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人教课标版优秀版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蒋春燕地区:永州学校(通信地址):永州四中语文组邮编电子邮件:
面对着学习,你就要有毅力。
因为你就如身在干旱的沙漠之中,没有水也没有食物,你有的就仅仅是最后的那一点力气和时时蒸发着的那一点微少的汗水,你在这种地境里,不可以倒下,要坚强,要努力走出这个荒芜的沙漠,找回生存的希望,仅此无他。
在学习的赛跑线上,你就应该有着这不懈的精神,累了,渴了,你仍要坚持下去,因为终点就在不远的前方…行路人,用足音代替叹息吧!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你的作业进步很大,继续加油!你会更出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希望你一生平安,幸福,像燕雀般起步,像大雁般云游,早日像鹰一样翱翔,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学习就是如此痛快,它能放松人的心灵,但必须是在热爱的基础上。
瞧!学习就能带来如此奇妙的享受!学习总是在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成的,就像砌砖,总要结结实实.踏踏实实的学吧!加油!成功属于努力的人!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更不缺少语文,而是缺少我们发现语文的眼睛,善于发问的心。
让我们在生活中,去寻找更有趣、更广阔、更丰富。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及时反馈
详细描述:及时给予学生作品反馈,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 足和改进方向。同时,也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鼓励 学生继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创造力。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注重过程
VS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作品时,不仅要 看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 了解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 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 进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运用优美的语言,如诗意 的比喻、形象的描绘等, 增强抒情散文的艺术感染 力。
抒情散文的鉴赏方法
情感体验
背景了解
在鉴赏抒情散文时,读者应深入体验 作品中的情感,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意 境和感受。
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 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 情感内涵。
语言品味
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 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对情感 表达的作用。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总结词:实践应用
02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作业,要求 学生运用所学的抒情技巧,创作 一篇表达美的作品,以检验学生 的学习成果和实际运用能力。
04
教学评价
学生作品评价
总结词:细致入微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作品时,应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评估 ,包括作品的主题、语言、结构、创新性等方面。要细致入 微地分析作品,发现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具体的建议 和指导。
学生课堂表现评价
总结词:注重发展
详细描述: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时, 应注重学生的发展潜力。关注学生的 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给 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学生更 好地成长和发展。
教师自我反思与改进
总结词:深入剖析
详细描述:教师需要深入剖析自己的 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反思其中的优 点和不足。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 馈,探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参考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生活中的美。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自然地表达情感,做到抒发真情实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美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美的存在。
(2)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理解和感受。
2.发现美的途径(1)分组讨论:生活中有哪些美的存在?3.抒情手法的讲解与运用(1)讲解抒情手法的概念及作用。
(2)举例说明抒情手法的运用,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
(3)让学生现场练习,运用抒情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4.实践环节(1)布置写作任务:以“发现美的瞬间”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散文。
(2)学生分组讨论,构思文章结构。
(3)学生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5.成果分享与评价(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出修改建议。
(1)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布置1.完成课堂写作任务,修改并完善文章。
2.收集关于美的名言警句,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发现美和运用抒情手法方面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3.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4.课堂氛围是否活跃?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六、教学延伸1.开展“寻找身边的美”主题活动,让学生用摄影、绘画等形式记录生活中的美。
2.举办“抒情散文”写作比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3.邀请作家、诗人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心得。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学会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时,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美的多样性,如自然之美、人性之美、艺术之美等。
表达交流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2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学习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学习难点】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展示汉字“美”的写法,以及展示不同人对于美的理解展示赵雷的歌曲《画》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把我画在那月亮下面歌唱为冷清的房子画上一扇大窗再画上一张床画一个姑娘陪着我再画个花边的被窝画上灶炉与柴火我们一起生来一起活画一群鸟儿围着我再画上绿岭和青坡画上宁静与祥和雨点儿在稻田上飘落画上有你能用手触到的彩虹画中由我决定不灭的星空画上弯曲无尽平坦的小路尽头的人家梦已入画上母亲安详的姿势还有橡皮能擦去的争执画上四季都不愁的粮食悠闲的人从没心事我没有擦去争吵的橡皮只有一支画着孤独的笔那夜空的月也不再亮只有个忧郁的孩子在唱为寂寞的夜空画上一个月亮问题:这首歌曲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发挥你的想象,把它写出来。
2.展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问题:谈谈你对这首诗歌的感觉?(从诗歌当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感?)1、以上两首作品,无论是诗歌还是歌曲所描写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画面,但为什么令人回味,给人以美的享受?明确:之所以引述这两个作品有两点原因:一是作品当中都体现了平淡生活的美,二是作品中都蕴含了情感的“真”,通过对于以上两个作品的赏析,让学生在文字中发现生活的美,体悟作品的真情实感,设置两个问题一个是作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另一个是体会诗歌情感,都旨在培养学生理解美的内涵以及理解诗歌通过具体的物象来传情达意的方式。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美的发现教学目标:1. 了解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难点: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美丽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分享他们所感受到的美。
2. 讲解美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美的内涵。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身边的美丽事物,并分享他们的发现。
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的发现,并解释为什么这些事物被认为是美的。
5. 总结:教师总结学生们的发现,强调美的多样性和普遍性。
第二章:抒情的表达教学目标:1. 了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2. 学会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抒情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难点: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准备:范文、写作纸张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抒情的思考。
2. 讲解抒情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抒情的意义。
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范文,尝试自己写一段抒情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分享:邀请几名学生读出自己的抒情文字,并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验。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强调抒情的表达方式和技巧。
第三章: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教学目标:1. 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2. 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美的表现形式。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欣赏文学作品中的美。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文学作品的美的表现形式。
教学准备:文学作品、阅读指导等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介绍本节课要欣赏的文学作品,引发学生的兴趣。
2. 阅读指导: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指导他们如何欣赏其中的美。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他们所欣赏到的美,并分享他们的感受。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美的探索1.1 教学目标:了解美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探讨美的定义,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美的定义,让学生分享对美的理解。
2. 分析实例:分析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如自然景观、人际关系等。
3. 实践活动: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发现的生活中的美,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二章:抒情的表达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抒发情感的能力,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
2.2 教学内容:介绍抒情的概念,学习抒情的技巧,通过写作实践培养学生的抒情能力。
2.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抒情的定义,让学生分享对抒情的理解。
2. 分析实例: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学习抒情的技巧。
3. 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写作实践,抒发自己的情感,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三章:诗歌的欣赏与创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诗歌的兴趣。
3.2 教学内容:介绍诗歌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
3.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喜爱。
2. 分析实例:分析经典诗歌,学习欣赏诗歌的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诗歌,并进行交流分享。
第四章:小说的阅读与分析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小说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小说的基本知识,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分析小说的结构与人物塑造。
4.3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讨论小说的特点,让学生分享对小说的喜爱。
2. 分析实例:分析经典小说片段,学习阅读小说的方法。
3. 实践活动:让学生阅读一部小说,并分析其结构和人物塑造,进行交流分享。
第五章:散文的欣赏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欣赏散文的能力,激发学生创作散文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介绍散文的基本知识,学习欣赏散文的方法,尝试创作自己的散文。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04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一些美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激发他们对美的兴趣和追求。
知识讲解
总结词:系统讲解
详细描述:系统讲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写作技巧和抒情方法,让学生全面了解抒情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THANKS
感谢观看
课堂互动
总结词:互动交流
详细描述: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加深对抒情散文的 理解。
作业布置
总结词:巩固提高
详细描述:布置相关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的 抒情技巧和方法,巩固和提高自己的抒情表达能力。
05
教学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0102节和情感。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 活态度,让他们更加积极向上地
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通过阅读和写作抒情散文,培养 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素养,提
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02
教学内容
美的定义与特性
总结词
理解美的本质和特性是学习抒情的基础。
详细描述
美的定义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它既存在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也与人的主 观感受有关。美的特性包括多样性、普遍性和时代性,它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共 鸣,提升人的审美情趣。
抒情的定义与表现方式
总结词
抒情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方式,它可以通过多种艺术形 式表现出来。
详细描述
抒情是指通过语言、文字、音乐、舞蹈、绘画等方式来表达 内心的情感和思想。抒情的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如诗歌、散 文、音乐、舞蹈等,它们能够直接触动人的内心,引起情感 共鸣。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抒情诗和其他文学形式的不同,掌握到不同抒情诗的写作技巧和特点。
2. 技能目标: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创作短小精炼的抒情诗。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生活、自己、家庭等方面的情感,增强学生对于文学的欣赏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过程1. 知识的讲解第一堂课:抒情诗的特点和写作技巧① 抒情诗是诗歌的一种,但与叙事诗和讽喻诗等不同,它更看重情感表达。
② 写作技巧:语言简练、表现情感、开放感受、重复和声音、诗句旋律和音乐节奏等。
第二堂课:抒情诗的分类和鉴赏① 情感分三种:泛爱情感、私人情感和社会情感。
② 鉴赏:解读诗歌、发现美感、探究信仰和哲学。
第三堂课:手抄抒情诗佳作分享① 各自挑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抒情诗歌,做手抄本,分享给大家,并对自己选的诗歌进行评价和解读。
2. 技能的培养第四堂课:抒情诗写作① 创作短小的抒情诗,有具体的情感表达和富有诗歌特色。
②学生自己交换作品,进行写作点评和修改。
第五堂课:朗诵和表演① 学生自己朗诵所写的作品,感受诗歌的音乐性和意境。
② 小组选出两到三首作品,进行诵读和表演,根据作品的特点进行表演艺术形式的选择。
三、教学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创作和分享的环节。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运用抒情的表达方式,传递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可以享受文学所带来的美好通过本次抒情诗的教学,学生在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文学创造能力。
教师采用互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创作和分享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指导。
此外,通过朗诵和表演,学生不仅感受到了诗歌的音乐性和意境,还体验到了表演艺术的魅力。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引言学生在高中语文学习中,接触到不少经典的文学作品,如何让学生在学习冷静的文学作品时也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关怀呢?人教版必修2语文教案中的“美的发现”给出了答案。
本教案主要针对人教版必修2语文课本中的“美的发现”部分,通过梳理文本的词语、句式、结构、情感等,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针对此课文内容进行教学的参考。
课文分析课文概况“美的发现”部分主要是一篇抒情性质的文学作品,讲述了一位教师让学生们在自然中发现美的故事。
文本内容简单易懂,文笔清新,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是一篇让人感觉舒适的好文章。
词语分析1. “流动”、“涟漪”“流动”、“涟漪”是本文的常用词汇,不仅仅是文本中描绘河流的手法,更在孩子们发现美的过程中起到承接和联系的媒介作用。
同时也是课文中重点相关词汇。
2. “静谧”、“宁静”、“平和”本文的主题是探索自然美的发现之旅,因此将这篇文章所处的环境描绘成一种平和宁静的状态作为背景显得十分重要。
3. “微妙”、“奇迹”这两个词汇在语言的使用上有着特定的意义。
所谓微妙,便是充满惊喜和感动,奇迹则是充满幸福和希望。
通过这两个词汇的运用,作者既表达了对这绝妙的天赐之境的感慨,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触动。
句式分析1. 短语并列句、平行句课文中采用了很多短语并列句和平行句,如“白天的阳光是黄色的,夜晚的月光是白色的。
”、“太阳色彩渐变,云霞的变幻淋漓,在大片蓝天之上,白云显得十分活跃。
”这样的句子,不仅使文章的整体音调和谐,而且能够加强描述的逼真性。
2. 修辞手法本文采用了大量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人称、反问等。
其中,拟人手法最为突出,如“窸窸窣窣的走声响起”,“河水似乎也感应般婉转着。
”这些情境描写,不仅叙述了河流生命力的豁然开朗,也呼应了文章中探寻自然美的主题。
结构分析1. 第一人称叙事“美的发现”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事方式,使文章营造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显得轻松和平和,深受读者喜爱。
优质课《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忻城县高级中学语文组-----黄逢丹【学习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典型例子引导法、写作实践法、提问法、仿练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二、话题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美1.(大屏显示风景照片: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结合课文纪伯伦的《美》(节选)明确——什么是美?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小结: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讨论:如何发现美?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形成答案后举手交流。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发现美的四个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增加文学艺术知识积累-----多投入审美实践(板书)小结: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审美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的能力。
3.提高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抒情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PPT课件2.学生作品范例3.纸笔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美丽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学生分享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
二、发现生活中的美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美好事物,如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亲情友情等。
2.学生分组讨论,列举出自己发现的美。
三、抒情手法的运用1.教师简要介绍抒情手法,如描绘、拟人、比喻等。
2.学生欣赏优秀抒情作品,分析其抒情手法。
3.学生尝试运用抒情手法,创作一段描绘美的文字。
四、写作实践1.教师出示写作任务:以“美的发现”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文章。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写作提纲。
3.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修改提纲,完善文章结构。
五、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写作心得。
2.教师组织学生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3.学生根据评价意见,修改完善作品。
2.学生谈谈自己对美的认识,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3.布置作业:以“美的发现”为主题,写一篇抒情文章,下周展示。
七、课后反思八、教学评价1.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美的发现和抒情手法的运用能力。
3.学生写作作品的创意和质量。
九、教学延伸1.组织学生开展“美的发现”摄影比赛,鼓励学生用镜头捕捉生活中的美。
2.开展“美的发现”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悟。
3.邀请家长参与,共同探讨如何在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审美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提升审美素养,并能够运用抒情手法进行写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学生的亲身经历,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存在。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设计(陕西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抒情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2)学会通过阅读和欣赏抒情作品,发现美的元素,提升审美能力。
(3)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抒情作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优秀的抒情作品,让学生感受抒情的魅力,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创作和展示,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发现美的眼睛,激发学生对抒情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欣赏美的风景(1)阅读优秀的抒情作品,感受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学会发现生活中的美。
(2)分析作品中的抒情手法,如拟人、比喻等,理解抒情的特点。
2. 第二课时:感受美的情感(1)阅读关于亲情、友情、爱情等不同主题的抒情作品,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
3. 第三课时:探索美的意境(1)欣赏具有意境的抒情作品,理解作者如何创造美的意境。
(2)学会运用象征、暗示等手法,丰富自己的作品意境。
4. 第四课时:品味美的语言(1)分析优秀抒情作品中的语言特点,如诗意、哲理等。
(2)学会运用优美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5. 第五课时:创作美的抒情作品(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作讨论,确定创作主题。
(2)学生独立完成抒情作品的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三、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实例中学会抒情的手法。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运用抒情手法,创作出具有感染力的作品。
2. 学生在小组讨论、分享过程中,表达流畅,具有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优秀的抒情作品,发现其中的美。
优质课《美的发现_学习抒情》教学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设计课文分析:《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是高中语文课本必修2“表达交流”部分的内容,旨在引导学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本课将立足于“发现是因、表达是果”的理念,用约三分之一的课堂时间来引导学生“发现美”,约三分之二的课堂时间用来指导学生“学习抒情,表达美”。
掌握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及写作方法,并运用到写作实践中,让学生从内到外“美”起来。
这个学段的学生之前已经学过《荷塘月色》、《故都的秋》等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已有一定的基础,对美的发现和感受老师只需稍加引导,着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意识,锻炼归纳总结迁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典型例子引导法、写作实践法、提问法、仿练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1、什么是美(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问:同学们觉得我今天美么?现实世界美与丑并存,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人们追求的是美。
那么,美是什么呢?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美就是数的和谐,以比例关系认定一个事物美丽与否,比如“黄金分割比”;英国经验派美学家休谟认为美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狄德罗则认为“美在关系,美在情境”;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那么,在你心中,美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对与美的定义,古今中外人们有过许多不同的解释,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公认的答案,但这不影响我们承认美,也不影响我们对美的追求,站在门外,拂面的春风是美的,抬头遥望,漂浮的白云也是美的,动人的声音,优雅的体态,都是美的,美无处不在。
二、探究1、美的发现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美的发现 学习抒情》教学设计(天津市县级优课)

高三语文第二学期课题:微写作专题——抒发情感类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归纳抒发情感类微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2、能运用所归纳基本方法进行比较精彩的微写作过程与方法:过程:目标导入——自读自研——讨论交流——组间展示——反馈检测——展示评价——总结提升方法:师生互动、合作探究、讲练结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抒情类微写作,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能归纳抒发情感类微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学习难点:能运用所归纳基本方法进行比较精彩的微写作学习过程:一、目标导入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从清晨到夜晚从山野到书房只要最后是你就好——张嘉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每当我读到这篇文字的时候,内心总是一种无名的感动,有限的文字能抒发无限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们本节课的课题题,微写作——抒发情感类。
我们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能归纳抒发情感类微写作的基本写作方法2、能运用所归纳基本方法进行比较精彩的微写作二、自读自研请阅读研读材料,选出你喜欢的作品,并说明理由。
(注意评价角度:抒情、文采)三、讨论交流问题:抒发情感类微写作有哪些基本写作方法?(即如何抒情?如何有文采?)抒情:抒情方式(一)直接抒情:直接对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也叫直抒胸臆。
可以借鉴颁奖词的写法,采用第二人称,使用直接表白的形式,直接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情感。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
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张超也可以采用第三人称,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化。
(二)间接抒情:在处理情感时言在此意在彼。
往往结合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抒发对景物、人物、事物的感情。
1、因事抒情。
2、借景抒情3、托物言志4、咏史抒怀。
文采:如何做到有文采?1、艺术手法的运用(优先考虑修辞)2、精彩词语的运用3、句式(对仗工整、整散结合)四、组间展示五、反馈检测(2016年北京卷)请以“荷.”为题,写一段抒情文字。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指导(4)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学指导
【目标】
抒情是很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好文章都是情动于中的产物。
这个写作训练,我们要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快乐,感受幸福;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学会抒情。
1.知识与技能:善于发现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2.过程与方法:合作探究、实践法。
发现美、品味美、抒写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4.重点难点:掌握各种抒情方式方法,特别是托物言志这种抒情方式的把握。
【过程】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课前探究:
(1)如何发现美?
(2)发现了美,该如何表达出来呢?
课中探究案(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课中探究
探究一:表达方式有哪些?抒情方式又有哪些?
探究二: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课中检测(总结反刍、当堂检测)
1.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一首精短小诗,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如(腊梅、浮萍、飞蛾、蝉、牛、彩虹、露珠、风、蜡烛、橡皮、眼睛、气球、粉笔)
2.以“美的瞬间”为话题写一段300字左右的抒情文段。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的教学设计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的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美的发现学习抒情》的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善于多角度发现美、感受美。
2.学会抒情的两种方法。
教学过程:一、话题探讨:1.美是什么?教师导语:美是一种感觉,美是一种心态,美的东西很多,需要人们去发现,去认识。
不同时代的人、同一时代的不同人,对于美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理解。
浩瀚无边、气势磅礴的大海美,晶莹剔透的露珠也美;高山的险峻美,石子的光滑也美;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繁华的都市美,茅草屋篱笆墙牧童樵夫恬静的山村也美。
2.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预设各种可能:美是一种潮流,美是一种时尚。
美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有“水色帘前流玉霜,赵家飞燕侍昭阳,掌中舞罢箫声绝,三十六宫秋夜长”的赞美诗句,对唐明皇的贵妃杨玉环大诗人白居易有“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名句。
美,是一道波,在心头滑过,从触觉进入心灵;美,是一朵花,在眼前绽放,从视觉进入心灵;美,是一首歌,在耳际萦绕,从听觉进入心灵;小结:美离我很近,却无法触摸;美离我很远,却似乎又离心灵很近。
既然美是这样的`,我们就要捕捉美,创造美。
方法之一——学会抒情。
二、学习抒情教学设想:对学生来说,抒情的关键在于把情感融化于具体的形象之中。
或寓情于事,如“步出城东门,遥望江南好,前日风雪中,故人从此去”,不言惜别而惜别自见;或寓情于景,如“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不言悲凉而悲凉自见。
应指导学生认真体味、学习。
因此学习抒情主要就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一)第一环节:温习经典教师导语:一切景语皆情语,多愁善感的人总是喜欢寄情于物,托志于物。
同为“咏雨”,不同的人因性格不一,处境不同,所生发的情感也不同。
试为下列“咏雨”诗词寻找相应的作者。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善于发觉自身、人类、社会及自然的美;善于从生活中查找欢乐,感受幸福。
2.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3.学会抒情。
教学过程:一、话题探讨:1.美是什么?美是拂面的春风,美是七色的彩虹;美是文雅的体态,美是动人的声音;美是勃勃生气,美是高尚品德……美无处不在。
你的心目中,什么是美呢?2.拥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觉美的眼睛。
你有一双发觉美的眼睛吗?你发觉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假如发觉了,说出来与我们分享。
二、学习抒情1.什么是抒情所谓抒情,顾名思义,确实是抒发感情。
我们写文章,总要表情达意,其中有着作者的主观爱憎。
抒发和表露作者的感情,这确实是抒情。
2.如何抒情(1)情要真实。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情要动人,第一得真实。
虚假的感情不仅不能动人,反而令人反感,甚至厌恶。
(2)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
A.看看教材中的几段文章。
B.再看看这些文章选段。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
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同时还觉得有点儿落寞,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点。
……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故都的秋绿色是多宝贵的啊!它是生命,它是期望,它是慰安,它是欢乐。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我喜悦看水白,我喜悦看草绿.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我急不暇择的心情即使一枝之绿也视同至宝.当我在这小房中安排下来,我移徙小台子到圆窗下,让我的面朝墙壁和小窗。
门虽是常开着,可没人来打搅我,因为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生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发现学习抒情》教案
忻城县高级中学语文组-----黄逢丹
【学习目标】
1、掌握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3、学会在生活中体验美好事物,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学习重点】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并通过抒情这一表达方式写出来。
【学习难点】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抒情方式的把握。
【学法指导】
典型例子引导法、写作实践法、提问法、仿练结合
【学习过程】
一、导入:直接导入课题
二、话题探讨——引导学生发现美
1.(大屏显示风景照片:让学生进入美的情境)
结合课文纪伯伦的《美》(节选)明确——什么是美?
请同学们齐读纪伯伦的《美》(节选)
请你们仔细地观察地暖春回、晨光熹微,你们必定会观察到美。
请你们侧耳倾听鸟儿鸣啭、枝叶窸窣、小溪淙淙,你们一定会听出美。
请你们看看孩子的温顺、青年的活泼、壮年的气力、老人的智慧,你们就会看到美。
请歌颂那水仙花般的明眸,玫瑰花似的脸颊,罂粟花样的小嘴,那被歌颂而引以为荣的就是美。
请赞扬身段像嫩枝般的柔软,颈项如象牙似的白皙,长发同夜色一样黑,那受赞扬而感到快乐的正是美。
请你们把躯体当圣台,奉献给善行;把心灵作祭坛,对爱情膜拜顶礼,那么为这种虔诚而奖赏你们的恰是美。
那些天降予你们以美的奇迹的人们!你们可以欢呼,可以欣喜!因为你们可以无忧无虑,无所畏惧。
小结:
这篇散文诗告诉我们,美是无处不在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就要善于发现美,只要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就会发现美的景,美的物,美的人,美的心灵。
其实美就是生活。
2.讨论:如何发现美?
组织学生自由讨论,形成答案后举手交流。
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出发现美的四个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增加文学艺术知识积累-----多投入审美实践(板书)小结:
法国着名的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当前高中生作文的弊端之一,是善于发现丑,而不善于发现美。
作家格非说过:“我在阅读中学生作文时,几乎没有发现一篇文章写到‘快乐’和‘幸福’的。
永远的痛苦、绝望,永远的忧国忧民,永远的少年老成。
动辄‘反腐败’,动辄‘环境污染’,千篇一律的大题目……如果我们不能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美’,找到写作的素材,很容易流于空洞……我们的学生不能从生活中发现快乐,感受不到幸福,除了升学压力和社会流弊的影响之外,我们的确缺乏发现快乐、感受幸福的眼光。
而写作的目的之一,正是为了帮助我们全面、深入、正确地了解社会,进而认识生活,丰富自身。
”
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要有一颗发现美的心。
多投入审美实践,在实践中提高发现美的能力;扩大知识面,渊博的知识无疑有助于我们发现客观事实的美;丰富生活阅历,阅历越广,就越能发现美。
思考:你发现过生活中那些被人忽略的美吗?如果发现了,说出来与我们一起分享。
三、学习抒情——引导学生借用发现的美,学习些抒情文字。
提问:既然我们能发现了这些美的“景”,那么怎样才能实现从“景”到“情”的转化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到抒情方式的简单介绍,表明重点学习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的方法。
(一)借景抒情
1.展示两个抒情段落,让学生在赏析及教师的点评中归纳出借景抒情手法的特点。
习作一:
青草白鹅
那绿油油的草地,便是一块葱茸的地毯,地毯上还零星地点缀着各色的野花,仿佛碧天上最神秘的梦。
可是,在那几点洁白的鹅的映衬下,草啊花啊都成了背景。
白鹅是那么的纯洁、悠然!我终于明白,那飘逸的王羲之为何爱鹅成痴了——那原本就是天地间自由与美的最好诠释了。
抽一个同学自己。
夏花
有人说,生当如夏花般绚烂!可见夏花的绚烂是多么闻名了。
我喜欢那一团团、一簇簇、密密匝匝、热热闹闹地努力开放的夏天的繁花。
它们是那么的张扬、耀眼,把本就是陪衬的绿叶完全挤成了可有可无的背景。
就那么一大群骄傲地绽放着——任谁都无法忽视的美啊!
集体朗读。
分别提问:(1)两段文字描绘的分别是什么景物,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文章通过哪些字句表达这些情感的?
2.从学生的回答中师生共同总结借景抒情的方法,即:
(1)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
(3)抒情要真挚自然。
(4)多采用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描写景物来抒情。
小结:正如罗丹所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学会发现美,并学会借助美来抒发情感。
3.写作练习:课文59页,练习一、二、三题任选一题,运用借景抒情的方法,写一段抒情文
字。
(二)托物言志
请同学们阅读一篇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雨荷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立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燃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及绿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我立在池畔虽不欲捞月,也几成失足。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经无知地在期间雀跃,你曾经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
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对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红莲,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不忘我,当没有阳光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
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怎样完美自足的世界!
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就在这美丽的湖畔──岂只有哲学书中才有真理?岂只有研究院
中才有答案?一笔简单的雨荷可描绘出多少形象之外的美德一片亭亭青叶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 倘有荷在池,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的雨季何患?
1.思考:
《雨荷》这篇文章中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寄托了作者怎能样的感悟?为了把这份情感
和感悟传达到极致在语言表达上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寄情于物,托志于物时,需抓住事物特点并赋予特定内涵。
一切景语皆情语。
2.下笔如有神
(1)仿写练习:选择某一个物象,写出语意相对的两句话,使之成为描述想象的两首精短小诗,
要有一定的思想意蕴。
示例(多媒体展示):竹
每攀登一步,都做一次小结;
过分的谦虚,终究不能成为栋梁。
昙花
每绽放一次,都会倾注自己的全部;
过分地展示自己,终究不能成就永恒。
提示以下事物:腊梅、风、金钱、蝉、彩虹......
腊梅:每绽放一次,都展现出风骨和气节。
过分清高孤傲,终究不能成为春天百花园的一员。
风:每一次久旱后的甘霖,都是你辛勤的功劳。
万里迷茫的沙尘暴的降临,你都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
金钱:金钱是一个化妆师,可以描绘出青春友谊和荣耀。
金钱是刽子手,可以杀掉亲情勤奋
和创造。
蝉:每次演唱,都充满了激情。
过分的地追求声势,终究不能登上舞台。
彩虹:为了让别人赏心悦目,献出自己的人生。
只务虚不务实,决定了它只能是昙花一现。
(2)请同学们把写好的小诗在小组内相互交流欣赏,并选出最好的一首进行展示,全班交流。
小结:“某一物象”的选择很关键。
因为要求写的两句话“语意相对”,那么,选择的这一
物象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应有正反两种评价,其实就是要写的两句话中一句是褒扬,一句是批
评;应选择具体的事物,最好是人们都熟悉的事物,绝对不能选抽象的事物,也不能选“人”。
同时,要有一定的思想内涵、一定的文学情趣、一定的哲理,给人一定的启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认真感受美、体验美、并能通过多种抒情方法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