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和GB
压力容器分类标准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压力容器类别及压力等级、品种的划分日期:2010-5-9 11:29:53访问:61次压力容器类别及压力等级、品种的划分A1 压力容器的分类A1.1 介质分组压力容器的介质分为以下两组,包括气体、液化气体或者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
(1)第一组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易爆介质,液化气体。
(2)第二组介质:除第一组以外的介质。
A1.2 介质危害性介质危害性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者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用介质毒性程度和爆炸危害程度表示。
A1.2.1 毒性程度: 综合考虑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职业性慢性危害等因素。
极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小于0.1mg/m3;高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0.1~1.0 mg/m3;中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1.0~10.0 mg/m3; 轻度危害最高容许浓度大于或者等于10.0 mg/m3。
A1.2.2 易爆介质: 指气体或者液体的蒸汽、薄雾与空气混合形成的爆炸混合物,并且其爆炸下限小于10%,或者爆炸上限和爆炸下限的差值大于或者等于20%的介质。
A1.2.3 具体介质毒性危害程度和爆炸危险程度的确定按照HG 20660—2000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确定。
HG 20660没有规定的,由压力容器设计单位参照GB 5044—85 《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原则,决定介质组别。
A1.3压力容器类别划分方法A1.3.1 基本分类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应当根据介质特性,按照以下要求选择划分图,再根据设计压力p(单位MPa)和容积V(单位L),标出坐标点,确定压力容器类别:(1)第一组介质,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见图A-1;(2)第二组介质,压力容器类别的划分见图A-2。
图A-1 压力容器类别划分图—第一组介质图A-2 压力容器类别划分图—第二组介质A1.3.2多腔压力容器类别划分多腔压力容器(如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夹套容器等)按照类别高的压力腔作为该容器的类别并且按该类别进行使用管理。
极度高度危害介质 压力容器设计
本人从事压力容器设计工作(D级压力容器设计,最多只能设计II类容器),在平时工作中最头疼的就是高度危害以及极度危害介质的容器设计,现将自己所知道一些注意点罗列一下,(一般设计依据:《固容规》,化工六连本,GB150-2011以及相关部件(法兰、人孔)的标准):1、需要制备产品焊接试件(《固容规》4.3.1)2、AB类焊接接头须100%射线检测(GB150.4-2011的10.3.1条)3、公称直径DN<250的接管与高颈法兰对接接头须要进行磁粉检测(GB150.4-2011的10.4第h条)4、需要做热处理(GB150.4-2011的8.1.1条)5、需要进行气密性试验(GB150.1-2011的4.7.2)6、管法兰形式紧固件,密封垫(查看《固容规》3.17第2条)7、管法兰公称压力等级不小于2.0MPa(HG/T20583-2011的7.2.3条)8、锻件不低于III级(HG/T20581-2011的6.4.3条)9、厚度大于或等于12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需要逐张进行超声检测(《固容规》2.5.1)10、常用的20#GB/T8163-2008的接管不能使用(GB150.2-2011的5.1.3)11、开孔如需补强时,应采用整地补强或者局部整体补强(HG/T20583-2011的9.2.2条)以上为本人所知道的一些注意点,望海友补充。
另外关于设备法兰的选取的注意事项有海友知道吗?在设计,制造中应注意一下问题:1) 盛装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常压容器可以参考GB150 进行设计。
2) Q235-B 不得用于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Q235-B.Q235-C不得用于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的容器--HG/T20581-2011P62 7.2.1条)——GB150 -2011中附录D 3) 奥氏体不锈钢焊接钢管不得用于极度危害介质。
——GB151-99(P16)4.4.2 4)铸铁不得盛装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或者重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的受压元件。
介质危害标准
介质危害标准本标准旨在规定和评估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介质。
这些介质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六类:毒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有害气体、有害微生物和其他危害物质。
1. 毒性物质毒性物质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伤害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引发急性或慢性疾病,影响人体生理功能,甚至致癌。
常见的毒性物质包括铅、汞、砷等重金属,以及有机氯、有机磷等有害有机物。
2.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物质是指可能对设备、材料或人体造成腐蚀的物质。
它们可能会与接触到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腐蚀性产物,对设备、管道等造成损坏,同时也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
常见的腐蚀性物质包括酸、碱、盐等。
3. 易燃易爆物质易燃易爆物质是指具有高度危险性的物质,它们可能在受到冲击、摩擦或高温等外界作用时发生燃烧或爆炸。
这些物质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重大危害。
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包括石油、天然气、氨气等。
4. 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是指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气体。
它们可能会引起头痛、恶心、呼吸困难等症状,长期接触可能对肺部和身体其他器官造成损害。
常见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
5. 有害微生物有害微生物是指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微生物。
它们可能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肺炎等,甚至可能引发大规模流行病。
此外,有些微生物还可能对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6. 其他危害物质除了以上五类物质外,还有一些其他危害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如放射性物质、致癌物质等。
这些物质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甚至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HG20660、GB5044、GBZ230介质危害等级对比
HG20
660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称
序号
名称
二甲腈(不对称)
32 肼(联氨)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33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34 环氧氯丙烷
二硝基苯(间、邻、对)
35 速灭威
二硝基氯化苯
36 臭氧
1,2—二溴乙烷
37 倍硫磷
1,2—二溴氯丙烷
38 敌百虫
四甲基铅
266
四甲基锡
267
名称 苯胺(阿尼林油) 乳酸乙酯 乳酸甲酯 1-庚烯 正庚烷 异庚烷 氢 1-癸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硫化氢 喹啉[氮(杂)萘] 氰 氰化氢(氢氰酸) 氯乙烯
序号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续表3.0.5
名称
序号
2-甲基丙烯醛
244
2-甲基戊二醇-2,4
245
2-甲基戊烷
246
3-甲基戊烷
247
219 四氢呋喃 220 四氢糠醇 221 四羰基镍 222 发生炉煤气 223 亚硝酸乙酯 224 杂醇油 225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226 呋喃[氧(杂)茂] 227 吡啶[氮(杂)苯] 228 1-辛烯 229 正-辛烷 230 汽油 231 环丁烷 232 环已烷 233 环已酮 234 环丙烷 235 环戊烷 236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237 1,2-环氧丁烷 238 环氧丙烷 239 环氧氯丙烷 240 苯 241 苯乙烯 242 苯(甲)酸乙酯 243 苯甲醛(苦杏仁油)
介质危害等级确定HG 20660和GB 5044
续表3.0.5 名 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HG20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表3.0.3-2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 称 名 称 序号 二甲腈(不对称) 肼(联氨) 32 二异氰酸甲苯酯(TDI)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 33 二氟化氧(一氧化氟) 环氧氯丙烷 34 二硝基苯(间、邻、对) 速灭威 35 二硝基氯化苯 臭氧 36 1,2—二溴乙烷 倍硫磷 37 1,2—二溴氯丙烷 敌百虫 38 二氯四氟丙酮 敌敌畏 39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氟 40 3—丁烯腈(烯丙基腈) 氟化氢(氢氟酸) 41 十氟化硫 砷化氢 42 三氟化氯 菸碱(烟碱、尼古丁) 43 三硝基甲苯(TNT) 硒化氢 44 三氯化磷 硫酸二甲酯 45 五氯化磷 氰 46 丙烯腈 氯 47 丙烯酰胺 氯丹(氯化茚) 48 丙烯醛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49
甲基环戊二烯 甲基环戊烷 甲基肼 甲烷 甲硫醇 甲酸(蚁酸) 甲酸乙酯 甲酸正丁酯 甲酸异丁酯 甲酸正戊酯 甲酸异戊酯 甲酸甲酯 甲醇(木精) 甲醛 四乙基铅 四甲基铅 四甲基锡 四氢呋喃 四氢糠醇 四羰基镍 发生炉煤气 亚硝酸乙酯 杂醇油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呋喃[氧(杂)茂] 吡啶[氮(杂)苯] 1-辛烯 正-辛烷 汽油 环丁烷 环已烷 环已酮 环丙烷 环戊烷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1,2-环氧丁烷 环氧丙烷 环氧氯丙烷 苯 苯乙烯 苯(甲)酸乙酯 苯甲醛(苦杏仁油)
压力容器介质毒性程度划分探讨
极度毒性介质的 增 加,使 得 工 程 应 用 中 因 为 介 质
加,不仅导致了工程造价的增加,有的问题实践中
甚至很难解决.
1)增大了设备成本
按照 TSG21—2016 及 相 关 标 准 的 规 定,高
度毒性介质或极 度 毒 性 介 质 的 压 力 容 器,必 须 执
行以下技术要求:
a)厚度大于或者等于 12 mm 的 碳 素 钢 和 低
本文将对此进行相关探讨.
乙苯原来没有划 入 有 毒 介 质,这 次 直 接 升 级 毒 性
1 升级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的介质显著增加
按照 TSG21—2016 «固 定 式 压 力 容 器 安 全
程度为高度危害介质.
【
1】
质毒性危害和 爆 炸 危 险 程 度 分 类 标 准» 颁 布 以
技术监 察 规 程»【2】附 录 A 中 引 用 的 HG20660—
合金钢板,逐张进行 UT 检测;
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同时,他们
并顺利出厂,将来装置验收、开车时当地政府的其
他有关部门不认同、不放行如何办理? 此外,若压
力容器设计按 照 TSG21—2016 的 规 定 执 行 HG
20660—2000,而非压力容器设计没有不执行最新
标准 HG/T20660—2017 的 依 据,这 样 就 会 造 成
或者 PT 检测;
可行的.
焊后热处理;
GB/Z230—2010«职 业 性 接 触 毒 物 危 害 程 度 分
级»用于压力容器划类是不合适的.
e)逐台制备产品焊接试件;
f)碳素 钢 和 低 合 金 钢 制 压 力 容 器 必 须 进 行
g)耐压试验合格后,还必须进行泄漏试验.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
3.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压力管道风险分级
第七部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1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的方法。
本办法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锅炉的重大危险源辨识与分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监管协调字〔2005〕125号《关于规范重大危险源监督与管理工作的通知》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TSGR0001《非金属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2《超高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D0001《压力管道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工业管道》TSGD5001《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HG20660《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GBZ230《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3术语和定义3.1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
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MPa·L,且盛装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以及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其办法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MPa·L的气体、液化气体和办法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等。
压力容器按设计压力大小分为四个压力等级,具体划分如下:低压容器0.1MPa≤p<1.6MPa;中压容器1.6MPa≤p<10.0MPa;高压容器10MPa≤p<100MPa;超高压容器p≥100MPa。
3.2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办法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化学品毒性分类
化学品毒性分类艾晓欣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危险化学品的毒性分级以及在不同规范中的对比关键词化学品毒性苯的毒性1、概述化学品,系指工业用和民用的化学原料、中间体、产品等单分子化合物、聚合物以及不同化学物组成的混合剂与产品。
不包括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化妆品、药品等。
毒性,指外源化学物质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相对能力,或简称为损伤生物体的能力。
也可简单表述为,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损伤生物体的能。
在目前国内现行规范中危险化学品毒性的定义在不同规范中有时会有不同的解释,这就要求设计人员熟知各规范的要求,以及各规范的应用领域,从而使我们的设计能够满足规范要求。
2、相关术语(1)急性吸入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持续吸入一种可吸入性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2)半数致死浓度(LC50):指在一定时间内经呼吸道吸入受试样品后引起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浓度。
以单位体积空气中受试样品的质量(mg/m)来表示。
(3)急性经皮毒性:实验动物短时间(24h内)经皮肤接触受试样品后,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4)急性经口毒性:一次或在24h内多次经口给予实验动物受试样品后,动物在短期内出现的健康损害效应。
(5)半数致死剂量(LD50):在一定时间内经口或经皮给予受试样品后,使受试动物发生死亡概率为50%的剂量。
以单位体重接受受试样品的质量(mg/kg bw或g/kg bw)来表示。
(6)皮肤刺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7)皮肤腐蚀性:皮肤涂敷受试样品后局部引起的不可逆组织损伤。
(8)眼刺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产生的可逆性炎性变化。
(9)眼腐蚀性:眼球表面接触受试样品后引起的不可逆性组织损伤。
(10)皮肤致敏(过敏性接触性皮炎):皮肤对一种物质产生的免疫源性皮肤反应。
对于人类这种反应可能以瘙痒、红斑、丘疹、水疱、融合水疱为特征。
生产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生产区域防火防爆危险等级划分四川美丰实业有限公司马小军一、防火防爆等级划分依据:1、《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版4、《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确定重点监管区域。
7、《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 G 20660 – 2000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9)9、本生产区介质的理化性二、防火防爆等级划分步骤:1、按照生产区介质理化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版)对生产区域按工序划分火灾危险性。
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对办公区域、库房等进行危险等级划分。
3、按照《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年)、《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对生产区域按工序划分爆炸危险等级。
4、按照《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对生产区域进行电气防爆危险等级分区。
5、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9)确定重大危险源。
6、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确定重点监管区域。
三、防火防爆等级划分方法:采用危险度评价法进行进行防火防爆危险等级确定。
1).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物质性质、数量和工艺条件三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分为A、B、C三级。
(见下表)2).物质性质最为危险或数量特别大或工艺条件最为特殊为A级,B级次之,C级最小。
3).工艺条件分为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三个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同样分为a、b、c三级,根据三个子因素的级,按照二个c级相当于一个B级,二个b级相当一个A级的原则,定出一个工艺条件的级。
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介质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易燃易爆时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
压力容器设计过程中介质毒性为极度高度危害,易燃易爆时的相关规定及注意事项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中的规定:1、钢板超声检测厚度大于等于12mm的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不包括多层压力容器的层板)用于制造压力容器壳体时,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逐张进行超声检测:(1)盛装介质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的;(2)在湿硫化氢腐蚀环境中使用的;(3)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10MPa的;钢板超声检测应当按照JB/T4730的规定进行,符合上述三项的钢板,合格等级不低于Ⅱ级。
2、焊接接头焊制压力容器筒体的纵向接头、筒节与筒节(封头)连接的环向接头、封头的拼接接头,以及球壳板间的焊接接头,应当采用全截面焊透的对接接头形式。
球形储罐球壳板不得拼接。
3、接管与壳体之间接头设计压力容器的接管与壳体之间的接头设计以及夹套压力容器的接头设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采用全焊透结构;(1)介质为易爆或者介质毒性为极度危害和高度危害的压力容器;(2)要求气压试验或者气液组合压力试验的压力容器;(3)第三类压力容器;(4)低温压力容器;(5)进行疲劳分析的压力容器;(6)直接受火焰加热的压力容器;4、压力容器用管法兰盛装液化石油气、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以及强渗透性中度危害介质的压力容器,其管法兰应当按照行业标准HG/T20592-HG/T20635系列标准的规定,至少应用高颈对焊法兰、带加强环的金属缠绕垫片和专用级高强度螺栓组合。
注:强渗透性中度危害介质压力容器至少应用高颈对焊法兰,其中强渗透性中度危害介质主要指氢气、氦气、氨气、液氨、卤素气体、低分子的烷、烯烃等气体(或液化气体)以及汽油、甲醇、苯等轻质石油化工产品。
5、泄漏试验当压力容器盛装介质的毒性程度为极度、高度危害或者不允许有微量泄漏时,设计应当提出压力容器泄漏试验的方法和要求。
注:泄漏试验包括:气密性试验、氨检漏试验、卤素检漏试验。
最新生产场所危险等级划分
生产区域防火防爆危险等级划分四川美丰实业有限公司马小军一、防火防爆等级划分依据:00000001、《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版4、《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5、《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公布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目录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确定重点监管区域。
000000007、《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 G 20660 – 2000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9)9、本生产区介质的理化性二、防火防爆等级划分步骤:0000001、按照生产区介质理化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2008版)对生产区域按工序划分火灾危险性。
2、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对办公区域、库房等进行危险等级划分。
3、按照《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1995年)、《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HG20660–2000)对生产区域按工序划分爆炸危险等级。
4、按照《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对生产区域进行电气防爆危险等级分区。
5、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辩识》(GB18218-20009)确定重大危险源。
1).危险等级划分依据物质性质、数量和工艺条件三个主要因素,每个因素分为A、B、C三级。
(见下表)2).物质性质最为危险或数量特别大或工艺条件最为特殊为A级,B级次之,C级最小。
3).工艺条件分为温度、压力和化学反应三个子因素,每个子因素同样分为a、b、c三级,根据三个子因素的级,按照二个c级相当于一个B级,二个b级相当一个A级的原则,定出一个工艺条件的级。
工业管道等级划分及含义
管道
工业管道等级划分及含义
工业金属压力管道按其安全等级划GC1、GC2、GC3 三级其GC1 级安全等级高;GC3 级安全等级低1 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1 级: 1输送GB5044 及HG20660 毒性程度所列介质管道: a)极度危害介质(苯除外); b)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包括苯); c)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高度危害液体介质. 2输送GB50160 及GBJ16 规定火灾危险性所列且设计压力于或等于4.0MPa 管道: a)甲、乙类燃气体; b)甲类燃液体(包括液化烃) 3输送流体介质且设计压力于或等于10.0MPa 管道及设计压力于或等于4.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400℃管道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2 级: 规定GC3 级管道外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火灾危险(燃性)、设计压力设计温度低于4.1 条规定(GC1 级)管道符合列条件工业压力管道GC3 级: 输送毒、非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于或等于1.0MPa 且设计温度高于-20℃高于+186℃管道4.4 涉及毒性或燃性同混合介质应按其毒性或燃性危害程度介质考虑某危害性介质含量极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业主或设计决定混合介质毒性或燃性类别
VFFA蝶阀VBFA球阀。
压力容器分类标准 (1)
定义 为了与一般容器(常压容器)相区别,只有同时满足下列三个条件的容器,才称
之为压力容器: (1)工作压力(注 1)大于或者等于 0.1Mpa(工作压力是指压力容器在正常工
作情况下,其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表压力)); (不含液体静压力) (2)工作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 2.5MPa-L(容积,是指压力容器的几
包括:铁路罐车(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
14
罐式汽车[液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 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 体、低温液体等) j.球形储罐(容积大于等于 50m3) k.低温液体储存容器(容积大于 5m3) (2)第二类压力容器: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第二类压力容器。 a、中压容器; b.低压容器(仅限毒性程度为极度和高度危害介质); c.低压反应容器和低压储存容器 (仅限易燃介质或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介质); d.低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e.低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3)第一类压力容器:除上述规定以外的低压容器为第一类压力容器。 由于各国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工业基础和管理体系的差异,压力容 器的分类方法也互不相同。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设计压力容器时, 应采用相应的分类方法。
0.2MPa·m3 ); 高压、中压管壳式余热锅炉; 中压搪玻璃压力容器; 使用强度级别较高(指相应标准中抗拉强度规定值下限大于等于 540MPa)的材
料制造的压力容器;
17
移 动 式 压 力 容 器 ,包 括 铁 路 罐 车( 介 质 为 液 化 气 体 、低 温 液 体 )、罐 式 汽 车 [ 液 化气体运输(半挂)车、低温液体运输(半挂)车、永久气体运输(半挂)车]和罐 式集装箱(介质为液化气体、低温液体)等;
工业管道级别及其介质毒性程度、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的划分
工业管道级别及其介质毒性程度、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的划分1 工业管道级别划分1.1 GC1级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工业管道,为GC1级:(1)输送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介质,高度危害气体介质和工作温度高于其标准沸点的高度危害的液体介质的管道;(2)输送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可燃气体或者甲类可燃液体(包括液化烃)的管道,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的管道;(3)输送除前两项介质的流体介质并且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10.0MPa,或者设计压力大于或者等于4.0MPa,并且设计温度高于或者等于400℃的管道。
1.2 GC2级除本附件1.3规定的GC3级管道外,介质毒性程度、火灾危险性(可燃性)、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低于1.1规定的GC1级的管道。
1.3 GC3级输送无毒、非可燃流体介质,设计压力小于或者等于1.0MPa,并且设计温度高于-20℃但是不高于185℃的管道。
2 介质毒性程度、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划分2.1 一般规定(1)压力管道中介质毒性程度、腐蚀性和火灾危险性的划分应当以介质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CSDS)为依据,按照本附件的划分原则确定;(2)介质同时具有毒性及火灾危险性时,应当按照毒性危害程度和火灾危险性的划分原则分别定级;(3)介质为混合物时,应当按照有毒化学品的组成比例及其急性毒性指标(LD50、LC50),采用加权平均法,获得混合物的急性毒性(LD50、LC50),然后按照毒性危害级别最高者,确定混合物的毒性危害级别。
2.2 毒性危害程度(1)压力管道中介质毒性程度的分级应当符合GB5044—19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的规定,以急性毒性、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致癌性和最高容许浓度等六项指标为基础的定级标准,见表-1所示;(3)介质毒性危害程度的级别应当不低于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分别确定的最高危害程度级别;(4)如果以急性中毒发病状况、慢性中毒患病状况、慢性中毒后果和致癌性四项指标确定的介质毒性危害程度明显高于按照2.2(3)条确定的危害程度级别时,应当根据压力管道具体工况,综合分析,全面权衡,适当提高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级别。
管道分级和拍片比例(有用)
管道分级一、SH3501将管道分为SHA、SHB、SHC、SHD四个等级。
二、HG20225-95将管道分为A、B、C、D四个等级三、GB50235—97取消了管道分类,按照设计温度、设计压力和介质类别来区分1) 设计温度分为:t ≥400℃、-29≤t<400℃、t<-29;2) 设计压力分为:P≥10。
0MPa(≤42.0)、P〈10。
0 MPa、4.0≤P〈10。
0 MPa、P〈4。
0 MPa、3)介质: 剧毒、有毒、可燃介质、无毒、非可燃介质(GB5044、)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一、SH3501-2002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SH3501考虑了石油化工的特点,对有毒、可燃介质管道做了详细的规定.非可燃、无毒介质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按GB50235要求进行验收.二、HG20225-1995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2)氧气管道按B类管道进行检验。
三、GB50235-97焊接接头射线检测要求四、SH3501、HG 20225、GB50235的比较a.相同点对以下管道均为100%射线检测;1)剧毒介质;2)有毒可燃介质P≥10。
0 任意温度4≤P〈10。
0, t≥400℃3) 非可燃、无毒介质P≥10。
0,t≥400℃4)低温管道t〈-29℃b.不同点SH35011) 对可燃高度危害介质按介质分为两种情况:◆苯、毒性程度为高度危害介质(丙烯晴、光气、二硫化碳和氟化氢除外)和甲A类液化烃P〈10。
0 -29≤t 〈400℃及P<4。
0 t≥400,管道射线检测率为20%;◆甲类、乙类可燃气体和甲B类、乙A类可燃液体P〈10.0 -29≤t<400℃及P<4.0 t≥400,管道射线检测率为10%;2)毒性程度为中度、轻度危害介质和乙B类、丙类可燃介质P<10.0 -29≤t<400℃及P〈4。
0 t≥400,管道射线检测率为5%;3)对非可燃、无毒介质管道未作规定HG20225对可燃有毒介质按操作条件分为3种0≤P<10.0t<400 及1。
压力容器中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分类
1、适用范围为了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技术要求,本标准对介质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了分类。
本标准旨在对化工压力容器中使用或储存的化学介质(包括原料、成品、半成品、中间体、反应体、反应副产物和杂质等)的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进行分类,并据以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和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
2、引用标准GB5044-85《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999)(以下简称“容规”)3、分类原则3.1 本标准所确定的化学介质毒性危害和爆炸危险程度,系指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因事故致使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发生爆炸,或因经常泄漏引起职业性慢性危害的严重程度。
3.2 化学介质的毒性危害程度是以GB5044所规定的六项分级指标为基础进行分类的。
根据毒性危害程度分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注1)。
3.3 用于确定压力容器的类别时,应根据事故状态,介质与人体大量接触所引起的危害进行毒性危害程度分类。
为此,本标准系以急性毒性和最高容许浓度两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表1至表4列出了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高度危害和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3.4 用于确定化工压力容器的致密性、密封性技术要求时,除应根据事故状态外,尚应计及经常性的泄漏而引起的慢性潜在危害。
为此,以急性毒性、最高容许浓度和致癌性三项指标为主,并考虑其它指标的归属,综合分析,全面权衡后进行分类。
对某些介质,则按其某一突出危害程度(如致癌性)进行分类。
所以表中所列的少数介质的类别归属有所调整,详见注解。
3.5 根据《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划定爆炸危险介质的类别(注2)。
爆炸下限小于10%,或爆炸上限与下限的差值大于、等于20%的介质。
3.6 使用中涉及多种化学介质时,应按介质组份中毒性危害或爆炸危险程度最大的介质考虑;当某一危害性物质在介质中含量极少时,应按其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按照本标准的分类原则,由设计单位的工艺设计或使用单位的生产技术部门决定类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腈(甲基腈)
54 环己酮
乙酸(醋酸)
55 异丁醛(二甲基乙醛)
乙酸酐
56 西维因(胺甲萘)
2,6—二乙基苯胺
57 杀螟松(速灭虫)
二甲胺 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基二氯硅烷
58 吡啶(氮杂苯) 59 邻-甲苯胺(注) 60 邻硝基甲苯
二甲基甲酰胺 二甲基苯胺 N,N-二甲基苯胺
61 邻硝基酚 62 苯(注) 63 苯酚(石炭酸)
163
丁醚
164
三乙胺
165
三甘醇
166
三甲胺
167
2,2,5-三甲基已烷
168
2,2,3-三甲基戊烷
169
2,2,4-三甲基戊烷
170
3,5,5-三甲基环已烯-2-酮-1 171
1,2,4-三甲基苯
172
名称
丙炔(甲基乙炔) 丙烯 丙烯胺 异丙烯基苯 丙烯腈 丙烯酸乙酯 丙烯酸正丁酯 丙烯酸甲酯 丙烯碳酸酯 丙烯醇(烯丙醇) 丙烯醛 丙烷 丙腈(乙基腈) 丙酮 丙酸乙酯 丙酸甲酯 正丙醇 异丙醇 丙醛 石油醚 异戊二烯(2-甲基丁二烯戊胺 1-戊烯 2-戊烯 正戊烷 异戊烷(2-甲基丁烷) 2-戊酮
73 偏二氯乙烯(1,1-二氯乙烯)
丁烯醛(巴豆醛) 三氧化硫 三溴甲烷(溴仿)
74 α萘-萘胺(1-萘胺,甲萘胺)
75
(注)
76 α-萘酚(1-萘酚,甲萘酚)
1,1,2-三氯乙烷
77 硝基苯(人造苦杏仁油)
1,1,2-三氯乙烯
78 硝酸
1,2,4-三氯苯
79 硫化氢
三氯醋酸 三氯氢硅(氯硅仿) 己二腈
二氧化碳
64 苯醛
二氧化氮
65 苯乙烯
二硫化碳
66 间甲酚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67 间甲苯胺
1,2-二氯乙烯(顺、反)
68 间苯二酚(雷锁辛)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69 间-硝基甲苯
二氯乙烷
70 间-氯苯胺
二氯乙醚(2,2′-二氯乙醚) 71 氟苯
二氯丙醇
72 氨
丁胺(正-丁胺)
乙酰二甲胺
71 1,1-二氟乙烷
乙酸(醋酸)
72 二氧六环
乙酸乙烯酯
73 二硫化碳
乙酸乙酯(醋酸乙酯)
74 1,1-二氯乙烯(偏二氯乙烯)
乙酸丁酯
75 1,2-二氯乙烯(顺)(均二氯乙烯)
乙酸异丁酯(醋酸异丁酯)
76 1,2-二氯乙烯(反)(均二氯乙烯)
乙酸仲丁酯
77 1,2-二氯乙烷(二氯化乙烯)
173 3-戊酮 174 正戊醇(伯正戊醇) 175 3-戊醇 176 叔戊醇 177 伯异戊醇(异戊醇) 178 仲异戊醇 179 甲乙醚 180 甲苯 181 甲苯二异氰酸酯 182 3-甲氧基乙酸丁酯 183 邻甲(苯)酚 184 间甲(苯)酚 185 对甲(苯)酚 186 甲基乙二醇 187 甲基乙二醇乙酯 188 甲基乙烯甲酮 189 甲基二氯硅烷 190 甲基异丁基(甲)酮 191 3-甲基-1-丁烯 192 甲基三氯硅烷 193 甲基丙烯酸乙酯 194 甲基丙烯酸甲酯
续表3.0.5
名称
序号
丁基锂(溶于戊烷溶液)
146
丁基锂(溶于庚烷溶液)
147
丁烯-1
148
异丁烯
149
丁烯-2(顺)
150
丁烯-2(反)
151
丁烯醛
152
正丁烷
153
异丁烷
154
丁腈
155
丁酮[甲(基)乙(基甲)酮]
156
丁酸
157
正丁醇
158
异丁醇
159
仲丁醇
160
叔丁醇
161
正丁醛
162
异丁醛
124 三氯乙烯 125 三氯乙烷 126 1,2,3-三氯丙烷 127 三氯硅烷 128 三聚乙醛 129 1,4-已二烯 130 1-已烯 131 正已烷 132 异已烷 133 已酮-2 134 无水肼 135 天然气 136 1-壬烯 137 正壬烷 138 双戊烯 139 水煤气 140 1,2-丙二醇 141 丙苯 142 异丙苯 143 丙胺 144 异丙胺 145 对异丙基甲苯
二氯四氟丙酮
39 敌敌畏
二氯氧化硒(氯氧化硒)
40 氟
3—丁烯腈(烯丙基腈)
41 氟化氢(氢氟酸)
十氟化硫
42 砷化氢
三氟化氯
43 菸碱(烟碱、尼古丁)
三硝基甲苯(TNT)
44 硒化氢
三氯化磷
45 硫酸二甲酯
五氯化磷
46 氰
丙烯腈
47 氯
丙烯酰胺
48 氯丹(氯化茚)
丙烯醛
49 氯化苦(三氯硝基甲烷)
乙酸叔丁酯
78 1,3-二氯丙烯
乙酸丙酯
79 1,2-二氯丙烷
乙酸异丙酯
80 二氯甲烷(甲叉二氯)
乙酸甲酯(醋酸甲酯)
81 邻二氯苯
乙酸戊酯
82 二硼烷
35 乙酸异戊酯 36 乙酸环已酯 37 乙酸酐 38 乙醇(酒精) 39 乙醇乙酸乙酯 40 乙掌亚胺 41 乙醛 42 乙醚(二乙醚) 43 二乙氧基乙烷 44 二乙胺 45 3,3-二乙基戊烷 46 对二乙基苯 47 N,N-二乙基苯胺(二乙基替苯胺) 48 二乙基硒
序号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续表3.0.5
名称
序号
2-甲基丙烯醛
244
2-甲基戊二醇-2,4
245
2-甲基戊烷
246
3-甲基戊烷
247
2-甲基吡啶(α-甲基吡啶)
248
3-甲基吡啶(β-甲基吡啶)
214 甲醇(木精) 215 甲醛 216 四乙基铅 217 四甲基铅 218 四甲基锡 219 四氢呋喃 220 四氢糠醇 221 四羰基镍 222 发生炉煤气 223 亚硝酸乙酯 224 杂醇油 225 道生(联苯与联苯醚混合物) 226 呋喃[氧(杂)茂] 227 吡啶[氮(杂)苯] 228 1-辛烯 229 正-辛烷 230 汽油 231 环丁烷 232 环已烷 233 环已酮 234 环丙烷 235 环戊烷 236 环氧乙烷(氧化乙烯,恶烷) 237 1,2-环氧丁烷 238 环氧丙烷 239 环氧氯丙烷 240 苯 241 苯乙烯 242 苯(甲)酸乙酯 243 苯甲醛(苦杏仁油)
轻度危害
8 内吸磷(1059) 9 四乙基铅 10 甲拌磷(3911)
18 氰化氢(氢氰酸) 19 氯甲醚 20 羰基镍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HG20
乙基环戊烷
61 2,3-二甲基丁烷
乙苯
62 2,2-二甲基丙烷
乙烯
63 2,3-二甲基戊烷
乙烯基乙炔
64 二甲基甲酰胺
乙烯基乙基醚
65 N,N-二甲基苯胺
乙烯基甲苯
66 二甲腈(不对称)
乙烷
67 二甲硫醚
乙硫醇
68 二甲醚(甲醚)
乙腈(甲基氰)
69 二苯醚(联苯醚)
乙酰乙酸乙酯(乙酸醋酸乙酯) 70 1,1-二氟乙烯
表 3.0.3-1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极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称
序号
名称
乙拌磷(敌死通)
11 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
乙撑亚胺(乙烯胺)
12 对硫磷(1605)
二甲基亚硝胺 二硼烷(乙硼烷)
13 光气(碳酰氯) 14 异氰酸甲酯
八甲基焦鳞酰胺(八甲磷)
15 汞(水银)
三乙基氯化锡 五硼烷(戊硼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苯并(a)芘 17 硫芥(芥子气)
表3.3.3-3 常见的毒性程度为中度危害的化学介质
名称
序号
名称
一乙醇胺(氨基乙醇)
46 甲基丙烯酸环氧丙酯
一氧化碳
47 甲硫醇
一氯醋酸(氯乙酸)
48 甲醇(木醇)
乙二胺
49 正-丁硫醇
乙二酸二乙酯(草酸二乙酯) 50 正-丁醛(酪醛)
乙叉降冰片烯
51 正-硅酸甲酯
乙胺
52 乐果(乐戈)
乙硫醇
53 叶蝉散(灭扑威)
使用说 明:
在编辑、 查找中输 入化学介 质的中文 名称
光标停留 在下列对 应的颜色 区域,即 得到所查 介质的危 害程度。
为了在HG 和GB两个 标准中找 出分级差 别,需要 二次查找 该介质。 按照固容 规A1.2.3 条选出较 高等级。
极度危害
高度危害
中毒危害
HG20
660
序号
1 2 3 4 5 6 7
249
甲基环已烷
250
甲基环戊二烯
251
甲基环戊烷
252
甲基肼
253
甲烷
254
甲硫醇
255
甲酸(蚁酸)
256
甲酸乙酯
257
甲酸正丁酯
258
甲酸异丁酯
259
甲酸正戊酯
260
甲酸异戊酯
261
甲酸甲酯
262
名称
苯胺(阿尼林油) 乳酸乙酯 乳酸甲酯 1-庚烯 正庚烷 异庚烷 氢 1-癸烯 癸烷 烟碱(尼古丁) 液化石油气(压凝汽油) 联环已基 硝基乙烷 1-硝基丙烷 2-硝基丙烷 硝基甲烷 硝基苯 硝酸乙酯 硝酸正丙酯
丙酮氰醇(氰化醇)
50 氯化氰
甲基内吸磷(甲基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