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

旅游心理学 期末复习
△7、旅游知觉的种类
空间知觉
形状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大小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和动觉获得
方位知觉:靠视觉、触摸觉、平衡觉和动觉等获得距离知觉
时间知觉活动的内容情绪和态度时间标尺的利用
运动知觉物体运动的速度运动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运动知觉的参考标志观察者自身的静止或运动状态
错觉1、几何图形错觉2、形重错觉3、大小错觉4、方位错觉5、运动错觉
整体性当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作用于人的感官时,人能够根据知识经验把它知觉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特征。
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了的时候,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6、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
客观因素具有较强特性的对象反复出现的对象新奇独特的事物运动变化的对象
主观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情绪个性经验
问题(1)、服务员应如何处理类似事件?
(2)、处理类似事件应特注意什么问题?
处理类件时要按以下几点进行:
(1)总台服务人员遇到这种情况,应及时示前台经理,不宜当众揭穿客人的谎言,避免客人当众难堪,恼怒。
(2)由前厅经理或前厅管理人员,将事离现场,或请客人到茶座、吧小坐。
(3)先听取客人的意见,然后再做细致耐心的工作。
第五章旅游者人格
☆1、人格的概念:人格是个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系统的、独特的反应方式。它是由个人在其遗传、环境、成熟、学习等因素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
△2、三个理论:
☆3、四种气质类型:
多血质:血液占优势王熙凤
粘液质:粘液占优势诸葛亮
胆汁质:黄胆汁占优势张飞
抑郁质:黑胆汁占优势林黛玉
△6、心理学是由哲学和生理学组成
☆7、现代心理学三大流派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学复习要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与理论基础 1.1879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用实验的手段来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普通心理学: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第二章旅游者的感知觉1.感觉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感觉就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只负责接收、传递、整合信息,不能解释信息。

2.感觉的规律:(1)感受性(感觉阈限)感受性:感受性就是人体对于外界刺激强度及其变化的感受能力。

不同的感觉器官有不同的感受能力,不同的人,其感觉能力是不一样的。

感觉阈限:是指在刺激情境下感觉经验产生与否的界限。

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觉阈限:能识别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量。

(2)适应性:是指刺激物对感受器官持续作用,使感觉器官的敏捷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对比性:是指同一感觉器官在接受不同刺激时会产生感觉的对比现象。

感觉的对比分为: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4)联觉:是指一种感觉见而引起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3.知觉的特征:(1)选择性:主体对作用于自身的客观事物总是有选择地以其中的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

(2)理解性:根据主体的知识经验对感知的刺激物进行加工处理,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们表示出来。

(3)整体性:虽然事物有多种属性,由不同部分构成,但是人们并不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的、孤立的几个部分,而倾向于把它们组合为一个整体。

(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而知觉的印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

4. 影响旅游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1)旅游对象的组合(2)旅游对象和背景的对比(3)旅游对象的活动变化(4)新奇独特的刺激物(5)他人的言语提示主观因素:(1)兴趣(2)需要与动机(3)个性(4)情绪(5)知识与经验(6)生理条件(7)社会阶层 5. 旅游者对旅游条件的知觉:(1)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的知觉(2)旅游者对旅游距离的知觉(3)旅游者对旅游交通的知觉(4)旅游者对旅游点的知觉(5)旅游者对旅游服务的知觉6. 旅游风险知觉的种类:(1)功能风险(2)资金风险(3)社会风险(4)心理风险(5)安全风险(6)时间风险7. 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1)购买目标不明确(2)购买报酬不确定(3)缺乏旅游经验(4)信息不充分(5)相关群体的影响8. 消除风险的方法:旅游者减少风险的方法:(1)广泛搜集信息,认真比较衡量(2)重复购买相同的旅游产品(3)适当降低对旅游产品的期望(4)寻求高价格,购买名牌旅游产品旅游企业降低风险的对策:(1)做好提醒工作(2)树立自身良好形象(3)注重广告和口碑的宣传(4)兑现承诺(5)注重与客人直接沟通9. 社会知觉:是对人的知觉,它是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一、填空1、旅游产品分为整体旅游产品与单项旅游产品2、旅游产品(de)基本特征不可感知性(也称无形性、最主要,最基本)、不可分离性(生产与消费(de)同时性)、差异性(异质性)、不可贮存性(易逝性)、缺乏所有权3、亚文化群体包括民族、宗教、种族、年龄和地域亚文化群体4、澳大利亚旅游学家波乃克把旅游行为分为休养、体育、文化、社会、政治、经济旅游5、心理上(de)准备状态就是态度,个体(de)态度决定其将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和做到什么.(丹麦朗格)6、大五人格:外倾性、随和性、责任心(尽责性)、情绪稳定性(神经质)、经验(de)开放性7、旅游业(de)三大支柱:酒店,旅行社、交通运输8、导游语言是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三者(de)融合.9、态度(de)三因素模型:认知、情感、意向,态度是外界刺激与个体反应之间(de)中介因素.(罗森伯格)10、罗伯逊把消费者可觉察到(de)风险分为功能风险和心理社会风险.11、卡普兰把觉察风险分为功能风险、身体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和心理风险.12、奥尔波特假设知觉经验(de)方向受心境、态度、价值观念、需要以及类似中间变量(de)影响.13、态度(de)功能:功利性功能、价值表现功能、自我防卫功能、认识功能二、判断旅游会成为社会风尚一旦离开家,进入幻想世界温顺性,进取性(de)个体通常会对旅游感兴趣国际旅游者轮船是其主要交通(错)旅游是人们逃避厌恶,寻求刺激(de)最普遍(de)方式.法国社会学家乔弗里认为旅游是一种使人们暂时逃避到“第二现实”中(de)游戏态度不如情绪稳定如果降低自己(de)知觉栅栏,人们就能得到更多(de)享受人类有强烈(de)探索需要,这种需要仅仅用冒险尚不能充分概括,因为人类(de)大多数探索是没有明显(de)实用价值(de)笑是一种世界通用语言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第二大产业,石油产业是第一大产业度假旅游者比不度假(de)人更加活跃、更有信心,更好奇,更善于交际和心情更开朗.对很多旅游者来说,选择旅游目(de)地是一个扩展性很大(de)决策过程感觉是知觉(de)基础,知觉是在感觉基础上产生(de),与感觉有有机(de)联系人们常说经销旅游(de)人在做愿望与幻想(de)买卖.附加:休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de)时间.旅游: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以及探亲访友为主要目(de)(de)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de)旅游活动.效度:指心理测验测出它要测量(de)能力或特性(de)有效程度或者正确程度,一般用测验所得(de)分数与某种标准(de)相关系数来表示.信度:指测量(de)一致性和稳定性.信度是效度(de)必要但不充分条件.旅游者(de)决策类型:1.常规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de)一般性政策问题.又叫习惯性决策,主要靠经验.3.有限决策:通常比较明确简单,旅游者没有积极搜集信息或者评价每个备选方案,只是使用简单(de)决策规则在备选方案中做出选择.4.瞬时决策(冲动型决策):事先没有考虑过,在一瞬间完成(de)决策.例如广告牌激发(de)决策.感觉是人(de)感觉器官对于光、色、声、味等基本刺激(de)直接反应,知觉是对事物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de)综合反映.选择性注意——知觉防御(perceptual defense)有选择(de)注意是知觉防御(de)一种形式,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de)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de)事物拒之于门外.如可能大多数不再注意飞机上(de)安全设施,其部分原因是他们觉得航空旅行没有那么危险理解:广告中使用中等程度(de)模糊信息是最优(de).行为学派:学习是对外部事件做出反应(de)结果.(华生)a经典条件反射理论classical conditioning(巴普洛夫):当一种引起反应(de)刺激与另一种自身不能引起反应(de)刺激一起出现时,就会出现经典条件反射.刺激泛化和刺激辨别:例如杯弓蛇影,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b.工具性/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operate conditioning(斯金纳):个人学习去做那些能产生正面结果(de)行为而避免产生负面结果(de)行为.这一过程中被奖励(de)中间行为称为塑造.发生情况:正强化(奖励)、负强化、惩罚.Eg:香水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de)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de)消费者心理状态(如消费者态度和渴求利益)上(de)变化.更适用于重要(de)和高度参与(de)产品购买行为(买房买车,出国留学).接近-接近冲突:又称双趋冲突,一个人必须在两种期望中进行选择.接近—回避冲突:当人们期盼着一个目标而同时又想回避它时,便产生了接近—回避冲突,或称为趋避冲突.回避-回避冲突:又称双避冲突,当个体发现两个目标同时具有威胁性,便产生二者都要逃避(de)动机.只是迫于形势,必须接近其一.马斯洛(de)需求层次理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一个人对社交和尊重(de)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就会出现自我实现(de)需要.旅游动机分类(1)日本田中喜一:心理动机(思乡心、交游心、信仰心);精神动机(知识(de)需要、见闻(de)需要、欢乐(de)需要);身体动机(治疗(de)需要、修养(de)需要、运动(de)需要);经济动机(购物目(de)、商务目(de))(2)澳大利亚波乃克:休养旅游(异地疗养);文化旅游(修学、参观、宗教仪式);社会旅游(蜜月、访亲问友);体育旅游(观摩比赛、参加运动会);政治旅游(政治性庆典活动);经济旅游(订货会、展销会).(3)美国麦金托什:身体健康;文化;交际;地位和声誉(自我实现与个人发展)(4)美国奥德曼:健康;好奇;体育;寻找乐趣;精神寄托和宗教信仰;专业或商业活动;探亲访友;自我尊重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de)心理构成因素和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对环境(de)反应中保持一贯(de)作用.个性类型:希波克拉底:黏液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卡伦·霍尼:温顺型、进取型、孤独型弗洛伊德(de)个性学说:本我(潜意识最深层)完全倾向于立即(de)满足——他是思想中(de)“政党动物”,它根据快乐原则来运作,行为则受一种想要使快乐最大化和逃避痛苦(de)愿望支配.本我是无私和无逻辑(de),他将一个人(de)精神活动向快乐(de)行为指引,而不考虑任何后果.超我同本我相对(de),实质上是一个人(de)意识,它是社会规则成为自我(de)一部分,并且阻止本我去寻找自我满足.自我是介于本我于超我之间(de)一个体系.是在诱惑和道德之间展开(de)战争(de)裁判.他寻找途径以满足能为外界所接受(de)本我.一个人(de)个性由三种自我形态组成:儿童自我形态(支配个人(de)要求,需要,欲望,情感和情绪),父母自我形态(行为、态度(de)来源,告诉人们如何处世和分清是非),成人自我形态(指导解决问题)a.闭合原理:是指当一个刺激不完整时感知者填补缺失元素(de)倾向,即人们倾向于根据以往(de)经验填补空白.Eg.一个不完整(de)广告可以提高对产品(de)注意和唤醒.上有天堂,下有苏杭b.相似原理:是指人们在感知各种刺激物时,容易将具有相似属性(de)事物组合在一起,即将相似(de)物体集合成系列,从而产生一个统一(de)整体.Eg.把各种山视为同一类(de)旅游地.d.接近原理:是指人在感知各种刺激时,彼此相互接近(de)刺激物比彼此相隔较远(de)刺激物更容易被组合在一起,构成知觉(de)对象.如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视为一个游览区二、名词解释图形场地原理:又称背景原理,是指刺激(de)一部分具于主位(图形),而其余部分退为背景.广告中常利用这一原理距离摩擦:地理学家将距离对旅游(de)阻止作用称为“距离(de)摩擦”.意思是旅游必然要付出一定(de)代价,包括经济上(de)代价、时间上(de)代价、机会上(de)代价、体力上(de)代价以及人们从一地到另一地而引起(de)情绪上(de)代价.因此,距离摩擦对旅游有一定(de)阻碍.但同时也有促进作用,距离远(de)旅游景点充满神秘和朦胧感,给人以更多(de)新奇和希望,对旅游者有极大(de)吸引力,使人们更加向往,探索其奥秘.复杂性需要:复杂性(de)实质使人们对新奇、意外、变化和不可预见(de)事物(de)追求.萨尔多瓦·马迪说,生活太复杂了,不是凭简单(de)一致性理论就能平安度过并加以理解(de).根据复杂性理论,人们在旅游过程中要走访(de)是那些从未到过(de)地方,他们寻求变化,避免在家时已习以为常(de),或者已经经历过(de)东西.心理描述法:或称生活方式个性分析法,与个人生活方式(de)特点有关,即与个人(de)日常工作规律、活动、兴趣、见解、价值观、需要和知觉有关.刻板印象: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de)关于某一类人(de)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de)印象尤利西斯因素是推动人去做某件对他本人而言是非同寻常(de)并包含一定危险(de)事(de)动力观察学习:又称代理性学习,是指人们通过观察他人(de)行为并记录以得到强化(de)过程.扩展性决策:无先例可循而又具有大量不确定因素(de)决策是扩展性决策,具有极大(de)偶然性和随机性,缺乏准确可靠(de)信息资料.比如出国旅行,热气球,月球旅行.个性主要是指个人独特(de)心理构成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在个人在环境反应中保持一贯(de)作用.它是学习、知觉、态度、情感、动机(de)综合体认知失调:由费斯汀格提出(de),是指一个人(de)态度和行为等(de)认知成分相互矛盾,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de)认知时而产生(de)不舒适感、不愉快(de)情绪.认知失调理论认为:一般情况下,个体(de)态度与行为是相协调(de),因此不需要改态度与行为.假如两者出现了不一致,如做了与态度相违背(de)事,或没做想做(de)事,这时就产生了认知失调.认知失调会产生一种心理紧张,个体会力图解除这种紧张,以重新恢复平衡.从众压力:群体成员(de)行为通常有跟从群体(de)倾向.当成员发现自己(de)意见和行为与群体不一致时,会产生紧张感,促使他与群体趋向一致. 知觉防御:是指把那些无关紧要(de)事物,或那些在个性上和文化上难以接受(de)事物拒之于门外.认知学派:把学习看做问题(de)解决,强调学习所带来(de)消费者心理状态上(de)变化完形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创立人是德国(de)韦德海默·马克思,直接应用于营销策略.广告促销、价格水平、分销渠道和品牌特性等要素被看做一个整体并产生了一个完整(de)品牌形象.整体大于其各部分之和.知觉整合:即人们组织知觉形成一幅完整(de)对象图画.其最重要(de)原理是闭合原理、相似原理、接近原理和图形场地原理.四、问答、论述1、比较家庭游和跟团游,家庭决策怎么做出(de)其特征和表现形式从旅游对象,旅游动机,旅游形式,旅游交通,旅游路线,旅游目(de)地分析家庭旅游:(有血缘关系(de)一群人;享受天伦之乐,增进家庭情感;自由行,自主性、灵活性强,不受外界干扰;多采取自驾游,大巴作为交通工具;根据喜好自我规划路线;目(de)地选择更加自由,个性化,多选取适合全家休闲娱乐.安全性强,冒险性小,便利(de)目(de)地)跟团游:(与陌生人组团出游;动机多样化;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火车、飞机、大巴;固定;固定,灵活性差)步骤:一般决策阶段;寻找信息阶段;共同决策阶段;度假旅游活动阶段;满足、抱怨阶段.决策类型:丈夫起主导作用;妻子起主导作用;共同影响,一方决策;共同影响,共同决策.家庭决策(de)特征:儿童对家庭旅游决策(旅游目(de)地,旅游活动、旅游时间安排)有着很大(de)、间接(de)影响:家庭决策较个人决策不同且更加复杂,需要家庭成员之间互相(de)交流与协商.家庭决策受家庭构成,生命周期,收入等因素影响2、性格工作适应理论约翰·霍兰德提出了性格工作适应理论:员工对工作(de)满意度和流动(de)倾向性,取决于个体(de)性格特点与职业环境(de)匹配程度.现实型:偏好需要(de)技能、力量、协调性(de)体力活动.特点:害羞、真诚、持久、稳定、顺从实际.职业范例:机械师、钻井操作工、装配线工人、农场主研究型:偏好需要思考、组织和理解活动.特点:分析、创造、好奇、独立.职业范例:生物学家、经济学家、数学家、新闻记者.社会型:偏好能够帮助和提高别人(de)活动.特点:社会、友好、合作、理解.职业范例:社会工作者、教师、议员、临床心理学家.传统型:偏好规范、有序、清楚、明确(de)活动.特点:顺从、高效、实际、缺乏想象力、缺乏灵活性.职业范例:会计、业务经理、银行出纳员、档案管理员.企业型:偏好那些能够影响他人和获得权力(de)言语活动.特点:自信、进取、精力充沛、盛气凌人.职业范例:法官、房地产经纪人、公共关系专家、小企业主.艺术型:偏好那些需要创造性表达(de)模糊且无规则可循(de)活动.特点:富于想象力、无序、杂乱、理想、情绪化、不实际.职业范例:画家、音乐家、作家、室内装饰家.这一理论指出,当性格与职业相匹配时,则会产生最高(de)满意度和最低(de)流动率.3、旅游从业人员如何缓解自身压力如何应对压力来源环境(经济、政治、技术坏境(de)不确定性不仅会影响组织结构(de)设计,它会影响组织员工(de)压力水平)组织(组织内有许多因素会造成不同(de)压力感,如:工作负担过重、同事令人讨厌,老板难以相处等)个人(挫折和冲突造成个人内在心理上(de)困难)其他(家庭问题、经济问题等)压力会造成人生理(引发心脏病、高血压等)和心理反应(紧张、焦虑、易怒、情绪低落)对策: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强体育锻炼,保持愉悦(de)心情;进行放松训练,扩大自己(de)社交网络,向亲朋好友倾诉,减轻紧张感;公司应设置具体可行(de)目标,加强与员工(de)沟通,提高员工参与度,设立身心健康项目(戒烟、改善饮食等)酒店人员压力:完成上级业绩指标;与其他行业相比:员工工资低,福利低,同事流动率大;加班时间多;身体状况;领导考察;顾客满意度。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论第一节旅游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心里现象和行为表现。

2、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般心里和行为规律。

3、旅游者心里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和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心理适应。

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旅游者,潜在旅游者和旅游业所有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的整个过程,在旅游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整个旅游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规律。

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目的为了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四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1、观察法2、访谈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开放和封闭问卷)4、测验法第二节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1、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里依据。

3、为科学合理的安排旅游设施和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里依据。

4、有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第一节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旅游消费活动的认识过程事旅游消费者获得“游戏世界”的各种知识和经验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活动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务个别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4)想象——想象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是人的认识过程的最高阶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和概括的反应(6)注意――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集中。

2、情感过程和3、意志过程(大体看一下)二、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心理1、个性倾向性(的构成)旅游消费者的个性倾向性是指旅游消费者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思维倾向。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复习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2.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科学人:旅游者、旅游业从业人员;心理:人的内在行为;行为:行为举止(言行,外在行为)。

3.研究旅游心理学常采用哪些方法?答:(一)观察法:是指在旅游活动中通过感官或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和记录旅游活动中人的行为、动作、表情、言论等方面的表现,分析其内在原因、了解其内心活动的基本规律的方法。

(二)访谈调查法:简称访谈法,它是通过调查人员面对面地对调查对象进行交谈、收集口头资料的一种调查方法。

(三)问卷调查法:简称问卷法。

是指根据研究内容的要求,由调查者设计调查表,由被调查者填写,然后汇总调查表,进行整理、分类、分析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可分为开放型问卷和封闭型问卷两种。

(四)测验法:是通过被调查者回答试题或完成某些“作业”,来揭示被调查者的有关心理品质或行为的方法。

4.研究旅游心理学有什么重大意义?1、它有助于旅游事业的发展和服务质量的提高。

2、为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心理依据。

3、对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提供心理依据。

4、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旅游企业职工队伍。

第二章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一、旅游消费者的心理过程1、认识过程:是人把握客观事物的过程。

但是人并不是一下就抓住事物的本质,而是由表及里,由: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1)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应。

2)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

3)记忆:记忆(memory)是指以识记、保持、再现的方式,在头脑里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记忆是一切智力活动的基础。

4)想象:想象(imagine)是人脑对通过感知获得的并通过记忆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活动过程。

5)思维: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的间接的和概括的反映。

6)注意(attention)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无意注意:它是一种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复习

旅游心理学第一章旅游消费行为的心理背景1、旅游消费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消费者在访问地停留一夜次以上,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旅游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

广义:旅游消费者在游览过程中为满足个人需要而购买和消费一切产品和劳务的旅游者。

本书所讲为狭义旅游者。

2、旅游消费行为产生的内部动因:个人动机;外部动因:时间、金钱、交通。

条件动因: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3、旅游消费行为的发展趋势:(1)旅游消费内容不断追求个性化;(2)旅游消费方式倾向去自主化;(3)旅游消费动机呈现多样化;(4)旅游消费层次不断向高端化发展。

4、风险规避理论:功能风险、安全风险、财务风险、时间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5、风险规避理论认为,消费者所感到的风险水平受四种因素的影响:(1)旅游者个体付出的成本大小(2)旅游者对风险的心理承受能力(3)服务产品的购买风险大于实物产品(4)购买风险与产品销售方信誉存在一定的关系。

6、边际效用理论:(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人的强弱成正比(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商品的稀缺成反比(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只在特定时间内有效。

第二章认知、学习和旅游消费行为1、知觉:知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产生对这些事物各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感觉: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3、知觉的心理定势:指一定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1)首次效应:一个人第一次进入一个新环境,第一次和某个人接触,第一次品尝一种新的食品等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一种心理定势而难以改变,这种现象称为首次效应或第一印象。

(2)晕轮效应:是指当认知者对一个人的某种特征形成好或坏的印象后,他还倾向于据此推论该人其他方面的特征。

本质上是一种以偏概全的认知上的偏误。

(3)经验效应:人们经常受以前经验模式的影响,产生一种不自觉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按照固定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这种现象称为经验效应。

旅游心理学复习第一章

旅游心理学复习第一章

(二)巩固练习
1.单项选择题
(1)我们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都是对客观事物的了解、认识的过程,
B 都属于( )。
A.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B.认识过程 D.学习过程 世纪的事(B)
(2)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是
A.18
C.20
B.19
D.21
2.简答题 (1)为什么说人的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①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在实践 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反映。 ②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受个人的过去经验和他所形成的个性 特征如气质、性格的制约。 同一个人在不同心情的时候对事物的反映,不同人对同一事
归纳总结: (1)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
(3)旅游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规律和特点。
3.旅游心理学的任务主要有哪些? 归纳总结: (1)研究旅游者的心理;
(2)研究如何根据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建立旅游设施和安排旅游活动;
谢谢!
3.简答题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哪些?
(1)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动机、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变化规律; (2)旅游从业人员的心理; (3)旅游者与从业人员之间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心理活动变化的规 律和特点。
(三)课堂总结 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
2.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3.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任务 4.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5.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两千多年来,心理学一直只是哲学的一个部分,没有成为一门独
立的心理学科。 (3)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威廉· 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世界上第一 个心理学的实验室,采用科学的实验方法对人的心理现象进行研究,使 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4)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心理学研究的领域以及 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

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一、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旅游者心理: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心理活动支配其行为,形成反应活动如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等。

2、研究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技术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的心理感受、旅游产品创新等方面。

3、研究旅游管理者心理: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工作的成败的关键在于科学管理。

4、研究旅游地居民心理:研究他们心理的影响因素,并进行分类,有助于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及旅游管理部门的关系。

5、研究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问题: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对旅游经营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处理好人际关系达到旅游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6、研究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心理问题:可以更好地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

利于旅游企业符合目标市场的需求特点,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二、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意义1、有助于创新旅游产品(1)有助于旅游业提供满足旅游者现实和潜在需求的旅游产品。

(2)有助于为旅游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旅游体验。

2、有助于提高旅游服务质量(1)有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

(2)有助于转变旅游服务观念。

3、有助于增强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1)有助于旅游市场营销。

(2)有助于提高旅游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水平。

4、有助于合理开发旅游资源(1)有助于旅游资源开发原则的贯彻。

(2)有助于科学、合理地安排旅游设施。

5、有助于社会关系和谐有助于构建旅游者、旅游地居民、旅游开发商和政府管理部门之间的和谐关系。

三、旅游消费决策的内容1、旅游消费决策的形成是由旅游消费心理活动的三个过程促成的。

(1)旅游消费决策类型(2)规范性决策(3)重大性决策4瞬时性决策规范性决策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

这种决策通常依靠人们的经验就能完成。

重大性决策是指具有不确定性因素的决策。

由于缺乏准确可靠的信息,这类决策通常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和随机性。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复习要点

旅游心理复习笔记1、需要的特性:对象性、社会性、层次性、差异性、发展性2、需要层次理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3、知觉的特性:选择性、组织性、理解性、恒常性、整体性4、旅游知觉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5、态度的形成:服从、同化、内化阶段6、旅游心理学研究内容:心理动力(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过程(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状态、特征7、旅游服务人员的能力特征: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政策的自信、业务的实施、较强的交际8、旅游者对导游服务的心理要求:对导游员兴趣、情感、意志、性格、能力的要求9、旅游服务人员的职业素养:角色素养;形象素养(体态容颜自然端庄、服务穿着舒适大方、行为举止得体)旅游动机: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行为并将行为导向某一旅游目标的内部心理动力。

知觉: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属性的整体反映。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旅游态度:人们对旅游对象和旅游条件作出行为反映的心里倾向(组成部分:认知、情感、意向成分;特征:对象性、社会性、内隐性、稳定性与可变性、价值性、调整性)情绪情感: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旅游决策:旅游者购买目的的确立、手段的选择和动机的取舍过程个性:一个人的各种稳定的心理活动的特点的总和及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特征:独特性、稳定性、社会制约性、可优化性)社会角色:角色规范:符合角色身份和社会要求的行为模式。

角色期待:社会或团体对其成员按照既定的角色规范履行权力和义务的心里倾向。

角色冲突:个体在角色扮演是所遭遇的心理困境(角色内冲突、个体内部同角色的冲突、个体外不同角色的冲突)家庭生命周期:一个家庭有诞生到以后经历的发展变化的不同阶段直至消亡的过程。

它是有婚姻状况、家庭成员的年龄、家庭规模和主人的工作状况等变量系统结合而成的复合变量。

旅游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原理与方法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试复习重点

旅游心理学考点1.知觉、感觉的区别联系:知觉和感觉都是通过感官对当前事物做出的直接的、生动的反应。

①其差别在于:感觉是对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如颜色、声音、形状等;知觉则是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的、整体的反应。

在知觉阶段,人们头脑中产生的不是事物的单个属性或部分的孤立影像,而是具体事物的完整映像。

如一座高楼、两棵大树、多辆汽车等。

②两者联系:感觉与知觉又是不可分割的,知觉之所以在当前能够一下子反映事物的整体,是因为在此之前,已经经历了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感觉,并在大脑中储存着相同的感觉信息组合,因此当前只要有其中一种感觉信息的作用,就能引起这个感觉信息的组合兴奋,产生相应的知觉,所以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信息的储备就没有知觉的形成。

2.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旅游者的距离知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对象距其远近的知觉,亦即对旅途长短、远近的感受与判断。

距离知觉是空间知觉的一部分。

旅游者的距离知觉对旅游行为的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一是阻止作用,距离的阻止作用称为“距离的摩擦力”,随着旅行距离的增加,人们付出的金钱、时间、体力、情感等方面的代价也在增加,这些和距离成正比的代价,对旅游行为起着阻止作用。

②二是激励作用,“远方崇拜”是人类的天性,遥远的目的地因为远,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人们希望能感知到现有的生活环境中所看不到的、听不到的远方世界,从心理上说,遥远的旅游胜地所产生的朦胧感与神秘感能给人以更多的新奇和多样性的希望满足旅游者追新猎奇的需求。

③针对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和“激励作用”的特点,旅游目的地对短途旅游者的营销策略应强调“近距离,低成本,高享受”的特点;而对长途旅游者,则应突出“旅游产品独特性、异地性、神秘性”,强调旅游过程中获得的益处大于所要付出的代价,以抵消距离知觉的阻止作用。

3.态度与行为不一致的原因:一般旅游态度是指对旅游整体的态度,或对某一概括性旅游对象的态度,作为一般旅游态度对象的对象往往具有“类概念”的特征。

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考核要求(一)、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成绩(占30分)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分)构成。

1、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加总平均计算):①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作业。

形成性考核作业(平时作业)为四次,在网上下载,打印上交。

第十五周统一一次性把打印的纸质作业上交。

②网上作业。

网上作业为二次案例分析,题目在网上“案例分析”栏目里。

第一次为1—3题,第二次为4 — 6题。

每题字数为1000字(每次作业为3×1000字=3000字)。

每次面授课后一周内在网上“互动社区”栏目里提交(写请姓名、学号后三位)。

③出席率。

2、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约在第16周周末进行,纸质开卷,大连电大命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复习重点见《复习指导》。

(二)、期末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选择题30个,每个1分,共30分;问答题4个,其中第1、2、3题,每题7分,第4题12分,共33分;案例分析题1个,17分。

二、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题首因效应晕轮效应需要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性格情绪和情感审美群体内聚力领导者群体的心理结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家庭生命周期(二)、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 ) 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行为过程D.反应E.个性心理特征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实验法B.测量法C.调查法D.案例法E.观察法3.问卷法的问;卷类型主要有( )。

A.封闭式问卷B.随意式问卷C.个别问卷D.集体问卷E。

开放式问卷4.旅游知觉的特性有( )。

A.整体性B:理解性 C. 恒常性 D.选择性 E.多样性5.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有( )。

A.对时空的知觉B;对交通条件啪知觉C对旅大浪游目的地的,D. 对旅游风险的知觉E.对人际的知觉6.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有( )。

A.对自我的知觉B.对旅游风险的知觉c.对他人的知觉D.对人际的知觉E.对角色的知觉7.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因素有( )。

贵州电大《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贵州电大《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贵州电大《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一、指导思想根据教案大纲,本课程的教案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重点包括旅游消费心理、旅游服务心理和旅游企业管理心理方面的知识。

另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心理,通过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后运用相关规律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实践中加以落实,从而提高服务与管理艺术,提高自身素质,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奠定基础。

期末复习和考试也遵循这一基本要求。

二、复习范围章至12本课程复习范围包括《旅游心理学》的1三、考核形式本课程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和期末终结性考试相结合的方式。

考核总分为100分,平时形成性考核占总分的30%;期末终结性考试占总分的70%。

总成绩60分为及格。

四、考试形式、答题时限闭卷考试,答题时限为90分钟五、试卷类型1、填空题这类题考查的内容最广,覆盖面最大。

2、单项选择题考查的内容与填空题相似。

此类题一般是四选一,所提供的四个答案之间都具有可比性,内容比较接近,容易产生混淆。

答题时必须具有较强的审题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上述两类题型需要学员熟练、准确、扎实、细致地掌握教材内容。

3、解释名词考查内容一般是教材中解释得比较清楚、完整的专有名词,答题时必须抓住要点,同时具有较强的归纳、整理和组织文字的能力。

4、简答题考查内容一般是教材中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要求答出主要内容并作简要说明。

5、分析论述题考查内容一般是基本理论的综合运用。

答题时必须举例进行深入的分析说明,不能只提出观点;并且要把答案组织成一篇有理有据、文字通顺的短文。

1 / 4五、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个性2、自我3、气质4、认知成分5、消费流行6、激励7、需要 8、旅游动机 9、旅游知觉10、社会知觉 11、家庭生命周期 12、审美13、社会角色 14、文化(广义)二、填空题1、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提出人类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生理需要、_____、社交需要、______和________。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自然观察法、实验室观察法)2、调查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3、测量法4、个案研究法5、实验法心理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一、心理过程(共性)(一)认识过程(1.注意、感觉、知觉2.记忆、思维、想象)(二)情感过程(三)意志过程二、个性心理(差异)(一)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二)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世界观)三大流派: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第二章旅游决策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及其异同(一)常规性决策——重复、可掌握的相关信息多、已有成功经验、基于习惯的选择●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认识程度高●对信息的需要程度低●对作出决策所需的时间短(二)扩展性决策——无标准、无模式、需求信息多、随机性、偶然性、依赖判断力●对各种可供选择方案的认识程度低●对信息的需要程度高●对作出决策所需的时间长旅游行为的影响因素(一)作为个体的旅游者1)感觉与知觉2)学习与记忆3)动机与价值4)态度5)个性(二)作为决策者的旅游者1)参照群体2)家庭3)角色第三章旅游者的知觉知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感知觉的异同同:都是心理过程、都有积极性、直接反应异:1)、感觉---反映个别属性、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是以生理作用为基础的心理过程、不包含知觉、感觉不依靠经验2)、知觉----反映整体属性、纯粹的心理活动,加入了主观因素、包含感觉知觉依靠经验影响知觉的因素:客观因素(事物的大小、声音、颜色、运动和其他属性)主观因素(个体需要、知识经验、情绪对知觉的影响)一、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对旅游行为的阻止作用1)位置移动需要付出代价2)距离摩擦力2.对旅游行为的促进作用1)心理学家认为:人有积累经验的心理需要2)越是遥远的、看不见、陌生事物,越是渴望——逆反心理3)审美心理——距离就是审美二、对旅游时间的知觉时间知觉的影响:1)周末休闲的兴起2)黄金周的旅游热潮3)奖励旅游的兴起4)游学消极影响:1)促使放弃旅游2)知觉到旅游活动中的消极因素积极影响:1)短时间内赢得更多的客人 2)旅游休闲化 3)化为生活方式旅游时间知觉的两个内容:1)单元旅游时间的知觉2)各种因素对旅游时间知觉的影响(二)影响旅游者对旅游时间知觉的因素1.活动内容2.旅游者的情绪3.态度和兴趣(服务态度、个体态度)4.经验心理定势:也叫作心向,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影响或决定同类后继心理活动的趋势或形成的现象——知觉误差(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印象、近因效应)第四章 旅游学习心理学意义上的学习:是指由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势)中相对持续不断的变化。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样题及答案

(0046)《旅游心理学》复习大纲提示:请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以教材为主要复习资料,同是一定要结合网络课件和辅导光盘进行学习,才能更好地丰富和理解教材的相关内容。

一、绪论(网络课件第一章、第二章第1节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心理的实质、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目的、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2、这部分重点掌握:心理的实质、旅游心理学的概念、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意义。

其中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本章难点。

二、旅游行为动因(网络课件第五章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需要、需要的特征、需要的分类、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者的突出需要及旅游者需要的发展趋势、兴趣、旅游动机及其种类、旅游动机的特性、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旅游目标的功能、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研究旅游动因的启示。

2、这一部分应重点掌握:需要的特征、需要层次论、单一性需要、复杂性需要、旅游动机与旅游行为、旅游目标与旅游行为。

研究旅游者需要、动机、目标既是本章重点也是本章难点。

三、旅游者的认知心理(网络课件第三章的内容)1、这一部分的知识点:(1)认知过程的各种心理机能:感觉、知识、记忆、想象、思维;(2)旅游消费知觉的特性(基本原理):选择性、组织性、解释性。

(2)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首次效应、晕轮效应、经验效应、刻板效应;(3)旅游消费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旅游活动的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的距离知觉、旅游交通工具的知觉、旅游目的地的知觉。

(4)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2、这一部分重点掌握:旅游消费知觉的基本原理、旅游消费知觉的心理定势、旅游活动时间知觉、旅游地之间距离知觉、旅游目的地知觉。

其中影响旅游消费知觉的因素是这部分的难点。

四、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网络课件第二章第2节、第四章、第六章的内容、)1、这部分的知识点:态度的含义及其心理结构、态度的特征、态度的功能、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旅游消费偏好、旅游决策过程、旅游消费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管理专业——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旅游⼼理学期末复习资料⼀、绪论⼀、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旅游⼼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理学研究旅游活动中⼈的⼼理和⾏为。

主要包括:1、旅游者的消费⼼理和⾏为;2、旅游⼯作⼈员的服务⼼理和⾏为;3、旅游企业管理⼼理和⾏为。

(⼆)旅游⼼理学的研究任务旅游者1、旅游者为什么要旅游?2、影响旅游者旅游决策的因素有哪些?旅游⼯作⼈员3、旅游⼯作⼈员如何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旅游产品?4、旅游⼯作⼈员应具备什么样的⼼理素质?如何进⾏⾃我⼼理调适?旅游企业5、如何建⽴与维持良好的⼈际关系?6、旅游企业如何激发员⼯的积极性?旅游⼼理学的主要理论依据——⼼理学1879年冯特在莱⽐锡⼤学创⽴第⼀个⼼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的⼼理学诞⽣⼼理:是⼈脑的机能,是⼈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理学:研究⼈的⼼理现象和⾏为发展规律的科学。

⼼理学研究⽅法的研究⽅法主要有三种: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理现象——⾃⼰总结⼼理现象的内容:(重要知识)西⽅现代⼼理学三⼤势⼒旅游⾏为的研究模式⼀、旅游者的决策类型:冲动性决策;习惯性决策;重⼤性决策(回看书本)⼀般说来,⼈们的旅游决策常分布在习惯性决策和重⼤性决策之间。

⼆、旅游者知觉第⼀章旅游者的知觉第⼀节感知觉的⼼理原理⼀、感觉与知觉感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第⼆节知觉的特性⼀、影响知觉的因素1、刺激因素(1)刺激强度的影响(2)刺激时间的影响(3)感觉相互作⽤的影响2、个体因素兴趣、需要与动机、经验与期望、个性、社会地位、收⼊、职业、健康、情绪等等⼆、知觉的特性——回看书本(1)知觉的选择性(2)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格式塔⼼理学派提出知觉的整体性有以下⼏个组织原则:接近原理相似原理连续原理闭合原理(4)知觉的恒常性第三节社会认知偏差(⼀)⾸因效应(⼆)近因效应(三)晕轮效应(光环效应)(四)刻板印象(五)情绪效应第四节旅游知觉旅游知觉:直接作⽤于旅游者感觉器官的旅游刺激环境的整体属性在⼈脑中的综合的反映。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

《旅游心理学》期末复习指导《旅游心理学》网上随机考试复习指导第一部分考核总体说明一、考核对象本课程考核对象为电大开放教育旅游专科专业的学生。

二、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网上随机考试)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

三、命题依据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西安广播电视大学《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文字主教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的《旅游心理学》),和考核说明。

四、考核要求鉴于本课程是一门专业技术课,要求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够牢固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知识、理论、运行规律和技术,并具有应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考核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熟悉、掌握。

五、命题的指导思想与原则1、本课程考试命题严格掌握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范围内。

2、网上随机题库的试题覆盖面尽可能广一些,但也关注课程的学习重点。

3、随机一套试卷将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及各章内容。

4、随机一套试卷合理安排题目的难易程度。

一般来讲,可分为容易、适中、较难三个程度。

容易占30%,适中占50%,较难占20%。

六、终结性考核题型本课程考试的形式为网上随机考试。

题型如下:1、判断题:要求学生给出正确答案。

它是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2、选择题(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要求学生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

它是考试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运行规律的了解和掌握程度。

七、答题时限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90分钟。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1、掌握旅游心理学、心理、行为的基本概念;2、熟悉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3、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4、掌握学习和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旅游者的知觉1、了解感觉和知觉的概念;2、了解知觉的心理定式;3、掌握旅游知觉的定义及特性;4、熟悉旅游条件知觉的内容及其对旅游活动的影响;5、掌握风险知觉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心理学复习指导一、考核要求(一)、考试成绩由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成绩(占30分)和终结性考核成绩(占70分)构成。

1、形成性考核(平时成绩)成绩由以下四部分内容构成(加总平均计算):①形成性考核作业册作业。

形成性考核作业(平时作业)为四次,在网上下载,打印上交。

第十五周统一一次性把打印的纸质作业上交。

②网上作业。

网上作业为二次案例分析,题目在网上“案例分析”栏目里。

第一次为1—3题,第二次为4 — 6题。

每题字数为1000字(每次作业为3×1000字=3000字)。

每次面授课后一周内在网上“互动社区”栏目里提交(写请姓名、学号后三位)。

③出席率。

2、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约在第16周周末进行,纸质开卷,大连电大命题,考试时间90分钟。

复习重点见《复习指导》。

(二)、期末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5个,每个4分,共20分;选择题30个,每个1分,共30分;问答题4个,其中第1、2、3题,每题7分,第4题12分,共33分;案例分析题1个,17分。

二、复习范围(一)、名词解释题首因效应晕轮效应需要经典性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性格情绪和情感审美群体内聚力领导者群体的心理结构影响力权力性影响力非权力性影响力家庭生命周期(二)、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一般分为( ) 两个方面。

A.认识过程B.心理过程C.行为过程D.反应E.个性心理特征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 )A.实验法B.测量法C.调查法D.案例法E.观察法3.问卷法的问;卷类型主要有( )。

A.封闭式问卷B.随意式问卷C.个别问卷D.集体问卷E。

开放式问卷4.旅游知觉的特性有( )。

A.整体性B:理解性 C. 恒常性 D.选择性 E.多样性5.对旅游条件的知觉有( )。

A.对时空的知觉B;对交通条件啪知觉C对旅大浪游目的地的,D. 对旅游风险的知觉E.对人际的知觉6.旅游活动中的社会知觉有( )。

A.对自我的知觉B.对旅游风险的知觉c.对他人的知觉D.对人际的知觉E.对角色的知觉7.影响社会知觉的心理因素有( )。

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期望效应D.审美效应E.刻板效应8.旅游者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消除旅游风险,常见的方法有( )。

A.广泛收集旅游信息 B.购买名牌产品C.寻求高价格飘D.认真比较衡量E.采取从众消费行为9.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比较有影响的学说。

马斯洛把人类多种需要归纳为( ) 等几大类。

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C,社交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E.自我实现的需要10.旅游者需要是人们的一般需要在旅游过程中的反映,旅游者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它表现在( ) 等几个方面。

A.社交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完善的需要B.基本智力的需要,C.探索的需要,D.追求健康的需要E.冒险的需要11.通过对旅游活动及各种旅游动机分类模式的研究,我们可将主要的旅游动机归纳为几大类,即( ) 等。

A.健康的动机B.追求自尊的动机C.探索的动机D.学习的动机E,社会交往的动机12.旅游者在出游以前,需要掌握大量的信息以此作为旅游选择的参考和依据。

旅游者的学习方式通常有( )。

A.直接经验B.广告C.间接学习D.条件反射13.( ) 理论认为,学习是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的结果。

A,认知学习B.行为学习C,构建学习D.观察学习14.旅游者的社会环境,包括( ) 等,是其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

A.广告B,家庭 C.,朋友D,熟人15.经典性条件反射是生理学家、条件反射学说创始人( ) 提出来的。

A.巴甫洛夫B,马斯洛C.维台默D,斯金纳16.态度的组成包括( ),A.认知成分B.行为成分C.情感成分D.意向成分E.想象成分。

17.人们对某一事物赞成、反对或喜爱、厌恶的程度,指的是态度的( )。

A,对象性B.社会性C.稳定性D.价值性E.调整性18.心理学家H. C.凯尔曼提出了态度形成的几个阶段,包括()。

A.服从阶段B.同化阶段C.內化阶段D.行为阶段E. 决策阶段19,外界影响对旅游者态度改:变的因素:包括( )。

A.态度的强度B.态度的价值性C.信息作用D.旅游者之间的态度E.团体压力。

20.旅游宣传有助于旅游者态度的形成和改变,在旅游宣传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是( )。

A.动机的激发性B.形式多样性C.內容的针对性D.目标的合理性E.知觉的改变性21.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 )。

A.兴趣B.性格C.能力D.意志E.气质22、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

A.心理因素B.性格因素C.遗传因素D.性别因素E.社会因素23.美国心理学家普洛格将个性心理特征分为( )。

A.外向型B.心理中心型C.內向型 D. 他人中心型E.中间型24.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认为人格结构是由( ) 等几部分组成的。

A.自我B.本我C.真我D.假我25.美国运通公司将旅游者划分为( )。

A.担心型B.探险型C.经济型D.梦想型E.享乐型26,根据情绪的性质,,情绪可以分为( )。

A.恐惧B.快乐C.激情D.愤怒E.悲哀27.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包括( )。

A.肯定和否定B.积极和消极C.紧张和轻松D.快乐和悲哀E.单纯与复杂28.人类:学家爱德华,。

霍尔将人际距离由近及远分为( )。

A.亲密区B.个人区C.社会区D.公众区E,隔离区29.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主要有( )。

A.需要是否得到满足B.活动是否顺利 C.客观条件D.团体状况和人际关系E,个体因素30、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具有( ) 的特征。

A.兴奋性B.感染性C.易变性D.多虑性E.深刻性31.审美心理要素包括( )。

A.感知B.理解C.想象D.情感E。

距离32.审美活动的特征有( )。

A.现实性B.复杂性C.感性D.主体性 F .超功利性33.旅游者审美动机的类型可分为( )。

A.自然审美型B.文化审美型C.社会审美型D.饮食审美型E.艺术审美型34.南北朝: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说的“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反映了在旅游过程中审美时( )A. 形式与內容的统一B.山与水的统一C.主客观的统一D.情感与想象的统—35.审美活动本质上是一种(A. 认识活动B,想象活动C.情感活动D.价值活动36. 影响旅游者行为的社会因素主要有( )。

A.学校B.家庭结构C.消费流行D.社会阶层E.社会文化37.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形态主要有( )。

A. 单亲家庭B.配偶家庭C.核心家庭D.复合家庭E.独居者家庭38.社会阶层中的中上层作为旅游者,其消费活动主要指向( )。

A.求廉B.求实C.社会接受性D.享受39.文化的特征通常体现为( )。

A.无形性B.广泛性C.习得性D.稳定性E.动态性40.消费流行的特征体现为( )。

A.时期性B.地区性C.习得性D.从众性E.反传统性41、旅游者对饭店前厅服务的主要需求心理包括( )。

A.公平心理B.安全心理C,求知心理D.安静心理E.快速心理42.旅游者的购物动机包括。

()。

A.纪念性动机B.馈赠性动机C,新奇动机D.,求利动机E.实用动机43.“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代表了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之中( ) 的心理需求。

A.求快:B.求尊重C,求方便,,D.求卫生E.求安全44、旅游者在旅行途中表现特别突出,最基本、最关切的心的心理需要是( )。

A.安全需要B.快捷需要C.准时需要D.舒适需要E.便利需要45.在旅游服务工作中,应忌讳的“四语”是( )。

A.蔑视语B.烦躁语C.斗气语,D.否定语E.幽默语46、旅游企业员工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 ) 方面。

A.能力差异B.情感差异C,性格差异D.意志差异E.气质差异47.公平理论的提出者为( )。

A.亚当斯B.弗鲁姆C.赫兹伯格D.马斯洛48.旅游企业对员工的激励方式,通常有( )。

A.情感激励B,目标激励C.奖金激励D,榜样激励E.强化激励49.员工产生挫折的反应通常表现为( )。

A.自责B.攻击C.防御D.逃避E.兴奋50.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 )。

A.职位B.,品格C.才能D,传统E.资历51.非权力性影响力的构成因素主要有( )。

A.职务B.品格C.才能D.传统E.感情52.勒温将领导方式分为( ) 等几种类型。

A.平庸型B.民主型C.超越型D.放任型E.专制型53.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领导班子结构,应考虑( )。

A.性别结构B.年龄结构C.智能结构 D.个性结构E.知识结构54.领导群体的心理结构的优化,主要应做到( )。

A.心理相容B.心理适应C.心理安慰D.心理互补E.心理认同(三)、问答题1.简要说明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结合实际谈谈学习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

3.结合旅游实践讨论首因效应和晕轮效应对旅游知觉的影响。

4.简述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地知觉印象的因素。

5.举例说明知觉对旅游决策和旅游行为的影响。

6.你认为旅游部门和企业应采取什么措施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

7. 影响旅游态度形成的因素有哪些?8. 结合我国旅游业现状,论述如何改变旅游产品的形象,以获得外国旅游者对我国旅游产品积极、肯定的态度。

9. 请选择一个旅游目的地,,研究一下你应该怎样去改变一个对该目的地评价不高的人的态度。

10、影响旅游者情绪和情感的因素有哪些?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有何特征?11.审美心理要素包括哪些?12. 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13.旅游者对饭店客房服务有何心理需求?应当如何对待?14.导游在旅游服务过程中应如何积极诱导旅游者的兴趣?15.结合现实分析领导群体心理结构建立的内容及其重要性。

16. 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17. 结合《中国最美的地方》(大连电大课程网上资源)谈谈旅游的视觉审美体验18. 举例说明消费流行会对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哪些影响。

(四)案例分析:1.富有表现欲的游客骆先生是一位经验丰富且颇有威望的“老导游”。

某年,骆先生在北京接待了德国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旅游团,北京是他们的最后一站。

这个团的领队奥先生曾三次来华旅游,据“全陪”反映,奥先生十分“挑剔”,与各分支社的导游人员都配合不好,不是发脾气,就是强行代替地方导游人员讲解。

骆先生与奥先生在机场见面时,也感到奥先生的确比较傲慢:骆先生想:“要搞好这个团的接待工作,能不能与奥先生搞好关系是很重要的一环。

为了打开局面,在接待中首先要做到耐心细致,主动热情。

”为了给旅游团和奥先生留下一个美好印象,骆先生决定:第一,下工夫把故宫导游搞好;第二,主动接近奥先生,尊重他,并适当发挥他的特长。

骆先生了解到奥先生对东方历史和佛教史有一定的研究,所以,在去碧云寺和卧佛寺的路上便主动邀请奧先生为全团讲述佛教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