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换气过程3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
7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可变气门定时)
四行程发动机对气门定时的要求 是:进气迟闭角与排气提 前角应随转速的提高而加 大,即低转速时,进、排 气门应接近下止点关闭和 打开;高转速时,进、排 气门应远离下止点关闭和 打开。怠速时,气门叠开 角要小,随着转速上升, 气门叠开角应加大。
-
8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9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10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发动机在中、低速时,关 闭阀8,使用长进 管。在阀8关闭的 情况下,利用长
管反射和传播压 力波.
高速工作时,打开阀8,
同时使用长短两
进气管。利用短
管进行反射压力
波的传播和反射。
-
5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可旋转件
-
6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14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分析:
在进气过程中,活塞的下行运动可导致
进气管内产生膨胀波,该膨胀波将在进气管
的开口端反射,然后产生正向压力波向气缸
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如转速、进气管长
度等),这个正向压力波可以使得进气过程
结束时,进气门处的压力高于正常的进气压
道系统。当阀门突然打开时,
管道内前端气体向前运动,在
前端极短的一段内,出现一个
微小压降△ p,即负压波(膨
胀波)。
-
16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负压波以声速 a 向入口传
播。其绝对速度为Cf- a 。情
况,与突然打开时相反。负压
-
18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反射压力波的类型取决于管端的边界条件。 有两种边界,开口边界和闭口边界。上例的入口 为开口边界,出口在阀门关闭时为闭口边界。开 口边界的反射波和入射波相反,压缩波反射时变 为膨胀波,膨胀波反射时变为压缩波;闭口边界 的反射波和入射波相同,即压缩波仍为压缩波, 膨胀波仍为膨胀波。
力。这样发动机就可以多进气,从而使充气
效率得到提高,这是上图出现充气效率变化
的原因,即动态效应引起充气效率变化。
-
15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可以用简单的管道气体流 动模型来说明动态效应。
图表示一个带有阀门的管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
扫气阶段以及额外排气阶段。
-
23
-
24
-
25
-
-
2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2 进气管内的动态效应
-
2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2.9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2.9.1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二冲程内燃机同样具有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
气过程,这些过程只用两个活塞行程来完成,其中差别最 大的是换气过程。在膨胀行程的末期,活塞下行.首先打 开排气口,开始排气,而后扫气口开启,具有一定压力的 新鲜充量由扫气口流人气缸,并强迫废气由排气口流出, 进行充量更换,然后,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又上行,在压缩 行程的开始,依次将扫气口和排气口关闭,换气过程结束。 新鲜充量由扫气泵提供,扫气泵的作用是对新鲜充量进行 压缩,使其压力提高后,再进入气缸。
-
19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
20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管内非稳定流动中压力波的传播反射就是管 道内的动态效应。压力波的传播与反射还有叠加 效果,使得管内压力波动加剧。工程上可以利用 动态效应来增加气缸吸入的新鲜充量,提高充气 效率。
-
3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对进气管的要求是: 在高速、大功率时,应配装粗短的进气管; 在中低速,最大扭矩时,应配装细长的进气管。
源自文库
-
4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汽车发动机原理
-
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是发动机可变技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指配气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几乎可改变所有的结构参 数,如进气管长度和流动截面、配气相位、气门 升程规律和进气涡流强度等等。
波到达入口后,变为正压波(
压缩波)向出口反射,使管内
压力升高。
阀门突然关闭时管道内压
力波传播与反射与打开时相反
。
-
17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除了阀门的突然开闭,还
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压力波传 播与反射,如管道内存在突起 和急剧转弯。由于存在各种阻 力,管道内压力波在反复传播 时会不断衰减,经过一定的时 间之后,管内流动趋于平衡稳 定流动。
-
1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1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3 可变排气管
-
13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进气管结构参数变化导致充气效率改变。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
7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可变气门定时)
四行程发动机对气门定时的要求 是:进气迟闭角与排气提 前角应随转速的提高而加 大,即低转速时,进、排 气门应接近下止点关闭和 打开;高转速时,进、排 气门应远离下止点关闭和 打开。怠速时,气门叠开 角要小,随着转速上升, 气门叠开角应加大。
-
8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9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10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发动机在中、低速时,关 闭阀8,使用长进 管。在阀8关闭的 情况下,利用长
管反射和传播压 力波.
高速工作时,打开阀8,
同时使用长短两
进气管。利用短
管进行反射压力
波的传播和反射。
-
5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可旋转件
-
6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14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分析:
在进气过程中,活塞的下行运动可导致
进气管内产生膨胀波,该膨胀波将在进气管
的开口端反射,然后产生正向压力波向气缸
传播。在合适的条件下(如转速、进气管长
度等),这个正向压力波可以使得进气过程
结束时,进气门处的压力高于正常的进气压
道系统。当阀门突然打开时,
管道内前端气体向前运动,在
前端极短的一段内,出现一个
微小压降△ p,即负压波(膨
胀波)。
-
16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负压波以声速 a 向入口传
播。其绝对速度为Cf- a 。情
况,与突然打开时相反。负压
-
18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反射压力波的类型取决于管端的边界条件。 有两种边界,开口边界和闭口边界。上例的入口 为开口边界,出口在阀门关闭时为闭口边界。开 口边界的反射波和入射波相反,压缩波反射时变 为膨胀波,膨胀波反射时变为压缩波;闭口边界 的反射波和入射波相同,即压缩波仍为压缩波, 膨胀波仍为膨胀波。
力。这样发动机就可以多进气,从而使充气
效率得到提高,这是上图出现充气效率变化
的原因,即动态效应引起充气效率变化。
-
15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可以用简单的管道气体流 动模型来说明动态效应。
图表示一个带有阀门的管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自由排气阶段、
扫气阶段以及额外排气阶段。
-
23
-
24
-
25
-
-
2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2 进气管内的动态效应
-
2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2.9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2.9.1 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
二冲程内燃机同样具有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
气过程,这些过程只用两个活塞行程来完成,其中差别最 大的是换气过程。在膨胀行程的末期,活塞下行.首先打 开排气口,开始排气,而后扫气口开启,具有一定压力的 新鲜充量由扫气口流人气缸,并强迫废气由排气口流出, 进行充量更换,然后,活塞到达下止点后又上行,在压缩 行程的开始,依次将扫气口和排气口关闭,换气过程结束。 新鲜充量由扫气泵提供,扫气泵的作用是对新鲜充量进行 压缩,使其压力提高后,再进入气缸。
-
19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
20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管内非稳定流动中压力波的传播反射就是管 道内的动态效应。压力波的传播与反射还有叠加 效果,使得管内压力波动加剧。工程上可以利用 动态效应来增加气缸吸入的新鲜充量,提高充气 效率。
-
3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对进气管的要求是: 在高速、大功率时,应配装粗短的进气管; 在中低速,最大扭矩时,应配装细长的进气管。
源自文库
-
4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1 可变进气管技术
汽车发动机原理
-
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是发动机可变技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是指配气系统结构参数可变的技术。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几乎可改变所有的结构参 数,如进气管长度和流动截面、配气相位、气门 升程规律和进气涡流强度等等。
波到达入口后,变为正压波(
压缩波)向出口反射,使管内
压力升高。
阀门突然关闭时管道内压
力波传播与反射与打开时相反
。
-
17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1 管内动态效应
除了阀门的突然开闭,还
有许多原因可能导致压力波传 播与反射,如管道内存在突起 和急剧转弯。由于存在各种阻 力,管道内压力波在反复传播 时会不断衰减,经过一定的时 间之后,管内流动趋于平衡稳 定流动。
-
11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2 可变配气机构
-
12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 配气系统可变技术 2.7.3 可变排气管
-
13
第二章 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2.8 配气系统内动态效应的利用 进气管结构参数变化导致充气效率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