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史-书法史第一章
《中国书法史》读书笔记思维导图
第三章 隋唐的书法
第一节 虞欧褚薛 第二节 孙过庭
第三节 李邕 第四节 颜真卿
第六节 张旭和怀 素
第五节 柳公权
第七节 其他书家 和作品
第四章 五代、两宋的书法
第一节 杨凝式
第二节 王著与《阁 帖》
第三节 欧阳修 第四节 苏黄米蔡
第六节 张即之
第五节 赵佶
第七节 其他书家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
第一章 上古的书法
第一节 甲骨文 第二节 钟鼎文
第三节 石鼓文 第四节 小篆
第六节 汉碑
第五节 简牍帛书
第七节 章草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书法
01
第一节 钟 繇
02
第二节 二 王
03
第三节 龙 门二十品
04
第四节 郑 道昭和《郑 文公碑》
06
第六节 其 他书家和作 品
05
第五节 《爨宝子碑》 和《爨龙颜 碑》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中国书法史》
思维导图PPT模板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作品
龙门
书法史
玺印
书坛
世纪
郑道昭
书法
内容
书 碑
王铎
书家
篆刻
董米
吴门
祝文王
钟繇
中国书法史版
目录
01 第一章 上古的书法
02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 书法
03 第三章 隋唐的书法
04
第四章 五代、两宋的 书法
05 第五章 元代的书法
第九章 玺印篆刻
第一节 古玺印
第二节 篆刻流 派
读书笔记
谢谢观看
第一节 赵孟頫 和前期书家
第二节 中后期 书家
中国书法发展简史
2.唐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3.唐颜真卿《多宝塔碑》
4.唐柳公权《玄秘塔碑》
*今人楷书作品
*今人古隶作品
六、今隶
1.汉《乙瑛碑》
2.汉《曹全碑》
3.汉《张迁碑》
*今人隶书作品
七、草书
1.汉张芝《秋凉平善帖》
2.南朝智永《真草千字文》
3.唐怀素《自叙帖》
*今人草书作品
八、行书
1.晋王羲之《兰亭序》
2. 唐颜真卿《祭侄文稿》
3.宋苏轼《黄州寒食帖》
*今人行书作品
九、楷书
硬笔书法讲义
高文涛 2013.09
第一章 中国文字书体演变
一、甲骨文
1.《祭祀狩猎涂朱牛骨刻辞》
*今人甲骨文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品
二、金文
1. 《大盂鼎》铭文
2. 《散氏盘》铭文
*今人金文书法作品
三、籀文
1. 《石鼓文》
四、小篆
1. 《泰山刻石》
*清邓石如小篆作品
五、古隶
1. 《云梦睡虎地秦简》
中国古代书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史中国古代书法史第⼀章混沌萌⽣(史前⾄夏)艺术与⼈类起源同步中国书法艺术肇始于汉字产⽣阶段。
可以这样说,中华民族第⼀位⽤线条表达⽂字意思的先民,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位书法家。
他创作的第⼀个汉字图形,就是第⼀件书法作品。
⼈们会问,这第⼀位先民⽣活在哪⼀个时期,他的第⼀位书法作品⼜是何模样?因为考古资料不⾜,⽬前⽆法确证。
但是,有⼀点可以肯定,约⼀万年前的新⽯器时代晚期,中国汉民族的祖先,已经步⼊了书法艺术的混沌初开历史。
⼈类最早的艺术种类是舞蹈,接着是绘画、雕塑,这些艺术产⽣于上百万年前。
它们共同表现初民的⽣活和⽣命情感,表现⼈类的⼀次⼜⼀次创造与失败、喜悦与悲伤、痛苦与凌辱、压抑与禁锢、⾃由与超越,即表现了⼈的本质。
美学家认为,真正的审美对象不是⾃然的产物,⽽是⼼灵形式的产物,这种⼼灵形式的产物就是艺术。
在旧⽯器时代晚期和中⽯器时代,中华⼤地上的黄河长江流域有⽆数个⽒族集团⽣存栖息。
到了新⽯器时代,在过去母系⽒族集团的基础上,产⽣了新的、更复杂、更庞⼤的更长时间的⼈们共同⽣活的形式--部落,然后则是部落联盟。
于是⼿势和有声语⾔,已经越来越不能符合形势的需要和要求,书⾯⽂字不可避免地要来到⼈间。
苏联学者季亚康诺夫在《论⽂字》⼀书中说:"真正的⽂字中产⽣在这样的场合:⾔语中的每个词和词与词之间的全部语法关系⽤图形符号再现出来,从⽽不仅再现信息的总的意思,⽽且再现其逐字逐句的内容。
"西⽅学者的分析结果也表明,在新⽯器时代,以及远在旧⽯器时代,我们就已经有了⽂字。
苏联学者伊斯特林认为,"图画⽂字的最终形成,⼤概在新⽯器时代(⼤部分民族在公元前8000-6000年前起就开始进⼊新⽯器时代),或者甚⾄在铜⽯并⽤时代。
"(伊斯特林《⽂字的产⽣和发展》,北京⼤学出版社)⽂字的最初形态是图画⽂字(不是图画),汉字更是这样。
⽽原始艺术则是形成图画⽂字的最重要的源泉。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
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
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 (小篆) 、秦隶。
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秦篆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
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
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
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书,心画也。
”这里的“书”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性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蔡邕隶书(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中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发展、兴盛与繁荣,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汉代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崔氏在文中认为,草书的出现正是由繁到简的社会需要的反映,并描述、赞扬了书法的形态美和动态美。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草书(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魏晋南北朝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成熟期。
这一时期,书法艺术非常兴盛,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名家。
书法艺术的发展也带动了书法理论的研究。
西晋时,出现了一批以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物象、动态来描绘、比喻各种书体形态美的理论著作,如成公绥的《隶书体》、卫恒的《四体书势》、索靖的《草书状》、刘劭的《飞白势》、杨泉的《草书赋》等,表现出一种“尚象”的审美趋向。
《中国书法简史教案》课件
《中国书法简史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1 汉字的起源:甲骨文、金文、大篆1.2 书法的诞生:先秦时期的书法艺术1.3 秦汉时期的书法:小篆、隶书、草书、行书的产生1.4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书法:楷书、行书、草书的成熟1.5 隋唐五代的书法: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大家的崛起第二章:唐代书法艺术2.1 唐代书法的特点:严谨的法度与个人的风采2.2 颜真卿的书法艺术:颜体、柳体的形成与发展2.3 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柳体的风格特点及其影响2.4 欧阳询的书法艺术:欧体的典雅与秀美2.5 其他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虞世南、张旭等第三章:宋代书法艺术3.1 宋代书法的特点:尚意、尚韵、尚态3.2 苏轼的书法艺术:苏体的豪放与率真3.3 黄庭坚的书法艺术:黄体的大气与厚重3.4 米芾的书法艺术:米体的灵动与秀美3.5 其他宋代书法家:蔡襄、李建中、林逋等第四章:元代书法艺术4.1 元代书法的特点:兼容并蓄、创新发展4.2 赵孟頫的书法艺术:赵体的高雅与秀丽4.3 鲜于枢的书法艺术:鲜体的高古与苍劲4.4 其他元代书法家:趟配合、邓文原、柯九思等第五章:明清书法艺术5.1 明清书法的特点:继承与创新、古典与个性5.2 文徵明的书法艺术:文体的典雅与端庄5.3 祝允明的书法艺术:祝体的豪放与奔放5.4 王铎的书法艺术:王体的苍劲与雄浑5.5 其他明清书法家: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等第六章:近现代书法艺术6.1 近现代书法的特点:变革与创新、传统与现代6.2 康有为的书法艺术:康体的大气与豪放6.3 鲁迅的书法艺术:鲁体的苍劲与朴实6.4 其他近现代书法家:梁启超、沈尹默、沙孟海等第七章:当代书法艺术7.1 当代书法的特点:多元化、继承与创新7.2 启功的书法艺术:启功体的典雅与秀美7.3 沈鹏的书法艺术:沈体的高古与苍劲7.4 其他当代书法家:刘炳森、张海、孙晓云等第八章:书法艺术的欣赏与评价8.1 书法艺术的欣赏:线条、结构、章法、气韵8.2 书法艺术的评价:意境、风格、技巧、内涵8.3 书法艺术的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第九章:书法创作与实践9.1 书法创作的基本要求:笔法、墨法、章法9.2 书法创作的步骤:选材、布局、书写、钤印9.3 书法实践的指导:临摹、创作、展览、交流第十章: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发展10.1 书法教育的现状与挑战: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网络教育10.2 书法艺术的传承:家族传承、师徒传承、学术传承10.3 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推广、国际化重点和难点解析第六章:近现代书法艺术重点环节:近现代书法的特点、康有为的书法艺术、鲁迅的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史:书法史第一章
(3)西周晚期
包括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公元 前887年~公元前771年)。这一时 期一方面是青铜器铭文发展的高峰,另一 方面,似乎也已经显示出分化的迹象。如 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的宣王时的 《毛公鼎铭》,制作精美,器形完整。文 在腹中,凡三十二行,计有四百九十七字, 堪称宏篇钜制。其书法流溢秀美,笔划工 谨厚重,结构密丽庄严,气势雄浑博大, 为存世金器铭文较长而艺术水平较高的一 个。
20
3、春秋、战国金文
公元前770年,犬戎陷镐京,杀幽王,西周灭亡;
晋、郑等诸侯护送平王东迁,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市), 史称“东周”,周王室由此衰落,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 的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列国 割据兼并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
伴随这一历史大变动,文字的应用也形成了一些新的
19
西周中、晚期的作品,在笔划、结构和章 法上的处理,圆熟自如,能够充分利用工 具和铸造方法的特长来发挥创造性,使文 字的形式独具一种凝铸效果,端严肃穆、 气息高浑,令人观之而有如入庙堂、如对 至尊的敬畏感,然而却又有慈霭温婉、如 沐春风的亲切感,通常认为,这应该是所 谓“大篆”的特有气息。这种气息是非常 可贵的,在后世书家那里产生了很强烈的 共鸣,成为后来者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作品,也因此被认为 是西周金文的鼎盛之作,学习大篆的典范。
5
青铜器铭文产生于商代早期,多是器主的标识、族徽、 祖先名字等,一般只有两三个字,象形程度较高,有的甚 至接近于写实绘画。这大约因为受早期图画的影响的缘故。 它的形式仍然与早期甲骨文有相通之处。
商代末期,许多器物的铭文字数仍不多,如《司母戊
鼎铭》、《司母辛鼎铭》,但文字作风有变化,司母戊鼎
中国书法史知识梳理
《中国书法史》——章节内容填空式梳理1第一章先秦书法1、____、____和____等原始文化时期的陶器上所存留的刻画象形符号,对认识、了解早期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龙山文化)2、许慎指出汉字是对自然万物的象形和源于指事符号,近年来出土的实物也进一步证明了许氏关于汉字源于____及____的论断。
(原始图画、刻画符号)3、文字学家一般认为,汉字大约形成于____,____形成较为完整的文字体系。
(夏代,夏商之际)4、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学术界公认是商代中后期的____和____。
(甲骨文,金文)5、中国书法至少已有____年以上的历史。
(3500)6、先秦时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写工具,审美视觉中的“___”、“____”、“____”等范畴均源于此。
(刀味、笔味、金石味)7、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我们都称其为“____”。
(大篆)8、从商到秦统一,汉字的演变表现出由繁到简的趋势,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____和____的嬗变之中。
(书体、字形)一、汉字的起源1、中国书法是以____为载体的特有艺术。
(汉字)2、古代人们为了帮助记忆和交际,发明了结绳、刻契和原始图画。
其中____是象形文字的前身或来源。
(原始图画)3、文字是人们在长期的____中逐渐创造并完善起来的。
(社会实践)4、战国时期有仓颉造字说。
荀子在《____》中否定仓颉造字说,认为仓颉是整理文字的人。
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重新肯定仓颉造字说。
清末学者____发挥了荀子说,不但肯定仓颉只是第一个整理文字的人,并指出文字是____创造的唯物观点,推翻了长期以来的仓颉造字说。
(《解蔽篇》,章炳麟,群众)5、汉字的萌芽,可以上溯到距今约____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8000)6、从考古材料我们可以认识到:贾湖文化的刻符——仰韶文化陶器刻画——____是一脉相承的。
(殷墟甲骨文)7、结绳、刻契等实物记事到陶器上等拟物体形象的符号,都揭示了汉字创造的两大基本途径:____和____,从而勾勒出汉字由____阶段、原始文字阶段到____的发展脉络。
《中国书法简史教案》课件
《中国书法简史教案》课件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演变1.1 汉字的起源介绍汉字的起源,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等早期文字形式。
通过图片展示甲骨文和金文的书法作品。
1.2 书法的工具与材料介绍书法所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如毛笔、墨、纸、砚等。
展示不同种类的毛笔和墨汁。
1.3 书法的审美观念讲解书法的审美观念,如骨法、气韵、章法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书法作品。
第二章:篆书的发展与特点2.1 篆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篆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秦篆到汉篆再到唐篆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篆书作品。
2.2 篆书的特点讲解篆书的特点,如圆润、刚劲、婉转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篆书作品。
2.3 篆书的书写技巧介绍篆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篆书的书写技巧。
第三章:隶书的发展与特点3.1 隶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隶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隶到魏碑再到唐隶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隶书作品。
3.2 隶书的特点讲解隶书的特点,如方正、端庄、严谨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隶书作品。
3.3 隶书的书写技巧介绍隶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隶书的书写技巧。
第四章:楷书的发展与特点4.1 楷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楷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楷到魏碑再到唐楷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楷书作品。
4.2 楷书的特点讲解楷书的特点,如规范、端庄、平整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楷书作品。
4.3 楷书的书写技巧介绍楷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楷书的书写技巧。
第五章:行书的发展与特点5.1 行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行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从汉行书到魏碑再到唐行书等。
展示不同朝代的行书作品。
5.2 行书的特点讲解行书的特点,如流畅、自然、变化等。
通过示范和图片分析具体的行书作品。
5.3 行书的书写技巧介绍行书的书写技巧,如笔画的起笔、转折和收笔等。
中国书法史
《中国书法史》一、概述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
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
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
《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
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
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
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
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
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
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
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中国古代书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史第一章先秦书法一、简述题1、为什么说殷商时期的甲骨文、金文已经具备了后世书法的诸要因素?结合图片进行具体的分析。
答:在甲骨文和金文的遗迹中,我们发现,这些最早的文字已经具备了书法形式美的基本要素,如刻画书法的笔画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结合排列上的章法美,以及在书写、刻画和铸造中诸因素所形成的风格美。
先秦时期已有了刀和毛笔等书刻工具,审美视觉中的刀味和笔味、金石气等均有体现。
2、西周早、中、晚期的金文在风格特征上有哪些变化?答:西周时期的金文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西周前期的金文风格以朴茂凝重、瑰丽沉雄为主要特征,起收多不露锋,线条遒劲峻挺,时有肥厚用笔及点团状的华饰,整体上是线与块面结合的形式美。
西周中期金文风格典雅平和,这一时期的作品用笔柔和而酣畅,笔画圆浑,但装饰意味趋弱。
用笔意蕴增强,行款布局疏朗自如。
西周后期的金文趋于成熟,笔画趋于统一,字型更加自由,风格也呈多样化。
显示了大篆成熟时期的风格特征。
西周初期金文中肥瘦悬殊的笔画和呈方圆形状的团长块,在西周晚期基本鲨,笔画的形式美变得纯粹起来,文字向方整化、平直化的方向演化,风格上或简远或峻秀或浑穆或庄严,极为丰富,金文发展到西周,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时代,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3、简述春秋战国时期各系文字的地域特色。
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字,共分为五个大系:齐系、燕系、晋系、楚系和秦系文字。
A齐系文字的书风,结体上由方整变修长,由疏朗变秀丽,书法精劲谨严,结体上多有变化,逐渐摆脱了西周晚期书风的影响,而自成体系。
B燕系文字,结体疏朗,用笔流畅,字体婉转妩媚而不乏率真。
C晋系文字,早期的古茂典雅,承西周书风,中期的侯马盟书,落笔重而起笔轻,侧锋起笔,中锋收笔,结体生动自然,强烈的连笔意识,笔画的相互映带反映了篆书书写速度的加快。
晚期的晋系文字,结体修长,笔画纤细犀利,精劲富于装饰美。
D楚系文字,早期的楚公家钟,铭文结体朴肆,行款错落自然,呈纵势;中期的王子午鼎等笔画屈曲宛转,有轻重疾徐的变化,有鸟虫篆;中晚期的楚系文字,结体由纵势向横势过渡长沙子弹库楚帛书,圆转宛劲,行款匀称,笔法统一,到了晚期,楚系文字用笔走向简率E秦系文字,春秋早期的秦系文字,承接了西周晚期的传统,笔画细匀劲健,秦公簋笔画瘦劲而委宛,是秦系文字书风的代表。
书法历史知识书法的历史介绍
书法历史知识书法的历史介绍 书法是中华民族对于世界民族艺术之林的独特贡献。
那么你对书法历史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书法历史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书法历史知识 第⼀章先秦书法秦代书法 ⼀、知识点: 1、甲⾻⽂:商周时期刻在龟甲或兽⾻上⽤于记录占⼘或祭祀活动内容的⽂字。
1899年由王懿荣发现与河南安阳⼩屯村,⼜称为“殷墟⽂字” 2、⾦⽂:先秦时期铸造在青铜器上边的⽂字叫做⾦⽂,⼜称为“钟⿍⽂” 3、盟书:⼜称“载书” 古代记载盟誓各⽅缔约内容的⽂书材料,多为⽟⽯薄⽚制成, 盟书⼀式⼆份,⼀份藏于盟府,⼀份埋⼊地下或沉⼊河⾥,以取信于神⿁。
4、侯马盟书:1965年⼭西侯马晋国遗址出⼟了⼤量盟誓辞⽂⽟⽯⽚,称为“侯马盟书”、共5000余件。
5、《⽯⿎⽂》:⼜称“猎碣⽂”发现于唐代,西周时期刻在⼗个像⿎形柱⼦上边的⽂字,主要记录王公贵族们出去游猎、⾏乐四⾔的诗。
6、⼩篆:《说⽂解字叙》云:秦始皇帝初兼并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字和者。
(李斯)作(《苍颉篇》)中车府令(赵⾼)作(《爰历篇》),太史(胡⽏敬)作(《博学篇》)。
皆取史籀⼤篆,获取省改,所谓“⼩篆”也。
7、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8、裘锡圭著作:《⽂字学概要》 9、我国⽯器⽂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安阳殷墟妇好墓》 10、⾦⽂的代表作:《利簋》《⼤盂⿍》《⽑公⿍》《⼩盂⿍》《散⽒盘》《虢(yu)季⼦⽩盘》《墙盘》 11、许东汉的经学家、⽂字学家许慎慎著《说⽂解字》,全书共分540部⾸,收字9353个,另有“重⽂”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传为宋代徐铉校订本。
12、说⽂四⼤家:段⽟裁《说⽂解字注》桂馥《说⽂解字义证》王筠《说⽂释例》、《说⽂句读》朱骏声《说⽂通训定声》 13、秦汉时期,汉字完成了由(古⽂字)向(今⽂字)的转化。
14、秦代通⾏⽂字的主要书体是:⼩篆(标准官体⽂字)⼤篆(战国遗存⽂字)⾪书(民间通⾏⽂字)三体 15、秦⼩篆代表作:《峄⼭刻⽯》《琅琊台刻⽯》《会稽刻⽯》《泰⼭刻⽯》 16、秦代⾪书墨迹为标本,当⾸推1975年出⼟于湖北的1100余枚的《云梦睡虎地秦简》 17、永字⼋法:侧:(点)勒:(横)啄:(挑)磔:(捺)努:(竖)趯:(钩)策:(提)掠:(撇) 18、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第⼆章两汉书法 ⼀、知识点: 1、章草:这种与⾪书同步发展,带有⾪书式的波挑⽤笔的草书,被后⼈称为“章草” 2、⾪变:汉字由篆书演变为⾪书的过程。
中国古代书法史
中国古代书法史第一章季史前至夏1、汉字最初的产生是什么?/汉字最初产生的形态?汉字刻划符号,是史前的书法艺术。
最初出现的刻划符号只表示一个大概的混沌的意思,没有确切的含义,也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
2、美的刻划符号发生于什么地域?中华民族的伟大古文明,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据目前的考古发现,距今八千多年前,黄河中游出现了磁山、斐李岗文化,老官台文化;长江中游出现了皂市、城背溪遗存。
3、刻划符号首先出现在什么质地上?首先在土地上,然后发展到墙壁上、窑洞上、岩壁上,后来发展到陶器上。
4、这些刻划线条美在何处?在这里,已经孕育了书法艺术的因素和某些特征,如线条美、抽象美、匀称平衡美、流动变化美等等。
5、中国先民刻划符号为何有一致性?田野考古是我们了解历史,研究古代的重要途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靳之林,花费三十多年时间,收集到一万多件古老的民间艺术品。
他把这些活文物与地下出土的死文物以及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集团的图腾标志相对照,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三者的分布路线、艺术造型内涵和地域特征竟是惊人的一致。
靳之林用古老的民间艺术以及与人相联系的民俗所表达的原始观念验证形象相似的出土文物,终于释读出诸如“舞人纹”、“双鱼纹”、圆形方形双圆和双如意纹样、凸凹型纹样、花瓣纹、八角纹、万字纹、蝉型纹、云纹等二十多个原始文化符号。
这些符号都体现了人类最基本的群体意思:生存、繁衍,即生命崇拜和生殖崇拜的观念。
这一意思和观念,贯穿人类发展的全部过程,只是在人类发展由低级走向高级的各个历史阶段有着不同的内涵罢了。
6、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二里岗文化、大汶口文化等陶器上的图形具备了什么美的形态?仰韶陶器上的线条符号,具备了美,是书法艺术的雏形,是汉字的初级阶段。
我们汉民族为什么这样看重线条?康德说,线条比色彩更具审美性质。
7、什么是原始艺术,并加以论说。
原始艺术是河流的源头,是金字塔最早的一块基石,是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刻度,东方艺术重感性表现,西方艺术重理性科学,原始艺术重想象直觉,三者好象三股涓涓流泉,汇成世界艺术历史之河。
中国书法史
巧妙,错综变化。"
12)衡方碑
汉代隶书。 全称《汉故卫尉卿衡府君之碑》,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九月立,
原在山东汶上县,清雍正八年(公元 1730年)汶水泛决,碑陷,后邑人重立,今在
山东泰安岱庙。此碑字体方拙朴实 ,以拙取胜,间架稳实厚重,如虎卧阕下。笔
奏铭》,后碑全称《史晨飨孔庙碑》。灵帝二年(公元169年)立,今在山东曲阜孔
庙。书法工整,造型丰美多姿,波挑神采飞逸,章法疏密匀适,结构谨严而气韵灵
动,蕴藉跌宕,笔法笔意二者俱全。清代万经 在《分隶偶存》中评论说:"修饬紧
密,矩度森严,如程不识之师,步伍整齐,凛不可犯。其品格在卒吏 (乙瑛碑) 、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秦始皇
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
一伟大功绩。
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
简而来。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山刻石,历代都有极高的评价。秦代
势飞动的狂草开辟了道路。另外,金文、小篆因为实用面越来越小而渐趋衰微,
但在两汉玺印、瓦当和嘉量上还使用,并使篆书别开生面。康有为曾说:"秦
汉瓦当文,皆廉劲方折,体亦稍扁,学者得其笔意,亦足成家。"
主要作品介绍:
1)马王堆帛书
秦代末期和西汉初期的墨书手迹。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命盂一定要尽力地辅佐他,敬承文王,武王的德政。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
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
中国书法史(1)ppt课件
VIP有效期内享有搜索结果页以及文档阅读页免广告特权,清爽阅读没有阻碍。
知识影响格局,格局决定命运! 多端互通
抽奖特权
VIP有效期内可以无限制将选中的文档内容一键发送到手机,轻松实现多端同步。 开通VIP后可以在VIP福利专区不定期抽奖,千万奖池送不停!
福利特权
开通VIP后可在VIP福利专区定期领取多种福利礼券。
• 這 些 象 形 字 經 過 逐 漸的 演 變, 到 後 來 都 改 變 了 原 字 的 形 體, 變 成 了 後 來 方 正 的 字 體, 有 的 筆 畫 減 少 了, 有 的 筆 畫 增 添 了, 由 不 規 則 變 成 了 有 規 則 的 字 體。
會意法
• 象 形 字 比 較 容 易 看 出 造 字 的 道 理, 但 它 們 不 能 表 達 抽 象 的 意 思。 古 人 便 創 造 了 另 一 種 造 字 法——會 意 法。
王懿榮(1845—1900)
• 字正孺,又字廉生、蓮生,晚年 自號養潛居士。諡號文敏,《清 史稿》有傳。
• 是晚清一流的學者,著名的金石 學家,有很高的鑒賞能力
• 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首先發 現甲骨文,被稱為“甲骨之父”,是 中國收藏鑒定甲骨文的第一人。 但他還沒來得及對甲骨文進行深 入研究,便在庚子國難中以身殉 國了。
殷墟
• 商晚期自盘庚至 帝辛(即殷纣王 )八代十二位商 王共约273年间 的都城遗址
• 位于河南省安阳 市的西北郊
• 以小屯村为中心 ,横跨洹河南北 两岸,范围约 24平方公里。
甲骨文的緣起
• 殷墟甲骨的大量出土反 映了商代占卜風之盛。
• 王室貴族上自國家大事, 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 氣候、收成、征伐、田 獵、病患、生育、出門, 等等,無不求神問卜, 以得知吉凶禍福決定行 止。於是,占卜成了國 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 事,朝廷設置了專門的 機構和卜官。
中国书法发展史
吴昌硕 丙子(1876年)作 节临《石鼓文》 横幅
第一章:先秦的书法
•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 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 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 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 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 块字的基础。 • 大篆是对后来的小篆而言的。广义的大篆包括 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和六国文字。这里的大篆 指通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
第一章:先秦的书法
• 金文应用的年代,上自商代早期,下至秦灭六国,约1200多年。 • 金文上承甲骨文,下启秦代小篆,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 也有称为古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
第一章:先秦的书法
• 甲骨文笔道细、直笔多、转折处多,为方形有所不同,金文笔道肥粗, 弯笔多,团块多。 其主要内容大多是颂扬祖先及王侯们的功绩,同时 也记录重大历史事件。 • 金文字体整齐遒丽,古朴厚重,和甲骨文相比, 脱去板滞,变化多 样,更加丰富了。金文基本上属于籀篆体。 金文的发展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西周时期的金文是一种很成熟 的书法艺术,向为书法史家所重视。它改写了长期以来认为的,谈书法 只能从隶、楷书始和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真正书法艺术的传统认识,并 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推溯至 3000 多年前。
•
•
•
蔡邕 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 人。 东汉时期著名文学家、书 法家,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因官至左中郎将,后人称他为 “蔡中郎”。
第三章:汉朝的隶书
• 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位巨匠张芝, 张芝所创的“一笔书,张芝的草书 “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从 而成为“草书之首”。 张芝的草书给中国书法艺术带来了 无与伦比的生机,一时名噪天下, 学者如云。王羲之对张芝推崇备至, 师法多年,始终认为自己的草书不 及张芝。 狂草大师怀素也自承从二张(张芝、 张旭)得益最多。唐朝草书大家孙 过庭在他的《书谱》中也多次提到 他把张芝草书作为蓝本而终生临习。 他的墨迹近两千年来为世人所宝, 寸纸不遗,他的墨迹在《淳化阁帖》 里收有五帖三十八行,为历代书家 珍视并临习,故张芝的书法艺术精 神至今仍鲜活在中国书法的血脉中。 张芝同时也是书法理论的开先河者, 曾著《笔心论》五篇,可惜早已失 传。
《中国书法史教案》
《中国书法史教案》第一章:中国书法的起源与发展1.1 甲骨文与金文: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起源、特点以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1.2 先秦书法:掌握先秦时期各种书体的特点,如篆书、隶书等。
1.3 汉代书法:了解汉代书法的发展特点,如隶书的成熟、草书的兴起等。
1.4 魏晋南北朝书法: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的主要特点,如楷书的形成、行书的流行等。
第二章:唐代书法艺术2.1 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等唐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2.2 唐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唐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结构、流畅的笔势等。
2.3 唐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唐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宋代书法艺术3.1 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宋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2 宋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宋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婉约清秀、注重意境等。
3.3 宋代书法的影响:探讨宋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元代书法艺术4.1 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赵孟頫、鲜于枢等元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4.2 元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元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雄浑奔放、奇崛古朴等。
第五章:明代书法艺术5.1 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文徵明、祝允明等明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5.2 明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明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严谨的法度、个性鲜明等。
5.3 明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明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清代书法艺术6.1 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王铎、傅山、张瑞图等清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6.2 清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清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古朴稚拙、个性鲜明等。
6.3 清代书法的影响:探讨清代书法对后世书法发展的影响。
第七章:近现代书法艺术7.1 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了解吴昌硕、齐白石、赵朴初等近现代书法家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7.2 近现代书法的风格特点:分析近现代书法的共同特点,如创新求变、兼容并蓄等。
中国书法史1概述
宋大海先生,雅号“怪夫子”。祖籍齐鲁即墨。年愈花甲。现任亚洲华人社会名流总会主席兼中华文化艺术总监、中国东方名人研究院院士﹑中国东北亚国际技术经济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甲骨文书法艺术研究中心院长、中国甲骨文文字学学者、著名书法艺术家。
(三)、走向线条的表现:浑厚典雅的金文
(二)书法的发端:诡异的甲骨文 甲骨文是书法艺术史的开端。到目前为止,出土最早的甲骨文距今已有3500年-3700年。 1、定义:甲骨文是龟甲、兽骨文字的简称,为我国商代的占卜文字,用刀直接刻在甲骨上。
2、甲骨文的发现:有两个关键词。 殷墟,王懿荣
殷墟,又名殷虚,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郭沫若先生在《访安阳殷墟》一诗中赞叹道:“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洹(huan)河两岸
大汶口陶尊符号 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刻有陶文的陶器,这些陶文与古文字已有相似之处。图为一个合体图画会意字,“炅”(热),太阳在云气之上,云气之下有五峰耸立(一说海水)。可以看出,文字是以象形为基础,由图画符号演进而来,后由史官或巫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表意文字。
3、古老的传说—仓颉造字
(2)、线条:为书法成为一种线条组合艺术提供了母本. 原始图画、“图画文字”以及契刻符号的主要构成材料是线条,或为具象的轮廓线,或为指事性示意线,这些线条或刚劲,或柔美,或抽象,或简约,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3)、独立结构:为以后书法的结体、章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萌芽状态的汉字,无论是彩陶绘画,还是陶器刻符,其组合方式已是独立的结构。而在这相对独立的空间中,只要符合或象形或表意的前提,其线条组合可以带有较大的随意性,这就造成了汉字字体的变化多端.
(2)结字:甲骨文字型总体上偏于瘦长,结构均衡对称而又变化多姿,为后来篆书、楷书的结体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3)章法:甲骨文基本上是随骨片之形状、大小取势,而其行款已很严谨,大多为竖行排列,竖行到底后,或向左或向右另起一行,与后世的书写行款基本相同,仅个别处稍有差异。布局疏散者错落有致,工整者严谨端庄,有天真烂漫、自然天成之美。
中国书法简史优秀课件
中国书法简史优秀课件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材《中国书法简史》第一章“书法的起源与发展”,详细介绍了中国书法的起源、发展历程以及各个时期的书法特点。
包括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各个时期书法的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书法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期书法的特点。
难点:对书法艺术的理解和欣赏,以及书法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书法作品、毛笔、墨汁、纸张等。
学具:笔记本、课本《中国书法简史》、练习用纸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以一幅优美的书法作品作为导入,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这幅作品属于哪种书体?它的特点是什么?从而引发学生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二、讲解(20分钟)1. 讲解书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等书体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2. 通过展示不同书体的代表作品,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各个时期书法的特点。
3. 分析书法作品中的笔画、结构、布局等要素,引导学生理解书法艺术的美学原理。
三、实践(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书法实践,选择自己喜欢的书体进行临摹。
2. 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辅导,纠正不良书写习惯。
3.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交流,共同提高书法水平。
2. 教师对学生的书法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板书设计:中国书法简史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作业设计:1. 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书法知识,分析一幅自己喜欢的书法作品,从笔画、结构、布局等方面进行赏析,体会书法艺术的美感。
答案:略2. 选择一种书体,进行临摹练习,注意把握书体的特点和书写规范。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对中国书法的起源和发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学生的书法欣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骨文大多是刻契的。甲骨文字的成字方 式,除了有少部分甲骨文是墨迹外,大约 有两种,一是直接刻写,一是先书后刻。 刻契的方法主要是单刀,少量郑重的记事 刻辞用双刀。龟甲兽骨的质地都比较坚硬, 表面是不规则的形体,文字排列,多数自 上而下;两行之间,多数从右到左。这样 的书写习惯,一直影响到现在的书法创作。
《诅楚文》,战国中期以后秦石刻,内容 为秦王祀神制克楚兵复其边域,每告一神 即刻一石。原石早佚,传宋代先后发现: ㈠嘉祐年间凤翔开元寺出土的《巫咸文》, 宋徽宗时取归御府,共三百二十六字。㈡ 治平中发现的《大沈久湫文》,共三百一 十八字。㈢蔡挺所得,后藏洛阳刘忱家的 《亚驼文》,共三百二十五字。原石宋时 亡佚,所传拓本都系翻刻。现存摹刻在 《绛帖》和《汝帖》上的是前两种,已失 原形,不过骨架犹存,可以看出与小篆的 渊源。
甲骨文的风格存在显著的变化, 形成了时代特色。董作宾先生 (彦堂)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 中提出了甲骨文的五个分期学说, 其中书体是一项判断标准。我们 认为,甲骨的书刻者是书风的创 造者。其中,突出的如第一期由 韋、亘、永诸贞人贞卜的甲骨文, 气格阔大,雄壮卓伟;第二期由 旅、大、行诸贞人贞卜的甲骨文, 规矩森然,法度谨严;第五期由 黄、泳诸贞人贞卜的甲骨文,工 稳典雅,布局精到。要达到这种 高超的水准,他们是经过了严格 的训练的,出土甲骨中的习字骨 就是他们学习的证明。这还可以 说明甲骨文书刻者已有自觉主动 的审美追求。
西周青铜器铭文的风格大约可以分三个 时期。
(1)西周前期
包括武王、成王、康王、昭王 (公元前1207年~公元前94 8年)。文字继承商末传统,与商 末甲骨文、金文相似,处于文字演 变的同一阶段。形式处理上,笔划 肥厚,唯起收多出以尖形,与商末 金文如出一辙,又常饰以圆形或方 形的块状笔划。这一时期代表作品 有:《周公簋铭》,《天亡簋铭》 (武王),《利簋铭》(武王), 《德方鼎铭》(成王),《何尊铭》 (成王),《商尊铭》,《郿县大 鼎铭》(成王),《大盂鼎铭》 (康王)等。
以来被视作金文的代表作之一。
大盂鼎铭文局部
(2)西周中期
包括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公元 前947~公元前888年)。这时期铭 文的篇幅更长,处理的方法也有更大的发 展。这一期的精品极多,代表性的有:穆 王时的《静簋铭》,恭王时的《卫盉铭》、 《永盂铭》、《曶鼎铭》、《牆盘铭》, 懿王时的《即簋铭》,孝王时的《大克鼎 铭》等。
西周中、晚期的作品,在笔划、结构和章 法上的处理,圆熟自如,能够充分利用工 具和铸造方法的特长来发挥创造性,使文 字的形式独具一种凝铸效果,端严肃穆、 气息高浑,令人观之而有如入庙堂、如对 至尊的敬畏感,然而却又有慈霭温婉、如 沐春风的亲切感,通常认为,这应该是所 谓“大篆”的特有气息。这种气息是非常 可贵的,在后世书家那里产生了很强烈的 共鸣,成为后来者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作品,也因此被认为 是西周金文的鼎盛之作,学习大篆的典范。
5、春秋、战国简牍帛书墨迹 前已述及,殷商时代应该已有简册的存
在,但由于材质的关系,在这些材料上书 写的字迹,至今没有发现,商和西周的墨 迹资料极少。但春秋战国之后,墨迹存留 逐渐多了起来,主要书写在三类载体上: 玉或石、丝织物和竹木简。
盟书是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建立同
盟时埋在地下或沉于河水之中的誓约记录。 目前发现的有两份:1965年山西侯马 晋国遗址出土的《侯马盟书》和1979 年河南温县出土的《温县盟书》。
《大克鼎》, 铭文二十八行, 二百九十字, 字迹特大,结 体修长峻拔而 具端穆之致。 由于铭排列于 界格之中,书 风乃由自然而 趋于整饬,是 金文中的皇皇 巨著。
《牆盘铭》也是杰构,笔划婉转含蓄而不失畅达,结体谨严
密致,全篇整齐疏朗,整体气息端稳庄重中时露清新秀洁, 堪称西周金文代表作。
(3)西周晚期
散氏盘
《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散 氏盘铭》与《大盂鼎铭》,在清代有“四 大国宝”的美誉。此外的代表作品还有: 夷王时《多友鼎铭》、宣王时《颂鼎铭》 等。
总体看来,青铜器铭文的书写、铸造,
不仅仅是为表达文字的内容,同时也反映 了人们书写、铸造文字时的审美意识。例 如笔划的圆转、方折、粗细、刚柔、曲直 的变化,结构的安排,字、行的排列,以 及均衡、对称、疏密等形式规律的运用, 都十分明显地体现了当时书写者的匠心, 艺术性比甲骨文又有进一步的提高和丰富。
3、春秋、战国金文
公元前770年,犬戎陷镐京,杀幽王,西周灭亡;
晋、郑等诸侯护送平王东迁,都于雒邑(今河南洛阳市), 史称“东周”,周王室由此衰落,中国历史进入诸侯争霸 的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和列国 割据兼并的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
伴随这一历史大变动,文字的应用也形成了一些新的
加上字形较大,结构也取纵势,看起来雄壮浑厚。从文字
的角度讲,它们与甲骨文并无本质的差异。
此时长篇铭文也开始出现,有的达到四五十字。如
《戍嗣子鼎铭》《宰甫卣铭》等。铭文的形式也逐渐发生
变化。总体看来,字形与甲骨仍极相似,但笔划粗细变化
较大,起收随处可见尖形;结构仍多取纵势,但已经注意
随字赋形,谨严而自然。因而其气质浑厚朴茂,健峭厚重,
包括夷王、厉王、宣王、幽王(公元 前887年~公元前771年)。这一时 期一方面是青铜器铭文发展的高峰,另一 方面,似乎也已经显示出分化的迹象。如 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县的宣王时的 《毛公鼎铭》,制作精美,器形完整。文 在腹中,凡三十二行,计有四百九十七字, 堪称宏篇钜制。其书法流溢秀美,笔划工 谨厚重,结构密丽庄严,气势雄浑博大, 为存世金器铭文较长而艺术水平较高的一 个。
甲、骨质地坚硬且不能常得,人们在不断 地探求着合适的材质,以负载日益繁多的 书写需求。于是周秦之际便有了石刻文、 简书、帛书等以各种材质为载体的文字资 料。金文与甲骨文比较,从成字的物质条 件来说,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约在40 00年前就已经使用铜器,到商代时,发 现冶炼青铜的方法,从而开始大量使用青 铜器。从殷商后期至战国,是我国青铜器 铭文的盛行时期。
和甲骨已然大不相同。可见,新的物质条件的作用已经显
示出来。
西周是青铜器的极盛时期,也是金文的 鼎盛时期。铭文由商末的几十字发展到数 百字,内容主要有祭祀典礼、征伐纪功、 赏赐锡命、书约剂、训诰群臣、称扬先祖 等六大类,文辞最长可达497字(《毛 公鼎》),对文字处理水平的要求必然相 应提高,当然也就可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其中《大盂鼎》为西周重器,
清道光年间出土于陕西岐山礼村,
铭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载康
王二十三年策命其臣盂的情形。鼎
的造型端庄雄浑,字迹瑰丽遹伟。
其铭文严谨端庄,笔划尖圆并用,
体势纵长挺拔,结字密致凝练,章
法整齐有序,在书法上属方笔壮伟
一路;呈现出一种高华肃穆、瑰奇
典丽、端重卓伟的庙堂之气,已经
具备了金文的特有精神气质。长期
第一章 先秦书法
先秦包括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约自公元前 16世纪至公元前221年。
1、商和西周甲骨文
现有发现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资料是商 朝的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盘庚迁都于殷 之后的文字遗迹,长期被掩埋在地下,清 晚期时有发现,直到光绪二十五年(18 99年),王懿荣首次从文字学角度对它 进行收集、研究以后,甲骨文才真正获得 重光。
毛公鼎是西周青 铜器中有名的重器 之一。内壁铸有多 达498字的长篇铭 文。其内容是:周 王为中兴周室,策 命重臣毛公,要他 忠心辅佐周王,以 免遭丧国之祸,并 赐给他大量物品, 毛公为感谢周王, 特铸鼎记其事。
《毛公鼎铭》
宣王时的《虢季子白盘 铭》是西周晚期传世最大 的青铜器,长方形,长一 百三十点二厘米,宽八十 二点七厘米,高四十一点 三厘米。清道光年间出土 于陕西宝鸡虢川司。铭文 一百一十字。记述虢季子 白奉周王命征伐西北强族 有所虏获,受赏于周庙的 事情。此盘字迹出于大篆 而不尽相似,笔划纵向舒 展,转折处圆劲,注意笔 划之间的平行、等分关系, 结体修长,上密下舒,章 法散朗,全篇看去优雅清 疏。
厉王时的《散氏盘》,也称《矢人盘》、《散氏 鬲》,乾隆年间出土。盘腹有铭文十九行,满行 十九字,计三百五十字。记述矢人将大片田地移 付于散氏时所订契约,详载核定土田经界及盟誓 经过,为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重要史料。其笔划 一改典型金文的横平竖垂、匀稳工正,代之以欹 侧斜正、粗细不一;字形取方扁之形,而且右肩 似乎稍向下垂,与其它作品的长方或近方、端正 稳重的体势不同,在金文中可谓别构一格。习篆 籀者多取以为范。这种风格出现的原因,还有待 于进一步探讨,但联系西周晚期的社会状况,不 难发现,这种分化的趋势,应当是地域文化力量 上升的必然反映。
4、秦国《石鼓文》和《诅楚文》
石上刻字,在我国出现甚早,商和西 周已有石刻文字资料保存至今,但数量小, 形制简单,不具典型意义。真正的石刻文 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冶铁技术的 发达,铁器工具的使用,使刻石成为可能。 具有书法艺术价值,足令后人称奇的石刻 文字是《石鼓文》。
《石鼓文》,唐初发现于陕西凤翔三畤原,现藏 故宫博物院。共十石,每石约一米高,其形如鼓, 故通常称其“石鼓”,所刻文字为“石鼓文”。 文为四言诗,述秦国国君游猎事。其刻制时代, 尚无定论,约在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石鼓文》 是大篆向小篆演进过程中的重要资料。其字犹存 大篆典型,但笔划趋于均匀,体势趋于方整,已 有小篆风度。因系原石,历来受到宝爱,由唐至 今,每视为国宝,咏赞极多。师法者或强调其大 篆气息,求其高古,或取小篆之意参之,得其匀 稳端重,左右逢源皆得如意。
楚帛书的文 字具有典型的 楚地地方特色, 起收笔锋运用 的变化不大, 笔划呈弧形而 且倾斜,富有 动感;字形多 取扁势、侧势, 有一种自然随 意的效果。
(3)简牍书
简牍在晋以前,是主要的书写载体,它的出土,汉以 来就时有所闻,但无一件保留至今。19世纪末以来,在 我国西北地区又陆续出土了大量简牍。目前发现的春秋战 国简牍,主要有两类:楚地简牍和秦地简牍。楚简牍主要 有:曾侯乙墓竹简(1978年湖北随县出土)、长沙楚 简(1951、1953、1954年长沙出土)、信阳 楚简(1957年出土)、江陵楚简(1965、196 5、1973、1978年江陵出土)、包山楚简(19 87年湖北荆门包山出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