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音乐 火把节(节选)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火把节》教学设计
六年级音乐《火把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火把节》丰富学生对彝族音乐特点的感知,并认识阮。
2、能分辨乐曲三段体的曲式结构。
3、能说出“火把节”的概况。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阮,能够听辨出阮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两个乐段的不同。
教材分析阮是我国民族弹拨乐器中很有特点的乐器之一。
现在使用的改良阮分为四种:低阮、大阮、中阮、小阮。
三弦或四弦,有品,按十二平均律装置。
阮的演奏技巧不是很复杂,演奏方法及符号与琵琶相同。
右手指法有弹、挑、双弹、双挑、分、滚、划等;左手只按音。
小阮主要用于演奏旋律;中阮、大阮、低阮主要担任和声伴奏。
四种阮的音色圆润而丰厚,颇具特色,并且自成一族。
在乐队中可起强有力的作用。
目前民族管弦乐队中主要使用大阮和中阮。
《火把节》共分为三段,在一个简单的引子后,具有浓郁彝族风味的慢板A段主题轻柔地出现,旋律轻柔、优美。
B段热烈奔放,展示了人们手擎火把载歌载舞的情景。
最后A 段再现,显得优美有韵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少数民族的节日非常多,其中火把节就是彝族人最著名的节日,关于火把节,还有一个传说呢。
今天我们就到彝族朋友的火把节上去看一看。
欣赏“火把节的传说”动画。
二、介绍彝族的火把节彝族的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三、欣赏乐曲1、初听乐曲《火把节》音频。
师:火把节真是盛大的节日,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乐曲《火把节》。
提问:同学们能听出这首乐曲是用哪种乐器演奏的吗?音色有什么特点?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阮的历史有近2000年了,有大、中、小之分,常用的是中阮和大阮,他们有四根弦,演奏时左手持琴,右手用拨子演奏。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火把节(片段)》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是人音版音乐六年级下册的一首歌曲。
歌曲以彝族的火把节为背景,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
歌曲的旋律欢快,节奏鲜明,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歌曲的结构短小精悍,易于学生学习和掌握。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增强对民族音乐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有所提高。
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的音乐作品,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能力和兴趣各有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需求和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火把节(片段)》,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培养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自豪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表现能力。
3.知识与技能:学会《火把节(片段)》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节拍等。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火把节(片段)》的歌词和旋律,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调和节奏,以及彝族文化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彝族火把节的环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互动教学法: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示范教学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提高演唱能力。
4.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聆听、观看优秀音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教材、教案、多媒体设备、乐器等。
2.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良好的音响设备,舒适的座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介绍彝族火把节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音版(五线谱)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火把节》
1. 提升音乐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受和评价歌曲的节奏、旋律及情感表达;
2. 增强文化理解,让学生了解彝族音乐特色及火把节的文化背景;
3. 发展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合唱实践,使学生学会倾听、配合及协调;
4. 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演唱中尝试不同的音乐处理方法,发挥个性;
5. 提高音乐表现力,引导学生用歌声传达歌曲的情感,展现音乐的魅力。
3. 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二声部合唱技巧、附点音符和切分音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 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歌曲《火把节》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更好地进行声部协调等。
2. 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合唱实践。学生分组练习两个声部的合唱,体验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推荐阅读:引导学生阅读与彝族音乐、火把节文化相关的书籍,如《中国彝族音乐文化》、《多彩的彝族》等,以便更深入地了解彝族的音乐特色和文化传统。
- 视听资料:推荐学生观看彝族音乐、舞蹈的表演视频,如彝族民间舞蹈《跳月》、《火把舞》等,通过视听感受彝族音乐的韵律美和舞蹈的动态美。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 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文化背景及歌曲《火把节》的基本概念。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象征着祈求平安、丰收等美好愿望。歌曲《火把节》则展现了这一节日的热闹氛围和民族特色。
2. 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欣赏歌曲《火把节》的录音和视频,观察其节奏、旋律及合唱技巧在实际中的应用,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首先,我会在课堂上增加更多互动环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实际操作。例如,在教授二声部合唱技巧时,可以让学生分组练习,互相倾听、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声部协调能力。此外,我还计划在课堂上设置“小小指挥家”环节,让学生轮流担任指挥,培养他们的节奏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1.教学重点
(1)歌曲学唱:《火把节之夜》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重点在于让学生熟练掌握歌曲的旋律,正确演唱歌词,并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旋律:学生需学会歌曲的主旋律,掌握音准和音程的变化。
-节奏:强调歌曲中的特色节奏,如切分音、附点音符等,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击打。
-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体会歌词与火把节文化的联系。
(2)舞蹈动作:学习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体验火把节的热烈氛围。
-动作要领:掌握舞蹈的基本步伐和手势,如跳跃、旋转、拍手等。
-舞蹈节奏:使学生在舞蹈中准确体现音乐的节奏感。
2.教学难点
(1)音准控制:对于小学生而言,音准的掌握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在音程跳动较大的旋律部分,学生容易出现跑调现象。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听唱、钢琴辅助、分声部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准确把握音准。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旋律、节奏和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音准和节奏的掌握,我会通过示范和练习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火把节相关的问题,如火把节的习俗、意义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学习一些简单的彝族舞蹈动作,亲身体验火把节的热烈气氛。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火把节-人音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章《火把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了解火把节的背景与文化意义;2.学唱《火把节之夜》歌曲,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与歌词;3.学习简单的民族舞蹈动作,体验彝族火把节的热烈氛围;4.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及文化的兴趣和热爱。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感受音乐美的同时,深入了解我国彝族火把节的文化内涵,提高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火把节》片段欣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感受乐曲《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3、初步了解回旋曲式结构,了解作曲家运用现代创作手法,刻画少数民族风情的表现方式。
教学重点:欣赏乐曲《火把节》,通过聆听了解彝族音乐文化特点。
教学难点: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火把节视频,创设情境2、介绍彝族。
(课件展示“彝族”男女服装图片,介绍彝族人民。
)3、揭题——选自《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的管弦乐《火把节》,体验音乐之旅。
(板贴:火把节)二、感受、欣赏《火把节》1、初步感受、引导聆听主题音乐一提问:加入什么乐器能使音乐气氛变得更加欢腾?(师放主题一)引出鼓,出示,提问:会使音乐变得怎么样?师跟音乐一敲鼓示范“XX X0”——引导学生合着音乐的节拍进行拍腿律动——另一种动作表现主题音乐一——评价。
(设计意图:按节奏“拍腿律动”和另一种“动作表现”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上丰富主题音乐一,在感受与体验的同时初步创设火把节热闹氛围。
)2、分组合作,主题一律动3、完整聆听引导学生边听边数:这个主题音乐一在全曲中出现了几次。
(用手指记住次数或者心里默记)4、完整聆听,律动主题音乐一。
播放音乐,主题一出现时提示学生敲打鼓点节奏,一起来数一数,引导情绪的变化。
(设计意图:反复完整聆听,在律动中感受音乐特点及熟悉音乐结构)5、聆听插部音乐,乐器模仿提问:除了主题音乐一,作曲家在两主题一之间还加入了其他的音乐,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笛子)模仿一下吹笛子的演奏姿势。
提问:还听到了哪种明显的打击乐器在伴奏?(串铃)引导跟着音乐,老师串铃伴奏,学生模仿吹奏笛子,表演一次。
火把节(节选)-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节选)-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火把节的背景和意义。
2.能够通过听取、演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认识和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曲式。
3.能够掌握节奏感和简单的合唱技巧。
4.能够通过合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发扬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理解歌曲的节奏和曲式。
2.通过合唱和体操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互相尊重、积极向上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1.在合唱中掌握和谐的声音效果。
2.通过体操表演,使学生在动作上自如。
四、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导入歌曲在学生们学习的课程中,为了加深学生们对火把节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放一些与火把节有关的图片,如在桂林的火把节表演等;也可以适当安排一些比较特殊的节目,如由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火把来表演,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 演唱让学生们听录音或观看演唱视频,并进行口跟读,重点学习火把节歌曲的歌词、旋律和节奏。
3. 体操表演将歌曲分配给学生,老师为学生介绍重难点动作,分级进行练习,以便于学生们完美的呈现这舞蹈动作。
4. 合唱老师为学生介绍合唱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让学生们分组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要注意点拨学生的声乐技巧。
5. 推广指导老师为学生介绍,火把节是广西的节日,学生可以了解该节日的文化和实际意义。
在学校可以开展跟火把节有关的相关活动,如彩灯比赛、形体比赛、精神文明建设等。
五、教学反思火把节是广西一个很重要的节日,教师通过教学使学生们了解并认识到了该节日的背景和实际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纠正学生的声乐技巧和动作问题,使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同时,通过在学校推广活动,使学生们更好的与社会接轨,增强团结协作,实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火把节(节选)》教案
人音版(五线谱)音乐六下《火把节(节选)》教案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节选)》是人音版音乐六下的教材,本节课通过学习彝族火把节的音乐,让学生了解彝族的文化和音乐特色。
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富有特色。
歌曲由两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节奏明快,描绘了彝族人民欢庆火把节的喜悦场面;第二乐段节奏缓慢,富有诗意,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乐理知识,如五线谱、音符、节拍等。
同时,学生对民族音乐有一定的了解,能够欣赏和分析不同民族的音乐特点。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彝族文化和音乐特色较为陌生,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学会《火把节(节选)》歌曲,并能用欢快的情绪演唱。
3.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准,特别是第二乐段的旋律。
2.了解彝族音乐特色,如五声阶、装饰音等。
3.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聆听、对比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彝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2.讲解法:讲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引导学生了解民族音乐背景。
3.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4.练习法:分组练习、合唱等形式,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
5.评价法: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对其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多媒体课件,展示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图片、视频等。
2.准备钢琴或电子琴,用于伴奏和教学演示。
3.准备乐谱,分发给学生。
4.准备合唱架,保证学生演唱时的舒适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火把节的意义,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火把节(节选)》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彝族音乐的特色。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1.2火把节(片段)人音版 (1)
欣赏《火把节》(片段)【教学内容】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欣赏《火把节》(片段)【教材分析】《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修订),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作品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设计意图】本课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参加彝族火把节这一线索展开聆听、律动、“演奏”和哼唱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意图通过听辨及模仿乐曲演奏,增进学生对打击乐器、短笛、双簧管、弦乐等乐器音色及其表现力的了解。
通过参与全曲演奏,巩固对乐曲主题音乐的识记,促进学生对作品结构的辨听,也加深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体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通过应用已有经验,阐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分享对音乐作品的感受,以促进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升。
【教学目标】1.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熟悉乐曲特点鲜明的音乐主题。
2.能听出乐曲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及音乐特点,并能用哼唱、动作和节奏拍击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管弦乐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体验乐曲的音乐特点,并以合适的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教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音乐教室。
昨天,我收到一个重要的活动邀请,我想这么好的事情应该和大家一起分享。
同学们愿意跟我一起去参加活动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以参加彝族活动为线索,拉开音乐实践活动的序幕。
既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也明确了本次活动的大致方向。
】二、分段欣赏1.欣赏主题一(1)一听——风格师:这里有一份活动的邀请函,让我们听听是来自咱们中国,还是外国的?(中国)(2)二听——旋律线①师:活动到底在中国什么地方?有人告诉我说答案就在这封邀请函里,请你一边唱谱,一边用手指来划划音乐进行的路线,看看谁能发现里面的重要线索。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2 火把节(节选) 人音版(五线谱)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火把节》片段教学目标: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打击乐器旋律线等方式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交响组曲《云南音诗》第四乐章《火把节》中的片段。
创作于1963年,2003年修改,全曲有四个乐章,《火把节》是其中的第四乐章。
也是最后一章。
(前三章分别为1.茶林春雨2.山寨路上3.夜歌)。
火把节是云南少数民族的喜庆节日之一,表现身穿盛装的男女青年载歌载舞的情景。
《火把节》现在经常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是带着强烈中国元素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里为数不多的作品之一。
教学重难点:1.认识乐器双簧管,能够听辨出双簧管的音色。
2.能够听辨出乐曲的乐段间情绪变化的不同。
3.能够用不同形式表现乐段间情绪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边观看少数民族舞蹈《火把节》,边跟随画面一起跳起来。
二、学习1、聆听管弦乐曲《火把节》。
2、教师简介云南重要的传统节日《火把节》。
3、学生分享聆听感受。
4、分段聆听(1)音乐基本主题部分。
a聆听音乐基本主题,看曲谱学唱。
b看黑板上的三种节奏,让学生用不同乐器配合演奏,为音乐基本主题伴奏。
(2)聆听与基本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第二主题。
a聆听过程中,猜独奏乐器名称,表达独奏乐器音色特点。
b教师公布答案:双簧管,并向同学们进行简单介绍。
c师生探讨如何表现双簧管的柔美。
d用领巾代表火苗,随音乐起舞,表现双簧管的柔美。
e再听一段音乐,仔细听与前段的相同与不同。
f学生通过两遍聆听,分析出两段音乐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g教师带领学生边聆听音乐边画旋律线。
h演唱管弦乐队伴奏的音乐的第二主题。
(3)教师对整首音乐进行乐段分析。
5、完整聆听全曲。
三、扩展学生自主选择用打击乐伴奏、舞蹈等不同形式身临其境地感受、表现火把节。
四、德育渗透教师对本节课所欣赏乐曲《火把节》片段的作者王西麟及其所出自的交响组曲《云南音诗》进行简单介绍。
6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2课时《火把节(片段)》
《火把节(片段)》教案【教材分析】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二课中的管弦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它描绘了云南各族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情景,也是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
《火把节》的曲式结构为回旋曲式,作曲家就是通过乐器、旋律、节奏等音乐要素的变化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生动形象的描绘了人们在火把节上载歌载舞亦或妙舞清歌的生活情景。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了解少数民族的风俗人情。
并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热烈欢快情绪。
2、学生能够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能够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的特点及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3、了解作曲家,主动从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及曲式结构。
【教学重难点】1、丰富学生对中国作品的认知,并感受音乐所要表达的热烈欢快情绪。
2、从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所带来的不同情感体验及曲式结构。
3、为用动作、节奏表现乐曲的旋律的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铃鼓。
【教学过程】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一、观看视频设问:(1)同学们知道火把节吗?它的由来你清楚吗?观看视频了解火把节的由来。
(2)你认为要表现“火把节”上热闹欢腾的场景的音乐,在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上会怎样的表现?聆听音乐。
1.初次聆听(1).感受乐曲热闹欢腾的情绪。
(2).谈谈所想象的热闹场面。
2.欣赏火把节热闹场景的图片。
3.介绍《火把节》选段。
《火把节》片段选自由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第四乐章。
《云南音诗》创作与1963年,时隔15年后于1978年首演,1981年获得”全国首届交响诗作品评奖“一等奖。
此曲是一部风俗性、色彩性的交响套曲,生动的描绘了云南各少数民族的生活情景。
4.介绍作者。
王西麟:音乐指挥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歌舞团、中央民族乐团指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
代表作:室内乐组曲《太行山音画》《山中纪行》。
《火把节》教案(6篇)
《火把节》教案(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老师,时常须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我细心收拾的《火把节》音乐优秀教案〔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火把节》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堆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情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情场面,感触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立阅读课文,老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忙学生有自读、品读、有感情朗诵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触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情场面,感触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称赞彝族人民勇于打败恶势力,打败灾害的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读通课文,学习并控制本课的生字新词,堆积词语。
2、全作探索,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具预备: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状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量:课文是分哪向局部写的,你是按照什么划分出来的?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爱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状况和情绪。
2、我国有56个民族,无数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日就去参与彝族的火把节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朗诵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局部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2、你最喜爱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触。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奇,你想到了什么?互相沟通。
五、有感情朗诵课文。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简谱)第2课《火把节(片段)》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是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第二课的一首教学曲目。
这首曲目是一首具有彝族风情的歌曲,歌曲旋律热情奔放,歌词描绘了彝族人民在火把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的欢庆场景。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彝族的文化和传统,同时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这首歌曲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巧,如音符、节奏、唱名等。
然而,对于彝族文化可能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和火把节的意义。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火把节的意义和彝族的文化,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火把节(片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演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彝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火把节(片段)》的旋律和歌词,能够用正确的唱腔和表情演唱。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的把握,需要教师的耐心指导和反复练习。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聆听、演唱、演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乐器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乐。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火把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彝族文化和火把节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新歌:教师带领学生聆听《火把节(片段)》,引导学生学习歌词和旋律。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练习与指导:学生进行集体练习,教师针对学生的不足进行个别指导,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的节奏和音准进行反复练习。
4.音乐活动:学生分组进行音乐活动,如演奏乐器、编排舞蹈等,展示自己对《火把节(片段)》的理解和创意。
火把节(片段)-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火把节(片段)-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学习火把节的歌曲及舞蹈;•掌握协作和表演技巧;•探究音乐的形式和内涵。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演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与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爱国情感。
2. 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火把节的歌曲和舞蹈的学习;•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学习火把节的音乐形式和内涵;•学生表演技巧的提升。
3. 教学准备•火把;•音频设备。
4. 教学过程4.1 课前准备•介绍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播放火把节的音乐片段。
4.2 歌曲教学•引导学生跟随音乐唱歌;•引导学生学习歌曲的节奏、音高、音色;•让学生分别练习歌曲的实际演唱。
4.3 舞蹈教学•教学基本舞步;•教学队形和移动;•教学整个舞蹈的编排。
4.4 团队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分配不同任务的角色,如舞蹈者、歌手、持火把的人等;•练习舞蹈和歌曲的细节。
4.5 表演实践•练习整个表演过程;•分角色模拟表演;•调整细节和技巧。
4.6 课堂总结•回顾整个课程;•宣布下一节课的内容。
5. 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火把节,并学习了火把节的歌曲和舞蹈,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和表演技巧,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自信心。
人音版小学音乐 火把节(节选) 教学设计
了火把节 教学设计1 新设计以民族风情导入,观看介绍彝族火把节的视频,了解云南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热闹场面,火把节的起源以及发展到现在成为老少皆爱的全民狂欢节,通过听,唱,辨乐器,打节奏,配乐器,画图形谱等课堂教学手段,让学生对 ABCD 等几个乐段加深印象,通过 A,A1,A2 的对比是学生了解即使相同的旋律,不同的乐器演奏出的音乐也不一样,配器的不同丰富了音响效果,渲染了音乐情绪。
让学生聆听音乐进而对音乐进行段落排序,一方面培养学生专注聆听音乐的习惯,第二让学生在不同的音乐段落中进行归纳总结,培养良好的音乐素质。
学生对管弦乐没有概念,一般的学生对乐器认识也比较浅薄,音色和名称对应不起来,所以我这堂课上还介绍乐器图,现场演奏的视频教学,这样学习更直观。
教学设计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是所发挥的作用,理解音乐形式中所蕴含的生活内容,有利于音乐审美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加以引导,探究培养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2 教学目标1 通过聆听《火把节》片段了解作品热烈欢快的情绪,感受欢庆节日的热闹场面。
2 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色,并用动作、节奏拍击和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以及音乐的独特效果。
3 能使学生从浓郁的彝族音乐中进一步感受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风格特点, 解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3 学情分析学生对管弦乐没有概念,一般的学生对乐器认识也比较浅薄,音色和名称对应不起来,所以我这堂课上还介绍乐器图,现场演奏的视频教学,这样学习更直观。
教学设计时,应把注意力放在学生的学上,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活动中,感受音乐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是所发挥的作用,理解音乐形式中所蕴含的生活内容,有利于音乐审美力的培养,对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快乐加以引导,探究培养和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
4 重点难点重点 感受彝族火把节热闹欢腾的场面,听辨音乐乐段和乐器,用动作和节奏拍击表现旋律。
小学音乐_火把节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管弦乐《火把节(片段)》教案一、教材分析:《火把节》片段选自王西麟的《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
是世界上演奏最多、最受欢迎的中国交响作品之一。
表现了云南人民欢度传统节日的欢乐场面。
旋律时而铿锵有力,时而优美婉转,富有动感,特色鲜明。
乐曲主题鲜明,采用不同的西洋乐器,使男子舞蹈场面与女子舞蹈场面形成鲜明对比,场面盛大隆重。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西洋管弦乐曲有一定的了解,对乐器的音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乐曲的主题,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知之甚少,还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学习目标:1、通过聆听欣赏,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2、哼唱主题旋律,并能用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舞蹈场面。
3、引导学生了解彝族的音乐与舞蹈,热爱中华民族音乐文化。
四、教学重点:能听出演奏主题旋律的乐器音色,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等表现音乐场面。
五、教学难点:哼唱主题旋律,注意附点音符的演唱时值和重音记号。
六、教学资源:教材、教参、多媒体、电子琴七、授课:(一)导入:师:欢迎来到音乐课堂,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翅膀,来一次美妙的音乐之旅。
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视频,这个视频表现的是什么节日的场面呢?仔细看生:观看视频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节日的场景吗?生:火把节师:这是我国哪个民族的节日呢?生:彝族师:对,是彝族,同学们的见识都非常广播。
火把节有“东方狂欢节”之称,而彝族的火把节,更是在2006年的时候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见,火把节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地位非常重要。
彝族,是我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热情奔放,在各种集会、节日上,男女老少欢聚一堂,举行篝火晚会,翩翩起舞。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火把节上看一看,玩一玩。
参加火把节,我们就得学会火把节上的舞蹈对不对?火把节上必不可少的舞蹈就是“大三弦”,舞步非常简单,我们可以把它称作''三步一蹬脚”。
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来示范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把节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火把节》亦名《火把节之夜》,是中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最脍炙人口的一首作品,创作于1963年,2003年进行了修订;作品为风俗交响套曲《云南音诗》的第四乐章(前三章分别为《茶林春雨》、《山寨路上》以及《夜歌》)。
如今《火把节》经常在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毫无疑问,这部作品是迄今为止为数不多的、带着强烈中国元素,并走进了世界音乐殿堂的本土交响乐作品。
2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聆听体验,能够感受《火把节》片段中热烈欢快的情绪,喜欢具有少数民族特点的中国本土交响音乐。
2、听出《火把节》音乐片段中的双簧管、短笛等主要演奏乐器,熟悉乐器的音乐及特点;并能听辨出伴奏乐器的不同音型,尝试用打击乐器为音乐伴奏。
3、通过声势伴奏、律动、哼唱等多种手段表现音乐的旋律特点及音乐各段落的情绪对比。
3教学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从西洋管弦乐所表现的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音乐为切入点,联系音乐中彝族特有的的“文化元素”展开教学。
力求引导学生参与并体验《火把节》音乐作品中表现彝族节日载歌载舞的场面。
关注音乐要素是欣赏音乐的重点之一,在教学中通过声势模拟、律动、哼唱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音乐中不同的人物形象、音乐结构、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之间的深层体验,从不断感受体验中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感受乐曲所表现彝族人民火把节中载歌载舞的热闹场面。
2、感知三个乐段的旋律所塑造的不同形象及旋律的特点,尝试用不同的伴奏音型为主题伴奏。
教学难点:
体验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作用,并尝试模拟表演。
5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等
6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对比导入:中外音乐的对比聆听(《匈牙利舞曲》和《丰收锣鼓》)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音乐片段,谁能说说演奏两首音乐作品的乐队有什么不同?
生:中外音乐不同的特点,从乐器的演奏方面上来说一首是中国民族乐队演奏,一首是西洋管弦乐队。
师:一说到西洋管弦乐我们就想到古典音乐,或者中国近现代音乐家的作品,中国民族的音乐我们就想到民族乐队,那么,西洋管弦乐队是不是也可以表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呢?这样的作品你有了解吗?
【设计意图】听过西洋管弦乐和中国民乐演奏片段的对比聆听,激发同学们对本节课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洋管弦乐作品欣赏的兴趣,也为整堂欣赏课音乐作品整体风格奠定基础。
活动2【活动】二、初次聆听作品,整体感知。
1、了解火把节
师:今天老师就要给同学们介绍一首中国音乐家王西麟老师的作品《火把节》(片段),你知道火把节是哪个民族的节日吗?
彝族“火把节”风俗的了解(音乐做背景)
师:彝族主要聚集在四川大凉山的彝族自治州,他们最主要的节日火把节盛名天下,从每年的农历6月24日起,连续三天三夜,彝族人民在宽广的草地上纵情歌舞、赛马、斗牛、射箭、摔跤,到了晚上,青年男子就点燃火把,穿行于田野山村之间,以驱除妖魔,保佑平安。
密密的火把犹如一条长龙在山道、田间缓缓游动,场面十分壮观,与此同时,处处点燃篝火,男女老少围着篝火欢乐歌舞,直至深夜。
2、聆听第三部分旋律,参与火把节。
一组的人民非常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如果你有幸参加了火把节一定要跳起来哦,来,试着和我一起跳起来,看清楚了就跟上来。
3、西洋管弦乐队乐器分组回顾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作品运用了西洋管弦乐队完美的表现了中国少数民族彝族载歌载舞过火把节的热闹场面,回忆一下,西洋管弦乐队有哪些乐器?可以分为那几组?
铜管、木管、弦乐、打击乐这个作品是在中外音乐会上被国内外著名音乐团体单独演奏最多的中国作品之一。
【设计意图】彝族音乐学生接触的不是很多,通过对彝族火把节的了解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在视频欣赏中帮助学生对音乐整体有深入的体会,回顾西洋管弦乐的乐器分组既是复习,也为对后面的分段细品打下基础。
活动3【活动】三、细听感悟
(一)第一主题聆听
师:音乐家的演奏中有一组乐器使音乐更有节日气氛,并把节日的气氛推向高潮,是那组乐器?你印象最深刻的是?(打击乐器组大镲)
1、师:和老师一起来试一试模仿乐队中的大镲演奏。
2/4 X 0 ︱0 X ︱0 0 ︱0 X ‖
方式:(1)师用数八拍的方法示范,学生观察拍点进行模仿。
(2)模仿大鼓演奏时神气威风的样子来模仿演奏。
2、师:有了大镲还有它的好朋友串铃,仔细观察,然后跟进来和我一起。
节奏型:2/4 X 0 ︱0 X ︱拍腿握拳握拳拍腿
3、尝试为音乐第一主题伴奏,感受音乐豪放的风格
师:我们临时组成的打击乐组也可以参与到火把节了,为第一主题伴奏。
做法: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大镲,一组铃鼓,老师担任指挥,为了考验同学们的能力如果老师给你一个手势就是拍一次。
给你二的手势就是2次(实践一次)
思考:你感觉这段音乐情绪怎样?表现了怎样的场景?(学生自由交流)有一段主一样乐器在主奏?能听出来吗?
4、再次聆听第三次合作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大檫的节奏型,一组串铃
【设计意图】作品的打击乐伴奏是音乐的重要特点之一,通过随着音乐做声势伴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参与体会这一主题热烈奔放的情绪。
5、你能听出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吗?
生:木管乐器短笛
师出示图片和长笛进行样子和音色的对比,帮助学生熟记两样乐器。
(二)第二主题聆听
1、初次聆听,设问
师:婀娜多姿的美丽女子舞蹈要出场了,听一听这段音乐是什么乐器主奏的?此时音乐给我们呈现的是怎样的场景?
介绍双簧管
2、再听主题,律动感受(旋律、节奏、情绪)
师:老师用动作表现这段旋律,请同学和和我一起做,感受一下老师的动作中表现了音乐的什么特点?
3、出示曲谱并再次尝试动作,并在做动作的同时小声哼唱旋律。
4、伴奏尝试:请学生思考用什么乐器伴奏最合适?学生看谱尝试,请一个同学选择乐器在长音的地方用乐器伴奏?(师带来响板三角铁双响筒)
【设计意图】律动参与的手段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旋律的进行并快速熟记旋律,接下来的聆听并捕捉伴奏音型,对于六年级的学生也是应该具备的能力,在这里启发学生进行挑战,在众人面前大胆展示,再由一个学生带动全班的参与,学生做小老师也许更能让学生们感受到榜样的力量,提高全班学生参与的热情。
5、对比聆听细品回味
师:这段音乐的成功不仅是带着强烈中国元素,有鲜明的少数民族音乐特点,还有音乐家的独到的创作。
这段音乐中的主题都会反复出现,但如果仔细去聆听,旋律反复出现时伴奏的乐器和音型都会有变化,举个例子:第二乐段表现女子舞蹈的抒情乐段,听听两次出现有什么不一样?你思考一下音乐家为什么这样设计?
学生聆听旋律的变化(乐器、音区、伴奏等等)
【设计意图】提示学生去关注音乐主题再现的变化,渗透对音乐作曲技法的知识,提高学生细听感悟音乐的能力。
(三)第三段主题聆听
初听师:你感觉下面这段音乐是在表现怎样的场景呢?
2、师唱曲谱,学生仔细观察旋律主要有哪些音组成3 6
师:彝族少数民族音乐有个特点主要有12356五个音组成。
4 7很少用或者是一带而过。
用“崩”模唱旋律,在红色标志的地方击掌。
热闹的场面我们需要去感受,火把节一定要有舞蹈,来,让我一起踏着旋律参与进来。
师带学生用动作和声势伴奏参与音乐。
【设计意图】民族五声调式是中国作品特有的特点,有必要在这里以自主发现的方式进行深入理解。
活动4【活动】四、完整聆听作品《火把节》
师:这段《火把节》音乐一共有7分多钟,我们今天听一个片段,主要由刚才聆听的几个乐段反复出现组成,下面我我们再次聆听这个作品片段,用我们伴奏、动作、哼唱等方式参与进来,感受音乐中那美妙的“火把节”狂欢之夜吧。
(我们看着作业纸,静下来细细聆听体会音乐家带来的节日场景,并完成作业纸。
【设计意图】从整理再对作品各主题进行回顾,把握音乐的结构,并对学生课前的问题进行
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5【活动】五、再次完整对比聆听
师:这首作品由西洋管弦乐队表现,当然,优秀的作品总是会受到演奏家的青睐的,以民乐为主的乐队也经常在音乐会中表演,来。
我们欣赏一段不同的演绎。
活动6【活动】六、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由西洋管弦乐团演奏的具有中国彝族音乐特点的作品《火把节》片段,我想此时大家对彝族的音乐特点有了一些了解,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国优秀的民族交响乐作品还有很多,比如:《梁祝》、《黄河》、《木兰诗篇》、《嘎达梅林》等等,在今后的音乐学习生涯中同学们都会去聆听、品味,也希望大家多去欣赏了解我国经典的民族音乐文化。
【设计意图】一首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往往可以关联起其他的音乐作品,在课的最后对中国特有的民族交响乐作品进行渗透,鼓励学生关注民族音乐,带着自豪感去了解我国的优秀音乐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