小明: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1999年第2期杨生茂:论乔治•班克拉夫特史学——兼释“鉴别吸收”和“学以致用”1999年第1期陶文钊: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1998年第4期董小川: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王晓德:试论务实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1998年第2期李喜所:关于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戴超武:梁茂信著《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997年第6期王旭: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及其阶段性特征——美国中西部与中国东北部比较梁茂信:美国革命时期黑奴制合法地位的确立1997年第3期于群、程舒伟: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王晓德: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张友伦: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宋强、秦志:评《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1997年第2期李晓岗:战后美国犹太人民族凝聚力的盛衰杨令侠:加拿大魁北克省分离运动的历史渊源王笛: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美关系的研究1996年第6期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崔丕、侯文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形成问题研究王锦瑭:美国企业史研究罗志田: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李剑鸣:评《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96年第2期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刘祚昌: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1996年第1期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王笛: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1995年第6期陶文钊:开罗会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吗•1995年第4期崔丕: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金卫星: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1995年第2期时殷弘:美国与现代中国——《中美关系史(1911—1950)》评析1994年第6期张少华:汉密尔顿“工商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黄绍湘:《美国工人运动史》评介1994年第4期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1994年第2期刘祚昌: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张友伦: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兼评美国学者关于阶级的理论王晴佳: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述评1993年第4期陶文钊: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张友伦:关于美国1787年西北法令的评价问题郭沂纹:评《美国军事史纲》1993年第2期何顺果:略论美国的立国精神张敏谦: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弗吉尼亚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1992年第6期张定河: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1992年第5期满运龙:马萨诸塞政治体制的确立1992年第4期何顺果: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机及其类型王旭:美国西部的开发与城市化1992年第3期崔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3/2号文件形成探微1992年第1期李剑鸣: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991年第6期时殷弘:美国与吴庭艳独裁政权的确立刘文涛:《杰斐逊传》简评1991年第2期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时春荣:论当代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1990年第4期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刘绪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满云龙:共和修正派与当代美国思想史学1990年第1期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刘绪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满云龙:共和修正派与当代美国思想史学1989年第4期黄振、方英义:美国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89年第3期黄绍湘:美国的总统制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王旭:富有生机的美国城市经理制1989年第1期沈长云:关于奴隶制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商讨丁则勤、丁克逊: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一阶段的远东政策1988年第6期韩铁: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新政初期美国的合作自由主义1988年第5期郑会欣:1933年的中美棉麦借款1988年第4期程洪:美国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1988年第3期(美)迈克尔•亨特:美国关于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1987年第5期余志森: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1987年第3期章百家: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何迪: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演变袁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观章百家:1945-1955年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述评何顺果: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现及其历史意义1986年第6期何顺果:关于美国国内市场形成问题1986年第5期丁则勤、丁克迅:美日的私人议和活动与《日美谅解案》的形成1986年第3期文颖:《美国著名妇女人物辞典》简介1985年第4期牛大勇: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1984年第6期冯承柏:美国工厂制确立年代质疑1984年第3期何顺果:西进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张友伦:评价美国西进运动的几个问题1984年第1期黄绍湘:开创我国美国史研究新局面的浅见1983年第5期田浩: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杜勒斯德外交权术与吉田信件的由来1983年第4期陈兼: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1983年第3期陈兼: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1982年第5期杨宗遂:再谈“波士顿茶会”1982年第2期叶笃义译注:司徒雷登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致美国国务卿的若干电文1982年第1期刘祚昌: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1980年第4期刘祚昌:略论托马斯•杰弗逊的民主思想1980年第3期罗荣渠: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1979年第12期俞辛淳、王敦书美国对日政策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79年第11期李世洞:美国历史资料的搜集与管理1979年第10期杨宗遂:“波士顿茶会”及其汉译名之辨正1978年第8期冯承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绥靖政策1978年第2期冯承伯、李元良:马汉的海上实力论1976年第6期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等: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章——西方殖民者奴役和贩卖黑人的血腥罪行1966年第1期张小辰:《“新边疆”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一文读后1964年第4期陈原:美国侵华“专使”顾盛在中国1964年第2期邓楚川:威尔逊与中国1963年第6期罗荣渠: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美国早期扩张主义思想的发展1958年第11期杨诗浩:介绍“瓜分中国的斗争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5-1900年”1957年第8期邵鼎勋:美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苏维埃远东时期的矛盾和斗争1956年第10期邵鼎勋:美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苏维埃远东时期的矛盾和斗争1956年第9期邵鼎勋:美国资产阶级对日本的初期掠夺1954年第4期程秋原:关于《美国简明史》的几点意见1954年第3期丁名楠:介绍金承化著《美国侵朝史》1954年第2期孙毓棠:美帝国主义攫占三都澳的阴谋与所谓“海军借款”。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兴起与衰亡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兴起与衰亡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兴起与衰亡在几百年前的广袤美洲大陆上,存在着多样丰富的印第安文明。

这些文明因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轨迹而备受瞩目。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主义的到来,这些印第安文明逐渐衰落并消失于历史的长河中。

首先,我们回到五千年前的玛雅文明。

玛雅人生活在现今墨西哥和中美洲地区,他们建立了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

玛雅人以他们的精确的日历系统和雄伟的宫殿建筑闻名于世。

他们的文化与宗教信仰紧密相连,玛雅的神殿和祭司类人被认为拥有沟通神明的能力。

然而,正是这种复杂的社会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逐渐使玛雅文明承担起巨大的压力。

接下来,我们看看另一个著名的印第安文明——亚兹特克帝国。

亚兹特克人是中美洲一个强大的帝国,建立在玛雅文明的基础上。

他们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拥有精美的建筑艺术和复杂的水利系统。

亚兹特克文明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高度发达的农业技术而闻名。

然而,亚兹特克帝国也因其暴力和残酷的贡品制度而备受争议。

西班牙人的侵略最终导致了亚兹特克帝国的灭亡。

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个古老而强大的印第安文明是印加帝国。

印加人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涵盖了现今安第斯山脉地区。

他们以其辉煌的农业系统、复杂的城市规划和精美的纺织品而著名。

印加帝国的社会组织十分紧密,各个地区通过道路系统和货物交流网络相互联结。

不幸的是,印加人也无法逃脱殖民主义的命运。

西班牙殖民者的到来导致了印加帝国的迅速衰败。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兴起和衰亡可以归结为几个主要因素。

首先,欧洲殖民者的到来给这些文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殖民者带来的疾病和武器技术迅速削弱了印第安人的抵抗力。

此外,殖民者还强迫印第安人改变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社会结构。

其次,气候变化对这些文明的衰落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美洲大陆上的部分地区经历了长时间的干旱,导致农业生产的衰退和资源的短缺。

这一情况加剧了帝国内部的社会冲突和政治动荡,进一步加速了这些印第安文明的灭亡。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的辉煌世界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的辉煌世界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的辉煌世界美洲大陆的印第安文明玛雅、阿兹特克与印加的辉煌世界在美洲大陆上,诞生了多个辉煌的印第安文明,其中最为出名的有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加文明。

这些文明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独特的文化和建筑,给当代世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介绍美洲大陆的这三个杰出文明,探究它们的成就和传承。

一、玛雅文明玛雅文明位于今天的墨西哥、危地马拉、洪都拉斯、伯利兹和萨尔瓦多等地,其鼎盛时期可追溯至公元3至9世纪。

玛雅人在科学、艺术和宗教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1. 科学与天文学:玛雅人精通天文学,能准确测定日月食和星体运行。

他们建造了高耸的天文台,观测天象并制定了高度准确的日历。

2. 建筑与城市规划:玛雅人建造了许多宏伟的城市和神殿。

例如,乌帕尔是玛雅文明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以其精美的石刻和壁画而闻名。

3. 书写系统与文字:玛雅人发明了独特的象形文字,并将其刻在巨石和纸张上。

他们的书写系统在南美洲同期的文明中最为发达,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和宗教信息。

二、阿兹特克文明阿兹特克文明是13至16世纪时期在墨西哥高原地区繁荣兴盛的文明。

阿兹特克人通过农业、竞技、宗教和军事扩张等方式,建立起了一个庞大而强大的帝国。

1. 农业与灌溉系统:阿兹特克人发展了高度发达的农业系统,利用人工湖泊和灌溉渠道,提供了大量耕地和水源,使得他们能够养活庞大的人口。

2. 艺术与文化:阿兹特克人在雕塑、绘画和陶瓷等艺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充满了神秘主题和宗教象征。

3. 宗教与祭祀:阿兹特克人崇拜多神教,经常进行祭祀仪式,其中包括人祭。

这些宗教仪式和祭祀活动都与阿兹特克文化的传承和社会秩序息息相关。

三、印加文明印加文明兴起于13世纪,在15至16世纪达到鼎盛,统治了安第斯山脉地区,包括现今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和哥伦比亚等国。

印加文明以其宏伟的建筑和有效的管理而闻名于世。

高考历史-近代世界经济(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高考历史-近代世界经济(讲)-专题练习有答案

洲人的宗教、语言、文化和政府。

问题:(1)根据材料一,你能提取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郑和与哥伦布航行目的和行事方式上的差别。

(6分)(3)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在对待外部世界和处理文化差异方面的不同模式?(15分)例2(湖南省娄底市双峰一中等五校高三上期中联考历史试卷)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2.讲典例【例1】(广东卷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趁热打铁】对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

据此,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使()A.不同文明得以交融和发展B.西欧各国纷纷开始海外探险C.西欧国家开始争夺殖民地D.人类历史迈入工业文明时代【例2】(云南姚安一中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卷)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

有了黄金,要灵魂进入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

”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C.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D.西欧人对黄金的渴求【趁热打铁】(江苏盐城射阳二中高三上第一次学情检测(期中)历史试卷)新航路的开辟,不仅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也对欧洲各国产生了重大影响,由此出现了不同的别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

高一历史美洲印第安文明课件

高一历史美洲印第安文明课件

会调整社会等级制度或部落关系。
03
社会与政治的动态关系
在美洲印第安文明中,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
时间、环境和外部压力而发生变化。这种动态关系反映了文明的不断适
应和发展。
03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经济与生产 方式
经济基础
农业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经济基础主要 是农业,他们发展出了多种农业 技术和耕作方式,如梯田、灌溉 等,以适应不同地区的气候和土
宗教信仰方面,美洲印第安文明信仰多 神教,崇拜自然和祖先,具有独特的祭 祀和仪式。
科技方面,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农业技术 、纺织技术、制陶技术等都达到了相当 高的水平。
建筑风格方面,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建筑 以石砌和木结构为主,形式多样,如玛 雅金字塔、阿兹特克神庙等。
艺术方面,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雕塑、绘 画、音乐等艺术形式独具特色,如玛雅 的浮雕、阿兹特克的乐器等。
文化影响
美洲印第安文明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玛雅的数学和天文学成就、阿 兹特克的金字塔建筑、印加的农业技术和灌溉系统等。这些成就对世界文化的发 展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05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衰落与影响
衰落的原因与过程
欧洲殖民者的入侵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占 领,导致印第安文明失去了独
立发展的空间。
深入思考。
对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价值
文化传承与创新
尽管衰落了,但印第安文明仍有许多 值得传承的文化元素和创新点。
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从历史角度反思如何实现生态平衡和 可持续发展,避免重蹈覆辙。
尊重与合作
强调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重要性, 促进跨文化交流与合作。
教育与学术研究
对印第安文明的研究有助于深化人们 对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理解,促进教育 和学术发展。

古代文明——印第安人

古代文明——印第安人

古代文明——印第安人古代文明中的印第安人是美洲土著民族之一,他们居住在北美、中美和南美各地,有着浓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印第安人的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宗教、艺术、社会结构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将深入探讨印第安人的历史、宗教信仰、艺术形式和社会结构,以展示他们的卓越文明。

一、历史背景印第安人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5000年左右,他们是美洲最早的居民之一。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印第安人形成了多样化的部落社会,建立起丰富多元的文化遗产。

他们通过狩猎、农耕和渔猎等方式获取生活资源,并发展了独特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结构。

二、宗教信仰印第安人深信自然界中存在着强大的灵魂和神灵。

他们相信地球、天空、河流、动植物等都具有生命,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被视为至关重要的。

通过祈祷、仪式和祭祀等活动,印第安人向神灵表达崇敬和感恩之情。

他们相信神灵的力量能够保护他们的部落,赐予他们好运和丰收。

三、艺术形式印第安人的艺术形式独具一格,体现出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文化价值观。

他们以壁画、雕塑、陶艺和纺织品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艺术创作。

这些艺术品往往富有图腾、符号和几何图案,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界、神话传说和部落生活的崇敬和赞美。

印第安人的艺术作品色彩丰富、线条流畅,充满着神秘的力量和韵味。

四、社会结构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以部落为基本单位,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首领和族长。

部落内部的成员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生活和工作。

印第安人注重集体利益,倡导和平与和谐的生活方式。

他们通过共同劳动、互助合作和民主决策等方式维系着社会秩序和稳定。

五、文明遗产印第安人的文明遗产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们在农业发展、建筑工程、日常生活技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例如,玛雅文明和阿兹特克文明是印第安人文明的代表,他们建造了壮丽的金字塔、神庙和皇宫,创造了独特的文字和历法体系。

总结:印第安人的古代文明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通过自然的力量和神灵的庇佑,创造了独特的宗教信仰和艺术形式。

初中历史美国的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的命运

初中历史美国的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的命运

初中历史美国的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的命运美国历史上的西部开拓是一个充满了冒险与机遇的时期。

19世纪中叶,西部边疆的各个州相继成立,西进的浪潮席卷而至。

然而,与此同时,印第安人的命运却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

本文将探讨美国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的命运之间的关系,以及这段历史对美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一、西部开拓的背景西部开拓是指美国拓展领土并定居于西部边疆的历史过程。

19世纪初,美国通过路易斯安那购地将领土扩展到密西西比河以西,这标志着西部边疆的形成。

西部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吸引了大量的移民前往寻找新的机遇。

二、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西部开拓对印第安人的命运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在美国拓展领土的过程中,印第安人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逐渐剥夺了印第安人的土地所有权,并强制他们移居到保留地。

同时,西部拓荒者也经常与印第安人发生冲突,导致了许多悲剧和流血事件的发生。

三、印第安人的抵抗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印第安人并没有被西部开拓者和美国政府所完全征服。

他们展开了持久的抵抗,保卫自己的土地和生活方式。

印第安人领袖如西部部落的坐骑印第安人和大酋长印第安人等,相继领导了多次反抗运动。

然而,由于资源和人口的不占优势,印第安人最终无法抵挡住西部开拓者的浪潮。

四、西部开拓的影响西部开拓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推动了美国的工商业发展。

西部拥有丰富的资源,如金矿、铜矿和农田,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商业活动。

其次,西部开拓改变了美国的地理面貌,使得美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最后,西部开拓也促进了美国的多元文化发展。

移民从各个国家涌入西部,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丰富了美国的文化多样性。

综上所述,美国的西部开拓与印第安人的命运在历史中交织在一起。

虽然西部开拓为美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发展,但同时也给印第安人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开拓与进步的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文化。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9 开辟新航路【附解析】

2020年高考历史十年真题三年模拟考点29  开辟新航路【附解析】

考点29 开辟新航路【十年真题】1.(2018.4·浙江高考·18)有学者指出:作为对人类最重要献礼之一的马铃薯,最初其实是颇低贱的食物,根本不受投资者青睐。

一系列的战争、饥荒替马铃薯打入欧洲,打开了一个更大更长久的开口。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马铃薯原产于美洲②马铃薯由葡萄牙人带回欧洲③马铃薯的“发现”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④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马铃薯原产于美洲,故①正确;美洲主要是西班牙的势力范围,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故②错误;马铃薯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得益于新航路的开辟,故③正确;马铃薯等作物的传播一定意义上也是一次文明的链接,是欧洲文明与美洲文明的相遇,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2.(2017年北京卷21).图9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NOVA 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 )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 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 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示可知,描述的是美洲的发现和罗盘针,由此可知,反映的是新航路的开辟,结合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使得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密切,故B项正确。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选B。

3.(2015·广东文综·19)一位哥伦比亚学者在“纪念美洲发现——两个世界文明汇合50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上说,“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

由此可知( )A.该学者关注殖民掠夺的后果B.“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非洲C.黄金和白银阻碍了世界市场的形成D.该会议讨论的是英国人登陆美洲的意义【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加强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也给殖民地带来深重的灾难,加剧了美洲殖民地和欧洲的差距,因而“黄金和白银的作用只是使两个大陆之间的距离更加遥远了”,故A项正确;“两个大陆”指的是美洲和欧洲,故B项错误;黄金和白银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而不是阻碍,故C项错误;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是西班牙王室支持的哥伦布船队,该议会讨论的应该是西班牙人登录美洲的意义,故D项错误。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

《历史研究》美国史论文题录(1954-2004)2004年第4期肖华锋:美国黑幕揭发运动:大众化杂志、进步知识分子与公共舆论2004年第1期彭小瑜:罗马天主教语境中的美国历史和民族——奥雷斯蒂斯?布朗森论移民的美国化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马萨诸塞立宪运动的意义和影响2003年第6期王晓德: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重商主义政策及其影响2003年第4期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陈兼:张曙光著《经济冷战:美国对华经济禁运和中苏同盟》2003年第3期刘晓原:“蒙古问题”与冷战初期美国对华政策2003年第2期王铭:美国的亚洲移民史研究2002年第3期王立新:“文化侵略”与“文化帝国主义”:美国传教士在华活动两种评价范式辨析王旭:对美国大都市区历史地位的再认识崔丕:美国《共同防卫援助统制法(1951)》的形成及其影响2002年第2期牛军:一九四五年至一九四九年美苏国共关系顾宁:关于亚洲冷战的中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2002年第1期李剑鸣:英国的殖民地政策与北美独立运动的兴起白建才:近年来美国的冷战史研究2001年第6期梁茂信:当代美国大都市区中心城市的困境2001年第3期周钢田吉贡:美国西部野马的驯养使用与保护刘文涛杨成良:十九世纪美国的德意志和爱尔兰移民之比较2001年第2期王立新:华盛顿体系与中国国民革命:二十年代中美关系新探高春常:英国历史传统与北美奴隶制的起源2000年第4期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2000年第3期任东来:1934—1936年间中美关系中的白银外交2000年第1期崔丕:美国经济遏制战略与高新技术转让限制1999年第6期郭沂纹:刘文涛著《伟大的解放者—林肯》1999年第5期杨奎松:美苏冷战的起源及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张小明:美国对中苏同盟的认识与反应1999年第2期杨生茂:论乔治?班克拉夫特史学——兼释“鉴别吸收”和“学以致用”1999年第1期陶文钊:费正清与美国的中国学1998年第4期董小川:美国政教分离制度的历史思考王晓德:试论务实传统对美国外交的影响1998年第2期李喜所:关于传教士与晚清现代化关系的思考——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戴超武:梁茂信著《美国移民政策研究》1997年第6期王旭:工业城市发展的周期及其阶段性特征——美国中西部与中国东北部比较梁茂信:美国革命时期黑奴制合法地位的确立1997年第3期于群程舒伟:美国的香港政策(1942—1960)王晓德: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张友伦:美国史研究百年回顾宋强秦志:评《美国对亚太政策的演变,1776—1995》1997年第2期李晓岗:战后美国犹太人民族凝聚力的盛衰杨令侠:加拿大魁北克省分离运动的历史渊源王笛: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美关系的研究1996年第6期徐蓝:从“橙色”计划到“彩虹”计划——太平洋战争前美国的战略演变崔丕侯文富: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81/1号文件形成问题研究1996年第4期王锦瑭:美国企业史研究罗志田:读《敌对与冲突的由来——美国对新中国的政策与中美关系(1949—1950)》李剑鸣:评《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96年第2期张友伦:美国民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问题刘祚昌:杰斐逊麦迪逊与共和党的兴起1996年第1期于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152号文件的形成王笛:近年美国关于近代中国城市的研究1995年第6期陶文钊:开罗会议是美国对华政策的转折点吗?1995年第4期崔丕:美国关于日本战争赔偿政策的演变金卫星: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1995年第2期时殷弘:美国与现代中国——《中美关系史(1911—1950)》评析1994年第6期张少华:汉密尔顿“工商立国”与杰斐逊“农业立国”之争黄绍湘:《美国工人运动史》评介1994年第4期王在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兴衰1994年第2期刘祚昌:杰斐逊与美国现代化张友伦:二次大战后美国工人阶级结构的变化——兼评美国学者关于阶级的理论1993年第6期王晴佳:美国的中国学研究述评1993年第4期陶文钊:1949—1950年美国对华政策与承认问题张友伦:关于美国1787年西北法令的评价问题郭沂纹:评《美国军事史纲》1993年第2期何顺果:略论美国的立国精神张敏谦:从殖民地走向独立的弗吉尼亚李剑鸣:美国印第安人保留地制度的形成与作用1992年第6期张定河:论美国联邦制的确立及其历史作用1992年第5期满运龙:马萨诸塞政治体制的确立1992年第4期何顺果:美国西部城市的起源机及其类型王旭:美国西部的开发与城市化1992年第3期崔丕: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第13/2号文件形成探微1992年第1期李剑鸣: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991年第6期时殷弘:美国与吴庭艳独裁政权的确立刘文涛:《杰斐逊传》简评1991年第2期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三论时春荣:论当代美国黑人文化的复兴1990年第4期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刘绪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满云龙:共和修正派与当代美国思想史学1990年第1期章百家:美国对华政策新解——评《从赫尔利到马歇尔》刘绪贻:富兰克林?罗斯福与联邦最高法院斗争的性质满云龙:共和修正派与当代美国思想史学1989年第4期黄振方英义:美国革命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1989年第3期黄绍湘:美国的总统制邓蜀生:美国移民政策的演变及其动因王旭:富有生机的美国城市经理制1989年第1期沈长云:关于奴隶制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商讨丁则勤丁克逊:太平洋战争前美国在美日谈判第一阶段的远东政策1988年第6期韩铁:第一次世界大战到新政初期美国的合作自由主义1988年第5期郑会欣:1933年的中美棉麦借款1988年第4期程洪:美国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趋势与特点1988年第3期(美)迈克尔?亨特:美国关于中国对外关系史研究的问题与前景1987年第5期余志森:美国独立前后政治体制的演变1987年第3期章百家: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对美政策何迪:1945-1949年中国共产党对美政策的演变袁明: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观章百家:1945-1955年中美关系史学术讨论会述评何顺果:加利福尼亚金矿发现及其历史意义1986年第6期何顺果:关于美国国内市场形成问题1986年第5期丁则勤丁克迅:美日的私人议和活动与《日美谅解案》的形成1986年第3期文颖:《美国著名妇女人物辞典》简介1985年第4期牛大勇:美国对华政策与“四?一二”政变的关系——兼与沈予同志商榷1984年第6期冯承柏:美国工厂制确立年代质疑1984年第3期何顺果:西进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张友伦:评价美国西进运动的几个问题1984年第1期黄绍湘:开创我国美国史研究新局面的浅见1983年第5期田浩:五十年代初期美国的对华政策——杜勒斯德外交权术与吉田信件的由来1983年第4期陈兼: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1983年第3期陈兼:一九三七至一九四一年美国的对德政策1982年第5期杨宗遂:再谈“波士顿茶会”1982年第2期叶笃义译注:司徒雷登一九四六至一九四八致美国国务卿的若干电文1982年第1期刘祚昌:美国殖民地时代的议会制度1980年第4期刘祚昌:略论托马斯?杰弗逊的民主思想1980年第3期罗荣渠:关于中美关系史和美国史研究中的一些问题1979年第12期俞辛淳、王敦书:美国对日政策与太平洋战争的爆发1979年第11期李世洞:美国历史资料的搜集与管理1979年第10期杨宗遂:“波士顿茶会”及其汉译名之辨正1978年第8期冯承伯: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绥靖政策1978年第2期冯承伯李元良:马汉的海上实力论1976年第6期南开大学美国史研究室等: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黑暗的一章——西方殖民者奴役和贩卖黑人的血腥罪行1966年第1期张小辰:《“新边疆”是美帝国主义侵略扩张的产物》一文读后1964年第4期陈原:美国侵华“专使”顾盛在中国1964年第2期邓楚川:威尔逊与中国1963年第6期罗荣渠:门罗主义的起源和实质——美国早期扩张主义思想的发展1958年第11期杨诗浩:介绍“瓜分中国的斗争和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895-1900年”1957年第8期邵鼎勋:美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苏维埃远东时期的矛盾和斗争1956年第10期邵鼎勋:美日帝国主义在武装干涉苏维埃远东时期的矛盾和斗争1956年第9期邵鼎勋:美国资产阶级对日本的初期掠夺1954年第4期程秋原:关于《美国简明史》的几点意见1954年第3期丁名楠:介绍金承化著《美国侵朝史》1954年第2期孙毓棠:美帝国主义攫占三都澳的阴谋与所谓“海军借款”。

印第安人的命运殖民者与原住民的交锋

印第安人的命运殖民者与原住民的交锋

印第安人的命运殖民者与原住民的交锋印第安人的命运:殖民者与原住民的交锋概述:印第安人是美洲大陆的土著民族,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然而,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变革。

本文将探讨殖民者与原住民之间的交锋,以及这对印第安人命运所造成的影响。

第一章:接触与冲突在哥伦布的航海时代,欧洲殖民者首次登陆美洲大陆,开始了对新大陆的探险和殖民。

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直接接触产生了一系列的冲突。

殖民者对土地、资源的渴望引发了对原住民土地的大规模侵占,引发了殖民者与印第安人之间的冲突和对抗。

第二章:殖民政策与原住民文化的破坏为了更好地控制新大陆的土地和资源,殖民者实施了一系列的殖民政策,这对原住民文化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殖民者强迫印第安人接受欧洲文化和宗教,剥夺了他们的自主权和生存资源,导致了原住民文化的衰落和消失。

第三章:印第安人与殖民者的抵抗在殖民者的统治下,印第安人并没有全部屈服,他们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抵抗和反抗。

包括武装反抗,文化保护和抗议运动等。

这些抵抗虽然不尽成功,但有力地反映了印第安人的团结和坚毅精神。

第四章:印第安人的命运殖民者与原住民之间长期的交锋和冲突,对印第安人的命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印第安人被边缘化和剥夺了土地、资源,大量人口死亡和迁徙,许多印第安人民族文化和语言濒临灭绝。

印第安人的命运深深地受到了殖民者与原住民交锋的影响。

结论:殖民者与印第安人的交锋是美洲大陆历史上的重要事件,这一交锋对印第安人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

虽然印第安人经历了巨变和苦难,但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仍然在现代得以保留和传承。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了解和尊重印第安人的历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以期推动社会的多元发展和公正对待每一个人。

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形态

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形态

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形态北美印第安文化不仅是北美地区的文化遗产,更是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重要文化现象之一。

随着历史的变迁,北美印第安文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篇文章中,将从历史的角度出发,探讨北美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变迁与形态。

一、欧洲人的到来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在北美建立了庞大、多元的文化系统。

不过,自1492年哥伦布和他的队伍到达美洲以来,欧洲人的到来与新世界的开发,使得北美印第安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欧洲人带来了新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形式。

西班牙人带来了天主教,随后的1500年代,英国和法国的殖民者分别带来了新教和天主教的不同宗派;此外,欧洲人还带来了书籍、文字和语言等其他文化形式,这些都对印第安社群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欧洲人也带来了病菌和传染病。

印第安人没有免疫力,而欧洲人带来的疾病,例如天花、肺结核和麻疹等,印第安人毫无招架之力。

大量的印第安人死亡,各部落和社群也因此遭受了很大的破坏。

二、印第安人与殖民者的互动欧洲人到来后,印第安人不得不面对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形式。

不过,不同印第安社群与欧洲人的关系也存在差异。

一部分的印第安社群愿意与欧洲人建立友好的关系。

这些社群与欧洲人之间进行互换,包括食物、工艺品、语言和文化等;此外,一些印第安人还帮助欧洲人适应当地环境和获得新知识。

另一部分的印第安社群则宁愿与欧洲人保持距离。

他们对欧洲人可能会给印第安文化带来的危险感到担忧,因此试图保持自身的文化和社会组织形式。

由此,一些印第安社群与欧洲人发生了冲突。

三、印第安文化的现代形式在历史变迁的背景下,印第安人的文化形式经历了很大的演变,成为现代的印第安文化。

新的文化形式中,乐器演奏、歌唱和舞蹈等表演形式得到了重点关注。

印第安音乐采用了独特的乐器和节奏,例如鼓和长笛;此外,歌曲与舞蹈也是印第安文化的一大特色。

这些文化表演形式成为了现代印第安人文化的核心,也为世界所共知和欢迎。

印第安人的美术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自15世纪初期,欧洲人开始向新大陆扩张以来,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就展开了长期的碰撞与交流。

这种交流并不是平等的,而是以欧洲人的入侵、征服和殖民为前提的。

在这场交流中,印第安人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和改变,同时也为西方文明带来了新的思想和文化。

在西方文明的入侵下,印第安人文化遭受了巨大的破坏和变革。

欧洲人带来的疾病、武器和技术,使得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欧洲人还带来了新的宗教、政治和经济制度,这些制度对印第安人文化的影响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在这种情况下,印第安人文化不得不逐渐消失或者被迫融入到西方文明中。

然而,印第安人文化在与西方文明的交流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印第安人文化中有许多与自然和环境相关的智慧和传统,这些传统对于西方文明的生态意识和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此外,印第安人文化中还有许多对于生命、宇宙和人类存在等哲学问题的思考和探索,这些思考也对于西方文明的哲学和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流已经呈现出了新的形态。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印第安人文化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许多印第安人开始重新发掘和传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并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创造出了新的文化形式和艺术表达方式。

这种文化复兴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印第安人的文化遗产,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之,在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文化与西方文明之间的碰撞与交流中,双方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虽然这种交流并不是平等的,但是双方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新的思想和文化,这些思想和文化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生活方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保护各种文化遗产,并在各种文化之间进行平等、开放、包容的交流与互动。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和衰落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和衰落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和衰落美洲印第安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独特的文化遗产,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以前。

然而,在殖民主义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冲击下,这些文化逐渐消失了。

此文旨在探讨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历史和衰落。

1. 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美洲大陆的印第安人是世界上最早的移民之一。

他们的起源至今仍有争议,有些人认为他们来自亚洲,有些人则认为他们来自太平洋地区。

因为缺乏完整的考古资料,这些理论并没有得到证实。

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上繁衍生息了数千年。

他们发展出了多种语言、文化和信仰体系。

在美洲大陆上存在着数百个不同的印第安部族,包括阿兹特克人、印加人、玛雅人等。

2. 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特点美洲印第安文化具有独特的特点。

他们是自给自足的社区,以耕作、狩猎、捕鱼和渔业为生。

为了适应环境和气候条件,他们发展出了各种不同的农业、服装和住房方式。

印第安人还非常重视精神和信仰,发展出了众多的神话、传说和礼仪。

3. 西方殖民主义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在欧洲殖民主义者抵达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经建立了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结构。

殖民者带来了疾病和武器,对印第安人的生态系统和文化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无数的印第安人死于疾病,他们的土地和资源被殖民者掠夺。

他们被迫放弃自己的文化和习惯,接受西方文化和基督教信仰。

印第安人不得不进入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失去了他们的自由和独立性。

4. 西方文化传播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西方文化的传播对美洲印第安文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西方的新闻、电视、游戏、音乐等文化产品深入日常生活,取代了当地的音乐、传说和礼仪。

印第安文化随之逐渐消失,许多年轻人甚至不再学习母语和本土文化。

5. 美洲印第安被遗忘的历史在西方殖民主义和文化传播的冲击下,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已经完全消失了。

为了保留传统文化和知识,许多印第安社区成立了各种组织机构,保护自己的文化和语言。

在美国和加拿大,许多印第安人的土地和资源得到了保护,保护法也逐渐完善。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传承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起源与传承美洲印第安文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之一,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

这个文明是在美洲大陆上独立发展起来的,因此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本文将介绍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起源和传承,并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左右的史前时期。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那个时期美洲大陆上的原住民开始从狩猎采集生活方式过渡到农业生产方式。

他们开始种植玉米、豆类和南瓜等作物,并建立了定居点,形成了最早的聚落。

这个过程持续了几千年,逐渐形成了不同部族的文明。

在印第安人的文明中,土地和自然被视为神圣的存在,部族们以土地为基础建立了社会结构和组织。

他们发展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如灌溉系统和土壤改良方法,从而改善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同时,他们还从事渔猎活动,掌握了制作石器工具和陶器的技术,并发展了复杂的贸易网络。

这些都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除了物质文明,美洲印第安人还有丰富的精神文化。

他们崇拜自然力量和祖先,认为宇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类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在他们的宗教信仰和日常生活中,尊重自然和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十分重要。

他们通过丰富多样的祭祀、舞蹈和音乐来表达对自然和祖先的敬意,同时也传承了丰富的口头传统。

然而,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传承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印第安文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威胁。

殖民者以侵略、剥削和文化压迫为手段,摧毁了许多原住民部族,破坏了他们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

许多部族被迫迁徙,甚至灭绝。

这对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传承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然而,即使面临如此巨大的挑战,美洲印第安人仍然坚守自己的文化和传统。

他们以各种形式保护和传承着祖先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世代口述、民族艺术和手工艺品的制作、文化活动和节日的举办等方式,他们将印第安文明传递给后代,并在当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美洲印第安文明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生态智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路,而这在当今世界正面临环境危机的背景下尤为重要。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与衰落美洲是一个丰富多样的大陆,曾经诞生过许多著名的古代文明。

其中,美洲印第安文明是最为重要和有影响力的一种文明形态。

在过去几千年的时间里,印第安人在美洲大陆上建立了繁荣的文明社会,并渐渐衰落至灭亡。

本文将探讨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与衰落。

一、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左右。

此时,在墨西哥和秘鲁等地,出现了诸如奥尔梅克文化和布里吉文化这样的古代文明。

这些文明以其先进的农业和城市规划而闻名,拥有复杂的社会结构和艺术体系。

其中,玛雅文明是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代表之一。

玛雅人在公元前300年至公元900年期间,建立了繁荣的城邦国家,如坎佩切、特鲁哈等。

他们发展了高度精确的日历系统、壮丽的建筑和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体现了丰富的宗教和神秘的宇宙观。

另一个重要的文明是印加文明。

印加人是南美洲的土著居民,于公元13世纪至16世纪建立了庞大而高度组织化的帝国。

他们以出色的农业技术和复杂的道路系统闻名,建造了宏伟的建筑,如马丘比丘和库斯科。

二、美洲印第安文明的全盛时期在印第安文明的全盛时期,美洲的文明社会达到了繁荣和高度发展的阶段。

城市的建立,农业生产的改良和贸易交流的发展为文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城市是美洲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

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和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印第安人创造了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和城市规划。

建筑物的设计和排列展示了印第安人对宇宙的认识和宗教信仰。

例如,玛雅人建造了高塔、金字塔和宫殿;印加人创造了巨石结构和精密的建筑工程。

农业生产的改良也是印第安文明繁荣的重要因素之一。

印第安人创造了许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作物种植方式。

他们发明了灌溉系统、种植茶叶、玉米和可可等作物,使农业产出大幅增加,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粮食和物资。

此外,贸易交流的发展也推动了美洲印第安文明的繁荣。

印第安人之间进行了广泛的贸易活动,交换了各种物品,如毛织品、陶器和珠宝等。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9页精选文档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9页精选文档

新华文摘1992。

5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李剑鸣一、欧洲文明向美洲的扩张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实际就是欧洲文明向美洲大陆的移植与扩张,是白种移民对新世界的征服与改造。

这一过程以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为起点,历时数百年,其后果与影响均有世界历史意义。

欧洲文明体系内部已有的变动,因为与新大陆文明发生接触而加速;另一方面,美洲的面貌在旧世界文明的冲击下也为之一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乃至种族生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5-16世纪以来,新旧世界文明的撞击、冲突与融合,塑造了印第安人新的历史命运。

两个半球文明的接触,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意味着人类在打破闭塞隔绝、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担负这一使命的,既不是新世界的居民,也不是整个旧世界,而是地处亚欧大陆最西端的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国。

之所以如此,其根源在于西欧文明的特性之中。

那时,旧世界存在的几大文明体系中,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均以内陆农业为基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内向凝聚性,缺乏外向发展的刺激与欲求。

在西亚北非文明圈中,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很早就十分发达,且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发现新大陆的却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的商业以原初贵重物产为支柱,没有国内产业作为基础,故没有向外扩张以建立一体化的贸易网络的必要。

西欧诸国虽然也以商业贸易闻名于世,但其贸易的重点不在自然物产,而是国内制成品。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以国内产业为依托的贸易,必须在原料、加工和市场之间建立牢固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结国内外的一体化商业贸易网络,而这一网络的建立,又必须通过外向扩展才能实现。

这就赋予了西欧文明强烈的扩张特性。

美洲的发现、非洲的殖民、澳洲的开发、亚洲的沉沦,都是西欧文明扩张特性发挥作用的结果。

所以,就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交换方式发展趋势而言,美洲印第安人卷入世界历史的统一运动中,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3页

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13页

新华文摘1992。

5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李剑鸣一、欧洲文明向美洲的扩张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实际就是欧洲文明向美洲大陆的移植与扩张,是白种移民对新世界的征服与改造。

这一过程以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为起点,历时数百年,其后果与影响均有世界历史意义。

欧洲文明体系内部已有的变动,因为与新大陆文明发生接触而加速;另一方面,美洲的面貌在旧世界文明的冲击下也为之一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乃至种族生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5-16世纪以来,新旧世界文明的撞击、冲突与融合,塑造了印第安人新的历史命运。

两个半球文明的接触,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意味着人类在打破闭塞隔绝、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担负这一使命的,既不是新世界的居民,也不是整个旧世界,而是地处亚欧大陆最西端的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国。

之所以如此,其根源在于西欧文明的特性之中。

那时,旧世界存在的几大文明体系中,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均以内陆农业为基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内向凝聚性,缺乏外向发展的刺激与欲求。

在西亚北非文明圈中,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很早就十分发达,且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发现新大陆的却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的商业以原初贵重物产为支柱,没有国内产业作为基础,故没有向外扩张以建立一体化的贸易网络的必要。

西欧诸国虽然也以商业贸易闻名于世,但其贸易的重点不在自然物产,而是国内制成品。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以国内产业为依托的贸易,必须在原料、加工和市场之间建立牢固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结国内外的一体化商业贸易网络,而这一网络的建立,又必须通过外向扩展才能实现。

这就赋予了西欧文明强烈的扩张特性。

美洲的发现、非洲的殖民、澳洲的开发、亚洲的沉沦,都是西欧文明扩张特性发挥作用的结果。

所以,就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交换方式发展趋势而言,美洲印第安人卷入世界历史的统一运动中,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失落的文明之印第安文明的前世与今生

失落的文明之印第安文明的前世与今生

拉丁美洲文明是其自身历史发展积铢累寸的结果,也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各种文明碰撞、交流、融会的结果。

拉丁美洲文明的根基是古代文明。

“古代文明”是指1492年哥伦布航行至美洲大陆以前。

重点有三大文明:玛雅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印卡文明。

同时,此时期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与华夏文明之间的关系不可忽视。

拉丁美洲“近代文明”是指1492年至20世纪初。

拉丁美洲古代文明与欧洲文明的相遇、交流、融会,孕育了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初创状态,其中还包括部分非洲文明和亚洲文明的成分。

在拉丁美洲近代文明的发育状态,欧洲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实践,引起了盎格鲁撤克逊文明、法兰西文明和美国文明对拉丁美洲文明的撞击。

新型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导致了拉丁美洲文明的发展和变革。

中国文明的传入同样丰富了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内容。

拉丁美洲“现代文明”主要是指20世纪,这是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文化自我意识的强化,呈现出思想变革、理论创新、文学艺术流派纷呈的新局面。

这三个阶段的划分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历史分期,所突出的是各个阶段的特色,是拉丁美洲文明发展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拉丁美洲简介I名称由来América Latina1492年8月哥伦布指挥船队驶离西班牙向西航行,10月发现新陆地,以为到了亚洲,于是将新陆地称为“诸印度”las Indias。

一直到1506年去世他也没有意识到他所到之处是另一块陆地。

“诸印度”这一名称很快被欧洲人接受,并得到西班牙国王的正式钦定。

但是1501—1503年意大利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Ameirico Vespucio奉葡萄牙国王之命,两次考察巴西海岸,1506年公开自己的见闻称“我们可以确切地称哥伦布发现的陆地为‘新大陆’。

”欧洲人的地理观念随之发生变革。

1507年德国地理学家重新绘制世界地图,以亚美利哥的名字来称呼这片新的土地。

欧洲人普遍接受了这个意见,“亚美利加洲”这个名字逐渐流传于世。

“美洲”在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进程中逐步形成了几个各具文化特色的不同的“美洲”:按地理位置分,有南美洲、中美洲、北美洲按地理-政治分,有南美洲、北美洲按语言-文化分,有英语美洲、法语美洲、西班牙语美洲、葡萄牙语美洲按种族-文化分,有撒克逊美洲、拉丁美洲II地理环境地理、自然环境是孕育文明的母体,拉丁美洲文明在其孕育、发展进程中,深受地理、自然环境的影响。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动态生成的课堂——以《美国的诞生》为例

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动态生成的课堂——以《美国的诞生》为例

2017年第4期近两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界的流行语。

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这六大素养既要求学生能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又要求学生自主发展,并能积极进行社会参与。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如何将课堂变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是我们要积极思考和实践的。

经过不断的摸索,笔者认为动态生成的理论比较好地契合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本文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展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如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然后提出问题,提问的过程,就是学生科学精神的体现。

这一环节学生提出了很多问题:①英国为什么要向北美殖民?②英国为什么压制北美13个殖民地经济发展?③波士顿倾茶事件对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④殖民者最初到美洲时,印第安人给他们提供了帮助,那殖民者后来为什么屠杀印第安人?⑤英国为什么禁止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去阿巴拉契亚山以西的地方开垦荒地?⑥为什么法国对美国提供军事援助?⑦《独立宣言》的发表意义何在?它产生了什么影响?⑧英国为什么还是承认了美国的独立?⑨美国和英国实力相差悬殊,为什么美国还是打败了英国?⑩新闻说,希拉里的普选票高出特朗普200多万张,为什么最后当选总统的是特朗普?輥輯訛美国为什么采取了由总统、国会和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而不是采取像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政体?輥輰訛美国《1787年宪法》中规定,在计算各州人口总数时,印第安人不包括在内,原因是什么?独立战争期间,印第安人是什么立场?輥輱訛《1787年宪法》中规定,各州在参议院的代表都是2名,而众议院的代表人数则由各州人口的总数来决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这些问题多数通过联系课文和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了解决,但是有几个问题由于史料不足而无法当堂解决,如第⑩、輥輰訛、輥輱訛个问题,这其实是学生创造出的课堂教学的新资源。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

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在这片广袤的大陆上,印第安人部落繁多,他们拥有丰富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带您走进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长河,了解他们的起源、社会结构、文化遗产以及与欧洲殖民者之间的互动。

一、起源与迁徙北美印第安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证据,他们通过百万年的迁徙从亚洲穿越白令海峡抵达北美。

这段迁徙的历史也被称为“印第安人大迁徙”。

据研究,印第安人通过陆桥或船只跨越亚洲和北美之间的陆地和水域。

他们逐渐分化为不同的部落,并在北美大陆上形成了多样化的文化与社会结构。

二、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北美印第安人的社会结构多种多样,部落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

然而,广义上可以将其划分为狩猎采集部落、农耕社会以及游牧民族。

狩猎采集部落主要依靠狩猎、捕鱼和采集自然资源为生。

他们居住在草原、森林等适宜狩猎和采集的地区,并享有丰富的食物资源。

农耕社会主要以种植农作物为主要生计,如玉米、豆类和烟草等。

这些农耕文明在河流流域、山区以及适宜农作物种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

游牧民族则以放牧为主要方式,他们经常迁徙和跟随动物迁徙,以获取牧场资源。

他们往往居住在大平原地区。

三、文化遗产北美印第安人丰富的文化遗产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

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宗教仪式和传统习俗。

艺术形式方面,印第安人以绘画、雕刻、编织等艺术形式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界万物的崇敬和理解。

他们用鲜艳的颜料和精细的手工制作出独特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如图腾柱、珠宝、陶器等。

宗教仪式是印第安人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他们崇拜大自然和祖先,通过祭祀、舞蹈和宗教仪式来表达对神秘力量的敬畏与感恩。

传统习俗则贯穿于印第安人的生活始终。

例如,部落之间的联姻、成人礼和战争仪式等都展示了他们的团结、自豪和传统价值观。

四、与欧洲殖民者的互动1492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并为之后的欧洲殖民者开启了北美大陆的探索。

随着欧洲殖民者的到来,北美印第安人逐渐与外界接触,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华文摘1992。

5两个世界文明汇合与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命运李剑鸣一、欧洲文明向美洲的扩张所谓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实际就是欧洲文明向美洲大陆的移植与扩张,是白种移民对新世界的征服与改造。

这一过程以1492年哥伦布首航美洲为起点,历时数百年,其后果与影响均有世界历史意义。

欧洲文明体系内部已有的变动,因为与新大陆文明发生接触而加速;另一方面,美洲的面貌在旧世界文明的冲击下也为之一新,居住在这块土地上的印第安人的社会组织、文化传统乃至种族生存,都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15-16世纪以来,新旧世界文明的撞击、冲突与融合,塑造了印第安人新的历史命运。

两个半球文明的接触,代表人类历史发展的方向,意味着人类在打破闭塞隔绝、走向共同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担负这一使命的,既不是新世界的居民,也不是整个旧世界,而是地处亚欧大陆最西端的英、法、西班牙、葡萄牙和荷兰等国。

之所以如此,其根源在于西欧文明的特性之中。

那时,旧世界存在的几大文明体系中,华夏文明和印度文明均以内陆农业为基础,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内向凝聚性,缺乏外向发展的刺激与欲求。

在西亚北非文明圈中,阿拉伯人的商业贸易很早就十分发达,且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但发现新大陆的却不是阿拉伯人。

阿拉伯人的商业以原初贵重物产为支柱,没有国内产业作为基础,故没有向外扩张以建立一体化的贸易网络的必要。

西欧诸国虽然也以商业贸易闻名于世,但其贸易的重点不在自然物产,而是国内制成品。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差异。

以国内产业为依托的贸易,必须在原料、加工和市场之间建立牢固而持久的联系,从而形成联结国内外的一体化商业贸易网络,而这一网络的建立,又必须通过外向扩展才能实现。

这就赋予了西欧文明强烈的扩张特性。

美洲的发现、非洲的殖民、澳洲的开发、亚洲的沉沦,都是西欧文明扩张特性发挥作用的结果。

所以,就欧洲资本主义的生产与交换方式发展趋势而言,美洲印第安人卷入世界历史的统一运动中,实在是不可避免的。

当西欧扩张的触角伸向美洲时,两个大陆的文明处于截然不同的发展层次上。

西欧诸国自12、13世纪以来,城市和商业以及基于牲畜养殖的毛纺织业,均已获得较大的发展,生产和交换的变革,搬出了打破各种关卡壁垒的要求,外向扩张亦已成为经济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

同时,国内经济转型所造成的入口、资源、宗教及政治压力,也迫切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减压阀"。

所有这些,就构成西欧率先向海外发展的综合动力。

被航海探险家们意外发现的"新大陆",在一段时期内成为西欧文明扩张之地,美洲印第安文明的不发达,又加速了其扩张过程。

在哥伦布到这美洲时,从北至南的整个大陆上散布着无数印第安部落,除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曾创造出比较完整的定居农业文明外,绝大多数部落还处于渔猎采集时代。

而且,在他们向较高文明阶段迈进的道路上,存在不少难以克服的障碍。

其一,各部落均拥有各自的语系和方言,没有在较大范围内形成通用的语言,使各部落间的交往沟通发生困难;其二,印第安人没有驯养马匹和发明车轮,文明最为发达的阿兹特克人仅驯养了狗、火鸡、鸭等动物,印加人的骆马主要用于衣食,而不能作兽力工具,没有马匹和车轮,使远距离的交通运输几乎难以进行,部落的迁徙流动亦不方便,这就是印第安人中游牧部落极少的原因;其三,印第安人不会冶铁技术,没有铁制工具,不能有效地开发、利用资源,谋生手段十分有限。

这些障碍对于文明进化来说都是致命的弱点。

不能在较大范围的交流沟通,难以远距离往来交换,使各部落在相当孤立闭塞的状态中分散发展,不能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势。

生产工具的原始简陋,则使劳动产品难有剩余,而没有剩余产品,交换和财产私有制就不能发展。

所以,当欧洲白人来到美洲大陆时,在这里生息繁衍数万年的土著居民仍处于人类社会的最初阶段,其文明呈停滞状态。

这就是印第安人遭到欧洲文明冲击或毁灭的基本原因。

新旧大陆在社会发展梯级上的悬殊位置,决定了两个世界文明的接触不可能是和平的和平等的。

西欧诸国正逐步走向以工商业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时代,其开发利用自然的能力和制度,远较印第安人发达,而且,其开发利用自然的方式与程度,直接威胁着印第安人的生存环境。

土地、水域、森林这些印第安人的衣食之源,都为白种移民用来为其更先进的生产与交换服务。

于是,那些未被武力征服而毁灭的印第安人,也由于生存环境的破坏和变迁而遇到严重的生存危机。

在北美尤其如此。

但就人类发展的长远进程而言,欧洲文明的入侵或许正是印第安人跳出文明停滞状态的一个历史机遇。

欧洲人的到来,不仅带来了马匹、车轮和铁器,而且给印第安人造成了强大的生存竞争的压力,提供了唯一可能在较大范围通行的统一语言,为印第安人打破孤立停滞和闭塞隔绝造成了契机。

但这一契机既非欧洲殖民者主观所为,也不为印第安人所希冀,因此不能认为欧洲文明的入侵乃是印第安人难得的幸事。

实际上,在资本主义文明步步进逼的巨大压力下,印第安人完全失去了历史选择的能力,两个世界文明相遇为他们造成的摆脱原始停滞状态的机遇,正是历史强加给他们的。

美洲印第安人证是由于未能(也不可能)顺利地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所以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欧洲文明的冲击在给印第安人的社会发展投下强烈的催变剂的同时,更多地是给他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获得发展的仅是少数部落,绝大多数部落或遭毁灭,或仍旧停滞不前。

北美和拉美的历史发展已经表明,两个地区的印第安人在文明撞击中的命运是不完全一样的。

差异的根源在于文明接触的条件、过程和方式的不同。

向拉美地区进行殖民与扩张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其国内封建王权和贵族势力较为强大,它们热衷于海外扩张,其目的是为王室获取金银财宝。

为达到这一目的,王室多雇佣一些生性残暴的冒险家前往美洲,对印第安人进行征服和屠戮,以夺取其宝藏。

待到所有强悍的部落均被征服后,西、葡两国才开始大规模移民。

在这一过程中,母国的各种封建制度和习俗均被移植过来,所建立的殖民地不过是宗主国在新大陆的翻版。

这种情况不仅影响到拉开独立后各国的发展,而且也制约着印第安人的命运。

拉美地区有不少进入定居农耕阶段的部落,其生活方式相对稳定,对土地的依附性较强,因而在被征服后便沦为奴隶,或与其他人种通婚。

印第安人通过这些方式直接进入主流社会,走上与其他人种共同发展的道路。

其他一些较为偏僻地区的印第安人,由于与外界较少接触,仍按照原有的生活方式而存在。

所有这些,都使印第安人的传统得到较多的保留。

北美的情况与此不同。

向现今的美国和加拿大地区殖民的,主要是英、法、荷兰这几个资本主义较早发达的国家。

它们向北美殖民,固然也带有掠取财宝的动机,但更主要的则是开发资源,扩充市场,建立殖民贸易体系。

为此,在大批移民之前,英、法等国不是进行大举征服,而是展开多方探查,搜集当地的自然及人文资料,然后组织殖民贸易公司,开始有计划地移民和开发。

移民的开端基本上是和平的,白人到达北美后也并未像去拉美的殖民者一样沉湎于开矿探宝,而是定居开发,兴办产业,很快与宗主国建立起贸易上的联系。

正是由于侧重开发,移民们便有必要了解和借鉴土著的生产和生活经验,这使印白双方在17、18世纪基本上能够和平相处。

随着开发的深入,种族关系趋于紧张,白人对印第安人的征服过程大为加速。

北美印第安人自身的情况与拉美地区存在诸多差别。

除东部林地有一些部落从事定居农耕外,绝大部分部落均以渔猎采集为生,不存在如阿兹特克人或印加人那样的文明体系。

这种状况一方面使印第安人不可能对白种文明的扩张组织起强大的抵抗,另一方面也使印第安人无法接受白人强加给他们的奴隶地位,故长期未能卷入资本主义的生产和生活体系中,两种文明的融合程度大大低于拉美地区。

这是北美地区的主体文明中较少印第安特色的重要原因。

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演变,在今天的美洲,仅有美国和加拿大兴起了能与旧世界各文明体系抗衡的新的文明。

显然,这是由于移植到北美的,乃是以英、法、荷等国为代表的欧洲文明中较先进的成分,在移植过来后,又遇到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获得最充分的生长,终于给出了丰硕的果实。

正因为北美的资本主义文明成长壮大得最为迅速,所以北美印第安人的历史变迁也就最为巨大而深刻。

因此,考察这种历史变迁,就为认识两个世界文明汇合后的人类发展,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二、种族关系的演变两个世界文明的汇合,首先体现为白种移民和印第安人两个不同种族的接触。

严格说来,白人乃是北美大陆的入侵者,但他们很快反宾为主,成了新大陆的主人,主宰了印第安人的命运。

两个种族的接触与交往有一个逐步扩大深化的过程。

1492年10月12日,哥伦布航抵圣萨尔瓦多岛,以为到了印度,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

随后来北美探查和殖民的白人,由于所接触的多为东部较为开化的部落,故认为印第安人是"高贵的红种人",是"自然之子”,有的传教士还视其为《圣经》中所载失散的古犹太人的分支。

据说,早期有思想的美国人都承认,印第安人的权利具有神圣性。

随着移民向内陆的推进,白人与印第安人就资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对土著居民的好感被一种仇恨与蔑视的情绪所取代。

白人社会普遍把印第安人看作野蛮人,认为他们嗜血好战,懒惰无能,"不配享有"北美的广阔土地。

至19世纪末,整个北美印第安人被迁入保留地后,人们才发现印第安人已成为一个"正在消失的种族”,"他们具备人类所享有的一切力量、才智和天赋"。

这种认识为建立比较合理的种族关系提供了可能。

印第安人对白种移民的了解也是逐步加深的。

当白人第一次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他们视之为天上来客,一般都表现出惊奇和友善,力争使之成为自己的盟友。

东部那些较为强大的部落,大多曾与白种移民结成过某种形式的联盟。

在种族冲突尖锐起来后,印第安人对白人产生了怀疑,袭击白人定居点的事件时有发生。

由于英、法之间进行殖民争夺而对印第安人利益的侵犯,加深了各部落对白人的仇恨,凡与白人有过接触的印第安部落,都逐渐把白人视为入侵者。

为了捍卫生存的权利,印第安人对白人社会的扩张进行了长期而顽强地抵抗。

直至今天仍有不少印第安人领袖认为,白人在历史上对印第安人犯下了难以饶恕的罪行,欠下了难以清偿的债,白人社会负有赎罪还债的责任。

在印白关系的演化中,白人政府对印第安人的政策起了主导作用。

可以说,政府的印第安人政策乃是印白关系的集中体现。

总的说来,美国和加拿大政府的印第安人政策的变化呈"V"字形轨迹,即在最初倾向于与印第安人修好,继而大举驱赶、杀害和虐待,进入20世纪后才开始注重改善印第安人的悲惨处境。

从殖民地建立之初起,当局就十分重视印第安人问题,设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在17、18世纪,北美与欧洲的皮货贸易十分有利可图,而毛皮的获取全靠印第安人的捕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