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三第四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2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共32张ppt)

米隆《掷铁饼者》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庙
《米洛斯的阿芙洛狄忒》
雅典卫城的帕特农神 庙重要性在于,全世 界介绍希腊的图片, 如果只有一幅,那一 定是它;如果有一本, 那封面也必然是它。 至少在形态上,它是 希腊文明的第一象征。
——余秋雨
合作探究 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材料1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发展 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 对象是社会、人生。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2.成就 (1)哲学 ①背景:
A、古希腊哲学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 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B、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 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代表:“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 “三大哲人”。
苏格拉底: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 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 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认识你 自己”。 柏拉图:不知道自己的无知,乃是双 倍的无知。 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这是古代 希腊文化高度பைடு நூலகம்展的时期。
“古典时代”指古希腊历史上城邦制度 和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
“古风时代” 此前的城邦制度形成阶 段(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被称为。
人们将希腊城邦时代至罗马帝国时代 创造的文明统称为西方世界的“古典文 明”,以区别于中古时期的西欧文明。
能力提升
古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都取得了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1)经济:发达的奴隶制经济(工商业经济、海外贸易发达); (2)地理: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繁荣的工 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3)政治: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雅典民主政治繁荣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 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4)外部: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5)个人: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4课 宋明理学
《三教图》清·丁云鹏
一、理学兴起的背景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 宋代经济迅速发展、科学进步,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2、唐宋时期三教互相吸纳渗透,“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3、为了重兴儒学,儒家学者吸收和融合佛教、道教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了丰富和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徽 州婺源(今属江西) 人,南宋诗人、哲学 家。宋代理学的集大 成者,继承了北宋程 颢、程颐的理学,完 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 体系 。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地位:建立了庞大严密的理学体系,是理学集
大成者,在儒学地位上仅次于孔孟。
2、观点 (1)本体论(理、气关系)
国际影响:
④它还流传到日本、朝鲜和越南,产生了很大影响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朱熹的这首诗你一定很熟悉, 现在你能站在理学的角度再欣赏它 一次吗?
“源头活水": 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 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 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 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 像水源头一样。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南宋(1175)年江西上饶鹅湖寺的论战
辩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
朱熹
为学应格物 致知,循序 渐进,广泛 阅读古圣先 贤的经典。
学问需求易简功夫,从 本心上着力,不用耗费 精力在前人的注疏里探 求精微。
一、背景:儒学的危机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堂指引与练习-最新教育文档

第4课宋明理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高中历史必修3(岳麓版)第一单元的第4课。

《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对本单元的整体要求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它的演变过程是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更新和调整的过程。

宋明理学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

宋明时期,儒学思想吸收佛道两教的长处,发展成完整的哲学体系,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并最终占据官方统治思想地位。

本课上承魏晋儒学的危机和唐宋三教合一的潮流,下启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们对理学的反思和批判,在教材中具有突出地位。

二、学生分析经过一年的高中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基本适应高中历史的讲述方式,基本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也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初步的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而且经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对儒学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理解。

但是因为本课内容主要研究思想理论,所以比较抽象,部分内容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一定的哲学知识作基础,所以部分学生可能感到无趣和难以理解。

针对上述情况,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教材内容的学习,通过设计问题,拓展资料,联系实际,启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探究,加深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宋明理学是儒学发展到新阶段的表现,感受理学中积极有益的精神价值,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重点、难点1、重点: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

●确定理由:掌握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观点,是准确说明儒家思想在宋明时期发展的前提和基本条件,也是落实课程标准要求、实现知识能力目标的保证。

●突破策略:利用课前的自主学习和课堂上教师的提问,讲解,借助补充资料和巩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

()
A.具有人文精神与理性精神
B.具有唯物主义的思想 C.强调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
A
D.都摆脱了宗教神学束缚
实战演练
3.《十二铜表法》是最古老的罗马法文献,虽然它的大多数条
款是对古代习惯法的沿袭,甚至还有“以牙还牙”等原始残余,
但它毕竟第一次用成文法的形式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这说明《十二铜表法》( )
宗教 特征
天主教
以基督教文明为特征的地域文化
代表文化
《圣经》
东正教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文化,融汇 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 的文化
《罗马民法大全》,圣索菲亚大教堂
对世界 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后 文化的 来的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 影响 革命奠 定了必要的基础
拜占庭文化是古典文明和中世纪文 明传承的纽带,保存延续了古典希腊、 罗马的文化,促进了近代文艺复兴 运动的兴起
——盛文林《西方历史的源头:古希腊文明》思考:结 合史料原和因所:学①知古识希分腊析的古自希然腊地文理化环繁境荣推的动原了因海。外说贸明易什和么殖道民理活?动(历的史发解展释,、繁唯荣物的史工观商)业为
其提供了经济基础。②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政治环境。③古希腊各 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④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⑤许多名 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解光云《世界文化史》史料二 毫无疑问,古希腊文明是对当今世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文明之一,这种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 古希腊文明首先体现在其政治领域。古希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国家组织形式——城邦。尽 管古希腊城邦规模小,人口也不多,但却是完全独立的政治实体。就是在这些小小的政治实 体的基础上,产生了古希腊文明。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江苏省南通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无答案):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泼的儒家思想【学习目的】1.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根本主张;理解明末清初的思想活泼场面。

2.学习通过列表的方法整理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3.认识明清之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儒家思想有了新的开展。

【学习重点】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及其思想主张。

【学习难点】探究进步思想主张形成的原因、特点及其本质。

【自主先学】一、李贽的离经叛道1. 背景:〔1〕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锋利。

〔2〕江南一带的成为社会上不可无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道学家把奉为“扶天纲,立地纪〞的神圣。

〔4〕正直清廉的李贽,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自称异端。

2. 代表作:?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否认孔子的权威:认为孔子不是天生的圣人,儒家思想也不是神圣不可进犯的理论。

认为按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

〔2〕批判程朱理学及道学家的虚伪: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不能脱离根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3〕鞭挞封建社会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开展:主张男女平等,改革等。

4、特点:反封建思想的先驱,锋芒直指封建礼教和正统思想,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5.影响和本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鞭挞1.历史地位:的进步思想家。

2. 代表作:?明夷待访录?。

3.思想主张:〔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展猛烈鞭挞,锋利地揭露君主专制是。

〔2〕提出“〞的民主思想,主张以“〞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保证人民的根本权利。

〔3〕经济主张:工商皆本4.影响:鞭挞了封建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1.历史地位: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2、背景:明末统治者日益腐败,朝政混乱,社会危机日益加剧。

3. 代表作:?日知录?? ?。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  专题一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呼吁君臣平等
黄宗羲
材料三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 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 其非是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
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 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
材料四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 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 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生平简介
思想及其影响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三、明清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 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 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 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 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 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 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 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2019.4·浙江高考·6)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 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 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 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
A.“经世致用” 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 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 (2020·广东广州二模·27)古代有学者认为, 周孔与宋儒的根本区别在于:宋儒“只教人 明理”,而“孔子则教习事”;他还认为只 有“能斡旋乾坤,利济苍生,方是圣贤”。 据此可知,该学者 • A.主张重建儒家伦理规范 • B.倡导经世致用的思想 • C.力图冲破周孔儒学束缚 • D.推崇重利轻义价值观
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利益是“自然之性”,反对“存天理, 灭人欲”的理论,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
材料2:“人人皆可以为圣”,“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 低”(《焚书》)”;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02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同步教案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02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课程标准】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教材分析】本课是选择性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二课,在第二单元分别介绍了古代西亚、北非文化、古代西欧文化、南亚文化、东亚文化和美洲文化。

本课主要讲授了从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15世纪欧洲文化的基本发展脉络。

古典希腊和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西欧基督教文明在此基础上形成。

拜占庭帝国和俄罗斯的文化深受东正教的影响。

本课共有三个子目:“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中古西欧文化”和“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第一子目介绍了古希腊哲学、文学、建筑、史学成就和古罗马的法律、建筑、立法成就等。

第二子目介绍了中古时期,西欧基督教文化的兴起及发展和中世纪的文学成就。

客观评价了中古时期西欧文化在继承、保存古典文化方面的贡献。

第三子目介绍了拜占庭帝国对古典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及俄罗斯文化对拜占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教学目标】1.了解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分析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及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中古时期西欧文化的形成,分析西欧文化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了解拜占庭文化,分析拜占庭文化的发展特点和影响。

4.了解俄罗斯的形成,分析俄罗斯文化的特点及表现。

【教学重难点】重点: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和东正教文化的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难点:认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在欧洲文化发展中的表现与作用。

理解欧洲文化的形成具有多元性、包容性和连续性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问题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法等【教学过程】导入:展示《帕特农神庙》和《罗马万神殿》图片,通过图信息可知它们分别是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典型代表,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

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1.古典希腊文化:(1)概况①以巴尔干半岛南部为中心区域。

②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上半叶被称作古代希腊历史上的“古典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三 专题一 第4课 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课程标准: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一、李贽的反正统意识1.背景(1)明代后期,社会矛盾空前尖锐,君主专制不断加强,理学走向极端,束缚人们的思想。

(2)商品经济发展,社会风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竞相逐利。

2.思想(1)挑战理学正统地位: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认为理就在百姓日常生活之中。

(2)挑战孔子的至尊地位:反对将“圣人”之言作为判别是非的标准。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4)文学创作方面:主张“真心”,反对摹古文风。

3.著作《藏书》《续藏书》《焚书》《续焚书》等。

二、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1.背景明清之际,中国思想界出现继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之后的第三次思想活跃局面。

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了反对封建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2.思想(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指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

(2)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

3.著作《明夷待访录》。

4.影响黄宗羲的思想,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三、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1.主要思想(1)批判君主专制,提出“众治”的主张。

(2)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

(3)提倡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2.主要著作《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

四、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1.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揭露和批判历代帝王把天下当做私产的做法。

2.哲学思想(1)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是一位唯物主义思想家。

(2)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王夫之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哲学发展的顶峰。

3.著作《船山遗书》。

五、唐甄论“凡为帝王者皆贼也”1.思想主张(1)倡导“经世致用”,著有《潜书》。

(2)对专制君主大胆批判,认为帝王皆贼。

(3)对“官”进行猛烈抨击,认为“难治者,非民也,官也”;认为大多数官吏“为盗臣”“为民贼”。

2.思想评价(1)对君主专制和官吏腐败行为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4课 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3、唐宋时期,儒 学者为重兴儒学 不断探索思考。
二、“理学”是什么?
道、佛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儒(根本)
(目的)
三、“理”是什么?
1、宇宙观:“理” 是世界的本原。
2、社会观:“理” 是封建伦理道德。
3、个人观:“理” 就是人性。
程朱理学
宋朝时候, 出现了"二程 一朱"
程 颢(北宋会出现“程朱理学” 呢?
白马寺(河南洛阳)
福建泉州老君岩 道教圣地武当山
《 三 教 图 》 清
丁 云 鹏
1、魏晋南北朝时期, 佛、道广泛传播, 儒学产生危机。
2、唐宋时期,儒、 佛、道“三教合 一”弥漫社会各 个领域。
“天理”与“ 人欲”产生矛 盾怎么办?
“存天理,灭人欲”
四、怎么找到“理”呢?
格物致知
程朱理学的 影响
南宋:以后逐渐发 展为官方哲学
元朝:《四书章句 集注》作为科举考 试的内容
明朝:更进一步确 定了程朱理学在思 想界的统治地位
本课结束!

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

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课件
古希腊——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求, 力图用理性的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古代中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社会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贰 古罗马文化
1.地位
罗马征服了希腊但希腊文化征服了罗马。 ——古罗马诗人贺拉斯
“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 文化,在法律、文学、史学、建 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
①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创作的很多素材来 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
②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在中古西欧文化占 有重要地位,它们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
叁 中古西欧文化
★史料论证: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文化史的角度论证材料中的观点。
材料:对许多人来说,中世纪就是“黑暗的时代”,是契入古罗马和 文艺复兴之间的一个巨大错误。由于种种原因,对中世纪的这种不公道的 观点持续了整整500年,无论如何,中世纪都不是一个沉醉的,可怕的时 代,而是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
神的世界,公元前5世纪,戏剧中对人物的描写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逐渐增多
。这一变化说明( )
A.民主政治推动文学发展 C.人文思想影响戏剧创作
B.宗教信仰失去主导地位
D.戏剧创作满足民众要求
C
习题讲解
4.(2021·辽宁师大附中、丹东二中、抚顺二中等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中
·17)阿拉伯文化和拜占庭文化都是人类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
叁 中古西欧文化
2.表现 (1)基督教文化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说: “如果一个国家要得到长久的治理,如 果要这个世界得到长久的平安,如果不 是上帝和圣经的话,我就找不到一个更 好的方法。”
①载体:阐述教义的《圣经》以及研究教义的神学。 ②目的:用形式逻辑论证基督教教义,维护基督教会和封建主的统治。 ③影响:思维方式来源自古希腊哲学,对西欧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 生很大影响。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课件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课件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后来,又有了“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
——摘编自杨共乐《罗马史纲要》
①产生:
产生于希腊人对宇宙起源和人生 意义等自然和社会问题的知识追 求,古希腊哲学家力图用理性的 思维方式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
②代表人物及影响:
古希腊文学
戏剧是古典时代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
“古希腊人的 《圣经》”
特点:
①基督教会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 竞争共存。 ②基督教信仰成为西欧地区普遍的 文化符号。
成就:
(1)基督教会控制着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p25问题探究:结合所学,想一想:古典希腊文化、罗 马文化与中古时期的欧洲文化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1)在中古时期,神学家们用形式逻辑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他们 的思维方式源于古希腊哲学,基督教成为古希腊、罗马文化的 保存者。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单元课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 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中古西欧文化 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1、古典希腊文化:
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区 域;前五世纪至前四世 纪上半叶被称为“古典 时代”,文化高度发展。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哲学
古希腊的哲学是古希腊文明的精髓,古希腊也是欧洲哲学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7世纪,其他民族还
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并由此产生了各种哲学思想,被誉为古希腊
“七贤”之一的泰勒斯提出的“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
古希腊文化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1)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推动了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 繁荣的工商业为其提供了经济基础。 (2)雅典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哲学家、史学家等的活动提供了宽 松的政治环境。 (3)古希腊从周边国家汲取了许多优秀文化成果。 (4)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重视文化教育。 (5)许多名流学者定居雅典,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传播。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法的基础;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需
要,被后来欧洲国家的法律制度借鉴。
文学 卢克菜修、西塞罗、维吉尔
史学
李维《罗马史》 塔西佗《编年史》
建筑 万神殿、大竞技场
古罗马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 代表了古罗马史学的最高成就。 贵族政治、皇权政治色彩。
历法 凯撒时的儒略历
后经修订成为世界通用的公历。
罗马法
拓展探究
材料1: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公元前7世纪前)
材料2: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泰勒斯(公元前7世纪) 材料3: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材料4:数是宇宙万物之本源。——毕达哥拉斯(公元前6世纪)
思考:公元前7世纪前后,古希腊人的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认识自然, 重人的觉醒
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
认识人的思维,
重人的价值 重知识与美德 重理性精神
关注神
关注人(自然的人-感性的人-理性的人)
一、古典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
(一)古希腊文化 ★问题探究2:结合材料和所学,指出古代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材料1 从大多数哲学家的观点看,古希腊哲学史以苏格拉底为界分为两个 发展的时期。前苏格拉底时期哲学的研究对象是宇宙、自然;苏格拉底时期哲学 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人生。 ——冉海涛《古希腊智者学派之浅析》
【能力提升】古希腊文化辉煌成就的原因及影响
(1)原因: ①古希腊的海洋自然地理环境推动海外贸易和殖民活动的发展,古代希腊工商业 经济繁荣。②比较民主的城邦制度为其提供了宽松的环境。③从周边国家汲取了 许多优秀文化成果。④古希腊各城邦执政者高度重视文化教育。⑤许多名流学者 定居雅典,传播学术和思想。 (2)影响: ①古希腊文化是西欧文艺复兴和近代自然科学兴起的文化根源和要素之一。 ②古希腊雅典民主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③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对 后世影响深远。④古希腊在文学、史学、艺术、科学和体育上都创造了辉煌的成 就,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世界文化。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共23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共23张ppt)
第4课 欧洲文化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1.分析古希腊特殊的地理环境对文化发展的重要作用,知道地理环境、文明的交流是文化形成 与发展的重要因素。探究古希脂、罗马文化的内涵,理解其成为欧洲文化源头的原因。 2.分析中世纪西欧文化与古希腊、罗马文化之间的联系,认识到中世纪西欧文化虽然出现断裂, 但是其在思维方式等更深层次上承继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传统,并为后来的西欧文化的大发 展莫定了基础,从而全面认识中世纪西欧文化。 3.探究拜占庭和俄罗斯文化的特点,知道二者文化汇流东西,与西欧文化相比独树一帜。通过 学习,知道欧洲文化不仅仅是西欧文化,还包括拜占庭等文化,这些文化共同构成了欧洲文化, 从而认识到文化多元并存、共同发展的特点。
目录 CONTENTS
一、古典希腊文化罗马文化 二、中古西欧文化 三、拜占庭、俄罗斯文化
一座立于欧洲议会门前的雕像名为“欧罗巴”, 是21世纪初希腊克里特岛居民的捐赠,意在彰显欧洲 的源头在希腊。今天的欧洲远远大于希腊所辖,但是 在文化意义上,欧洲的源头要追湖到古代的希腊和罗 马,尤其是希腊。
哲学家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中甚至特别强 调“一提到希腊这个名字,在有教养的欧洲人心中, 尤其是我们德国人心中,自然会引起一种家园之感”。
材料二 同时,民主政治也为雅典的文化创造和经济发展创造了宽松的条件和良好的氛围,在民主 制的稳固时期,雅典的国力强大,文人荟萃,思想活跃,成为整个希腊最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 心,成为“希腊的学校”。
——齐世荣总主编:《根世据界材史料·一古、代二卷》 并结合所学,分 析古希腊文化发 展繁荣的原因。
二十一卷
①《十二铜表法》
制定时间 公元前450年左右
地位
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
内容
包括债务法、继承法、婚姻法以及诉讼程序等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第4课欧洲文化的形成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以下练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
a.请简述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b.请分析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化的影响。
c.请列举近现代欧洲文化的三个特点,并说明其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批改并给予反馈。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欧洲文化形成的小论文,要求如下:
a.论文主题:欧洲文化的形成及其影响。
b.结构要求:引言、正文(包括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中世纪基督教文化、近现代欧洲文化等部分)、结论。
c.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
d.提交时间:下周二前。
2.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以下问题,并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3.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4.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本章节教学设计以欧洲文化的形成为主线,贯穿古今,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欧洲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文化多样性,培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c.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古希腊、古罗马文化在现代欧洲文化中的传承与影响。
2.中世纪基督教文化
a.介绍中世纪基督教文化的背景,如基督教的传播、宗教改革等。
b.分析基督教文化对欧洲文化发展的影响,如宗教艺术、建筑风格等。
c.引导学生思考:基督教文化是如何影响欧洲社会的发展的?
3.近现代欧洲文化
a.讲解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历史事件对欧洲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3张PPT)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一单元第4课《宋明理学》课件(共33张PPT)

• 5、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Charles Chaplin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Thursday, June 17, 2021June 21Thursday, June 17, 20216/17/2021
饶宗颐《薛中离年谱》
授课时间:1514年5月15日 授课地点:南京
授课内容:孔孟之学
授课者:王阳明
听 讲 者:薛侃等王门学子
仁者爱人
孔子 至圣 克己复礼
为政以德
儒学思想 产生
仁政学说
孟子 亚圣 儒人学性本的善危机 发展 重义轻利
秦朝 “焚书坑儒”
重创
汉代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正统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112021/8/11Wednesday, August 11, 2021
材料一:人皆有是心,
心皆具是理。
陆 九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
理,心即理也。
“心即理也”
方法论
——“发明本心”
(无理
良知即天理
方法论:致良知
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材料一:良知即天理。 材料二:知是心的本 体,心自然会知。见 父自然知孝,见兄自 然知弟,见孺子入井 自然知恻隐,此便是 良知 。 材料三:“良知良能,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人胸中各有个圣 人。” “回复良知即可成圣 贤”
三、影响
1.消极:三纲五常维系
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 薛侃,正德十二年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学案必修三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三、知识要点归纳(一)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政治:经济:阶级:思想:(二)概况:1、离经叛道的李贽(1)主张:(2)评价:2、抨击君主专制的黄宗羲(1)著作:(2)主张:(3)影响:3、倡导经世致用的顾炎武(1)著作:(2)主张:(3)影响:4、具有唯物思想的王夫之(1)主张:(2)影响:(三)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评价:四、思维拓展比较明清之际民主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见《高考解密》P233)五、课堂运用1、根据材料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概括明清儒学活跃的社会背景: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发生天翻地覆巨变的时代。

一方面专制集权高度膨胀,礼教纲常愈趋苛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败,纲纪凌夷,政教失控,危机四伏,正统礼教的腐朽黑暗面暴露得更加充分。

特别是明末农民战争“武器的批判”带动了批判的武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对专制统治和纲常礼教的怀疑批判。

明中后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也大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气息。

一些先进知识分子顾应手工业、商品经济发展的大势,代表新兴市民阶层利益,重科学、讲实际,提出经世致用的主张,在意识形态领域掀起了一股要求个性解放、平等、自由,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

2、根据材料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材料一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

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然则予之是非人也,又安能已!夫是非之争也,如岁时然,昼夜更迭,不相一也。

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虽使孔夫子复生于今,又不知作如何是非也,而可遽以定本行罚赏哉!──李贽《藏书》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

——《焚书·何心隐论》材料二阳为道学,行若猪狗。

——《焚书·何心隐论》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第4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0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三 第4课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课件(共20张PPT)

问题:
3)你读过其中的一些作品吗?从这些文学作品中,
材学料生2对:中“国1的9世时纪代末背2景0世比纪较初熟,悉‘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理想日益暗淡无光,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怀疑它不过是一个幻影,…罗
你能否感受到这些作家相同的生活态度?(设计意图: 曼像·是罗平兰稳像感一回位到站文在艺20复世兴纪以门前槛的上欧的洲堂一吉样可,德它,使战我斗感到到最,后一…个…寂”(静《的西感方觉文来学到史我》们)机械的轰鸣声中…… ”
跨度、地域分布(设计意图:有助于学生对教材的整体 把握;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根据材料,你认为这一时期各个地区的文学作品 是孤立发展的吗?结合教材158页“材料阅读与思考” 概括泰戈尔作品的特点?分析他的作品为什么具有这 样的特点?(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根据材料有效信息 进行判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时期作品的世界 性的特点,简单了解工业革命对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6、板书设计 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
地域:欧美、亚非拉、前苏联 流派:现实主义、现代主义
时代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等
影响:对人的“精神救赎”
七、教学反思
1、教学疑问:本课教学平时基本未研究过,对西方文学 艺术史自身知识储备不足。有疑问?如:
海明威是现实主义还是现代主义作家?
作品的影响如何深入挖掘?
材料3:“难道法国没有太阳了吗?” “……要是没有太阳,艺术家的使命不就是创造太阳 吗?” (《约翰·克利斯朵夫》) 材料4:“是的,我自己亲眼看见古米的西比尔(译注:
女先知)吊在一个笼子里。孩子们问她,‘西比尔 ,你要
什么’的时候,她回答说‘我要死。’”(艾略特《荒
原》)
问题2:这两则材料隐含的人生态度有何不同?简单对 比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利用第四课注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
【内容标准】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主张,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结合当时时代特征,把握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脉络。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及自已搜集到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在对明清之际思想家的了解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通过对明清之际思想家们大胆批判传统文化的行为的学习,使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健全的意志,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本目重点、难点】
重点: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主要思想
难点:在于通过对这些思想主张的学习,分析明清之际儒学发展的特征及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西欧在14-17世纪出现了文艺复兴。

作为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对西欧旧有思想文化造成了冲击,为资产阶级的兴起与夺取政权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同一时期的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什么思想?在思想领域是否发生了变化?
一、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出现的
1、经济因素: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发展;
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因素:君主专制的强化,封建统治日益黑暗腐败,封建制度日趋没落。

3、阶级关系: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他们要求反对封建束缚,发展商品经济。

4、思想文化:明晚期,科举制度使思想界因循守旧;理学家鼓吹的理论具有虚伪性,导致知识分子逆反。

二、李贽的反正统意识
1、人物生平简介:
结合书中图片和《福建泉州李贽故居》介绍李贽生平
以“异端”自居的思想家李贽。

粗看其穿戴的衣冠,就能推断他为明朝人,实际上他生活的时间为1527~1602年,寿命较长,75岁。

细看其面部,五官端正,眼睛中透着一股锐气和正气。

就是这样一位充满正气的思想家,开启了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新潮流。

少年求学穷困潦倒
中年做官正直清廉
老年入狱被迫害致死
(李贽号卓吾,又号温陵居士。

福建泉州晋江人,祖与父两辈都从事商业活动的伊斯兰教徒,自幼受传统思想的束缚较少,是明朝中后期独具个性的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后被明政府以“惑世诬民”罪名迫害致死,著作被列为禁书。


2、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
(1)、认为“理”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2)、反对盲从孔子,否定儒学正统的权威性。

(3)、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

(4)、诗文:主张“真心”。

3、李贽的代表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等。

《焚书》《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李贽认为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会被焚烧掉,只能“藏之后世”的缘故。

4、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组织学生结合思想家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其思想主张进行讨论,最后引导得出: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其思想代表了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利益。

学习思考:李贽认为私心是人类的天性。

他说:“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我们应当怎样看待李贽的这一认识?
答案提示:李贽在这里强调的是坚持和维护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同时,主张承认个性的意见,也是有意义的。

李贽所说“私”和“心”的关系,实际上也肯定了思想的独立性。

三、黄宗羲的“天下为主,君为客”说
1、人物生平简介:
2、黄宗羲主要思想主张
(1)政治思想:批判君主专制
①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臣民平等(实质:反君主专制)
(2)具体制度——限制君权的主张: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

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而非君主。

(“公天下”)
(3)经济思想——反对重农抑商,认为“工商皆本”。

(4)学术思想——经世致用
3、评价: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

四、顾炎武思想的启蒙精神
1、人物生平简介
2、顾炎武主要思想主张
(1)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

(针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2)提出了“众治”的主张。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

五、王夫之的“孤秦陋宋”批判
1、人物生平简介:
2、王夫之主要思想主张:
政治思想(1)主旨是“循天下之公”。

(2)猛烈抨击“孤秦”、“陋宋”。

(3)批判秦朝以来的暴政:帝王横征暴敛是民生疾苦的根源;帝王独尊是君臣之道丧失的根源;法制之弊是政治腐败的根源。

历史观: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

(王夫之的政治思想和历史观,以厚重的哲学思想“气一元论”作为基础。

)学术思想:主张“经世致用”。

六、唐甄论“凡为帝王者贼也”
1、人物生平简介:
2、唐甄主要思想主张:
(1)最大的特点:对专制君主的大胆批判“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

(2)对“官”也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盗臣”、“为民贼”。

(3)主张“经世致用” 。

3、对唐甄主要思想主张的评价:
①在当时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对后世也产生深远影响。

②但他的批判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 而且在他思想深处,仍把国泰民安的希望寄托在贤君明主身上,他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七、明清之际思想的影响
政治上:明清之际带有一定民主色彩的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只是以君王对民生的态度作为评判标准,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未超越儒家思想范畴,更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经济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具有很大的进步性。

文化上:明清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之构建起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从而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如何批判地继承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与消极影响有哪些?
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①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道德教育
②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③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④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⑤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儒家思想的消极方面
①它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

②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

③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

④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

归纳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出现的背景,从中你能得到什么规律性认识?
政治:①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日益腐朽
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思想:①程朱理学走向极端
认识: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
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唐甄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经济思想
经世致用;王夫之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
【深化 探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