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世界近代史可以这样划分时段和设立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世界近代史可以这样划分时段和设立主题:14世纪—19世纪中叶,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巩固;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一战和一战后的世界格局;20世纪30年代—20世纪40、50年代,二战和二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冷战时代;20世纪90年代至今,冷战后时代和世界多极化发展。

在世界现代史的开端问题上,我国学术界主要存在两种划分历史阶段的看法。

一种看法认为,应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开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成为人类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向共产主义社会前进的历史里程碑。这种看法的理论根据主要是苏联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阐述的解读。马克思在1859年为《政治经济学批判》所写的序言中认为:“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是指从个人的社会生活条件中生长出来的对抗;但是,在资产阶级社会的胞胎里发展的生产力,同时又创造着解决这种对抗的物质条件。”当年的苏联学者认为,如果说世界古代史主要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历史,世界近代史主要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那么世界现代史便是社会主义社会建立和发展的历史。

这样的历史分期,首先反映在苏联于20世纪50年代及其后陆续出版的13卷本《世界通史》的编纂体例和历史分期上。该书以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生产方式排列历史,形成了苏联的世界通史体例。

该书对新中国的世界史教育与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1962年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新中国第一部4卷本《世界通史》,即简称为“周吴本”的世界通史教材。同样以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作为划分历史阶段的标准,该教材的世界近代史的下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十月革命只被比较简单地带过,缺少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历史。以后中国学者编写的世界通史或世界现代史教材,都以俄国十月革命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中学的历史教学大纲和历史教材中的世界现代史,也基本沿用这样的分期,甚至一直到《标准(实验稿)》,都是如此。

另一种看法认为,以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比较合适。这种看法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术界的新研究。它的理论依据,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人类社会形态演进的阐述,而且根据他们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已经指出,近代资本主义大工业创造了世界市场,从而“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

史。”另外,国际学术界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兴起的“全球史观”,对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学术界认识世界历史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20世纪80年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历史”理论和“全球史观”在中国的世界通史编纂实践中得到进一步运用与发展,其代表便是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2-1994年出版的吴于廑和齐世荣主编的6卷本《世界史》,即简称为“吴齐本”的高校世界史教材。这部世界通史,突破了以往国内外世界通史的编撰模式,尤其是突破了苏联的《世界通史》体例,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形态演进和世界历史发展的理论,从世界历史的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重构世界史的宏观体系。该教材对世界历史发展的断限进行重新划分:古代史从人类产生至15世纪末,近代史从16世纪至19世纪末,现代史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至20世纪90年代。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演进和世界历史理论来看待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界历史,可以看到,它是一些决定人类历史纵向发展与横向联系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争斗,最终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大战的过程中,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大战使欧洲的帝国主义国家严重削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在欧洲的东、西两侧,苏联和美国这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开始崛起;在亚太地区,帝国主义的日本也获得了异乎寻常的发展。这一切,不仅使世界各地区各国的联系更为紧密,也使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19世纪以来欧洲列强支配世界的局面被严重动摇。由此可以看到,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与19世纪相比,的确发生了一些根本性的变化。因此,把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的开端或上限是比较合适的。另外,根据毛泽东的论断:“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十月革命的发生和胜利,与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分不开的,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则深扎于帝国主义之中。这些看法,获得了国内学术界的认可,也是《标准》采用20世纪初作为世界现代史开端的原因。

2.关于国际格局的提法问题

《标准(2011年版)》对国际格局的提法,与《标准(实验稿)》有一些差别。修订后的《标准(2011年版)》对冷战后国际格局的提法是“世界多极化”,《标准(实验稿)》的提法是“世界政治多极化”。这两种提法是有区别的。

从地域和影响程度看,国际格局一般可分为世界格局、地区格局、大国关系格局三个层次。从不同领域划分,国际格局可以分为国际政治格局、军事格局、经济格局、贸易格局、金融格局等。可以看出,世界格局是最高层次的国际格局,而世界政治格局只涉及一个领域,故《标准(2011年版)》使用“世界多极化”。另外,这种提法也是党和政府的正式文件的提法。

第二部分核心内容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