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

合集下载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要点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是一份由医学专家共同制定的指导方针,旨在指导围术期患者的血糖管理,以减少手术相关的并发症,并促进术后恢复。

下面是该专家共识的要点:1. 围术期血糖目标:血糖水平的控制对手术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一般来说,血糖控制的目标范围是 4.4-6.1mmol/L。

但是对于特定患者,如老年人、新发现糖尿病患者等,目标范围可能会有所不同。

2.血糖监测:在手术前和手术期间,应进行血糖的定期监测。

特别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需要更频繁的检测,以保持血糖稳定。

3.营养支持:在围术期,患者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以保证身体的功能和恢复。

饮食应选用低糖、低脂的食物,饮食时间间隔应适当延长。

有需要时,可以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提供必要的能量和营养。

4.胰岛素治疗:对于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在手术前停用口服降糖药物,并转为胰岛素治疗。

在手术期间和术后,胰岛素的用量需要进行调整,以满足血糖的控制需求。

5.术前准备:在手术前的准备阶段,需要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教育,包括血糖监测的方法、胰岛素注射技巧等。

同时,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和病情,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处理方案。

6.术中监测:在手术期间,应进行连续的血糖监测,以及临床观察。

在出现血糖异常的情况下,需要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或采取其他措施。

7.术后处理:术后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计划,以促进血糖的恢复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及时进行血糖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干预。

8.风险评估:对于一些高风险的患者,如老年人、合并多种疾病的患者等,需要进行个体化的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围术期并发症的发生。

9.团队协作:在围术期血糖管理中,需要医护团队的协作和配合。

医生、护士、糖尿病专科医生等需要共同制定和执行血糖管理方案。

10.持续教育:围术期血糖管理领域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更新,医护人员需要进行持续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测量的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1、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医-药专家共识

附件2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医-药专家共识(广东省药学会2017年12月25日印发)围手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

血糖异常与外科手术之间相互影响。

一方面,围手术期血糖异常与患者术后不良临床结局相关,包括增加手术患者的术后感染率和死亡率,增加伤口愈合延迟、术后恢复差及住院时间延长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3]。

另一方面,手术麻醉、创伤等应激可使胰岛素拮抗激素(如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分泌增加,引起血糖升高。

此外围手术期一些其他因素(如脓毒症、禁食、高营养支持以及呕吐)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也会加重糖代谢紊乱[4-5]。

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糖尿病患者是围手术期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6]。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的逐年增加,合并糖尿病的手术患者日趋增多,因此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的管理正日益受到重视。

中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及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均推荐医师、护师、药师等多学科共同管理糖尿病患者,以促进患者的血糖达标。

因此本专家共识拟通过医师药师的共同讨论,对院内围手术期患者的血糖管理进行总结归纳,为非内分泌科医生和临床药师管理血糖提供参考,为围手术期患者血糖管理提供可参考的医-药共管模式。

一、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医-药共管模式当前院内患者血糖异常的诊治主要由内分泌科专业医生负责,外科医生往往忽略自身专业焦点以外的重要问题,如围手术期高血糖,且大多外科住院医生对降糖药物(特别是胰岛素)的使用经验不足,可能会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的诊治不及时或不充分。

由于医疗资源短缺,内分泌科医师不可能参与每个围手术期患者血糖异常的管理,更多患者的血糖管理是由所在科室医护人员完成,得到专科医师的指导有限。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医师与药师合作管理对患者的血糖控制和与糖尿病相关的疾病管理有积极影响[7,8]。

因此国外的相关诊疗标准已将药师纳入到糖尿病综合治疗团队中。

如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中有关“糖尿病患者管理”一项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应该接受综合的内科医疗队伍的医疗护理,这一队伍的成员应包括有糖尿病专业知识的医师、执业护士、助理医师、营养师、药师和心理健康专家。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年快捷版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年快捷版

围术期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异常增高是围术期的常见问题。

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介质等拮抗因子,促使增高。

另一方面,合并、等抵抗或分泌障碍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

另外,围术期经常使用的激素、含糖营养液等进一步增加了高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禁食和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有引起患者低和剧烈波动的可能。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异常(包括高、低和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和调控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据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4 年组织专家组起草和制订了《》,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的2015 年快捷版本。

围术期管理的基本原则识别围术期异常的高危人群围术期异常以高为主,可分为合并的高和应激性高两类(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以合并者居多。

目前我国患病率逐年增高,合并的外科手术患者也日趋增多,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前并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控制。

有国外研究报道,择期手术中10%以上的患者合并隐匿性。

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尤其是未发现、未治疗的患者升高更加显着,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当在术前加以识别。

而单纯由于应激导致显着增高者往往提示手术应激很强,或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可能为危重患者。

合理的控制目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控制有利于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控制过于严格(如降至“正常”范围)则增加低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并无益处。

尽管目前的结论主要来源于对ICU 重症患者以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的研究,对一般外科手术患者的理想值尚缺乏高级别的研究证据,但采用适当宽松的控制目标已得到了广泛的共识。

围术期管理的要点围术期管理的要点在于控制高,同时避免发生低,维持平稳。

因禁食、降糖方案未及时调整或降糖治疗中断等因素造成的围术期波动比稳定的高危害更大。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黄宇光(负责人) 高卉(执笔人)郭向阳郭政王国林王国年马正良徐世元郑宏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得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与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得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得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得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得治疗方案、血糖水平就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得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得平均血糖水平,就是血糖长期控制得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 测量得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得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得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她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与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得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得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1、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与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与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得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血糖异常增高就是围术期得常见问题。

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与炎性介质等胰岛素拮抗因子,促使血糖增高。

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疾病得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血糖。

另外,围术期经常使用得激素、含糖营养液等进一步增加了高血糖得风险。

值得注意得就是,长时间禁食与不恰当得降糖治疗也有引起患者低血糖与血糖剧烈波动得可能。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与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得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得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得血糖监测与调控就是围术期管理得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据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4 年组织专家组起草与制订了《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得2015 年快捷版本。

围术期血糖管理得基本原则识别围术期血糖异常得高危人群围术期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可分为合并糖尿病得高血糖与应激性高血糖两类(stress-inducedhyperglycemia)、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糖以合并糖尿病者居多、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合并糖尿病得外科手术患者也日趋增多,其中相当比例得患者术前并未得到正确诊断与有效控制。

有国外研究报道,择期手术中10%以上得患者合并隐匿性糖尿病、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尤其就是未发现、未治疗得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更加显著,围术期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当在术前加以识别。

而单纯由于应激导致血糖显著增高者往往提示手术应激很强,或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可能为危重患者、合理得血糖控制目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控制过于严格(如降至“正常”范围)则增加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并无益处、尽管目前得结论主要来源于对ICU 重症患者以及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得研究,对一般外科手术患者得理想血糖值尚缺乏高级别得研究证据,但采用适当宽松得血糖控制目标已得到了广泛得共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黄宇光(负责人) 高卉(执笔人)郭向阳郭政王国林王国年马正良徐世元郑宏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与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就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就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测量的准确性。

ﻫ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ﻫ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她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与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ﻫ(二)术前准备1、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与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与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指南《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

指南《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

指南《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血糖异常增高是围术期的常见问题。

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介质等胰岛素拮抗因子,促使血糖增高。

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血糖。

另外,围术期经常使用的激素、含糖营养液等进一步增加了高血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禁食和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有引起患者低血糖和血糖剧烈波动的可能。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1 围术期血糖管理的基本原则识别围术期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围术期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可分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两类。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糖以合并糖尿病者居多。

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尤其是未发现、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更加显著,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当在术前加以识别。

而单纯由于应激导致血糖显著增高者往往提示手术应激很强,或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可能为危重患者。

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据表大量循证医学证明,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控制过于严格(如降至“正常”范围)则增加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并无益处。

围术期血糖管理的要点围术期血糖管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的要点在于控制高血糖,同时避免发生低血糖,维持血糖平稳。

因禁食、降糖方案未及时调整或降糖治疗中断等因素造成的围术期血糖波动比稳定的高血糖危害更大。

严密的血糖监测、及时调整降糖治疗方案是保持围术期血糖平稳的关键。

应根据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治疗方案、有无并发症、手术类型等进行全面评估,制定个体化的管理方案。

2 血糖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 糖化血红蛋白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 > 25kg/m2 , 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创伤外科、器官移植等高危手术者,推荐术前筛查HbAlc ; HbAlc > 6.5%即可诊断糖尿病。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术前高血糖增加死亡风险
• 无论是否已经确诊糖尿病,手术患者在术前的血糖水平越高,其术后 30天死亡风险越高
• 同样,随着患者术后血糖水平的增高,术后30天死亡风险逐渐增加; 且对未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
未诊断糖尿病 已诊断糖尿病 所有患者
未诊断糖尿病 已诊断糖尿病 所有患者
30天死亡率的比值比 30天死亡率的比值比
麻醉加重糖代谢紊乱
• 即使是非糖尿病患者,
• 麻醉也会诱发高血糖:

麻醉时血糖水平开始明显上升 麻醉后2h、4h、6h均可能出现高血糖 手术结束后,血糖也会上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持续约12h
10
开放性手术
内窥镜手术
血糖(mmol/L)
8
7.6 7.2
7.5
6.6
6
6.9 7.4 7.2
7.0
5.8
4
手术前 麻醉开始 0.5-2h 2-4h 4-6h 6-8h 术后0- 术后 12h 1224h
– 病史(略,无DM病史) – 症状体征 – 实验室及特殊发现:
• 糖类抗原19-9:106.4U/ml • 腹部CT及B超:胰头占位伴肝内外胆管扩张、后
腹淋巴结肿大
患者术前及术中诊疗 是否应建立流程?:术
前血糖评估会诊,拟定
日期
外科诊治
内分泌会诊
术后控制方案
血糖监测
胰岛素
治疗
9.11 • 因“胰腺癌可能”入 外科综合病房
手术前平均血糖水平(mg/dL)
手术前血糖水平与30天死亡率的相关性
Frisch A, et al. Diabetes Care 2010,33(8):1783-1788.
手术后平均血糖水平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黄宇光(负责人)高卉(执笔人)郭向阳郭政王国林王国年马正良徐世元郑宏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 测量的准确性。

2、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1、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

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围手术期是指病人术前1周至术后基本康复的一段时间。

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

一.术前用药指导(一)术前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原口服降糖药不需变更者1.病程短,病情轻,无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手术类别为小型手术3.服用长效口服降糖药者,手术前3天停用,改用短效或中效的口服降糖药4.术前监测血糖,调整口服降糖药剂量(二)术前胰岛素的应用需要应用或改用胰岛素者1.1型糖尿病或病情重、有急、慢性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2.手术类别为大型手术3.监测血糖,调整胰岛素剂量(三)术前控制目标血糖控制目标分层1.一般控制:空腹血糖(FBG)或餐前血糖(PMBG):6-8mmol/L2.宽松控制:FBG或PMBG:8-1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水平:8-12mmol/L,特殊情况可放宽至13.9mmol/L【短时间<15mmol/L也可结束E】3.严格控制:FBG或PMBG:4.4-6.0mmol/L2hPBG或不能进食时任意时点血糖:6-8mmol/LHbAlc控制在8-9%术前一天监测睡前血糖,手术当日至少每2小时监测一次血糖二.手术当日的准备(一)单纯饮食疗法者仅需在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个别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恶化的病人,需临时使用胰岛素。

具体为:(1)在5%GS500ml内加入RI6-8U静滴,测血糖q4h,以调整胰岛素用量(2)对肥胖病人、老年病人、瘦弱病人要区别对待,2小时内血糖无明显改善者,RI用量可加倍(二)口服降糖药的2型DM者1.小型手术:指半小时至1小时左右完成的手术,或术后进食不受影响的短期手术(1)服用短效口服药者:手术当日停服一次,晚餐前再给(2)服用长效口服药:停药一天,次日再服(3)服用双胍类药:停药,以防术后引发乳酸酸中毒2.大型手术:指2h以上的手术,如开胸、开腹、开颅手术,截肢、骨折内固定手术(1)原则:停用一切口服药,换用胰岛素(2)目前主张:在治疗中可选择性使用两个系统:Separate-line system,G-I-K infusion system和胰岛素泵。

《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要点

《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要点《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是由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医师协会质控中心内分泌代谢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织的专家共识,旨在规范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和管理,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术后糖代谢的控制水平。

以下是《成人围手术期血糖监测专家共识》的要点:1. 血糖监测目标:手术前、手术中和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糖目标值不同。

手术前的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 mmol/L之间,手术中的血糖应保持在4.4-10.0 mmol/L之间,术后1小时血糖应控制在6.1-10.0mmol/L之间。

2.血糖监测方法: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糖监测方法采用不同的技术。

对于术前的空腹血糖监测,建议采用经过校准和验证的血糖仪进行测量。

对于术中的血糖监测,建议采用血气分析仪或连续血糖监测系统进行测量。

对于术后的血糖监测,建议采用经过校准和验证的血糖仪进行测量。

3.血糖监测频率: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糖监测频率也有所不同。

对于无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血糖监测应在手术前4小时测定。

对于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血糖监测应在手术前8小时测定。

术中血糖监测应在手术开始后每1-2小时测定一次。

术后血糖监测应在手术结束后每1-2小时测定一次,直到患者能够进食为止。

4.血糖控制策略:对于血糖高于目标范围的患者,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术前血糖过高的患者,可以通过饮食控制、口服药物或胰岛素治疗进行调节。

术中和术后血糖过高的患者,可以通过胰岛素的静脉输注进行调节。

5.血糖监测的连续性: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糖监测应具有连续性,即每隔一定时间间隔进行测量。

术中血糖监测应连续进行,以便及时调整胰岛素输注速率。

术后血糖监测应在患者恢复自主进食前进行,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方案。

6.血糖监测数据的保存与分析:血糖监测数据应进行及时记录和保存,并根据需要进行分析。

术前、术中和术后的血糖监测数据应与患者的临床情况和治疗方案相结合,以便及时调整治疗策略。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精选五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精选五篇)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2015年快捷版)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快捷版)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血糖异常增高是围术期的常见问题。

一方面,手术创伤应激诱发机体分泌儿茶酚胺、皮质醇和炎性介质等胰岛素拮抗因子,促使血糖增高。

另一方面,合并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素分泌障碍疾病的患者更容易发生围术期高血糖。

另外,围术期经常使用的激素、含糖营养液等进一步增加了高血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长时间禁食和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有引起患者低血糖和血糖剧烈波动的可能。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不愈合以及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据此,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于2014 年组织专家组起草和制订了《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本文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订的2015 年快捷版本。

围术期血糖管理的基本原则识别围术期血糖异常的高危人群围术期血糖异常以高血糖为主,可分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两类(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

一般手术围术期高血糖以合并糖尿病者居多。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高,合并糖尿病的外科手术患者也日趋增多,其中相当比例的患者术前并未得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控制。

有国外研究报道,择期手术中 10%以上的患者合并隐匿性糖尿病。

与普通人群相比,合并糖尿病尤其是未发现、未治疗的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更加显著,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应当在术前加以识别。

而单纯由于应激导致血糖显著增高者往往提示手术应激很强,或合并感染、败血症等并发症,可能为危重患者。

合理的血糖控制目标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血糖控制有利于减少外科重症患者术后感染等并发症,但控制过于严格(如降至“正常”范围)则增加低血糖风险,对降低总死亡率并无益处。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围手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由XXX(执笔人)、XXX(负责人)、XXX、XXX、XXX、XXX、XXX、XXX、王国年、XXX和XXX等专家共同制定的《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于2014年由XXX发布,本文是在此基础上更新的2020年版本。

围术期血糖异常是手术患者面临的常见问题,其中高血糖最为普遍。

手术创伤、麻醉、术后感染等多种因素可能导致机体分泌胰岛素抵抗因子,从而促使血糖升高。

围术期长时间禁食或摄入不足,常规降糖治疗的中断和改变,也有导致医源性低血糖和血糖波动的可能。

围术期血糖异常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增加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心脑血管事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因此,合理的血糖监测和调控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得到重视。

根据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围术期高血糖可分为合并糖尿病的高血糖和单纯的应激性高血糖(stress-induced hyperglycemia)两类,前者往往血糖升高更为明显,约占围术期高血糖的70%以上。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以及手术患者中糖尿病所占比例逐年增高,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高达10.9%,外科手术患者中至少10%~20%合并糖尿病,使得围术期高血糖的问题日益凸显。

在术前评估与准备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术前评估1、筛查空腹或随机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应检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

2、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采血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可用于评价长期血糖控制效果,预测围术期高血糖的风险。

HbA1c还可用于鉴别糖尿病和单纯应激性高血糖,发现术前未诊断的隐匿性糖尿病。

单纯应激性高血糖者HbA1c应<6.5%。

但需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测量的准确性。

HbA1c升高是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为了降低围手术期的风险,建议糖尿病患者术前4-6周内检测XXX。

当HbA1c≤7%时,提示血糖控制满意,围术期风险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术期血糖管理专家共识马正良,王国年,王国林,郑宏,徐世元,高卉(执笔人),郭向阳,郭政,黄宇光(负责人)围术期手术应激可引起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增高。

同时,禁食水、肠道准备以及不恰当的降糖治疗也可能导致患者血糖降低。

大量证据表明,围术期血糖异常(包括高血糖、低血糖和血糖波动)增加手术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延长住院时间,影响远期预后。

合理的围术期血糖管理可使手术患者获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术前评估与术前准备(一)术前评估1. 既往有糖尿病病史的患者,术前应当明确糖尿病类型、病程、目前的治疗方案、血糖水平是否达标、低血糖发作情况、有无糖尿病并发症以及并发症的严重程度。

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术前三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血糖长期控制的可靠指标。

糖尿病患者除监测空腹、三餐后、睡前血糖谱之外,推荐术前检测HbA1C,结果≤7%者提示血糖控制满意。

应当注意贫血、近期输血等因素可能干扰HbA1C测量的准确性。

2. 糖尿病患者中约1/3未得到诊断,与已经确诊并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相比,这类患者围术期风险更高。

对既往无糖尿病病史者,如果年龄≥45岁或体重指数BMI≥25kg/m2,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家族史等高危因素,行心脏外科、神经外科、骨科、器官移植、创伤等高危手术者,推荐筛查HbA1C。

HbA1C≥6.5%诊断糖尿病;HbA1C<6.5%,合并血糖升高者,提示应激性高血糖。

3. 筛查引起围术期血糖波动的因素。

地塞米松常用于预防术后恶心呕吐,可升高血糖水平。

使用其他糖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缩血管药物和免疫抑制剂也可以引起血糖水平增高。

恶性肿瘤、心衰、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的患者低血糖风险增加。

术前血糖波动大、强化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容易出现低血糖。

(二)术前准备1. 手术当日停用口服降糖药和非胰岛素注射剂。

磺脲类和格列奈类药物可能引起低血糖,术前最好停用24小时;肾功能不全或使用静脉造影剂的患者术前停用二甲双胍24~48小时;停药期间使用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

无需禁食水的短小局麻手术可保留口服降糖药。

2. 入院前已使用胰岛素者,多为控制基础血糖的中长效胰岛素加控制餐后血糖的短效胰岛素的联合方案。

手术安排当日第一台,停用早餐前短效胰岛素,继续使用中效或长效基础胰岛素,具体剂量调整见表1。

使用皮下埋置胰岛素泵的患者由专业人员进行调节,保留胰岛素基础用量。

避免不必要的过长时间禁食,减少对常规血糖控制方案的干扰。

表1. 术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调整素Qd 不变早晨常规剂量的50%~100%中效胰岛素Bid不变如晚间用药,给予常规剂量的75%早晨常规剂量的50%~75%中效/短效混合胰岛素Bid 不变更换为中效胰岛素,予早晨中效成分剂量的50%~75%短效或速Tid(三餐不变停用220 25%~50% 50% 221~4~6 2~4 同上同上2. 饮食正常规律、器官功能稳定后恢复口服降糖药。

二甲双胍在肾功能稳定后加用,并且不早于术后48小时。

3. 对于新发现糖尿病和调整了治疗方案的患者,应进行出院前宣教,安排内分泌科随诊。

4. 门诊手术术后监测直至除外低血糖风险可能回家。

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1.5小时内、常规胰岛素3~4小时内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离院途中携带含糖饮料。

恢复正常饮食前,常规降糖治疗应推迟。

附录1 高血糖危象的诊断和治疗糖尿病高血糖危象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性综合征(HHS),是可能危及生命的急性并发症。

一、对于原因不明的恶心呕吐、脱水、休克、意识障碍、神经精神症状的患者,尤其是呼吸有烂苹果味、血压低而尿量多者,不论有无糖尿病病史,均应想到本病的可能性。

早期诊断是决定治疗成败的关键,应立即检测:血糖、尿素氮/肌酐、血清酮体或尿酮体、电解质、血气分析二、当血酮≥3mmol/L或尿酮体阳性,血糖>13.9mmol/L或已知为~>18mmol/L和/或动脉血PH>7.3时可诊断为糖尿病患者,血清HCO3~<18mmol/L和/或动脉血pH<7.3即可诊断糖尿病酮症,而血清HCO3为DKA。

血糖>33.3mmol/L,血浆渗透压>320mmol/L,无酮症酸中毒,诊断HHS。

血浆有效渗透压=2×([Na+]+[K+])(mmol/L)+血糖(mmol/L)。

三、DKA和HHS的治疗原则: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同时积极寻找和消除诱因,防治并发症。

每小时监测一次血糖,每2小时监测一次电解质。

具体方案引用自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高血糖诊断和治疗指南》2012版:1.大量补液:在第1个24h内补足预先估计的液体丢失量。

第1h 输入生理盐水(0.9%NaCl),速度为15~20ml/kg/h (一般成人1~1.5L,视脱水程度可酌情增加至2000ml)。

随后补液速度取决于脱水的程度、电解质水平、尿量等,一般第2小时1000ml,第3~5小时500~1000ml/h,第6~12小时250~500ml/h。

根据血流动力学、出入量、实验室指标及临床表现判断补液效果。

对于心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补液的过程中要检测血浆渗透压,警惕补液过多。

2.维持正常血钠:如果纠正后的血钠浓度正常或升高,则最初以250~500ml/h的速度补充0.45%NaCl,同时输入0.9%NaCl。

如果纠正后的血钠浓度低于正常,仅输入0.9%NaCl。

纠正的[Na+]=测得的[Na+](mg/dl)+1.6×[血糖值(mg/dl)~100]/1003.胰岛素:连续静脉输注胰岛素0.1U/kg/h,重度DKA患者则以0.1U/kg静注后以0.1U/kg/h输注。

若第1h内血糖下降不到10%,则以0.14U/kg静注后继续先前的速度输注。

当DKA患者血酮值的降低速度<0.5mmol/l/h,则需增加胰岛素的剂量1U/h。

当DKA患者的血糖≤11.1mmol/L,HHS患者的血糖≤16.7mmol/L时,可以减少胰岛素输入量至0.02~0.05U/kg/h,同时静脉给予5%葡萄糖,并继续胰岛素治疗,维持血糖值在8.3~11.1mmol/L(DKA)或13.9~16.7mmol/L(HHS)之间,DKA患者血酮<0.3mmol/L。

4.补钾:为防止发生低钾血症,在血钾<5.2 mmol/L时,并有足够尿量(>40ml/h)的前提下,应开始补钾。

一般在每1L输入溶液中加KCl 1.5~3.0g。

血钾4.0~5.2mmol/L时补KCl0.8g/l/h,血钾3.3~4.0mmol/L时补KCl1.5g/l/h,发现血钾<3.3mmol/L时应优先进行补钾治疗。

5.纠酸:pH<6.9的成年患者进行补碱治疗,方法为NaHCO38.4g及KCl0.8g配于400ml无菌用水(等渗等张液)中,以200ml/h速度滴注至少2小时,直至pH>7.0。

此后每2小时测定一次静脉血pH,如果需要,治疗应该每2h重复进行一次。

6.补磷:大多数DKA患者无磷酸盐治疗的指征。

对心衰、贫血、呼吸抑制以及血浆磷酸盐浓度<0.3mmol/L者可以补充磷酸盐以避免低磷相关的心肌、骨骼肌麻痹及呼吸抑制。

可以将磷酸钾4.2~6.4g 加入输液中,同时监测血钙。

建议给予KCl: K3PO4=2:1的配比方案治疗。

四、DKA缓解的标准包括血糖<11.1mmol/L,血酮<0.3mmol/L,血清HCO3~≥15mmol/L ,静脉血pH>7.3,阴离子间隙≤12mmol/L。

HHS 缓解的标准还包括渗透压及精神神经状态恢复正常,由于容易发生脑水肿,HHS空腹血糖和渗透压的纠正应在12h~24h内逐步进行。

附录2皮下注射胰岛素剂量参考方案1. 起始胰岛素全天总量0.4~0.5U/kg,年龄≥70岁或肾小球滤过率≤60ml/min者减量至0.2~0.3U/kg。

其中1/2为基础量,选择长效胰岛素iHqd或中效胰岛素iH bid;1/2量用于餐前,选择速效或短效胰岛素,均分至三餐前。

持续肠内营养的患者,每4小时给予一次速效胰岛素或每6小时给予一次短效胰岛素。

2. 临时纠正高血糖的胰岛素用量:血糖未达标者,如正常进食,根据附表1中“常规”一列在餐前和睡前加用短效或速效胰岛素。

如未能进食,根据下表中“胰岛素敏感”一列每4小时加用一次速效胰岛素或每6小时加用一次短效胰岛素。

如果血糖持续≥140mg/dl(7.8mmol/L),胰岛素加用量由“胰岛素敏感”一列转到“常规”一列,或由“常规”一列转到“胰岛素抵抗”一列。

181~220 4 6 8 221~260 6 8 10 261~300 8 10 12 301~350 10 12 14140~180 增加10%>180 增加20%5. Wei NJ, Wexler DJ. Perioperative Glucose Management.Hosp Med Clin. 2012 Oct 1;1(4):e508-e519.6. Jacobi J, Bircher N, Krinsley J, et al.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an insulin infusion for the 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Crit Care Med. 2012 Dec;40(12):3251-76.7. Umpierrez GE, Hellman R, Korytkowski MT, et al; Endocrine Society.Management of hyperglycemia in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non-critical care setting: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J ClinEndocrinolMetab. 2012Jan;97(1):16-38.8. Dhatariya K, Levy N, Kilvert A, et al; Joint British Diabetes Societies. NHS Diabetes guideline for the perioperative management of the adult patient with diabetes.Diabet Med. 2012 Apr;29(4):420-33.9.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

中国成人住院患者高血糖管理目标专家共识。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3;29(3):189-19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