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

模块二

任务1-3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先生,65岁,2003年因胸痛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发病后7天于某医院行介入治疗成功,述放入支架一枚。以后患者一直感觉尚可,偶有胸闷和气短。今日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心悸,呼叫急救中心后经救护车送来医院。查体:发现脉率155次/分,律齐,立即吸氧行心电监测。建议住院治疗。

初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

思考:

1.该患者患此种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未确诊患者进行心电图机操作的能力、对需要进一步确诊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机使用的能力、对重症患者进行电除颤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心律失常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心室颤动者抢救配合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心律失常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分化的传导组织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产生冲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导最终到达心房与心室而产生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均可引起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成为心律失常。

二、病因及分类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

(一)病因

1.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生理性:健康人饮咖啡、剧烈运动等器质性:甲亢、发热等

2.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生理性: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病理性:颅内高压、甲减。临床表

现:胸闷、头晕

3.房性期前收缩

病因:生理性:过度疲劳、过度吸烟、饮酒,病理性:二尖瓣损害、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4.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

5.心室颤动

病因:常见于风心病

(二)分类

1.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2)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4)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3)冲动传导异常:

1)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视频:心律失常你知多少?

小组讨论:心律失常主要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50次/分。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0.60s,成人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

处理: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减慢心率。

2.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1.0s。常伴窦性心律不齐,即最长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0.12s

处理:生理性无需处理,病理性用阿托品,更严重者可安装心脏起搏器。

3.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其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有所不同。

②P’-R间期>0.12s。

④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窦性P波之间的时限常短于2个窦性P-P间

期)

4.室性期前收缩:心律失常中最常见的是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①提前出现的QRS波群宽大畸形。②QRS波群前无相关的P波。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④多为完全性代偿间歇。

5.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突发突止

心电图:心率150-250次

处理:兴奋迷走神经:压眼球、刺激咽后壁、按摩颈动脉窦。

6.室性心动过速:不及时处理,可发展成为心室颤动(室颤先兆)

心电图表现:①3个或3个以上的室性期前收缩连续出现。② QRS波群宽大畸形,ST-T 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③心室率通常为140~200次/分,心律规则或略不规则。

处理:首选利多卡因或胺碘酮,如上述药物无效可立即行同步直流电复律

7.心室颤动:是心源性猝死常见的心律失常。表现为意识丧失、抽搐、呼吸停顿、大小便失禁。听诊音消失,脉搏触不到,血压测不出。

心电图表现:

①P-QRS-T波群消失,代之以形态、振幅与间隔绝对不规则的颤动波(室颤波)。②频率为150~500次/分。

处理:直流非同步电复律配合心肺复苏

8.心房颤动:表现为第一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及短绌脉。

心电图特点:P波消失被F波代替。频率:350-600次/分。

处理:轻者无需特殊治疗,最有效的复律手段为同步直流电复律

四、辅助检查

1.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最重要的无创性检查技术。

2.动态心电图亦称Holter心电图,是诊断心律失常的重要手段。

五、治疗原则

心律失常采用药物治疗,应在积极控制感染基础上,消除诱因,改善呼吸功能及心前区不适,纠正心绞痛,防止心脏骤停的发生。

六、护理诊断

1.焦虑与严重心律失常导致的躯体及心理不适有关。

2. 活动无耐力与严重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排出量减少有关。

3. 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导致的晕厥有关。

4.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心搏骤停。

七、护理措施

1.休息与活动影响心脏排血功能的心律失常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协助完成日常生活。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者,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及感染,可维持正常工作和生活,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改善自主神经功能。

2.心理护理对于轻度心律失常病人,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以稳定情绪。对于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加强巡视,加强生活护理,给予心理支持,消除恐惧心理,增加病人的安全感。

3.饮食护理宜选择低脂、易消化、营养饮食,不宜饱食,少量多餐,避免吸烟、酗酒、刺激性或含咖啡因的饮料或饮食。

4.病情观察密切观察脉搏、呼吸、血压、心率、心律,以及神志、面色等变化。严重心律失常病人应实行心电监护,注意有无引起猝死的危险征兆,如频发性、多源性、成联律、RON T室性期前收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第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等。随时有猝死危险的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第三度方式传导阻滞等。如有发现,应立即抢救,报告医师进行处理。同时嘱病人卧床、吸氧、开放静脉通道、准备抗心律失常药物、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

5.用药护理正确、准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应用利多卡因须注意静脉注射不可过快、过量,以免导致传导阻滞、低血压、抽搐甚至呼吸抑制和心脏停搏。奎尼丁药物有较强的心脏毒性作用,使用前须测血压、心率,用药期间应经常监测血压、心电图,如有明显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或不规则,心电图示Q-T间期延长时,须暂停给药,并报告医师处理。

6.心脏电复律护理

(1)心脏电复律适应证:非同步电复律适用于室颤、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同步电复律适用于有R波存在的各种快速异位心律失常,如房颤、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等。

(2)心脏电复律禁忌症:病史长、心脏明显扩大,同时伴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和房扑病人,洋地黄中毒或低血钾病人。

(3)操作配合:准备用物如除颤器、氧气、吸引器、心电血压监护仪、抢救车等。病人仰卧于绝缘窗上,连接心电监护仪,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地西泮0.3~0.5mg/kg。放置电极板,电极板须用盐水纱布包裹或均匀涂上导电糊,并紧贴病人皮肤。放电过程中医护人员注意身体的任何部位均不要直接接触铁床及病人,以防电击意外。

(4)电复律后要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呼吸、血压,每半小时测量并记录1次直至平稳,并注意面色、神志、肢体活动情况。电击局部皮肤如有烧伤,应给予处理;遵医嘱给予抗心

律失常药物维持窦性心律,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7.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后护理

(1)术后可心电监护24小时,注意起搏频率和心率是否一致,监测起搏器工作情况。

(2)绝对卧床1~3天,取平卧位或半卧位,不要压迫植入侧。指导病人6周内限制体力活动,植入侧手臂、肩部应避免过度活动,避免剧烈咳嗽等以防电极移位或脱落。

(3)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同时注意伤口有无渗出和感染。

(4)做好病人的术后宣教,如如何观察起搏器工作情况和故障、定期复查的必要、日常生活中要随身携带“心脏起搏器卡”等。

八、健康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本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导致疾病加重的因素。

2.告知病人戒烟及饮食护理。

3.根据病人心肺功能和体力情况,为病人制定康复锻炼计划,如慢跑、快走及打太极拳等,提高机体抵抗力。

【课堂小结】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最严重的表现是心脏骤停,,心电图示P-QRS-T波群消失,频率为150~500次/分时,提示心室颤动,主要以直流非同步电复律配合心肺复苏,使心脏功能恢复正常。

【案例分析】

你是小先生请你来讲一讲:

通过案例中,该诊断为室上性心动过速,引起该病主要的原因为在心梗基础上并发的心律失常,治疗该类型心律失常主要以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如按压颈动脉窦、刺激咽后壁等。

【护考模拟】

()1.窦性心动过速是指心率超过

A.80次/分 B.90次/分 C.100次/分

D.110次/分 E.120次/分

()2.下列哪种心律失常最危险

A.心室颤动 B.心房颤动 C.窦性心律不齐

D.室性期前收缩 E.房性期前收缩

()3.符合心房颤动临床表现的是

A.血压升高 B.心跳呼吸停止 C.大动脉搏动消失

D.意识丧失、抽搐 E.心音强弱不等、心律绝对不规则、脉搏短绌

()4.符合心室颤动的临床表现是

A.心悸、胸闷 B.疲乏无力 C.血压升高

D.脉搏加快 E.意识丧失、抽搐、心跳呼吸停止

()5.终止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措施是

A.肌注新福林 B.静注西地兰(毛花甙丙) C.静注普萘洛尔

D.同步直流电复律 E.刺激咽部引起呕吐反射

()6.治疗室性阵发性心动过速首选

A.氯化钾 B.溴苄胺 C.利多卡因

D.苯妥英钠 E.普鲁卡因胺

()7.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

A.期前收缩

B.房颤

C.传导阻滞

D.室上性心动过速

E.心动过缓

()8.易引起阿-斯综合征的心律失常是

A.房性期前收缩 B.室性期前收缩 C.心房扑动

D.心房颤动 E.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9. 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心电图上最主要的区别是

A.心搏是否提早出现 B.提早的QRS波前有无相关的P波

C.提早的QRS波后面有无ST-T波改变 D.代偿间歇是否完全

E.QRS波形态有无异常

()10. 男性,33岁,突然心悸,检查心律规则,心率180次/分,未听到杂音,压迫颈动脉窦后心率突降到76次/分,你推断此病人可能是

A.窦性心动过速 B.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C.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D.阵发性快速房颤 E.阵发性快速房扑

【课后作业】

各类型心律失常最典型的心电图表现?

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不同类型的抗心律失常药联合用药容易产生相互作用,如果用药不当可产生相互拮抗或产生严重毒性反应,下面是小编搜集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降低自律性,减少后除极、消除折返来降低异位起搏点的活动性,降低除极化组织的传导性、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药物治疗主要是为预防和逆转心律失常引起的严重不良后果,如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晕厥、心悸、濒死感、脑缺血及猝死等。因此,不需药物治疗的心律失常尽量不用药物。 1抗心律失常药四大类 1.1钠通道阻滞药(Ⅰ类)通过阻滞钠通道降低动作电位(APD)0相上升速率,降低自律性,不同程度抑制心肌细胞膜对Ca2+、K+的通透性,此外,也可延长快反应细胞的有效不应期(ERP)。 1.2β-受体阻滞药(Ⅱ类)通过阻断心脏β-受体,抑制交感神经兴奋所致的起搏电流、钠电流和L-型钙电流增加,导致4相舒张期除极速率减慢,降低起搏点的自律性,此外,也可降低APD0相的上升速率,从而减慢心脏的传导性。 1.3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Ⅲ类)抑制钾通道,降低钾电流,延长心肌细胞APD时程及快反应细胞的ERP,但对心肌细胞APD幅度和去极化速率影响小。 1.4钙通道阻滞药(Ⅳ类)抑制L-型钙电流,提高APD的阈值,降低窦房结的自律性,减慢房室结的传导性。 2常用药物分析 2.1Ⅰ类药:钠通道阻滞药 2.1.1奎尼丁主要用于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前的准备及预防复发,可减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反复发作的室性心动过速及房性、室性期前收缩。ⅠA类药。注意事项:①不良反应:一般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金鸡纳反应;心血管方面主要为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和心室停搏;特异反应为呼吸困难,发绀等,与剂量无关;②服药期间检查:血压、心电图、血钾浓度、血小板计数等;③小剂量奎尼丁可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提高疗效且可使不良反应减少;④由于奎尼丁可减少地高辛的经肾排泄而增加地高辛的血药浓度,易发生地高辛中毒,与地高辛联合应用时应减少地高辛的用量;⑤避免夜间给药;⑥静脉注射常引起严重的低血压,有较大的危险性[1]。 2.1.2利多卡因主要作用于蒲氏纤维和心室肌,抑制钠离子内流,促进钾离子外流。用于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后及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ⅠB类药。注意事项:老年人及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肝功不良、心功能不全、严重器质性心脏病,开始用时应减量,最好不应超过常用剂量的1/2~2/3,并严密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调整剂量。常见不良反应:头晕、倦怠、嗜睡、恶心、肌肉颤动、惊厥、神志不清、呼吸抑制、低血压、心动过缓等。大剂量可致严重窦缓、传导阻滞、惊厥及心脏停搏,意识丧失。过敏反应可致皮疹、水肿及呼吸停止。肝、肾功能障碍,肝血流量减少,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肌受损,低血容量及休克等患者慎用。 2.1.3苯妥英钠作用于利多卡因相似,尚有抑制钙离子内流的作用。用于洋地黄毒苷引起的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及对利多卡因无效的心律失常。ⅠB类药。注意事项:苯妥英钠针剂有强碱性,宜用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稀释,不宜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疹、眼球震颤、精神异常,静脉注射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一) 【摘要】心律失常(cardiacarrhythmia)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按其发生原理,可分为冲动形成异常和冲动传导异常两大类。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护理 1.一般护理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时,病人可出现血压下降、休克。协助病人去枕平卧,抬高头部和下肢15°~20°,以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脑组织的血液供应;出现心力衰竭时,协助病人半坐卧位,以减轻肺淤血,减轻呼吸困难;当病人出现意识丧失、抽搐时,应注意保护好病人,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分泌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并注意防止舌咬伤。 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过度劳累。对有器质性心脏病或其他严重疾病的病人以及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嘱其卧床休息,以免发生意外。为了使病人身心得到休息,应提供有利于睡眠的环境和方法,避免使病人情绪紧张的各种刺激。病情稳定阶段,应鼓励病人逐渐恢复活动以提高其耐力。 2.饮食护理针对病人原发病的不同给予不同的饮食。①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心律失常病人,饮食无特殊要求,给予普通饮食即可。②对冠心病合并的心律失常,应给予低盐、低脂饮食。③由于电解质紊乱引

起的心律失常,应针对其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饮食。低血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柑橘类、香蕉等;高钾时,应限制含钾的食物。④心律失常合并心衰时,应限制钠盐和水分的摄入,防止水、钠潴留加重心衰。⑤避免食用刺激性饮料,如咖啡、浓茶、可乐,限制饮酒。⑥保证食物中钾、镁、钙的摄入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有利于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3.症状护理 (1)心悸①症状明显时,病人应卧床休息。因休息时,全身组织耗氧减少,可以减轻心脏负担,从而减慢心率。②发热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应积极给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敷等。③室上性心动过速,给予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无效时遵医嘱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2)胸闷、心绞痛①发作时,病人应停止原来的活动,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的耗氧。②遵医嘱及时用药,防止心室率过快或过慢。③帮助病人避免或消除紧张情绪,以防冠状动脉痉挛加重心绞痛。 (3)头晕、抽搐、晕厥①由于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所致者,立即遵医嘱用利多卡因静脉推注或施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术。②由于心室率过慢引起的阿一斯综合征,可立即用拳头尺侧以中等强度力量从20~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捶击1~3次,大部分病人能恢复心跳,无效者立即进行人工心肺复苏。③发作抽搐、晕厥时,应注意保护病人安全,防止舌咬伤、坠床、呼吸道窒息等意外情况发生。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总结版

(一)ⅠA类——奎尼丁(适度阻滞Na+通道)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亦减少K+外流。 自律性下降,传导减慢,有效不应期延长 广谱抗心律失常药,尤其是房颤、房扑的复律治疗及其后的维持窦性心律。 对植物神经的影响:α受体(-),M受体(-) 奎尼丁不良反应: 药理作用引起的:(1)心律失常:传导阻滞——心动过缓或室性早搏; (2)复极过长——早后除极(EAD)——多形性(尖端扭转行)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奎尼丁晕厥 药物本身引起:(1)金鸡钠反应:耳鸣、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视力及听力减退等。 (2)过敏反应

(二)ⅠB类——利多卡因、苯妥英钠、美西律(轻度阻滞Na+通道) 利多卡因: 药理作用:抑制Na+内流,促进K+外流 降低自律性:浦肯野纤维,抑制4相Na+内流所致; 传导性:治疗剂量时,正常心肌无影响,缺血心肌(抑制Na+内流)减慢,对血钾降低或受损而部分除极心肌的心肌,因促进K+外流使浦肯野纤维超极化,加速传导; 有效不应期:相对延长,阻止2相Na+内流所致。 主要用于防治各种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室早,室速,室颤。是治疗急性心梗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用药。此外,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均可使用。 苯妥英钠:

药理作用与利多卡因类似 与强心苷竞争Na+--K+--ATP酶,是强心苷中毒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首选药。 对传导的抑制作用较利多卡因弱,尤其适用于伴房室传导阻滞的强心苷中毒。 体内过程不如利多卡因好控制,可以口服,注射剂刺激性较强,副作用较多。 (三)ⅠC类——普罗帕酮、氟卡尼(重度阻滞Na+通道) 能明显降低0相上升最大速率而减慢传导速度。抑制4相Na+内流而降低自律性。 广谱,对室上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均有效。 有致心律失常作用,增加病死率,近年主张作为二线抗心律失常药使用。 (四)Ⅱ类——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 药理作用: 抑制交感兴奋,抑制Ca+、Na+内流,促进K+外流。 ①β受体(-); ②降低自律性:窦房结、房室结; ③传导性(高浓度)减慢:较大剂量有膜稳定作用,减慢0相上升最大速率; ④对房室结ERP有明显延长作用。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

---------------------------------------------------------------最新资料推荐------------------------------------------------------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 导读: 缘份是什么,是心有灵犀的一种感觉;是一见如故的一种倾向;是相见恨晚的一种心情;是上天安排的最美的际遇;是深深的牵挂或隐隐的怀念!缘是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 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因为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为一次回眸而感慨万千。 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 心悸心慌、胸闷气短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出现以上症状的情况极有可能是患上了冠心病。 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正确用药就可以治疗冠心病,其实这是对冠心病的了解不深,冠心病的治疗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而且患者的日常生活习惯也关系很大,尤其是要做到戒烟。 吸烟的男性已经很多了,其中由于吸烟引起的冠心病患者也有很多,所以戒烟也是对冠心病治疗的一个帮助。 冠心病发作具体症状如下: 一、胸部剧烈疼痛: 冠心病发作后,患者会忽然感觉到胸部剧烈疼痛。 突然出现胸前区的剧烈疼痛,多表现为绞榨式、紧缩样、压迫感、 1 / 7

并伴随有恶心呕吐等症状,持续时间长,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片,均不能得到缓解。 二、肩痛和下腹部疼痛: 一些老年患者,在冠心病发作后会有肩痛和下腹疼痛。 症状多不典型,无疼痛或仅轻微疼痛,也有疼痛不典型。 可为肩部或上腹部疼痛,故易误诊为胃穿孔或急性胰腺炎等。 高龄者可突然出现呼吸困难、紫绀、咳血等。 三、心悸、盗汗: 冠心病紧急发作,患者还会出现四肢无力、心慌以及盗汗。 发病时常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冷汗淋漓、恐惧或有濒死感,急性心肌梗塞发病急,并发症多,极易导致猝死。 【患者案例】心律失常病人护理诊断?冠心病患者赵帆女性,53 岁,农民,2010年 5 月使用的【复欣宝静电理疗贴】理疗贴,之前心慌、气短 16 年,近 10 天加重,伴有发热,咳痰,呕吐。 该患者于 16 年前常于劳累后咳嗽、心慌、气喘,但休息后可缓解。 6 年前开始一般体力劳动即感心慌、气短,双下肢出现轻度水肿,吐白色泡沫痰。 经治疗后症状好转,但每于劳动后反复发作。 入院前 10 天,又因着凉感冒、发热、寒战、咳嗽,咳黄色痰,咽疼、流涕、鼻塞,并且心悸、呼吸困难逐渐加重,胸闷、恶心伴有呕吐,实在也没法在家务农了,平时还总觉得自己给家人添麻烦,就

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心脏电生理特性

讲座 综述 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的心脏电生理特性 西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 成建国 通过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在心脏电生理研究领域取得了很多进展,并且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出版了很多专著可供医务人员参考,本文仅就与心律失常关系最为密切的心脏电生理知识作简要复习。为了说明心脏生理特性与心电图特别是心律失常的关系,本文还将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有关知识作简要介绍。 1 心脏的生理特性 心脏的生理特性包括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其中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性与心电产生有关,为心脏的电生理特性,而收缩性则与心脏排血功能有关。 1.1 自律性(自动节律性) 自律性是指心脏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情况下,依然能够自动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心脏具有自律性的组织是经过特殊分化的心肌细胞,能够产生自律性的心肌细胞称为起搏细胞或自律细胞,这些细胞存在于心脏传导系统中,而普通心房肌和心室肌则不具有自律性。现已证明,在心脏特殊传导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具有自律性,但不同部位的自律性并不相同。心脏自律性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其冲动频率经常发生变动,以适应机体在不同情况下的生理需要。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每分钟可自动发放冲动60~100次,房室交接区次之,每分钟可发放冲动40~60次,而心室内传导组织的自律性最低,每分钟仅能发放冲动20~40次。因此,窦房结通常作为心脏激动起源点而控制着整个心脏的活动,其他部位的自律性起搏点都被窦房结自律性所抑制,从而变为潜在性起搏点,只有当某些原因使窦房结自律性降低或其激动传导功能发生障碍时,下级起搏点所发放的冲动才有可能控制心脏电活动,以保证心脏不因窦房结不能产生激动或产生的激动无法下传而停止跳动,心脏潜在起搏点的存在实际上是一种保护机制。另外,当某些原因使心脏其他部位自律性异常升高并且超过窦房结的自律性时,亦可由其他起搏点所发放的冲动控制心脏活动,成为一些心律失常的重要原因。一般将由窦房结产生激动形成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而由窦房结以外异位起搏点发放冲动形成的心律称为异位心律。 1.2 兴奋性 兴奋性是指心肌细胞对外来有效刺激发生反应的特性,又可称为应激性。所有心肌细胞对刺激都具有发生反应的性能,表现在心电活动上就是因刺激而引发一次激动或产生一个动作电位,并且向邻近组织作扩布性传导,心肌一旦失去兴奋性便意味着心脏的停搏。心肌兴奋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有时会在某些情况下增高或降低。衡量心肌兴奋性高低通常是以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刺激阈)为依据,引发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越小说明兴奋性越高,反之则说明兴奋性越低,如果用高强度的刺激仍然无法引发激动而形成一个动作电位,就说明该心肌细胞缺乏兴奋性。 当心肌细胞受到刺激而发生兴奋后,有一段时间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产生反应,既不发生激动传导,也不能引起心肌细胞的收缩,甚至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用大于阈刺激1000倍的超高强度刺激都不引起兴奋反应,通常将这一时段叫做绝对不应期,该期发生在动作电位0相开始到3相复极化进行至-55mV左右的时段内。目前,临床心电图学和心脏电生理学已几乎不用绝对不应期这一术语。在绝对不应期后的很短时间内,如果给予心肌一个足够强度的刺激(比阈刺激高出2~4倍的刺激),心肌细胞膜仅可产生局限性除极化反应,但仍不能发生动作电位,这一时期被称为局部反应期,它发生在动作电位3相复极化过程中,在膜电位由-55mV继续恢复到-60mV的这段时间内,目前通常将局部反应期与绝对不应期合称为有效不应期,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持续时间约为200~300ms。产生有效不应期的原因是绝对不应期膜电位绝对值太小、钠通道完全失活或局部反应期钠通道刚开始复活,还没有恢复到可以被激活的静息状态。在有效不应期之后,心肌的兴奋性逐渐恢复,但对刺激的反应强度仍较正常时为低,此时如果给予心肌细胞一个阈刺激,并不能使之产生新的动作电位,只有给予较强刺激(高出阈刺激2~4倍的刺激)才有可能使心肌发生较弱 32

心律失常

模块二 任务1-3 心律失常病人的护理 【案例】 张先生,65岁,2003年因胸痛诊为急性广泛前壁心梗。发病后7天于某医院行介入治疗成功,述放入支架一枚。以后患者一直感觉尚可,偶有胸闷和气短。今日在家看电视时突然心悸,呼叫急救中心后经救护车送来医院。查体:发现脉率155次/分,律齐,立即吸氧行心电监测。建议住院治疗。 初步诊断:室上性心动过速 思考: 1.该患者患此种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最主要的治疗原则是什么?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专业职业能力:具备对未确诊患者进行心电图机操作的能力、对需要进一步确诊患者进行24小时心电监护机使用的能力、对重症患者进行电除颤操作的能力。 2.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心律失常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护理措施。 3.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心律失常患者病情评估的能力,具备对心室颤动者抢救配合能力、能够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具备为心律失常制定健康指导方案的能力。 【新课讲解】 一、概念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产生和传导冲动的特殊分化的传导组织构成。在正常情况下,由窦房结产生冲动,沿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左右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导最终到达心房与心室而产生一次完整的心动周期。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起源或冲动传导的异常均可引起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成为心律失常。 二、病因及分类 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是引发心律失常最常见的原因。 (一)病因 1.窦性心动过速 病因:生理性:健康人饮咖啡、剧烈运动等器质性:甲亢、发热等 2.窦性心动过缓 病因:生理性:健康的青年人、运动员、睡眠状态。病理性:颅内高压、甲减。临床表

现:胸闷、头晕 3.房性期前收缩 病因:生理性:过度疲劳、过度吸烟、饮酒,病理性:二尖瓣损害、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4.室性期前收缩 病因:最常见为冠心病,特别是心肌梗死。 5.心室颤动 病因:常见于风心病 (二)分类 1.冲动形成异常 (1)窦性心律失常: 1)窦性心动过速。2)窦性心动过缓。3)窦性心律不齐。4)窦性停搏。 (2)异位心律 1)期前收缩(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2)阵发性心动过速(房性、房室交界区、室性)。 3)心房扑动、心房颤动。4)心室扑动、心室颤动。 (3)冲动传导异常: 1)房室传导阻滞: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度房室传导阻滞。 三、临床表现 视频:心律失常你知多少? 小组讨论:心律失常主要症状 1.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150次/分。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0.60s,成人频率大多在100~150次/分 处理:一般不需处理,必要时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可减慢心率。 2.窦性心动过缓:40次/分<成人窦性心律的频率<60次/分,称为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PP间期>1.0s。常伴窦性心律不齐,即最长与最短的PP间期之差>0.12s 处理:生理性无需处理,病理性用阿托品,更严重者可安装心脏起搏器。 3.房性期前收缩 心电图表现: ①提前出现的房性异位P’波,其形态与同导联窦性P波有所不同。 ②P’-R间期>0.12s。 ④多为不完全性代偿间歇(即期前收缩前后窦性P波之间的时限常短于2个窦性P-P间

最新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 一、心律失常的定义 正常节律:①起源于窦房结(SAN);②频率在60-100次/分;③RR 间期变异<0.12s;④PR间期0.12-0.20s;⑤ QRS≤0.10-0.11s。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与正常节律有变异的心律,是起搏、兴奋和传导功能的异常。 二、心律失常的分类 按心率分:快速型(性)心律失常:房性期前收缩、房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等 缓慢型(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和传导阻滞等 按发生原理分:冲动起源上的失常,冲动传导上的失常,复合型的心律失常 三、冲动起源上的失常 1.窦性心律失常(频率与节律改变): 窦性心律失常指SAN发出冲动的异常,发出过快、过慢或不规则的冲动。 窦性心动过速(>100次/分) 窦性心动过缓(< 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R-R间期相差>0.12s) 2.被动性异位心搏(逸搏)及异位心律(逸搏心律): 被动异位心搏及被动性异位心律指SAN自律性降低或功能衰竭,不能以正常频率按时地产生冲动,或产生的冲动不能外传时,自律性较低的次级起搏点(房室结、AVN)或三级起搏点(心室内的传导系统)起而代之,对心脏有保护作用。异位起搏点于AVN者,称房室交界性逸搏或心律;起源于心室内传导系统者,称为室性逸搏或心律。 分类: 2.1 逸搏被动发出1-2个激动,特征:①过迟发生;②非窦P所生(P-R间期<0.11s);③心室波形(QRS波)可宽大畸形或正常,视逸搏发生部位在心室还是在房室交界处而定。 2.2 逸搏性心律连续发生3个以上的激动,如第Ⅲ度房室传导阻滞(ⅢoAVB)引起的室性被动性心律,特征:①HR<40次/分; ②P与QRS无固定关系;③起源于房室束分叉以上,QRS无畸形,起源于分叉以下者,QRS波宽大畸形。 产生原因:SAN受抑制(如迷走神经兴奋)或激动下传受阻(如ⅢoAVB),潜在起搏点被动发出激动。 3.主动性异位心搏(期前收缩)与主动性异位心律: 3.1 期前收缩指SAN以下的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强,抢先发出一或二次激动。原因:①异位节律点有传入阻滞;②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升高;③SAN对异位节律点的抑制失效(超速抑制不起作用)。根据异位起搏点部位的不同,将期前收缩分为房性、房室交界性和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措施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心率失常的病人,其临床特征为:突发性,复杂性,多变性,致死性。心率失常,除窦性心率失常之外,常见的是室早,房颤和房早。恶性心律失常包括心室扑动,心室颤动,心室率极快而不规则的多型室速。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根据其护理原则,应注意如下几点: 1 护理措施 1.1 心电监护:静脉注射异搏定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听取患者的主诉。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心率变化及心律失常,并了解其出现的频率及持续时间,准确记录,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一旦发现室上速转为窦性心律,立即停止注射异搏定,以防出现严重并发症。 1.2 药物静脉注射速度及心率监测:异搏定注射过快可造成心脏停搏。过慢血中药物达不到有效浓度,影响疗效。故在静脉推注过程中应掌握静脉推注速度。本院在救治患者时,医生同时在旁观察患者心率改变,患者入院时心率均在240~260次/min。静脉推注0.9%氯化钠20 ml 加异搏定5 mg时,必须同时观察患者心律变化及听取患者主诉。推药注射总量的50%时,要减慢速度,患者心率会有巨大变化,因此静脉给药时必须注意时间及速度,及时给予患者对症处置。 1.3 血压监测:用药前、用药中及转复后均应监测血压变化。若患者出现头晕、色身出汗、血压下降等变化时,及时报告医生尽快处理。 1.4 心理护理:室上速发作时患者常有明显的胸闷、心悸、头晕,容易产生精神紧张、焦虑、恐惧情绪,减缓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必要的解释和安慰,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保持心情平静,有利于转复为窦性心律。 1.5 配合治疗:患者入院后,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血压监护,开放静脉通路,仰卧位或中凹卧位或屈膝卧位(患者多无力支持,需帮助患者扶双腿或采用摇床调整体位)。遵医嘱抽取药物后,静脉推注药物前,告知医生同时观察患者用药。静脉推注药物时,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的改变,随时准备停药。患者静脉推注药物后,恢复窦性心律,会出现自觉心脏无力、头晕、四肢无力等状况,要和患者说明心率一下转为正常次数时,对于之前的供血状况一定有影响,已经配合医生应用其他药物(采用5%葡萄糖250 ml加入参麦60 ml 慢静脉滴注纠正血压下降,或5%葡萄糖250 ml加入舒血宁20ml慢静脉滴注缓解心肌缺血症状。血糖高的患者要加入胰岛素4U),患者的不适症状可逐渐缓解。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心情,使其配合治疗。 2 护理时注意事项 (1)建立静脉通路时,要选择粗直的血管,最好使用静脉留置针,防止药物渗漏,影响抢救。又有利于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掌握滴数,

关于心律失常

关于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心脏的电路出现问题 你可以屏住呼吸,但你无法屏住心跳。心脏的结构:两房两厅(左右心房、左右心室)的房子。心脏的疾病可能是房子的墙壁出了问题(心肌疾病),可能是房子的门窗出了问题(心脏瓣膜疾病),可能是房子的水管出了问题(冠心病),也可能是房子的电路出了问题()。 与其他器官不同的是:心脏具有自律性。只要到菜市场买过鱼的人都知道,鱼贩子经常会把跳动的鱼心脏留在新杀的鱼肉上面,以此证明该鱼是新杀的。心脏在离体后,仍然能维持一段时间的跳动,这说明心脏还具有自律性。这是因为心脏上有一个特殊的组织叫———窦房结,身体其他部位的运动都受大脑控制,但是心脏例外,它不受大脑控制。 窦房结是发放冲动指令的“中央”,中央的指令要下达基层,中间需要经过一些通路,这就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所以,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由此分为两类,一类是冲动形成异常,一类是冲动传导异常。 经常性有一些病人很紧张地拿着心电图来找医生,说是被诊断为窦性心律。但实际上,正常的心律是从窦房结发出的,因此,窦性心律一般是正常心律,除非伴有心跳过快、过缓或不整齐。 只要是窦性心律,每分钟的心跳频率是60—100次,且节律整齐,就是正常的。如果频率每分钟超过100次,就叫窦性心律过速;小于60次/分,则是窦性心律过缓;如果节律不齐,则称为窦性心律不齐。过快、过缓、停顿、不整齐等均属心律失常。若传导系统出现故障,就像我们所说的交通堵塞,上级的命令无法下传,心跳就会跳得更少,这叫传导阻滞。

心律失常还包括另一大类,这是一类起源于窦房结以外的心律。窦房结就像中央,中央发出的命令,下面各省如果统一遵守指令行动,一般就是正常养状态。但是,如果某个省(心脏的某个部位)不听中央的,在统一行动之前提前行动(即提前于窦房结跳动),这就是早搏。而扑动和颤动,则是更低一级的“基层县乡”自行其是所导致的,其跳动频率更快。 有些心律失常非常可怕。心律失常的症状范围很广,从完全没有感觉,到一发病就猝死的都有。一般常见的症状是感觉心跳不规则,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有时跳得太快,会出现心脏缺血,导致胸痛、眩晕甚至晕倒。 在此特别提到房颤,这种心律失常必须非常警惕,它绝不是心跳不舒服那么简单,房颤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高达10%,慢性持续性房颤属于“钝刀子杀人”。如发生房颤,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和性质会发生变化,这样容易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就叫栓子。这些栓子顺着血流走向身体的其他部位,停在哪里就栓塞在哪里,造成那个部位的缺血坏死。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脑梗死、心肌梗塞。房颤一开始是没有什么感觉的,但是其致残性是很可怕的,长期房颤,脑梗死、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是非常高的。 而一些来自心室的心律失常,如心室发生过速、扑动,会造成心脏射血不足,导致全身各器官(包括心脏自身)供血不足,可引起心力衰竭,以及重要器官的变性坏死。 根据病史,通过听诊心音、摸脉搏以及心电图、24小时心电图可以确诊心律失常以及发现更多的心律失常。 并非所有的心律失常都要治疗。许多没有明显症状,不会危及生命的良性心律失常(如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右束支传导阻滞),可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选择 来源: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作者:廖德宁杨志健 单位:入站时间:2009-09-07 11:04:00 抗心律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AAD)用于临床已有百年历史,但近20年来以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ia suppression trial,CAST)为代表的循证医学研究结果改变了人们对AAD的认识,使AAD的临床应用从以经验和推理为基础转为以证据为基础,使对AAD疗效的评价从以单纯使用早搏减少等临床替代终点转为以强调与重视总死亡率、心血管死亡率等硬终点。遗憾的是迄今为止尚未找到一个既能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又能明显降低死亡率的理想药物,故有人提出负责任的心内科医生不只是会开AAD处方,而是要理解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选择使用AAD。 1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再认识 1.1 I类AAD I类AAD根据其对心脏传导和动作电位的影响分为IA、IB、IC 等3个亚类。IA类AAD主要包括奎宁丁、普鲁卡因胺、双异丙吡胺等,对Na通道的阻滞作用随心率的增快而增强,具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可以有效终止房性和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但因其具有致心律失常和负性肌力作用,可引起心肌梗死后及心功能不全患者死亡率升高,故禁用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也已不作为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AFL)或其它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首选。然而近年发现,心室内、中、外膜复极电流中,快钾复极电流(Ikr)强度相似,而中膜慢钾复极电流(Iks)强度不及内、外膜的二分之一[1]。由于小剂量奎尼丁(血药浓度3~5 μmol/L)只阻滞INa、Ikr,对Iks无明显阻滞作用,故对心中膜复极时间的影响显著大于对内、外膜复极时间的影响,造成心室跨壁复极离散度增大而易致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 de pointes,TdP),但大剂量奎尼丁可同时阻滞Iks,使三层心肌复极时间延长趋于一致,此时虽然QT间期延长,但跨壁复极离散却缩小,TdP发生率反而下降。因此,奎尼丁诱发TdP 多出现在治疗初始3天内或小剂量时,加强用药初期的监测可以减少TdP的发生,这一特点使奎尼丁在治疗AF或某些难治性VT时仍有一定地位。IB类AAD主要包括利多卡因、美西律等,对钠通道的阻滞作用较小,但在(心肌缺血所致的)心肌组织pH值下降、细胞外K增多、膜电位减低时阻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及时发现和抢救,复苏成功29例,心源性猝死6例。结论加强恶性心律失常病人的急救护理有利于预后。 【关键词】心律失常临床护理 心律失常本身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组症群。其病因多数是病理性的,但亦可见生理性的。发作时经心电图检查确诊。正常心脏以一定范围的频率产生基本上有规律的收缩,其收缩的冲动起源于窦房结,并以一定顺序经由结间束、房室结、房室束、左右束支及浦肯野纤维网将冲动传导至心房与心室。凡各种原因引起心脏冲动形成或冲动传导异常均能使心脏活动的规律发生紊乱,导致心律失常。针对此病的特点,要细心周到的护理。 一、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病人46例,其中男19例,女27例;年龄30~79岁,单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5例,预激综合征8例,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2例, 二、护理措施 2.1病情观察 1.询问心律失常患者有哪些不适,如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晕厥等,并了解症状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犯病前有无诱因,如过度紧张、劳累,或生气着急等,犯病时及犯病后对日常生活是否有影响。

2.定期测量心率和心律,学会判断是否存在心动过速、心动过缓、早搏、房颤等心律不齐。患者存在房颤时护理人员应注意需两位护士同时测量心率和脉率,以观察脉短绌情况,脉短绌次数逐渐减少,说明病情好转,或使用洋地黄维持量较合适。此外,还要观察神志状态、血压、呼吸频率。 3.心电图检查是判断心律失常类型及鉴别心律失常病情变化的最主要手段,护士应学会使用心电图机,当病人突然发作心律失常时,应会及时描记心电图,并在心电图记录单标明日期和时间。 4.进行连续心电监测的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出现心律失常及其类型、发作次数、持续时间、治疗效果等。当病人出现频发、多源室性早搏,RonT现象、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二度Ⅱ型及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心电监测连续时间过长,电极贴敷处会损伤病人皮肤,故应每24小时用温水擦拭电极处皮肤,若皮肤发红、发痒,应更换贴敷部位。 2.2对患者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的护理 当患者感觉心悸、乏力、胸闷、头晕时。护士要订嘱病人卧床休息,保持心情平静,以减少心肌耗氧及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判断呼吸困难的程度,给予鼻导管吸氧,氧浓度35%~50%持续吸氧。迅速开放静脉,为抢救用药做好准备。备好抢救药品及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突然发生室扑或室颤病人,应立即给予非同步直流电除颤,并同时呼叫医生。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剂量,静脉滴注药物,注意点滴速度,观察药物作用及副作用。用药期间严密

最新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 (一)诊断依据 1.心率>120次/min。 2.心电图呈窦性或其他快速心律,例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宽QRS快速心律。 (1)心房颤动:心电图表现为各导联无P波,代之以小而快速完全不规则f波,频率为350~600次/min,P-R间隔完全不规则,心室 率大多为100~160次/min。 (2)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心率在160~220次/ min,心律规则,房性者P 波变形,P-R间期>0.11s,房室结性者无P波或逆形 P波, P-R间期<0.12s,QRS波正常。当无法区别房性或房室结性 时,统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3)宽QRS快速心律:QRS波群≥0.12s心率>120次/min。在现场常不能立即区分是哪类心律失常。常见的原因为预激综合征、室上 性心动过速伴功能性室内差异传导、室性心动过速等。 (4)室性心动过速:QRS波群宽大畸形>0.12s,频率在100~220次/ min,可伴有房室分离、心室夺获或心室融合波。 (二)注意事项 1.同缓慢性心律失常一样,快速性心律失常也必须有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才用药物急救,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的依据参考缓慢性心律失常。

2.维拉帕米(异搏定)、毛花苷C(西地兰)、利多卡因、普罗帕酮(心律平)等静脉注射时必须缓慢,同时触摸脉搏或听心音。如果心率明显减慢或患者感觉症状好转,可以停止注射;心率<90次/ min时必须停止注射。注射毛花苷C前要问清近期是否用过该类药物。 (三)操作程序 初诊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120次/ min) 无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 (有明显异常症状和体征) (窦速) (房颤、房扑) (室上速) (宽

精选-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 【常见护理诊断/ 问题、措施及依据】 1. 活动无耐力与心律失常导致心悸或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1)体位与休息:嘱病人当心律失常发作导致胸闷、心悸、头晕等不适时采取高枕卧位、半卧位或其他舒适体位,尽量避免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时病人常能感觉到心脏的搏动而使不适感加重。做好心理护理,保持情绪稳定,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保证病人充分的休息与睡眠。 (2)给氧:伴呼吸困难、发绀等缺氧表现时,给予2~4L/min 氧气吸入。 (3)制定活动计划: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活动计划。对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良性心律失常病人,鼓励其正常工作和生活,建 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窦性停搏、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室速等严重心律失常病人或快速心室率引起血压下 降者,应卧床休息,以减少心肌耗氧量。卧床期间加强生活护理。 (4)用药护理:严格遵医嘱按时按量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静注是速度宜慢(腺苷除外),一般5~15 分钟内注完,静滴药物时尽量用输液泵调节速度。胺碘酮静 脉用药易引起静脉炎,应选择大血管,配制药物浓度不要过高,严密观察穿刺局部情况,谨防药物外渗。观察病人意识和生命体征,必要时监测心电图,注意用药钱、用药过程中及用药后的心率、心律、PR间期、 QT间期等的变化,以判断疗效和有无不良反应。 2. 潜在并发症:猝死。 (1)评估危险因素:评估引起心律失常的原因,如有无冠心病、心力衰竭、心肌病、心肌炎、药物中毒等,有无电解质紊乱和低氧血症、酸碱平衡失调等。遵医 嘱配合治疗,协助纠正诱因。 (2)心电监护:对严重心律失常者,应持续心电监护,严密监测心率、心律、心电图、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变化。发现频发(每分钟在5 次以上)、多源 性、成对的或呈RonT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室速,预激伴发房颤,窦性停搏, 第二度U型或第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等,立即报告医生。安放监护电极前注意清 洁皮肤,用乙醇棉球去除油脂,电极放置部位应避开胸骨右缘及心前区,以免影 响做心电图和紧急电复律;1~2 天更换电极片1 次或电极片松动时随时更换, 观察皮肤有无发红、瘙痒等过敏反应。 (3)配合抢救:对于高危病人,应留置静脉导管,备好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他抢救药品、除颤器、临时起搏器等。一旦发生猝死立即配合抢救。 3. 有受伤的危险与心律失常引起的头晕、晕厥有关。 (1)评估危险因素:向病人及知情者询问病人晕厥发作前有无诱因及先兆症状,了解晕厥发作时的体位、晕厥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必要时心电监护,动态观 察心律失常的类型。 (2)休息与活动:心律失常频繁发作,伴有头晕、晕厥或曾有跌倒病史者应卧床休息,协助生活护理。嘱病人避免单独外出,防止意外。 (3)避免诱因:嘱病人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激动或紧张、快速改变体位等,一旦有头晕、黑蒙等先兆时立即平卧,以免跌伤。 4)遵医嘱给予治疗:如心率显著缓慢的病人可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药物或 配合人工心脏起搏治疗;对其他心律失常病人可遵医嘱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

心律失常药物机制

失常心率 窦性心动过速100-150bmp 房性心动过速150-200bmp 房扑250-300bmp 房颤350-600bmp(f波频率) 100-160(室率) 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70-150 bmp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50-250 bmp 室速100-250 bmp 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60-110bmp 尖端扭转型室速200-250 bmp 心律失常抑制试验(cardiac arrhythmla suppression trial,CAST)在临床上引起了巨大震动。其结果表明,用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肌梗死后病人的室性早搏和非持续室速,非但不能改善病人的预后,反而显著增加了患者猝死和病死率。我们从CAST试验获取的最大启示为:(1)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不仅应减少或消除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更重要的是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猝死和总病死率。(2)可减少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的I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不平行地改善病人的预后,反而使病人预后恶化。(3)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对预后不是独立的预测指标。(4)对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合并有室性早搏和非持续性室速的病人的治疗应针对预防基础心脏病的进展,保护和改善心室功能,而不是单纯“围剿”室性早搏或非持续性室速。 CAST现象同样见于房颤。奎尼丁等Ⅰ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可转复房颤,并减少其复发,但可能增加猝死和总病死率。 房颤的治疗 房颤治疗的目标除了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以外,仍为满意控制心室率(心室率控制的目标是减少和/或消除症状、预防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控制 的标准是静息时心室率60-80 次/min,而运动时90-115 次/min)、恢复窦性心律并防止其复发。用于房颤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有两类: 1转复房颤,恢复窦性心律和预防复发的药物,包括IA类(如奎尼丁)、IC类(如普罗帕酮、莫雷西嗪)和III类(胺碘酮、索他洛尔)抗心律失常药物。 它们主要作用于心房,以延长心房不应期或减慢心房内传导。 2减慢心室率的药物,包括β受体阻滞剂、非双氢吡碇类钙拮抗剂(维拉帕米和地 尔硫 )以及洋地黄类药物。它们作用于房室结,以延长房室结不应期,增加隐匿传导。过去,曾有些临床医师将减慢心室率的药物误解为有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或预防房颤复发的功能,如洋地黄类(毛花甙丙、地高辛)、非双氢吡啶类(维拉帕米和地尔硫 )和β受体阻滞剂。一些随机双盲的研究表明,毛花甙丙与安慰剂比较,其复律的有效率和恢复窦性心律距开始给药之间无显著差异。奎尼丁曾在我国广泛用于持续性房颠的复律和预防房颤的复

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查房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查房 参加时间:2015-04-30 参加人员: 主持人:吕晓春护士长 主持人:今天我们对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护理查房,所选的是1床的王树森,下面由责任护士史海琴介绍病例及给予的护理措施: 患者王树森,男性,73岁,主因“发作性心悸、恶心、呕吐6小时”于2015-4-30-16:40入院,入院心电图示:宽QRS心动过速;患者既往体健,泪囊炎多年,未正规诊治入院查得BNP:2146pg/ml; CK-MB:ml,MYO:ml;WBC:×10∧9/L; 入院后给予的护理措施: 1、执行心律失常患者护理常规,特级护理,重症监护 2、卧床休息,持续吸氧2-3L/min。 3、采取血标本送检,遵医嘱使用药物并观察用药反应 4、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密切观察心电变化。 5、行入院宣教,予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 6、低盐低脂肪饮食 主持人:责任护士病例汇报的很详细、很全面,也制定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包括了多种类型,我来简单说

一下发生机制,发生机制包括冲动形成障碍、冲动传导障碍和冲动传导异常。由于控制心脏的神经冲动不能规律产生且释放,或不能正常的传导而导致心脏的节律异常。 1、冲动形成障碍可见于异位节律点自律性增高和后除极和触发自律性。正常时窦房结自律性最高,窦房结释放的神经冲动通过心脏传导系统传递到整个心脏,全面控制心脏的活动。这些心脏传导系统神经细胞、房室结及心肌细胞等都具有一定的自律性,正常情况下这些细胞的自律性较低,在窦房结冲动的抑制下并不产生冲动。但当这些潜在起搏点自律性增高或窦房结功能障碍时,就可导致冲动形成一场,出现心律失常。这些具有自律性的心肌细胞在后除极期由于振荡性去极化可以引起可扩步的动作电位,而产生异常冲动发放,触发自律性。 2、冲动传导异常包括传导减慢和传导阻滞,如房室结传导阻滞或房室束支传导阻滞,这种传导阻滞可以由于副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而引起。另一种常见的传导异常是折返形成,指一个冲动沿着环形通路传播,返回到其起源的部位,也是引起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接下来由孙琴和大家共同复习一下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其分类。 目前根据抗心律失常药物对心脏的不同作用原理将抗心律失常药物分以下四类,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其中Ⅰ类药又分为A、B、C三个亚类。(1)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1)ⅠA类适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奎尼丁等药。 2)ⅠB类轻度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利多卡因等药。 3)ⅠC类明显阻滞钠通道,属此类的有氟卡尼等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