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学课件

我会写
佳节
jiā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亻 组词:佳作 渐入佳境 造句: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祝 愿全国小朋友快乐成长。

书写指导:上边土字的中 竖要长,两个土字上边三 横都稍向上拉,最下横平 直有力。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首诗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写出了什么样的节 日情景?(核心问题) 重阳节。登高望远,遥想家乡兄弟们插了茱萸
也在思念自己的情景。
这是课后第2题哦!
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这些节日是什么样的 情景?(串珠问题4)
年。 送来暖暖春意。
家家户户。 大年初一。
一年已尽。
【千门万户】
【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我会写
旧符
jiù
结构:左右 音序:J 部首:日 组词:破旧 喜新厌旧 造句:妈妈这件衣服已经 陈旧了。

书写指导:一竖在左边、不要写错 位置,日字的横折起笔稍轻、转折 时要顿笔、竖要重、往稍左收。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诗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朗读视频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理解词语
【清明】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请问。
【欲断魂】
【借问】
我国传统的扫墓节日,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这首诗写出了什么样的节日情景?你们是怎么过这个节的?(串珠问题3)
写的是重阳节,外出的人登高望远思念家人,在远方想象家里的亲 人也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上茱萸,在想念自己。我们这儿叫老人节, 给家里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们过节,人们会逛庙会,为老人祈福。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导语】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来的中华传统节⽇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化内容。

中华传统节⽇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化的⼀个重要的组成。

三年级下册语⽂第九课的三⾸古诗,都与节⽇有关,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学语⽂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教案:元⽇教学⽬标 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背诵课⽂。

3.理解“屠苏”“曈曈⽇”等⼀些⽣僻字词的意思,明⽩本⾸诗的⼤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 ⼀、⾛近⽣活,谈话导⼊ 1.(课件出⽰:⼀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天吗?(指名并板书:正⽉初⼀)这⼀天在古时候⼜叫做“元⽇”(板书:元⽇)“元”是开始的意思,“元⽇”就是⼀年的第⼀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古诗的题⽬就叫作“元⽇”,请⼤家⼀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字獾郎,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

宋临川⼈,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家、改⾰家,唐宋古⽂⼋⼤家之⼀。

在北宋⽂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典,风格遒劲有⼒,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集》,谥号“⽂”。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世纪最伟⼤的改⾰家”。

⼆、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初读课⽂,感知诗意。

1.同学们,⾸先请你们⾃由朗读这⾸古诗,⽤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

2.⽣⾃由朗读,⼩组交流。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11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1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一、设计理念古诗词犹如浩瀚的海洋,它是中华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更是学生汲取语言营养最丰富的载体之一,本课以王维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依托,沿着“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的思路,让学生在读、悟、品中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不同角度深切体会“倍思亲”“少一人”的深刻含义,激发学生珍爱亲情,又不能儿女情长的情感价值观。

另外,本课在重难点突破上、结合当时的背景、以及诗词言简意赅的特点,给予学生想象力的训练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并进行适当的小练笔训练,从听、说、读、写全方位对学生进引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感受诗句中所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2.教师准备好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1、出示余光中的《乡愁》师:同学们都读过余光中爷爷的乡愁吗?今天我们一起再来朗诵一次。

2、师生配乐朗诵。

老师读一二节,学生读二四节。

过渡:在余光中爷爷眼中乡愁是一张小小小的邮票,是一湾浅浅的海峡,在同学们的眼中,乡愁是什么呢?(学生自由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起感受诗人王维的乡愁。

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诗题)。

<二>、解诗题1、师:一起读诗题,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生能答出九月九日是重阳节即可)2、课件:农历九月九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

在我国古代人的思想中,“六”为阴数,“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正好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

《古诗三首》教案(读中感悟)【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三首古诗:《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

《绝句》是杜甫的一首五言绝句,意境明丽悠远,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描摹景物清丽工致,浑然无迹,是杜集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惠崇春江晚景》是苏轼的一首题画诗。

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

整首诗又如同诗人即景言情,当下所得,意象妙会而自然。

《三衢道中》是南宋诗人曾几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首句写出行时间,次句写出行路线,第三句写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

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在读诗节奏、情感渗透方面还需要指导。

由于是四行诗句,学生在课堂上较易完成背诵。

在教学本课时,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融、燕、鸳”等生字,正确读写“鸳、鸯、惠”等生字。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绝句》。

3.感受诗文的意境,体会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资料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通过想象再现诗句描写的画面,进入意境,共鸣情感。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

(课件:几幅春天美景图,配上音乐,让学生感知春天的美好)2.过渡:欣赏完了春天的美景,我们一起学习一下有关春天的一首古诗,看看诗人们是如何通过使用手中的笔把美好的春景留住的吧。

(教师板书题目《绝句》,学生齐读。

)二、走进古诗,了解作者播放杜甫简介ppt,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

请学生简单概括诗人生平。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9.古诗三首》优质课教学设计

最新统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教学设计10纸的发明学习目标语文要素阅读: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3.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写作:能够查找相关资料,介绍一项发明。

学习重点1.能根据要求和提示,提取关键信息,说清楚纸的发明过程。

2.能解释蔡伦改进的造纸术能够传承下来的原因,感受中国造纸术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前置性学习内容1.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

2.收集或上网查找有关造纸术的资料。

学习内容与目标1.认识“存、普”等生字,读准“累、切”等多音字,会写“世、界”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3.学习第1至3自然段,知道人类记录方式的演变,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情境与任务活动一:初读课文,认识造纸术我国是文明古国,在历史上,我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你们知道是哪四大发明吗?(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

扫清字词障碍,理清课文结构。

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注意:“累、切、便、鲜”都是多音字,“制、洲、社”都是翘舌音。

2.默读课文,想一想:人们先后用哪几种材质来记录文字?比较一下,后一种材质与前一种材质相比,改进在哪里?提示:梳理课文内容,无须面面俱到,细节可以留到后面展开。

3.小结:纸的发明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活动二:借助表格,梳理信息1.默读第2、3自然段,借助表格梳理信息。

2.组织全班交流。

(1)同桌交流表格中“起先”一行。

①朗读句子:可那时候还没有纸,要记录一件事情,就用刀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或者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

②观察甲骨文图片,介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就是“甲骨文”。

③观察青铜器的图片,展示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三首《清明》公开课一等奖教案设计教材分析《清明》是小学部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诗人在清明节行路中遇雨有感而作。

行人在扫墓的路上遇到了纷纷细雨,又湿又冷,心中无限忧愁。

诗人寻找酒家避雨,牧童指向杏花深处的村庄。

牧童给忧愁的诗人带来了希望。

全诗有景色,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通俗易懂,景象鲜明,形象生动。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诵读、想象、感悟”为主,达到口中有字,眼中有景,心中有情,进而传承并弘扬祖国的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1.品读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理解诗人的“心”。

2.抓住关键字词,感悟古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诵读赏析,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感悟古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课前准备1.学生搜集清明节等有关资料,完成导学案;积累背诵中国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走近清明,走进诗人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清明节就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让我们一同走近它,走进一首清明诗的千古绝唱。

1.“清明节”知多少交流对“清明节”的认识,包括清明节来历、风俗习惯等。

2.介绍杜牧【设计意图:了解清明节,了解诗人,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学习兴趣。

】(二)品读清明,感悟诗情学习古诗,只是读一读理解意思是不够的,我们还要细致品味,才能品出古诗的意境,古诗的韵味,古诗的精妙。

1.细读古诗,自主学习用“”画出清明时节的天气。

用“﹏﹏”标出最能体现当时人特点的词。

2.提出疑难问题,探究合作学习可以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或交流诗中哪个字词用的精妙,说说理由。

例如: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想象当时的情景,牧童会说些什么呢?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共赏古诗⑴“雨纷纷”一词写出了什么?资料补充:远在梁代,就有人记载过:在清明前两天的寒食节,往往有“疾风甚雨”。

语文三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一等奖

语文三年级下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说课稿一等奖
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古诗的理解仍存在困难,需要加强个性化辅导
引入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 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 学素养
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适 应时代发展
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能力 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师生关系融洽
教学效果显著: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 果。
特色鲜明: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朗读、讲解、讨论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
课堂氛围是否活跃:是否能够营造出积极、互动的课堂氛围
学生表现是否积极: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课堂中来 教学效果是否显著: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掌握所 学知识
学生朗读效果:流利、有感情 学生背诵效果:熟练、准确 学生理解效果:深入、透彻 课堂氛围:活跃、积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意义:传承文化、培养审美、 提高语言素养等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生字词,理解古诗大意,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5

新人教版(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研讨课教案_5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材分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部编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亲人而作,抒发游子思乡怀亲之情。

全诗写得非常朴素,感情十分自然。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就把那种独自在外、人地两疏的情形表达出来,同时传给人们一种寂寞的心情,很自然地为下面思念的内容奠定了基础。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每逢佳节倍思亲”,一个“倍”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在重阳节极度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此句已成千古传诵的佳句,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表达了亿万炎黄子孙共同的生活感受。

学情分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古诗语言精练、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三年级上册第一次在古诗下面出现注释,因此教会学生看注释能很好地帮助理解古诗。

学生对于古代诗歌并不陌生,但客观、深入地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传达的感情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困难,教学时可以以此为指导重点。

1.会认6个生字,会写“异”“佳”等生字,理解“忆”“独”“倍”等词的含义;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3.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学习借助注释等方法,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难点:感悟诗人的孤独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收集: 1.有关思乡的古诗。

2.王维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师生共同回忆所学:师:同学们,我们之前所学的思乡诗句。

谁还记得和大家分享、分享。

《静夜思》唐·李白《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指名学生回答)2.掲题,并板书课题:师: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另一位诗人所作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

字依然是比较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重要的环节,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 要 把 识 字 、 写
古诗的节奏美。
字落到实处,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因此引导学生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用多种方法识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记生字是重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
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人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
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个很好的办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 法 , 能 够 引 导
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 学 生 在 阅 读 中
踏青游春的日子。)
捕捉敏感的词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导。因此,帮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助学生提炼学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习方法,能在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一定程度上给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 学 生 提 供 一 个
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学习的扶手,
二、自主理解
使学生能在帮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 授 之 以 鱼 不 如
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授之以渔。学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古诗三首》教案

天无与伦比的美丽。
(2)写: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所闻
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绝句
板书设计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融.化(róng róu) 燕.子(yān yàn) 鸳.(yuān yān) 鸯.(yāng iāng ) 2.默写古诗《绝句》。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教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抓住杜甫“诗中有画”的特点展开想象,感受春色之美。首先,让学生结合插图,自 读了解诗中写了哪些景物,然后再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从感觉、色彩、气味等方面想象景 物特点并且在交流中使认识更加清晰。
2.适当拓展赏析,一方面增加学生背诵方面的积累,另一面蓄积对春天的美好感受。 3.课中有独立读、对读,个别读、齐读,读句子、读全诗等多次诵读,辅以适当的 动作,学生学的兴趣盎然,增加积累。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 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课题
古诗三首
课型 讲读课文
授课 时间
3 课时
1.知识与技能:会认“鸳、鸯”等 6 个字,会写“融、燕”等 13 个字。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这三首古诗。根据注释理解诗意,结 合诗意,想象画面,体会作者心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作者的心情,体会祖
6.自由读,练习背诵。
课堂小结 五、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及拓展延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绝句》,前两句勾画的是自然界 明丽壮美的大画面,让人一读就觉得心胸开阔,激情满怀。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以“传统文化”为主题,选编了《古诗三首》《纸的发明》《赵州桥》和一篇略读课文《一幅名扬中外的画》,从传统节日、古代发明、建筑、绘画等几方面来突显传统文化。

本单元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和“语文园地”,其中“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和“日积月累”。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课本走进生活,了解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从而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50个生字,会写37个生字,正确读写“造纸术、伟大、石匠、设计、创举”等词语。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文理解词语,学会运用词语。

3.理解背诵古诗,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4.收集中国传统的发明、建筑、绘画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相关传统文化知识。

3.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课时分配9.古诗三首………………………………………………………………………… 2~3课时10.纸的发明……………………………………………………………………… 2~3课时11.赵州桥………………………………………………………………………… 2~3课时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1~2课时综合性学习·语文园地…………………………………………………………… 3~4课时教法与学法1.学生自读自悟、借助多媒体深入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2.收集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料,增强民族自豪感。

9.古诗三首什么景象?3.齐读后两句诗,思考:这首诗描写了春节的哪些习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4.课件出示春节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自己的话概括诗意,进行全班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诵读感悟。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元日,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古诗三首(元日,清明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古诗三首(元日,清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这三首古诗,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2.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学习诗中的生字和新词。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2.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三、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中的一些典故和意象,如“屠苏”、“插茱萸”等。

2.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

四、教学准备
1.准备教学PPT,包括古诗的背景、诗句的解释、诗歌的意境等。

2.准备一些与诗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三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朗读古诗: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读音和停顿。

3.解释诗句: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引导学生理解诗句中的典故和意象。

4.体会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意境,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
思考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背诵默写:让学生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布置作业。

六、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三首古诗。

2.选择其中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三首》中的诗句。

2. 能够理解《古诗三首》中的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3. 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诗句。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掌握《古诗三首》中的诗句。

2. 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3. 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三幅图片,分别是《静夜思》、《登高》和《咏鹅》的风景图,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图片是什么吗?”2. 学生回答:“这些是古诗啊!”3. 教师再问:“这是哪些古诗呢?”4. 学生回答:“应该是《静夜思》、《登高》和《咏鹅》吧。

”5. 教师对学生回答感到满意,进入正式教学环节。

二、自主探究1. 教师将三首古诗的诗句分别展示在黑板上,让学生依次读出诗句。

2. 教师与学生一起理解每一句诗句所表达的含义。

3. 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起伏的语调,将含义传递给听众。

4.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朗读每一句诗句,通过反复读懂每一句诗句的含义,逐渐提高阅读水平。

5. 学生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比赛后老师给予总结点评。

三、教师讲解1. 教师将每句诗句拆分,从语音语调方面讲解和指导。

2. 教师通过连读、停顿、调节音量等方法,带领学生真正理解每句诗句的文字与意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将课文朗读一遍,学生认真听。

2. 学生跟读诗句。

3.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

4.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练习,直到朗读准确流畅为止。

五、课堂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阅读《古诗三首》中的体会。

2. 学生们纷纷表示,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指导,真正理解了每句诗句的含义,同时也提高了诗词朗诵的水平。

3. 教师结合学生的反馈,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并记录下来以便下次教学改进。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不仅能够正确朗读《古诗三首》中的诗句,还能够理解诗句所表达的含义,并能够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诗句。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9古诗三首教案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小组代表展示设计的春联、月饼、背诵中秋节诗句。可以进一步关注学生对腊八节、重阳节等节日的认识,这些节日相比较其他节日来说学生接触的较少
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搜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还是学生切实开展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可谓一举多得。
预设:学生查找的内容可能大多关于春节、元宵等众所周知的节日,对于部分例如重阳节、腊八节等过节氛围较轻的节日查找资料不足,内容不够丰富,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
同学们将搜集到的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与身边的伙伴分享。
将常见传统节日习俗进行详细介绍。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内涵。这一环节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传统文化要传承
1.演示课件:令人关注的端午节文化。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课标分析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9 古诗三首教学导航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二课时课堂小结教学过程第三课时课堂小结参考答案第一课时1.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2)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3)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逝去。

(4)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5)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2.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元日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窝囊)第二课时1.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2)纷纷:形容多。

(3)欲断魂:形容伤感极深,好像灵魂要与身体分开一样。

情绪低落,神魂散乱。

(4)借问:请问。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第三课时1.读句子,写古诗。

(1)我独自一个人居住在他乡,每到过节的时候我就更加思念自己家乡的亲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2)在遥远的地方,想到兄弟们都登上高处,一个个都插上茱萸,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把节日和相应的传统饮食连接起来。

端午节(粽子)重阳节(菊花酒)元宵节(元宵)中秋节(月饼)春节(水饺)3.理解古诗,完成练习。

(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家乡和亲人)(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曾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4.以叙述的口气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

诗人王维因为要在长安谋取功名,不得不与自己的故土和亲人告别,作客他乡。

远在外地的他,时常想起家乡的朋友和亲人。

一年一度的重阳节又到了,王维想:家乡的亲人、兄弟们一定在插满茱萸的高山上祝愿我在外乡一帆风顺吧!遗憾的是,我无法与亲人、兄弟们一起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元日》教学反思《元日》这一课虽然上完了,但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遗憾,反思和总结如下:1、按着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先让学生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再选择学习方法自学,并和同学交流汇报,在理解字词的同时,应及时让学生理解句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而不应专门把理解句意单设成一个环节,对于古诗的学习,应注意这一点。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九课《古诗三首元日》教案一、教材分析《古诗三首元日》是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第九课,是一篇优秀的古诗,作者是宋代诗人王安石。

通过这篇古诗,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的传统节日——元旦。

通过描写元旦的瑰丽景象和寓意深长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含义和起源。

2.学习掌握此篇诗歌的作者、背景与历史背景。

3.能够熟读背诵《古诗三首元日》。

2.能力目标1.能够借助各种语言工具,理解诗歌的意境,进而领悟其中蕴含的感情。

2.能够从咬字发声、语调抑扬等方面,实现对古诗的朗诵表达。

3.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与探究精神。

2.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文化自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古诗《古诗三首元日》的整体结构和主题。

2.理解古诗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感情。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对优秀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2.此古诗描写瑰丽的元旦景象,需要理解较多的文化背景知识,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解读。

四、教学内容1.课前活动听音乐,看结果播放《古诗三首元日》的朗诵或背景音乐,引导学生捕捉音乐中的情感,并猜测此音乐所表达的意思。

2.导出主题通过放映与元旦庆祝相关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在现实中领略到中国传统节日元旦的传统庆祝方式,理解元旦的基本含义和由来。

3.课堂活动第一篇:《元日》向学生介绍《元日》的背景、作者以及诗歌结构,帮助学生掌握这篇古诗的基本信息,进行反复朗读,并引导学生合理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第二篇:《破幽梦》请学生自己预读读第二篇,通过解释和理解,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篇诗歌,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启发其积极探讨与猜想。

第三篇:《早发》向学生介绍此篇古诗的背景、作者以及结构,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汇、不易理解的语句等,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深入理解。

4.总结课回顾学生在本段时间内学习到的知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和巩固。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讲课获奖教案D00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讲课获奖教案D005

小学语文人教版(部编)三年级下册《9 古诗三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案讲课
比赛获奖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教材分析】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义务教育国家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中的一首古诗。

这是一首羁旅诗,为唐代诗人王维所作。

重阳节那天,作者独自一人在外,非常想念家人,于是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自然而然地表达出他四年家乡亲人的情感。

诗人一开头就直接表达了自己孤身一人在他乡对亲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后两句,诗人不再写自己如何思念家乡,而是把目光投向了远方,想象着家乡的亲人们都佩戴着茱萸登高,却发现少了一个人,更加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给人无尽的想象。

【设计理念】
国家提出:传统文化进校园。

统编教材增添了很多传统文化篇目,我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扮演好重要的角色。

古诗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它必须建立在每个学生独特的心灵体验上,尊重学生自身的认识是古诗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要真正理解古诗,就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元日教学目标1•会认屠、苏”等2个字,会写旧符”等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屠苏”瞳瞳日”等一些生僻字词的意思,明白本首诗的大意、。

4•了解诗句所描绘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景象,感受诗中表达的全民族欢度佳节、辞旧迎新的美好愿望。

【教学过程】一、走近生活,谈话导入1.(课件出示:一组春联和春节过年的画面)。

2•同学们,你知道春节指的是农历的哪一天吗?(指名并板书:正月初一)这一天在古时候又叫做元日”(板书:元日)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3•今天我们要学的这首古诗的题目就叫作元日”请大家一起来读题。

4.简介作者。

王安石,生于天禧五年(西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西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小字獾郎,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世称临川先生。

宋临川人,汉族。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在北宋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

其诗学杜得其瘦硬”,长于说理与修辞,善用典,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亦有情韵深婉之作。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谥号文”。

其政治变法对宋初社会经济具有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

二、初读感知,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3.检查交流情况。

屠苏(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苏”。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元日:农历的大年初一。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发出的爆裂声。

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

一岁除:一年已尽。

除,去。

屠苏:药酒名。

古代习俗,大年初仪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瞳瞳:日出时光亮的样子,诗中指天刚亮时”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茶、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演变到现在,人们大多会用对联贴于大门上。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旧符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形声字结构:符日+丨=旧”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旧”左窄右宽,符”上窄下宽。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回忆生活,说说春节”1.春节是个喜庆的节日,能说说你们是怎么过的吗?指名交流,教师适当引导:说说自家或见过别人家怎么过节。

A :放鞭炮(引导学生知道人们大多喜欢在大年三十晚上12点放鞭炮,目的是告别旧年,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B:吃年夜饭,喝洒庆祝(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新起点的开始,预祝有一个新的、美好的未来。

)C:贴对联(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2教师归纳:根据同学们刚才提供的信息,老师大致可以归纳出这几点:炮竹声声,告别旧年举杯同庆,迎接新年大红对联,美好心愿(二)理解古诗1•课件出示整首诗,背景是课文插图,感知元日热闹的景象。

2•同桌互读古诗,读后借助字典、结合插图也可以联系我们现在过年的情景交流我读懂了哪句诗。

”3•指名集体交流,在学生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引导学生反馈收集到的资料,了解有关春节的知识。

如:为什么贴春联?为什么放鞭炮等。

4•理解全诗的意思: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师生评议。

5.诵读古诗(1)过春节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怎样?为什么?(2)作者的心情出是一样的,从他写的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出,也可以从这幅插图中看出来。

请你试着把诗中欢快、喜庆的场面读出来。

(3)自由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读、齐读(4)谁已经能背了?(指名背诵)四、联系元日”,迁移学习1.作者描写元日中的喜庆场面,主要抓住了哪些事物?(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在一开始贴的句子旁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板书:爆竹屠苏酒桃符)2•小结、介绍:同学们一定发现了,从古至今,过新年的方式没有太大的不同,只不过一些叫法不同而已,比如,现在我们叫春节”, 面古时候叫一一元日”,也有一些物品经过时间的推移而简化了,比如爆竹”简化成现在的一一鞭炮”、桃符”简化成现在的一一对联”。

像这种从古时就有,并世代流传下来的节日,我们称为传统节日”。

3•你还知道我们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简单说说节日的主要活动。

(课件出示:中秋、端午等节日简介)4.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元日》)2指名朗读。

学生自由评议。

3•教师小结: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4•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5•自由读,练习背诵。

六、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我们今天学的这首《元日》,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我真想读读这首诗啊!(范读练读指名读师生读)2.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设计意图:元日”这个名词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春节”是人所共知的,以春节”引入,不但学生感兴趣,而且帮助了学生理解诗题。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

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设计意图:本处设计这个让学生说说现在人们怎么过春节,帮他们理解诗中的爆竹” 屠苏”和桃符”这几处词。

其实是为了理解诗意作铺垫的,主要是为了古今时候,人们过春节的方式没有太大的区别,说出了这些,这首的字面意思也就明白了一大半了。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进一步培养学生相互合作、探究的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应该是在生活中学习,又服务于生活的,联系元日”迁移学习,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个进一步的了解。

】【板书设计】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放爆竹饮屠苏酒贴桃符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清明【教学目标】1会认魂、酒”3个生字,会写魂、欲”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大意;想象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复杂的情绪。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许多关于春天的诗句,谁能说说有哪些诗句?学生背诵。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一一《清明》。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板书:清明)3.简介诗人杜牧: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著有《樊川文集》。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h u n ji u m u魂酒牧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魂”前鼻音。

开火车读,齐读。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雨纷纷:细雨绵绵不绝。

断魂:形容凄迷哀伤的心情。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清明节的时候,诗人不能够回家扫墓,却孤零零一个人在异乡路上奔波,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况且,天也不作美,阴沉着脸,将牛毛细雨纷纷洒落下来,眼前迷蒙蒙的,春衫湿漉漉的。

诗人心里很是哀伤。

(4)师归纳,生质疑: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天气不好;恰是清明节在外奔波)这时他的心情如何?(凄迷哀伤)(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

(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借问:请问。

遥指:远远地指着。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找个酒店避避雨,暖暖身,消消心头的愁苦吧,可酒店在哪儿呢?便问牧童哪儿有酒店,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

(4)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远处的杏花村里有酒店)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还要很远的路才能到达酒店,心里更加烦闷。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

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

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板书: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四、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下面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欲魂酒借何牧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熟字加偏旁:云+鬼”是魂”酉+汀是酒”谷+欠”是欲”昔+仁'是借”牛+攵”是牧”形近字比较:魂一魄洒一酒猎一借牧一牡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1)酒”左窄右宽,与洒”区别开来。

(2)欲”左宽右窄,右边是欠”(3)魂酒借何”都是左窄右宽,牧”左右等宽,欲”左宽右窄。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出示作者简介图片,弓I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课文插图,在理解的基础上,再来想象画面,体会诗情,读出诗味。

层层推进,很好地完成了古诗教学。

】【设计意图: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就是遵循受人一鱼,不如受之一渔’的教学理念。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板书设计】清明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九课古诗三首教案: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目标】1认识兄、倍”2个生字,会写兄、独、异、佳”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