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病口蹄疫
猪口蹄疫的有效防治论文
![猪口蹄疫的有效防治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3df4b28192e45361166f506.png)
浅谈猪口蹄疫的有效防治【摘要】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感染发生,是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
主要感染猪、牛、羊等偶蹄动物,人也可以感染,长期以来被列入人畜共患病类别,被列为世界法定传染病之一,中国称为牲畜五号病。
按照我国政府相关法律规定,凡经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鉴定为发生口蹄疫的猪场,均应做无害化处理。
因此,准确理解口蹄疫的发病特点,掌握发病特征,做好确实可靠的防控措施,确保人畜安全,避免损失,意义重大。
【关键词】猪口蹄疫;临床;防治措施1.猪口蹄疫的发病特点猪口蹄疫主要发生在集中饲养的猪场或生猪仓库,分散饲养的猪较少发生。
该病的流行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秋末冬春为常发季节,在亚洲地区特别明显。
此种情况的存在似乎进一步验证了fmd流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即环境温度发生剧变、曾受疑似猪流感(俗称高热病)、传染性胃肠炎及流行性腹泻等其他病类波及的猪群,其群体免疫功能大受损伤,尤其是仍未引起学界及业界普遍重视的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免疫功能的损伤,可能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总体免疫功能,因而使动物群体对fmdv更为易感。
另一方面,似乎也可部分说明动物机体整体免疫功能完整的重要性。
即使有些地区已按规程要求对猪群做了2~3次对应型号的疫苗接种,但仍无法抵御fmd的入侵。
病猪肉及其制品的调运,或饲喂未经煮沸的泔水,常成为另一个地区暴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生猪的流动、污染的车船、饲养管理用具以及人员都是该病重要的传播媒介。
该病的流行猛烈,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使全群猪发病,并很快传播到周围猪场,发病率高,但死亡率较低,一般在5%左右。
2.猪口蹄疫的临床症状临床特征,以蹄部发生水泡和糜烂为主要特征。
病初体温升高至40~41℃,精神沉郁,减食或不食。
蹄冠、趾间、蹄蹱等部位出现发红、微热,触摸时表现敏感,不久患部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泡,水泡破裂后形成出血性糜烂,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炎症向深部发展,侵害蹄叶,甚至造成蹄匣脱落,病肢不能着地,病猪不愿走动,常卧地不起。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不良反应汇总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不良反应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b85445a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1.png)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的不良反应汇总口蹄疫是国家农业部规定的一类动物疫病,是多种偶蹄动物的共患病之一,为国家强制免疫病种。
从前为冬春季节多发,现在变为不分季节常年可发生,是养猪户必须常年免疫的主要疫病之一。
但在免疫猪口蹄疫疫苗时常发生应激反应,甚至出现死亡。
1临床症状及救治措施1.1轻微反应属于注射疫苗后的正常反应,它的临床症状并不明显,患病后的猪只是会出现食欲轻微减弱的现象,大约经过1~2 d 之后,症状就会消失。
1.2中度反应不严重的会出现烦躁不安、精神萎靡,甚至是食欲降低的现象,大概在3~5 d 之后症状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严重的会表现出呼吸艰难、流口水、阴部、肛门肿大,眼睑水肿、发亮,有的在颈部或者躯干的位置会发现少许的荨麻疹等现象。
要尽早通过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一类的药物进行治疗,通常会选择盐酸肾上腺素进行肌肉注射,这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休克问题,可是不可以进行大剂量注射,通常要依据猪本身的体重进行肌肉注射,控制在 0.5~1 mg/(kg 体重)。
如果大剂量注射肾上腺素就会使得猪的心率过快,严重的还会引起猪心脏猝死。
对于荨麻疹、眼睑水肿等的症状可以通过注射盐酸苯海拉明进行治疗,这类药物的剂量应当控制在 20~60 mg/(kg 体重),1 d 1~2 次,一直到症状消失为止。
但是此类药物对于急性过敏性休克的症状并没有过多的效果,它无法同肾上腺素以及地塞米松一类的药物相比。
一旦猪的体温超过了40℃时,就应当及时注射复方氨基比林。
如果出现心脏衰弱的,可以通过注射安钠咖并做好保暖的工作。
1.3重度反应以及急性反应它的过敏症状可以通过注射疫苗后的 5~20 min 之内就会产生,有的还会在注射数秒钟之后就会出现过敏性反应。
患猪会出现呼吸困难、停止进食、眼结膜苍白、体温高达40℃,心率每分钟高达140次。
有的患猪在颈部以及躯干的部位会有大面积的荨麻疹出现,皮肤会出现水肿、发硬、增厚等现象,无法站立、反应迟缓、全身颤抖。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
![51.猪口蹄疫诊断详解和防治要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6603a5133687e21af45a943.png)
最全猪口蹄疫诊断和防治方案口蹄疫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兽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猪对口蹄疫病毒特别具有易感性。
临诊上以猪口腔粘膜、鼻吻部、蹄部以及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烂为特征。
特点是起病急、传播快,可引起仔猪大批死亡。
病症表现:常见的是肉猪群先行发病,然后是种猪群,最后是哺乳仔猪。
潜伏3~7天后,在病毒入侵部位(多是口鼻舌部)出现明显溃疡,随后全身扩散并出现第二次溃疡;急性病例有仅尖叫几声就死亡的;大猪:临床潜伏1~5天,蹄部、舌、唇、齿龈、咽及鼻镜等处出现水疱;体温升高至40~41度,精神不振,食欲差,倚墙呆立,驱赶时有尖叫声呈强迫运动;蹄局部发红、微热、敏感,叩诊时呈疼痛反应,不久逐渐形成米粒大、蚕豆大的水疱;水疱液初呈淡黄色、透明,以后变为粉红色或浑浊;水疱破裂后表面出血,形成糜烂,流涎;若无继发感染,一般一周左右可结痂自愈;若有继发感染,则形成溃疡,发生化脓性和腐烂性炎症;严重者蹄壳脱落,常卧地不起;病猪鼻镜、乳房常有烂斑,甚至死亡;仔猪:有母源抗体的哺乳仔猪可无恙;仔猪日龄越小病情越重,通常呈胃肠炎、肺炎和心肌炎,突然死亡;发病一般以幼龄及未经疫苗免疫接种的猪群较为易发。
病死猪尸体消瘦,鼻镜、唇内黏膜、齿龈、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大小不一的圆形水疱疹和溃疡灶;个别猪局部感染化脓,有脓样渗出物;死亡多因病毒侵害心脏,引起心肌炎而心衰死亡,解剖可见心肌切面有灰白或淡黄斑点条纹,俗称“虎斑心”。
传播形式和流行特点:1.病毒可通过病猪破溃的水疱、排泄的粪便、分泌物、乳汁、尿液、呼出的气体、精液等排出体外;温带地区相对湿度大于60%、风速适宜时,病毒可通过空气传播100公里甚至更远;2.野生动物、鸟类、啮齿类、猫、狗、吸血蝙蝠、昆虫,以及与病畜接触或者与病毒污染物接触过的工具、机械、场地等,均可传播疾病;3.据报道,人咽喉可带毒24h并通过呼气传染给其他动物;4.病毒在干燥的环境中或被污染的饲料中可存活数周,在冻猪肉中可长期保存;5.本病在初春、冬末、秋末寒冷季节多发,春季达到高峰,大型猪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6.病毒可经吸入、摄入、外伤和人工授精等多种途径侵染易感猪;7.如延误了早期扑灭,疫情常迅速扩大并难以根除。
兽医宝典-传染病-猪口蹄疫实例
![兽医宝典-传染病-猪口蹄疫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8d711924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d.png)
兽医宝典-传染病-猪口蹄
疫实例
一、病因
口蹄疫病称口疮,口蹄疫是偶蹄家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二、实例
简某有生猪约50斤,生病几天后去诊治,检测体温40-40.5℃左右.表现症状为病猪食欲减少,蹄叉及鼻面等处发生口蹄疫,初期发热,潮红肿胀,不久出现淡灰或微黄色水泡,大小不等,但水泡很快破裂,显有深红色斑块或糜烂斑。
病猪行走困难、破拐、严重的不能站立。
三、预防管理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伤清洁卫生,严格做好消毒和预防,接种疫苗工作。
四、治疗方法
青霉素80万单位4支;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0万单位2支,安基比林注射液15毫升,清热解毒注射液10毫升,鱼腥草注射液10毫升,一次混合肌肉注射。
一天一次,连续注射3-4天治愈。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 养猪技术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 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 养猪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84b884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fe.png)
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养猪技术猪瘟又名烂肠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疾病。
急性猪瘟由强病毒所致,多为急性败血症经过,慢性猪瘟以坏死性肠炎为特征。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表现为蹄冠、趾间、蹄踵皮肤发生水泡和烂斑,部分猪口腔黏膜和鼻盘也有同样病变。
治宜抗病毒、局部消炎。
下面一起来看看猪瘟的病理与防治猪口蹄疫的病理及防治。
我国养猪业正处于转型期,而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来自于疾病控制,首先是外来品种的由于经人工培育,提高了瘦肉率和生长速度,而对疾病的抵抗力却在下降;其次大规模的集中养殖增加了猪群密度,使猪病传染更迅速,难以控制,而且猪病的种类也趋于多样化和复杂化。
1、猪瘟的病理与防治1.1 病理变化猪瘟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病原是猪瘟病毒(RNA病毒)。
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高热稽留呈败血症变化;慢性者一般症状不明显,后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受到细菌性疾病的继发感染。
猪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猪,通过唾液、尿液、粪便等排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该病的急性特征是初期表现精神沉郁,不食或少食,寒颤,体温升高,一般在41℃左右,便秘,排出球状带有黏液脓血的粪快,最后出现腹泻[1]。
慢性型多见于疾病流行的后期,腹泻与便秘交替发生,大多数耐过仔猪后期发育不良形成僵猪。
猪瘟的病理变化是以出血为主,一般是器官和组织呈现斑点状出血,主要部位是皮肤、黏膜、喉头、膀胱、胆囊、心外膜、肾脏等处。
1.2 防治猪瘟虽然发现比较早,但是目前还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在实践中还是以预防为主。
预防主要是注射猪瘟疫苗,具体方法是在仔猪出生20日龄是首免,由于此时仔猪正在哺乳期,会受到母源抗体的干扰,建议一次注射4~5头份疫苗,在仔猪00~60日龄时二免,一般无猪瘟疫情发生时可以至出栏不用免疫,母猪一般建议在仔猪首免时一同免疫[8],也就是所谓的跟胎免疫。
猪瘟除了接种疫苗外还要注意平时的预防工作,做到环境整洁,通风良好,经常消毒,还要坚持自繁自养,尽量减少外来猪源携带病原进场的机会,引种是要做好隔离观察和疫苗接种工作。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22c35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c9.png)
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猪口蹄疫是由猪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类动物,给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了解猪口蹄疫的症状及采取预防措施对于保护猪的健康和农业发展非常重要。
一、症状表现猪口蹄疫的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高热:感染口蹄疫病毒的猪往往会发生明显的发热现象,体温可超过40℃。
2. 口腔病变:受病毒感染的猪口腔内会出现严重的病变,口唇、舌头、颊黏膜、齿龈等处会出现溃疡、水肿、出血等症状。
同时,猪的食欲会明显减退。
3. 蹄部病变:猪的蹄部也是猪口蹄疫感染的重要目标,受感染的猪蹄冠、蹄壁、蹄底等部位会出现糜烂、坏死、水肿等症状。
此外,猪在行动时可能出现跛行现象。
4. 体重下降:由于疾病对猪的食欲造成了不良影响,受感染的猪通常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
二、预防措施针对猪口蹄疫的流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口蹄疫的一种重要手段。
农民可以根据兽医的建议,及时按照疫苗接种计划为猪接种相应的口蹄疫疫苗。
这可以提高猪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
2. 环境清洁:保持猪圈的清洁是预防口蹄疫的重要环节。
定期清理猪圈内的污物和排泄物,保持卫生,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
3. 动物隔离:对于新购进的猪,应进行隔离观察,确保其健康状况良好后再引入种群中。
同时,在发现感染疫情时,要立即将患病猪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4. 严密监控:建立起完善的动物健康监测体系,加强对猪的监控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疫情,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
5. 消毒措施:定期对饲养设施、饲料和水源进行消毒处理,杀灭可能存在的病毒和细菌,降低感染风险。
6. 交通管控:禁止非养殖业人员进入猪场,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和工具的管控,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猪口蹄疫的发病率和传播风险,保护猪的健康与养殖业的发展。
同时,农民也应该加强自身的科学养殖知识学习,提高养殖技能水平,增强防范意识和能力。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83abdb58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b5.png)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鉴别诊断及防治1. 引言1.1 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简介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家畜疾病,对养猪业产生了严重的经济影响。
猪口蹄疫病,又称猪口-蹄-皮疹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或直接接触感染,猪只是其唯一自然宿主。
病毒侵入猪体后会引起发热、红肿溃疡等症状,严重者可能导致猪蹄部溃疡、烂掉。
猪水泡病是由猪水泡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在皮肤和黏膜上出现水疱。
病毒通过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疫区爆发时易造成大规模的疫情。
猪口蹄疫病和猪水泡病的传播途径和病理特点不同,而临床表现却有一些相似之处,因此对两者做出正确的鉴别诊断至关重要。
针对这两种疾病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也有一些区别,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控制病情蔓延至关重要。
1.2 病原学特征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都是由RNA 病毒引起的。
猪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急性、高传染性的疾病,是猪、牛、羊等多种动物的共同危害。
口蹄疫病毒是一种聚乙烯腺病毒科病毒,分为七个典型的血清型,分别为O、A、C、Asia1、SAT1、SAT2和SAT3型。
这些不同类型之间的差异主要在结构和抗原性上,导致不同的流行性和疫病特点。
而猪水泡病则是由猪水泡病病毒(CSFV)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也属于病毒性疾病。
猪水泡病病毒是一种病毒性病原,属于黄病毒科的病毒。
病毒具有核衣壳结构,外表面有一层凸起的结构,内含有一条单链RNA。
这种病毒具有较高的传染性,易在猪群中迅速传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学特征是区分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关键之一,通过对病原学特征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制定防治策略和进行疫苗接种。
对于这两种疾病的病原学特征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提高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水平,为猪类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2. 正文2.1 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的临床症状猪口蹄疫和猪水泡病是两种常见的猪类传染病,它们在临床症状上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范文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5b3406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42.png)
口蹄疫流行病学调查范文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是什么?本病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口腔黏膜、蹄部、**上出现水泡,形成溃疡,可进一步发展为败血症。
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的特点。
病毒对酸敏感,过氧乙酸、次氯酸、乙酸的消毒效果较好。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秋季气候较寒冷时多发。
本病传染性极强,常呈流行性,流行周期为每2 ~5年一次。
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通过水疱液、排泄物、分泌物、呼出的气体等途径向外排散感染力极强的病毒,污染饲料、水、空气、用具和环境。
病猪屠宰后,通过未经消毒处理的肉品、内脏、血、皮毛和废水而广泛传播。
此外人工授精也能传播本病,鸟类、鼠类可机械传播本病。
猪口蹄疫流行病学有哪些?猪口蹄疫流行病学如下:在自然流行中,以牛易感,猪次之,人也能被感染,此病较易从一种动物传到另一种动物。
有些地区流行时,强烈感染牛、羊,较难感染猪,但在另外一些流行区却强烈感染猪,而难感染牛、羊。
一般是幼畜易感,新流行地区发病率可达100%,而老疫区常在50%以上,病猪排毒以破溃的蹄皮为最多,其次是粪、尿、呼出气和**。
病猪排毒量远远超过牛、羊(病猪经呼吸排至空气中的病毒量,相当于牛的20倍),因此猪在传播中起重要作用。
病的传染可以通过消化道、黏膜(口、鼻、眼、乳腺)、皮肤、呼吸道等。
病毒能随风传播到50?100 km或以外的地方,故而传播迅速。
猪发生口蹄疫无明显季节性。
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分析?p本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据调查全世界160个国家中有123个国家有布鲁氏菌病发生。
我国多见于内蒙、东北,西北等牧区。
解放前在牧区常有流行,在北方农区也有散发。
解放后国家成立了专门防治机构,发病率也逐年下降。
p传染源p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3b8b9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66.png)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疾病,对猪类的健康和经济产生严重影响。
虽然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猪口蹄疫的方法,但有一些措施可以帮助控制和减轻其影响。
1. 提高卫生水平:保持猪舍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清理猪圈和设备,以减少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时间。
2. 隔离感染猪只:一旦发现口蹄疫疫情,立即将患病猪只与健康猪只隔离,避免疫情的扩散。
3. 密切监测:加强猪只的健康监测,及时发现感染症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4. 病毒灭活疫苗:根据不同的猪口蹄疫病毒株,开发病毒灭活疫苗,可以有效减少病毒的传播和疾病的发生。
5. 化学消毒: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病毒感染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杀灭病毒和阻止传播。
6. 限制交通:限制猪只和人员的交流,减少病毒传播的机会,防止疫情蔓延。
7. 合理处理:如果发现猪圈中有疑似感染的猪只,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采取合理处理措施,避免疫情的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措施虽然能够帮助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和
发生,但并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因此,在确诊猪口蹄疫病例后,减少损失和控制疾病的蔓延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措施,提高猪只的免疫力,也能帮助预防和减轻猪口蹄疫的影响。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
![猪口蹄疫临床症状及综合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be85722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f.png)
日常饲养管理过程中需定期对注射器内外进行严格的杀菌 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猪舍前需进行杀菌消毒。养殖场进岀车 辆及人员应及时且严格的开展消毒工作。一旦发现病猪或疑似 病猪需立即进行隔离治疗。 7.4猪口蹄疫的治疗
第一,猪口蹄疫病主要感染猪、牛、羊、骆驼、野猪、大 象、羚羊等偶蹄动物,对单体动物感染性低。第二,病猪及潜 伏期感染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发病初期传染性最高。患病猪 的血液、粪便、尿液、乳汁、唾液、水疱液等均携带病毒,即 使治愈后的病猪仍可长时间携带病毒, 因此, 该病常具有复发 特点。健康猪群通过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石槽、水槽等 均可感染该病毒。另外,不同种动物间也可进行相互感染。第 三, 猪口蹄疫在发病初期传染性最强, 主要通过呼吸道、 消化 道、黏膜、粪便、尿液、唾液、乳汁等直接或间接传播叫 4.2流行特点
口蹄疫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5益环境下可存活较长 时间。超低温环境下甚至可以保存几年。另外,该病毒对高温 和紫外线敏感。35益以上的高温可杀死该病毒,且环境温度越 高,病毒存活时间越短。因此,该病在夏季炎热气候下发病率 低。其次,该病毒对酸碱非常敏感。猪肉产品进行酸、碱处理
可有效杀死病毒。因此,养殖场内多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碳酸钙或甲醛溶液作为消毒剂进行杀菌消毒。 2发病机理
日常饲养过程中可在饲料中加入阿莫西林、激生肽、葡萄 糖粉等进行疾病预防。对于感染的病猪可采用本草进行肌肉注 射,每日一次,连续注射3d遥若病情严重还可注射口蹄痘毒脑 心康,连续注射3d遥 8结语
综上所述,猪口蹄疫并具有强传染性,可严重影响生猪健 康及生长,对我国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广大养 殖人员需增强日常饲养工作,加强防疫意识。一旦发现疫情,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减 少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生猪养殖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疾病的检疫与处理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疾病的检疫与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2a1a0ebc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68.png)
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疾病的检疫与处理生猪检疫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防止猪群中常见的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保护农场猪的健康和生产。
在生猪检疫过程中,常见的疾病包括非洲猪瘟、口蹄疫、猪瘟、猪链球菌性疾病、细菌性痢疾、猪肠绦虫病、猪猬病、猪传染性胃肠炎、猪血吸虫病等。
下面我们就这些常见疾病进行介绍和控制方法。
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非洲猪瘟是一种由非洲猪瘟病毒引起的猪科动物传染病,具有高度致死性和急性传染性。
患病猪只能靠混合感染来发生,不同病程的患猪是髫病毒库的传播源。
目前我国高发地区主要为南方一线省份,其中以广东最为严重,近年来也有不少地方的疫情。
目前主要以严格的隔离措施、加强病毒监测、加强农户养殖卫生管理为主要控制手段,同时强化饲料来源检疫、禁止野猪等外源病毒扩散途径,预防与控制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和扩散。
2.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严重的动物传染病,是国际上非洲猪瘟之后的第二大畜牧业问题。
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食物传播、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病毒持久存在于患病和康复动物体内,还可以由健康病毒携带者传染。
预防口蹄疫主要是建立完善的疫苗接种制度,定期接种口蹄疫疫苗是防治本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3. 猪瘟(Swine Plague,SP)猪瘟是一种急性、高度传染、以呼吸道症状和多脏器出血为主要表现的猪科动物传染病。
由猪瘟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死亡率较高。
预防猪瘟主要是通过强制养猪户进行定期的疫苗接种和增强养殖管理,保持猪场的卫生条件,合理使用抗病药等措施来控制疫情。
4. 猪链球菌性疾病(Streptococcal Diseases)猪链球菌性疾病是由猪链球菌引起的一组疾病,包括链球菌性肺炎、链球菌性脓毒症、链球菌败血症等。
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食物传播、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病原体持久在猪体内,易造成大面积的感染。
猪口蹄疫病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病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b1e012d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56.png)
113猪口蹄疫病防控措施代 彬(中江县永安镇畜牧兽医站,四川德阳 618102)摘 要:猪口蹄疫病指的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发的以趾间、蹄冠以及蹄踵皮肤发生烂斑与水泡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传染病。
该疾病通常发生在冬季或者春季,具有起病急、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猪口蹄疫病发病的概率可高达100%,仔猪患此病通常并无明显的症状,但是仍会发生猝死的状况,严重时其死亡率可高达100%。
猪口蹄疫病一经发生,如果没有及时发现与诊治,那么将会引发严重的疫情,且扩散速度极快,最终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此外,该疾病一旦感染就很难根除。
猪口蹄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财力损失,本论文主要从该疾病的防控措施着手,希望能够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关键词:猪口蹄;疫病;防控措施猪口蹄疫病主要是由于口蹄疫病毒而引发的急性高传染性疾病。
病猪的蹄部、口腔内以及舌面等各个部位将会发生水疱,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溃烂。
猪口蹄疫病的发病率通常是比较高的,其病情一旦发生扩散那么就会迅速蔓延开来,严重时还会影响到养猪业的持续发展。
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猪口蹄疫病的防控,避免因猪口蹄疫病而导致生猪养殖业出现明显的亏损,甚至严重影响到社会的持续与发展。
1 猪口蹄疫病概述口蹄疫病还可被称为“五号病”,该病毒能够感染到几乎所有的偶蹄动物,例如猪、鹿、牛、羊等,当然在所有动物中,猪是最容易受到感染的。
不同年龄层次的猪的易感程度也将有所不同,年龄越小感染率越高,且死亡率也明显更高。
口蹄疫病好发于秋末与冬春季节,且在春季将达到感染的最高峰。
病猪的水泡皮与水泡液的含病毒量通常是最多的,很容易污染到饲料、工具以及饮水等,猪受到感染之后,其病毒还将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且传播速度极快。
被感染口蹄疫病的中大猪其体温将会升高至41~42℃。
唇部、舌部、口腔黏膜、乳房、鼻镜以及蹄冠部位将会出现水泡,水泡内部为黄色透明液体,当水泡破溃后,将会受到细菌污染,进而出现严重跛行的症状,有的种猪因猪蹄爪脱落而导致疼痛无法站立。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
![猪口蹄疫的流行病学与防控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ac16bc37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4.png)
猪口蹄疫是在养猪过程中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病对仔猪危害较大,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但对成年猪的危害主要为局部的水疱和破溃,而且在一段时间后能够自行痊愈。
所以本病常会被养殖场所忽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本病的不断发生和流行,给养殖场造成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1病原简介猪口蹄疫病的病原为口蹄疫病毒,其属于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口蹄疫病毒属的成员,是一种RNA 病毒,且病毒粒子呈现出球形,直径在23nm 左右[1]。
病毒粒子没有囊膜。
病毒在同一培养物中含有完全粒子、中空粒子、亚单位粒子和VIA 抗原等。
只有完全粒子具有感染性和免疫原性。
口蹄疫病毒通常具有7种型,分别是A 、O 、C 型,南非1、2、3型以及亚洲1型,存在亚型更多,已经发现的就达到65个之多。
在我国发病较多的口蹄疫病毒的型有两种,分别为A 型和O 型。
本病毒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抵抗力,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长期存活,在4~8℃的温度下可以存活数月,但温度降低到-20℃左右时,可以存活数年。
在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很快就会失活,当环境温度达到60℃时,存活通常不会超过15min 。
病毒对酸碱和消毒液比较敏感,当处于酸性和碱性环境中,病毒会很快失活,常用消毒药物如过氧乙酸、福尔马林等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本病毒杀死。
2流行病学本病的传染源为发病猪以及处于潜伏期内尚未出现临床症状的猪,这些猪能够通过口腔向外排出带有大量病原的分泌物,也可以通过蹄部、乳房等部位的水疱破裂而污染周围环境。
本病的传播途径为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当健康猪接触到被病毒所污染的饲料和水源以及其他物质时,就会遭到感染而引起发病。
在同一个圈舍的猪群,能够直接接触到,也会因直接接触而出现感染,尤其是当健康猪的体表皮肤或黏膜出现有破溃时,更容易引起发病。
病毒能够通过空气传播到较远的地方,这还取决于风力的大小以及空气的湿度等。
当环境温度较低且湿度较高,风力较大时,病毒能够扩散到超过100km 的地方[2]。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728fc42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56.png)
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猪口蹄疫临床特点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烂斑,故民间有“口疮”、“蹄癀”、“脱靴症”之称。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猪口蹄疫症状表现有哪些。
一、猪口蹄疫的症状表现(1)猪口蹄疫潜伏期为2-7天,快者1天发病,慢者14天表现症状。
发病后最初的症状是精神不振,食欲减少,体温上升至40-41℃,病猪很快在蹄部和口腔黏膜上以及其他部位出现一些大小不等的水疱,水疱内充满淡黄色或无色的清亮浆液,不久水疱溃破、组织糜烂。
如有细菌继发感染,水疱发生化脓与坏死。
严重病例蹄匣甚至脱落,此时病猪蹄部异常疼痛,不能行走。
(2)一般情况,猪多呈良性经过,死亡较少。
仔猪发病重,主要发生急性胃肠炎,剧烈拉稀,迅速脱水死亡。
有些仔猪,表现为高热,萎靡,心跳和呼吸加快,痉挛嚎叫,心肌麻痹而死。
剖检时可见心肌炎变化。
仔猪死亡率可达60%以上。
二、猪口蹄疫病理变化猪口蹄疫除口腔、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具有重要诊断意义是心肌病变,心包膜有弥漫性及点状出血,心肌切面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斑点或条纹,好似老虎身上的斑纹,所以称为“虎斑心”。
心脏松软,似煮过的肉。
三、猪口蹄疫实验室诊断疑为口蹄疫时,应立即采取病料送指定的实验室鉴定病原型,以能及时使用同型疫苗对未发病动物进行预防。
送检病料常采取猪蹄部水疱皮或水疱液。
(1)小鼠接种试验:将病料用青、链霉素处理后,分别接种成年、2日龄和7-9日龄乳鼠。
如2日龄和7-9日龄乳鼠都发病死亡,可诊断为口蹄疫;如仅2日龄乳鼠发病死亡,则为猪水疱病。
(2)血清保护试验:通常采用乳鼠作血清保护试验。
可用已知血清鉴定未知病素,也可用已知病毒鉴定未知血清。
(3)血清中和试验:可用于鉴定康复猪的抗体和病毒。
采用乳鼠中和试验或细饱中和试验均可。
此外,也可应用对流免疫电泳、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检测病毒或抗体,从而做出诊断。
(4)抗酸性(ph值5)试验:依据口蹄疫病毒对ph值5敏感,而猪水疱病能抗ph值5的特性,可以鉴别这两种病毒。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908862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af.png)
猪口蹄疫最佳治疗方法猪口蹄疫是一种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牛、羊、山羊等偶蹄类动物。
猪口蹄疫的爆发会给养殖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控制猪口蹄疫的传播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养殖户和兽医提供一些帮助。
1.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口蹄疫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在猪口蹄疫爆发的地区,及时接种口蹄疫疫苗对于降低疫情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养殖户应该密切关注政府部门发布的猪口蹄疫疫情通报,及时将猪只接种口蹄疫疫苗,提高猪只的抵抗力。
2. 隔离治疗。
一旦发现猪群中有口蹄疫患病的症状,应该立即将患病的猪只隔离治疗,避免疫情的扩散。
隔离治疗可以减少猪只之间的接触,降低疫情的传播风险,同时也有利于对患病猪只进行个体化的治疗。
3. 药物治疗。
针对口蹄疫病毒的特点,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利巴韦林、奥司他韦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抑制口蹄疫病毒的复制和传播,对于治疗口蹄疫具有一定的疗效。
兽医应根据猪只的具体病情,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4. 环境消毒。
口蹄疫病毒在环境中的存活能力较强,因此对猪舍和周围环境进行彻底的消毒是控制口蹄疫传播的重要措施。
使用有效的消毒剂对猪舍和设施进行全面消毒,可以有效地降低病毒的存活率,减少疫情的传播。
5. 合理饲养管理。
猪只在患病期间需要得到良好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的质量和数量,同时要保持饮水的清洁和充足。
合理的饲养管理可以提高猪只的免疫力,有利于猪只对口蹄疫病毒的抵抗能力。
总之,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疫苗接种、隔离治疗、药物治疗、环境消毒和合理饲养管理。
在疫情爆发时,养殖户和兽医应该密切合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尽快控制疫情的传播。
希望猪口蹄疫的治疗方法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口蹄疫的爆发。
猪疫病基础知识(一)
![猪疫病基础知识(一)](https://img.taocdn.com/s3/m/efc3aa7bf242336c1eb95ef1.png)
• 亚急性和慢性猪瘟,病变主要见于肺和大 肠。前者肺的切面呈暗红色,质地致密, 间质出血水肿,肺表面局部有红色网状; 后者肺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间质增宽, 呈大理石样变。大肠病变主要见于结肠和 盲肠,粘膜上有扣状肿。
2.5 猪瘟病理图片
脾出血性梗死,脾脏边缘呈紫黑色、边界清楚的隆起斑块
【慢性型猪瘟】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呈紫色
•
猪繁殖和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为单股正 链RNA病毒,属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 科,动脉炎病毒属。 • 病毒的增殖具有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好在中和抗体水平存在的情况下,在细胞 上的复制能力反而得到增强。该病毒在外 界环境中的抵抗力相对较弱,对高温敏感 。
•
在深冻组织中病毒可存活数年,但在 4℃仅存活1个月,37℃存活18h,56℃存 活15min以内。在pH6.0时稳定,在pH5.0 以下和pH7.0以上均易失活,将肉尸保存于 4℃18h仍能发现其中有活病毒。
2.2 流行特点 •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感染猪,不同年龄 、性别、品种的猪和野猪都易感,一年四 季均可发生。病猪是主要传染源,病猪排 泄物和分泌物,病死猪和脏器及尸体、急 宰病猪的血、肉、内脏、废水、废料污染 的饲料,饮水都可散播病毒,猪瘟的传播 主要通过接触,经消化道感染。
•
此外,患病和弱毒株感染的母猪也可以 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产生弱仔猪、死胎 、木乃伊胎等。
猪疫病检疫技术
流光朔雪 xx市xx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一、检疫对象
• 猪病检疫对象主要包括以下病种: • 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炭疽 、猪丹毒、猪肺疫、猪副伤寒、猪Ⅱ型链 球菌病、猪支原体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 、丝虫病、猪囊尾蚴病以及旋毛虫病。
二、猪疫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病口蹄疫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防控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口蹄疫的流行形势又发生了变化
以缅甸98毒株(O/Mya98)(耿马97(GM)与缅甸98(Mya98)二者属于同一遗传谱系,但属于不同的进化分支,国际上称其为Mya98毒株。
)为主的O 型口蹄疫的流行还未减弱,又从境外传入了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的流行,同时也有泛亚O型口蹄疫发病的报道。
缅甸98毒株的O型口蹄疫是继1999年之后,时隔10余年,我国再次向OIE报告疫情。
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亚洲5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流行。
影响力大,猪、牛、羊多种动物发病。
O型口蹄疫缅甸98(MYA)谱系病毒致病性:异常凶猛。
病例:2010年5月,某地发生猪O型口蹄疫疫情,起因于一餐厅老板购进猪苗发病,该猪以前只免疫过一次疫苗(不是缅甸98(MYA)谱系病毒苗),起初只是右后肢跛行,未能确诊是口蹄疫,3~4 d后,同群3~4头猪发病,并引发当地发病,结果导致当地50%母猪死亡,2月龄以内仔猪死亡率100%,3月龄以上猪死亡率10%;流行特点表现为:发病急,死亡大,症状明显,3 d以上多以死亡告终;猪的蹄部肿的很厉害,有的似牛蹄大,水疱的直径很大。
东南亚97毒株(A/Sea-97/G2)A型口蹄疫在2012—2013年就在中亚和东亚流行。
2012年10在泰国有确诊2013年2月28日,广东茂名市,猪感染。
2013年3月1日,俄罗斯东南近中国边界,牛感染。
2014 年6月30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猪感染。
基因分析资料显示,正在快速扩散,对欧洲形成威胁。
全世界A型口蹄疫的流行范围和毒株复杂程度仅次于O型口蹄疫,而其致病性和抗原变异性则普遍强于O型。
从遗传关系分类,全世界A型口蹄疫病毒可以分为3个大的遗传拓扑型,即Eu-SA型(欧洲-南美型)、Asial型(亚洲型)和Afri型(非洲型),每个型又包含有多个遗传谱系的毒株。
(二)病毒出现了跨种间传播
与以往不同,在自然流行过程中,A型口蹄疫病毒主要引起牛、羊感染和发病,猪的病例极少;然而本次流行的A/Sea-97/G2毒株对牛、猪都有致病性,并都有临床发病的报道,且猪有发病增多的趋势,在牛上,毒力高于2009年湖北武汉A型流行毒(A/Sea-97/G1株)约10倍之多。
(三)存在政策、技术盲区
第一,我国目前还没有正式批准可以准许使用于猪的A型口蹄疫的疫苗,以及还没有正式许可猪可以使用A型口蹄疫疫苗。
第二,关于猪使用A型疫苗的技术储备明显不足。
国外对猪口蹄疫的研究明显少于国内,而国内对猪A 型的研究也很有限。
第三,免疫效果评价标准有待完善。
疫苗有没有效果最直接的依据就是被免疫动物说了算,不能仅仅依据抗体高低和PD50高低来评判。
疫苗的成品检验所用毒株能否适应疫病的变化,缺乏有效凭证,有些疫苗在免疫以后有发病的情况出现。
第四,疫苗采购数量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在现在疫情流行强度下,畜群一年免疫两次明显不够。
第五,对疫苗应用领域的科研和投入不足。
免疫程序混乱,疫苗保存、运输、使用不当、设备器械配置不完善等问题屡见不鲜。
第六,孤军奋战。
病死猪的无害化处置不到位,检疫检验环节把关不严,环境污染严重。
第七,疫苗生产厂家负担加重,疫苗标准提高了,价格没有提高;疫苗生产厂家成了“唐僧肉”,谁都想借机找茬。
突出的反应在不良反应方面,
可谓是“事由多种多样,人物是形形色色,欲壑难填”,而我们国家目前针对兽用生物制品的不良反应还没有执法依据。
(四)信息透明度不够
实际发病情况难以全面掌握,有疫情不报告、不能报,不能及时预警,导致监测预警滞后;发病在前,疫苗研制在后,政策制定更在后;信息混乱,经验无法交流。
(五)境外疫情威胁更加严重有可能有新的毒株继续侵入。
我国毗邻的国家众多,周边接壤的国家一直都有口蹄疫暴发的报道,所以口蹄疫的发生不具有偶然性。
埃及和利比亚于2012年发生了SAT2型口蹄疫,然而目前他们时局动荡,为疫情的扩散创造了时机。
2014年秋冬季口蹄疫治疗方法详解
口蹄一针灵是治疗口蹄疫的单联高效价血清。
采用患过口蹄疫病毒的病猪恢复健康后,在其体内采集血液制成血清抗体,给得口蹄疫的病猪注射血清抗体能够直接中和体内的O型A型亚洲1型病毒,可用于紧急治疗和预防。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每瓶100kg体重配合核酸肽连续注射2天。
注:加强型口蹄一针灵200斤/瓶,可单独使用,效果显著!
国家疫病防控中心建议:
针对疫区没发病的猪群紧急接种疫苗,发病的采用血清抗体做紧急治疗,能够直接中和口蹄疫病毒。
大群中没发病的猪使用口蹄一针灵做紧急预防,净化体内口蹄疫病毒,防止病毒的感染,提高机体免疫力。
方案一:
适用时机:新生仔猪,保育猪,育肥猪在九月份及时注射口蹄一针灵,净化体内病毒,保护率达98%
推荐理由:
口蹄疫高发期、疫区,一方面防止疫区带毒,另一方面防止机体免疫力下降感染此病。
方案二:
适用时机:
出现口蹄疫症状,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炎、心肌炎、心脏功能衰退、口疮、蹄部水泡及腐蹄病等引起高烧不退,继而蹄冠、蹄叉、趾间、蹄踵皮肤水泡和烂斑,口腔的唇、舌、齿、鼻盘和哺乳母畜的乳头上有水泡、溃疡和烂斑,裸露的无毛部位出现水泡、溃烂,严重者出现脱蹄而拐脚造成蹄壳脱落、腐蹄病等症,病猪破行,喜卧。
推荐方案:
若刚起水泡,水泡没有破裂,只需用天行健动物药业的口蹄一针灵注射一次,水泡即可干瘪消失。
若口鼻、蹄子周围的水泡已破溃,流血,甚至蹄壳已脱落,需用口蹄一针灵注射两次,同时防止心肌炎的继发。
水泡破溃处可结痂。
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
发生口蹄疫的重疫区:
1. 尽早注射(口蹄一针灵),越早越好,病毒控制在潜伏期,提高猪群免疫力.
2. 已感染猪群(口蹄一针灵)注射两天,4-5天结痂脱落后完全恢复正常,可解除隔离。
3. 对感染后恢复的弱仔群体,每天加强消毒,五天后注射(口蹄一针灵)再加强一针,防止再次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