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美术学情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第五册第17课《剪纸》学情分析
一、分析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思维方式的变化和学习方法的变化,所以三年级是小学阶段很重要的阶段。
三年级的学生对与美术充满了兴趣,他们天性活泼、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易于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极富趣味的事物,但是学生贪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认真、严谨、踏实、不怕困难的精神。所以,必须因势利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点引导到有序的学习活动中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需求和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比如:教师在课堂以《老鼠嫁女》这个剪纸动画片的视频开场,并以这个故事贯穿始终,很好地激发并维持了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
所谓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就是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承认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寻找教育好学生的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是最能体现教师对学生人文关怀的教育方法。
例如:在讲授“剪纸的艺术特点,内容、图案特点和寓意”这个内容的时候,教师设置了“为小老鼠布置新房该布置点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去为老鼠们帮忙准备一些布置新房的剪纸,从而引出剪纸作品中剪文字,还能够是人物、动物、植物等等,引导学生欣赏不同的剪纸作品,还请学生为这些剪纸取一些名字,从而发现这些作品不但精美灵巧,而且还富于了美好的寓意和内涵。不同的作品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意蕴:神秘与直白、稚拙与成熟、粗犷与细腻、夸张与写实、诙谐与庄重等,孩子们们欣赏着不同的风格,体味着不同的情趣,视野变得开阔,也对这些极富感染力的剪纸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分析学生的个人生活经验
在我们的学生当中,因为成长的环境等差异的存有,造成学生在性格特征、水平水平、兴趣爱好、学习态度、生活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这不但给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也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备课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个体生活经验,走进学生的生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巧妙地使用学生在生活中的感知,由浅入深,由近到远地组织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自经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使课堂教学充满盎然生机。
例如:在讲授“怎样剪团花和二方连续”时,教师能够请学生观察成功作品中团花和二方连续里剪出的基本图形,还能够请学生上来试着剪一剪,学生在试剪作品中出现了失败的作品,从而让学生反思为何自己的作品不成功,问题出在哪里,在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发现问题所在,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充分掌握团花和二方连续的制作技巧,进入创作的佳境。
四、分析学生的生活环境差异
美术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美术课的教学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有的问题,开发和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教学设计中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与区域生活环境的沟通,把学生区域生活环境的差异作为备课的一个出发点,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环境出发实行学习。
例如:在学习“实践和操作”和课堂的“延生和拓展”阶段时,教师给学生展示欣赏了现代工艺大师吕胜中的作品,以及在我们的身边和生活中用剪纸的形式制作成的邮票、贺卡、雕塑作品等等,学生看到了剪纸这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能使用于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激发了学生在课后能继续探究用剪纸这种形式持续的去创作新的作品,一定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不一样的色彩。从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尝试、创新一定会有所收获,增强意志力,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总来说之,课前准备主要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让学生在有效情境教学中多渠道地体验学习的乐趣。通过精心的学情分析,教师就能够找到“授人以渔”的最佳方法和契合点,从而真正把教和学结合起来,通过探索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在生活中传承、保护和发展民间艺术,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