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6.1概述、钢中马氏体晶体结构(10级)剖析
《马氏体相变 》课件
2 条件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马氏体相变的条件是实现马氏体相变的必要 前提,它们直接影响马氏体晶体结构和材料 性能的形成和转化。
马氏体相变的过程
1
马氏体相变的步骤和原理
马氏体相变包括两个基本过程——形变和回复过程,当材料由奥氏体转变为马氏 体时,晶体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
2
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马氏体相变的过程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温度、压力、组织性能等,需要注 意这些影响因素对相变的影响。
应用领域
哪些领域得到应用?
马氏体相变广泛应用于机械、电子、材料等领域, 如机械弹簧、手机天线、记忆合金等。
应用的优势和局限是什么?
马氏体相变具有自修复性、快速响应、压电性、形 状记忆等特性,但仍然存在加工困难和应用的局限 性等问题。
结论和展望
总结发现和成果
本课件详细介绍了马氏体相变的背景、条件、过程和应用,使人们更好地了解该领域的发展 现状。
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马氏体相变技术在自动化、能源、环境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们期待它能在未来发挥 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 李新. 材料科学[M].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3. • 关辰. 马氏体相变的研究进展[C]// 2019第五届全国现代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254-259. • 郭宝昌, 焦彦龙. 马氏体晶体几何结构及马氏体相变过程的研究进展[J]. 您刊, 2018, 39(05): 57-63.
马氏体晶体结构
晶结构是什么?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是单斜晶体结构,其单斜晶体形 状由一维位错和孪晶形成。
性质和特点是什么?
马氏体晶体中存在位形、变形、弹性、能量等多种 耦合,与其他晶体类似,但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钢中马氏体组织形态稳定化课件
01
马氏体是一种由碳和其他合金元 素在钢中形成的硬且脆的晶体结 构,通常在低温或室温下形成。
02
马氏体具有高密度位错和孪晶结 构,使其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
马氏体的形成与转变
马氏体的形成通常是在冷却过程中发 生的,当钢的温度低于其马氏体转变 温度时,马氏体开始形成。
马氏体的转变是非扩散性的,这意味 着碳原子不会在转变过程中发生大规 模的移动。
01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 的方法与技术
热处理工艺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温度
不同的热处理温度会影响马氏体的形态,过高或过低 的温度可能导致马氏体形态不稳定。
时间
热处理时间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也较为显著,时间过 长可能导致马氏体形态发生变化。
冷却方式
不同的冷却方式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较大,如油淬、 水淬等。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形态的影响
钢中马氏体组织形态 稳定化课件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目录CONTENTS
• 钢中马氏体的基本概念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重要性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方法与技术 • 马氏体形态稳定化的研究进展与展
望 •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01
钢中马氏体的基本 概念
马氏体的定义
不锈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应用
总结词
不锈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主要应用 于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VS
详细描述
不锈钢中的马氏体可以在特定的热处理条 件下形成,通过控制马氏体的形态和分布 ,可以提高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例如,通过控制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工 艺,可以获得具有优良耐腐蚀性能和力学 性能的马氏体组织。
工具钢中马氏体的形态稳定化应用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马氏体的组织形态淬火获得马氏体组织,是钢件达到强韧化的重要基础。
由于钢的种类、成分不同,以及热处理条件的差异,会使淬火马氏体的形态和内部精细结构及形成显微裂纹的倾向性等发生很大变化。
这些变化对马氏体的机械性能影响很大。
因此,掌握马氏体组织形态特征并进而了解影响马氏体形态的各种因素是十分重要的。
(一)马氏体的形态近年,随着薄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马氏体的形态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钢中马氏体形态虽然多种多样,但就其特征而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板条状马氏体板条状马氏体是低、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中形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低碳钢中的典组织如图14所示。
(1)显微组织马氏体呈板条状,一束束排列在原奥氏体晶粒内。
因其显微组织是由许多成群的板条组成,故称为板条马氏体。
对图14 20CrMnTi 钢的淬火组织,板条马氏体 (1150℃加热,水淬)400×某些钢因板条不易浸蚀显现出来,而往往呈现为块状,所以有时也之为块状马氏体。
又因为这种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为位错,通常也称为位错型马氏体。
这种马氏体是由若干个板条群组成的,也有群状马氏体之称。
每个板条群是由若干个尺寸大致相同的板条所组织,这些板条成大致平行且方向一定的排列。
(2)晶体学特征板条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是K —S 关系,惯习面为(111)γ,而18-8不锈钢中板条状马氏体的惯习面是(225)γ。
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板条马氏体显微组织的晶体学特征可以用图15表示。
其中A 是平行排列的板条状马氏体束组织的较大的区域,称为板条群。
一个原始奥氏体晶粒可以包含几个板条群(通常为3~5)。
在一个板条群内又可分成几个平行的像图中B 那样的区域。
当用某些溶液腐蚀时,此区域有时仅显现出板条群的边界,而使显微组织呈现为块状,块状马氏体即由此而得名。
当采用着色浸蚀时(如用100ccHCl+5gCaCl 2+100ccCH 3CH 溶液),可在板条群内显现出黑白色调。
10.2.1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图10.16 奥氏体和马氏体的点阵常数与碳含量的关系
随钢中碳含量升高,马氏体的点阵常数 ↑ 随钢中碳含量升高,马氏体的点阵常数c↑,a↓,正方度 ↑ , ↓ 正方度c/a↑ 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c = a 0 + αρ a = a 0 − βρ c / a = 1 + γρ
式中, 点阵常数); 式中,a0=2.861Å(α-Fe点阵常数);α=0.116;β= ( 点阵常数);α ; 0.013;γ=0.046;ρ为马氏体碳含量(重量百分数)。α ; )。α ; 为马氏体碳含量(重量百分数)。 点阵中引起局部畸变的程度。 和β的数值表示碳在α-Fe点阵中引起局部畸变的程度。 的数值表示碳在α 点阵中引起局部畸变的程度
2.马氏体的点阵结构及其畸变
C原子在马氏体点阵中的可能位置是分布在 原子在马氏体点阵中的可能位置是分布在α-Fe体心立 原子在马氏体点阵中的可能位置是分布在 体心立 方单胞的各棱边中央 面心位置 棱边中央和 位置。 方单胞的各棱边中央和面心位置。
可视为C原子处于一个由 原子组成的 可视为 原子处于一个由Fe原子组成的扁八 原子处于一个由 原子组成的扁八 面体孔隙之中, 面体孔隙之中,扁八面体的长轴为 2 a,短轴为 , 孔隙之中 ,短轴为c, 其几何形状如图中粗线所示。根据计算, 其几何形状如图中粗线所示。根据计算,这个扁 八面体的孔隙在短轴方向上半径仅为0.19 Å,而C 八面体的孔隙在短轴方向上半径仅为 , 原子有效半径为0.77 Å。因此,在平衡状态下,C 原子有效半径为 。因此,在平衡状态下, 中的溶解度极小( %)。而一般钢 在α-Fe中的溶解度极小(0.006%)。而一般钢 中的溶解度极小 %)。 中马氏体的碳含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值, 中马氏体的碳含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值,所以引起 点阵畸变。 点阵畸变。
CH6.1 概述、钢中马氏体晶体结构 ppt课件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3. 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 有些钢的马氏体的正方度远偏离式(6-3)的数值,称为异常
正方度。
在高碳铝钢(1.5%C,7%Al)和高镍钢(1.0%C,19%Ni)中
新淬火马氏体,测试其正方度要高于式(6-3)给出的数值,称为
异常高正方度;当温度回升到室温时,正方度下降。Ms点低于
PPT课件 3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概述
• “水与火合为淬”(史记. 天官记)(公元前
91年)
• “巧冶铸干将之朴(窄长有短把的刀),清水
淬其锋”(汉书. 王褒传)
• 《搜神记》干将、莫邪(吴国一对铁匠夫妇),
也是古代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干将
莫邪
• 《太平御览·蒲元传》载三国时蜀人蒲元对他的“神刀”淬火用水的选择。 “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乃命人于成都取之。”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3 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马氏体与奥氏体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关系: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相变时,整体相互移动一段距离,相邻原子的相对位置 无变化。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位置的位移,因此奥氏体与马氏 体保持一定的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位向关系有:(1) K-S关系 (2) 西山(N)关系 (3) G-T关系 (4) K-V-N关系
就是预冷淬火工艺。
• 当相同成分的钢以很快的速度冷却(比如在水中冷却)到室温或更低温
度时(称这种冷却为淬火)。淬火获得马氏体是使钢强韧化的先决条件。
PPT课件 4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6.1.1 马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的定义
CH6.5 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PPT(10级)
6.5 马氏体的性能及影响因素
2020/3/7
1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4.8.1 马氏体的硬度和强度
一.马氏体的高硬度和高强度 1.钢中马氏体力学性能的显著特点是具有高硬度和高强度。 2.马氏体的硬度主要取决于马氏体的含碳量。通常情况下,马 氏体的硬度随含碳量的增加而升高。但当碳含量超过0.6%时, 硬度增长趋势下降。
2020/3/7
15
授课 朱世杰
作为形成显微裂纹的敏感度。
2020/3/7
11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一)影响形成显微裂纹因素
1.含碳量
当WC<1.4%时,随碳量增加,SV 急
剧增加,因而此时生成的是细而长的 横贯奥氏体晶粒的{225}M,易受撞击 而断裂。当WC>1.4%时,随碳量增加,
SV 反而下降,因此时生成短而宽的
{259}M,不易受撞击断裂。通常马氏
2020/3/7
10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5.5 高碳马氏体的显微裂纹
马氏体片形成速度极快,互相撞击或与奥氏体晶界相撞时 可形成很大的应力集中,加之高碳马氏体本身很脆,故在撞 击时极易产生裂纹。这些裂纹虽很小,但可成为疲劳裂纹源 而导致开裂。
以单位体积马氏体内出现显微裂纹的面积SV (mm2/mm3 )
3.淬火钢的硬度取决于马氏体 和残余奥氏体的相对含量。只 有当残余奥氏体量很少时,钢 的硬度与马氏体的硬度才趋于 一致。这是必须注意的。 4.马氏体的屈服强度随含碳量 的增加而升高。
2020/3/7
含碳量对马氏体的强度与硬度的影响
2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不同碳含量的钢淬火后的硬度及碳含量与残 余奥氏体量的关系。 曲线1是完全淬火并进行冷处理后马氏体的 硬度。奥氏体全部转化为马氏体,所得即 为马氏体硬度和碳含量关系。
实验教学课件-钢中马氏体组织观察
实验教学课件-钢中马氏体组织观察实验钢中马氏体组织观察马氏体是钢和一些铁合金的重要的基本组织。
随着合金种类和成份的变化马氏体的形态和内部精细结构等也跟着变化,这些变化对马氏本的机械性能会产生很大影响。
因此掌握马氏体的组织形态特征并了解影响组织形态的各种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一、马氏体的组织形态近年来,随着薄膜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马氏体的形态及其精细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钢中的马氏体组织形态虽然是多种多样,但就其特征而言,大体可分为板条群集状马氏体、透镜片状马氏体、蝶状马氏体、薄片状马氏体、ε—马氏体等。
其中最常见的是板条群集状马氏体和透镜片状马氏体。
下面对这两种常见的马氏体形态进行较详细的介绍,其他马氏体形态只作一般介绍。
1.板条群集状马氏体板条群集状马氏体是在低碳钢、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系合金中生成的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这种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特征主要是由尺寸大致相同平行排列的板条状马氏体群组成。
所以称此马氏体为群集状马氏体(参看图1-61)。
近年来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的结果,发现板条内有密度很高的位错,位错密度约为(0.3~0.9)×1012cm -1,为此,有时也称板条群集状马氏体为位错型马氏体(见图1~62)。
此外,在板条内的局部地区也有孪晶存在,但数量很少,不是主要的晶格缺陷。
板条群集状马氏体与母相奥氏体的晶体学位向关系是K ~S 关系,惯习面为(111)γ;18~8型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板条群集状马氏体的惯习面是(225)Γ。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定板条宽度范围在0.025~2.25μ之间,大多数板条的宽度为0.1~0.2μ之间。
相同方向的板条马氏体群之内,相邻板条之间并不严格平行而是以小角度晶界相间,板条群之间以大角度晶界相间。
实验证明,改变奥氏体化温度,即改变奥氏体晶粒大小,对板条宽度几乎没有影响,图1-61板条马氏体在光学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图1-62板条马氏体在电子显微镜下的组织形态但板条群的大小却随奥氏体晶粒的增大而增大,两者之间的比大致不变。
马氏体不锈钢的基本介绍与主要性能
马氏体不锈钢的基本介绍与主要性能第一篇:马氏体不锈钢的基本介绍与主要性能马氏体不锈钢的基本介绍与主要性能马氏体不锈钢是指在室温下保持马氏体显微组织的一种铬不锈钢。
通常情况下,马氏体不锈钢比奥氏体不锈钢和铁素体不锈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可通过热处理进行强化,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高温抗氧化性。
该钢种在大气、水和弱腐蚀介质如加盐水溶液、稀硝酸及某些浓度不高的有机酸,在温度不高的情况下均有良好的腐蚀介质。
但该钢种不耐强酸,如硫酸、盐酸、浓硝酸等的腐蚀,常用于水、蒸汽、油品等弱腐蚀性介质。
由于铬不锈钢可通过热处理强化,因此为了避免强度过高产生脆性,应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
基本介绍标准的马氏体不锈钢是:403、410、414、416、416(Se)、420、431、440A、440B和440C型,这些钢材的耐腐蚀性来自“铬”,其范围是从11.5至18%,铬含量愈高的钢材需碳含量愈高,以确保在热处理期间马氏体的形成,上述三种440型不锈钢很少被考虑做为需要焊接的应用,且440型成份的熔填金属不易取得。
标准马氏体钢材的改良,含有类如镍、钼、钒等的添加元素,主要是用于将标准钢材受限的容许工作温度提升至高于1100K,当添加这些元素时,碳含量也增加,随着碳含量的增加,在焊接物的硬化热影响区中避免龟裂的问题变成更严重。
性能马氏体不锈钢能在退火、硬化和硬化与回火的状态下焊接,无论钢材的原先状态如何,经过焊接后都会在邻近焊道处产生一硬化的马氏体区,热影响区的硬度主要是取决于母材金属的碳含量,当硬度增加时,则韧性减少,且此区域变成较易产生龟裂、预热和控制层间温度,是避免龟裂的最有效方法,为得最佳的性质,需焊后热处理。
马氏体不锈钢是一类可以通过热处理(淬火、回火)对其性能进行调整的不锈钢,通俗地讲,是一类可硬化的不锈钢。
这种特性决定了这类钢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在平衡相图中必须有奥氏体相区存在,在该区域温度范围内进行长时间加热,使碳化物固溶到钢中之后,进行淬火形成马氏体,也就是化学成分必须控制在γ或γ+α相区,二是要使合金形成耐腐蚀和氧化的钝化膜,铬含量必须在10.5%以上。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之马氏体晶体结构、组织、性能
钢在冷却时的转变之马氏体晶体结构、组织、性能马氏体晶体结构、组织、性能一、定义(1)马氏体转变: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抑制其扩散性分解(低于M S点发生的无扩散型相变叫做马氏体转变。
值得注意的是基本特征属于马氏体转变的相变,其相变产物都称为马氏体。
(2)马氏体:钢中的马氏体就其本质来说,是碳在α-Fe中过饱和的间隙固溶体。
二、马氏体的晶体结构三、马氏体的组织形态钢中马氏体有两种基本形态:板条马氏体(位错马氏体)、片状马氏体(又称针状马氏体)。
(1)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是在低碳钢、中碳钢、马氏体时效钢、不锈钢等铁基合金中形成一种典型的马氏体组织。
a)结构形态:马氏体板条(D)→马氏体束(B-2条;C-1条)→板条群(3~5个)→板条马氏体;b)密集的板条之间通常由含碳量较高的残余奥氏体分割开,这一薄层残留奥氏体存在显著地改善钢的力学性能;c)板条马氏体内有大量位错,这些位错分布不均匀。
形成胞状亚结构,称为位错胞,所以又称位错马氏体。
(2)片状马氏体高碳钢(ωC>0.6%)、ωNi=30%的不锈钢及一些有色金属和合金,淬火时形成的片状马氏体组织。
a)结构形态:片状马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凸透镜状,由于试样抛磨与其截面相截,因此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针状或竹叶状,故片状马氏体又称针状马氏体或竹叶状马氏体;b)显微组织特征:马氏体片互相不平行,在一个奥氏体晶粒内,第一片形成的马氏体往往贯穿整个奥氏体晶粒,并将其分割成两半,使以后形成的马氏体片尺寸越来越小。
c)尺寸:最大尺寸取决于原始奥氏体晶粒大小,奥氏体晶粒越大,则马氏体片越粗大。
d)隐晶马氏体:当最大的马氏体片细小到光学显微镜不能分辨时,便成为“隐晶马氏体”在生产中正常淬火得到的马氏体,一般都是隐晶马氏体;e) 片状马氏体的亚结构主要是孪晶,因此片状马氏体又称孪晶马氏体。
孪晶通常分布在马氏体的中部,不扩展到马氏体片的边缘区,在边缘区有高密度的位错。
在含碳量ωC>1.4%的钢中可见到马氏体片中的中脊线,它是高密度的细的微细孪晶区;f) 显微裂纹:马氏体形成速度极快,在其相互碰撞或奥氏体晶界相撞时将产生相当大的应力场,片状马氏体本身硬而脆,不能通过滑移或孪生变形使应力得以松弛,因此容易形成撞击裂纹。
马氏体晶体结构
马氏体晶体结构马氏体晶体结构(最常见的晶体结构)是指在高于其转化温度下存在的稳定相。
一般说来,各种不同的原子半径对应着不同的相,因而由各种原子半径所组成的几种相之间就有共格或间隙两类相的区别。
1)同素异形体,例如铁素体和渗碳体。
它们与纯金属晶体一样都具有面心立方晶胞,但其晶格中的原子排列方式却不同。
铁素体中C 原子全部填在晶胞的体心上,具有等边三角形晶格。
渗碳体中C原子也全部填在晶胞的体心上,但每个C原子各占据着一条短而直的奥氏体轴,形成的是六方晶胞。
这样,铁素体晶格的面积大,但晶格缺陷多;渗碳体晶格的面积小,但晶格缺陷少。
2)原子晶体结构,简称晶体。
具有相同空间点阵的一类原子集合体,这些空间点阵称为晶胞。
一个晶胞可以容纳一定数目的原子,即具有一定数目的原子。
通常所说的晶体是指原子晶体。
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接触到的固体物质,绝大多数是多晶体,只有少数单晶体。
自然界中的矿石、岩石大多是多晶体,它们是天然产物。
在三种同素异形体中,只有铁素体有对称性。
其余两种均无对称性,都有一些特殊晶体结构,如体心立方晶胞中,还有一个含C、 H 原子的八面体。
3)过渡系列,铁碳合金的马氏体、托氏体、奥氏体、贝氏体,过冷奥氏体的回复和再结晶等。
无论哪一种过渡系列,均具有面心立方晶胞。
过冷奥氏体也具有六方晶胞,回复到奥氏体状态时也具有正六方晶胞。
铁碳合金马氏体的晶胞,除了原子位置不同外,其他形状与铁素体相似,因此通常称之为类铁素体。
4)异相系列,由过渡系列形成的固态物质称为异相。
例如钢在淬火后,一般都具有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而且这两种组织是完全不同的。
但在工业纯铁中,马氏体和贝氏体也可同时存在,这是由于奥氏体保持较高的溶碳能力,当奥氏体中的含碳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奥氏体中的含碳量达到饱和,剩余的含碳量很少,这时如果再继续增加含碳量,则将不再析出贝氏体,只能获得单一的马氏体组织。
,自发形成等轴晶粒。
6,铁碳合金不仅有一系列相组成,而且各相组成和比例也各不相同。
钢中马氏体相变及其亚结构
钢中马氏体相变及其亚结构李富凯摘要:阐述了钢中马氏体相变的机制及其亚结构,并讨论了控制马氏体亚结构的因素。
关键词:马氏体;位错;切变;亚结构中图分类号:TG 1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7127(1999)03-241-5MARTENSITIC TRANSFORMETION OF THE METALAND ITS SUB-STRUCTURELI Fu-kai(Dept.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X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Xi'an 710054,China)Abstract: This paper has described the mechanism of the martens itic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tal and its sub-structure and discussed the factor s which can control the structure of the martensite.Key words: martensite; dislocation; shear; sub-structure马氏体转变是钢中最重要的组织转变。
它是无扩散位移式的相变。
马氏体也是通过形核和长大两个基本过程形成的,但是它与扩散型相变截然不同。
晶体缺陷对马氏体转变和马氏体本身都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提出的马氏体转变机制都利用了位错运动。
目前一般认为马氏体的形核是依靠奥氏体中预先存在的位错反应和运动。
马氏体的长大也是依靠界面位错的滑移来实现的。
1 马氏体的形核马氏体转变的形核是非均匀形核[1]。
现以奥尔—寇亨(O-C)模型为例,用位错运动来阐明马氏体形核过程中的原子迁动模型。
1.1 第一切变O-C模型是在包格斯-柏格氏马氏体相变晶体学模型(简称B-B模型)的基础上提出的。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原子模型
马氏体不锈钢表面原子模型
一、原子结构
马氏体不锈钢的原子结构是由铁原子、碳原子和少量其他合金元素组成的。
铁原子在晶体中占据主要位置,而碳和其他合金元素则以间隙固溶体的形式存在。
这些元素的存在使得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耐腐蚀性。
二、原子间距
马氏体不锈钢的原子间距相对较小,这使得材料在微观上具有较高的密度和强度。
这种紧密的原子排列使得马氏体不锈钢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三、原子排列
马氏体不锈钢的原子排列呈现出一种有序的晶体结构。
在高温下,原子排列较为混乱,而在冷却过程中,原子会重新排列成一种更加紧密和有序的结构。
这种有序的原子排列使得马氏体不锈钢具有高强度和硬度。
四、表面缺陷
在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缺陷,如裂纹、划痕、氧化等。
这些缺陷会影响材料的耐腐蚀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这些缺陷的产生。
总之,马氏体不锈钢的表面原子模型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氏体不锈钢的物理和化学特性,从而更好地应用这种材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氏体具有面心立方点阵,溶入的碳原子位于铁原子所组成 的正八面体中心。
2019/8/4
12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3 马氏体转变具有一定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马氏体转变时马氏体与奥氏体存在着严格的晶体学关系: 位向关系和惯习面
变,转变产物为马氏体。 • 是替换原子经无扩散位移(均匀和不均匀形变)、由此产生
形状改变和表面浮突、呈不变平面应变特征的一级、形核长 大型的相变。
2019/8/4
5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定义的历史
马氏体转变
2019/8/4
6
溶于α-Fe中的过饱和间隙式固溶体; • 马氏体是在冷却过程中所发生的基本特征属于马氏体型转
{110}M //{111} γ <110> M //<112> γ 西山关系与K-S关系相比,晶面关系相 同,晶向关系相差5°16’。
2019/8/4
15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3) G-T关系
1994年,Grenigen与Troiano 在FeNi-C合金中发现,马氏体与奥氏体的位向 接近K-S关系,但略有偏差,其中晶面差1 度,晶向差2°,称为G-T关系。
变的转变产物。母相无扩散地、以惯习面为不变平面的切变 共格的相变产物,统称为马氏体。 • 原子经无扩散切变的不变平面应变的晶格改组,得到的 与母相具有严格晶体学关系和惯习面的含有高密度位错、层 错或孪晶等晶体缺陷的组织称为马氏体。
2019/8/4
7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2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1.4%碳的碳钢中发现,马氏体与奥氏 体有下述关系: {110}M //{111}γ,
<111> M //<110> γ 右图为钢中马氏体在不同的(111)γ晶面 上形成时可能有六种不同K-S关系。
2019/8/4
14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2) 西山关系
1934年,西山在铁镍合金中发现, 在室温以上形成的马氏体与奥氏体之间 存在K-S关系,而在-70℃以下形成的马 氏体与奥氏体呈下列关系:
1. 马氏体的点阵常数的变化 马氏体具有正方点阵结构,记为
M或α’。马氏体转变时,面心立方的 奥氏体通过切变转变为体心立方的αFe,此时碳原子仍停留在六个铁原子 所组成的八面体中心。碳原子位于面 心或棱边中心,即扁八面体的中心, 碳原子溶入后,会使短轴(c轴)伸长, 长轴(a轴)缩短,晶体结构为体心正方。 其轴比c/a不再等于1,称为马氏体的 正方度 。
10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3. 马氏体的异常正方度 有些钢的马氏体的正方度远偏离式(6-3)的数值,称为异常
正方度。 在高碳铝钢(1.5%C,7%Al)和高镍钢(1.0%C,19%Ni)中
新淬火马氏体,测试其正方度要高于式(6-3)给出的数值,称为 异常高正方度;当温度回升到室温时,正方度下降。Ms点低于 0℃的锰钢(0.6%-0.8%C,6%-7%Mn)制成奥氏体单晶,淬入液 氮,测试其在液氮温度下的正方度要低于式(6-3)给出的数值, 称为异常低正方度。
2019/8/4
18
授课 朱世杰
• 《北齐书·列传》(第四十一),载东魏、北齐间(534~577)的綦母怀文在 “宿铁刀”淬火时“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可见当时已采用含 盐的水和油作为具有不同冷却速度的液冷介质。
•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对制蹉的记载:“以已健划成纵斜文理,划 时斜向入,则方成焰。划后烧红,退微冷,入水健。”其中“退微冷”, 就是预冷淬火工艺。
2019/8/4
3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概述
• “水与火合为淬”(史记. 天官记)(公元前
91年)
• “巧冶铸干将之朴(窄长有短把的刀),清水
淬其锋”(汉书. 王褒传)
• 《搜神记》干将、莫邪(吴国一对铁匠夫妇),
也是古代锋利的宝剑的代称。
干将
莫邪
• 《太平御览·蒲元传》载三国时蜀人蒲元对他的“神刀”淬火用水的选择。 “刀成,自言汉水钝弱,不任淬用。蜀江爽烈,乃命人于成都取之。”
相变时,整体相互移动一段距离,相邻原子的相对位置 无变化。作小于一个原子间距位置的位移,因此奥氏体与马氏 体保持一定的严格的晶体学位向关系。
位向关系有:(1) K-S关系 (2) 西山(N)关系 (3) G-T关系 (4) K-V-N关系
2019/8/4
13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1) K-S关系 1 9 3 0 年 , 库 尔 鸠 莫 夫 与 Sachs 在
2019/8/4
2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基本要求:
1. 马氏体的定义、马氏体转变的含义、 2. 马氏体(M)相变的五个主要特征的内容 3.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的类型、正方度 4. 马氏体的两种基本形态是板条马氏体和片状马氏体;影响马氏体形态
及其内部亚结构的因素
5. 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条件、驱动力、T0、MS的物理意义、Ms点很低的
度愈大,即:c/a = 1+0.046wc
• 碳含量对c,a的影响 c=α0+αρ a=α0+βρ c/a =1+γρ 式阵中参:数)α;0=0.2861nm (α-Fe 点
• α=0.116±0.002; γ=0.046±0.001; β=0.013±0.002; ρ—马氏体碳含量(重量%)。
2019/8/4
马氏体转变
第六章 马氏体相变与 钢在冷却过程中的低温转变
2019/8/4
1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本章内容提要 1.马氏体的定义、马氏体转变的含义 2.马氏体(M)相变的主要特征 3.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4.马氏体的组织形态 5.马氏体转变的热力学 6.马氏体转变动力学 7.马氏体转变机制 8.马氏体的性能 9.马氏体转变的应用
原因、马氏体的形成条件、影响钢的MS点因素 6. 马氏体转变动力学主要有四种方式,各种方式的特征。 7. 马氏体转变机制:形核理论、三种切变模型(本部分作一般了解) 8. 马氏体的性能:力学性能的显著特点、马氏体高硬度(高强度)的本质、
强度和韧性与含碳量及亚结构的关系;超塑性、高碳马氏体的显微裂 纹 9. 奥氏体稳定化:热稳定化和机械稳定化 10. 马氏体转变的应用(本部分作一般了解)
{110}M //{111}γ差1°, <111>M //<110>γ差2°
2019/8/4
16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4 惯习面 惯习面即马氏体转变的不变平面,马氏体即在此平面上形
成。惯习面总是平行或接近奥氏体的某一晶面,并随奥氏体中
含碳量及马氏体形成温度而变化。
● 当WC< 0.6%时,惯习面为{111}γ; ● 当WC=0.6%1.4%时,惯习面为{225}γ; ● 当WC=1.4%2.0%时,惯习面为{259}γ。
当碳含量小于0.2%时,碳原子偏聚于马氏体的位错线或是 均匀地分布在X、Y和Z三个位置上,即处于完全无序状态。碳 原子的存在虽然引起点阵常数的增加,但不会改变正方度。 合金元素对马氏体的正方度影响不大。
2019/8/4
11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4.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 马氏体的晶体结构类型有两种:
2019/8/4
8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马氏体的晶胞模型
(a)碳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可能存在的位置 (b)碳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一组扁八面体间隙位置可能存在的情况 (c)碳原子在马氏体的晶胞中一组扁八面体间隙位置未填满的情况
2019/8/4
9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2. 马氏体的正方度与碳含量的关系 马氏体正方度与含碳量呈直线关系,含碳量愈高,正方
• 当相同成分的钢以很快的速度冷却(比如在水中冷却)到室温或更低温 度时(称这种冷却为淬火)。淬火获得马氏体是使钢强韧化的先决条件。
2019/8/4
4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6.1 钢中马氏体的晶体结构
6.1.1 马氏体相变和马氏体的定义
1.马氏体转变的含义(链接) • 指钢从奥氏体状态快速冷却(即淬火)而发生的无扩散型相
惯习面也可因马氏体形成温度而变化。
马氏体形成温度下降,惯习面有向高指
数变化的趋势。对于碳量较高的钢,先
形成的马氏体的惯习面为{225}γ,后形成 的马氏体的惯习面为{259}γ。
2019/8/4
17
授课 朱世杰
马氏体转变
本节小结
1、马氏体转变的含义和马氏体的定义。 2、马氏体的晶体结构、正方度。 3、马氏体的位向关系和惯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