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和天平天国运动》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1专题3第1课太平天国运动教案2
第 1 课、太平天国运动【课标要求】1、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2、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性。
【教课目的】(1)、知识与能力:①、识记:拜上帝教的创办、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天京定都、北伐、西征、东征、《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和意义、天京事变、后期防守战。
②、理解:太平天国快速发展的原由、《天朝田亩制度》的幻想性。
③、运用:研究太平天国盛行和失败的必定原由,培育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育阅读历史文件并运用已学知识察看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剖析和比较太平天国运动与过去农民战争的差别,认识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色。
2.过程与方法:经过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迸发、发展、失败,学会感知、认识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研究历史现象背后的实质规律,进而理解和掌握历史。
经过剖析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初步学会查找史料、从不一样角度认识问题、以及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学会主动学习。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盛行和失败有必定的必定性;认识太平天国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的关系;理解农民领袖在近代化冲击下看法转变及其对后代持续研究道路的借鉴意义;认识到农民一定在先进的力量组织领导下和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参加民主革命和建设,才能适合地发挥农民的力量。
经过历史的学习,学会关注中国农民问题,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
【要点难点】要点:太平天国的盛行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论;经过太平天国运动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期间的作用与限制【教课建议】(1)、第一让学生概括出本课时主线——太平天国运动的盛行、发展、失败。
主要包含了三个方面内容:第一,鸦片战争后,社会矛盾空前激化,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太平天国运动在洪秀全领导下快速盛行,定都天京,获得西征和东征的成功,军事上达到全盛期间。
第二,太平天国运动先后公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因为阶级和环境的限制性,两者都没有实现,但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后者,它拥有鲜亮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高中历史 4.11《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4.11《太平天国运动》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爆发原因1、根本原因: 阶级 矛盾空前激化2、 列强侵略 激化了阶级矛盾3、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二、兴亡过程:金田起义(开始)→ 永安建制(初步建立 政权 )→ 定都天京(与清朝形成 对峙 局面)→北伐(由于 孤军深入 ,最终失败)和西征(夺取了清朝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 全盛 时期)→ 天京事变( 由盛到衰 的转折点)→ 重建领导核心(提拔 陈玉成 、 李秀成 指挥军事, 让洪仁玕 总理朝政)→ 天京陷落(失败)中外反动势力的 联合绞杀提不出切合 实际 的革命纲领 滋长 腐朽 思想, 争权夺利三、治国方案1、前期:《 天朝田亩制度 》 (1853年冬颁布)土地分配:按 人口 和 年龄平分土地财产分配: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 国库 。
②目的:满足农民得到 土地 的愿望, 建立四同两无社会△“四同两无”社会: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革命性:反映了农民愿望, 否定了 封建 土地制度空想性:绝对平均主义, 严重脱离 实际 2、后期:《 资政新篇 》(1859年颁布)向 西方 学习, 以 法 治国, 官吏由 公众 选举①内容 发展 工商业 ,奖励 技术发明开设 新式 学堂是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 的设想这一设想在当时未能 实现 ,其根本原因: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 和民族 资产阶级 尚未产生△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它具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①反封建同时反 侵略②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发展 资本主义 的设想农民阶级的 局限性△失败原因①内容 ③评价③遭到了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有何重要历史意义?①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准备 ,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随堂练习——《全品》第11课“典题探究”(见《全品》第11课,略)△作业:《全品》课时作业(十一)。
高中历史《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学设计的宏观视野———“一个单元一中心”的内涵所谓“教学设计”,应该是教师结合自身特点对课堂教学进行的全方位主位规划。
如果说一堂40分钟的历史课是一出小型话剧的话,那么教学设计就是一份详尽的剧本。
可以说,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
好的教学设计能够让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特点,同时引发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
教学设计的核心应该是确立一个精炼、大气、深入浅出的教学立意。
教学立意的高下直接决定了一堂课的品味与层次,也时刻提醒着授课者应该讲什么、如何去讲、讲完之后有何反思。
历史名师包启昌曾经指出:“组织教材要做到一节课一个中心……一堂课重点突出一个基本观点,就比较透彻,比较有力。
……课时中心是能把全课时教材带动起来,又能全面完成学科任务的一个点,这个点在中心材料中集中体现,或者某一理论概念。
它可能在中心材料中集中体现,也可能在所有材料中体现出来。
”包启昌先生“一节课一个中心”的观点,极其精炼的指出了教学设计中教学立意的重要性。
包先生的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历史课堂教学。
“一节课一个中心”的思想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笔者强调以单元为核心进行的教学设计,从整个单元的宏观视野来设计一节课的教学立意,其实正是“一节课一个中心”思想的逻辑衍生与发展,是在新时代、新教材背景下的进一步探索。
从华东师大版的教材结构来看,每个单元之前都有“单元导言”,这个“单元导言”其实就是对单元主题的精确提炼和单元内容的高度概括。
教师结合“单元导言”对整个单元内容进行宏观把握教材的逻辑结构,前后贯通设计一节课,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另外,课文都附有“文献选读”、“名家史论”、“探索与争鸣”等内容,这些文献或史家观点所蕴含的思想都超出了某篇特定课文的范畴,由此也要求教师打通课文之间的藩篱,整体地认识一个时代的史事物质与人物风貌。
课堂教学理论上每节课都要落实三维目标,但是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并非每节课都能将三维目标完全地展现出来,如果硬性地将三维目标套到课堂教学中,就会出现生搬硬套的问题,“过程与方法”流于形式,而“情感态度价值观”则失之空泛。
2020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案必修一第 五 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时)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高一历史教案 4.1 《鸦片战争》 2(人教版必修1)
第四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主要包括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列强强加给中国政府和人民的主要不平等条约。
“虎门销烟”一目主要叙述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原因。
应当引导学生从战前的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背景入手,在比较中进行思考,认识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而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
“鸦片战争”一目主要叙述中国爱国军民英勇抗击英国入侵,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最终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并同英、美、法三国签订了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其重点在于分析以中英《南京条约》及附件为代表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尤其是中国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战火再燃”一目主要叙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等历史。
应引导学生认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这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这次侵华战争在起因、经过、结果等诸方面都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天津条约》《北京条约》2、理解:列强通过《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取得的权益及给中国带来的灾难,认识列强侵略对中国的双重影响。
【能力目标】⑴通过探讨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培养学生全面、客现和深层次分析和比较历史现象的能力。
⑵指导阅读、理解和分析有关材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⑶引导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提升综合能力。
使学生认识两次鸦片战争造成了中国社会的巨变。
⑷掌握哲学原理:根本与直接原因、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等,提高辨证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掌握战争原因的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
(2)中西方兴衰趋势的鲜明对照,了解国情和球情,并能将中国置于世界历史大背景中去考察,以增强世界意识进而参与国际竞争的自觉性。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 4.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要求学生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教学方法知识概括甲午中日战争一、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帝国主义过渡,大陆政策制定2、西方: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3、朝鲜:封建统治落后,阶级矛盾尖锐4、中国:遭到西方列强侵略,面临着严重的边疆危机,清政府更加腐败。
二、经过1、丰岛海战――揭开序幕2、平壤之战――战火燃到中国3、黄海之战――主力尚存,但失去制海权(注意将领与船号对应)4、辽东之战――陆路和海路5、威海之战――北洋海军全军覆灭三、结果(一)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中国方面(主观):清政府无能与腐败是失败的根本原因1、落后――政治经济落后,没有抓住近代化机遇,缺乏胜利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前提。
2、无知――当权者愚昧无知,对日本缺乏真正了解。
3、妥协――统治集团缺乏决战的决心;慈禧忙于庆寿,不愿受战争影响;李鸿章想保存实力,寄希望于调停;大部分将领腐朽无能,贪生怕死,临阵脱逃。
4、失误――对战争缺乏应有的准备、缺乏统一的指挥,一味避战,造成被动挨打,一败再败。
日本方面(客观):1、时间――战争蓄谋已久,做了充分准备2、力量――力量对比,日本强大3、武器――日本武器精良4、社会――日本正向帝国主义过渡(二)三国干涉还辽1、原因:(1)俄国:占领中国辽东的方针已定,日本的占领损害了俄国的利益。
(2)德国:支持俄国,拆散俄法联盟,减轻其东部边境压力,同时趁机在中国获得海军基地进行扩张。
(3)法国:法国是俄国的盟国,支持俄国的行动。
2、实质:帝国主义在侵华中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勾结。
(三)台湾人民展开反割台斗争1、表现:2、意义:充分体现中国人民的反抗侵略意志四、甲午战争的影响(一)对中国1、充分暴露了封建制度的落后性,政府无能与腐败。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有关史实和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重点难点:《马关条约》及《辛丑条约》的签订影响;知识概括:一、甲午中日战争一、历史背景1、日本:2、西方:3、朝鲜:4、中国:二、经过:(主要战役)三、结果:(一)中国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
中国战败的原因:1、中国方面(主观):2、日本方面(客观):(二)台湾人民展开反割台斗争1、表现:2、意义:四、甲午战争的影响(一)对中国:(二)对日本:(三)对国际关系(四)对朝鲜:二、义和团的抗争八国联军侵华(一)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目的:3、经过:兴起时间、地点、事件、口号:4、结果:失败:1、客观原因:2、主观原因:5评价:性质影响教训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一)原因:(二)目的:(三)概况:(时间、国家、对天津的统治、对北京的统治)(四)结果:签订《辛丑条约》1、时间、国家:2、内容:3、影响:本课小结从甲午中日战争起,列强开始瓜分中国,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梦想被中国人民粉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但它们却驯服了清政府,使之成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
这样形成了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格局。
巩固练习(基本练习)1、19世纪末,日本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最主要是为了:A、实现其“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B、加入帝国主义侵华行列中C、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D、解决其资本主义发展中矛盾2、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失败:①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②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③促进维新变法思潮发展为爱国救亡运动④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开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有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传统中国与近代中国的分界线”,这主要是因为甲午战争后:A、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B、清政府开始引进近代科技,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民族工业获得了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D、发展商业和开设议院的要求出现,维新思想开始形成4、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味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2019-2020学年高中那个历史必修一导学案-第 五 课 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时)
泸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高一历史姓名:日期:编制: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第五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第2课时)[学习目标]本节重点:《天津条约》的内容,《北京条约》的内容本节难点:条约的影响定向导学·互动展示[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基础题:1.19世纪50年代英法联合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主要是由于两国()A. 都希望打开中国的大门B. 都是侵略成性的资本主义国家C.在中国有着共同的侵略要求D.在重大事件上保持一致2.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A.打开了中国的大门B.由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C.取得了在中国建立租界的权力D.取得了在通商口岸传教的权力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 使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利用“亚罗”事件和“马神甫”事件发展题:4.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
”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5.“弱肉强食多国合谋再宰蹇舛中华,外攘内安清廷摇摆又失锦绣河山。
”对联中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永久性伤痛有( )①圆明园被焚毁,中华文化大浩劫②内地设厂,民族工业发展受阻③东北西北大片国土沦丧,金瓯残缺④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①③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提高题: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数量激增情况统计:1799年为4000多箱;1820年~1824年7889箱;1825年~1829年为125476箱;1830年~1834年煤为20331箱;1835年~1837年25445箱;1838年~1839年为40200箱。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5课《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温馨寄语:人们只认可努力的人一、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19世纪40-60年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于自身发展的需要,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由于国力悬殊,中国最终战败,清政府被迫与英法等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改变了中国独立发展的环境,自此迈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来侵略造成了国内社会矛盾更为激化,从而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代表的一系列反抗斗争。
二、重点难点重点:两次侵华战争爆发的原因和结果;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和时代局限性。
难点: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造成的民族危机;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和失败的必然性。
三、学习探究:知识点一:鸦片战争(第一次)(1840-1842年)1.爆发背景和原因背景:鸦片战争前的中西形势西方:中国:(1)根本原因(2)直接原因:2.鸦片战争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3、结果:失败,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观:失败原因客观原因:根本原因:签订第一批不平等条约,条约内容是什么,有哪些影响?4、影响①遭破坏,由独立变为。
②中国成为西方列强的和,被迫纳入世界市场。
③冲击中国的经济,被迫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
[思考探究]1.“竹枪一杆,打得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
”在有关现象的战争结束后,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知识点:二、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1.战争爆发原因:2.战争经过:第一阶段、第二阶段3.结果:清政府被迫再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1858年,先后与俄、英、法、美签订《天津条约》,1860年,清政府又被迫同英法签订《北京条约》。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和天平天国运动》第
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和天平天国运动》第二课时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过程及衰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二)前期斗争(展示课本37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1、斗争路线:
2.北伐、西征和东征
措施目的时间将领意义
北伐
西征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
2、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1、背景:
(1)政治:
2、内容:(2)经济:
(3)文教:
(4)外交:
3、评价:
积极:
消极:
三、天国的悲剧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
政治上
阶级局限思想上
组织上
2、天京变乱的经过:
3、影响:
(二)重建领导核心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
(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特点
1、失败原因:
(1)主观:
(2)客观:
2,时代特点:
(1)
(2)
(3)
(4)。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和天平天国运动》第二课时教案
清泉州阳光实验学校广西平南县中学高中历史鸦片战争和天平天国运动第二课时教案新必修1教学目的: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过程及衰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教学过程: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一〕兴起的原因1、根本原因: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直接原因:自然灾害严重。
〔二〕前期斗争〔展示课本37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1、金田→〔初步建立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萧朝贵战死〕→三镇→〔改名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北伐、西征和东征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1.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内容:⑴土地分配问题、⑵产品分配问题3、评价:评价:⑴进步性——革命性:是几千年农民反封思想结晶;是农民阶级所能提出的最完好的反封建纲领。
也是使太平天国运动成为中国历代农民战争最顶峰的重要标志之一⑵局限性——落后性、空想性。
表达的是一种违犯社会开展规律的绝对平均主义。
〔阶级局限性〕农民是小消费者,他们要实现的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小消费决定了他们的觉悟是自私的,平均主义满足了他们要求土地的愿望,但“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的分配原那么,又超越了他们的觉悟,无法调动他们的消费积极性,因此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1、背景:天京变乱,国势大衰,为重振朝纲,提出改革内政和建立国家的系统的新方案。
〔1〕政治:提倡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2、内容:〔2〕经济:开展资本主义经济〔3〕文教:学习近代教育和先进技术〔4〕外交: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3、评价:⑴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开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近切愿望。
⑵缺乏实现这一政纲的社会条件〔经济开展,新的阶级出现〕,且战争环境也不具备实行这一革新的客观条件,因此未能真正实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2
板块二、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探究问题:定都天京后,洪秀全如何兑现当初的承诺,将人间变为“天国”?最初的设想:《天朝田亩制度》材料一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材料二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馀则归国库……后期的想法:《资政新篇》材料一《资政新篇》认为立政的关键“惟在乎设法用人之得其当”,所谓设法,就是制定法律制度;主张建立以机器工业为主的经济体系,发展金融事业;主张设学馆;(外国)谨看书本上地图,整理归纳阅读材料,归纳通过对示意图和课文的学习,对天平天国的史实在时空上有基本的概念。
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思考,加上教师的点拨,认识到《天朝田亩制度》的革命性、空想性、落后性守天规之人皆可来访。
太平天国的人们对《资政新篇》中由“百万家财者”设立银行,“准富人请人雇工”等,不用说是极为刺眼的。
附注:《资政新篇》的提出者洪仁玕,为躲避清政府的追捕,曾辗转到达香港。
在香港,洪仁玕以教书为业,同时学习和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江浙尚未诞生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和资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依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分析对比: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内容是否一致?“天国”建成了吗?阅读材料、思考问题认识到《资政新篇》的进步性,但缺乏相应的土壤学生初步意识到太平天国两个治国方案的失败,预示着运动最终的失败。
板块三、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反思探究三:“天国”里的刀光血影,从天京变乱看太平天国的失败太平天国取得军事上的全盛的同时,就发生了领导人的内讧,使得太平天国的形势急转直下。
这一事件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天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还有哪些?合作探究:怎样全面客观地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材料一洪秀全起自布衣,驱逐异族,虽及身而亡,固不能以成看忠王府图片、讨论思考回顾以往的农民起义,提炼出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过程及衰落;《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教学重难点:重点: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性质、作用.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
(一)兴起的原因
1、根本原因:
2、直接原因:
(二)前期斗争(展示课本37页《太平天国形势示意图》)
1、斗争路线:
2.北伐、西征和东征
措施目的时间将领意义
北伐
西征
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1.《田朝田亩制度》的内容及评价
内容:
2、评价:
2.《资政新篇》的内容及评价
1、背景:
(1)政治:
2、内容:(2)经济:
(3)文教:
(4)外交:
3、评价:
积极:
消极:
三、天国的悲剧
(一)天京变乱——由胜而衰的转折点(1856年)
天京变乱的根本原因:
经济上
政治上
阶级局限思想上
组织上
2、天京变乱的经过:
3、影响:
(二)重建领导核心
(三)后期防御战(1856——1864):
再破江北大营—三河镇大捷—再破江南大营—受挫上海—安庆失守——天京沦陷(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特点
1、失败原因:
(1)主观:
(2)客观:
2,时代特点: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