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复习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知识点考点整理一、中医内科学概述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诊疗方法及相应的理论体系。

它与西医内科学相对应,但在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

二、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1. 中医内科的病因学中医内科学将疾病的发生归因于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多种因素,具体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七情(喜、怒、思、忧、悲、恐、惊)等。

2. 中医内科的病理学中医内科学认为疾病的发生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常见的病理变化包括气滞、血瘀、痰湿、湿热、气虚、气郁、血虚、阴虚、阳虚等。

3. 中医内科的诊断学中医内科学注重病人的整体观察和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综合诊断方法。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4. 中医内科的治疗学中医内科学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草药治疗、针灸治疗、按摩推拿、气功疗法等。

其中,草药治疗是中医内科的核心治疗方法,通过使用中草药制剂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三、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1. 冠心病冠心病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气虚、血瘀、痰瘀等。

中医内科对冠心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以活血化瘀、调节气血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2. 高血压高血压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肝阳上亢、肾阳虚等。

中医内科对高血压的治疗通常采用以舒肝息风、滋阴平肝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3. 糖尿病糖尿病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脾虚、肾阴虚等。

中医内科对糖尿病的治疗通常采用以健脾益气、滋阴清热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4. 肝炎肝炎是中医内科学中的常见疾病,主要病因有湿热蕴结、肝郁气滞等。

中医内科对肝炎的治疗通常采用以清热解毒、理气活血为主要方法的草药治疗。

四、中医内科学的未来发展中医内科学在研究和临床实践中不断发展,尤其是结合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论,为中医内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随着中医内科学的发展,中医药的疗效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中医内科考试重点

中医内科考试重点

中医内科考试重点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中医诊断、中医治疗和中医药的运用。

在中医内科考试中,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以便能够准确诊断和治疗各类内科疾病。

以下是中医内科考试的重点内容。

一、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的研究是建立在中医基础理论基础之上的。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此外,还需要熟悉中医的病因病机学说、辨证论治的方法和中医药的运用原则。

二、中医内科常见疾病中医内科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中医内科的常见疾病。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疾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三、中医内科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的核心内容。

考生需要掌握辨证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准确地辨证,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此外,考生还需要熟悉常用的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按摩等。

四、中医内科常用方剂中医内科考试中,常常会涉及到中医内科的常用方剂。

考生需要掌握这些方剂的组成、功效、适应症、用法用量等方面的知识。

常用方剂包括小柴胡汤、四逆散、桂枝汤、加减汤、柴胡疏肝汤、理中丸等。

五、中医内科病案分析中医内科考试中,常常会出现病案分析的题目。

考生需要根据病案中的症状、体征、辨证情况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的辨证论治意见。

通过病案分析,可以考察考生的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

六、中医内科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中医内科考试中,还会涉及到中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

考生需要了解中医相关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包括中医法、中医药管理法等。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医内科临床实践中的伦理道德要求,包括医德、医术、医风、医德等。

以上是中医内科考试的重点内容。

考生在备考中应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临床实践的积累,提高辨证论治的能力,熟悉常用的中医内科方剂,掌握病案分析的方法,同时了解中医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要求。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中医内科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以经络论、脏腑论、气血津液等基本理论为基础,在临床实践中运用针灸、汤药、推拿等多种治疗措施,对内部脏器疾病进行治疗和预防。

如今,随着中医的蓬勃发展和国人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中医内科考研逐渐成为了广大医学生的热门选择之一。

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中医内科学考研的重点内容。

一、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基础理论是考研中必不可少的重点。

首先,需要掌握中医脏腑学、经络学以及气血津液学等基本理论,特别是五脏六腑和经络的走向、特点及其调理方法。

同时,还需要掌握中医病因病机学中各种因素的知识,包括“六淫”、“七情”、“五劳七伤”、“痰湿”、“气滞”等,以及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内科病证中医内科学主要涉及内脏疾病的治疗,因此需要了解各种内科病证的病因病机、病程变化、临床表现及其刻画和诊断方法。

其中最重要的几个方向包括内科常见病、多系统疾病、肿瘤和感染病等。

此外,还要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病机分析和辩证论治方法。

三、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治疗主要以中药为主,因此,对中药的了解和掌握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考点。

需要掌握中药用法、药性、功效、配伍、毒性等方面的知识,并深入了解如何应用中药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需要掌握的常用中药还包括麻黄、人参、黄芪、当归、陈皮等,以及方剂的制作方法和相关功效。

四、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医内科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针灸治疗可以调理气血,祛病强身,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广泛的适应症。

需要掌握针灸操作技巧,预防针灸并发症,并熟悉常见的针灸治疗方案,掌握各类针灸器械使用方法,应对临床问题。

总之,中医内科学考研需要广泛掌握基础理论、临床常见病证的诊治及治疗方法,以及针灸、中药治疗的技巧和应用。

在此基础上,考生要注重临床实践,不断积累养成优秀的中医内科医师素质,为提高解决医学难题的能力做好准备。

中医内科学复习

中医内科学复习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共4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肺系病证感冒二、问答题1.感冒有何临床表现其治疗原则是什么2.感冒的病因以何邪为主并简述其病机变化。

三、病案分析题1.彭某,女,46岁。

2011年9月23日初诊,症见:发热,微恶风,汗少,周身疼痛,头重如裹,鼻塞流浊涕,咳嗽痰粘,心烦,口渴不多饮,胸闷,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根据上述描述,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辩证、治法、方药。

2.郭某,男,42岁。

患者素体虚弱,常易感冒,甚至不能间断,前两天又发,曾服辛温解表的中药未愈,现头痛、鼻塞流涕,咳嗽频,动则气促,不发热,恶风寒较甚,周身酸痛,便溏,舌淡苔白脉浮大无力。

根据上述描述,请写出本病的诊断、辨证、治法、方药。

答案二、问答题1.感冒的临床表现,初期一般多见鼻塞、流涕、喷嚏、声重、恶风,继则发热、咳嗽、咽痒或痛、头痛、身楚不适等。

感冒属表实证,治疗取解表达邪为原则,表虚证应扶正与解表并施。

2.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

以风邪为主因,夹时令之气,或非时之气而伤人。

其主要病机变化,因风性轻扬,多犯上焦,风邪侵袭,从口鼻、皮毛而入,肺卫首当其冲,以致肺卫不和而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肺失宣肃而见鼻塞、流涕、咳嗽、咽痒或痛。

三、病案分析题1.诊断:感冒。

辨证:暑湿证。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香薷12g,厚朴10g,扁豆20g,银花15g,连翘15g,藿香10g,佩兰15g,鲜荷叶30 g。

2.诊断:感冒。

辩证:气虚证。

治法:益气解表。

方药:参苏饮加减。

党参15g,茯苓20g,苏叶12g,葛根30 g,前胡15g,枳壳15g,桔梗15g,陈皮10g,木香10 g,甘草5g。

咳嗽二、问答题1.简述咳嗽与哮病、喘证的鉴别点。

2.临床上如何区别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3.咳嗽的治疗原则是什么三、病案分析题1.患者邹某,女性,56岁。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以及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和原则。

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的知识非常广泛,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一些中医内科学的复习资料。

一、基础理论知识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我们学习的重点,其中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

在复习这些知识时,我们可以结合经典的中医著作,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深入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现代的中医内科学教材,如《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等,系统地学习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

二、临床实践经验中医内科学的学习不仅需要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通过临床实践来提高自己的诊疗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典型的病例,学习中医内科学的诊疗方法和经验。

此外,我们还可以参考一些中医内科学的临床指南,如《中医内科学临床指南》等,了解不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三、中西医结合在复习中医内科学时,我们还可以结合西医的知识,进行中西医结合的学习。

中医内科学与西医内科学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等。

通过学习西医的相关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综合诊疗能力。

四、疾病分类和常见病症中医内科学涉及的疾病非常广泛,包括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等。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这些疾病进行分类,学习它们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同时,我们还需要重点掌握一些常见病症,如感冒、胃炎、高血压等,了解它们的病理变化和治疗方法。

五、中医内科学的发展与研究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学科,一直在不断发展与研究。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可以关注一些中医内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进展,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方向。

同时,我们还可以参加一些中医内科学的学术会议和讲座,与专家学者进行交流,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

中医内科学复习资料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涉及中医内脏病学、中医病证三要素、中医证候辨析、中医辨病治病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内容的掌握对于从事中医内科工作的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的复习资料,供读者参考。

一、中医内脏病学中医内脏病学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肝病、胆病、脾病、胃病、肺病、心病、肾病等内容。

复习这一部分内容,需要掌握中医内脏的结构、功能、病理变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在掌握中医内脏病学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相关的常见病症及其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心绞痛、肝炎、胃炎、支气管炎等疾病,需要掌握其临床表现、辨证施治及中药方剂的应用。

二、中医病证三要素中医病证三要素包括病、证、治三方面内容。

其中,病指的是疾病或疾病范畴;证指的是疾病表现及其内在联系;治指的是辨证施治的方法和有效药物。

复习中医病证三要素需要掌握以下的基本概念:辨证、辨病、辨证论治、治则、方药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病证的辨证施治方法,并深入理解其中的中医学理论基础。

三、中医证候辨析中医证候辨析是指通过对病证的辨证施治,确定病人的证候类型和辨析其病因病机的过程。

掌握这一内容需要对中医证候辨析的原理、方法和技巧进行深入掌握。

同时,还需要广泛涉猎中医学的相关文献和实践经验,学习各种常见病证的具体证候辨析方法,掌握中医治疗的常见处方和用药规律。

四、中医辨病治病中医辨病治病是中医内科学的最终目的,其核心是对病证的准确辨析和治疗的有效实施。

在复习这一部分内容时,需要重点关注中医治疗的四个阶段:辨证、论治、方药、调摄。

此外,还需要对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进行深入理解,包括辨证论治、以病为中心、以人为本、辩证施治等原则,从而使自己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治疗的技能和方法。

以上就是中医内科学的复习资料介绍。

综合掌握以上内容,对于从事中医内科工作的从业者来说,将会更加有利于提升自己的临床实践水平和治疗效果。

考研中医内科学仅总结

考研中医内科学仅总结

考研中医内科学仅总结.docx考研中医内科学总结引言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涵盖了对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考研中医内科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还需要对临床实践有深入的了解。

第一部分:中医内科学基础知识1. 中医基础理论阴阳五行理论脏腑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理论2. 病因病机病因分类:外感、内伤、不内外因病机分析:正邪相争、阴阳失衡3. 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舌诊与脉诊第二部分:中医内科常见疾病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哮喘2.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泄泻便秘3. 循环系统疾病心悸胸痹(心绞痛)水肿4. 泌尿系统疾病淋证癃闭遗精5.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眩晕6. 内分泌与代谢疾病消渴(糖尿病)肥胖甲状腺疾病第三部分:中医内科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经典方剂的应用药物配伍与禁忌2. 针灸治疗常用穴位针灸治疗原则3. 推拿按摩推拿手法适应症与禁忌症4. 食疗与生活调养食疗原则生活调养方法第四部分:中医内科临床实践1. 临床诊断技巧病史采集体格检查2. 治疗方案制定个体化治疗原则综合治疗方案3. 临床疗效评估疗效评估标准疗效跟踪与调整4. 临床案例分析典型病例分析疑难病例讨论第五部分:考研中医内科学复习策略1. 理论学习重点知识梳理难点问题解析2. 临床技能训练模拟临床操作实践技能考核3. 真题演练历年真题分析模拟考试训练4. 知识拓展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学术讲座5. 时间管理与心理调适制定复习计划应对考试压力结语考研中医内科学要求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临床实践能力。

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临床技能训练、真题演练以及知识拓展,考生可以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考研做好充分准备。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医学基础知识1.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的功能、病理变化及其治疗。

它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结合中医理论,辨证论治,运用针灸、中药等治疗手段,以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脏腑功能的目的。

2.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其中望为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等外部表现;闻为听取患者自述的症状和病史;问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询问;切为对患者的脉象、舌像进行切诊,以获得患者的体内病情信息。

3.中医内科疾病分类中医内科疾病按病因可分为外感病、内伤病和其他病等;按疾病的发病特点可分为急性病和慢性病等;按脏腑病位可分为肝病、心病、脾病等。

4.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中医内科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针灸疗法、中药疗法、按摩疗法、饮食疗法、气功疗法等。

其中针灸疗法通过刺激穴位,调整气血,达到治病目的;中药疗法通过草药配伍,调理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5.中医内科与西医内科的区别中医内科主要通过辨证施治,调理全身,强调治未病,西医内科主要通过医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药物治疗,强调治病救人。

二、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高血压病高血压是指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持续两次及以上。

诊断时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包括动态血压监测、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治疗主要包括生活方式改善、中药治疗和西药治疗。

2.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空腹血糖检测、餐后血糖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

治疗主要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中药治疗和胰岛素治疗等。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血液供应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的一种心脏疾病。

诊断时需要进行心电图、心肌酶谱检测、冠脉造影等。

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4.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发生的溃疡。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总结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总结
1.基本理论
2.诊断
诊断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内容,考生需要掌握中医的四诊合参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方法以及脉诊的内容。

要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疾病的分类和鉴别诊断方法,并能够根据病人的症状进行综合诊断。

3.病证辩证
病证辩证是中医内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要掌握中医的基本辨证方法,包括辩证思维和辩证方法,以及中医的辨治要领。

同时还要了解不同病证的病机、证候特点和辨治方法。

4.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治疗手段,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分类、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等知识点。

要掌握中药的用药原则、剂量和用药方法,并能够根据不同的病证进行方剂的选择和调配。

5.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也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治疗方法,考生需要了解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要学习常用的针灸穴位,了解不同穴位的主治功能和操作技巧。

还应该了解针灸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6.其他辅助治疗
中医内科学还包括推拿按摩、气功、饮食疗法等辅助治疗方法。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辅助治疗方法的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具体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

7.常见疾病
考生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学中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等。

要了解这些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辨证治疗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中医内科学》考研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对考生备考有所帮助。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多做题、多总结,加强对重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解题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顺利通过考试。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

中医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要点
1.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和脏腑
学说等,这些理论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础。

2.中医内科的病因病机学说:病因分为内因和外因,病机分为寒、热、湿、燥、风五种。

了解病因病机有助于准确判断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

3.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

通过观察患者
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4.中医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感冒、胃炎、肠炎、肝炎、
高血压、糖尿病等。

其中,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治疗等。

5.中医内科常用中药:了解并熟悉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与应用
范围。

掌握中药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等。

6.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和技术:了解针灸治疗的基本原理,包括穴位
选择、插针方法、操作步骤等。

同时,理解针灸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7.常见病的辨证论治:根据中医的辨证论治理论,针对不同的证型进
行特定的治疗。

例如,针对湿热病证型,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针对气虚
血瘀证型,使用益气活血的中药等。

8.中医内科常用的理疗方法:包括火罐、艾灸、拔罐、刮痧等,这些
理疗方法在中医内科的治疗中有着重要作用。

9.中医内科的养生保健:了解中医内科的养生学说和调养方法,如养
心法、养肺法、养脾法等。

提供给患者针对性的生活方式指导和调养方案。

10.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实践经验:中医内科主治医师需要积累一定的
临床实践经验,通过临床实践来提升自身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

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自己整理)中医内科学复习重点(考试时间:1月9日15:00~17:00,考试地点:2309)一、名解1、肺脏P112: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病证。

2、心悸P126: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

3、鼓胀P280: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4、痹证P463: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

5、水肿P329: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6、喘证P88: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喘即气喘、喘息。

7、胸痹P135:是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能卧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8、腹痛P227: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9、淋证P339:是以小便频数短涩,淋沥刺痛,小便拘急引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单选三、多选1. 咳嗽症状P73-74:以咳嗽、咳痰为主要表现。

外感咳嗽常伴恶寒、发热、头痛等肺卫表证。

2. 哮病病因P80: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体虚病后、肺脾肾亏虚、过敏)3. 肺痈不同表现阶段的病理症状变化P100-1014. 肺痨的致病因素和症候P104-105、P107-109:感染“痨虫”,正气虚弱(禀赋不足、酒色劳倦、病后失调、营养不良)。

肺阴亏损证、虚火灼肺证、气阴耗伤证证、阴阳虚损证。

5. 胸痹的病机P137:心脉痹阻,总属于本虚标实,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

6. 胃痛的治则、病因P190、P187: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辩证施治。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导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

中医内科学考研重点整理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涉及到中医对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

考研时,掌握中医内科学的重点内容对于备考非常重要。

下面将针对中医内科学考研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和总结。

一、病因病机1. 病因病机是中医诊断治疗的核心,考生需要掌握各种疾病的病因病机,包括外感、内伤、情志、饮食等多方面因素。

2. 需要重点掌握病因病机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了解疾病发生的机制和规律。

二、诊断方法1. 包括望、闻、问、切四诊,重点是望诊和切诊。

2. 考生需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准确判断病情。

三、辨证论治1. 辨证是中医诊断的核心,需要根据病情表现,辨别病情的病机和证候。

2. 论治是根据辨证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药物、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

四、常见疾病1. 考生需要熟悉各种内科常见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症和治疗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2. 需要了解这些疾病在中医内科学中的诊断和治疗原则。

五、重点经络与腧穴1.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考生需要掌握各腧穴的定位、主治功能和配伍规律。

2. 需要了解经络与腧穴与内脏、疾病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经络穴位治疗疾病。

六、药物治疗1. 中药治疗是中医内科的重要治疗手段,考生需要熟悉各种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等信息。

2. 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和剂量规范,避免药物不当使用。

七、预防保健1. 中医强调预防为主,考生需要了解中医预防保健的原理和方法。

2. 需要掌握中医饮食调养、起居调摄、情志调理等方面的知识,保持身心健康。

中医内科学考研的重点内容涵盖了病因病机、诊断方法、辨证论治、常见疾病、经络与腧穴、药物治疗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考生需要全面掌握这些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希望考生能够认真学习,充分准备,顺利通过考研,成为优秀的中医内科医生。

中医内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内科学复习总结

中医内科学复习总结中医内科学复习总结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在中医内科学的学习中,需要了解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疾病分类及治疗原则等内容。

以下是对中医内科学的复习总结。

一、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中医内科学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如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望、闻、问、切等基本方法论。

此外,还需要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特殊理论,如脏腑学说、经络学说、气血津液等。

1.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中医内科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强调事物的互相对立、互相转化。

在内科学中,通过阴阳的变化来分析疾病的变化及治疗原则。

2. 五行学说:五行学说是中医内科学另一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强调五行相生相克的相互关系。

在内科学中,通过五行学说来分析脏腑的相互关系,判断疾病的病机。

3. 脏腑学说:脏腑学说是中医内科学的核心理论之一,将人体的器官划分为五脏和六腑,分别为心、肝、脾、肺、肾和胆、胃、大肠、小肠、膀胱。

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是中医内科学的基础。

4. 经络学说:经络学说是中医内科学中关于人体经络系统的理论,强调经络的运行规律及诊疗方法。

通过经络学说,可以判断疾病的分布区域及经络的病变。

二、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观察、询问和检查病人来确定病症及病机,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貌、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病症。

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虚,面色红润可能是火旺等。

2. 闻诊:闻诊是通过闻病人的气味来判断病症。

例如,口臭可能是胃火旺盛,呼出气味恶臭可能是湿热,出汗味重可能是气虚等。

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病人的病情、症状和病史来判断病症。

需要了解病人的饮食、排便、睡眠、体温等方面的情况。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腧穴、经络、脉搏等来判断病症。

需要掌握脉搏的切面和常见的脉象变化。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

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笔记By Givon文文根据前人总结整理中内重点复习资料一、中医内科笔记1、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2、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肺阴沙参咳嗽平1)风寒袭肺证: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犯肺证: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证: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证: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证:清肺泻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3、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哮固本喘脱回,肺脾六君肾生金。

1.发作期1)冷哮证: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2)热哮证: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哮证: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脾气虚证:益气健脾,补土生金——六君子汤2)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4、喘证:喘寒麻盖表麻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气虚耗生脉补,肾虚不纳肾气蛤,正虚喘脱参黑蛤。

1.实喘1)风寒壅肺证: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2)表寒肺热证: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3)痰热郁肺证: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证: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肺气郁痹证: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2.虚喘1)肺气亏耗证: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证: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证: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5、肺痨:痨肺阴月虚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证: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证: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证: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

考研中医内科学知识梳理

考研中医内科学知识梳理

中医内科学肺系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葱豉桔梗汤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6.“寒包火”(表寒里热):解表清里-双解汤二、咳嗽:咳为肺病气上逆,外感内伤两大纲,风寒三拗止嗽用,热菊燥杏俱有桑,二陈三子法中土,内伤痰热清金方,肝火泻白黛蛤合,肺亏沙参麦冬尝。

凉燥杏苏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肺叶生疮成脓疡,风热痰火瘀毒伤,咯吐腥臭脓血痰,邪盛正实辨证纲。

初期清解银翘良,成痈如金苇茎汤,溃脓加味桔梗施,恢复沙参桔梗匡。

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桔梗杏仁煎四、哮证:1.发作期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越婢加半夏汤3)寒包热: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厚朴麻黄汤4)风痰: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6)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2.缓解期1)肺肾两虚证: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2)睥肺气虚证: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3)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分虚实肺肾关,张口抬肩鼻翼煽,风寒痰郁里热型,麻黄桑白麻石甘,痰浊二陈三子合,肺气郁闭五磨专,生脉补肺肺金虚,肾虚肾气参蛤散。

中医内科学复习指南重难点攻关

中医内科学复习指南重难点攻关

中医内科学复习指南重难点攻关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学科之一,涉及了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临床疾病诊治和药物应用等内容。

想要在中医内科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必须对该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攻关。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中医内科学复习的指南,并着重解析该学科的重难点知识。

一、中医内科学的重点知识1. 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等。

其中,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阐述了事物的对立统一规律。

五行学说则探讨了人体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

气血津液理论则强调了人体内部的生命活动物质和能量。

2. 中医内科疾病常见病症中医内科疾病包括肝病、脾胃病、肾病、肺病等常见病症,其中每种病症都有其独特的病机和治疗方法。

例如,肝病常见的病症有脉络脱、肝郁、气滞等,治疗方法包括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

3. 中医内科常用诊断方法中医内科的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其中望诊侧重于观察舌象、面色等外部表现;闻诊则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来判断病情;问诊则是针对患者的主诉进行详细询问;切诊则通过手法等方式判断患者的脉象。

二、中医内科学的难点知识1. 中医内科病因病机的分析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分析是该学科的难点之一。

病因是指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病机则是疾病在机体内发展演变的过程。

掌握中医内科病因病机的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和治疗疾病。

2. 中医内科药物的应用中药是中医内科治疗的重要手段,但中药种类繁多,功效各异,掌握其适应症和用法用量是考生的难点。

需要了解常用中草药的药性、归经、功效等,并掌握处方和煎煮技巧。

3. 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中医内科的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根据中医理论来判断疾病的表里、寒热、虚实等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辨证论治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脉象等综合信息,准确诊治疾病。

三、中医内科学的攻关技巧1. 建立知识框架在复习中医内科学时,首先要建立起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的关系和内在逻辑。

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复习

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复习

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复习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是要学会将两者病症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指出从而达到正确的鉴别目的,期间还有病症之间的转换联系,这些都是一定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具体谈谈哪些病症需要辨别以及他们的转换联系。

(一)总论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瘿病、疟疾、遗精、耳鸣、耳聋、关格、颤证。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

(25)头痛与眩晕。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复习
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主要是要学会将两者病症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指出从而达到正确的鉴别目的,期间还有病症之间的转换联系,这些都是一定要知道的,接下来我们具体谈谈哪些病症需要辨别以及他们的转换联系。

(一)总论
结合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进行复习。

(二)各论
1.下列常见内科病证的概念、沿革、病因病理、辨证要点、治疗原则、分证论治、转归预后、预防调摄及研究进展。

感冒、咳嗽、肺痈、肺胀、哮证、喘证、痰饮、血证,心悸、胸痹心痛、不寐、郁证、癫狂、痫证、痴呆、胃痛、痞满、呕吐、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淋证、癃闭、腰痛、消渴、痹证、痿证、内伤发热、虚劳、厥证、关格、瘿病。

2.下列病证的辨证论治规律
肺痿、肺痨、自汗盗汗、噎膈、呃逆、痉证、瘿病、疟疾、遗精、耳鸣、耳聋、关格、颤证。

3.下列病证的比较鉴别
中医内科病证的概念、病理、临床表现、治法、方药等方面互相之间存在相似而又相异之处,正确地加以比较、鉴别对于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1)感冒与温病早期。

(2)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3)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

(4)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

(5)风热咳嗽与肺痈。

(6)肺痈与肺痨。

(7)哮证与喘证。

(8)实喘与虚喘。

(9)肺胀与咳嗽、喘证、痰饮。

(10)肺胀与心悸、水肿。

(11)肺痨与虚劳。

(12)苓桂术甘汤与甘遂半夏汤治疗饮停于胃。

(13)自汗与脱汗、战汗、黄汗。

(14)相同病理,导致不同血证。

(15)相同处方,治疗不同血证。

(16)胸痹与真心痛。

(17)胸痹与胃痛、胁痛、悬饮。

(18)惊悸与怔忡。

(19)内伤发热与外感发热。

(20)癫、狂、痫证。

(21)中风、厥证、痫证、痉证。

(22)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

(23)刚痉与柔痉。

(24)暑厥、气厥、蛔厥。

(25)头痛与眩晕。

(26)诸痛的部位、性质、特点与辨证论治。

(27)引起昏迷的常见病证。

(28)以下列方药为主方治疗的病证:龙胆泻肝汤、温胆汤、柴胡疏肝散、归脾汤、金匮肾气丸、失笑散、藿香正气散、葛根芩连汤等。

(29)噎膈、反胃、梅核气、呕吐。

(30)呃逆与干呕、嗳气。

(31)泄泻与痢疾。

(32)干霍乱与腹痛。

(33)腹痛与疝气、肠痈。

(34)胃痛与真心痛。

(35)急黄、胆黄、瘟黄。

(36)虚证黄疸与萎黄病。

(37)积证与聚证。

(38)鼓胀与水肿。

4.下列病证的转化联系
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后,由于失治误治,往往转化成另外病证,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病证之间的转化过程、相互之间的联系,才能正确地诊断和治疗。

(1)感冒与咳嗽。

(2)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

(3)肺痈、肺痨、咳嗽、喘证、哮证与肺痿。

(4)哮证与喘证。

(5)咳嗽与喘证。

(6)咳嗽、喘证、痰饮与肺胀。

(7)肺胀与心悸、水肿。

(8)胸痹与心悸。

(9)心悸与不寐。

(10)泄泻与痢疾。

(11)活人败毒散与葛根芩连汤治疗痢疾。

(12)痢疾的预后与转归。

(13)呕吐与反胃。

(14)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在病理上的联系与转化关系。

(15)鼓胀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16)淋证与癃闭。

(17)淋证、癃闭与水肿。

(18)消渴与中风、胸痹。

(19)消渴常见合并症的诊治。

(20)头痛与眩晕。

(21)头痛、眩晕与中风。

(22)下列病证的调护特点:胸痹、郁证、水肿、中风、癃闭、消渴、虚劳、痹证、胃痛、泄泻、痢疾及呕吐等。

(23)湿、水、饮、痰相互转化在中医内科病证发生发展的意义。

(24)外感发热与内伤发热。

(25)肺痨与虚劳。

(26)痿证与痹证。

5.历代著名医家和医著
中医内科学是随着历史的前进和医学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完善的。

历代医家、医著的学术思想,医学流派对内科学的理论与临床都有一定作用和意义。

掌握并运用有关学说、医论旨在更好地了解历史沿革,指导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水平。

(1)历代医家在内科学发展中的主要成就。

(2)《医学心悟》论咳嗽病理。

(3)《医学正传》论哮与喘。

(4)《证治汇补》论肺胀。

(5)《景岳全书》论血证病理。

(6)《血证论》论治血四法。

(7)《先醒斋医学广笔记》论治吐血三要法。

(8)《医学正传》论九种心痛证治。

(9)《四明心法》论吐酸病理。

(10)《医宗必读》论治泻九法。

(11)《景岳全书》论痰与饮、泄与痢的异同。

(12)刘河间论痢疾治法。

(13)《金匮要略》论胸痹。

(14)《医宗必读》关于积聚分期论治。

(15)《内经》、《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关于眩晕的论述。

(16)《内经》张仲景、朱丹溪、王履、张景岳、王清任等论中风病因病理。

(17)《外科正宗》论瘿病。

(18)《丹溪心法》、《景岳全书》、《医宗必读》论水肿。

(19)《内经》论痹证。

(20)《内经》论痿证。

学习医学考研中的中医内科学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地将病症加以比较、鉴别,以此达到提高中医理论、临床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效果,这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家一定要加以重视。

凯程教育:
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从事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
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
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
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
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
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
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
在考研准备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困难,尤其对于跨专业考生的专业课来说,通过报辅导班来弥补自己复习的不足,可以大大提高复习效率,节省复习时间,大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辅导班,或许能帮你找到适合你的辅导班。

师资力量:师资力量是考察辅导班的首要因素,考生可以针对辅导名师的辅导年限、辅导经验、历年辅导效果、学员评价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价,询问往届学长然后选择。

判断师资力量关键在于综合实力,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不是由一、两个教师包到底的,是一批教师配合的结果。

还要深入了解教师的学术背景、资料著述成就、辅导成就等。

凯程考研名师云集,李海洋、张鑫教授、方浩教授、卢营教授、孙浩教授等一大批名师在凯程授课。

而有的机构只是很普通的老师授课,对知识点把握和命题方向,欠缺火候。

对该专业有辅导历史:必须对该专业深刻理解,才能深入辅导学员考取该校。

在考研辅导班中,从来见过如此辉煌的成绩:凯程教育拿下2015五道口金融学院状元,考取五道口15人,清华经管金融硕士10人,人大金融硕士15个,中财和贸大金融硕士合计20人,北师大教育学7人,会计硕士保录班考取30人,翻译硕士接近20人,中传状元王园璐、郑家威都是来自凯程,法学方面,凯程在人大、北大、贸大、政法、武汉大学、公安大学等院校斩获多个法学和法硕状元,更多专业成绩请查看凯程网站。

在凯程官方网站的光荣榜,成功学员经验谈视频特别多,都是凯程战绩的最好证明。

对于如此高的成绩,凯程集训营班主任邢老师说,凯程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与我们凯程严格的管理,全方位的辅导是分不开的,很多学生本科都不是名校,某些学生来自二本三本甚至不知名的院校,还有很多是工作了多年才回来考的,大多数是跨专业考研,他们的难度大,竞争激烈,没有严格的训练和同学们的刻苦学习,是很难达到优异的成绩。

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凯程老师详细沟通一下就清楚了。

建校历史:机构成立的历史也是一个参考因素,历史越久,积累的人脉资源更多。

例如,凯程教育已经成立10年(2005年),一直以来专注于考研,成功率一直遥遥领先,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联系一下他们在线老师或者电话。

有没有实体学校校区:有些机构比较小,就是一个在写字楼里上课,自习,这种环境是不太好的,一个优秀的机构必须是在教学环境,大学校园这样环境。

凯程有自己的学习校区,有吃住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独立卫浴、空调、暖气齐全,这也是一个考研机构实力的体现。


外,最好还要看一下他们的营业执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