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评估土壤的肥力状况、水分保持能力、通气性等,从而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地管理。
在进行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时,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进行测试和分析。
一、土壤粒径分析实验方法1.混合土壤与蒸馏水,使其充分溶解后加入分级筛网中;2.将分级筛网的粗细筛子按顺序从上到下放置,将混合土壤悬浮液倒入最上面的筛子中;3.用水冲洗分级筛网,清洗土壤颗粒后,将每个筛网上的土壤颗粒干燥并称重;4.根据每个筛网上土壤颗粒的重量,计算出不同粒径的百分比。
二、土壤质地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加入容器中;2.加入适量的蒸馏水,充分搅拌使其均匀混合,静置片刻;3.利用实验室设备或称量仪器,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4.将容器放入烘箱中,干燥样品至恒重;5.再次测量容器中土壤和水的总重量;6.根据土壤和水的重量差,计算出土壤颗粒的质量百分比;7.根据质量百分比,判断土壤质地。
三、土壤水分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进行干燥至恒重;2.称量干燥后的土壤质量;3.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放入预先称好的量筒中;4.向量筒中注入一定量的酒精,使土壤颗粒充分与酒精接触;5.迅速取样量,用天平称量;6.根据差值计算出土壤的水分含量。
四、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量的土壤样品,先进行干燥至恒重;2.将干燥后的土壤样品研磨成细粉,过筛筛去大颗粒;3.取一定质量的细粉状土壤样品,放入烧杯中;4.加入浓硫酸,充分混合后在水浴上加热,加热时间视土壤样品特性而定;5.冷却后,加入稀盐酸,使混合溶液中的硫酸被中和掉;6.用水稀释,将土壤中的有机质进行湿法氧化;7.过滤出有机质含量溶液,用测定仪器进行分析计算。
五、土壤酸碱度分析实验方法1.取一定质量的土壤样品,加入蒸馏水中,并搅拌均匀;2.将土壤和水的混合溶液静置,使其沉淀;3.取出上清液,用PH计或酸碱滴定法测定土壤的酸碱度。
实验三土壤质地的测定(教案).docx
实验三土壤质地的测定(一)实验目的和意义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粒级土粒的配合比例或各粒级土粒在土壤总重量中所占的百分数,又称为土壤机械组成。
根据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把十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十•三大类。
土壤质地的粗细直接影响土壤蓄水性、透气性和保肥性。
一般而言土壤粒径较人的砂质土通透性较强,而蓄水性和保肥力较差,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大;相反粘性土虽然通透性较差,但蓄水保肥力都高,土壤温度的变幅也较小;而壤土则介于二者Z间。
所以说土壤的质地是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肥力状况的主要因索,并与植物的牛长发育具有密切的关系。
了解十•壤质地状况,根据土壤类型选择合适的作物进行种植,并能根据土壤的质地状况对土壤进行改良,从而指导我们的农业生产。
土壤质地的室内测定一般采用“比重计法”和“吸管法”,野外则采用“干试法”和“湿试法”进行简易速测。
其中,吸管法操作较为繁琐,但测定结果较为梢确,而比重计法操作较为简单,但精度较差,计算也较为繁琐,一•般多用于人批量样品分析。
(二)野外速测法(1)干试法砂土:在手掌屮研磨时有砂粒的感觉,放到手上会从指缝间白动流下,用手指碾时散碎; 用肉眼观察则儿乎完全山砂粒组成;土壤干燥时土粒分散,不成团。
砂壤土:在手掌中研懒时主要是砂的感觉,也有细土粒的感觉,用手指能碾成不完整的小片;用肉眼观察主要是砂粒,也有较细土粒;土壤干燥时土块用手指轻压则易碎。
轻壤土:在手掌屮研磨时有相当量的粘质粒,用手指能碾成小片,但表面较为粗糙;用肉眼观察则主耍是砂粒,有20-30%的粘土粒;干燥吋手指需用较大的力才能将土块破坏。
中壤土:在手掌中研磨时感觉砂质和粘质的比例大致相同,用手指碾成的小片光滑但不光亮;川肉眼观察则还可看到砂粒;干燥时土壤结成块且用手指难于将土块破坏。
重壤土:在手掌屮研磨时感觉有少量的砂粒,用肉眼观察则几乎看不到砂粒,干燥时用手指不可能将土块弄碎。
粘土:在手掌小研磨吋感觉主要是粘粒,是很细的匀质土,用肉眼观察则为匀质的细粉末,干燥时形成坚硬的土块,用锤击仍不能使其粉碎。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的理化性质则是衡量土壤质量和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本文将介绍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
一、土壤理化性质的分类土壤的理化性质一般分为两大类: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土壤密度、土壤孔隙度、土壤水分特性等指标。
化学性质包括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含量如氮、磷、钾等。
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方法(一)土壤颗粒组成和粒度分布的测定1.偏石法:通过目视观察、手感摸测等方法对土壤颗粒组成进行初步判断;2.比重瓶法:通过测定土壤颗粒的全重、沉重和浮重,计算得到土壤颗粒的比重;3.筛分法:利用不同孔径的筛网进行筛分,再根据不同粒径颗粒的重量百分比计算得到土壤粒度分布。
(二)土壤密度的测定1.堆积法:通过将一定重量的湿土倒入密度筒中,再测定湿土所占据的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容重;2.干贮法:将取样的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再进行质量和体积的测定,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干密度和湿密度。
(三)土壤孔隙度的测定1.全渗滤法:将土壤湿浸到一定高度,计算湿浸后土壤所占据的总体积和固体体积,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孔隙度和容重;2.壤管大气压法:通过壤管将土壤水分压排出来,以测定壤管底部的水压大小,从而计算得到土壤的持水能力和渗透性。
(四)土壤水分特性的测定1.原位含水量法:将试样埋入土壤中,埋置一定时间后拔出,测定土壤含水量;2.烘干法:将取样土壤进行干燥处理后测定质量,通过计算干质量与湿质量之间的差值来确定土壤含水量。
(五)土壤pH值的测定1.精密pH计法:使用精密pH计测定土壤浸出液的酸碱度;2.指示剂试剂法:使用指示剂溶液与土壤浸出液混合,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土壤pH值。
(六)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1.加热失量法:将土壤样品进行高温加热,通过测量失去的质量来计算土壤有机质含量;2.氧化亚铁法:将土壤样品与氧化亚铁混合,通过水解反应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
测定分析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摘要:土壤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是有效判断土壤状况的方法之一,而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重中之重是土壤含量检测的准确性。
相关人员要准确掌握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内容及方法,寻求、分析和研究当前理化性质测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相应现状及经验提高测定水平,为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提供参考建议,在环境保护方面为土壤有机质含量检测提供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分析;解决对策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土壤的理化性质。
土壤的理化性质相互联系、彼此影响,参与重要区域的生物地球化学进程和地表物质循环。
例如土壤中的有机碳不但能为植物的生长提供营养物质,还能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养分。
土壤质量、容重和孔隙率是土壤物理性质中的重要指标,对生态水文过程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的测量过程及测量方法虽然简单,但仍会存在各种系统偏差与计算误差。
本文根据以往专家的经验与策略,结合现实情况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有助于提高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准确性、稳定性。
土壤的理化性质受多种因素影响,既有气候、母质、地貌等环境因素,也有农业、放牧等人为因素。
专家对影响土壤变化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发现,地表岩性作为重要的环境因子决定了岩石的化学、矿物学和物理性质,显着影响土壤养分、质地、容重和水力特性[1]。
例如具有代表性的喀斯特地貌与其他环境或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所形成特有的石漠化现象,标高与坡度在尺度上有很强的相关性小流域,进而影响斜坡生态水文过程。
而开垦、放牧和采伐森林等活动会导致土壤性质发生变化,生态脆弱地区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更大,这些地区的土壤特性和影响因素值得特别关注[2]。
一、土壤理化分析的主要内容目前经常使用的土壤理化分析方法主要包括土壤分析、植物分析和肥料分析。
1.土壤分析。
主要是分析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化学特性,包括酸碱度、盐度、肥力特性等,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壤改良分类等方面奠定基础。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方法总结
1 土壤 (1)1.1土壤样品制备 (1)1.2土壤pH值测定——电位法 (1)1.3有机质——重铬酸钾法 (3)1.4全N——半微量开氏法 (5)1.5碱解N——扩散法 (7)1.6全P——酸溶法 (8)1.7有效P——碳酸氢钠法 (11)1.8速效K——火焰光度法 (13)1.9铵态N——靛酚蓝比色法 (14)1.10硝酸盐N——紫外分光光度法 (15)2 水 (17)2.1 水样采集和预处理 (17)2.2 pH值——电位法 (17)2.3总N——碱性过硫酸钾氧化紫外分光光度法 (18)2.4铵态N——靛酚蓝比色法 (19)2.5硝酸盐N——紫外分光光度法 (20)2.6总P——过硫酸钾氧化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0)2.7可溶P——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22)2.8高锰酸盐指数(COD Mn) (22)3 植物 (24)3.1植物样品制备 (24)3.2全N——开氏法 (24)3.2全P、全K——光谱法 (25)4 注意事项 (26)4.1反复强调的p.s. (26)4.2常用仪器说明 (27)4.2.1天平 (27)4.2.2移液枪 (27)4.3 washing issues (28)4.3.1glass things (28)4.3.2消化罐 (28)参考文献 (29)1.1土壤样品制备土壤样品采集就不说了,根据研究目的,采样方法也各不相同。
下面介绍的是针对实验中的样品制备方法。
在所有土壤实验开始之前,都要先进行相应样品的制备。
师兄师姐们不止一次提过,研究生刚入学应该每人发一件白大褂和一根擀面杖。
做土壤侵蚀研究的怎么能不会磨土呢?土样经风干后,用木棍碾碎,然后过2mm筛,剩下的砾石称重。
这一部分样品可以直接进行pH值和土壤机械组成的测定。
对于不同的土壤指标,所需制备的样品粒径是不相同的。
速效养分的测定往往不能研磨过细,因为这样土壤矿物晶粒会遭到破坏,使得分析结果偏高。
全量养分则相反,磨细一些可以使样品更易分解或熔化,有益于测定。
探究土壤性质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包括土壤结构、颜色、质地、水分、酸碱度等。
2. 掌握土壤性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3. 分析土壤性质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种自然物质,主要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的性质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土壤的肥力。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为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土壤筛、烘箱、电子秤、PH计、滴定管、蒸馏水、醋酸、NaOH等。
2. 实验试剂:醋酸溶液、NaOH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3. 实验样品:采集不同地区、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样品。
四、实验方法1. 土壤结构观察: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五、实验步骤1. 观察土壤样品:观察土壤样品的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分析:将土壤样品过筛,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测定: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测定土壤水分含量。
4. 土壤酸碱度测定:采用PH计测定土壤样品的酸碱度。
5. 土壤有机质测定:采用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结构:观察到的土壤样品颜色、质地、松散程度等,可以初步判断土壤结构。
2. 土壤质地:通过测定不同粒径的土壤含量,计算出土壤质地。
3. 土壤水分:土壤水分含量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4. 土壤酸碱度: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也有重要影响,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适应性不同。
5. 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含量越高,土壤肥力越好。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土壤的理化性质测定是土壤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农业生产中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手段。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通常会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等多个方面。
接下来,本文将分别介绍常用的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法。
一、土壤物理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颗粒分析:通过测定土壤中不同颗粒级别的含量,得出土壤的颗粒组成。
常用的方法包括梯级法、沉降法和离心法等。
2.土壤容重的测定:容重是指土壤单位体积的质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圆环法和铁筒法等。
3.土壤孔隙度和孔隙度的测定:孔隙度是指土壤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代表法、柱塞法和压实仪法等。
4.土壤质地的测定: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粒子所占的百分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手感法和湿润法等。
5.土壤含水量的测定:土壤含水量是指土壤含水量与干土质量之比,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法和重量法等。
二、土壤化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酸碱度的测定:土壤酸碱度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酸碱度仪法和酸碱滴定法等。
2.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显著贡献,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干燥煮熔法和碳氮分析仪法等。
3.土壤碱解态氮的测定:碱解态氮是植物主要吸收的氮源之一,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硫酸盐抽提法和碱解氮分析仪法等。
4.土壤速效养分的测定:速效养分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养分,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水溶性法和盐酸溶解法等。
5.土壤微量元素的测定: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对作物生长和土壤健康有重要作用,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
三、土壤生物学性质的测定方法1.土壤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常用的测定方法有平皿计数法和蛋白荧光法等。
2.土壤酶活性的测定:土壤酶活性是评价土壤健康和肥力的重要指标,常用的测定方法有酶测定法和比色法等。
3.土壤呼吸强度的测定: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释放,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碱浸法和气体分析法等。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红外线法
原理:将土壤样品放在红外线 灯下,利用红外线照射的热能, 使土壤水分蒸发掉,以测定土 壤含水量. 优点:速度快,一般7~15分钟 即可,时间不宜太长,有机质 含量多的样品,3~7分钟即 可,以免引起有机质炭化,造 成误差。
(二)中子仪法
优点:中子仪法可以定时、定点、在保持土壤原状的情况下, 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 原理:从放射源放射出快速中子,快中子一旦碰撞原子核,即 可能被散射或吸收,逐渐失去能量而减速成为慢中子。碰撞原 子核的质量愈小,减速的比例愈大,特别是碰撞氢原子核,中 子的减速最大。在单位体积的土壤中快中子的 减弱与土壤中氢的含量成比例,而土壤中的氢 主要是水分中的氢。因此,根据探测器上捕获 慢中子(即热中子)数量的变化,即可测定单 位土体中的含水量。
五、 土壤湿度
土壤湿度,根据手感,可分为五级: 干:土壤放在手中没有水分感觉,碎后不能用手捏在一起; 潮:土壤用手能捏在一起,用手摸时有凉的感觉; 湿:用手捏时,可以在手指上留有印痕; 重湿:用手捏时,可以使手湿润; 极湿:用手捏时,有泥水挤出。 以上对湿度的描述只不过是将湿度作为 一种形态特征来看待,实际上土壤水分 是重要的肥力因素。
酒精燃烧法
原理:利用酒精与水相溶解以及酒精易燃的特性,使酒精在样 品中燃烧生热,将水分迅速蒸发干燥。酒精燃烧时,火焰距土 面2~3cm,样品温度约70~80 ℃,当火苗熄灭前的几秒钟,火 焰下降,土壤温度上升到180~200 ℃,然后很快下降到85~90 ℃,并缓慢冷却。 应用条件:本方法由于高温阶段时间短,样品中有机质及盐类 损失甚微,但有机质含量高于5%的样品,也不适用。 特点:快速,20分钟左右,适用于在田间进行快速测 定。
(三)TDR法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土壤样品的采集1.1.1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5-20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1kg为宜。
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如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
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
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的方法
1、土壤有机质的测定(重铬酸钾容量法)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矿质营养和有机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中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说明土壤的肥沃程度。
因为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着土壤的理化性状。
测定原理在加热的条件下,用过量的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来氧化土壤有机质中的碳,Cr2O-27等被还原成Cr+3,剩余的重铬酸钾(K2Cr2O7)用硫酸亚铁(FeSO4)标准溶液滴定,根据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为:重铬酸钾—硫酸溶液与有机质作用: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硫酸亚铁滴定剩余重铬酸钾的反应: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测定步骤:1.在分析天平上准确称取通过60目筛子(<0.25mm)的土壤样品0.1—0.5g(精确到0.0001g)(0.3000),用长条腊光纸把称取的样品全部倒入干的硬质试管中,用移液管缓缓准确加入0.136mol/L重铬酸钾—硫酸(K2Cr2O7-H2SO4)溶液10ml,(在加入约3ml时,摇动试管,以使土壤分散),然后在试管口加一小漏斗。
2.预先将液体石蜡油或植物油浴锅加热至185—190℃,将试管放入铁丝笼中,然后将铁丝笼放入油浴锅中加热,放入后温度应控制在170—180℃,待试管中液体沸腾发生气泡时开始计时,煮沸5分钟,取出试管,稍冷,擦净试管外部油液。
3.冷却后,将试管内容物小心仔细地全部洗入250ml的三角瓶中,使瓶内总体积在60—70ml,保持其中硫酸浓度为1—1.5mol/l,此时溶液的颜色应为橙黄色或淡黄色。
然后加邻啡罗啉指示剂3—4滴,用0.2mol/l的标准硫酸亚铁(FeSO4)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淡绿色突变为棕红色即为终点。
土壤功能地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功能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功能及其对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影响。
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土壤功能地理的基本调查方法和分析技术,提高学生对土壤地理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实验地点:XX地区2. 实验时间:2021年X月X日-2021年X月X日3. 实验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4-5人。
4. 实验器材:土壤取样器、GPS定位仪、记录本、相机、土样袋、烘箱、天平、pH计、电导率仪等。
三、实验步骤1. 野外调查(1)选择实验地点:根据土壤类型、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因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进行野外调查。
(2)确定调查点:利用GPS定位仪确定调查点的经纬度坐标,记录相关信息。
(3)采集土壤样品:使用土壤取样器采集不同土层(0-20cm、20-40cm、40-60cm)的土壤样品,并记录样品的采集深度、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信息。
(4)观察土壤剖面:观察土壤剖面结构,记录土壤颜色、质地、结构、湿度等特征。
(5)植被调查:调查植被类型、生长状况、覆盖率等。
2. 室内分析(1)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测定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指标。
(2)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数量等指标。
(3)土壤水分分析:测定土壤含水量、土壤孔隙度等指标。
(4)土壤养分有效性分析:测定土壤中氮、磷、钾等养分的有效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本地区土壤pH值范围为5.5-7.5,有机质含量在1.0-2.0%之间,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分别为0.1-0.3%、0.1-0.3%、1.0-2.0%。
土壤质地以沙壤土为主,土壤结构较好,水分含量适中。
2. 土壤微生物活性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本地区土壤酶活性较高,其中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活性分别为0.5-1.5U/g、0.5-1.5U/g、0.5-1.5U/g。
土壤理论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土壤的组成和性质,掌握土壤基本概念。
2. 学习土壤分析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质、形态性质等方面的分析技术。
二、实验原理土壤是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的复杂自然体。
土壤的性质和组成对植物生长、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通过对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形态等方面的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性质。
三、实验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土壤样品、实验仪器、实验试剂等。
2. 实验方法:(1)土壤物理性质分析1)土壤容重:测定土壤的干重与体积之比,了解土壤的紧实程度。
2)土壤孔隙度:测定土壤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了解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3)土壤质地分析:测定土壤中砂、粉、黏粒的含量,了解土壤的质地类型。
(2)土壤化学性质分析1)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2)土壤pH值:测定土壤酸碱度,了解土壤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土壤养分分析:测定土壤中的氮、磷、钾等养分含量,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3)土壤生物性质分析1)土壤微生物数量:测定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了解土壤微生物的活性。
2)土壤酶活性:测定土壤酶的活性,了解土壤的生物化学性质。
(4)土壤形态性质分析1)土壤剖面观察:观察土壤剖面结构,了解土壤形成过程。
2)土壤颗粒分析:测定土壤颗粒的分布情况,了解土壤质地类型。
四、实验步骤1. 样品采集:在实验场地采集土壤样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样品处理:将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风干、研磨、过筛等处理。
3. 实验操作:按照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4.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结果通过测定土壤容重、孔隙度和质地,得出实验场地土壤紧实程度、通气性和保水性以及质地类型。
2. 土壤化学性质分析结果通过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pH值和养分含量,得出实验场地土壤肥力状况。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指导书
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指导书土壤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存基础之一,为许多生物提供了宝贵的食物、水和高质量的栖居环境。
土壤的理化性质对土壤肥力及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对环境中的物质及能量循环及土壤中物质的吸收和转移也有重要影响,因而,开展土壤理化性质的实验研究,对于研究土壤肥力及识别土壤的特性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导书旨在为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提供指导,在实验过程中使实验者可以衡量各项参数及结果,最终获得准确可靠的结果和信息。
本指导书所涉及的实验原理、步骤、设备、实验手段及正确处理方法,可为各种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提供参考。
一、土壤理化性质实验原理土壤理化性质实验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实验,以衡量土壤的物理、化学及生物特性,以及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以此来表征土壤的品质及肥力特性。
二、实验步骤及流程1.首先,确定试样区域,将有待测试土壤按照体积、质量等多种参数进行采集,采集的土样需要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仔细抽样,以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
2.采集的样品要经过缓冲剂处理,以除去有机物在实验中可能造成的影响。
3.实验中,要同时测试土壤的理化性质、质量特征、营养养分以及有机物的含量,比如土壤的湿度、PH 值、流动性、透气性、电导率、溶解性固体、碳、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这些参数都起到重要作用,可以用来反映土壤肥力特性。
4.除了测试实验外,实验还要对试样进行样品储存及保护,以保证样品不因实验或其他原因而污染或受损,维持原有的状态,以完成实验测试。
5.实验完毕后,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从而确定土壤的理化性质及肥力特性。
总之,实施土壤理化性质实验,需要遵守以上步骤,以确保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实验设备实验中需要使用的设备有:PH计、土壤湿度计、水分旋转蒸发仪、热重仪、称量仪等。
四、实验手段和正确处理方法1.实验前要先清洁实验器材,妥善保管,以避免受到污染。
2.实验中使用的样品要重复抽样,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3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摘要: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的农业生产和环境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土壤样本进行理化性质的测定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及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主要包括土壤质地分析、土壤颜色测定、土壤水分特性分析以及土壤pH值测定等。
1.引言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
了解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农业生产、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土壤质地、颜色、水分特性以及pH值等是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性质对植物生长和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影响。
2.实验目的-了解土壤质地分析方法及其结果的解释;-学习土壤颜色的测定方法与标准;-掌握土壤水分特性分析的方法;-熟悉土壤pH值的测定方法及其意义。
3.实验仪器与试剂-土壤取样工具(锹、小铲等);-土壤筛网;-平板比色计;-pH计;-瓶装蒸馏水;-试管、试管架、玻璃仪器等。
4.实验步骤4.1土壤质地分析4.1.1采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细碎处理;4.1.2按照质地分析流程观察和判定土壤质地类型,并记录结果;4.1.3解释不同质地土壤对水分保持和透气性的影响。
4.2土壤颜色测定4.2.1准备土壤样本,将其分成干/湿两份;4.2.2参照颜色标准卡,使用适量的干土壤样本对比观察其颜色,并记录结果;4.2.3使用适量的湿土壤样本对比观察其颜色,并记录结果;4.2.4解释土壤颜色与土壤中有机质和氧化状态的关系。
4.3土壤水分特性分析4.3.1收集土壤样本,并进行细碎处理;4.3.2按照水分特性测定流程测定不同含水量下土壤的体积和重量,并计算土壤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4.3.3解释土壤含水量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4土壤pH值测定4.4.1准备土壤样本,将土壤与蒸馏水按1:5的体积比混合,并充分搅拌均匀;4.4.2使用pH计测定土壤与蒸馏水混合液的pH值,并记录结果;4.4.3解释土壤pH值对土壤养分有效性和植物生长的影响。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
1目 录附件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 ·········································································· 2 5-1土壤P H-电极法 ····························································································· 2 5-2全氮 ··········································································································· 4 5-3全钾 ··········································································································· 7 5-4 全磷 ·········································································································· 9 5-5有机质含量 ································································································· 12 5-5-1重铬酸钾容量法 ·················································································································· 12 5-5-2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 ········································································································· 15 5-6土壤颗粒组成分析 ························································································ 17 5-6-1 吸管法 ································································································································· 17 5-6-2 比重计法 ····························································································································· 25 5-7阳离子交换量 ······························································································ 29 5-8土壤容重 ···································································································· 31 5-9 硝酸盐含量 ································································································· 33 5-9-1酚二磺酸比色法 ·················································································································· 33 5-9-2还原蒸馏法 ·························································································································· 36 5-10有效态磷含量····························································································· 38 5-10-1 0.05mol/L HCl-0.025 mol/L 21H 2SO 4浸提法 ................................................................. 38 5-10-2 0.03 mol/L 氯化铵—0.025 mol/L 盐酸浸提法 .................................................................. 41 5-10-3 石灰性土壤有效磷的测定 ............................................................................................... 43 5-11碳酸盐含量 ................................................................................................ 46 5-12盐分 ........................................................................................................ 48 5-12-1质量法 ................................................................................................................................ 48 5-12-2电导法 ................................................................................................................................ 51 5-13 土壤水分的测定 .. (53)附件5:土壤理化性质分析测试方法5-1土壤pH-电极法A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A-1本方法适用于一般土壤、沉积物样品pH值的测定。
土壤理化性质分析
2、磨细过筛
• 风干后的土样平铺在平整木板或塑料板上,
用木棍或塑料棍压碎 ,经过初步压碎的土
样,如果数量太多,可以用四分法分取,
并用1mm孔径的筛子过筛。未通过筛子的土 粒,必须重新压碎过筛,直至全部通过筛 孔为止;但石子切勿碾碎,应并入砾石中 处理
四分法对角取样
3、贮存
• 过筛后的土样经充分混匀,然后装入玻璃塞广
• 在采集多点组成的混 合样品时,采样点的 分布,要做到尽量均 匀和随机。均匀分布 可以起到控制整个采 样范围的作用;随机 定点可以避免主观误 差,提高样品的代表 性。布点以锯齿形或 蛇形(S形)较好, 直线形布点或梅花形 布点容易产生系统误 差(右图)。
4、土壤样品采集的原则和方法
• 一个代表性样品的可靠性与土壤差异的大小、采样方法、 采样工具有关。 • (1)现场勘查和搜集有关资料 在实地采样之前, 一般要根据现场勘查和搜集有关资料,考虑到土壤差异 性——成土因素、地形、母质、耕作施肥等。将研究对象 分为若干个采样单元。 • (2)采样时间——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随着季节的 改变而有很大的变化。以速效磷和钾为例,最大差异可达 一至二倍。分析土壤养分供应情况时,一般都在晚秋或早 春采集土样。土壤盐分样采集时间,一般选择在返盐盛期 末(5月底6月初)和主汛期结束后的9月底10月初。 • (3)采样点数(8~10) • (4)采样量(1000克左右) • (5)采样工具(推荐管形土钻)
盐分样品段取取样
0~10 cm 10cm
30~40 cm 土壤 深度 40~60 cm 60~80 cm 80~100cm
土钻取样
(二)、土样的制备和贮存
• 1、风干
• 2、磨细过筛
• 3、贮存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案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方案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为评价土壤肥力提供参考依据,旨在通过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了解土壤肥力的状况,为该区域的土壤肥料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范围
本研究测定的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指标包括:土壤酸碱度、土壤温度、
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盐量、重金属离子含量、养分种类及
其释放量等。
三、实验设计
1.采样:在确定研究区域的基本地理环境特征后,沿着抽样线多点采样,每个点进行0-20cm与20-40cm共计取2-4个样点,以获取比较均匀
的数据;
2.测试:取样后将土壤样品放入实验室进行理化性质的检测,检测内
容包括:酸碱度、温度、容重、含水率、pH值、有机质、含盐量、重金
属离子含量、养分种类及其释放量等方面的测定;
3.结果分析:将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相应地结合图表,对土壤理化性质在不同深度及不同耕作层次上的变化情况进行归纳,
最终给出相应区域土壤肥力水平的整体评价结论。
四、数据处理
1.标准化:将土壤理化性质检测结果数据作标准化处理,除去数据之
间的差异,以获得更为准确的评价结论;
2.比较:将标准化后的土壤理化性质各项指标结果分。
土壤测定理化性质方法
土壤农化分析常用指标测定方法土壤有机质测定、原理170〜180°C条件下,用一定浓度的K2Cr2O7-H2SO4溶液(过量)氧化土壤有机质,剩余的K2Cr2O7用FeSO4滴定,由消耗的K2Cr2O7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含量。
其反应式如下:K2Cr2O7与有机碳反应K2Cr2O7+8H2SO4+3C f2Cr2(SO4)3+3CO2+8H2O过量的K2Cr2O7与FeSO4的滴定反应K2Cr2O7+4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二、试剂1、0.4mol/L(+K2Cr2O7-浓H2SO4)标准溶液:称取经130C烘干的K2Cr2O7(AR)39.2245g溶于水中,加热溶解后加入1000mL浓H2SO4定容至2000mL。
2、0.2mol/LFeSO4溶液:称取FeSO4(AR)56g溶于水中,加浓硫酸5mL,稀释至1L。
3、石英砂:粉末状。
三、实验步骤称取<0.25mm风干土0.5XXX〜1.0XXX g于干燥试管中。
加入少量水润湿样品,准确沿避缓慢加入10.0mLK2Cr2O7-H2SO4混合液,摇分散土样,加入小漏斗,放入铁丝笼中。
将铁丝笼放入已开启185〜190C油浴锅中(使温度在170〜180C)沸腾准确5分钟;取出稍冷,擦净试管外壁油污(同时做空白实验);冷却后把溶液全部转移到200~250mL三角瓶中(最后体积控制在60~70mL),加入指示剂3滴,用已知浓度的FeSO4滴定。
四、结果计算,3.0,10-3,1.1,1.724式中:V0——滴定空白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V——滴定样品所用的FeSO4溶液的体积(mL);c——0.2mol/LFeSO4溶液准确浓度;3.01/4碳原子的摩尔质量(g/mol);10-3——将mL换算为L;1.1——氧化校正系数;1.724——土壤有机碳换算成土壤有机质的平均换算系数。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实验 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1 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 5-20 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1/ 14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 1kg 为宜。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一、目的要求1、学习土样采集以及环刀使用的方法。
2、掌握使用土样的性质特点来区分各层土壤。
二、实验原理在105-110℃温度下,使土壤的重力水、毛管水、膜状水以及吸湿水均变成气态水而蒸发掉,而结构水不被破坏,土壤有机质也不被分解。
根据失去水分的重量,即可计算出土壤水分的百分含量。
利用一定容积的环刀切割自然状态的土壤,使土壤充满其中,称量后计算单位体积的烘干土壤质量,即为容重。
本方法适用于除坚硬和易碎的土壤以外各类土壤容重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环刀:容积100cm3;钢制环刀托:上有两个小排气孔;削土刀:刀口要平直;小铁铲;木槌;天平:感量0.1 g;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干燥器。
四、方法与步骤1、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剖面样品的采集、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2、土壤水分测定—烘干法3、土壤容重的测定(环刀法)五、实验结果观测采样地土壤剖面调查表样地地点:广东省梅州市嘉应学院情人山样地名称:情人山样地编码:02土壤类型:红壤母质(母岩):石灰岩植被类型:针阔混交林土地利用方式:公育林地海拔高度:615米经纬度:E 116.6°N 24.33°坡度:28°坡向:西日期:2013年5月7日记载人:由上表格数据可知:样方2的各层次的土壤的干含水量和湿含水量均比样方1的各层次的土壤的干含水量和湿含水量高。
样方1土壤中干含水量最高为19.49%,最低为17.84%;湿含水量最高为16.31%,最低为14.37%。
样方2土壤中干含水量最高为22.56%,最低为21.50%;湿含水量最高为20.75%,最低为17.69%。
说明样方2土样含水量较高,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实验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实验 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与分析1 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否具有代表性,是决定分析结果能否正确反映土壤特性的关键。
因此,采集的土壤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以确保土壤质量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从田间采集来的土壤样品不可直接进行化学分析,需经过筛或风干过筛等处理后方可进行分析。
因此,在风干过筛处理中保持最小的误差是同样的重要。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土壤样品采集的实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采集具有代表性土壤样品的技能和合理处理样品的技能。
1.1 土壤样品的采集 1.1.1 耕层混合土壤样品的采集(1)确定采样单元根据有关资料和现场勘查后,将采样区划分为数个采样单元,每个采样单元的图类型,肥力状况和地形等因素要尽可能均匀一致。
(2)确定采样点数及采样点位置采样点数的确定,取决于采样区域的大小、地块的复杂程度和所要求的精密度等因素,一般以 5-20 个为宜。
采样点位置的确定要遵循随机布点的原则,常采用“S”型布点方式,该方式能较好地克服耕作、施肥等农业措施造成的误差。
但在采样单元面积较小,地形变化较小,地力较均匀的情况下1/ 14也可采用对角线(或梅花)形布点方式。
为从总体上控制采样点的代表性,避免在堆过肥的地方和田埂,沟边以及特殊地形部位采样。
(3)各采样点土样的采集遵循采样“等量”的原则,即每点所采土样的土体的宽度、厚度及深度均相同。
使用采样器采样时应垂直于地面向下至规定的深度。
用取土铲取样应先铲出一个耕层断面,再平行于断面下取土。
(4)混合土样的制备将个点采集的土样集中在一起,尽可能捏碎,混均;如果采集的样品数量过多,可用四分法将多余的土样弃去,以取 1kg 为宜。
其方法是将混均的土样平铺成四方形,划对角线将土样分成四份,将其中一对角线的两份弃去,如所剩样品仍很多,可重复上诉方法处理,知道所需数目为止。
采集含水较多的土样时(如水稻土),四分法很难使用,可将各样点采集的烂泥状样品搅拌均匀后,再取出所需数量。
将采好的土样装袋,土袋最好采用布制的,以保持通气。
(5)制作采样标签及采样记录选用耐浸润的纸签(牛皮纸或硫酸纸),用铅笔在标签上注明采样地点,日期,采样深度,土壤名称,编号及采样人等,一式两份,土袋内外各放一份。
同时做好采样记录。
1.1.2 土壤剖面样品的采集即按土壤发生层次的采样。
首先在能代表研究对象的采样点挖掘1× 1.5m 左右的长方形土---------------------------------------------------------------最新资料推荐------------------------------------------------------ 壤剖面坑,较窄的一面向阳,作为剖面观察面。
挖出的土应放在土坑的两侧,而不要放在观察面的上方。
土坑的深度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要求达到母质层或地下水位。
根据剖面的土壤颜色、结构、质地、松紧度、湿度及植物根系分布等,划分土层。
按研究所需了解的项目逐项进行仔细观察,描述记载,然后至上而下逐层采集样品,一般采集各层最典型的中部位置的土壤,以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保证样品代表性。
每个土样质量 1kg 左右,将采集的样品放入样品袋,写明标签(同上)。
(1)土壤诊断样品采集为找出造成某些植物发生局部死苗失绿,矮缩,花而不实等异常现象的原因,必须对土壤进行某些成分的分析测定。
一般应在发生异常现象的范围内,采集典型土壤样品,多点混合,同时在附近采集正常土样作为对照。
(2)土壤盐分动态样品的采集淋溶和蒸发是造成土壤剖面中盐分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原因,因此,这类样品的采集按垂直深度分层采3/ 14取。
即从地表起每 10cm 或 20cm 划为一个采样层,取样方法多用“段取”即在该取样层内,自上而下,全层均匀的取土,这样有利于土壤储盐量的计算,或绘制土壤盐分分布图。
研究盐分在土壤中垂直分布的特点时,则多用“点取”即在各样取样层的中间位置取样。
此外,应特别注重采样的时间和深度,因为盐分上下移动受不同时间的淋溶与蒸发作用的影响很大。
(3)土壤物理性质测定样品采集如测定土壤容重和空隙度等物理形状,需要原状土样,其样品可直接用环刀在各土层中采取。
采取土壤结构性的样品,必须注意土壤湿度,不宜过干或过湿,最好在不粘铲经接触不变形时分层采取。
在取样过程中须保持土块不受挤压,不变形尽量保持土壤的原状,如受挤压变形的部分要去掉。
土样采后要小心装入铁盒。
其它项目土样根据要求装入铝盒或环刀,带回室内测定。
1.1.3 土壤样品的处理和贮存(1)新鲜样品的处理和贮存某些土壤成分如低价铁、铵态氮、硝态氮等风干过程中会发生显著变化,必须用新鲜样品进行分析。
为了能真实的反映土壤在田间自然状态下的某些理化性状,新鲜样品要及时送回室内进行处理和分析。
先挑除非土壤物质,再通过 2mm 筛(或用玻璃棒或塑料棒将样品---------------------------------------------------------------最新资料推荐------------------------------------------------------ 弄碎混匀)后迅速称样测定。
新鲜样品一般不宜贮存,如需要暂时贮存时,可将新鲜样品装入塑料袋扎紧口袋放在冰箱冷藏室或速冻固定。
(2)风干样品的处理和贮存 1)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或无污染的纸、塑料布),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日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
风干过程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及加速干燥,同时剔出非土壤物质。
2)过筛 A、一般化学分析试样将风干后的样品平铺在制样板上用木棍或塑料棍碾压,或用研钵研磨,并将植物残体(细小的植物须根,可用静电吸引的方法清除),石块等侵入体和新生体剔出干净。
压碎或研细的土样要全部通过 2 mm (或 1 mm)孔径筛为止(可供 pH 值,盐分,交换性能,以及有效养分的等项目的测定)。
将通过 2 mm(1 mm)孔径筛的土样用多点法取出 50 g-100 g 继续碾磨,使之全部通过 0.25 mm 孔径筛(供有机质,腐殖质组成,全氮,碳酸钙等项目的测定)。
再将通过 2 mm(1 mm)孔径筛的土样用多点发取出 50 g-100 g 继续用研钵磨细,使之全部通过 0.149 mm 孔径筛(供矿质成分,全量分析等项目的测定)。
5/ 14B、微量元素分析试样用于微量元素分析的土样其处理方法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除在覆盖,研磨,过筛,运输,贮存等环节中,不接触金属器具,以防污染外,其它各环节要用木、瓷、竹或塑料工具。
筛要用尼龙筛。
过 0.149 mm 孔径筛时,要用玛瑙研钵研磨,具体操作同一般化学分析样品。
处理好的样品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
C、颗粒分析试样将风格土样反复碾碎,使之全部通过 2 mm 孔径筛。
留在筛上的随时称量后保存,同时将过筛的土样称量,以计算石砾的百分比含量,然后将土样混合后盛于广口瓶内作为颗粒分析及其它物理性质测定用。
若再土壤中油铁锰结核,石灰结核,铁子和半风化体,不能用木棍碾碎,应细心捡出称量保存。
注:观测采样地土壤剖面调查表 <1>.剖面层次:O 层――腐殖质层,已分解或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粗有机物质为主的土层 A 层――表层,位于地表或 O 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B 层――位于 A 层之下的发生层,完全或几乎完全失去岩石结构层次过渡:度为 2-5cm C:逐渐过渡:过渡层厚度为 5-12cm; D:模糊过渡:过渡层 1).明显程度 A:突然过渡:过渡层厚度小于 2cm; B:明显过渡:过渡层厚---------------------------------------------------------------最新资料推荐------------------------------------------------------ 厚度大于 12cm 2).过渡形式 A:平整过渡:过渡层呈水平或近于水平; B:波状过渡:指过渡层形成的凹陷,其宽度超过深度,如舌状; C:不规则过渡:指过渡形成的凹陷,其深度超过宽度; D:局部穿插型过渡:指过渡出现中断现象。
3)土壤颜色可采用门塞尔比色卡比色,也可按土壤颜色三角表进行描述。
颜色描述可采用双名法,主色在后,副色在前,如黄棕、灰棕等。
颜色深浅还可以冠以暗、淡等形容词,如浅棕、暗灰等。
黑;暗栗、暗棕、暗灰;栗、棕、灰;红棕、黄棕、浅棕;红、橙、黄、浅黄、白。
<2>.水分状况:干,润,潮,湿四种程度 <3>土壤结构: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土壤层次:包括 O 层、A 层、B 层 3 个主要层次,各层次判断标准如下 O 层:已分解的或半分解的枯枝落叶粗有机物质为主的土层。
A 层:位于地表或 O 层之下的矿质发生层。
它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聚集有与矿质组分充分混合的腐殖化有机质,且 B 层和 E 层性质不明显。
7/ 14· 具有因耕作、放牧或类似的扰动作用而形成的土壤性质。
B 层:位于 O、A 层之下的发生层,完全或几乎完全丧失岩石构造,并具有下列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特征:· 聚积有硅酸盐粘粒、铁、铝、腐殖质、碳酸盐、石膏或二氧化硅。
· 碳酸盐的淋失。
残积三二氧化物的富集。
· 有大量三二氧化物胶膜,使该层具有较低的亮度、较高的彩度和较红的色调。
具粒状、块状或棱柱状结构。
土层深度:以 cm 表示,测量并记录各发生层的实际厚度。
土壤结构持性:土壤具有黏结、黏着或抗变形、裂断等的属性。
土壤结持性在土力学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土壤的结持常数:也叫阿德堡极限(Atterberg limits)最早由Atterberg (1911, 1912)提出,土壤显示粘结性、粘着性、可塑性的含水量范围(上、下限),对于每种土壤都是一定的值。
因此,叫常数。
结持常数包含有:下塑限、上塑限、塑性值、粘着点、脱粘点等,均以含水量表示,而且都是可以具体测定的。
土壤结持性描述方法:有人按照干湿程度分:湿、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