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制备方法总结

合集下载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颗粒剂的制备工艺
1.粉碎、过筛与混合
主药及辅料在混合前一般均需经过粉碎、过筛或干燥等加工处理。

其细度以80-100目筛较适宜。

2.制软材
将药物与稀释剂、崩解剂等混合后,加入水或有机溶液溶解的粘合剂溶液进行混合。

3.制粒
颗粒剂的制粒常采用挤出制粒法。

即把药物粉末用适当的粘合剂制备软材后,用强制挤压的方式使其具有一定大小筛孔的孔板或筛网而制粒的方法。

4.干燥
颗粒剂的干燥常用加热法、真空干燥及沸腾干燥等方法。

5.整粒与分级
湿粒干燥过程中,由于在烘箱间相互粘着凝集,致使部分颗粒可能形成块状或条状,必须经过解碎或整粒,使结块、粘连的颗粒散开,以制成一定粒度的均匀颗粒。

6.包衣
为使颗粒剂达到矫味、矫臭、稳定、长效或肠溶的目的,可对其进行包衣,通常包薄膜衣。

芳香剂可溶于有机溶液剂中,均匀喷入干颗粒中并密闭一定时间,以免挥发损失。

7.分剂量、包装与贮存
颗粒剂的分剂量、包装与贮存基本与散剂相同。

但应注意均匀性,防止发生分层,防止吸潮。

颗粒剂应密封贮藏,干燥保存。

例题:
以下不属于颗粒剂制备工艺流程的是?
A.粉碎
B.混合
C.制湿颗粒
D.与润滑剂混合
E.分剂量
正确答案:D。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栓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熔法制备栓剂的工艺。

2.掌握置换值的测定及在栓剂制备中的应用。

3.了解各类栓剂基质的特点及使用情况。

二、实验原理栓剂的制备方法有热熔法、冷压法、搓捏法,按基质不同性质选择制备方法。

本次实验热熔法制栓剂的艺流程为:基质→熔化→加入药物粉末→注入模具→完全凝固→消削去溢出部分→脱模→质检→包装在栓剂处方设计及制备中,需预测药物的置换价,即主药重量与同体积基质重量的比值。

当基质和药物的密度未知时,用下式计算:式中:X %为药栓中药物的含量; G为含药栓的平均栓重;E为纯基质栓的平均栓重。

求出最换值,以下式算出每粒栓剂所需基质的理论用量(M):栓剂的质量评定包括如下内容:主药含量、外形、重量差异、融变时限、硬度、变形温度及体外溶出度等。

三、仪路与材料仪器:栓剂模具、蒸发皿、研钵、水浴锅、冰浴、电炉、分析天平,融变时限检查仪等。

材料:吲哚美辛、半合成脂肪酸脂、甘油、明胶、硬脂酸、碳酸钠、聚山梨酯-80、冰片、乙醇、纯化水等。

四、实验内容(一)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处方:吲哚美辛0.6 g 主药丙二醇硬脂酸脂适量非离子型乳化剂制成肛门栓12枚制法:(1)纯基质栓的制备:取丙二醇硬脂酸脂10 g置蒸发皿,加热融化,冷却,注入栓模,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去润滑剂后称量,每板栓剂平均重量(G)(2)吲哚美辛栓的制备:取吲哚美辛→过100目筛→称取丙二醇硬脂酸脂在水浴熔化→将吲哚美辛加入已熔化的基质中搅拌→注入栓模→冷却→去除多余基质→脱模→擦润滑剂→称量→得每枚药栓平均重量(M)(3)置换值(DV)=W/G-(M-W) ,W:每个栓剂平均含药重量(二)甘油栓的制备处方:甘油24.0 g 主药干燥碳酸钠0.6 g 与硬脂酸皂化为主药与基质硬脂酸 2.4 g 硬化剂纯化水 3.0 g 溶剂制成肛门栓9枚制法:取干燥碳酸钠与纯水置于蒸发皿内→搅拌溶解→加甘油后加热→缓缓分次加入硬脂酸细粉→搅拌待泡沸停止及溶液澄明→注入模具→冷却→削去溢出部分→脱模→擦干后称量五、实验数据分析表1-1 栓剂质量检查结果名称外观重量(g)平均重量(g)重量差异(%)吲哚美辛栓完整光滑,呈白色,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2518 2.2601 -0.37% 2.1727 -3.89% 2.0989 -7.13% 2.4013 6.25% 2.3563 4.26% 2.3471 3.85% 2.2698 0.43% 2.1992 -2.69% 2.1980 -2.75% 2.2421 -0.80% 2.2594 -0.03% 2.3246 2.85%甘油栓完整光滑,呈透明状,表面亮度、色泽一致,无斑点和气泡2.1574 2.1956 -1.74% 2.2381 1.93% 2.1398 -2.54% 2.2672 3.26% 2.1780 -0.80% 2.1924 -0.15% 2.2052 0.44% 2.1849 -0.49% 2.1977 0.09%分析:本次制备栓剂粒重处于1.0~3.0 g,则重量差异限度为±7.5%;经检验,本次所制备栓剂重量差异符合要求。

药剂学试题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

药剂学试题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

药剂学试题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药剂学试题——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一、引言在药剂学中,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是一个关键的领域。

本文将探讨固体药物的制备方法以及其性质分析的相关技术和方法。

二、固体药物的制备方法1. 粉末混合法粉末混合法是制备固体药物的一种常见方法。

这种方法将活性成分与辅料粉末混合,并通过机械力进行充分混合,通过可控的过程,最终形成固体药物。

2. 压片法压片法是另一种常见的制备固体药物的方法。

该方法通常将活性成分与适当的辅料混合,并将混合物放入压片机中进行压制,最终形成药片。

3. 结晶法结晶法是一种用于制备固体药物的化学方法。

通过在溶液中使药物分子形成晶体,再通过过滤、干燥等步骤制得固体药物。

4. 焙烧法焙烧法是一种利用高温将固体原料转化为固体药物的方法。

通过控制焙烧参数,使药物分子重新排列,从而形成稳定的固体药物。

三、固体药物的性质分析方法1. 粒度分析粒度是固体药物的一个重要性质。

粒度分析可通过光学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等仪器进行,这些仪器可以测量固体药物颗粒的大小和分布情况。

2. 结晶性质分析结晶性质是固体药物的另一个重要性质。

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仪等仪器,可以对固体药物的晶体结构、晶胞参数、熔点等进行分析。

3. 稳定性分析固体药物的稳定性是其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通过加速试验、湿热试验等方法,可以评估固体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

4. 释放性能分析固体药物的释放性能可以通过离子液体法、体外释放法等进行测定。

这些方法可以模拟固体药物在体内释放的情况,评估其药效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四、结论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是药剂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不同的制备方法和性质分析技术,我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固体药物,并评估其药物性能和稳定性。

在今后的研究和应用中,我们需要不断改进和创新,提高固体药物的制备工艺和性质分析方法,为临床治疗和患者健康提供更好的药物选择。

(以上为药剂学试题——固体药物的制备与性质分析的文章,共计560字。

药剂学1处方总结

药剂学1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调节剂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灌封灭菌安瓿洗涤干燥(灭菌)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知识讲解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知识讲解

2014 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一、一般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一)粉碎与过筛内服:细粉儿科、外用:最细粉眼用:极细粉二、特殊散剂的制备1.含毒性药物的散剂倍散:指在小剂量的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的稀释散。

0.01-0.1g:10倍散0.001-0.01g:100倍散等量递增法混合<0.001g:1000倍散剂量上限×稀释倍数=12.含低共熔混合物的散剂低共熔现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混合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的现象。

低共熔药物:薄荷脑+樟脑;薄荷脑+冰片樟脑+水杨酸苯酯视药理作用变化,决定是否低共熔药理作用增强或无变化——可低共熔药理作用减弱——避免出现低共熔3.含液体药物的散剂4.眼用散剂无菌、过200目的极细粉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二、合剂的制备1.工艺流程:浸提→纯化→浓缩→配液→分装→灭菌。

2.制备要点:浸提:煎煮法、双提法(芳香挥发性成分)。

纯化:离心分离→水醇法→吸附澄清法。

方法及其参数的选择(如含醇量、澄清剂用量以及离心的转速等)应以不影响有效成分的含量为指标。

浓缩:每次服用量——10~20ml。

配液:添加矫味剂、防腐剂,调节pH,加液体药料(酊剂、醑剂、流浸膏,应以细流缓缓加入药液中,随加随搅拌,使析出物细腻,分散均匀)。

灭菌:小包装:流通蒸汽、煮沸(100℃,30min)大包装:热压三、糖浆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二、煎膏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炼糖方法:蔗糖+水+酒石酸—→加热溶解—→微沸熬炼—→滴水成珠,脆不粘牙,色泽金黄(糖转化率达到40%~50%)酒剂的制备工艺流程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二、分类和制备注射液的配制:稀配法:一次配成→原料质量好,配制小剂量注射剂。

浓配法:半成品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加热滤过后再加溶剂稀释至全量→原料质量一般,配制大剂量注射剂。

处理措施:水处理,冷藏;热处理,冷藏;活性炭处理;加入附加剂;已经调配好的注射液应在当日完成滤过、灌封、灭菌。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制备工艺(一)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片剂的制备工艺(一)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 片剂的制备工艺(一)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别多, 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片剂的制备工艺包含两种方法, 即湿法制粒压片和干法压片。

湿法制粒压片可以较好地解决粉末流动性差、可压性差的问题, 本文主要介绍湿法制粒压片的生产工艺流程, 如下:(一)制软材需要将处方量的主药和辅料粉碎并混合均匀后, 置于混合机内, 加入适量的润湿剂或黏合剂, 搅拌均匀, 制成松、软、黏、湿度适宜的软材。

黏合剂的用量与原料的理化性质及黏合剂本身的黏度皆有关。

一般情况下, 黏合剂的用量多、湿混的强度大、时间长, 将使制得的颗粒密度较大或硬度较大。

(二)制粒这是最简单、最直观的办法, 就是将软材用手工或机械的方法挤压筛。

(三)湿颗粒的干燥1.干燥概述干燥是利用热能去除湿物料中水分或其他溶剂的操作过程, 在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干燥的物料多数为湿法制粒所得的物料, 但也有固体原料药以及中药浸膏等。

2.干燥的基本原理及影响因素在干燥过程中, 水分从物料内部移向表面, 再由表面扩散到热空气中。

当热空气与湿物料接触时, 热空气将热能传给物料, 这个传热过程的动力是二者的温度差;湿物料得到热量后, 其中的水分不断气化并向热空气中移动, 这是一个传质过程, 其动力为二者的水蒸气分压之差。

研究物料中水分的性质对提高干燥速率很有帮助。

例题:下列属于湿法制粒压片的方法是?A.结晶直接压片B.软材过筛制粒压片C.粉末直接压片D.强力挤压法制粒压片E.药物和微晶纤维素混合压片正确答案:B。

药剂学--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药剂学--脂质体的制备技术

四、脂质体的质量评价
4、磷脂的氧化程度
? 氧化指数的测定
氧化指数=A233nm / A215nm
? 氧化产物的测定
HCl MDA + TBA
H2O
丙二醛 硫巴比妥酸
TBA-Pigment
5、有机溶剂残留量
五、类脂质体
类脂质体/泡囊(niosomes ) 用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为囊材制成的单
层囊泡(nonionic surfactant vesicles )。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3、膜材组成
?磷脂(卵磷脂、大豆磷脂、脑磷脂、合成磷脂) ?附加剂(胆固醇、十八胺、磷脂酸)
胆固醇用于调节磷脂膜的流动性,又称
“流动性缓冲剂”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的结构
脂质体的结构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4、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phas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
当温度升高时,脂质体分子层中酰基侧键可从有序排 列变为无序排列,从而引起一系列变化,如由“胶晶” 变为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厚度减少、流动性增加 等。转变时的温度即为相变温度。
一、脂质体(liposomes )概述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1、薄膜分散法脂溶性药物溶有机溶剂 水溶性药物溶于缓冲液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2、逆相蒸发法
膜材
有机溶剂 药物水溶液
超声
W/O 乳剂
减压蒸发
胶态 缓冲液
除游离药物
水混悬液
脂质体
二、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3、冷冻干燥法
膜材
缓冲液
超声 冷冻干燥

药剂学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

药剂学常见剂型的制备方法

1.软胶囊滴制法、压制法2.滴丸药物+基质→混悬或熔融→滴制→冷却→洗丸→干燥→选丸→质检→分装3.栓剂冷压法、热熔法4.软膏剂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5.膜剂匀浆制膜法、热塑制膜法、复合制膜法6.固体分散体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研磨法7.包合物饱和水溶液法、研磨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8.TDDS 涂膜复合工艺、充填热合工艺、骨架黏合工艺摘要:1、芳香水剂芳香水剂一般系指挥发油或其他挥发性芳香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澄明水溶液。

个别芳香水剂有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

主要用作制剂的溶剂和矫味剂。

2、溶液剂...1、芳香水剂芳香水剂一般系指挥发油或其他挥发性芳香药物的饱和或近饱和澄明水溶液。

个别芳香水剂有用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作溶剂。

主要用作制剂的溶剂和矫味剂。

2、溶液剂溶液剂一般为非挥发性药物或少数挥发性药物的澄明溶液,大多以水为溶剂,也有以乙醇、植物油或其他液体为溶剂者,溶液剂供内服和外用。

3、合剂合剂系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可溶性或不溶性药物制成的液体制剂,一般以水作溶剂,供内服用。

可分为:溶液型合剂、混悬型合剂、胶体型合剂、乳剂型合剂。

4、糖浆剂糖浆剂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糖水溶液。

含糖量应不低于65%(g/ml),可分为:单糖浆(85%)、药用糖浆、芳香糖浆。

5、胶浆剂胶浆剂系水溶性高分子物质在水中分散而成的制剂。

分散相粒子半径在1~100μm之间。

用于制备胶浆剂的高分子物质有:明胶、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白及胶淀粉、琼脂、聚乙烯醇(PVA)、甲基纤维素(MC)、CMC~Na等。

6、酊剂酊剂指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浸制药材或溶解化学药物而成的澄清液体,亦可用流浸膏稀释制备。

7、醑剂醑剂指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凡用于制备芳香水剂的药物一般都可以制成醑剂外用或内服。

8、擦剂擦剂一般系指含油、醇等为溶剂的外用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溶液型、乳浊液型及混悬液型。

不宜用于伤口或粘膜。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

考研药剂学主要知识点总结一、药物的源、性状及活性1.药物的来源药物的来源一般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和半合成药物。

天然药物是从天然界中提取而来的,例如中草药;合成药物是通过化学合成制备而来的,例如阿司匹林;半合成药物是在天然药物的基础上经过一些化学修饰而得到的药物,例如青霉素。

2.药物的性状药物的性状包括外形、颜色、味道、气味等方面的特点,这些性状可用于鉴别和鉴定药物。

3.药物的活性药物的活性是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能力,这是药物的重要特性之一。

二、药物的制剂及其制备方法1.药物的制剂药物的制剂包括固体制剂、液体制剂和半固体制剂。

固体制剂包括片剂、胶囊等;液体制剂包括口服液、注射液等;半固体制剂包括软膏、凝胶等。

2.制备方法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干燥、混合、研磨、浸膏、溶解、过滤、结晶、干燥等一系列工艺。

三、药物的质量控制1.质量控制的目的药物的质量控制是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符合规定的标准,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和疗效。

2.质量控制的方法质量控制的方法包括质量标准的制定、质量检查及检验、质量控制的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

四、药物的管理1.药物的管理范围药物的管理范围包括药品生产管理、药品经营管理、药品配送和供应管理、药品使用管理等。

2.药物的管理要求药品的管理要求包括从生产到使用的全过程管理、严格符合药品管理法规、规范操作、保证药品的质量和安全等。

五、药用辅料1.药用辅料的种类药用辅料包括填充剂、粘合剂、润滑剂、分散剂、增稠剂、防腐剂、色素等,这些辅料在药剂制备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药用辅料的应用原则包括符合药品的安全要求、与药物相容性好、生产成本适中等。

六、药理学1.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产生药理效应的机制包括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药物与酶的结合、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2.药物的药效药物的药效是指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生理或病理效应,包括主要药效、副作用、致死剂量等。

七、药物代谢与排泄1.药物的代谢药物在生物体内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而转化成代谢产物,这一过程称为药物的代谢。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

药剂学实验一乳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掌握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比较不同方法制备的乳剂油滴粒度大小、均匀度及其稳定性。

3.掌握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乳剂也称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系指两种互不相容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形成液滴的一相为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包在液滴外的一相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

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 m之间。

乳剂类型有单乳剂(O/W型,W/O型)和复合乳剂(W/O/W型,O/W/O型)。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

乳化剂的稳定机理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

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

通常小量制备时,可在乳钵中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工厂大量生产多采用乳匀机、高速搅拌器、胶体磨制备。

如以阿拉伯胶作乳化剂,常采用干胶法和湿胶法制备,以新生皂为乳化剂制备乳剂时,可研磨或振摇制得。

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有稀释法(水)和染色镜检法(水/油性染料)。

三、实验内容(一)液状石蜡乳的制备[处方]液状石蜡 6 ml阿拉伯胶 2 g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0.05 ml1%糖精钠溶液0.003 g香精适量纯化水加至15 ml[制法]:(1)干胶法(干法):将阿拉伯胶分次加入液状石蜡中研匀,研磨过程中加纯化水4 ml,研至发出噼啪声,即成初乳。

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加剩余纯化水适量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和香精,共制15 ml。

(2)湿胶法:取纯化水4 ml置乳钵中,加2 g阿拉伯胶粉研成胶浆。

再分次加入6 ml液状石蜡,边加边研磨至初乳形成,再加5%尼泊金乙酯醇溶液,再加剩余纯化水研匀,再加糖精钠溶液和香精,共制成15 ml,即得。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实训总结药剂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药剂学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使学生掌握药剂学的基本原理、实验技能和药品制备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实验原理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的科学。

本次实验涉及了溶液型、胶体型、散剂、混悬剂等不同类型的液体制剂和固体制剂的制备方法,以及药物的性质、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的制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组分的百分组成,绘制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

(2)薄荷水:比较三种处方不同方法制备的异同,记录于表1-2中,并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3)复方碘溶液:描述成品外观性状,观察碘化钾溶解的水量与加入碘的溶解速度。

(4)胃蛋白酶合剂: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

(5)甲酚皂溶液:描述成品的外观性状,所制得的成品能否加水任意稀释而得澄明溶液?2. 胶体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甘油胶体:将甘油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甘油胶体。

(2)明胶胶体:将明胶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明胶胶体。

3. 散剂的制备(1)益元散剂的制备:将滑石、甘草、朱砂等药材粉碎成细粉,按等量递增法混合均匀,分包。

(2)散剂的等量递增法: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4. 混悬剂的制备(1)亲水药物与疏水药物的实验结果:分别对亲水药物和疏水药物进行实验,观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

(2)炉甘石洗剂的制备:将炉甘石与水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溶解,加入适量药物,搅拌均匀,制成炉甘石洗剂。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溶液型液体制剂的制备(1)薄荷油增溶相图: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薄荷油-吐温20-水的增溶相图,分析各组分的增溶效果。

(2)薄荷水:三种处方制备的薄荷水外观性状、pH、澄清度、嗅味等方面存在差异,根据实验结果,说明各自特点与适用性。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药剂学实验:软膏剂的制备(含现象结论及讨论)

软膏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含现象结论及讨论)实验日期:202X年X月X日 T:24℃ RH:40%一、实验目的1.掌握不同类型基质软膏的制备方法。

2.掌握软膏剂质量评定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软膏剂的制备方法有:研和法、融合法、乳化法。

根据药物和基质性质、制备的量及设备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制备。

研和法:固体药物→研细→加部分基质→研磨至糊状→递加其余基质研磨→成品融和法:基质→水浴加热熔化→加入其他基质→搅拌至基质全熔→搅拌下加入药物→搅拌冷却至膏状乳化法:油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约80℃;水溶性组分→搅拌下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将水、油溶性组分加到一块搅拌冷凝至稠膏状→成品三、仪器与材料仪器:水浴锅,研钵,软膏板,软膏刀,显微镜等。

材料:水杨酸,凡士林,白凡士林,液体石蜡,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羊毛脂,三乙醇胺,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苯甲酸钠,纯化水。

四、实验内容1.油脂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液体石蜡适量(约4 g)油脂性基质凡士林加至200g 油脂性基质制法:取水杨酸置于研钵中,加少量液状石蜡研磨成糊状,分次加入白凡士林,研磨均匀,加入剩余的液体石蜡调节稠度,即得。

2.O/W型乳剂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2.0 g 主药硬脂酸 4.8 g 与三乙醇胺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单硬脂酸甘油酯 1.4 g 辅助乳化剂白凡士林0.4 g 油脂性基质羊毛脂 2.0 g 油脂性基质液体石蜡 2.4 g 油脂性基质三乙醇胺0.16 g 与硬脂酸形成有机胺皂作乳化剂纯化水加至40.0 g 水性基质制法:取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羊毛脂和液体石蜡于烧杯中,水浴加热至80℃搅拌熔化。

取三乙醇胺和计算量纯化水于另一烧杯、水浴加热至80℃,搅拌均匀。

同温下,将水相与油相混合,水浴上不断搅拌,后取出于室温搅拌。

在有水杨酸的研钵中加入O/W型乳剂基质,即得。

3.水溶性基质软膏的制备处方:水杨酸 1.0 g 主药羧甲基纤维素钠 1.2 g 高分子表面活性剂甘油 2.0 g 油脂性基质苯甲酸钠0.1 g 防腐剂纯化水16.8 ml 水性基质制法:取羧甲基纤维素钠置于研钵中,加入甘油后研磨均匀,然后边研磨边加入溶有甲酸钠的水溶液,待溶胀后研磨均匀,即得水溶性基质。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

药剂学知识点总结第一节药物制备1. 药物的生产工艺药物的生产工艺主要包括原料药的提取、合成和整粒制剂的制备工艺。

原料药大多数为天然植物提取或合成药物,提取工艺主要包括研磨、溶解、过滤、浓缩和干燥等工序。

合成药物则常见的有氧化反应、还原反应、酰基化反应和酯化反应。

整粒制剂的制备主要包括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和包衣工艺等。

2. 药品质量标准药品质量标准是指药品在各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杂质含量、质量控制及质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国家药典是国家制定的药品质量标准,也是我国唯一合法的药品质量标准。

对于合格的药品质量标准,其具备的特性主要包括纯度、效价和稳定性。

3. 药物的稳定性药物的稳定性主要包括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微生物稳定性。

其中,化学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分解和变质的能力;物理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颜色、气味的变化;微生物稳定性是指药物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不发生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侵染。

药物在稳定性方面需进行相关研究以保证药品的质量。

第二节药物贮藏1. 药品贮藏条件药品的贮藏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方面。

一般来说,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和通风处,避免曝光在阳光直射之下,以及避免与水分和化学品等有害物质接触。

2. 药品贮藏容器药品贮藏容器的要求主要包括对光线的阻隔、对水分的阻隔、对氧气的阻隔和对清洁卫生等方面。

一般来说,药品贮藏容器应为铝塑复合膜袋或玻璃瓶,并在密封性能良好的条件下进行贮藏。

3. 药品贮藏期限药品贮藏期限是指在指定的贮藏环境条件下,药品在保持其原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所能存放的时间。

一般来说,药品贮藏期限需经过相关研究和测试才能确定。

第三节药物配制1. 药物的慢释制剂药物的慢释制剂是指药物在给药后能够缓慢释放的制剂。

这类制剂能保持药物在体内的持续血药浓度,并增强患者的依从性。

常见的慢释制剂有控释片、控释丸、控释胶囊、控释注射液和控释植入剂等。

药剂制备方法口诀

药剂制备方法口诀

药剂制备方法口诀包括多种,以下是其中一部分:
1.崩解剂口诀:崩解干淀甲基淀,加上低取和交联。

2.光滑剂口诀:光滑剂最好记,油滑硬硅醇月桂。

3.乳剂口诀:新活力械干湿胶,两相交替胸前高。

4.脂质体口诀:超声住入薄膜里,冷冻你想脂质体。

5.固体分散体口诀:固体研磨水火溶,溶剂后面加喷溶。

6.包合物口诀:饱和喷雾研磨完,冷冻枯燥包得严。

7.软胶囊、栓剂、膜剂、溶胶剂、混悬剂口诀:软囊滴压栓冷热,膜剂匀浆热复合,溶胶混悬同分
散,凝聚法中物化变。

请注意,以上口诀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药学专业书籍或咨询专业药师,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药剂学处方总结

药剂学处方总结

第一部分:处方分析1.分析下列软膏基质的处方并写出制备方法。

硬脂醇250g 油相,同时起辅助乳化及稳定作用白凡士林250g 油相,同时防止水分蒸发留下油膜利于角质层水合而产生润滑作用十二烷基硫酸钠10g 乳化剂丙二醇120g 保湿剂尼泊金甲酯0.25g 防腐剂尼泊金丙酯0.15g 防腐剂蒸馏水加至1000g 制备:取硬脂醇和白凡士林在水浴上融化,加热至75℃,加入预先溶在水中并加热至75℃的其他成分,搅拌至冷凝即得。

2.写出10%Vc注射液(抗坏血酸)的处方组成并分析?维生素C 104g 主药碳酸氢钠49g pH调节剂亚硫酸氢钠0.05g 抗氧剂依地酸二钠2g 金属络合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3. 分析下列处方并写出下列软膏基质的制备方法。

硬脂酸甘油酯35g 油相硬脂酸120g 油相液体石蜡60g 油相,调节稠度白凡士林10g 油相羊毛脂50g 油相,调节吸湿性三乙醇胺4g 水相,部分与硬脂酸形成有机皂其乳化作用尼泊金乙酯1g 防腐剂蒸馏水加之1000g将油相成分(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液体石蜡,白凡士林,羊毛脂)与水相成分(三乙醇胺,尼泊金乙酯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加热至80℃,将熔融的油相加入水中,搅拌,制成O/W型乳剂基质。

4.处方分析,并写出制备小体积注射剂的工艺流程肾上腺素1g 主药依地酸二钠0.3g 金属络合剂盐酸pH调节剂氯化钠8g 渗透压调节剂焦亚硫酸钠1g 抗氧剂注射用水加至1000ml 溶剂工艺流程:主药+附加剂+注射用溶剂配液滤过灌封灭菌安瓿洗涤干燥(灭菌)成品包装印字质量检查检漏5.分析处方,并指出采用何种方法制片?并简要写出其制备方法。

处方:呋喃妥因50g 糊精3g 淀粉30g 淀粉(冲浆10%) 4g 硬脂酸镁0.85g根据上述处方,选用湿法制粒制片。

制备:取呋喃妥因过100目筛然后与糊精、1/3淀粉混匀,加入淀粉浆制成软材,过14目筛制粒,湿粒在60℃下干燥,干粒再过12目筛整粒。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药剂必考知识点总结大全一、药剂学基础知识1. 药剂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药剂学是研究药物的剂型、制备、质量控制、稳定性、适应性等的学科。

它涉及的内容包括药物的剂型、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贮存稳定性等。

2. 药剂学的发展历史药剂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是在近代。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和药物制剂工艺的改善,药剂学才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

3. 药剂组成及其作用药剂的主要组成包括药物、辅料和助剂。

药物是药剂的主要成分,辅料可以增加药剂的稳定性和适宜性,助剂可以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4. 药剂的制备方法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固体剂型、液体剂型、半固体剂型等。

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干混法、湿混法、干燥法等,液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溶解法、搅拌法、混合法等,半固体剂型的制备方法包括填充法、液化法等。

5. 药剂质量控制药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药品的质量控制。

原料药的质量控制包括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检查,制剂的质量控制包括外观检查、质量指标检查等,药品的质量控制包括含量测定、杂质检查等。

二、药剂剂型1. 固体剂型固体剂型包括片剂、颗粒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粉末剂、栓剂、散剂等。

片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压制成片状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胶囊剂是将药物和辅料装入胶囊中的剂型,颗粒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颗粒状的剂型,口服粉末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粉末状的剂型,栓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栓剂状的剂型,散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混合制成散剂状的剂型。

2. 液体剂型液体剂型包括口服液剂、外用液剂、注射剂等。

口服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外用液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注射剂是将药物和辅料溶解在水中或其他溶剂中制成的剂型,并通过注射器注射到人体内的剂型。

3. 半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包括软膏剂、栓剂、滴剂等。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药剂学知识点归纳: 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药剂学虽然是基础学科, 但是很多学员都觉得药剂学知识点特
别多, 不好复习。

今天就带着大家总结归纳一下药剂学各章节的重点内容, 以便大家更好地记忆。

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1.溶解法
(1)热溶法
适用于对热稳定的药物和有色糖浆的制备。

加热溶解, 趁热过滤, 可以杀死微生物。

(2)冷溶法
将蔗糖溶于冷蒸馏水或含药的溶液中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本法适用于对热不稳定或挥发性药物, 制备的糖浆剂颜色较浅。

但制备所需时间较长并容易污染微生物。

2.混合法(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
这是将含药溶液与单糖浆均匀混合制备糖浆剂的方法。

此种方法适合于制备含药糖浆剂。

优点是方法简便、灵活, 可大量配制, 也可小量配制。

一般含药糖浆的含糖量较低, 要注意防腐。

糖浆剂药物的加入方法:
1.水溶性固体药物先用少量蒸馏水溶解后再与单糖浆混合;
2.溶解度小的药物加少量适宜的溶剂溶解后再加入单糖浆中;
3.可溶性液体药物或液体制剂, 直接加入, 必要时过滤。

糖浆剂制备的注意事项:
1.要使用药用白砂糖;
2.用具灭菌、避菌操作;
3.热溶法采用蒸汽加热, 应严格控制加热温度与时间;
4.30℃以下密封保存。

例题:
关于糖浆剂的制备, 叙述错误的是?
A.糖浆剂的制备方法有溶解法和混合法
B.冷溶法所需时间较长但不易污染微生物
C.糖浆剂应在避菌环境中制备
D.混合法系将药物与糖浆均匀混合制备而成
E.一般含药糖浆的含糖量较低, 要注意防腐正确答案:B。

药剂学各种制备方法

药剂学各种制备方法
各种制备方法
固体分散体6种 包合物
纳米粒和亚微粒 固体脂质纳米粒
微囊
熔融法
饱和水溶液法 天然高分子凝聚法 熔融均化法
物理化学法 物理机械法 化学法
溶剂法
研磨法
乳化聚合法
冷却均化法
单凝聚法喷雾干燥法 界面缩聚法Fra bibliotek溶剂熔融法
冷冻干燥法 液中干燥法
纳米乳法
复凝聚法
喷雾凝结法 辐射交联法
溶剂喷雾干燥法 喷雾干燥法 自动乳化法
聚对苯二甲 聚乙烯(PE) 酸乙二醇酯
(PET)
聚碳酸酯 压敏胶
聚四氟乙烯 骨架材料
薄膜超声法
溶剂非溶剂法 空气悬浮法
研磨法
超声法
聚合物胶束法
多孔离心法
双螺旋挤压法
锅包衣法
膜聚合物和骨 架聚合物
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 (EVA)
聚氯乙烯(PVC)
压敏胶
聚异丁烯 (PIB)类
丙烯酸类
背衬材料
多层复合铝箔 PET
防粘材料
聚乙烯
聚苯乙烯
药库材料
卡波姆
HPMC
聚丙烯(PP)
硅橡胶类 高密度PE 聚丙烯(PP) PVA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

2014-中药药剂学-各剂型制备工艺流程汇总D酊剂的制备工艺流程二、分类和制备注射液的配制:稀配法:一次配成→原料质量好,配制小剂量注射剂。

浓配法:半成品加入部分溶剂中,配成浓溶液,加热滤过后再加溶剂稀释至全量→原料质量一般,配制大剂量注射剂。

处理措施:水处理,冷藏;热处理,冷藏;活性炭处理;加入附加剂;已经调配好的注射液应在当日完成滤过、灌封、灭菌。

注射液的滤过:先粗滤后精滤。

2.安瓿的处理工序:切割→圆口→灌水蒸煮→洗涤→干燥与灭菌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饮用水→细过滤器→电渗析装置或反渗透装置→阳离子树脂床(H+ 被置换到水中)→脱气塔→阴离子树脂床(过2次交换:先强后弱,OH- 被置换到水中)→混合树脂床(消灭漏网之鱼)→纯化水→多效蒸馏水器→热贮水器(80℃)→注射用水★背记技巧★渗阳阴、混合床、纯蒸馏二、中药注射用半成品的制备1.蒸馏法:2.综合法:根据有效成分的性质,采用水醇法进行提取分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有效成分的性质,选择以下方法进一步精制以达到注射用半成品的质量要求。

溶剂萃取法酸碱沉淀法吸附分离法超滤法一、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制备工艺流程:可灭菌小容量注射剂二、输液剂的制备1.容器的处理(自学)2.制备要点:配制→滤过→灌封→灭菌→质检与包装灌封后的输液立即灭菌:热压、115℃、30min 四、滴眼剂的制备(自学)用于眼外伤或眼部手术的滴眼剂,应单剂量包装;灌装后再进行灭菌处理。

1.软膏制备方法(1)研合法操作方法:将药物细粉用少量基质研匀或用适宜液体研磨成细糊状,再递加其余基质研匀的制备方法。

适用:当软膏基质稠度适中或主药不宜加热,且在常温下通过研磨即能均匀混合时,可用此法(2)熔合法(热熔法)操作方法:将基质先加热熔化,再将药物分次逐渐加入,同时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3)乳化法操作方法:将油溶性组分(油相)混合加热熔融;另将水溶性组分(水相)加热至与油相相同温度(约80℃)时,两相等温混合,不断搅拌,直至冷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制备方法总结:
一、软膏剂:
1、研和法:小剂量
2、熔和法:大剂量
3、软化法
二、栓剂
1、热熔法
2、冷压法
三、软胶囊剂
1、滴制法
2、压制法
四、小丸
1、沸腾制粒法
2、喷雾制粒法
3、包衣锅法
4、挤出滚圆法
5、离心抛射法
6、液中制粒法
五、气雾剂
1、压灌法
2、冷灌法
六、膜剂
均浆制膜法
热塑膜法
复合制膜法
七、混悬剂
1、分散法
2、凝聚法
①、物理凝聚法
②、化学凝聚法
八、微囊
①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溶剂-非溶剂法、改变温度法、液中干燥法
②物理机械法:喷雾干燥法、喷雾冻凝法、空气悬浮包衣法、多孔离心法、锅包衣法
③化学法:界面缩聚法、辐射交联法
九、包合物
①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②研磨法(捏合法)
③冷冻干燥法——注射用包合物
④喷雾干燥法——工业大生产饱和水溶液法(重结晶法、共沉淀法)
⑤研磨法(捏合法)
★背记技巧★冷喷饱研
包合物的验证
相溶解度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荧光光谱法
十、固体分散物
①熔融法:热敏药物、熔点较低载体
②溶剂法:共沉淀物
③溶剂-熔融法:小剂量或液态药物
④溶剂-喷雾/冷冻干燥法:热敏药物
⑤研磨法:小剂量药物
固体分散物的验证
热分析法
X-射线衍射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溶解度与溶出速度法
包合物的验证
相溶解度法
X-射线衍射法
热分析法
红外光谱法
核磁共振法
荧光光谱法
十一、糖浆剂
溶解法
混合法
十二、芳香水剂
溶解法
稀释法
十三、甘油剂
溶解法(碘甘油)
化学反应法(硼酸甘油)十四、醑剂
溶解法
蒸馏法
十五、溶胶剂
1.分散法:
①机械分散法
②胶溶法
③超声分散法
2.凝聚法:
①物理凝聚法
②化学凝聚法
十六、经皮给药制剂
1、涂膜复合工艺
2、充填热合工艺
3、骨架黏合工艺
十七、靶向制剂
1、注入法
2、薄膜分散法
3、超声波分散法
4、逆相蒸发法
5、冷冻干燥法
★背记技巧★:主播朝向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