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B解析:BA.燃料本身也可能吸收了空气中的水分而含有水分子,正确;B.酒精灯外焰与氧气接触充分,燃烧充分温度高,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外焰上加热,选项错误;C.氧气浓度越大,燃料燃烧越充分,故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D.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使燃烧更充分,所以减少炭黑的生成,正确。
故选:B。
2.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能燃烧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会燃烧C.热水的作用只是提供热量D.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B解析:BA、铜片上的红磷因未达到着火点,开始不燃烧。
错误。
B、向水中白磷通氧气,白磷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白磷会燃烧。
正确。
C、热水的作用有提供热量和隔绝空气。
错误。
D、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才可燃烧。
错误。
故选B。
3.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B解析:B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但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可能是混合物,如过氧化氢与水的混合物,故选项推理错误。
B、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所以燃烧不一定都需要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C、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所以所有的微粒中质子数一定等于核外电子数错误,离子中质子数与电子数不相等,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则有发光放热现象的一定是化学变化错误,电灯发光、发热,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分为三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以及燃烧的条件。
本单元从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之后介绍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
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燃烧和灭火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初步学会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
2.利用实验学习对比在化学学习中的作用。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燃烧实质及其对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
2.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一、导入新课师:1.我们对物质的燃烧现象并不陌生(如图1),那么什么叫燃烧?物质的燃烧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2.同学们见过“火三角”吗(如下图2)?你知道它的意思吗?3.同学们还能设计出其他探究燃烧条件的方案吗?二、推进新课燃烧的条件师: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
猜想(1):要有可燃物。
猜想(2):要有氧气,氧气越多燃烧越旺。
猜想(3):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师:你能设计一些简单易行的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吗?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7-1)实验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用硬纸圈圈住的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现象:热水中的白磷未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未燃烧。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是九年级化学内容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下面是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一、什么是燃料燃料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产生热能或动力的物质。
燃料主要为化学物质,它们能够在适当的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热能。
常见的燃料有化石燃料、木炭、天然气等。
二、常见的燃料种类2.木炭:木炭是由木材等植物有机物经过热分解得到的固体燃料。
木炭燃烧时释放的热量高,但燃烧产物中会有很多固体颗粒物。
3.液体燃料:液体燃料主要指石油和汽油,它们被广泛用于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等领域,但燃烧产生的尾气对环境有污染。
4.天然气:天然气是一种主要由甲烷组成的气态燃料,它燃烧时产生的污染物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是较为清洁的燃料。
三、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烧是指物质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焓变为负的化学反应。
燃烧反应一般包括燃料和氧气的反应,产物主要有二氧化碳、水和能量(热能和光能)。
燃烧反应具有自燃性、连续性、放热性和产物不稳定性等特点。
四、燃料的效能燃料的效能指用于产生能量的燃料利用效果的好坏。
常用的衡量燃料效能的指标包括燃烧的热效率和排放的污染物。
炉具和发动机等的效能主要取决于其热损失的多少,减少热损失可以提高燃料的效能。
五、燃料和环境的关系燃料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等。
这些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一定的危害。
因此,燃料和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我们应该选择清洁和高效的燃料,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六、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危机的日益突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节约能源主要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合理使用能源和开发新能源等。
绿色能源是指对环境友好、可持续利用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能等。
总的来说,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的知识点包括了什么是燃料、常见的燃料种类、燃烧反应及其特点、燃料的效能、燃料和环境的关系以及节约能源和绿色能源等方面。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B.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C.探究分子不断运动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A解析:AA、对比试验必须控制变量,变量唯一性,该实验中,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不能探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符合题意;B、该实验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能验证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两只烧杯中的试剂没有接触,但烧杯b中的酚酞试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能探究分子不断运动,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所选物质必须只消耗氧气,不生成气体,用红磷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能达到实验目的,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都是催化剂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C解析:C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是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不一定是催化剂,还有可能是杂质,A错误。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是人类利用的能量不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如风能、潮汐能,B错误。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C正确。
D、碱溶液成碱性,呈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使盐溶液,如碳酸钠溶液,D错误。
故选:C。
3.“天鹊”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它以甲烷(CH4)和液氧为推进剂。
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A.它具有可燃性B.它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C.它的一个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分子D.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C解析:CA、甲烷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说法正确;B、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说法正确;C、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可知,一个甲烷分子含有4个氢原子,不含氢分子,说法错误;D、甲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1×4=16,说法正确;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7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知识及考点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内容概述】本单元包括两个课题。
课题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课题2介绍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知道使用生活燃料都是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与开发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本单元是中考命题的热点,分析探究常以情景题出现,尤其是新科技中使用的燃料和能源,更是中考的热点。
【学习目标】重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及其不可再生性。
4. 化石燃料的特点及用途。
5.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6. 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7. 使用和开发新能源。
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
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
4. 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命题分析】1. 本节考查内容主要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主要形式为实验探究题,也有选择题和填空题;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往往与灭火的原理、反应的现象与本质的联系综合出题,但在中考题中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
灭火的原理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中考中将会出现利用燃烧条件、灭火的原理、安全常识、自救方法来设计灭火方案,或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题目,这样既考查了知识,又联系生活实际,符合当今的教学理念及思想。
2. 反应的放吸热问题主要记清课本中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为吸热反应,燃烧反应及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化石燃料中天然气为清洁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在反应的吸放热方面经常与物质溶于水时的吸放热相联系,同时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造成的环境问题与新能与新能源知识,以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3.熟记目前使用的新能源为氢气、乙醇等,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核能、潮汐能,主要考查氢能的优缺点、及制备,在此基础上与环境污染相联系,举例正在推广或使用的新能源的种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讲义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考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⒈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考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⒈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三者破坏其一就可灭火,也可同时都破坏)⑴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跟其他物品隔离;⑵隔绝氧气(或空气)⑶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⒉★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⑴泡沫灭火器:用来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而引起的失火。
⑵干粉灭火器:除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⑶二氧化碳灭火器: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考点3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⒈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爆炸越危险。
⒉★一切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在空气中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就易发生爆炸,家用煤气一旦泄露,千万不要开动电器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⒊★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参看课本P133)考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其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有些反应是放热的,如物质的燃烧、镁与盐酸反应等,这称为★放热现象;有些反应是吸热的,如CO2在高温条件下与炭反应等,这称为★吸热现象。
人类生活对能量的利用:⒈生活燃料的利用:如做饭、取暖等;⒉利用燃烧产生的能量:如发电、冶金、发射火箭等;⒊爆炸产生的能量:如开山炸石等;⒋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反应放出热量,可维持体温供给日常活动所需的能量。
考点5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⒈煤:被称为★“工业的粮食”。
⑴煤是一种混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
⑵煤燃烧放出的热量,主要是碳元素和氧元素反应放出的。
⑶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发生★化学变化,可使煤分解成许多有用的物质:①焦炭:冶金、炼铁等②煤焦油:提炼化工原料③煤气:气体燃料。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易错知识点总结单选题1、将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燃烧更旺的原因是A.减少酒精的挥发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答案:D分析:可燃物燃烧条件: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充分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A、增大了酒精的挥发,故A不正确;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变,故B不正确;C、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C不正确;D、酒精灯的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能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可以增大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使燃烧更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2、将石油加热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不同的产品。
下列不属于石油炼制得到的产品是A.煤焦油B.汽油C.柴油D.液化石油气答案:A利用石油中各物质沸点的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液化石油气等,煤焦油是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使煤分解而成的。
故选A。
3、装运汽油或乙醇的运输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A.B.C.D.答案:CA、易燃固体是指容易燃烧的固体物质,例如钠、钾等碱金属,汽油或乙醇是液体,不符合题意;B、有毒品是指对动植物发生中毒、死亡反应的化学品,汽油或乙醇不是有毒品,不符合题意;C、易燃液体是指容易燃烧的液体物质,汽油或乙醇常温下为液态,又容易燃烧,属于易燃液体,符合题意;D、腐蚀品指的是有腐蚀性的物质,比如浓硫酸、浓硝酸等,汽油或乙醇没有腐蚀性,不符合题意;故选C。
4、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A.导电性B.腐蚀性C.不助燃D.沸点高答案:CA、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灭火,说明不导电,错误;B、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没有腐蚀性,错误;C、七氟丙烷灭火剂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案等灭火,说明不助燃,正确;D、七氟丙烷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说明沸点低,错误;故选C。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和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关爱、尊重、引导为原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通过本章教学,学生不仅掌握了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燃烧和灭火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燃烧和灭火现象。
2.设计火场逃生演练,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防火安全意识。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燃烧和灭火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燃烧的本质、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以火警新闻导入新课,贴近生活,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燃烧和灭火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燃烧和灭火的现象,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燃烧和灭火过程,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探讨燃烧和灭火问题。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概念、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能运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2.掌握灭火的方法,能根据火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3.了解燃料的分类和利用,能分析不同燃料的优缺点,提出合理化的燃料利用建议。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3.举例说明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引导学生掌握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讨论不同物质的燃烧特点和灭火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设计与反思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燃料,引发学生对燃料燃烧现象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燃料燃烧过程: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燃料燃烧的原理,理解热值、燃烧产物等概念。
(3)学习化石燃料及其影响:介绍化石燃料的利用现状,分析其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节能减排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燃料的燃烧过程,掌握热值、燃烧产物等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认识化石燃料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了解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研究不同燃料的燃烧产物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撰写实验报告。
3.预习作业: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能源转换和节能减排的相关知识。
-收集有关新能源的新闻或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燃料及其利用相关的科普书籍、文章,拓展知识面。
-观看有关新能源技术的纪录片,了解新能源领域的最新发展。
4.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介绍新能源的种类(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特点及优缺点,鼓励学生关注新能源技术的发展。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
2.讨论主题: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在生活中的应用。
3.讨论要求:每个小组针对讨论主题,提出至少三个应用实例,并分析其优缺点。
4.讨论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燃料及其利用知识点汇总
1.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法):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缺一不可
2.探究燃烧条件实验,烧杯中热水的作用:隔绝氧气,提供热量使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探究燃烧的条件:酒精灯放置的位置:两者之间这样做的目的是:受热温度相同
4.乒乓球碎片先燃烧,滤纸碎片后燃烧
5.充分燃烧的条件:①燃烧时要有足够的空气②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6.灭火的原理: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或空气)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灯帽盖灭酒精灯油锅着火锅盖盖灭酒精灯着火湿抹布盖灭灭火原理都是隔绝氧气(或空气)
森林着火前方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关闭燃气灶阀门灭火原理都是清除可燃物
高层建筑物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用嘴吹灭蜡烛灭火原理都是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7.例如:人要实,火要虚,这里面的虚就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将煤球变为蜂窝煤这一变化目的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7.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可再生能源,为混合物煤的干馏是化学变化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
8.粉尘爆炸实验:鼓入大量空气的目的是:使面粉充满金属罐,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8.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点燃CO2 + 2H2O
9.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点燃2CO2 + 3H2O。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 •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能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周(日)报或相关信息,能初步分析这一时段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
4 •形成保护环境、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同重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1•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播放录象:煤的用途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混合物2、焦碳、煤焦油、煤气3、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播放录象:石油的用途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象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 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件
和汽车尾气的治理。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
煤的燃烧会导致酸雨的形成,原因是
。
(3)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可将煤
炼成焦炭,再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CO和
H2。其中,焦炭与水蒸气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
。
(4)在汽车尾气排放口加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在不
消耗其它物质的情况下,可将尾气中的CO、NO转化为参
与大气循环的气体和无毒的气体。该化学反应的方式
为:
。
题型4 实验与探究
知识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等。
(2010·宁夏)某学校化学学习小
组设计出右图所示装置,并进行白磷
燃烧实验。
(1)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
30℃时,打开活塞,在盛有水的试管
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
焦炭 煤焦油 焦炉气
•石油:俗称“工业的血液”,是重要能源,化工原料。 (1)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 (2)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等。 (3)是一种黏稠状液体,主要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
溶剂油 航空煤油
分馏
(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 石油
点不同,将它们分离。)
2H202==2H2O+02↑
温度未达到白磷的着火点
第二课时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酸雨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增多 造成温
室效应 空气污染等 酒精
点燃
C2H5OH+3O2 ==2CO2+3H2O 生成产物是水无污染,热值高 2、C 3、C 4、C 5、D 6、D 7、腐蚀建筑物 破坏农作物 8 8、B 9、B 10、C 11、石油 二氧化碳 水 酸雨 温室效应 资源 12、(3)(5)(2 )(4)(6)(1)13、太阳能分解水 化学 减少污染 节约能源
九年级化学燃料及其利用
⑫白磷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 ⑬实验完毕,小明将烧杯中的热水漫漫倒出, 水快倒完时,他发现白磷刚露出水面就剧烈 燃烧起来,原因是 达到着火点的白磷与空气接触即剧 。 烈燃烧 ⑭通常保存少量白磷的方法是 保存在冷水中 。
白色;常温下为固体;密度比水大;熔点低等
5.(10江苏省南京市)(4分)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 物燃烧的条件。
现象:火柴燃烧冒白烟,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有关化学方程式:
△ ①2KClO3===2KCl+3O2
MnO2
点燃 ②4P+5O2===2P2O5
③S+O2===S02 点燃
1、下列说法:①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③急述的燃烧一 定会引起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燃烧、自燃、缓 慢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放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复 习
第一课时:复习目标
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复习。 2、复习探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复习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练习巩固单元知识。
, 知识网络: (1) (2) , 燃 燃烧条件 (3) 。 烧 (1) , 与 (2) , 灭火原理 灭 (3) 。 火 (1) , 燃 化石燃料 (2) , 料 燃 (3) 。 及 料 其他燃料: (酒精、氢气等) 其 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形成酸雨 利燃 产生温室效应 用 料 开发新的能源:阳能、 太 (1) , 等 与 化学反应 燃料充分燃烧 (2) , 中的能量 环 表现为热量变化(吸热或放热) 境 变化
(2)易燃物、易爆物
①易燃物:是指那些易燃的气体或液体,容易燃烧、自燃或 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金属钠;以及一些可以引起其它物 质燃烧的物质等。如:白磷、酒精、汽油等
(人教版)化学九上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大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单元教学主题燃料及其利用本单元主要的化学概念:(1)燃烧和燃烧的条件;(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4)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5)化石燃料的利用;(6)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7)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8)能源的利用与开发。
(9)学科九年级化学总课时单元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授课人单元内容本单元教学内容:课题1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更倾向于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本课题内容将化学知识与社会知识相联系,突出化学在科技、生活、社会中的作用,体现了化学的应用价值,体现了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课题2本课题主要内容是燃料的合理利用与研究,通过上一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燃料的不节制不合理的使用会增强温室效应,影响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
本课题继续深入研究燃料以及其他能源的合理利用。
综合性较强,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学习化学,了解化学,应用化学的意识。
树立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的逻辑结构:本单元主要学习燃料的燃烧和灭火原理,以及对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紧接上一单元先学习燃烧和灭火,注重实际生活与化学知识的紧密结合。
先从实验探究开始学习燃烧的条件以及灭火的原理,透过现象研究其本质,充分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之间的联系,再进一步学习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了解化石燃料的资源现状,了解化石燃料额开发和利用,珍惜化石资源,树立保护环境意识,通过氢气的制取实验,探究对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将理论应用到实际,培养学生将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实事求是,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本单元内容可开发的教学活动与资源:本单元的内容多以实验探究活动进行教学,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其中,体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化学知识的学习更加深刻。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利用教案教案:燃料及其利用一、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燃料,掌握燃料的定义和特点。
2.了解燃料的分类及其特点。
3.了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
二、教学内容:1.燃料的定义和特点。
2.燃料的分类和特点。
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
三、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的燃料,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1.燃料的定义和特点:教师介绍燃料的定义:燃料是一种燃烧产生热能的物质,它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教师解释燃烧产生热能的过程,并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燃料能够产生热能?学生思考后,教师进一步解释:燃料中的化学能在燃烧时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2.燃料的分类和特点:教师介绍常见的燃料分类: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
教师依次介绍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固体燃料:如煤、木材等,密度大、容易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较长,广泛应用于供暖和发电。
-液体燃料:如石油、天然气等,密度适中,易于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适中,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和发电等领域。
-气体燃料:如天然气、丙烷等,密度小,易于储存和运输,燃烧时间较短,广泛应用于家用燃气和燃气发电等领域。
3.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利用:教师简要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过程:-煤:由古代植物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是地下埋藏的矿物燃料。
-石油:由古代生物的遗体经过长时间压实而形成,是液体燃料。
-天然气: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通过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形成,是气体燃料。
教师介绍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方式和应用范围:-煤:使用煤可以发电、供暖、冶炼和化工等。
-石油:使用石油可以制造汽车燃料、润滑油、化妆品等。
-天然气:使用天然气可以供应家庭烹饪用气、发电和工业生产等。
四、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课程内容,并对燃料的定义、分类及其利用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燃料进行深入研究,包括燃料的特点、形成过程和利用方式等,并撰写一篇100字以上的作文。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识点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讲学)课标定位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和重要性。
4、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知识梳理知识在线知识点一、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指煤、石油、天然气,它们在地壳中的储藏量是有限的,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燃料燃烧不充分,不但产生的热量少,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等物质,污染空气,燃烧时充入足够多的空气或者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高燃料的利用率。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未来最理想的能源是氢能源,其他新能源还还有乙醇、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1.煤和石油的比较(1)煤和石油都是复杂的混合物。
煤是古代植物遗体埋在地下经过长期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复杂化合物,主要含有碳元素,还含有少量氢元素和少量的氮、硫、氧等元素,以煤作燃料主要是利用煤与氧气反应所释放的热量。
(2)石油是古代海洋生物的遗骸埋在地下经长期复杂而形成的一种粘稠状的液体,它是由沸点不同的化合物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石油主要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氧、氮等元素,石油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没有固定的熔点和沸点。
(3)为了使煤得到综合利用,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焦炭、煤焦油、焦炉煤气等多种产品,这就是煤的干馏。
其中,焦炭可以用于冶金工业(如炼钢、炼铁等);煤焦油可以用作化工原料;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及其他气体,可以用作燃料。
煤的干馏是一种化学变化。
(4)利用石油里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石油加热蒸发而分开,可以提炼出很多石油产品,这就是石油的分馏。
石油蒸馏后可以得到液化石油气,各种溶剂、汽油、煤油、柴油、石蜡、沥青等。
石油的分馏是一种物理变化。
2.煤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区别煤气作为生活燃气,主要成分是一氧化碳,氢气等,而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丁烷、丙烯和丁烯等。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酒精燃完 酒精烧完 酒精烧完 不燃烧 实验现象 棉布破损 棉布无损 棉布无损
(1)你推测 ⑤的实验现象是__不__燃_烧________
(2)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实验②、③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 实验②③中,酒精的含水量较多,酒精燃烧引起水分蒸发,温度降低,达不到 着火点,故棉布无损。
(3)实验室里的酒精灯常出现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燃的现象,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酒精灯使用后可能未盖灯帽,使灯芯上吸附水分过多点不燃酒精灯。
甲烷是一种无色密度比 空气小的气体。
极难溶于水。
实验验证
设计实验:验证甲烷燃烧的 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 实验现象: • ①明亮的蓝色火焰; • ②烧杯内壁有水雾(干冷的烧杯);
• ③杯壁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内壁涂有澄 清石灰水的烧杯);
• ④放出热量。
CH4 + 2O2==点燃=CO2 + 2H2O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1:煤中主要含哪 种元素,可能还含哪 些元素?
碳元素
CO 有毒气体
煤 的
硫元素
CO2 温室效应
燃
SO2
烧
酸雨
氮元素
NO2
桥梁
人体健康
腐蚀
建筑
建筑
农业
文物
酸雨的防治
1.使用脱硫煤 2.使用新能源 3.减少使用人为排放物
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一氧化碳、末燃烧的碳氢化合物、 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
[LPG]作燃料。
归纳总结:煤和石油等燃料燃烧造成对空 气的污染,主要有哪些方面?
九年级 化学 第7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人教版
课题1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金属罐,塑料盖,导管,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热水,白磷,红磷,酒精,面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
2、讲授新课:一、燃烧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学生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板书)[设疑]: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
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二、燃烧的条件:[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