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预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大家下午好,有幸跟大家共同学习进步,今天我所讲的内容是关于食品安全的风险预警的一些看法。

风险预警我自己的理解就是风险和预警,说白了就是面对可能出现的食品潜在风险,我们预先准备的应对方案或措施,其实我们日常的工作就是风险预警,比如日常监督、实事工程都是风险预警,明厨亮灶,使厨房透明化,目的是督促餐饮从业人员更好的保证食品加工环节规范化。而抽检,则是为顾客消费环节的食品安全提供保障。

根据我目前搜集的资料显示,中国食品安全目前存在的问题分为如下几类:

1.1化学污染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兽药残留、环境污染物和生化学污染素主要包括农物毒素。(1)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江河、湖泊、近海等污染是导致食品不安全的重要因素。目前全国有850条河流、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130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51个湖泊藻类污染及富营养化程这些被污染水体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度严重。会在农、水产品中富集,畜、进而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2110害。2000年,对蔬菜样品进行检测,结果重金属超标的占23.5%。(2)种植与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农药、兽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化肥,从源头上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全国每年氮肥的使用量高达2500万t,农药超过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2倍。过量地施用化肥会造成蔬菜中硝酸盐积累增加,对人体造成危害。农药残留超标兽药、生物激素和生长促进剂使用不当,以及养殖环境的污染,都造成大量含有危害物质的粮食、蔬菜、水果、肉制品、乳制品等不合格产品充斥着市场。

1.2微生物及其毒素污染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

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沙门菌病、弧菌病、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等。

1.3食品加工生产过程引发的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加工生产过程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生产加工企业未能严格按照工艺要求、食品安全标准操作,例如:微生物杀灭不完全导致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超量使用、滥用食品添加剂。此外,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辐照食品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多地引起各方面的普遍关注。

1.4违法生产、经营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

无证、无照非法生产经营食品问题依然严重,食品弄虚作假等违产经营企业法律意识淡漠,重生产轻卫生、法现象给食品安全带来很大隐患。同时,有关部门对食品安全的监管与宣传方面同样使人寒心。1、宣传力度不够。当前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一方面消费者要求安全,另一方面又对安全食品的公认度很低。据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4市l863名消费者的调查,50%的人表示,在选择日常食品时不会特别关注安全食品,70%以上的被调查者不了解安全食品的辨别知识。在目前全社会缺乏诚信、拜金主义泛滥的大环境下,超范围、超期使用、假冒安全食品标识的现象较为普遍,消费者与生产者信息不对称。这里面有执法不严的问题,但与宣传不够也有关系。加强宣传,就是为整个安全食品树立形象。2、没有统一的管理机构。市场上的各类食品名目繁多,难以辨别,比较混乱。主要原因是由于食品管理权限不统一,不便管理,有的甚至出现了管理部门之间相互排斥的现象。消费者对安全食品和环境问题之间的联系缺乏充分的认识,不能分辨到底何类食品为优,何类为差,有时业内人员也很难解释清楚。从安全食品认证的机构来看,有机食品认证归口环保部门,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归口农业部门。3、对关键技术及配套措施缺乏系统的研究。我国对

各类安全食品的生产技术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比如动植物种植、饲养技术、加工技术、贮存技术等。无论是关键技术、配套技术的集成,还是产品质量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和开发。此外,在检测技术方面,无论是检测的手段,还是检测点的分布都还显得不足。4、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就产地环境质量而言,农业部行业标准NY5010—2001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标准GB/T18407.1—2001都对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质量作了规定,但要求程度却不甚一致,如对环境空气标准值而言,国家标准规定了对大气中铅的浓度限值,而行业标准却未规定此项。另外,在空气样点的采集周期与频率上也有明显不一。对土壤环境而言,行业标准规定铅含量限值为:pH值<6.5时为250 mg/kg,pH值在6.5~7.5时为300 mg/kg,pH值>7.5时为350 mg/kg;而国家标准则分别为100,150,150 mg/kg,相差较大,此类问题在两标准中多处出现,在实际评价中很难遵循。

2、食品安全预警体系现状

食品安全预警是指专门针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的“预先告警”,是对食品可能产生的影响人的身体健康或影响国家和地区、企业等进行决策时的预先警示,并在发生情况时能够实时有效控制。目前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数次重大的食品安全事故让政府和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不断增强,相关部门应对食品安全事件的能力逐渐提高,预警研究和预警系统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

食品安全预警系统建设中建立专家咨询团队是关键,农业部、卫生部和质检总局等分别组建各自的专家咨询队伍,浙江省组建了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专家库,2005年北京奥组委和北京市食品安全委员会联合组建了北京奥运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在食品安全预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决策支持作用。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开发的“快速预警与快速反应系统”(RARSFS)于2007年正式推广应用,RARSFS实施数据动态采集机制,初步实现国家和省级监督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构建质检部门的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网络。卫生部门于2007年也开始对信息系统之间的网络平台进行建设,成功发布了蓖麻籽、霉甘蔗、河豚鱼等食品安全预警信息,对消费者及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采取预防措施起到一定的效果。

3、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

虽然国家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但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的缺位,监管体系混乱难以协调作用,未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未能覆盖食品安会供应链的全部等因素都严重危害我国的食品安全

3.1监测预警技术装备落后,制约预警体系的建立

由于基于风险的检测是食品安全预警工作的基础,食品检测的手段、仪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食品安全风险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我国的检测机构缺乏先进的检测技术与仪器设备,不能全面采用危险性评估技术和控制技术,没有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对一些新型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农药残留等缺乏研究与评估,而发达国家大都掌握了这一技术。早在10年前,中国就命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苏丹红,但令人尴尬的是,各个质检单位一直以本来根本不具备检测苏丹红的设备和能力。多残留方法检测农药残留技术落后,美国FDA (食品药品管理局)可以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00多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250多种农药,而我国尚缺乏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气质联用仪、等离子质谱仪等先进仪器还未能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上发挥作用。例如2008年发生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奶粉里添加的非法蛋白替代品三聚氰胺本应在原料检测和生产环节被检测出来的,但现在绝大多数企业的检测设备却对此无能为力,要在原奶中检测出三聚氰胺,必须要用进口的设备,而这种设备费用昂贵,许多企业根本没有。甚至就连三鹿集团这样的中国食品百强企业,也未能在检测技术上把住质量安全的关口,可以想见其他的中小型食品加工企业就更难做到了。

3.2安全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难以形成完整的预警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