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辛亥革命
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命令陆军部大臣荫昌 率领北洋新军南下镇压革命。北洋新军动作 迟缓,不听指挥。清政府不得不起用已被罢 官的袁世凯。袁以“足疾未愈”故意推迟, 目的是要清政府交出政治和军事的全部权利。 11月初,清政府被迫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 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这样,以袁世凯 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取代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地位。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量中华之物力 结与国之欢心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清末新政:为了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 1901 年初, 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新政”的内容有奖励实 业、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等。
预备立宪:1905年,清政府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 宪政,载泽等考察归国后,上奏宪政有三大好处:一 是可保“皇位永固”;二是能使“外患渐轻”;三是 “内乱可弭”。 1906 年,清政府下诏“预备仿行立 宪”,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仍规定皇帝 有至高无上的大权。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 立责任内阁,13个阁员中,满蒙贵族9人,皇族占7人。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四川的保路运动
一、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1、革命爆发背景
• 政治基础:民族危机加剧,清朝反动卖国本质 日益暴露 • 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 产阶级壮大 •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与传播 • 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 • 实践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
思考:
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 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 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 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 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 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 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高三历史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
清朝统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思考导学】1.为了应付严重的危机,清政府在20世纪初进行怎样的政策调整?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答案: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和“预备立宪”。
新政不但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反而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
预备立宪的最终结果证明该活动是一场骗局,导致了立宪派内部的分化,一部分人倾向革命,也造成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引起汉族官僚的离心,使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
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结果,说明清政府已到了穷途末路,无可救药。
2.为什么说“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答案: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而是为了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
1911年,清政府裁撤军机处,设立责任内阁,在13个内阁成员中,皇族占7人,这就从实践中表明“预备立宪”是一场骗局。
3.武昌起义成功后,封建军阀黎元洪为什么能当上革命政府的都督?为什么立宪派、旧官僚能够控制大部分地方政权?答案:黎元洪之所以能当上革命政府的都督,从客观方面来看,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等革命领袖均不在湖北,湖北文学社、共进会的领导人有的遭到杀害,有的受伤,有的逃亡;从主观方面看,革命党人错误地认为,军政府首脑应由社会上有“资望”的人出任,才能号召群众。
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立宪派和旧官僚控制了大部分地方政权,一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他们同封建势力相妥协;二是因为各省的立宪派和旧官僚纷纷投机革命。
【自学导引】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1.历史条件(1)物质基础: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
(3)组织基础:资产阶级团体的建立和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
(4)群众基础:收回利权运动的不断高涨。
2.革命时机的成熟——清朝统治危机的不断加深(1)清末“新政”的实施,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更促使人民群众不断起来反抗。
《辛亥革命》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第9课辛亥革命了解武昌起义,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1.了解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等史实。
2.认识到革命志士的不懈奋斗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最终实现了辛亥革命的胜利。
3.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让学生体会辛亥烈士愈挫愈勇的精神,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是由无数的仁人志士的鲜血铺垫而成的,因而要倍加珍惜。
而且,这种敢于牺牲自我、勇于奋进的精神是一个民族得以存续和开展的重要源泉。
重点辛亥革命的经过和影响。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师:(诗歌导入)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百年前的中国,帝国主义耀武扬威的占领着我们的土地,贪婪而蛮横的掠夺着中国的财富,而统治中国的又是一个封建专制腐朽软弱的满清政府。
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绝的境界。
正是这个时候,无数仁人志士用血的代价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开启了中国进步的闸门和“振兴中华〞的道路……这节课我们走近孙中山,学习辛亥革命,重温辛亥精神。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说一说革命志士掀起武装斗争的概况。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整理)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时间1906年冬1907年夏1907年1910年人物刘道一蔡绍南徐锡麟秋瑾孙中山黄兴孙中山黄兴赵声结果失败失败失败失败意义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教师:(补充)秋瑾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女革命家,她的事迹鼓励着许多人走向革命。
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即将被处死的事实,她挥笔写下这样的遗书:“虽死犹生,牺牲尽我责任;即此永别,风潮取彼头颅。
壮志犹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是中国近代著名的革命烈士,就义前他所留下的《与妻书》字字泣血,情感充分,读来令人心痛不已又热血澎湃,“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1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练习题与解析初中部分1.1 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B.清政府不退还修路股银C.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D.四川总督制造“成都血案”答案 C1.2 武昌起义成功的客观条件是()A.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B.清政府陷于空前孤立的境地C.各地收回利权的斗争D.湖关会党势力的支持答案 B1.3下列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最高潮的1911年中所发生的事件,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为()①熊秉坤占领楚望台军械库②黄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③龙鸣剑组织保路同志军④宣统年号被废除A.①②③④B.③①④②C.②③①④D.②④③①答案 C1.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下午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答案C1.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能够左右清政府的原因有()①帝国主义的支持②立宪派的支持③掌握了北洋新军④革命党人的妥协A.①②B.①③C.①④D.①②③④答案B1.6帝国主义始终不承认临时政府的原因是()A.帝国主义“严守中立”B.临时政府不承认列强在华特权C.临时政府存在短暂D.反对中国成为独立的共和国答案 D1.7 20世纪初,清朝的“大一统”天下开始被打破的标点是()A.黄花岗起义B.荣县独立C.武昌起义D.中华民国正式宣布独立答案B1.8 孙中山坚持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后,他才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真实用意是()A.要袁世凯摆脱北方封建势力B.将袁世凯置于南方革命党人的监督之下C.袁世凯的统治基础在北方D.出于对袁世凯的不信任答案B1.9清王朝灭亡的直接原因是()A.资产阶级领导的武装起义B.北洋军阀集团的武力逼宫C.资产阶级立宪派倡导的立宪运动D.帝国主义列强的武装干涉答案B1.10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A.国名B.国体C.社会主要矛盾D.政体答案C1.11用史实分析武昌起义取得胜利的原因。
辛亥革命知识竞赛题库全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活动知识竞答一、与辛亥革命有关的选择题及答案1)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影响最大的是:(建立了中华民国)2)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错误的是:(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3)辛亥革命的性质是:(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4) 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果是:(推翻延续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下列规定中,与袁世凯即将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有密切关系的是(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总统和内阁共掌行政权)6) 辛亥革命遗址(湖南江苏)7) 鲁迅在小说《祝福》中写到,故乡的人没有太多变化,单是老了些,见到四叔以后,他们先是寒暄,四叔说他“胖了”,然后就大骂维新党。
这段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进行广泛的思想启蒙)8)标志辛亥革命爆发的起义是(武昌起义)9)要想参观辛亥革命遗址,最理想的去处应该是(武昌南京)1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11)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12)使主宰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辛亥革命)13)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系列活动中,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14) 孙中山是中国国民革命的先行者,他在遗嘱中告诫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革命尚未成功主要是指:(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
)15)清政府变为“洋人的朝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1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限制袁世凯独裁的特别规定是(实行责任内阁制)17)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18)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19)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新的阶段是因为(③提出了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④形成了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20)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它(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21)《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武昌起义的意义及成功原因
武昌起义的意义及成功原因
武昌起义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中国武昌发生的一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也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小面和小编一起看看武昌起义的意义和成功原因吧。
1武昌起义的意义影响武昌起义的历史功绩,首先是敲响了清王朝封
建统治的丧钟。
革命军攻克总督府,占领武昌,消灭清军大批有生力量,在中国腹心地区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对清王朝发动总攻击的突破口,并在全国燃起燎原烈火,沉重打击了清政府,致使1912年2月清帝被迫退位,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
其次是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各省响应。
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取得辛亥革命的重大胜利。
武昌起义的革命精神,首先表现在武汉革命党人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首创精神。
他们发挥主动性,积极宣传革命思想,发展革命组织,掌握革命武装,抓住历史时机,敢把皇帝拉下马,主动出击,发动首义,创立湖北军政府。
其次是武汉革命党人和人民群众的的革命精神和献身精神。
武昌起义的胜利是革命党人长期艰苦奋斗和英勇流血牺牲换来的。
如彭楚藩、刘复基、杨洪胜三烈士慷慨就义,程定国、熊秉坤勇于发难,纪鸿钧、王世龙舍身烧督署,都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献身精神。
广大武汉三镇人民群众也同仇敌忾,支援革命,商人捐款,工人、农民、市民踊跃参军,与革命军并肩作战,痛击清军。
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辛亥先烈的革命精神,把它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动力。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约法》。
11月初,宋教仁、居正、刘。
武昌起义讲稿
2
武昌起义浮雕
3
《辛亥首义百年祭》-大型组画再现武昌起义
4
浅析武昌起义
1、导火索(起义背景)
2、起义的第一枪
3、起义过程
4、起义结果
6、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7、武昌起义的影响
5
武昌起义导火线: 清末保路运动
6
起义的第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晚,新 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 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 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 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 经过反复斗争,起义军 最终掌控了武昌。
14
湖北军政府
15
右图:昔日的湖北军政府大楼 左图:今日的辛亥革命纪念馆
16
那么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呢?
1、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 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其取得胜利的主导 客观因素。 2、立宪党人、旧官僚等人在武昌起义后 采取的墙倒众人推的态度是起义胜利的 重要条件。 3、袁世凯利用起义伺机夺权,对武汉三 镇进攻半真半假是起义胜利的主要客观 原因。 4、帝国主义分子迅速放弃清政府也是起 义胜利的有利客观因素。
9
紧急关头,起义者虽“群龙无首”,但他 们自动联络,决心拼死一搏。 10月10晚,新军工程第八营士兵在革命党 人熊秉坤的带领下,打死压制起义的反动 军官,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各路革命党人纷起响应,当夜占领湖广总 督府,11日凌晨控制了武昌城。11日晚和 12日晨,又相继占领了汉阳、汉口。
17
正式建立中华民国
18
武昌起义的影响:
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的到来使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 为中华名国成立创造了条件,推翻封建帝制,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并建立起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 国——中华民国,是亚洲和中国走向民主共和的开端,在中国历史 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武昌起义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草案《鄂州 约法》
武昌起义名词解释
武昌起义名词解释武昌起义名词解释:1、革命党指公元1911年,在中国同盟会的推动下,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
革命党是主要的政治力量,在这次革命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
革命党领导下的北洋军,基本上是清朝遗留的军队,虽然革命党人最终失败,但革命党人确实做到了推翻清朝统治,使得民国建立。
所以革命党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政治力量,也是武昌起义的领导力量。
2、士兵士兵指民国初期加入军队的一部分人,士兵有长期的革命思想基础,都认为推翻满清王朝是自己的责任。
革命党人与士兵通过不断交流,军队逐渐接受革命思想,可以说士兵是这次革命成功的关键因素。
没有士兵的配合,很难达到推翻满清王朝的目标。
所以,士兵也是这场革命的主要参与者。
3、工人工人指当时在厂矿企业做工的人们,这些工人对于武昌起义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第一,他们都积极支持武昌起义。
第二,工人群体比较大,方便组织动员,从事革命活动,可以发展更多的革命者。
第三,工人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满清政府的力量,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另外,工人对武昌起义胜利的影响,是革命党人无法想象的。
4、共和国国民指的是中华民国之后出生的人们,其中有一部分人是第一代的国民。
按照一般的说法,中华民国成立前的国民,被称为旧国民。
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国民,被称为新国民。
这些人大多数是因为辛亥革命后,才移居至国外的。
辛亥革命成功后,南方各省宣布独立,成立了南京临时政府。
后来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随后袁世凯复辟称帝,改中华帝国为中华帝国,随后复辟称帝。
新国民大多数是中国内地出生的,因此他们对于武昌起义具有特殊的意义。
后来有人把袁世凯称为“北洋军阀的总头目”,显然并不准确。
共和国国民并非就是北洋军阀,因为这里面包含着海外华侨,并不能一概而论。
综合以上四点,我们可以知道,武昌起义胜利的主要原因,与士兵、工人、国民有直接关系。
士兵是领导力量,工人是核心力量,国民是动力,缺一不可。
历史复习题要点
历史复习题要点一、历史观点:第一章1.鸦片战争前夕,清政府闭关锁国的目的——严格限制对外交流。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打开中国的商品市场。
3.鸦片战争前,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中国大量贩运鸦片的直接目的——扭转对外贸易逆差。
4.鸦片战争前的形势——①西方资本主义崛起;②自然经济在中国占统治地位;③英对华鸦片数量激增。
5.英国成为鸦片战争发动者的根本原因——在世界上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6.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清朝封建统治制度的腐朽。
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原因——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①东南各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②中国出现第一批新式的船坞和工厂。
9.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的具体表现——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10.1860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北京条约》的国家是:英国,法国,俄国。
11.近代中国海关管理权落入外国人手中,始于“海关总税务司”的设置。
12.“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设各国,亦应为英人一体均沾”,英国通过《南京条约》附件获取。
13.鸦片战争以后,“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这表明:①中国棉纺织业水平下降;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③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解体,手工业生产难以和机器生产竞争。
14.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侵略者占领中国市场和掠夺财富。
15.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早期资本输出的方式——①办洋行;②开银行;③经营轮船公司;④设工厂。
1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外国商品没有打开中国市场,其根本原因是——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17.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解体。
“解体”指——封建农业和手工业逐渐解体且日益商品化。
18.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是中国农民战争最高峰的原因——制定了较完备的革命纲领。
1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的表现——它规定通过圣库制度平分农副产品。
武昌起义三分钟演讲稿
武昌起义三分钟演讲稿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今天,我站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段发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武昌起义。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之一,它标志着中国辛亥革命的爆发,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当时,清朝统治已经日益腐朽,国内外压力不断增加,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和革命志士开始密谋起义。
武昌起义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发表了《讨袁告同胞书》,号召各地起义,要求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武昌起义的爆发,迅速席卷了全国,掀起了辛亥革命的狂潮。
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得到如此迅猛的响应,是因为它揭开了中国人民反抗封建专制的序幕,为中国社会的彻底变革奠定了基础。
起义的成功,不仅使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也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斗志。
武昌起义的影响,不仅限于中国本土,还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武昌起义之后,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武昌起义的精神,也一直激励着中国人民不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在当今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武昌起义的精神,不断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我们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定中国梦的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我们要以武昌起义为鉴,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和历史使命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让我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8
2021年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1. 为了让对方支持他复辟帝制,袁世凯与哪个国家签定严重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D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2. 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BA.袁世凯B.张勋C.段祺瑞D.张作霖3.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C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合4.武昌起义后,列强由准备武装干涉转为“严守中立”,导致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CA.列强之间利益冲突争执不下B.受到“门户开放”政策的约束C.革命形势的发展超出列强的预料D.袁世凯出任内阁总理大臣足以应付局面5.武昌起义后,袁世凯重新掌握清政府实权的原因有CA.控制北洋新军B.立宪派的支持C.帝国主义的扶植D.革命党人妥协6.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C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C.《中华民国约法》D.《中华民国宪法》7.辛亥革命爆发后英美列强积极扶植袁世凯的主要原因是DA.清政府已经无可救药B.袁世凯较清政府更加忠实于帝国主义C.革命党人损害了列强的在华利益D.认为袁世凯有能力维持中国“国内秩序”8.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BA.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9.在20世纪初出现的资产阶级革命组织中,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因为它BA.成立时间最早B.实现了所有革命团体的大联合C.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D.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10.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AA.推翻了统治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C.给予了人们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11.中国共产党完成孙中山的未竟事业,这主要表现在A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B.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C.实现了平均地权,把土地分给了广大农民D.没收了官僚资本,建立了公有制12.孙中山对民主革命的一个重要贡献是BA.辛亥革命中对袁世凯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B.辛亥革命后为维护民主共和制度进行了武装斗争C.向共产国际建议实行国共合作D.领导了北伐战争13.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DA.总统B.议会C.内阁D.全体国民14.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CA.它没有废除清帝的尊号和皇室的特权B.它没有推翻袁世凯的军阀统治C.它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D.它没有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强国15.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三民主义,它CA.表达了社会各阶层的政治经济要求B.明确提出了民族、民主、反帝思想C.是比较完整的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D.提出了民主革命时期彻底的土地纲领16.下列关于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国内政局的表述,正确的是DA.全国各省区均已宣布独立B.清朝皇帝已决定退位C.革命派掌握了各省的政权D.袁世凯已掌握了清政府的实权17.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的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仿效的西方国家是AA.美国B.英国C.俄国D.德国18.《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受到了法国启蒙思想家观点的影响,这位思想家及其观点是CA.卢梭天赋人权B.伏尔泰开明专制C.孟德斯鸠三权分立D.狄德罗宗教信仰自由19.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先生为实现民主共和所做出的重大贡献有①创建同盟会②提出三民主义③颁布《临时约法》④领导“二次革命”C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孙中山晚年强调“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历史背景是B①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②列强在华享有各种特权③北洋政府名曰“共和”实为专制④中国处于割据混战局面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武昌起义 分析
张振武(1877—1912)
• 原名纯锦,号尧鑫,字春山、春三, 更名竹山,湖北罗田人,寄居竹山, 中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家,武昌起 义后参与组建湖北军政府,任军务 部副部长并代行部长职。阳夏战争 期间,凡民军赴前线,必亲往激励, 以振士气;并多次印发白话文告, 阐明革命大义及作战要领。 两度未就,黎设计诓之入京,复密 电袁将其捕杀。1912年8月16日在 京遇害。
• 其实武昌起义没有单个的领导, 后来他们推选黎元洪为军都督, 黄兴到武汉后,选昌起义的场景
战士们冒着炮火前进,与敌人战斗
第一个带头的战士手拿着十八星旗
stage 3
武昌起义的发展历程:清朝 廷为扑灭四川的人民起义, 派出大臣端方率领部分湖北 新军入川镇压,致使清军在 湖北防御力量减弱,革命党 人 。武昌起义一呼百应,决 定在武昌发动起义。
stage 6
最后的总结
武昌起义的影响及意义:
①振奋了全国人心,推动了革命高潮得到来; ②是清政府统治开始瓦解,为中华名国成立 创造了条件;
意义:①推翻封建帝制; ②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谢谢观赏
武汉光复
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0月11日夜、 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 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武昌起义创建了湖北军政府,成为共和政权的雏型,并引发 各省响应。不到两个月就诞生了中华民国,建立了以孙中山
“二次革命”失败后,蒋妥善安置好部下, 即悄悄潜入广西,计划再举,结果在全州 被捕。1913年9月9日,在袁世凯命令下, 蒋被枪杀于桂林城丽泽门外,年仅29。
辛亥首义爆发于武昌并获胜的原因探析
可指挥如意矣。”2 [ 6 ] 3 学系议员 自 行召集非常国会 。根据现行大纲 省所有之众,
兰 ● 世 暴 2 2・ 01 2月 上 旬 41
资本主义国家 , 环境变 了, 习内容变 了, 学 思 钟》 等革命书籍得以秘密传播。10 96年 3 , 流 , 月 军旅荷戈 之士 , 皆宜负弩 前驱 , 此朝 灭 想也发生 了变化。其 中不少人在海外沐浴欧 日知会正式成立 , 与会者达 10 0 余人 , 刘静庵 食 。” 呻 共进会湖北总部与群治学社建立联 风美雨 , 亲炙孙先生教诲 , 走上了革命道路。 为总干事 。 随后 , 刘静庵便派吴昆赴香港与黄 系后 , 其中心工作是发动新军士兵, 昌起义 武 湖北革命党人还长期楔入新军 , 联络会 兴取得联系 , 日知会 与同盟会联系加强。 日知 前 夕 , 会 会 员 在 军 队约 有 10 共进 50人 , 堂 学 党, 在秘密状况中掌握 了相当实力 的武装 , 为 会 的影响和声势逐步扩大 , 为湖北的革命知 约有 20余人, 0 其他社会阶层约为 20 0 余人 , 夺取胜 利奠定 了坚实的基 础。创建 于 19 识分子队伍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0 会党入会人数当不少于军界 、 86 96 学界的总和 , 初 年 的湖北新军到辛亥革命爆发前夕 , 总计一 年冬 , 萍浏醴起义爆 发 , 中山派胡瑛 、 孙 朱子 步 奠定 了发 动 和 组织 群 众 工作 的基 础 , 时 同
镇 、 混成 协 , 万 五六 千人 。新军 教 习洋 龙、 一 约一 梁钟汉赴武汉 , 拟依靠 日知会的力量响应 也为武昌首义作 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操, 装配洋枪 逮捕
四、 保路运动爆发成为武昌首义的导火索
11 9 0年 , 、 、 、 四 围银 行 团 逼 迫 英 法 德 美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作者:来源:《晚晴》2011年第10期武昌起义一举大获成功,其中除了清末亲贵自毁长城,汉人官僚不乐帮忙的原因之外,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武昌起义之前,之所以革命党人不看好武汉,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他们认为武汉属于四战之地,起义发动,即使成功,也易于遭致四面围攻,坚持不下来。
没想到,这个中心开花的起义,不仅守住了,而且最大限度地把革命辐射开来,一举大获成功。
其中除了满人亲贵自毁长城,汉人官僚不乐帮忙的原因之外,很大的一个因素,是革命党人意外地撞上了一个有钱有枪的宝库,喊了了一嗓子“芝麻开门”,门就真的开了。
当时武汉的新军,一共一镇一混成协,共计1.1万多人,巡防营不多,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起义前,大约两个标(团)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其中两个营在宜昌)。
剩下的部队,不到万人。
起义爆发,有5个营和2标(团)——1个骑兵团和1个旋人组成的团没有响应起义,而起义部队,不过2000人,加上后来加入的陆军小学的学生和零散的士兵,当事人回忆说有4000人,但实际上大约也就不到3000人。
只是,起义军比较凶悍,未响应起义的部队,不是被消灭(旗人团),就在跟着镇统制(师长)张彪做了一些零星的抵抗之后,自己散掉了,并没有对起义军构成威胁。
但是,武汉这么大,仅凭着3000人,要想守住,几乎是不可能的。
按情势势必要扩军,扩军就得有钱,有枪。
在当时,没有政治动员的情况下,没有人会拿钱来当兵的。
如果革命党人拿下的武汉,是一座没钱没枪的空城,这些一向穷极无聊的革命党,真是没法可想了。
非常幸运的是,瑞潋留给起义者的,是一座有大量现金和武器的城市。
藩库(布政使的财库)里有存银120余万两;铜币局存现洋70余万,银80余万两,铜元40万;官钱局有铜元200万,官票800万张,未盖印的官票2000万张,洋元票240万张,库银20万两,现洋30万元,湖北财政存款总计有4000万余元。
武昌起义简介
武昌起义简介引言:1911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场具有重大意义的革命运动,即武昌起义。
这场革命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也彻底撼动了清朝统治的根基,成为新中国的奠基石。
本文将对武昌起义进行简要介绍,并重点探讨起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一、背景:清朝统治时期,中国社会政治动荡不安,外国列强入侵,国内民众生活困苦,民不聊生。
同时,清政府的腐败和专制统治加剧了社会的不满。
此时,思想解放的思潮在国内迅速传播,并形成了反清反封建的抵抗运动。
特别是中国兴起了一个新党派——同盟会,该党成员以反对清朝统治为目标,组织起义,推翻清朝政权。
二、起义的过程:武昌起义是由同盟会领导下的革命军事团体发动的,起义的发生地点位于湖北省武昌城。
起义的导火索是同盟会成员黄舜申暗中筹划的武装起义。
他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并且通过秘密联系广泛的同盟会党员以及其他党派的人员,扩大了起义的力量。
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清晨,当时,革命先锋郭济培率领千余名士兵夺取了武昌城的守军,并迅速占领了重要的官方机构,如武昌兵工厂、武昌城火车站等。
起义爆发后,起义军连忙发动了广泛的群众运动,吸引了更多的群众加入革命队伍。
经过短暂的战斗,起义军迅速控制了整个武昌城。
三、起义的影响:1.清朝统治遭到重创:武昌起义的发生对清朝统治有着极大的冲击。
起义军占领了湖北省的省会武昌,使得清朝政府几乎丧失了对湖北地区的控制。
起义消息传开后,各地的起义势力迅速蔓延,最终导致清政府在短时间内失去了对整个中国大陆的控制。
2.辛亥革命的开启:武昌起义奠定了辛亥革命的基础。
起义的成功激励了其他地区的民众也参与到反清斗争中来。
随后,各地爆发了一系列的起义和革命斗争,并于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结束了清朝统治近300年的历史。
3.国际社会的关注:武昌起义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起义的成功打破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控制,为中国打开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国际上也收到了该起义的影响,扩大了中国在世界各国间的影响力。
武昌调考五年级试卷【含答案】
武昌调考五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发生在哪一年?A. 1911年B. 1912年C. 1913年D. 1914年2. 以下哪位人物不是武昌起义的领导者?A. 孙中山B. 黄兴C. 蔡锷D. 黎元洪3. 武昌起义的导火索是什么事件?A. 辛亥革命B. 保路运动C. 戊戌变法D. 戊戌政变4.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什么?A. 南京临时政府B. 武汉临时政府C. 湖北临时政府D. 武昌临时政府5. 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结束了清朝统治B. 推翻了袁世凯政权C. 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D. 开启了新文化运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2. 武昌起义发生在湖北省武昌市。
()3. 武昌起义成功后,清朝政府立即宣布退位。
()4. 武昌起义是辛亥革命的开端。
()5. 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武昌起义爆发于____年。
2. 武昌起义的领导者之一是____。
3.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____。
4. 武昌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____。
5. 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武昌起义的背景。
2. 武昌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有哪些?3. 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的政府名称是什么?4. 武昌起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5. 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首都设在哪个城市?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分析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2. 请评价武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3. 请列举武昌起义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4. 请简述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
5. 请分析武昌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武昌起义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分析武昌起义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治制度及其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起义前期准备。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国民民智开启,先进的革命党人深入基层的宣传,传播了先进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
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湖北地区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革命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门户之见,成功地实现了联合,使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统一。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奠定了起义成功的组织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武汉是列强入侵较早的地区,受到深重的压迫,人民反抗意识很强。
1911年9、10月间,全国革命形势趋于成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之机,果断决定选择革命力量雄厚的华中重镇武昌作为突破口,坚决发动起义。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完全正确;3、四川保路运动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辛亥武昌起义是在黄花岗起义失败后,一部分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准备在以武汉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
通过革命党人的努力,终于在1911年(农历辛亥年)10月10日成功地发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武昌起义。
起义的胜利,逐步使清朝走向灭亡。
究其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起义前期准备。
1、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国民民智开启,先进的革命党人深入基层的宣传,传播了先进文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辛亥革命元老、中国现代教育奠基人何子渊、丘逢甲等人开风气之先,排除顽固守旧势力的干扰,成功创办新式学校;随后清政府迫于形势压力,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于1905年末颁布新学制,废除科举制,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式学堂,西学逐渐成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亦正是这一教育方式的转变,为后来风起云涌的辛亥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思想进步锐意创新的宝贵人才。
洋务运动后期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从1889年出任湖广总督后,在湖北创办了汉阳铁厂,还创办了两湖书院。
近代工商业和近代文化教育的发展,形成新的阶级和新的知识阶层,建立了具有近代色彩的“湖北新军”,这些因素在客观上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社会基础。
湖北地区的两个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在革命大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消除门户之见,成功地实现了联合,使武汉地区的革命力量得以统一。
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在新军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革命士兵们在起义中发挥了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奠定了起义成功的组织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功地选择了起义的时机和突破口。
湖北有较好的社会基础。
武汉是列强入侵较早的地区,受到深重的压迫,人民反抗意识很强。
1911年9、10月间,全国革命形势趋于成熟,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利用部分湖北新军调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之机,果断决定选择革命力量雄厚的华中重镇武昌作为突破口,坚决发动起义。
事实证明,这一选择完全正确;3、四川保路运动为其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四川保路运动的发展,为武昌起义的胜利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时机。
鄂军西调,武汉空虚,又给武汉的革命党人造成了一个发动起义的绝好机会。
这是武昌起义之所以能够比较容易成功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二、起义战斗过程起义发动后,革命党人不失时机地向督署和镇司令部等敌之关键部位发动进攻,使敌人没有喘息的机会。
新军中的革命党人自行联络,约定以枪声为号于10月10日晚发动起义。
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夺取位于中和门附近的楚望台军械所,吴兆麟被推举为临时总指挥。
缴获步枪数万支,炮数十门,子弹数十万发,为起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此时,驻守武昌城外的辎重队、炮兵营、工程队的革命党人亦以举火为号,发动了起义,并向楚望台齐集。
武昌城内的29标的蔡济民和30标的吴醒汉亦率领部分起义士兵冲出营门,赶往楚望台;尔后,武昌城内外各标营的革命党人也纷纷率众起义,并赶向楚望台。
起义人数多达3000多人。
起义军经过反复的进攻,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
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
三、起义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1、各地革命党人在极短时间内纷纷举行起义响应武汉光复是其取得胜利的主导客观因素。
武昌起义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的迅猛发展。
散布在各地的革命党人纷纷发动新军与会党起义响应,各地群众自发性起义也风起云涌激荡中华大地。
10月22日,湖南革命党人焦达峰陈作新发动新军与会党起义,有力地巩固了湖北后方,并且派遣了军队赴武汉;陕西革命党人景梅九等起义,攻入山西,切断了北方清军南下之途及清政府与西北地区的联系。
10月23日,江西九江新军起义,解除了长江下游清军对武汉的威胁。
29日,山西起义,11月3日上海起义,4日杭州、贵州起义,5日安徽起义,9日福州、广东起义。
短短一个月内全国有13个省宣布起义或光复。
同时革命影响下的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走向高潮:江苏苏南部地区的农民武装暴动竖起了“革命大都督”的旗号,广东地区农民组成各路民军围攻官署衙门和豪绅住宅,四川农民反抗清军斗争发展至全省的大部分地区。
当时少数民族地区也发生了响应共和的起义。
应该说,革命在全国各地的积极策动响应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大大分散了清政府镇压革命的力量,使得处于风尖浪口的武汉有了一个相对有利的政治军事环境。
设若没有这些短期内风起云涌般的起义,清政府是完全有能力全国军队,开赴武汉镇压起义军,以当时武汉三镇之新军起义力量是根本无力取胜的2、立宪党人、旧官僚等人在武昌起义后采取的墙倒众人推的态度是起义胜利的重要条件。
立宪派与部分旧官僚是主张实行立宪的,他们不想革命,也不希望革命的发生。
但是,第一,在新政和立宪中有所转变并具有一定能量的他们,急切希望在全国政治上有发言权,在政府中有他们的一席之地。
第二,他们虽然不革命,但对满族贵族垄断政权核心的状况不满,就是说他们也有反满情绪,虽然这种情绪远远不能与革命派相比。
他们尤其不满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去世以后少壮亲贵把持政权的局面,他们不相信这些纨绔子弟能够带领国家走出危机,走向富强。
能够完成这样的艰难任务的,只有他们自己。
清政府中的当权者们不会意识到这些既没有枪也没有炮的立宪派人士能够对清王朝的生存造成威胁。
所以,当清政府不肯立即开国会之时,当皇族内阁成立之时,立宪派对清政府的有限支持也就宣告终结了。
立宪派离心倾向的加剧以及最后对清政府的绝望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武昌起义爆发后,由于立宪派加入革命阵营,使革命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立宪派人在地方上有着相当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是对民众的,也包括对相当多的地方官员。
武昌首义后,北京人心浮动,清政府中一些官员即采取将家属走避天津租界的办法,甚至当时裕隆太后还有出走热河的准备,一些手握重兵的将领也举棋不定乃至坐视清廷崩溃。
立宪党人对此时局势发展虽有不同认识,但不久以后即基本上共同倾向于不保清廷:当时从武汉赶到苏州的张謇会同雷奋等,为江苏巡抚程德全起草要求清政府“宣定宪法,开国会”的奏折;赵凤昌则宣称:“文明大举,大势已成,计旦夕即定……,以保将来中国。
”张謇则明确地对袁世凯说:“甲日满退,乙日拥工”。
当其时,立宪派与旧官僚采取“和平夺权”与“政变夺权”的手法,先后取得了湖北、江苏、湖南、福建、贵州、广西等省的地方统治权。
因此,从武昌起义到清廷宣布退位,不过几个月时间,一个貌似强大的政权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土崩瓦解,立宪派抛弃清政府应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3、袁世凯利用起义伺机夺权,对武汉三镇进攻半真半假是起义胜利的主要客观原因。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曾派萌昌率北洋新军开赴武昌镇压革命,但北洋军大部分将领都是袁世凯心腹爪牙,根本不听从萌昌调度。
在帝国主义者的策划下清政府被迫起用袁世凯,统率北洋军前往武汉三镇。
袁世凯刚刚重新起用,北洋新军即展开猛烈进攻,且取得了不小胜利:11月2日攻克汉口,11月27日,又攻占汉阳,使得武汉形势严重告急,革命大有被扼杀危险。
但袁早已抱定了“剿抚兼施”的政策,很快即与南方革命党人谋划和谈:在军事上,袁不立即攻占武昌,而是形成一时间南北对峙局面,一方面对革命党形成强大威慑,同时也给革命党人以回旋余地,另一方面以此要挟清政府;在政治上,10月29日,袁即派与黎元洪同乡的湖北道员刘承恩致书军政府,表示愿与革命军言和,11月2日,冯国璋攻占汉口,复命刘再次致书黎又云言和,11日,袁第三次让刘与海军正参领蔡廷干再往武昌表示商议和平。
同时,袁又指使驻直隶滦州的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联合卢永祥等电奏所谓的政纲二十条,要求“速开国会、定宪法、特敕国事犯、组织责任内阁。
”12月初,得知赵凤昌参与南方革命党人事务后,即派赵秉钧之幕僚洪述祖致私函赵,探听南方动静,谋求和谈。
此后,又在南方筹备临时政府成立之际,与南方革命党人联络出一个共同倒清方案,并派唐绍仪赴南方谈判。
由此,人们也可以理解:20世纪初,革命党人屡次起义且作了长期准备,均以敌我力量悬殊而失败,武昌起义事起仓猝,却能取得成功,难道只是由于革命党人勇于牺牲的精神所导致的吗?或者当时军事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了吗?历史证明,袁世凯当年大军压境,于军事得手之后,一再谋和停战,要挟汪清廷与南方谈判,完全是为其个人政治目的,和与战只是其手中的政治筹码,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态度客观上使得武昌起义的胜利果实得以保存下去。
4、帝国主义分子迅速放弃清政府也是起义胜利的有利客观因素。
长期以来,在人民革命斗争面前,外国侵略者要求清政府不仅要成为俯首贴耳的奴仆,而且要成为统治中国人民的有力工具。
19世纪末,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光绪帝实行改革表示支持,戊戌政变后一度曾帮助康有为梁启超出逃,从某种程度上来看,也许正是认识到当时清政府力量不足以形成对广大人民真正的高压统治,故此希望清廷通过一些政治经济军事改革增强有限力量,更好地充当其“以华制华”之工具。
义和运动及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更加衰弱,于是帝国主义列强对其施加压力,要求它改变当时的无能状态,而清朝统治者也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发生动摇,国家机器——政府和军队已不能完全应付当时的局势,财政也成千疮百孔之势,因此才出现了清廷对国家机器大大修补的行为――清末新政。
但事与愿违,新政不仅没有能够将清廷的专政工具修好,反而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
武昌起义发生后,帝国主义对清廷已基本上完全失望:刚发生革命之时已有亲自出马的准备,在武汉江面集合了十余艘军舰,监视革命军活动,截留清政府海关收入;驻京各国使节连续举行会议,共同商讨对策;当时清政府摄政王载沣为急抒财政困难,曾向英美德法四国银行団请求财政援助,但遭到各国拒绝。
可见当时帝国主义各国已完全放弃了清廷这一统治中国的工具。
另外,从国际背景看,当时,各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十分尖锐,世界性的战争也处于一触即发的境地,当然也更不愿意在中国出现影响其主要战略目标的事件,对武昌起义采取的态度应是迅速实现稳定,可能维护其利益不出现巨大损失。
既然清政府不能起作用,那么另外寻找新的实力派就是自然而然的举措了。
于是,他们竭力帮助袁世凯取得了全国统治权,并积极为袁世凯策划南北和谈。
就此,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飞走了,历史的车轮终于将其辗作历史的尘埃――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大清帝国寿终正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