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保护 社会实践报告讲解
珍贵古村落保护方法与实例报告文档
古村落与人的生活、活动密切相关,与当地文化传统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独特的文化传统 与生活习惯只有在古村落中才能得以延续。
▪二.研究古村落保护的原因
2.2高速发展带来的外部威胁
十二五时期,北京市域范围内城乡一体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以改善农村居住条件,完善农村公共服 务和市政交通设施、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也将进一步推进,为了顺应高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缓解用地 矛盾,北京市近年来开始了各种原因的较大规模的村庄的迁并工作,2010年北京启动了城乡接合部的50 个重点“挂账村”作为试点,全部在年内完成搬迁。同年,为了保护生态,北京山区有221座村庄从地图上 消失。2010年,为南城发展腾地,大兴区对64个自然村进行拆迁。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市古村落保护 与城乡建设发展的矛盾将比以往更加突出。
2.保护资金匮乏: 古村落保护需要大量资金,特别是文物保护、房屋修缮、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需求量
大,政府的财政投入有限,目前北京市多元化社会融资模式尚未建立,致使村庄中文物古迹 未得到合理保护和修缮,村落中的历史传统建筑得不到维护管理,逐渐遭到废弃、被拆除或 改为它用。
3.政策法规体系仍需完善: 第一,内容不全面 第二,具体措施针对性不强。 第三,缺乏实施保障。
2.存在问题
2.1 年久失修、缺乏资金造成的古寨破坏 资金问题一直是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中面临的要问题,在临沣寨的保护中,资金问题成为
制约古村落保护的首要问题。
2.2 传统民居保护与现代生活的矛盾 临沣寨之所以能够将较完整的明清风貌保留至今,也说明了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该地区
发展的相对滞后,这必然带来了传统民居质量的老化,基础设施的陈旧,居住状况的恶化等 问题。
三.古村保护研究现状
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
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讲讲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这档子事儿。
你说古村落像啥?就好比是时间留下的宝藏盒子呀!那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故事和秘密。
当你走进一个古村落,就好像走进了一个神秘的世界。
咱去调查古村落,那可得瞪大眼睛,竖起耳朵。
看看那些古老的房子,有的可能歪歪斜斜的,但那都是岁月的痕迹呀,这可不是那些新建的楼房能比的。
再瞧瞧那石板路,被多少人踩过,都变得光滑发亮啦!还有那村口的大树,说不定都成精啦,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人来人往。
调查的时候,你得跟村里的老人们聊聊。
他们那肚子里的故事啊,可比你想象得多得多。
就像那无穷无尽的宝藏,一个接一个地往外冒。
他们会跟你讲过去的生活,那些有趣的、感人的事儿,保证让你听得一愣一愣的。
你难道不想听听那过去的时光是怎么个模样?还有啊,别忘了留意那些小细节。
比如说门环上的雕花,窗户上的剪纸,那可都是艺术啊!这都是古村落独有的韵味,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轻轻吟唱着过去的岁月。
你要是不仔细看,那不就错过了这些美好?咱在古村落里走,可别走马观花。
要用心去感受,去体会。
想象一下,你站在那古老的街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脚步声。
这感觉,多奇妙啊!你不觉得这是一次超级棒的体验吗?每次调查完一个古村落,我都觉得自己好像经历了一场奇妙的旅行。
那些古老的建筑、那些温暖的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里。
这就是古村落的魅力啊,朋友们!它能让我们看到过去的影子,让我们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
所以啊,大家都应该去古村落走走看看,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美好。
别总是待在城市里,偶尔也去感受一下那古朴的气息。
相信我,你会爱上这种感觉的!这就是我想说的,古村落调查实践报告,就是一次发现之旅,一次与历史的对话!。
古建筑社会实践报告
古建筑社会实践报告一、介绍古建筑在社会实践中的重要性古建筑作为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建筑结构和历史背景使其成为社会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对古建筑的实际访问和研究,我们可以亲身感受到古人智慧的结晶,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价值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认识。
二、实践过程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先后参观了京杭大运河上的古村落和中国传统园林。
1. 古村落实践我们来到位于浙江省的乌镇古村落。
走进这个保存完好的古老村庄,仿佛穿越了时空。
古朴而精美的建筑、石板铺成的小巷和河流穿过的石桥构成了美丽的景观线。
我们亲自参与了古建筑的修缮工作,认真聆听工匠们对于传统建筑技艺的讲解,并且亲自动手尝试。
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古建筑的复杂性和精细程度,也更加珍惜了这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
2. 传统园林实践在苏州市的拙政园,我们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实践考察。
拙政园的园林设计充满了禅意和意境,巧妙地运用水、石、植物和建筑物相结合的方式,营造了充满和谐与美感的环境。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认真观看了各个景点的设计和构造,并了解了传统园林的布局原则和意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深入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设计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三、收获与感想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们从中收获了良多。
首先,我们对古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前,对于古建筑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的文字和图片,而这次亲身实践让我们能够真实地感受到古建筑的魅力和价值。
其次,我们明白了保护古建筑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古建筑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将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让后人也能够领略到古建筑的魅力。
最后,我们认识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结合是可能的。
通过对古建筑的实践,我们看到了许多古老的设计和手工艺可以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创造出更加独特和富有文化氛围的建筑作品。
总结通过这次古建筑社会实践,我们对古建筑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古村落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古村落社会实践调研报告第一章绪论1.1 背景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形成了众多具有独特魅力的古村落,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一些古村落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挑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正在逐渐消失,古村落社会生态也出现了变化。
针对古村落的社会实践调研,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村落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可以为古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也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古村落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本报告通过对某一古村落的社会实践调研,旨在探讨古村落的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和建议。
1.2 目的和意义通过对古村落的社会实践调研,可以深入了解古村落的社会生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情况,可以全面掌握古村落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古村落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参考,还可以促进社会各界对古村落问题的关注和参与。
本报告旨在通过社会实践调研,为古村落的发展提供可行性对策和建议。
1.3 研究方法本报告采用了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等多种调研方法,通过采集大量的实证数据和现场情况,对古村落的社会生态、传统文化、产业发展、社区治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分析。
第二章古村落的历史文化2.1 古村落的地理位置引言古村落通常位于相对偏远的地区,地理位置多为山区或丘陵地带,古村落往往地处高山深谷之中,水资源丰富,是旅游和观光的理想去处。
2.2 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古村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很多古村落在中国的历史上都曾经留下过一些非常珍贵的历史文化,如历史遗迹、古代建筑、传统民俗等。
2.3 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古村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多彩,如古老的建筑风格、传统的手工艺品、民俗活动、传统农耕文化等等,这些传统文化在古村落中得到了保护和传承。
但是,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些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古村落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亟待解决。
古村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古村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古村落社会实践心得体会一、引言社会实践是大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
上个月,我参与了一个古村落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让我对古村落的发展和变迁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在实践过程中,我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收获颇丰。
通过这篇心得体会,我将分享我在古村落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学所感。
二、古村落的历史沿革古村落是指经过长时间发展形成的,具有一定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
古村落常常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
在中国,古村落分布广泛,这些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在我国的历史和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古村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生产方式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村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所。
因此,古村落往往是以农业为主,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结合。
在古村落中,人们除了生产农作物外,还会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生活和经济体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部分古村落经历了很大的变革。
农业的机械化和工业的发展使得许多村民离开乡村,前往城市就业。
古村落的人口大量减少,村落中的许多传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也受到了破坏和破损。
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许多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进行了保护和修复,同时也试图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等方式来实现古村落的再生。
三、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是一项既有挑战也有机遇的任务。
在古村落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亲身体验了这一过程。
在我们所参观的古村落中,政府和当地社区做了很多努力来保护和发展村落。
他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古建筑和文化遗产,例如修缮古建筑,整修道路和街巷,修复古井和祠堂等。
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保持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和传统,让游客和村民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文化。
除了保护工作,政府还积极推动古村落的旅游发展。
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实践报告
古村落文化的保护实践报告
中国古代乡村文化是一种深厚而独特的文化,它得以流传至今,接受
和发展,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
目前,由于城市化和社会发展
的影响,中国乡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令人担忧。
为了保护乡村文化,我们的乡镇开展了诸多活动,改善了当地的文化
环境,保护了地方文化遗产。
这些活动包括:首先,我们针对乡村文化进
行了系统的研究,其中包括当地的民俗、风俗、艺术、历史等,以便进行
有效的保护。
其次,我们在村庄保护区建立了文化保护中心,负责整理、
加强乡村文化的手段,加强乡村文化的传播和推广。
此外,我们还组织乡
村文化活动,包括传统的文化节、放映会、文艺晚会等,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游客参与。
此外,我们还积极向当地政府推动保护乡村文化的政策法规,并组织
当地人参加文化保护活动,加强当地人对乡村文化的认识,增进当地文化
保护意识。
同时,乡村文化保护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影响文化传播。
其次,乡村文化的经济效益不明显,影响文化保护的意愿。
此外,乡村文化的传播和研究也存在问题。
未来,我们将继续为保护乡村文化做出贡献,继续努力。
古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古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古村社会是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沿革和传统风情,被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古村社会的发展面临多重挑战,传统文化正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和市场经济变革的影响,古村社会的演进和维护成为亟待关注的课题。
本报告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古村社会的现状和变迁,为古村社会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古村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2. 分析古村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机遇。
3. 探讨古村社会的保护与传承问题。
4. 提出促进古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调研方法为了全面了解古村社会的实际情况,我们选择了实地调研的方法。
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参与观察等手段,收集数据和信息,以求得真实客观的调研结果。
四、调研过程1. 选择调研地点我们选择了江苏省苏州市周庄古镇和安徽省黄山市宏村两个著名的古村社会作为调研地点。
这两个地方均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国古村社会的典型代表。
2. 调研内容和方法① 历史文化调研:通过查阅历史文献、参观博物馆等途径,了解古村社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
② 社会经济调研: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农户、乡村企业主、当地政府官员等来了解古村社会的经济状况、发展趋势和现实问题。
③ 生态环境调研:通过实地考察和参与观察,了解古村社会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措施。
3. 调研结果通过实地调研和数据收集,我们得到了以下调研结果:五、调研结果1. 历史文化调研结果通过对古村社会历史文献的查阅和博物馆的参观,我们了解到,周庄古镇建于宋、元时期,古貌犹存的明清古街十九条,其中甚有名气者九条,保存完好,周庄古镇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成为吸引游客的最大亮点。
宏村的建立早年不详,明朝以后中国南方刀耕火种之地无分争,村民鼎盛时有70多火,平常稳定有40多火,如今大部分已经废弃,村落现存木质建筑古建筑有360多家。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我国许多地方出现了大量具有历史遗迹和传统特色的古村落。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发展和城市规划不当,许多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亡的危机。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我进行了一次古村落保护的调研。
首先,我选择了一个位于我所在城市附近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古村落进行调研。
通过对该古村落的实地考察和不同居民的访谈,我了解到该古村落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城市化进程导致原有的村落空心化。
许多年轻人选择到城市发展,导致村落人口大量减少,许多房屋被废弃。
第二,老房子的破旧、腐朽等问题突出。
由于长期缺乏维护,许多古村落的建筑物已经严重损坏,亟需修缮。
第三,新建房屋和商业设施的纵容。
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一些村落内出现了大量新建的高楼大厦和商业设施,破坏了古村落原有的风貌和传统。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宣传教育。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对古村落保护的意识,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第二,建立古村落保护专门机构。
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古村落保护工作,加强研究和技术支持,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和措施,确保古村落的历史遗迹得到合理的保护和修复。
第三,加强对新建工程的规划和管控。
明确古村落保护的界限和规划范围,对新建工程进行严格审批,确保新建建筑和商业设施与古村落的风貌和传统相协调。
第四,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保障。
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的落地。
综上所述,古村落保护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既关乎历史文化的传承,也关系到地方乡村振兴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建立专门机构、规划管控和加大财政投入等措施,能够有效地推动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后代留下完整的历史遗产和传统文化。
古村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
本报告旨在对古村落进行调研,探讨古村落保护情况。
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古村落保护工作进行得不够努力,其中保护资金较少,保护意识落后,保护措施效果不佳,保护管理存在不足等问题。
为了更好的保护古村落,建议设立多种保护措施,如增加保护资金,加强保护意识,改善保护措施,完善保护管理制度等。
关键词:古村落,保护,调研
1引言
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来,由于经济发展,一些古村落在发展过程中被破坏,严重破坏了中国的文化遗产。
为了保护古村落,近几年来,各种保护措施被构思出来,但这些措施是否起到保护古村落的作用还有待观察。
因此,本报告着重调研古村落保护情况,以便更好的保护古村落。
2研究方法
本报告以调研的方式对古村落保护情况进行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采用问卷调查、多方访谈和现场观察等方法,从政府部门以及相关专家和当地村民等多方面获取有关资料。
3研究结果
3.1保护资金较少
调查发现,与其他地区相比,古村落保护工作资金不足,缺少足够的资金支持。
关于古村落保护情况汇报
关于古村落保护情况汇报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受到城市化进程和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影响,一些古村落面临着严重的保护问题。
为了解古村落保护情况,特此进行汇报。
首先,针对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我们进行了实地调研。
通过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进行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一些古村落由于长期的忽视和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面临着建筑老化、文物破损、生态破坏等问题。
在一些地方,由于政府和社会对古村落保护意识的提高,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保护措施和项目,但整体来看,古村落的保护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
其次,我们分析了古村落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
首先,是缺乏有效的保护规划和管理机制。
一些古村落缺乏完善的保护规划,导致保护工作无法有序进行。
其次,是资金和人力资源的匮乏。
古村落的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但目前很多地方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另外,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古村落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保护工作的推进缓慢。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首先,建立健全的古村落保护规划和管理机制,明确保护目标、措施和责任主体,确保保护工作有序进行。
其次,加大对古村落保护的资金和人力投入,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中。
同时,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监督,促使他们提高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
在古村落保护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一些地方政府和社会组织通过开展文化旅游、文化传承等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
这些案例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
综上所述,古村落保护工作虽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只要各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古村落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古村落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社会实践报告古建筑
一、前言古建筑作为我国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建筑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组织了一次古建筑的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详细报告。
二、实践背景1. 古建筑的重要性古建筑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们见证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变迁,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
同时,古建筑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旅游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2. 古建筑面临的困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古建筑面临着破坏和消失的威胁。
一些古建筑因年久失修、缺乏保护意识等原因,逐渐走向衰败。
此外,一些古建筑被拆除、改建或破坏,使得我国古建筑的数量和质量不断下降。
三、实践目的1. 了解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本次实践活动,使参与者深入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风格、艺术特色等,提高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2. 探讨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专家讲座,探讨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有效方法,为古建筑的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3. 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实践活动,使参与者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激发他们参与古建筑保护的积极性。
四、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组织参与者对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包括古村落、古寺庙、古园林等。
在考察过程中,参与者通过实地观察、摄影、录音等方式,收集古建筑的相关资料。
2.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参与者进行讲座,内容包括古建筑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以及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方法。
3. 交流讨论组织参与者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实地考察的心得体会,探讨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策略。
五、实践成果1. 提高参与者对古建筑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讲座,参与者对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保护意识。
2. 形成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的初步方案在交流讨论中,参与者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古建筑保护与传承策略,为今后的古建筑保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
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古村落保护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村落保护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古村落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的方式进行调研。
三、调研结果1. 古村落保护现状通过对多个古村落的实地考察和访谈,可以发现,目前古村落保护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规划:许多古村落的保护工作缺乏整体规划,导致维护和修复工作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
同时,也缺乏对古村落的长远发展规划,导致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2)保护工作不到位:许多古村落的建筑物存在严重的老化和破损问题,缺乏定期维护和修复。
部分古村落还存在违法建设和破坏历史建筑的问题。
(3)人员缺乏:由于古村落保护工作需要专业人员的参与,但目前很多古村落保护基地的人员配置不足,无法有效地开展保护工作。
2. 古村落保护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制定全面规划:对于每个古村落,应制定全面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要注重与周边地区的协调,避免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
(2)加强维护和修复:对于古村落的建筑物,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修复,保持其原始风貌和历史价值。
同时,要加强对非法建设和破坏历史建筑的监督和处罚。
(3)加大人员培养:鼓励相关专业人员参与古村落保护工作,提高其专业能力和素质。
同时,要加大人员培养力度,提高古村落保护基地的人员配置。
(4)加强宣传和教育:加强对公众和游客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其对古村落保护的理解和支持。
通过举办展览、讲座和培训等活动,提高古村落保护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结论古村落保护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但同时也存在改进空间和机会。
只有加强规划、加大投入和加强人员培养,才能够实现古村落保护的长远发展目标。
我希望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提出的建议和措施,能够对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起到一定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社会实践古村落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古村落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古村落是中国独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古村落的现状,并探讨如何将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二、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选择了四个历史悠久、保留完整的古村落进行实地走访,并与当地居民进行深入交流。
2. 文献查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和文化传承。
3. 专家访谈:咨询相关专家学者,了解目前古村落保护和利用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结果1. 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价值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古村落不仅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它集中展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组织结构、生产方式、居住环境、宗族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丰富信息。
古村落的建筑风格、民俗风情,都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古村落的现状古村落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外流,古村落的建筑和传统文化遗产受到破坏;农村经济发展不平衡,古村落社会资本不足,无法有效保护和利用古村落资源;古村落旅游开发滞后,缺乏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
3. 古村落的保护与利用古村落保护与利用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完善相关法律政策,保护古村落的建筑和文化资源;社会组织应该发挥自身优势,承担起古村落的保护和传承责任;村民应该保护好自己的家园,积极参与古村落的发展和建设。
四、调研收获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古村落保护和利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认识到古村落的保护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
五、调研建议1. 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和修缮力度。
2. 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加强与专业团队合作,科学规划古村落的旅游开发。
3. 加强公众教育,提升人们对古村落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对古村落的共同保护意识。
古村落社会实践总结报告
古村落社会实践总结报告古村落社会实践总结报告一、引言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以及促进古村落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本次社会实践选择了某省一个古村落进行探索和研究。
以下是对社会实践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报告。
二、背景介绍古村落位于某省西部山区,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五百年的历史。
村落内保存着众多传统建筑和文化遗产,包括古民居、古桥、古祠堂等。
然而,由于近年来农村人口外流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古村落的居民逐渐减少,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建筑也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消失的危险。
三、实践内容本次实践主要分为五个阶段:前期调研、实地考察、文化保护与传承、村民交流与合作、宣传推广。
1. 前期调研在实践开始之前,我们对目标村落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采访村民和相关专家,初步了解了古村落的背景和问题。
2. 实地考察实地考察是实践的重要环节之一。
我们深入到目标村落,通过参观、拍摄和调查,全面了解了村落的建筑风格、文化特色和传承状况。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周边地区的古村落和文化景点,为比较和分析提供了依据。
3. 文化保护与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古村落的文化遗产,我们与当地政府和相关文化机构合作,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我们对古建筑和传统文化进行了修复和整治,确保其能够经受住时间和环境的考验。
其次,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文化传承活动,包括古乐器演奏、传统工艺制作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村民参与。
4. 村民交流与合作为了增强村民的自主意识和主动参与,我们积极与村民进行交流和合作。
我们与村民一起开展农耕体验、手工制作和农民画创作等活动,借此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
5. 宣传推广在实践的最后阶段,我们将古村落的故事和成果向外界进行宣传和推广。
我们制作了宣传册和宣传片,展示了古村落的风貌和文化,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参观。
最新古生村社会实践报告总结
最新古生村社会实践报告总结古生村社会实践活动自开展以来,已经成为连接城市与农村、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的重要桥梁。
本次社会实践报告总结旨在梳理活动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一、活动背景与目的古生村作为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近年来面临着传统生活方式的消逝和年轻一代外出务工的双重挑战。
本次社会实践的目的在于通过志愿者的参与,帮助古生村挖掘和保护本土文化,同时引入外部资源,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践活动内容1. 文化调研:志愿者们对古生村的历史遗迹、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分类,建立了文化资料档案。
2. 教育支援:组织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包括暑期学校、成人教育班等,旨在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
3. 经济发展:引入了农业科技,帮助村民改良作物种植技术,同时开展乡村旅游项目,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4. 社区建设:协助村民建立合作社,推动农产品的集体销售,增强了村民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三、活动成效1. 文化保护方面,古生村的传统手工艺得到了有效传承,一些濒临失传的技艺得到了新生。
2. 教育支援活动提高了村民的教育水平,尤其是儿童和青年,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经济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古生村的农业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升,乡村旅游也开始逐渐兴起。
4. 社区建设活动增强了村民的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为村庄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存在问题与挑战1. 资金不足:文化保护和教育项目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以保证活动的持续和深入。
2. 人才流失:尽管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优秀青年仍然倾向于外出务工,村庄缺乏长期发展所需的人才。
3. 项目可持续性:一些发展项目依赖外部援助,如何转化为村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仍是一个挑战。
五、建议与展望1. 加大资金投入,尤其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古生村文化保护和教育事业的支持。
2.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鼓励青年返乡创业,减少人才流失。
3. 强化项目规划,确保每个发展项目都能适应当地实际情况,形成长效机制。
梅渚古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梅渚古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报告总结、演讲发言、活动方案、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心得体会、社交礼仪、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report summaries, speeches, activity plans, written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personal experiences, social etiquette,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梅渚古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梅渚古村社会实践活动报告范文【社会实践报告】导语,您眼前所阅览的这篇有1055文字共,由河北省郊区网友知难而进的他与众生皆失尽心修订上传。
古居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古居,作为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社会生活记忆。
为了深入了解古居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现代社会中的保护与利用情况,我们团队于2023年暑期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古居社会实践调查。
本次社会实践旨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古居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形成一份实践报告。
二、实践目的1. 了解古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 调查古居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现状;3. 分析古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4. 提出古居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三、实践内容(一)实地考察1. 古居选择:我们选择了位于我国南方某历史文化名城的古居作为考察对象。
该古居建于明清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2. 实地考察:我们团队对古居的建筑结构、装饰艺术、雕刻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并记录了相关数据和图片。
3. 访谈:我们采访了古居的居住者、当地居民以及相关专家学者,了解了古居的历史变迁、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
(二)文献研究1. 查阅资料:我们查阅了有关古居的历史文献、考古报告、学术论文等资料,对古居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保护现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分析比较:我们将实地考察所得的资料与文献研究相结合,对古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比较。
四、实践结果(一)古居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1. 历史背景:该古居建于明清时期,历经沧桑,见证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变迁。
2. 文化内涵:古居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雕刻工艺等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二)古居的保护现状1. 政府保护: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古居的保护工作,投入资金进行修缮和维护。
2. 民间保护:部分古居被改为博物馆、艺术馆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
(三)古居的保护与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 现状:古居的保护与利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2. 问题:部分古居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古居的保护与利用缺乏统一规划,导致资源浪费;古居的保护意识不足,部分古居被破坏或闲置。
古村落保护 社会实践报告材料讲解
关于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学院:建筑学院班级:城规142班调查人:杜雪妍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于2015年2月18日-2015年2月20日走访甘肃省兰州市河口村,以主题为“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展开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前言: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
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
所以,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
一、河口村基本情况村落名称:河口村所属省份:甘肃省所属市县:兰州市西固区所属乡镇:河口乡行成年代:元代以前传统建筑:民居传统商业祠堂驿站防御非遗名称:铁芯子制作技艺二、河口村详细信息(一)悠久历史河口乡河口村位于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
河口村人文资源丰富,现存有古民居40处,200多间,祠堂两座,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古城池庄河堡遗址等。
河口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是兰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其商贾码头、战略要塞、交通枢纽的遗迹、也留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
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前河口为羌戎之地,自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派大将军霍去病统兵西征,兵众从新城津渡河(考证即现在的咸水村、岗镇村),由此,河口在西汉元狩二年要纳入汉帝国版图,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河口属枝阳县所辖。
由于河口地处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出于对羌戎的防御需要,唐代在此地修建庄河堡,史称广武,元代称庄浪河堡,明清时称庄河堡。
黄河和庄浪河在此交汇,创造了特有的河流文化,是古渡又是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社区、一个民族的独特符号和宝贵财富。
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代表了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力。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许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遗产,我们积极参与了社会实践活动,下面将对此进行详细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在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城市化进程已经对许多文化遗产构成了巨大压力。
许多传统工艺技能正在逐渐消失,古建筑被拆除和改建,文化习俗逐渐淡化。
为了挽救这种局面,我们参加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过程1. 调研与记录我们首先选择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古村落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
我们深入了解了这个村落的历史渊源、传统建筑和当地文化习俗。
我们记录下了古建筑的构造特点以及乡土文艺的传承情况。
2. 保护与修复根据我们的调研结果,我们选择了一座破旧的古民居进行保护和修复。
我们动员了当地的村民共同参与,利用传统建筑技术和材料进行修复工作。
我们修复了屋顶、门窗等部分,并进行了相应的防腐处理。
3. 教育与宣传为了传承文化遗产,我们组织了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和宣传方式。
我们邀请了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向村民和附近的学生介绍了古建筑的历史文化价值。
我们还举办了传统工艺品展览和演出,吸引了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来。
4. 合作与交流为了加强与其他地区的合作与交流,我们参加了一些相关的会议和活动。
我们向其他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实践者介绍了我们的工作成果,并学习了他们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相信通过这种合作与交流,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
四、成果与总结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成功地保护和修复了一座破旧的古民居,并将其作为文化遗产保护教育基地开放给公众。
我们引导了许多年轻人重新认识和热爱自己的传统文化,并鼓励他们传承和发展这些传统。
我们在当地树立了一个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的榜样,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和赞扬。
五、展望与建议尽管我们在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面临许多挑战和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的调查报告学院:建筑学院班级:城规142班调查人:杜雪妍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于2015年2月18日-2015年2月20日走访甘肃省兰州市河口村,以主题为“乡村记忆——走访河口传统村落”展开调查。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前言:中国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是农耕文明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
但随着现代化、城镇化、工业化的突飞猛进,我国的自然村落数量锐减。
传统村落的消失还不仅是灿烂多样的历史创造、文化景观、乡土建筑、农耕时代的物质见证遭遇到泯灭,大量从属于村落的民间文化——非遗随之灰飞烟灭,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也濒临瓦解。
所以,保护村落文化,势在必行。
一、河口村基本情况村落名称:河口村所属省份:甘肃省所属市县:兰州市西固区所属乡镇:河口乡行成年代:元代以前传统建筑:民居传统商业祠堂驿站防御非遗名称:铁芯子制作技艺二、河口村详细信息(一)悠久历史河口乡河口村位于庄浪河与黄河交汇处,村庄沿河而建,风景优美。
河口村人文资源丰富,现存有古民居40处,200多间,祠堂两座,存有古码头遗址一处,古城池庄河堡遗址等。
河口民俗文化丰富,地域特色明显,是兰州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其漫漫的历史长河中留有其商贾码头、战略要塞、交通枢纽的遗迹、也留有辛店文化、秦汉文化、唐宋文化的痕迹,特别是在长期的人类活动中留存了多样的文化遗存。
据史料记载,早在远古至西汉元狩二年(前121年)前河口为羌戎之地,自元狩二年汉武帝开辟西域,派大将军霍去病统兵西征,兵众从新城津渡河(考证即现在的咸水村、岗镇村),由此,河口在西汉元狩二年要纳入汉帝国版图,到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河口属枝阳县所辖。
由于河口地处中原的农耕文化与西域游牧文化的交界地,出于对羌戎的防御需要,唐代在此地修建庄河堡,史称广武,元代称庄浪河堡,明清时称庄河堡。
黄河和庄浪河在此交汇,创造了特有的河流文化,是古渡又是古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河口村曾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塞和枢纽之地,也是古唐蕃道(古甘青道)、甘新道的要冲。
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
在繁华的商业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南、北、西三条主街,街面店铺林立,街头商贾云集,沿街店铺以杂货为主,还有一些烟坊、磨坊、油坊等早期的手工业作坊,其中的主古庄河堡在明清时期为重要的码头,凡从青海、新疆、河西等地运往兰州的货物都要途经河口渡口,乘坐羊皮筏子运往金城。
漫步河口,每一步都踩着一个故事。
随意推开一扇厚重的大门,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考究的用料、精美的雕刻,都让我过目难忘。
村里人指点着说,这里以前是码头仓库,这是河口海关,这是磨坊、酒坊、烟坊,这是义学……院内的梁柱上刻着形态丰富的各式图案,每个图案都有含义。
比如老鼠吃葡萄寓意多子多孙,莲花象征着纯洁,松柏表示长寿等。
依山傍水,是古渡又是古道房梁上的木雕花鸟古朴精致的门饰偌大的花格窗户(二)传统建筑河口村现存较为完好的古民居院落39处, 房屋200多间,是我国明、清时期西北民居建筑的一个缩影。
从村中心的钟楼往四个方向看,村子分为东、西、南、北四条街,方方正正,泾渭分明。
从村子存在起,它的格局就像一张棋盘,留存的古民居如同棋子,错落有致地分布在棋盘上。
至今,依然诉说着往日的荣光。
“看了河口村,便知道紫禁城什么样!”村里的老人总是这么自豪地说。
村里现遗存有古名居、古祠堂、古城墙、古码头遗址、碑文石刻、古树、四街八巷、四合院、张氏祠堂、清代纱灯等历史文物,特别是占地1.25平方公里的河口老街区,作为兰州现存较为完整的古民居群之一,具有重要的的历史文化价值。
原古庄河堡,位于现河口村, 此城东西长300多米,南北宽200多米,按照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结构的理念,筑有东西南北四门,城墙上可行人跑马、建有炮楼;城内建有东西南北四条街,东西街宽8米,南北街宽4米,街心建有钟鼓楼、卧桥,西街建有功名牌坊、普济寺和方神庙,北街建有贞节牌坊、张氏祠,东门建有张公祠,南街建有张公祠和张氏天二三房祠,南门建有龙王庙、莲花山建有菩萨庙,东门外沿庄浪河建有三盘水磨坊。
东西有各类门店20多处,设旅店、马车店10多处,普济寺前建有货运码头。
城内民居多为四合院,都是明清式样的木雕板装饰,院内为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结构建房,结构合理,长幼有序,很是合理。
1、传统民居古街两侧民居主要分三类,包括古民居,旧式民居和新式民居。
其中古民居多为前店后院式四合院,多为砖木、土木结构,以平房为主,装饰以民清木板雕为主。
旧式民居多为建国初期建筑,为砖木、土木结构。
新式民居建于近几年,多为砖混结构,主房以二层为主,辅助房屋多为一层。
古民居——多为木土结构,清式木板雕装饰旧民居——砖木结构新式民居——砖混结构,二层为主2、河口钟鼓楼河口村(街)为了恢复河口老街的原貌,盘活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载体,于2012年,在原鼓楼的遗址上,重新修建起了鼓楼。
这座新建的雕梁画栋,石鼓抱柱,古色古韵,沧桑厚重的鼓楼,成为了河口老街的一大景观。
这座鼓楼,不仅恢复还原了100多年前的风貌,而且还保持了河口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和文化的延续性。
古色古香的钟鼓楼雕梁画栋,文化的传承3、张公祠崇祯十六年冬,李自成部将攻破兰州,末代肃王朱识宏的儿子逃到河口村,改名张献龙。
为立下脚跟,张献龙拜访张家的族长,说自己要在河口买“一块牛皮地”。
族长觉得一张牛皮那么大点地方无关紧要,就答应了,并立下了契约。
不料,张献龙吩咐家人将牛皮裁成绳条,在河口村中心地段用牛皮绳条围了一个大圈,沿圈订上木桩为界。
族长恍然大悟,却又不得不服。
从此张献龙在河口村扎下了根。
这段故事,完整地记录在张公祠里。
张公祠始建于清朝嘉庆三年,建筑风格古朴庄重,前门正中书“张公祠”三个大字,左右侧门上分别有“木本”、“水源”字样,意为树有根,水有源。
左右侧门上分别有“木本”、“水源”字样,意为树有根,水有源。
4、砖雕门楼清式雕刻的门楼显得古朴大方5、居民门楼每家每户的门楼各不相同(三)生活民俗1、河口纱灯从清朝中期开始河口村随着商贸兴旺发达,就盛行灯会。
河口花灯会上有三种彩灯,一种是六角彩灯,一种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木质框灯,还有一种是用楠木制作的纱灯。
楠木做的纱灯四面纱绢上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这种灯可装可拆,保存方便。
河口也不是年年挂灯,父老乡亲们要根据年景的好坏来决定。
挂灯之前,程序相当的严谨。
要选会长,以便主持其事。
到了挂灯的年份,一进入腊月,人们就忙碌了,先是在街道上栽灯杆,拉线,搭建牌楼,每隔丈许即设一灯架,这时并不挂灯。
正式挂灯到正月初八以后了,每架挂三盏灯,两边挂纱灯,中间挂彩灯。
在挂灯的同时,还要给周围的村镇“发牌”(送请柬。
观灯之夜,人们要转灯,这是民间的一种讲究,据说转灯后可以消灾避祸,一年平安幸福。
这其中,尤以西门外普济寺内的“菩提灯”最为独特。
当这个外形像极了菩提树,并由400余盏小立灯共同组成的“菩提灯”一起点燃时,下面有人缓缓推动旋转,远远望去犹如一座火塔,无数的灯芯子缓缓落下,绚丽多彩,十分壮观。
此时,大佛寺和东城门楼上,也各有一棵“铁树”,在铁树的叶子上置一铜制的立灯,全树燃灯108盏。
这个数字也颇有讲究,包括一年有四季,有二十四节气,分为七十二候等。
村民家保存完好的楠木制作的纱灯,四面纱绢上绘有各式各样的图案热闹的灯会2、铁芯子制作技艺铁芯子是皋兰流传广的一种汉族民俗文艺活动。
皋兰的铁芯子是在清朝时期由华北地区来凉州经商的人传入的,主要活动在城市。
其特点是设计奇巧惊险,是高层次的活动形式。
把十二三岁的男女小孩装扮成某一故事中的人物,分两层或三层固定在铁支架上,铁支架不外露,而是隐藏在戏装下面,相互连接在一起的,支架根端固定在平台上。
铁芯子表达了汉族皋兰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传统民俗——铁芯子表演,是村里每年的大戏3、新年传统贴对联,请门神,是家家户户的新年传统4、姓氏河口人九成以上都姓张。
但是,当地人却分得很清楚,有姓张的张氏,还有姓朱的张氏。
而这姓朱的张氏却是皇族,乃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后人。
(四)村落变迁“街呈十字店重重,昔日繁华尚有容。
水陆码头衰去后,商家后代尽从农。
”柳祥麟的一首《古堡商街》,写的是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河口村的变迁。
河口村市政公用设施基本健全,有一座水厂村民自来水入户,排水为明沟排水,无污水处理设施。
沿街设垃圾站点,日产日清,统一由村委会拉运到填埋场进行简易填埋。
街巷主要可以分为:主要街道、次级街巷、入户巷道等三类。
主要街巷以开放式为主,有太阳能照明路灯,为沥青或水泥路,街道自然蜿蜒,视线良好,空间尺度宜人,具有一定的可识别性,为日常村民活动的主要区域;次级街巷也多为开放式的土路;入户巷道为尽端式,空间尺度较为狭窄。
三类街巷总体延续了河口村传统街巷的空间布局。
用地划分较为明确且功能集中,不同性质用地之间干扰较小。
居住用地整体保持了一致的传统风貌,体型及色彩基本延续了传统状态,现存较为完好的传统民居院落无论从技术、艺术、历史研究方面都具有较高的价值。
河口村历史地段的绿地系统结构较为明显,分为院内和院外两部分,院内以居民自主规划的花坛、藤架、树池为主。
院外自然随机生长的灌木和乔木,广泛分布于各街巷,以黄河岸边居多。
1958年,除民宅、祠堂外,其他建筑全部拆除。
由于历史久远,居民保护意识不强,对原有院落居民进行了翻建,政府保护力度不大,保护资金投入少,剩余的民宅、祠堂保存一般,还存在逐渐毁损的危险。
2013年,河口村恢复历史文化街区项目列入兰州市华夏文明传承保护创新区项目,村上集资300万元恢复性整修了道路、古码头和黄河堤岸,西固区政府投资300万元修缮了濒危古民居。
在村委会的门口竖立村落的规划图政府全力打造,希望河口古村成为陇上民俗一条街(五变迁的村落,永恒的问题1、居民走访在走访河口村的过程中,河口村的村民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和村民的对话中,他们的对外来游客的热情和对村子未来的期许是内心油然而发的。
我从村民们了解到,政府已经开始关注村落的流逝,并已投资建设全新的河口村,重树河口文化。
但是,望眼望去,村子街道旁几乎都是崭新的新民居建筑,村里的古民居寥寥可数,村民们对于政府的翻新工作也是痛惜却无奈的态度。
“政府要翻新旧居,建设河口古村旅游文化景区,老人们也无话可说。
毕竟,一方面是村子未来有更好的发展,一方面,古宅确实摇摇可危,谁不想住上新房子呢?”一位村里的年轻人这样告诉我。
根据和他的交谈中,我更了解到,如今村子里居住的大多为老年人,而像他一样的年轻人几乎是一年才回来一次,所以对村子的历史文化的了解也是少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