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教案设计(全套)
《病理学》教案

复习提问(分钟)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和损伤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二)细胞死亡
.坏死的基本病理变化(分钟)、类型(分钟)、坏死的结局(分钟)
.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改变(分钟)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再生(分钟)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细胞再生的影响因素。
教学方法:讲授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重点:①病理学的研究方法和观察方法②健康与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难点: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联系临床,举例讲解。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杨光华.病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步宏.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Beijing: , .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变性的概念、常见变性—水肿、脂肪变性、玻璃样变性的病因及病理变化。
.熟悉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
.了解细胞、组织损伤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二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
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和特点。(分钟)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病理学
年级
级
专业、层次
中医本科
授课学时
授课类型
理论课
授课方式
多媒体
授课教师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第一节充血:常见的充血类型、病变、后果。
淤血:原因、病变、后果。重要器官的淤血:肺淤血、肝淤血。第二节出血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

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5篇)病理学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1.2方法对比组24人采纳传统的试验教学方法,在试验课开始前老师为同学准备好全部的试验玻片,试验课上重要由老师讲解病变的组织学形态。
同学依照老师要求察看玻片,并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组采纳设计性试验教学法,共有24名同学自己愿意参加该组的教学。
1.2.1立题以试验小组为单位,在《病理学与组织胚胎学试验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确立3个既有科学性又有肯定创新的设计性试验题目:针对目前某种疾病的患病率偏高,为更好地将病理与其他学科结合且让同学更早接触到临床学问,最后确定脂肪肝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切片的制作、急性右心衰竭模型的建立及其病理机制的探讨以及皮肤一期愈合的形态学察看三个试验,同时填写《基础医学院形态学设计性试验项目申请书》。
1.2.2试验计划同学自身按设计性试验项目自由组合试验小组,一周后书面交出设计性试验实施步骤,在各试验组老师引导下,将实在设计性试验的步骤、预期结果做成PPT课件,每个小组派出同学代表上台讲解。
试验组带教老师和全体检验系同学一起对每组的设计性试验步骤和预期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等提出参考性建议。
1.2.3试验准备同学依据试验设计方案列出试验所需的动物、器械、试剂、药品的预算清单,在试验前两周提交引导老师,然后到试验准备室领取所需物品,并确定试验场合(试验室、试验台)。
1.2.4预试验依照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预试验。
在预试验中发觉和分析试验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调整的内容,并加以更正。
1.2.5正式试验依照修改后的试验设计方案和操作步骤认真进行正式试验。
做好各项试验的原始记录。
1.2.6试验结果的记录、归纳与分析各试验小组在试验过程中认真记录试验结果,对所记录的试验数据进行归纳和处置,汇报试验的结果。
1.2.7撰写试验报告在认真完成试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每个同学均要依照规范的格式撰写试验报告或论文,并依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病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病理学的定义、发展及其在医学中的作用。
2. 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3. 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技术。
4. 学会解读和分析病理学报告,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
教学内容:1. 病理学的定义和发展a.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病理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里程碑2.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a. 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病理、病变、病机、病因等b. 病理学的术语:异常、病理性质、分级、分型等3.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a. 病理学的研究对象:病理标本、病理切片等b. 病理学的研究方法:组织学、细胞学、免疫组化等c. 病理学的研究技术:病理标本制备、染色、显微镜观察等4. 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a. 病理学报告的解读和分析b. 病理学与临床诊断、治疗的关系c. 病理学在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病理学的定义、发展、基本概念和术语等内容。
2.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病理切片,学习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讨论和案例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病理学报告案例,分析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病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
2. 病理学标本和切片:提供真实的病理学标本和切片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3. 病理学报告案例:准备一些病理学报告案例,供学生分析和讨论。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病理学的重要性和作用,并与学生讨论。
2. 讲授:通过教师的讲解介绍病理学的定义、发展、基本概念和术语等内容。
3. 实践操作:让学生观察真实的病理切片,了解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4. 讨论和案例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病理学报告案例,分析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5. 梳理和总结:对病理学的重要概念、术语、研究对象和方法进行梳理和总结,并向学生复习和巩固相关知识。
教学评估:1. 学生讨论和案例分析: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对于病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病理学教案(全套)Word版

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会简单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简述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
2、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难点:1、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
2、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3、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5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局部充血 二、血栓形成 *出血
教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病理学教案

病理学教案摘要: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本教案旨在为病理学课程的教学提供详细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并介绍了病理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本教案包括病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病理学,并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大纲,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第一部分:引言病理学是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研究的是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
它在现代医学领域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本教案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病理学的内容,并有效地进行教学,以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认识和理解。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病理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 理解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2. 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3. 了解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5.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大纲1.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a. 病理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b. 病理学的分类和分支学科c. 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2. 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a. 疾病的定义和分类b. 疾病的发生机制c. 疾病的发展和演变过程3. 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a. 疾病的诊断方法b. 疾病的治疗方法4. 病理学教学案例分析a. 实际病例分析b. 案例研讨和讨论第四部分: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病例分析,让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操作,加深对疾病的理解。
3. 讨论与交流: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演讲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包括演示和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
病理学教案完整版

以增生为主,包括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的增生,常伴有纤维化和 瘢痕形成。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免疫应答概念 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的特 异性识别和清除过程。
免疫应答类型
包括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种类型, 前者反应迅速但特异性差,后者反应 较慢但特异性强。
免疫应答在炎症反应中作用
05
心血管系统疾病病理基础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剖析
内皮细胞损伤
01
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导致内皮细胞受损,通透性增加,脂质
易于沉积。
脂质沉积与斑块形成
02
低密度脂蛋白(LDL)在内膜下沉积,被氧化修饰后吸引单核细
胞聚集,形成泡沫细胞,进而形成粥样斑块。
炎症反应
03
斑块内发生炎症反应,促使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胶原纤维增多,
痛等症状。
珠菌等,多见于免疫低下人群,表现为
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预防措施和治疗策略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避免吸烟和接触有害气体等。
治疗策略
针对病原体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如解热镇痛、止咳化痰等。对于严重病例,可能需 要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治疗。
08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病理基 础
肾小球肾炎分类及临床表现
急性肾小球肾炎 表现为突发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常伴随肾功能 损害。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进展迅速,早期出现少尿或无尿,肾功能急剧恶化。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程缓慢进展,长期存在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水肿 和高血压,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
肾病综合征发病机制剖析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
神经元丢失
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其共同特 征是特定脑区的神经元逐渐丢失,导致相应的神经功能障 碍。
病理学教案

第一篇病理解剖学【目的要求】了解病理学的发展史、作用。
熟悉病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内容。
掌握病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
【讲授重点】介绍病理学在教学、科研和临床医疗上的重要作用【讲授难点】初步让学生了解病理学的一些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2、多举病例,诱导和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知识模块】1、病理学的概念、任务①导引:从组胚学研究细胞和组织正常的形态结构到病理学研究细胞和组织在病变情况下的形态结构、代谢功能,引出病理学的概念。
②病理学的三大任务—即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疾病的转归和结局。
举例:以胃炎的病因、机制、病变和转归来说明。
2、病理学的内容①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
分别阐述二者的主要区别。
②病理解剖学又分为一般病理学和系统病理学。
用幻灯投视本书的章节和学时,让学生对每章要学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③强调总论和个论的关系。
3、病理学的地位①病理学的桥梁作用。
讲明病理学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②病理学的诊断作用。
讲明病理学在临床诊断中的直观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说明病理科在医院中的地位和作用。
4、病理学的研究和学习方法①重点讲述活体组织检查和尸体剖验。
总结各自优点和缺陷。
②从肉眼观察、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电子显微镜观察的各种研究手段。
③学习病理学的指导思想。
④本学期病理学课程教与学的流程。
5、病理学的发展简史①液体病理学②器官病理学③细胞病理学④实验病理学⑤亚细胞病理学【课后练习】①病理学的三大任务②活检与尸体解剖的优点和缺陷③学好病理学的计划和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萎缩的概念、病变、分类2、熟悉肥大、增生的概念和分类、了解肥大和增生的区别与联系3、掌握化生的概念、常见的化生类型4、了解适应的概念5、掌握变性的概念、分类和各主要类型的形态学改变6、熟悉细胞的死亡和凋亡的概念,形态学特点及二者的区别7、掌握坏死的概念、分类、病变特点及结局【学时安排】理论6学时,实验2学时,录像1学时。
精品病理学实验教案

精品病理学实验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卫第9版《病理学》教材,主要涵盖第四章呼吸系统疾病,具体包括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学会分析病理图片,提高观察和判断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
2. 重点:肺癌的病理变化、分类及临床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病理学实验切片、病理学实验图谱。
2. 学具:显微镜、病理学实验报告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的临床病例,引导学生关注这些疾病的病理变化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
2. 切片观察:学生分组用显微镜观察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的病理切片,教师巡回指导。
3. 图谱学习:学生根据病理切片,参照病理学实验图谱,学习各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5. 汇报展示: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学生和教师提问、点评。
6. 知识拓展:介绍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的最新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策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肺部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2. 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纤维化肺泡细胞增生症3. 肺良性肿瘤肺错构瘤肺纤维瘤4. 肺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5. 胸膜疾病胸膜炎胸膜肿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描述肺部感染性疾病、弥漫性肺间质疾病、肺良性肿瘤、肺癌、胸膜疾病的病理变化特点。
(2) 分析病理切片,判断给定的病例属于哪种疾病。
2. 答案:(1) 肺部感染性疾病: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等。
病理学实验教案

病理学实验教案第一篇:病理学实验教案病理学实验目的病理学实验是病理学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通过实验课观察大体标本,病理切片的形态变化和动物实验,尸体解剖等,使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内容并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综合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必要训练。
(一)大体标本实习中观察的大体标本是取自尸体解剖或手术切除材料,用固定液(通常用10%中性福尔马林)封存在标本瓶中的标本。
观察大体标本时,首先要辨认是何种器官或组织,然后与正常器官进行比较(大小,外形,色泽,质地等),找出病变之所在。
分析,判断病变性质。
并思考其发生,发展和结局。
(二)病理切片实习用的病理切片是从病变处或并便于正常交界处取下的组织,经过切片(通常为石蜡切片)和染色(一般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制作而成。
首先用肉眼观察切片外形及染色情况,有时可初步判定是何种组织及病变部位(如溃疡等)。
然后,在低倍镜全面观察切片,实质器官由外(被膜侧)向内,空腔器官由内向外逐层观察。
为了进一步观察某些病变的微细结构变化则用高倍镜观察(一般不需要用油镜观察)。
观察病理切片时应与大标本病变联系一并思考。
(三)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在动物身上人工地造成各种病理过程中,注意观察动物的变化,记录试验结果,并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讨论和结论等。
(四)病理模型及电化教学实习课中可安排观看病理模型,幻灯片,显微投影,录像,电影等。
可以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自行安排。
(五)实体解剖见习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前必须复习与本次实习内容有关的理论知识,预习与指导,了解实习内容与要求。
2.实验时严肃认真,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按实习指导仔细观察标本,课后及时书写实验报告。
实验一组织的损伤与修复实验目的1)复习变性、坏死的概念、原因、类型及修复的过程。
2)掌握肾混浊肿胀、肝脂肪变性、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学特点。
实验原理先在低倍镜下观察组织大体结构,找出染色均匀、病变典型的区域再在高倍镜下观察。
病理学实验教案(带目录)

病理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3.掌握病理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病理学总论:包括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等。
2.系统病理学: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淋巴造血系统等的病理学。
3.病理学技术:包括病理标本的制作、染色技术、显微镜的使用等。
三、实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操作方法。
2.示教:演示病理学实验的操作过程。
3.学生操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病理学实验操作。
4.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病例讨论,培养临床思维能力。
四、实验考核1.平时成绩:包括实验报告、课堂提问、实验操作等。
2.期末考试:理论考试和实验操作考试。
五、实验安排1.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设备齐全,实验环境安全。
2.实验课时安排: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分配实验课时。
3.实验材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标本、试剂等。
六、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注意生物安全、化学安全和物理安全。
2.实验操作规范: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3.实验报告撰写: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七、实验效果评估1.学生对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学生对病理学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3.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八、教学反思与改进1.及时总结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加强师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3.注重实验教学的反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本病理学实验教案旨在培养学生的病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一、理论讲授1.系统性:理论讲授应该按照病理学知识的逻辑顺序进行,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案一、第一章:绪论1. 教学目标: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理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在医学中的重要性和地位。
2. 教学内容: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
讲解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重要性。
二、第二章:疾病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转归。
2. 教学内容:讲解疾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介绍病因的概念、分类和作用机制。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三、第三章:炎症1. 教学目标: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理解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2. 教学内容:讲解炎症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理变化。
介绍炎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炎症的基本概念和病理变化。
四、第四章:肿瘤1. 教学目标: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理解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2. 教学内容:讲解肿瘤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病因。
介绍肿瘤的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肿瘤的基本概念和病因。
五、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损伤1. 教学目标: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理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2. 教学内容:讲解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介绍细胞和组织的损伤对疾病的影响。
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类型及其机制。
六、第六章:遗传性疾病1. 教学目标:了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及其发病机制。
2. 教学内容:讲解遗传性疾病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遗传方式。
介绍常见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完整word版)病理学实验教案(1)

实验1 第2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目的要求:1、掌握细胞与组织适应、变性的常见类型及形态变化。
2、掌握坏死的形态变化及其后果。
3、掌握肉芽组织的镜下形态。
大体标本目录:1、心脏褐色萎缩2、脑萎缩3、肾萎缩(肾盂积水)4、心肌肥大5、脂肪肝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8、脑液化性坏死9、足干性坏疽10、脾被膜玻璃样变病理切片目录:1、肝细胞水肿(气球样变)2、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3、肝细胞脂肪变性4、细动脉玻璃样变5、脾被膜玻璃样变6、肉芽组织大体标本观察要点:1.心脏褐色萎缩:心脏体积变小(正常心脏大小相当于本人的右拳),心外膜微皱似增厚,冠状动脉弯曲呈蛇行状。
心肌切面呈棕褐色,左心壁稍薄。
2.脑萎缩:大脑标本(蛛网膜及软脑膜已被剥除),两半球对称,脑回变窄,脑沟变深、变宽,尤以额叶为明显。
本例脑萎缩系脑动脉硬化所致。
3.肾萎缩(肾盂积水) :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见肾盂及肾盏明显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皮髓质分界不清,多数标本可见肾盂出口处(或输尿管内)有结石嵌顿。
试根据标本分析肾皮质属哪种萎缩?其发生机理如何?4.心肌肥大:心脏体积明显增大,重量增加;切面左心室壁明显增厚(正常1cm左右),乳头肌明显增粗;心腔扩大不明显(向心性)。
5.脂肪肝:标本为肝脏的冠状切面,体积略为增大或正常,边缘较钝,包膜光滑(如标本在新鲜时切制,可见因肝实质肿胀而出现的包膜外翻现象),肝组织呈黄色,有油腻感,质地均匀。
6.脾凝固性坏死(梗死):脾表面坏死区边界清楚,周边出血带为棕黄色;切面见坏死区为三角形或楔形,灰白色,质密而干燥。
其立体形状为锥体形,尖端指向脾门,底位于脾的表面。
7.肾结核干酪样坏死:肾脏体积增大;切面:肾实质呈多灶性坏死,坏死物灰白至淡黄色,质松软、脆;坏死物经输尿管排出后继发空洞形成。
8.脑液化性坏死:大脑冠状切面,内囊附近之脑组织发生大片不规则液化、坏死,状似豆渣或破絮样,质软,大部份液化脱失,仅残留疏松之絮网状结构。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

《病理学》实验课教案一、实验课主题:观察病理学切片二、实验课目标:1. 了解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和观察技巧。
2. 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3. 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三、实验课内容:1. 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
2.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观察技巧。
3. 常见病理学变化的识别和理解。
四、实验课步骤:1. 介绍病理学切片的基本制作方法,包括取材、切片、染色等步骤。
2. 演示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包括调焦、换倍等操作。
3. 提供病理学切片样本,让学生分组观察并识别常见病理学变化,如炎症、肿瘤等。
4.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五、实验课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病理学切片。
2. 学生能够识别和理解常见病理学变化。
3. 学生能够参与讨论和分析,理解病理学变化的意义和临床应用。
六、实验课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在观察切片时保持安静,以免影响他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显微镜,避免损坏设备。
3. 提醒学生注意切片样本的卫生和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七、实验课资源:1. 病理学切片样本。
2. 显微镜设备。
3. 相关病理学教材和参考资料。
八、实验课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参观病理学实验室,了解实验室设备和操作流程。
2. 安排学生进行病理学切片制作实践,提高学生的制作技能。
九、实验课反馈:1. 收集学生对实验课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改进建议。
2. 评估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度进行跟踪和指导。
十、实验课总结:1. 对实验课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2. 强调病理学在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和热情。
六、实验课主题:细胞凋亡与坏死的观察七、实验课目标:1. 理解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2. 学会观察细胞凋亡与坏死的病理学特征。
3. 掌握细胞凋亡与坏死在临床疾病中的意义。
八、实验课内容:1. 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定义及其在病理学中的区别。
病理学教案设计(全套)

3、几种坏疽的特点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3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二、组织损伤(二)肉芽组织(三)创伤愈合
三、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4 次课
章节名称
实验一、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2024年度病理学教学设计(精选)

2024/3/24
26
THANK YOU
2024/3/24
27
评定流程
由任课教师进行初步评分,然后交由 教研室主任审核,最后由教务处进行 最终审核并公布成绩。
2024/3/24
21
补考、缓考等相关规定
补考规定
缓考规定
免修规定
其他规定
对于闭卷考试成绩不及格的 学生,可以在规定时间内申 请补考一次,补考成绩按实 际分数计算,最高不超过60
分。
因特殊原因无法按时参加考 试的学生可以申请缓考,缓 考时间与正常考试时间相隔 不超过一个月,缓考成绩按
实验教学
开设实验课程,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掌握。
13
学生评估方式及标准
课堂表现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 括听讲、思考、发言等方面, 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2024/3/24
作业完成情况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 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和 应用能力。
期末考试
通过闭卷考试的形式,全面评 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
案例分析
结合具体病例,组织学 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 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问
题解决能力。
16
课堂互动
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 点,促进师生、生生之
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生参与度及反馈
2024/3/24
学生参与度
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作业 完成情况等多方面评估学生的参 与度,确保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 动。
综合评价
综合考虑学生的课堂表现、作 业完成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
给出最终评价。
14
04
教学实施与反思
病理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了解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病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病理学基本概念: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遗传性疾病等。
2. 病理学基本原理:细胞损伤与死亡、炎症反应、免疫反应、肿瘤发生与发展等。
3. 病理学基本技术:显微镜技术、细胞学技术、组织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
4. 临床病理诊断:病理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如疾病诊断、鉴别诊断、预后评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引导学生掌握病理学知识。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3.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技术,提高实践能力。
4. 讨论法:组织学生围绕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介绍病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在临床医学中的重要性。
2. 讲授病理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细胞、组织、器官的损伤与修复、炎症、肿瘤、遗传性疾病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显微镜技术、细胞学技术、组织学技术、免疫学技术等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病理学基本技术。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病例,引导学生运用病理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5. 讨论与总结:组织学生围绕病理学问题进行讨论,总结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和诊断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实验结果等。
3. 案例分析:评价学生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整理)病理学实验教案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4
病理学实验案例分析
炎症实验案例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炎症组织切片, 了解炎症的基本病变特点、 分类及发生机制。
实验材料
炎症组织切片、显微镜、 染色剂等。
取材与固定
选择新鲜、具有代表性的 炎症组织,进行适当固定。
炎症实验案例分析
背景着色
可能是由于脱水不干净或染色液残留,需加强脱 水或清洗步骤。
显微镜观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观察不清晰
可能是物镜或目镜不干净,需用擦镜纸擦拭干净。
无法找到观察目标
可能是切片放置位置不正确或焦距调整不当,需重新放置切片并调 整焦距。
观察视野过暗或过亮
可能是光源强度不合适或光圈调整不当,需调整光源强度或光圈大小。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3
常见病理学实验操作
组织取材与固定
取材
选择适当大小的组织块,避免挤压和 挫伤,保持组织原有形态。
固定
将组织块立即放入固定液中,使组织蛋 白凝固,保持细胞形态结构,防止自溶 和腐败。常用的固定液有10%福尔马林、 酒精等。
脱水、透明与浸蜡
环保法规遵守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环保法规,确保实验活动符 合环保要求。
个人防护措施与注意事项
01
02
03
04
个人防护装备
在实验过程中佩戴适当 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实 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以降低个人受伤风险。
实验区域清洁
保持实验区域整洁,避 免杂物堆积和绊倒等安 全隐患。
病理学全套精品课程教案

病理学全套精品课程教案主讲教师:学年第1学期第1周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第一节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一适应的概念:5分二、适应的类型及形态学:(一)萎缩( atrophy ) : 10分1.概念:2.类型: (1)生理性:(2) 病理性: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废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二)肥大(hypertrophy)1.概念2.类型和病变:(1)生理性(2)病理性5分3.结局:(三)增生(hyperplasia)1.概念2.类型和病变:(1)生理性(2)病理性5分3.结局(四)化生( metaplasia )1.概念2.. 类型:(1) 鳞状上皮化生(2)肠上皮化生5分(3)间叶组织化生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简短病例介绍:一、原因、发生机制: 自学二、损伤的类型与形态学改变(一) 变性:1. 概念5 分2. 类型(1) 细胞水肿(cellular swelling) : 5 分概念: 原因病变意义(2) 脂肪变(fatty change) : 10 分概念: 原因病变意义(3) 玻璃样变等hyaline degeneration) :10 分概念: 原因病变意义教案主讲教师:黄庆玉2007~2008 学年第1 学期第1 周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一、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一)概念: 5 分(二)肉芽组织的结构与形态: 15 分眼观:镜下:图片展示(三)肉芽组织的功能10 分1.感染保护创面;2. 填补伤口及其他缺损;3. 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及其它异物二、瘢痕组织(scar)的形态及对机体的影响5 分(一)形态(二)瘢痕组织对机体的影响:三、芽组织和瘢痕组织的形成过程及机制自学(一)血管生成过程: 1. 生长因子和受体2. 细胞外基质(二)纤维化: 1. 成纤维细胞增殖2. 细胞外基质积聚(三)组织重构第三节创伤愈合介绍简短病例一、皮肤创伤愈合(一)创伤愈合的基本过程1.伤口的早期变化2.伤口收缩3.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4. 表皮及其他组织再生(二)创伤愈合的类型101.一期愈合(healing by first intention)2.二期愈合(healing by second intention)3.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骨折愈合: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5(一)血肿形成(二)纤维性骨痂形成:2—3 天(三)类骨组织形成(四)骨性骨痂形成(五)骨痂改建或再塑三、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 用简短病例归纳皮肤创伤愈合和骨折愈合10 思考题:1.死的基本病变和类型2.芽组织的概念、结构和功能3.创伤愈合的类型和特点自学自学分教案主讲教师:黄庆玉2007~ 2008 学年第 1 学期 第 3 周课程名称 病理学 授课专业及层次2005 临床医学本科 1-6 班授课内容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 )学时数教学目的 1. 掌握充血、淤血、的概念和病理变化 , 重要脏器瘀血的病变 2. 熟悉充血、淤血的结局 3.了解充血、淤血原因重点 充血、淤血的概念;淤血的病变 难点 淤血的镜下病变 自学内容 出血使用教具 多媒体设备、教材、教案、讲稿等相关学科知识 组织学:在讲授肺淤血和肝淤血时适当复习其正常结构教学法讲授法为主,适当结合启发式及自学,利用大量图片,增强学生感性认识讲授内容纲要、要求及时间分配(可加附页)概述:2分一、充血 (hyperemia) :(一) 概念 :3分 (二) 类型 :1.生理性充血 5 分 2.病理性充血10分( 2)减压后充压力突然减如一次性大量抽吸腹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几种坏疽的特点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3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二、组织损伤(二)肉芽组织(三)创伤愈合
三、组织的适应:萎缩、肥大增生、化生
简述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
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会简单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简述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
2、列出淤血的原因、后果
难点:1、动脉充血及其临床意义
2、分析肝淤血、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及其临床表现
3、出血的原因、表现和对机体的影响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1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一章:绪论及疾病概论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简述病理学的概念、任务、围和地位
说出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简述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说出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简述疾病的几种转归,脑死亡及判断依据
教
学
重
点
和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
列出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
说出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列出萎缩的类型
学会对化生进行命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肉芽组织的概念,组成;
2、创伤愈合的类型及其特点
3、萎缩、肥大、增生、化生的概念
4、萎缩的类型
难点:会对化生进行命名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章节名称
第二章: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一、组织损伤 二、组织修复 (一)再生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学会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
初步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简述坏死的原因、类型、对机体的影响、结局
说出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
列出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7 次课
章节名称
实验二、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8 次课
章节名称
第四章:炎症
一、炎症概念 二、炎症原因 三、炎症局部病理变化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炎症、炎症介质、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6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三、栓塞 四、梗死 五、弥散性血管凝血(DIC)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栓塞、梗死、DIC的概念
会分析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切片观察
难点:切片观察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实验指导、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及操作观察
作业
实验报告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5 次课
章节名称
第三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一、局部充血 二、血栓形成 *出血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充血、淤血、血栓形成的概念
列出常见的栓塞类型;梗死的类型;DIC的原因和诱因及其临床表现
简述各种梗死的病变特点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梗死、DIC的概念
2、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
3、常见的栓塞类型;梗死的类型;DIC的原因和诱因及其临床表现
难点:1分析栓子的运行途径和栓塞的部位
2、梗死的病变特点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列出炎症的原因、炎症介质的主要类型及其作用;
列表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阐述变质的形态、代变质
阐述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
简述各种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炎症、炎症介质、变质、渗出、增生的概念
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变质的形态、代变化
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
难点:列表区别渗出液与漏出液
阐述渗出过程及渗出的意义
简述各种白细胞的临床意义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பைடு நூலகம்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9 次课
章节名称
第四章:炎症
四、炎症的类型 五、炎症局部临床表现和全身反应 六、炎症的结局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说出纤维素性炎、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溃疡、窦道、瘘管、炎性肉芽肿、炎性息肉、绒毛心等概念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4 次课
章节名称
实验一、组织损伤、修复与适应
教
学
目
的
和
要
求
1、通过对有关大体标本和切片的观察、描绘,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好地掌握病理学知识,为今后更好地为病人报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2、通过实验和实验报告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艺术修养和科学态度。
说出再生类型、再生能力和影响再生的因素(全身、局部性因素)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重点:1、变性、坏死、失活组织、坏疽、再生的概念
2、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与结局
3、描述各种肉眼和镜下的病理变化
4、细胞坏死时核的改变(镜下改变),几种坏疽的特点
难点:1、对各种变性进行命名,并总结出各种变性的原因、机制
难
点
重点:1、病理学的方法、疾病与健康的概念
2、疾病的原因;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反应等共同规律
3、疾病经过及其含义
难点:脑死亡的判断依据
教学
资源
教材、大纲、参考书、自制课件、计算机、大屏幕等
评估
反馈
提问或答疑
作业
单元目标测试
课
后
记
/
病理学教案
教师
课程名称
病理学
专业
护理专业
班级
授课日期
授课顺序
第 2 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