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强化技术在淀粉废水处理中应用

合集下载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技术

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技术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水质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变得至关重要。

生物强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方法,具有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生物强化技术的概念生物强化技术是指通过向传统的生物处理系统中引入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酶或基因工程菌等,以提高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这些引入的微生物或生物制剂能够增强系统对难降解有机物、有毒有害物质的去除能力,改善污泥性能,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二、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制1、直接作用引入的高效微生物能够直接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

这些微生物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特定的代谢途径和酶系,能够快速分解和转化目标污染物,从而提高处理效果。

2、共代谢作用某些微生物在降解主要污染物的同时,能够产生一些酶或中间产物,促进其他微生物对难降解污染物的分解。

这种共代谢作用可以拓宽污水处理系统的污染物去除范围。

3、竞争抑制作用引入的优势微生物能够与原有的微生物群落竞争生存空间和营养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优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提高处理系统的稳定性。

4、生物刺激作用添加一些营养物质、生长因子或电子受体等,可以刺激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增强其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

三、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形式1、投加高效微生物菌剂这是最常见的生物强化方式。

通过筛选和培养具有特定功能的微生物,制成菌剂投加到污水处理系统中。

例如,对于含有芳香烃类化合物的污水,可以投加能够降解这类化合物的微生物菌剂。

2、固定化微生物技术将微生物固定在特定的载体上,如多孔材料、凝胶等,使其在处理系统中保持较高的生物量和活性。

固定化微生物技术能够提高微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减少微生物的流失。

3、基因工程菌的应用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具有特定降解能力的基因工程菌,并将其引入污水处理系统。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答案(二)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答案(二)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答案1.论述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作用?答:(1)开辟新的食品资源:利用微生物菌体发酵生产单细胞蛋白;应用微生物酶工程生产高果糖浆、饴糖、麦芽糖、高麦芽糖浆、麦芽糊精、偶联糖等淀粉糖产品。

(2)提高食品品质:利用发酵工程、酶工程技术生产酸味剂、甜味剂和鲜味剂等食品添加剂。

在肉类和鱼类加工中应用酶来改善组织,嫩化肉类和转化废弃蛋白质。

在乳品加工中应用酶进行干酪生产、分解乳糖和黄油增香。

在果蔬加工中应用酶进行柑橘脱苦、果汁澄清和果蔬保藏等。

在饮料、酿酒工业中应用酶发酵生产各种饮料。

在焙烤食品生产中应用淀粉酶和蛋白酶来提高焙烤品质和增加香味。

(3)食品卫生检测:酶免疫分析法、放射免疫分析法、单克隆抗体法和DNA 探针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沙门氏杆菌等。

(4)食品脱毒:利用发酵法、酶解法等对食品中的有毒糖苷类物质(硫代葡萄糖苷)、寡糖(β-半乳糖苷)和棉酚等进行处理,以脱除有毒物质。

2.试论述生物技术与医药卫生的关系?答:(1)疫苗生产:病原体减毒或弱化疫苗、基因工程疫苗和核酸疫苗。

病原体减毒和弱化疫苗是利用微生物的纯种培养技术以及减毒疫苗的制备技术来生产的,是以减毒或弱化的病原体作为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是将病原体的抗原基因克隆在细菌或真核细胞内,利用细菌或细胞生产病原体的抗原,利用抗原作为疫苗。

而核酸疫苗则是将含有编码蛋白质基因序列的质粒载体,经肌肉注射或微弹轰击等方法导入体内,通过宿主细胞表达系统表达抗原蛋白质,诱导宿主产生对抗该抗原蛋白的免疫应答,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2)疾病诊断:单克隆抗体与ELISA技术用于诊断传染性疾病、检测肿瘤相关基因、确定激素水平、检验血液中的药物含量及鉴定微生物病原体。

DNA诊断技术可用于诊断遗传性疾病、肿瘤和传染性疾病。

(3)生物制药与基因工程药物:利用微生物发酵可生产各种抗生素。

利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可生产天然药物,如紫草宁、紫杉醇、人参皂苷、强心苷、胡萝卜素等。

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在难降解有机物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总结生物强化技术的方法及优缺点,阐述生物强化技术的广阔应用范围与前景,并提出现在以及今后发展的热点方向。

关键词:生物强化;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微生物;生物修复1、概述目前实施生物强化技术可通过如下三条途径:投加有效降解微生物;优化现有处理系统的营氧供给、添加基质(底物)类似物来刺激微生物生长或提高其活力;投加遗传工程菌(gem)。

1.1投加有效降解微生物实施该技术的前提是获得可降解待定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菌株,降解菌大多数在纯培养体系中表现高活性,对于多菌株共存的生物处理系统中,投加难降解菌株能否起到强化有机物降解的作用,尚需评估。

edgehill等人认为有效的菌剂应满足:①投加后,菌体活性高;②菌体可快速降解目标污染物;③在系统中(如曝气池)不仅能竞争性生存,且可维持相当的数量。

为了解决投加纯营氧物所出现的问题, stenstrom研究小组开发一种非线性富营氧反应器(er)工艺。

所谓er实际上是一个或多个sbr,以富集足够数量可连续供给主体反应器的驯化培养物,同时以有毒物本身及其降解过程的某些代谢中间体作为维持驯化作用的选择压力。

er培养的驯化培养物投加至主体工艺,强化有毒有机物的生物降解作用。

1.2投加营氧物质或基质类似物由于大多数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是通过共代谢途径进行的,在常规活性污泥系统中可降解目标污染物的微生物数量与活性比较低,添加某些营氧物质包括碳源与能源性物质,或提供目标污染物降解过程中所需的因素,将有助于降解菌的生长,改善处理系统的运行性能。

投加基质类似物是针对代谢酶的可诱导性而提出的,利用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产物、前体作为酶的诱导物,提高酶活性。

作为诱导物(基质类物质)应考虑:毒性相对较低、价格低廉且有多种用途,并在无富集基质(目标污染物)时,诱导物可维持富集培养物的生长特性与污染物降解动力学。

在分批培养的条件下,已有很多研究证实投加营氧物可刺激有毒难降解有机物的生物降解。

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

山东化工SHANDONGCHEMICALINDUSTRY・92・2021年第50卷生物强化技术研究进展左旭哄,张永栋V,陈洋洋哄(1•江苏南大华兴环保科技股份公司,江苏盐城224000;2-江西南新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九江330300)摘要:由于废水水量增加、污染物种类更加复杂、出水水质要求提高,现有水处理设施不能很好应对这些问题,因此生物强化技术应运而生。

现代的生物强化技术研究内容从单一的高效降解菌的筛选到基因工程菌的构建,再到基因迁移’测试手段从对水质COD(BOD、氨氮等指标,扩展到利用PCR、DGGE、宏基因组学等基因技术’高通量测序方便研究者对污染物降解与菌群结构、功能基因等的研究,便于建立降解相关物质的基因库,为研究高效降解菌群提供依据’目前关于利用高通量技术研究生物强化技术的论文还比较少’利用高通量技术可以探讨不同影响因子对菌群的定量化影响及动态变化,还能发现新菌、新基因以及揭示与之相关的功能,这对进一步完善生物强化技术有重要意义’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高通量测序;综述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21X(2021)05-0092-05Bioaugmentation Technology SthdyZuo Xu1%2,Zhang Yongdong'%%Chen Yangyang1,2(lAiangsu NJU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Co.,Ltd., Yancheng224000,China;2A—nyai Nanx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Jiuj—ng330300,China)Abstract:The present wastewater treatment facili/es are so—cited that bioaugmenta—on is taken in—account due to the onceeasongamIuniIoihewasiewaiee,ihemIeecImpeeicIniamonanisand iheompeeemeniIoihesiandaedsIoihee o eueniquanioiy.ThecIeeIoiheboaugmeniaion osihee o ocoenidegeadongbacieeoae,ocusongIn ihecInienisoeIm iheIneysceeenongIoihee o ocoenidegeadongbacieeoaei ihecInsieucion Ioihegeneioca e y engoneeeed bacieeoum,subsequenieymIboeegeneioceeemenis.ThemeihIdsIoihemeasueemenichangeoeIm ihemeasueemeniIoiheCOD ce,BOD5,NH3-N,eiae.i iheusageIoihegene iechnIegy,such asPCR,DGGE,meiagenImocseiae.Neii-geneeaion sequencongiechnIegyosheepoueoeeeseaecheeisiudyihe eeeaionshop beiween ihedegeadaion IoihepI e u ianisand moceIboaecImmunoiy,ouncionaegenesicInsieuciihegenepIIeeeeaioeei ihedegeadaion IosImepI e u ianis.GenepIIecIued peeodeiheeeodenceoeeeseaecheei siudyihee o ocoenidegeadongbacieeoae.NIwadays,ihepapeesabIuiiheboaugmeniaion usongiheneii-geneeaion sequencongiechnIegyaeenIisImany.Theeeoee,usongiheneii-geneeaion sequencongiechnIegycan heep iquanioioeeeysiudyihee o eciIoiheonoeuenceoaciesIn ihe sieuciueeand dynamocsIoihemoceboaecImmunoiy.In addoion,iheiechnIegycan heep ioond ihenewbacieeoum,newgeneand dosceseiheouncion eeeaioeei ihegene.AbIeea e,neii-geneeaion sequencongiechnIegyosompIeianieymeanongouei deeeep iheboaugmeniaion.Key wordt:bCaugmenta—on;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review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每天排放的废水水量不断增加,全球污水排放量4300-4500亿m3/a,我国污水排放量410-450亿m3/a,污水成分日益复杂,现代化工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结构复杂、生化降解性能差的化合物进入环境中,同时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大背景下,对出水水质的要求不断提高,且对工业节水提出了新要求,更增加污水处理的难度。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浅析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论文一、现代生物技术相关学问分析现代生物技术,就是一DNA技术为主导,是对一系列生物高新技术的统称,主要包含包含微生物、细胞、酶、基因、蛋白质及生物修复等工程与技术。

其中,各项工程技术都有其相应的理论基础与应用领域,但又是相辅相成的,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其特点主要体现为:1、此项技术一生物为对象,注意再生资源的可循环利用。

2、一般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过程简洁,操作具有肯定的持续性,能够有效节约资源,降低环境污染。

3、位高纯度、优质及平安牢靠的生物制品供应了新的研发途径。

4、常规技术与传统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能够依据人们对新物种、品种及其他经济价值生命类型的需求进行制造。

二、水污染中现代生物技术的详细应用(一)固化微生物技术对于水污染治理,在微生物技术应用下,通过固化微生物技术的广泛应用,其取得的效果是令人赞美的。

经过肯定时期的进展,培育微生物,在工厂废水及难降解物的分解中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为人们有效处理这些废弃物开拓了新的渠道。

经过长期讨论实践,通过固化微生物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固定并长期进行废水处理,是的菌落使用效率得到提高,尤其是对难降解的有毒物质,其作用更是特别显著。

有效处理生物菌落的应用后,在活性污泥上将其固定好,对废水處理效果更佳。

(二)生物栅修复生物技术中的生物膜能够为原生动物、微生物及小型浮游生物等水污染治理供应所需的生长条件,而此项技术就是将生物膜与水生植物特点融为一起,增加水污染治理效果。

在空气与水分接触的过程中,在汽态、固态及液态见,微生物存在模式不断相互转换,从而使得微生物存在形式更加丰富,生态系统更加简单。

假如被污染水流流经此生态系统时,治污根系就会阻挡污水中的部分悬浮物质,此时生物膜的异化、通化及吸附等功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有效清理掉流经水体中含有的有机质。

(三)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是现代生物技术进展的重要方向,新型现代生物膜反应器,内部装有较大的载体,是其共同特点,这有利于在微生物附着生长中,形成相应的.生物膜,相较之汽态反应条件,其供气与供应性好,为污染物与微生物的接触留有了充分的时间,是的微生物代谢力量不断增加。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在污水生物处理的发展和应用中,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新型环保填料的开发和配套技术的不断完善,与活性污泥法平行发展起来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在近年来得以快速发展。

由于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率高,耐冲击负荷性能好,产泥量低,占地面积少,便于运行管理等优点,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中极具竞争力。

1、生物膜法污水处理:生活污水的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蛋白质(40%-60%),碳水化合物(25%-50%)和油脂(10%),此外还含有一定量的尿素。

生物膜法依靠固定于载体表面上的微生物膜来降解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细胞几乎能在水环境中的任何适宜的载体表面牢固地附着、生长和繁殖,由细胞内向外伸展的胞外多聚物使微生物细胞形成纤维状的缠结结构,因此生物膜通常具有孔状结构,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

生物膜附着在载体的表面,是高度亲水的物质,在污水不断流动的条件下,其外侧总是存在着一层附着水层。

生物膜又是微生物高度密集的物质,在膜的表面上和内部生长繁殖着大量的微生物及微型动物,形成由有机污染物→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组成的食物链。

生物膜是由细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和其他一些肉眼可见的生物群落组成。

其中细菌一般有:假单苞菌属、芽苞菌属、产碱杆菌属和动胶菌属以及球衣菌属,原生动物多为钟虫、独缩虫、等枝虫、盖纤虫等。

后生动物只有在溶解氧非常充足的条件下才出现,且主要为线虫。

污水在流过载体表面时,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吸附,并通过氧向生物膜内部扩散,在膜中发生生物氧化等作用,从而完成对有机物的降解。

生物膜表层生长的是好氧和兼氧微生物,而在生物膜的内层微生物则往往处于厌氧状态,当生物膜逐渐增厚,厌氧层的厚度超过好氧层时,会导致生物膜的脱落,而新的生物膜又会在载体表面重新生成,通过生物膜的周期更新,以维持生物膜反应器的正常运行。

生物膜法通过将微生物细胞固定于反应器内的载体上,实现了微生物停留时间和水力停留时间的分离,水处理填料的存在,对水流起到强制紊动的作用,同时可促进水中污染物质与微生物细胞的充分接触,从实质上强化了传质过程。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状况 一般 比较 复杂 ,含有 多种 成分 ,因此将 其投加 到 系 统后可 能受 到其 他组 分 的抑制作 用 , 以达 到预期 难 的治理 目标 。为此 ,Bb ok等 开发 了一种 离线 富集 a cc 反 应器 ( f— ie e rc igr at r 。这 种 反应 of ln n ih n- eco ) 器 可为 生物 强化技 术 的实施 提供 大量 菌剂 ,并模拟 实 际废水 的组成 和环 境条 件 , 使投 加 到系统 中 的菌种 很 快 适应 新环 境 ,从而有 效去 除 目标物 。 研 究认 为 , 通过 投加 与 目标物 类似 的营养 物质 可 以达 到富集 培养 的 目的 。S h it等研 究还 发现 ,用 cm d 纯 菌 P edm n s p 降解 卜硝基 苯酚 ,葡萄 糖 的存 su oo a s 在 会 提 高 卜硝基 苯与 最 大 比基 质 的去除速 率 ,但 此 法 并不适 用 于所 有 的微 生物 。例 如 ,Lcm n a ka n利 用 3 ~4种 假单 胞属 的优 势菌 种进行 2 4 二氯 苯氧 乙酸 ,一

要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作
用机理是通过在 污水中加入优势高效菌种来增加和改善处理系统的能力。 文章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机理 以及在废水治理中的应用效果,利用 实验评价 了生物强化作用的效果,并总结 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关 键词 生物 强化 技 术 废 水 治理技 术 微 生物 生 物 降解
0 引 言
生物强化技术 (ia ge tto ) b ou mn a in 又称生物增强 技术, 是通过向废水处理系统中直接投加从 自然界中 筛选 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重组技术产生的高效菌 种 ,以改善 原处理 系统 的能力 ,达到对 某种 或某 一类

生物强化技术在土壤修复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在土壤修复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E- i: mal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p . d
第 3期
宋 秀娟 :牛 物强 化技术在 土壤修 复和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7 7
2 生 物 强 化 技 术 的方 法
目前,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方法 、方式有很多,主要有 3 种常用的处理菌体的方式 :直接投加高效降 解微 生物 或共 代 谢基 质 物质 ;固定 生物 ;制成 生物 强化 制剂 .
M a 2 v 011
文 章编号 :10 — 8 2 1 )0 — 0 6 0 07 93 1( 0 3 0 7 — 4 1
生物强化技 术在土壤修复和废水处理 中的应用
宋 秀娟
( 东北 石油 大学 地球科 学 学院 ,黑 龙江 大庆 13 1 ) 6 38
摘要 :在阐述了生物强化技术的作用原理、方法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物强化技术在土 壤 修 复和废 水 处理 中应 用的 实例和 效果 ,并讨 论 了该技 术在 实际应 用 中的优势 和制 约 因素 及 发展

生物不能以其为碳源和能源生长,但在其他基质存在下能够改变这种有害物的化学结构使其降解1 2 i .
收 稿 日期 :2 1 0 — 5 01- 1 1
作 者简介 : 秀娟 ( 94 , , 朱 16一) 女 黑龙 江大庆 人 , 副教 授 , t 主要 从 搴泼水 生物处 理 、 硕 , 生态 环境保 护 与规划方 两研究
S N i-u n O GX u ja
( c o l f esine o h at e oe mU i r t ,D qn 3 1 ,C i ) S ho o G oe e ,N r e s P t l e t r u n ei v s y a ig1 3 8 h a 6 n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学课程论文专业:2014级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号:1409090540040姓名:杨涛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众所周知,人类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自然环境和能源牺牲为代价的,而这也给当前人们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带去严重的后遗症,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就是明证。

当前环境问题中,各种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里面含有大量威胁人类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的有机化合物、重金属以及其它有毒物质,因此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处理工作极为重要。

在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污水处理技术优势显著,因此其被各国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引言:用微生物处理污水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在污水处理装置这一小型人工生态系统内,利用不同生理、生化功能微生物间的代谢协同作用而进行的一种物质循环过程。

当高BOD的污水进入该系统后,其中自然菌群在充分供氧条件下,相应于污水这种特殊“选择性培养基”的性质和成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有规律的微生物群演替,待系统稳定后,即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混菌连续培养器。

一、水污染物的类型及来源污水因其来源不同,大体上可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工业污水的可生化性较差,通常只能采甩化学方法来处理。

而生活污水可生化性相对较高,所以采用生化法处理效果比较好。

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原水主要是生活污水,其中掺杂的工业污水只占相当小的一部分,所以生化法一直是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首选工艺。

(1)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是一大污染源。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无机物和有机物。

无机物如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和钠、钾、钙、铁等碳酸盐,有机物有纤维素、淀粉、脂肪、蛋白质和尿素等。

排放入环境中促使浮游植物生长和大量繁殖,形成赤潮和水华。

(2)工业废水工业废水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包括钢铁工业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化工废水等。

(3)农业废水农业废水主要是农业上使用的化肥、农药进入水体造成的污染水,它面广而量大且易分散,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二、微生物处理污水的原理利用微生物处理污水实际就是通过微生物的新陈代谢活动,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淀粉厂废水处理工艺

淀粉厂废水处理工艺

淀粉厂废水处理工艺
淀粉厂废水处理工艺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油脂等杂质,为后续处理创造良好的条件。

预处理通常包括物理过程,如筛网、沉淀池和油水分离器等。

2. 调节pH值:由于淀粉生产废水通常具有酸性或碱性,需要进行pH调节以使其处于适当的范围。

这可以通过加入酸或碱来实现。

3. 厌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沼气(甲烷和二氧化碳)的过程。

此过程可以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并产生有价值的沼气能源。

4. 好氧生物处理:好氧生物处理是利用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稳定物质的过程。

常用的好氧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

5. 深度处理:经过生物处理后的废水可能仍含有难以降解的有机物、营养物和微量污染物,需要进行深度处理。

深度处理的方法包括化学氧化、吸附、高级氧化、膜过滤和活性炭处理等。

6. 消毒:经过深度处理的废水可能还含有病原体和微生物,需要进行消毒以确保水质安全。

常用的消毒方法包括氯化、臭氧消毒等。

7. 排放或再利用:经过处理的废水达到排放标准后,可以排放到自然水体中;或者进行再利用,如作为农业灌溉用水、工业冷却水等。

具体的工艺选择应根据淀粉厂废水的特性和处理要求而定。

同时,应关注工艺的可持续性和经济性,确保废水处理的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平衡。

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Li n Ch n S u n j u Ya g e h agi
( i h mi l e a t e t f - n c n e o【 eo e ig Uno [e y  ̄ j s 1 0 8 ) Bo e c p rm n . t a d S i c [ g f t i Unv  ̄h ,l t 0 0 3 c aD o % s e C e B j n n n
3.No 5 M a ,2 0 0 y 2
生物 强化 技 术在 废 水处 理 中 的应用
刘 洋 陈双 基
( 京 联 舍 大 学 应 用 文理 学 院 生物 化 学 系 . 京 1 08 ) 北 北 0 0 3
刘建 国
( 京 大学 环境 科 学 中 心 , 京 1 0 7 ) 北 北 08 1
培 驯化 之后 , 入 到 投 水 的成分 日益 复杂 , 尤其 当废 水 中含有 有毒 、 降解 这种 特效微 生物 经 过 筛 选 、 养 、 难 蹦 废水 中 的有 机污 染物 时 , 于对 该 类 有 机 物具 有 专 项 降解 该 废 水 中 , 目标污 染物 为
(  ̄tr f n i n na c n e f e i i st , e i 0 8 1 C e o vr me t S i c 。 kn Un ̄r y g in 1 0 7 ) E o l e P g i jg
Ab ta t Th sa t l u sr c i ri e s mma i d t e a p ia in o ia g n a in t c n q e c r e t r m h e s c rz h p l t f o u me t t e h i u u r n l fo t r ea — e c o b o y p c s y u i g s e il u c i n l c o r a i t h o l t n r c mmo t b l i g ma e il y u i g e t ,b s p ca n t a mir g n s n f o m o t e p l a t o u o n me a o i n t r ,b sn z a s a in r e h o o y a d m ir o g ns p e a a in t r a a iu i d fwa t wa e . t t a y tc n lg n c o r a i o m r p t o t e tv r s k n so s e t r r o o

菌藻共生与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菌藻共生与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

菌藻共生与生物强化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及机理研究生物处理法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废水处理办法,但生物处理技术的运用会受环境、水质条件等的限制,因此强化的生物处理成为必然趋势。

本文利用生物强化和菌藻共培养技术,从促生菌的筛选、人工构建菌藻共培养系统净化废水的效果和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探究。

在废水体系中,只单纯的依靠原生微生物效果可能并不显著。

接种外来的微生物时,会受到已有的菌群的竞争。

实验结果表明,向原始水体中人工引入小球藻后,使得原始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下降,并影响原始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

对于COD的去除来说,原始水体中自有微生物的去除效果更好,去除率达到85.96%。

对氨氮的去除方面,藻加菌对氨氮的去除效果更好,摇床培养、通气培养的去除率分别为70.3%、98.7%;NO<sub>3</sub>-N去除率没有差别,均为100%。

对P 的去除方面,藻加菌的去除效果更好,摇床培养、通气培养的去除率分别为84.8%、93.8%。

1%CO<sub>2</sub>条件下的小球藻干重增长幅度最大,因而相比于摇床培养,对COD、N、P的去除率均最高。

结合实验室已有的外购菌,并适当的从环境中分离进行具有有机物降解效率的优势菌,经过筛选,对小球藻有促生作用的菌有:4.1475、1.8956、CMR、H3、H4。

其中1.3136属于恶臭假单胞菌、1.8956属于外购的土壤黄杆菌,自分离的CMR经16S r DNA鉴定属于甲基杆菌,而H3、H4均属于假单胞菌。

几种菌的促生百分比的范围为24%<sup>4</sup>1%,以H3、H4的促生效果最好,促生百分比分别为28.6%和40.8%。

曝气条件下,小球藻与菌种H3、H4共培养时对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有略微的促进效果,而与1.3136、1.3488、1.8956、CMR这四种促生菌共培养时则去除效率反而不如单藻体系。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环境生物技术采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充分利用各种环境生物的特殊功能,进行生物净化、生物修复、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从污染治理、清洁生产到可再生资源利用,多层面、全方位地解决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荒漠化和海水污染等问题。

发展环境生物技术是解决全球性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随着基因组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等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与渗透,环境生物技术已发展成为一种以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上中下游技术集成的系统工程技术,在重工业、日用消费品工业、石油产业、运输产业、农业、渔业、食品、污水及其他污染物处理等产业中的应用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均把环境生物技术作为解决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战略高技术。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改革开发20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七位,13亿人口初步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但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伴随着严重的物质资源过度滥用和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摆脱粗放型增长方式,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依然存在,并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仍是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

大力发展环境生物技术,是我国推进循环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的重要技术保障。

《2008年中国环境生物技术应用研究与发展预测》报告是在中心生物技术研究组“十一五”课题研究成果基础上撰写而成。

本研究报告依据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和国家环保总局等权威渠道数据,同时采用中心大量数据库,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方法对中国环境生物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给予了细致和审慎的研究和预测论证。

报告共分十二章,首先对环境生物技术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现状及重要进展;之后对环境生物技术在“三废”治理、微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废水除磷脱氮中的应用以及环境生物上游技术和下游技术在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环境生物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与趋势进行了详尽阐述;接着分析介绍了生态毒理学环境生物技术、有机废水处理中的环境生物技术;最后对环境生物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作者:王俊杰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15期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水资源将越来越少,对水的关注也会越来越多,如何才能最大化的节约水资源,减少水源污染,将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

本文笔者首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生物污水处理技术,并结合相关工程实例论述了污水处理生物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污水处理、生物强化、生物膜中图分类号: U66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口、环境、资源和工业建设的发展不协调,使得城市的基础设施长期超负荷运转。

而新建的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城市污水处理设施也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甚至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污水处理系统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防止城市水污染、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

在我国,要想提升城市的污水处理能力,必须在很短时间内建设足够数量的城市污水处理厂,不断提高污水处理水平。

生物技术在各领域特别是污水处理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与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手段相比,运用生物技术处理废水,具备低成本和高效率的双重优点二、生物强化技术的主要特点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生物治理废水的高效技术,在废水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强化技术更体现出易于操作、针对性强等优点,这种废水处理技术主要研究并投放特殊菌种进入污水,通过其新陈代谢,将分解并吸收废水中的一些物质,净化污水,具有明显的低成本、高效率等特点,所以在近期成为废水处理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1、生物强化技术所谓生物强化技术,就是以生物制住生物,以菌制菌,向自然菌群中投入特殊的微生物以增强生物力量,并对污水等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加以反应。

按投入菌种与底质之间的不同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与共代谢作用两种方式。

其中,直接作用是以驯化、筛选、诱变、基因重组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实施,获得一批以污水为主要能源的微生物,然后复制投入一定数量,对目标物质进行降解,达到去除污染的目标,这种技术方法使用的菌株大多通过质粒育种和基因工程获取。

浅析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浅析生物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于 工业 废 水 处理 包括 高负 荷生 物 滤池 、 式生 物滤 池 化 、 选 、 变 、 因重 组 等一 直 筛 诱 基
获得 一 批 以污水 为 主要 能源 的微 生 面, 后来 扩 展 到接 触 氧 化 法 , 广泛 运 用 在 纺 织、 染 、 并 印 化 系列 关键 技术 的实施 , 物 , 后 复制 投入 一定 数量 , 目标 物质 进行 降 解 , 到 去 然 对 达 纤 等化 工 行 业 的废水 处理 。其 中 , 接触 氧 化法 因填 料做 不 这 到 经 久 耐 用 、 本 低 廉 , 对 大 型池 的均 匀布 水 布 气 存 在 除污 染 的 目标 , 种技 术 方法 使用 的菌株 大 多通 过质 粒育 成 且 种 和基 因工 程获 取。共代 谢作 用则是 针 对废水 中 的一些有 技术 困难 等 ,在 城市 污 水 处理 工程 中无 法 得到 广泛 应 用。 在 改变其 化学 结构 , 而 降低 物 从 研 究 结果 显 示 , 负荷 生物 滤 池 / 高 固体 接 触 法和 生 物 曝气 害 物质 , 一定 条 件下 降解 , 质 的有害 性 , 主要 包括 菌株 通过 新 陈代 谢将 二级 基质 共 同 滤 池法 等 生物 膜 法技 术 的突 破和 投 入使 用 , 明生 物膜 法 表 氧 化 、 同微 生 物 之间 的协 同作 用 、 眠细 胞 对 污 染物 降 不 休 在市 政 污水 处理 上 的 良好前 景 。 解 等 三种 类型 。这 三种 类 型所 采取 的原 理 有所 不 同 , 如 例 首 先来 看 这两 项技 术 的原 理 。高 负荷生 物滤 池 / 固体 是 接 触 , 文简 称 T / C, 于 美 国 的城 市 污 水 处 理 标 准 技 不 同微 生物 协 同 , 因为有 些污 染物 的降解 必须 以两种 甚 英 FS 属 通 术 , 内 由 国家市 政 工程 西北 设 计研 究 院 与兰 州铁 道学 院 至 多种 微 生物 共 同作 用 才 能完 成 , 过几 种微 生物 的交替 国 作 用 , 生 物 制造 氧 化 物 , 后氧 化 物 再被 另 一 种微 生 物 微 然 联 合 开发 , 过 在试 验 室 、 间试 验 和 工程 生 产 试 验 等 各 通 中 多次作 用后 彻底 消 除污染物 。 如休 眠细 胞降解 , 再 由 个环 节 实施 全流 程 试 验 , 得 完整 的设 计 参数 后 , 建 设 降解 , 获 并 两座 污水 量 为 1 0m3 0X 1 / d的规 模 处理 厂投入 实用。生 物 于 处 于休 眠状 态 的微 生 物在 含 有 不 同 有机 物 的污水 中会 在 降 滤池 则 属 于 用 卵石 或 塑 料填 料 的 深 式 、 式滤 池 , 内研 产 生 不 同 的酶 , 一 定 条件 下 可 以相 互 作用 , 解废 水 中 塔 国

马铃薯淀粉水资料

马铃薯淀粉水资料

马铃薯淀粉废水是以马铃薯为原料生产淀粉的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一般也称为马铃薯淀粉废水,是高污染的废水,COD含量可达10000mg/l以上,不加处理直接排放将造成环境水体缺氧,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危害[1]。

但是,由于马铃薯产区主要集中在“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地区,加工期在9~11月份,气温低,有冰冻。

特别是在10~11月,低温都在-5~15℃之间。

这些问题给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增加了难度,因此目前马铃薯淀粉企业的废水处理水平普遍落后,环境污染严重,造成环境水体缺氧,使水生生物窒息死亡。

近年来,随着水资源匮乏和水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与需水量迅猛增加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国内对马铃薯淀粉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研究逐渐成为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关注热点。

\1、马铃薯淀粉废水来源及其水质特征1.1 马铃薯淀粉废水来源马铃薯淀粉生产中产生的废水主要来自两个部分:一为清洗工段清洗马铃薯产生的废水。

这部分废水主要成分为马铃薯表面的泥沙。

通常可在生产过程中增添少许设备,经简单的沉淀处理后就可循环使用。

二为提取工段的废水。

这部分废水由两个生产阶段产生:一是淀粉乳提取产生的废水,主要是马铃薯自身的含水量,即细胞液,故该废水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这部分废水不能循环使用,又因回收蛋白成本费用高,目前全部外排。

二是淀粉提取产生的废水,生产过程中对水质的要求高,但用水量小,也称为工艺废水。

该废水中主要含有淀粉、蛋白质[2]等有机物,COD(化学需氧量)、BOD(生物需氧量)浓度非常高。

目前马铃薯淀粉企业排放的污水主要为细胞液和工艺废水。

1.2 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水质特征马铃薯淀粉废水中主要含有机物化合物,如蛋白质和糖类等,还含有一些淀粉颗粒、纤维等。

水质成分如下[3]:COD(化学需氧量)约为:20000~25000mg/l BOD(生化需氧量)约为:9000~12000mg/l SS(悬浮物)约为:18000mg/l2、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现状目前,国内马铃薯淀粉废水处理方法有资料显示的有:化学絮凝、生物处理等方法。

淀粉废水来源及处理方法

淀粉废水来源及处理方法

以玉米淀粉为例,玉米淀粉生产废水来源于及相应特点:如果淀粉是最终产品,其排出废水主要是原料洗涤用水、玉米浆蒸发的气压冷凝水和干燥过程废水。

(1)洗涤水洗涤水产生在清杂工艺段,玉米在投料时,用水力输送去浸泡系统,玉米和输送水的比例为1:2.5~3,温度为35~50度。

输送水经脱水筛脱除杂质后,湿玉米进入浸泡罐,洗涤水排出。

另外,浸泡后的玉米进行洗涤时,也排放少量污水。

洗涤水的特点是:水量较大,一般吨淀粉用水约为2m3;水中的悬浮物较多,悬浮物主要是玉米皮、碎玉米等;污水的COD比较低,大约在400~800mg/L。

(2)菲汀水或蒸发冷凝液玉米在亚硫酸溶液中浸泡后的玉米浆,可直接蒸发浓缩做玉米浆,也可用于生产菲汀,在压滤菲汀时产生的废水就叫菲汀水。

菲汀水的特点是:水量较小,一般吨淀粉产生菲汀水约0.5~1m3;废水的CODCr 比较高,大约在50000~80000mg/L;废水中的亚硫酸根浓度很高,大约在2000~3000mg/L。

现在大多数企业综合多方面考虑,已经不再生产菲汀,通过三效蒸发对浸泡液进行浓缩做玉米浆,同时排放蒸发冷凝液,吨淀粉排放1 m3左右,其CODCr一般在1000mg/L~2000mg/L以下,处理难度相对较小。

(3)蛋白水在蛋白分离时,进行浮选浓缩时,有大量的废水排放;在进行蛋白压滤时,有少量废水排放,在纤维榨水时,有少量废水排放,我们把这些废水统称为蛋白水。

蛋白水的特点是:水量较大,一吨淀粉产生的蛋白水约5~10m3,有的甚至更多;废水中的COD浓度较高,约为4000~8000mg/L,因用水量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别。

综上所述,淀粉废水主要来源于玉米淀粉加工过程中的洗涤、压滤、浓缩等工艺段,废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的有机污染物,如蛋白质、糖类、碳水化合物、脂肪、氨基酸等,其次是含N、P的无机化合物,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挥发酸、灰分等,属生化性较好的高浓度有机废水。

若淀粉深加工,还会产生其它废水如:1.液体葡萄糖脱盐的废水。

淀粉行业污染现状调查

淀粉行业污染现状调查

淀粉行业污染现状调查淀粉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纺织、造纸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原材料。

然而,随着淀粉行业的迅速发展,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等污染问题也逐渐凸显。

本文将对淀粉行业污染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一、淀粉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淀粉生产主要包括浸出、提取、干燥、精制等环节,这些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

首先,浸出过程中使用的大量淀粉浆液经过脱水处理后会产生废水,其中含有淀粉颗粒、酶解产物、酸碱盐等有机物和无机物。

此外,提取、干燥和精制过程也会产生相应的废水和废气。

二、淀粉行业污染的主要影响1. 水体污染: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和无机盐,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质造成污染,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废水中的有机物还具有一定的毒性,可能对水生生物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2. 大气污染:淀粉干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其中含有挥发性有机物和悬浮颗粒物。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会导致空气质量的下降,对周围的环境和居民的健康产生潜在的危害。

3. 土壤污染:淀粉行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淀粉渣、糠渣等,其中含有少量未经消化的淀粉和有机颗粒物。

这些固体废弃物如果不经过合理的处理和处置,可能对土壤造成污染,影响土壤的肥力和农作物的生长。

三、淀粉行业污染治理措施1.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改进淀粉生产过程和采用高效的回收利用技术,减少废水和废气的产生,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 加强废水处理:对淀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进行集中处理,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方法进行处理,降低废水中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浓度,达到排放标准。

3. 强化废气治理:在淀粉干燥和其他生产过程中,安装和使用适当的废气处理设备,对废气中的有害成分进行捕集和净化,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4. 合理处理固体废弃物:对淀粉行业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和处置,有效地减少对土壤的污染。

四、淀粉行业污染治理的现状和挑战目前,我国对淀粉行业的污染治理已经有了一定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强化技术在淀粉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摘要:本文通过马铃薯淀粉废水的水质特点分析,结合国内外现有成熟生化处理工艺,针对生物强化技术在生化处理阶段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生物强化技术淀粉废水处理应用与研究在马铃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淀粉废水。

根据有关调查和统计,按万吨干淀粉生产规模计算,马铃薯淀粉废水排放量平均为7万吨,其中蛋白废水4万吨,淀粉洗涤废水3万吨。

淀粉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杂质)、蛋白质和糖类,污染物浓度变化较大,cod浓度一般在7000-40000mg/l,峰值可达到75000mg/l,ss浓度则高达4000-15000mg/l。

一、国内外同类废水处理研究现状分析通常,对于淀粉废水这种高浓度有机酸性废水,目前,国内外常见的成熟技术,基本上是采用预处理加生化处理的方法。

据调研,包括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淀粉加工废水80%以上是采用以生化法为主体的处理工艺。

生化处理法在国内外污染治理行业中,是降解淀粉废水的不可或缺的一种治理工艺,主要分为好氧生化法和厌氧生化法。

好氧生化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等,厌氧生物法多采用uasb、abr等厌氧反应器。

在我国大中型淀粉加工企业中,大多已建有不同规模的生化处理装置,且多为厌氧+好氧的复合生化处理工艺。

(1)厌氧生化法厌氧生化法可有效地提高生化池负荷,减小池容,大幅度降低动力消耗,在同样处理能力的情况下,厌氧生化的运转费用只有好氧生化法的一半,同时可回收沼气,因此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

但由于其处理不彻底,因此基本不能单独使用。

厌氧处理同时还可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氨氮。

这是一种较好的生物脱氮(有时也采用生物膜系统)、脱磷系统。

(2) 好氧生化法在水污染控制领域,好氧生物处理广泛应用于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质。

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游离氧(分子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降解有机物,使其稳定、无害化的处理方法。

微生物利用废水中存在的有机污染物(以溶解状与胶体状的为主),作为营养源进行好氧代谢。

有机物被微生物摄取后,通过代谢活动,约有三分之一被分解、稳定,并提供其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约有三分之二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细胞质),即进行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

后者就是废水生物处理中的活性污泥或生物膜的增长部分,通常称其剩余活性污泥或生物膜,又称生物污泥。

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生物污泥经固—液分离后,需进行进一步处理和处置。

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

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

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

近年来,随着对好氧生物反应器的曝气器、填料、菌种培养、曝气池深度等方面的技术改进,涌现出了生物强化反应器、多段接触氧化、改进型sbr反应器等新型技术,使好氧生物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特别是诸如淀粉废水等高浓度废水处理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发展。

二、生化法处理应用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厌氧生化处理通过废水的预处理,可实现水中高分子有机物的有效去除,但生化阶段负荷仍然很高。

实际应用中,一般都考虑厌氧生化处理,对废水中大分子有机物进行进一步的去除,以降低后续好氧生化的主体工艺负荷。

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在采用预处理后,进入生化阶段,废水中所含有机物质的分子量和分子键已明显降低,在适宜的反应条件下,厌氧生化确实可以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一般,有机物的综合去除效率可达到80%以上,可为后续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

但是,在我国北方地区,由于马铃薯作物生长区域特殊的气候条件,作物成熟后,进入淀粉加工周期时,大多已处于秋末初冬季节,气候比较寒冷,地表温度一般已降至0℃左右,个别地区和时段夜间最低温度可达到-10~-20℃,为厌氧处理带来了很大难度。

在厌氧状态下,厌氧微生物活跃性较低,需要提高温度以保证其活性。

经实际运行监测,厌氧系统一般需要保证在10℃以上,才能保证厌氧微生物菌种活性,并取得较好的处理效果。

由于马铃薯淀粉废水水量较大,厌氧系统停留时间较长,且废水流速较低。

一般来说,厌氧工序停留时间达到250小时以上,才能基本保证50%以上的有机物去除效果。

停留时间650小时,cod 去除率也仅有85%左右。

这就为厌氧系统的加温带来了很大难度。

实际运行过程中,研究还发现,为保证厌氧系统的正常运行,必须设置加温装置,而通过成本核算,厌氧系统加温的费用,可以达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整体运行费用的60%以上,给废水处理带来了巨大压力。

(2)好氧生化系统好氧生化系统,一般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池等成熟生化工艺,以保证稳定的处理效果,控制处理单元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以生物接触氧化池为例,实际运行过程中,研究发现,由于厌氧处理环节的效果并不明显,且相当不稳定。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等好氧生化系统中,大量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容易造成生物填料的阻塞,影响好氧生物菌种与废水中有机物充分结合,进而延长处理时间,影响处理效果。

而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研究还发现,好氧生物菌种的培养和保持,也是影响系统运行的一个特殊因素。

由于马铃薯淀粉为短季节生产,全年污水处理系统有8个月以上处于闲置状态,依靠系统本身培养和养护好氧生物菌种,在好氧阶段,是十分困难的。

而一旦开始生产,又需要系统马上投入运行并发挥稳定作用,从实际应用来看,单靠系统内菌种的自身生长和循环,效果非常之差。

三、生物强化处理技术的研究1.摒弃厌氧环节,突出生物强化技术由于好氧阶段运行周期相对较短,且自身降解环节可产生一定热量,通过中试试验,研究发现,即使在当地较寒冷的运行时段内,好氧工艺稳定运行时,仍可保证较高的温度(一般可达到7-15℃),通常情况下,废水无需特殊加温。

基于以上原因,研究大胆决定,摒弃厌氧工序,直接利用好氧系统对废水进行处理,并在该环节采用生物强化菌种技术,加强处理效果。

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就是向废水处理系统中投加从自然界中筛选的优势菌种或通过基因组合技术产生的高效菌种,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以去除某一种或某一类有害物质的方法。

它是通过向自然菌群中投加具有特殊作用的微生物来增加生物量,以强化菌群对某一特定环境或特殊污染物的反应。

应用此技术的基本前提是本土降解菌已在其生存环境中表现出一定的代谢能力,引入外源强化菌后菌群的数量、种类及对目标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均有所增强,从而有效发挥生物强化的作用。

投加的菌种需要满足3个基本条件:菌体活性高;在废水处理系统中能竞争生存,并可维持相当数量;可快速降解目标污染物。

本研究中的生物强化菌种来源于同类废水处理系统。

经过前期筛选,培养出特定的适于处理含糖、蛋白的高浓度高分子有机废水的微生物优势菌种,对生物处理系统进行强化处理,使其尽快适应这种特殊水质,提高废水的处理效率。

2.生物强化处理工艺优点(a)生物强化处理工艺比一般的废水生物治理方法对bod5 、cod或目标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佳。

(b)生物强化处理工艺不仅能有效消除污泥膨胀,改善污泥沉降性能,而且能显著减少污泥总量。

(c)生物强化处理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d)在生物强化处理工艺中投加一定量的优势菌种,增大系统中有效菌种的比例,可明显缩短废水处理系统的启动时间。

通过实际应用,研究发现,即使在既有的普通处理系统中,采用生物强化菌种技术,也可以大大缩短系统反应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实际研究中,通过单独的生物强化反应器,可明显提高好氧生化系统的抗冲击能力,经中试试验,在cod浓度达到20000mg/l的有机负荷下,好氧系统仍能保持较高的处理效果,并稳定运行。

三、生物强化技术的应用根据上述工艺方案的特点,对各处理工艺步骤进行设计和研究,结合北方地区马铃薯淀粉生产企业生产周期、作物产地气候特点及生产工艺特点,确定构成处理工艺各单元的运行控制条件。

生化处理工艺单元及运行控制条件,已结合本地区现有企业内污水处理系统进行实际试运行试验。

通过实际调研和分析,北方地区马铃薯淀粉生产周期较短——平均为100-120天。

由于淀粉生产线生产周期较短,而厌氧生化处理工艺启动时间较长,在生产的很长一个周期内,无法起到明显作用。

同时,由于厌氧反应系统对温度要求相对较高,而马铃薯淀粉生产周期,在北方地区,多已处于较寒冷的秋末或冬初,地表最低气温一般均达到了零下20度左右,不利于厌氧反应系统的运行(正常运行必须考虑加温)。

故此,在生化处理阶段,经过反复论证,实际应用中,结合生物强化处理单元,生化系统可实现放弃厌氧工序,直接进行好氧生化处理。

通过生物强化系统的引进,保证处理效果。

好氧生化处理阶段试验反应温度为10℃,通过投加复合菌种后经选育技术培养的高效工程菌种,可取得了良好的去除效果,经实际运行监测,cod平均去除率达90-93%,bod平均去除率达到85-90%,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参考文献:1.李善平,《淀粉生产废水处理的运行与管理》,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1;2.王凯军,《实用水处理技术丛书--发酵工业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3.唐受印,《食品工业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作者简介:刘钢,男,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科研工作;丁伟,男,承德市环境保护局,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柏叶,女,承德市环境保护局,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杨华,女,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科研工作;曹磊,男,承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科研工作。

刘璇,女,承德市环境保护局,主要从事环境保护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