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浙江版科学九年级全册总复习,推荐文档.docx

合集下载

(完整word版)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变化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PH变化、状态变化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第二节探索酸的性质一、一些物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叫电离;酸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氢离子H+;产生的阴离子叫这种酸的酸根离子。

二、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H+三、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作酸碱指示剂。

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3)作用: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结论:①pH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四、酸的共性(通性). ①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②酸+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④酸+碱=盐+水⑤酸+盐=新盐+新酸五、CO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a(OH)2+ CO2=CaCO3↓+H2O六、SO42-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硫酸钡(BaSO4),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Cl-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银AgNO3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氯化银AgCl,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检验Cl-和SO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除去CO32—等杂质离子的干扰。

因为CO32—与AgNO3或BaCl2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Ag2CO3、BaCO3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七、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和SO42-时,应该先检验SO42-,而且用Ba(NO3)2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2溶液和盐酸作试剂。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提纲浙教版

科学九年级下复习第一章演化的自然1、宇宙的起源(1)宇宙起源的证据——星系运动的特点美国天文学家哈勃通过对星系光谱的研究,发现星系的运动有如下特点:所有的星系都在远离我们而去;星系离我们越远,运动的速度越快;星系间的距离在不断地扩大。

(2)大爆炸宇宙论是目前被人们广为接受的一种宇宙起源学说。

大爆炸学说认为,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这个宇宙全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密度与温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中。

宇宙就是在这个大火球的爆炸中诞生的。

爆炸引起宇宙的膨胀一直延续至今,并仍将不断延续下去。

2、太阳系的形式与地球的诞生(1)“地心说”:公元2世纪,希腊科学家托勒密在总结前人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了“地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 2)“日心说”: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依据大量精确的观测资料,建立了“日心说”宇宙体系学说。

(3)太阳系:太阳系是由受太阳引力约束的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大致是个球体,它的最大范围约可延伸到1光年以外。

太阳系的九大行星,由内向外,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与冥王星,它们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

(4)太阳系的形成(a)关于太阳系的起源有多种学说,最主要的有两类:一类是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是由一个旋转着的星云在收缩过程中逐渐形成的,18世纪的康德一拉普拉斯学说就属于星云学说。

另一类是各种灾变说,它认为地球等行星的物质是因为某种偶然的巨变而从太阳中分离出来的。

灾变说由于缺乏证据而逐渐被抛弃。

(b)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3、恒星的一生( 1)恒星的演化恒星的演化如同人的一生,经历从青壮年到更年期、老年期的过程。

(2)恒星的归宿恒星的归宿因初始质量不同而有三种不同的结局,即白矮星、中子星与黑洞。

白矮星是中等质量恒星演化的终点,在某些质量远大于恒星的已简并的核心,继续发生着坍缩,但最终形成的并不是中子星,而是黑洞。

(3)太阳的一生太阳及其行星是约50亿年前由星际物质星云在自身引力作用下逐渐收缩形成的。

(完整word版)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4物理实验和探究

(完整word版)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4物理实验和探究

2020届九年级中考复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第14课时物理实验与探究知识架构初中科学物理部分探究重点列举(c ) 【命题重点】1 •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2 •探究能的转化与守恒。

3 •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4•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5.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

6 •伏安法测电阻和电功率。

【命题题型】1. 实验探究题。

2. 选择题、简答题。

【答题注意】回归教材夯实基础----------------------------------------- 固押葩■材本姦巩固基础曲识 一 物理实临探究归教材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1 •电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

2 •运用相关知识原理分析问题。

3 •注意结论表达的规范性、严谨性。

4 •在实验与探究过程中对科学思想方法的要求。

题型分类深度剖析頁TOMiaUM 析■点难点当童測评R 归类探究类型一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典例1 [2019盐城]小明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在白纸上画出表示玻璃板前后两表面的位置MM 和NN '。

⑴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玻璃板的厚度,其读数为一0.30—cm 。

(2)在玻璃板前放棋子A ,观察到棋子在玻璃板中有两个像,一个较亮、另一个较 暗,较亮的像是光线经__MM ' _选填“ MM "或“ NN ”)面反射形成的。

⑶为验证“像是虚像”的猜想,小明将一张白卡片放在 像 的位置, 直接_(选填“直接”或“透过玻璃板”)观察卡片上有无棋子A 的像。

(4)将棋子B (图中未画出)放到玻璃板后,使它与较亮的像重合,并测量棋子 A 的 右端到MM 的距离1A 和棋子B 的左端到NN 的距离I B ,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次数1 2 3 4习浙教版科学讲义:九年级上册图 14- 2l A (cm ) 5.40 7.15 9.80 12.50 l B (cm ) 5.20 6.96 9.61 12.32分析数据可得:像到反射面的距离—小于_(选填“小于”或“大于”)物到反射 面的距离(5)实验中,像与物到反射面的距离存在差值。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册常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探索物质的变化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在于有没产生新的物质.有新物质产生的属于化学变化.注意: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如:气球或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2、蓝色的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的硫酸铜、以及白色硫酸铜遇水变成蓝色都属于化学变化。

3、鸡蛋清(蛋白质)遇到硫酸铜会凝固,利用这性质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考点:重金属铜、铬或铅中毒可以喝牛奶、豆浆或鸡蛋清缓解)第2节、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定义: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H+)2、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注意:紫色石蕊遇中性溶液是紫色而不是无色。

酚酞遇中性溶液是无色,因此不能用酚酞区分酸溶液和中性溶液)3、酸 + 碱—-—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氢氧化铝)中和过多胃酸3HCl + Al(OH)3 ==== AlCl3 + 3H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

4、金属氧化物 +酸——-—盐 + 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 + H2SO4 ==== CuSO4 + H2O5、金属单质 + 酸————盐 + 氢气(置换反应)①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 + H2SO4 = FeSO4 + H2↑(注意:铁不管是与盐酸还是硫酸或者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都是+2价的亚铁,不是+3价的铁!)②实验室制氢气Zn + H2SO4 = ZnSO4 + H2↑6、酸 + 盐 -—-—- 另一种酸 + 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变成了碳酸钠和水,质量会增加,检验是否变质的实质就是检验氢氧化钠中有无CO32+离子,可以使用酸、BaCl2、或者CaCl2等)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 + AgNO3 === AgCl↓ + HNO3 (AgCl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2SO4 + BaCl2 ==== BaSO4↓+ 2HCl(BaSO4也是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但是碳酸钙和碳酸钡都会溶解在稀硝酸里)(注意:某溶液加入BaCl2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不能证明该溶液一定含有SO42-,因为也可能溶液中有银离子产生的沉淀是AgCl,只能说该溶液可能含有SO42—离子或Ag+或两种离子都有 )7、酸的个性1)浓盐酸(HCl)浓盐酸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因此打开瓶盖可以看到白雾(注意不是白烟),闻到刺激性气味。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初中科学九年级上册单元复习提纲全册

九年级科学第一章知识归纳一、概念:1、酸的组成——氢离子+酸根离子2、碱的组成——金属离子+氢氧根离子3、盐的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4、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AB+CD=AD+CB5、稀释浓硫酸的方法——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地扩散,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里。

6、中和反应——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二、熟记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口诀:钾钠氢银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氟、氯、溴、碘负一价;铜正一正二铝正三通常氧硫负二价,铁有正二和正三。

(原子团的化合价负一价:氢氧根(OH),硝酸根(NO3),氯酸根(ClO3),高锰酸根(MnO4);负二价:硫酸根(SO4),碳酸根(CO3),亚硫酸根(SO3),锰酸根(MnO4);负三价:磷酸根(PO4);正一价:铵根(NH4)。

三、熟记下列反应方程式:(一)酸的性质(1)与指示剂反应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水。

(4)酸+活泼金属=盐+氢气。

(5)酸+盐=新盐+新酸。

1、锌跟稀盐酸反应:Zn + 2HCl = ZnCl2 + H2 ↑有气泡产生,锌粒逐渐减少。

2、锌跟稀硫酸反应:Zn + H2SO4 = ZnSO4 + H2↑3、铁跟稀盐酸反应:Fe + 2HCl = FeCl2 + H2 ↑有气泡产生,铁逐渐减少,4、铁跟稀硫酸反应:Fe + H2SO4 =FeSO4 + H2↑溶液变成浅绿色。

5、铁锈跟稀盐酸反应:Fe2O3 +6HCl = 2FeCl3 + 3H2O 红色铁锈逐渐消失,6、铁锈跟稀硫酸反应:Fe2O3 + 3H2SO4 = Fe2(SO4)3 + 3H2O 溶液变成黄色7、氧化铜跟稀盐酸反应:CuO + 2HCl =CuCl2 +H2O 黑色氧化铜逐渐消失,8、氧化铜跟稀硫酸反应:CuO +H2SO4 = CuSO4 + H2O 溶液变成蓝色。

九年级科学 第三册 复习提纲 浙教版

九年级科学 第三册 复习提纲 浙教版

第三册 复习提纲一、1.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时,被选做标准的物体。

如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物体就是运动的,否则就是静止的。

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 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的直线运动3.速度: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公式:v=s/t 单位:米/秒、千米/时,1米/秒=/时4.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任何一个力都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测量:单位:牛顿,工具:弹簧测力计(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越长)5)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 6)力的表示: 力的图示:用一段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5.重力:1)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2)施力物体:地球3)方向:竖直向下 应用:重垂线,检验墙面是否竖直4)公式:G=m ɡ (物体受到的重力跟物体质量成正比)ɡ=9.8牛/千克 意义:质量为1千克5)重心:重力的作用点6.摩擦力:1)定义: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2)类型:静摩擦:相对静止,但有运动趋势,例:手握笔、走路滑动摩擦:发生滑动时产生,例:紧急刹车时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线段长度-----力的大小箭 头-----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需表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滚动摩擦:发生滚动时产生,例:车轮与地面的摩擦、轮滑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4)改变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增大: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用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

7.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2)常见弹力:支持力、压力、拉力等二、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全册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全册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全册一、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之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九年级科学上册的所有知识点,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和地球科学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复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应用科学原理,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之课程大纲本课程的复习大纲将按照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顺序进行讲解。

每章节的重要知识点、实验和练习题都将得到充分的复习和巩固。

三、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之教学方法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解、演示、实验、课堂互动和小组讨论等,以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课程内容。

四、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之教学资源我们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包括教科书、参考书籍、课堂演示器材、互动教学软件和网络资源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五、九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课件之评估方法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包括课堂测验、作业、小组讨论和期末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反馈和建议。

总之,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复习九年级科学上册的内容,掌握科学方法和科学原理,提高科学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评估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课件引言欢迎来到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程。

在本次课程中,我们将一起探索科学世界的奥秘,涵盖了生命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科学以及地球、宇宙和空间科学等多个领域。

通过系统学习本课程,你将全面了解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课程结构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单元:1、生命科学:我们将学习关于生命的分子基础、细胞结构与功能、遗传与进化等内容,从而全面了解生命的本质。

2、物理科学:我们将探讨力、运动、能量、电磁波等基础物理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工程和物理学打下基础。

九年级自然科学综合复习浙江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自然科学综合复习浙江版知识精讲

初三自然科学综合复习某某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综合复习二. 重点、难点:本册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三. 教学过程:第五册内容基础知识盘点:第一章知识点第1节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区别: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

联系: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时一定不发生化学变化。

2、探究物质变化的基本方法:观察和实验。

3、物质变化的证据:颜色、气味或味道的改变、状态的改变、沉淀生成、气体产生等。

4、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

加热时失去结晶水而变成白色粉末,该粉末遇水又变成蓝色晶体。

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CuSO4•5H2O5、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1)硫酸铜溶液检验蛋白质的存在,使其产生沉淀;(2)白色硫酸铜粉末检验水分的存在,遇水变蓝色。

第2节酸1、电离:一些物质在水溶液或融化状态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酸:一些物质电离时,其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3、常见的酸:盐酸HCl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醋酸CH3COOH4、检验物质酸碱性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1)物质酸碱性:酸碱指示剂(2)溶液的酸碱度:pH试纸。

(一)酸的通性1、酸使指示剂变色;2、酸+ 碱=盐+ 水3HCl+ Al(OH)3=AlCl3+3H2O (用胃舒平治疗胃酸过多)H2SO4 +2 NaOH=Na2SO4 + H2O3、酸+ 某些盐=新盐+ 新酸2HCl + CaCO3=CaCl2 + H2O + CO2(实验室制取CO2)HCl + AgNO3=AgCl + HNO3(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盐酸)H2SO4 + BaCl2=BaSO4 + 2HCl (用BaCl2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硫酸)4、酸+ 金属氧化物=盐+ 水6HCl + Fe2O3=2 FeCl3 +3 H2O (用稀盐酸清除铁锈,铁锈溶解,形成黄色溶液)H2SO4 + CuO =CuSO4 + H2O (氧化铜黑色粉末溶解,形成蓝色溶液)5、酸+ 某些金属=盐+ 氢气Fe + 2HCl =FeCl2 + H2↑Zn + H2SO4=Zn SO4 + H2↑(实验室用于制H2)(二)酸的个性1、盐酸HCl:盐酸是HCl气体的水溶液,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HCl气体在瓶口遇水蒸汽形成盐酸的小液滴而出现白雾。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上每章知识点总结

加热点燃点燃点燃第一章知识要点一、酸的通性1、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

2、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胃舒平中和过多胃酸3HCl+Al(OH)3====AlCl 3+3H 2O 。

②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Cu(OH)2+H 2SO 4===CuSO 4+2H 2O。

3、金属氧化物+酸----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盐酸除铁锈Fe 2O 3+6HCl===2FeCl 3+3H 2O ②变黑的铜丝和稀硫酸反应CuO+H 2SO 4====CuSO 4+H 2O4、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①生锈铁钉在足量盐酸中产生气泡Fe+H 2SO 4=FeSO 4+H 2↑②实验室制氢气Zn+H2SO 4=ZnSO 4+H 2↑5、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加盐酸)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②检验盐酸中的氯离子HCl+AgNO3===AgCl ↓+HNO 3③检验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H 2SO 4+BaCl 2====BaSO 4↓+2HCl二、碱的通性1、碱能使紫色石蕊变蓝色,使无色酚酞变红色。

2、酸+碱-----盐+水(复分解反应)①用烧碱中和石油中的硫酸H 2SO4+2NaOH====Na 2SO4+2H 2O 3、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①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变质2NaOH+CO 2==Na 2CO 3+H 2O ②用烧碱溶液吸收工厂二氧化硫2NaOH+SO 2==Na 2SO 3+H 2O4、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复分解反应)①配制的波尔多液农药不能久置Ca(OH)2+CuSO 4====Cu(OH)2↓+CaSO 4②氯化铁与烧碱反应3NaOH+FeCl 3====Fe(OH)3↓+3NaCl三、金属的性质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Cu Hg Ag PtAu2、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红色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2Cu+O 2===2CuO②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 3O 42、金属单质+酸---盐+氢气(置换反应)①镁带与稀硫酸反应Mg+H 2SO 4===Mg SO 4+H 2↑小结:金属与酸反应条件是:金属活动顺序表排在H 前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3、金属单质+盐(溶液)---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置换反应)①湿法炼铜Fe+CuSO 4===FeSO 4+Cu ②红色铜丝放入硝酸银溶液Cu+2AgNO 3===Cu(NO 3)2+2Ag小结:金属与盐反应的条件金属加溶盐强进弱出。

(word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九年级下),推荐文档

浙教版科学九下第1 章知识归纳总结第二章生物与环境一基本概念(一)、种群1.定义: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2.生物特征: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3.种群密度计算公式:生物个体数/种群生存的面积(或体积)4.性别比例计算公式: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00%5.出生率计算公式:新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6.死亡率计算公式:死亡个体数/种群个体总数×1000‰(二)、群落1.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内生活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就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生物群落简称为群落。

2.生物特征:一定区域内的全部种群,即区域内的全部生物。

3.关系:群落中各生物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相互关系:有食物关系、栖息和寄生关系、繁殖关系等,其中食物关系最主要。

4.生物分布特点:垂直分布。

(三)、植被1.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植物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

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植被。

3.作用:在群落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植物。

4.破坏植被的危害:水土流失、气候变化异常、动植物资源枯竭等。

(四)、生态系统。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阳光(2)苹果不宜热带种植————温度荔枝等不宜在寒带种植(3)沙漠区一般植物难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 水分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适应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影响环境4.涵义:一个生物群落和它所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一起,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5.生态系统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6.不可缺少的成分(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7.生物间关系最主要的是食物关系。

8.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

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直接比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第一章笔记内容大全一、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着的物理变化:变化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只有形态、状态的改变。

化学变化:变化中会产生新的物质。

【思考】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构成物质的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形成了新的分子。

而物理变化的实质:分子间的距离发生改变。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只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化学性质物理性质颜色酸碱性气味可燃性软硬物质的溶解性液体的沸点晶体的熔点二、探究物质变化的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来寻找物质变化的证据。

物质变化的证据:生成沉淀、颜色改变、气体产生、温度变化、性质变化、发光发热、 PH变化、状态变化等。

演示实验:硫酸铜晶体的变化1、取 1 块硫酸铜晶体,观察形状、颜色。

___蓝色固体2、向盛有硫酸铜晶体的试管中加水,观察晶体能否溶解,水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能溶解,形成蓝色溶液。

3、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溶液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形成蓝色絮状沉淀2NaOH+ CuSO4= Na2SO4 +Cu(OH)2↓4、另取1块硫酸铜晶体,将它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观察硫酸铜晶体有什么变化。

(写出化学方程式)蓝色固体逐渐变白CuSO4·5H2O = CuSO4 + 5H 2O5、实验完成后,熄灭酒精灯,冷却大试管,再在冷却后的硫酸铜白色粉末中逐滴加水,观察有什么现象产生(写出化学方程式)白色固体逐渐变蓝CuSO4 + 5H2O = CuSO4·5H2O根据现象,进行分析:有颜色变化的实验是2、3、 4、5,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有沉淀产生的实验是3, 原因是发生化学变化;有状态变化的实验是2、3、4、5, 原因是发生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 并总结出硫酸铜晶体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蓝色晶体、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蓝色絮状沉淀小结:根据物质变化中所获得的信息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的方法 , 是认识物质、探索物质变化规律的基本方法。

三、物质变化规律的应用――根据物质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推测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寻找未知物质、建立物质变化模型等。

演示实验:鸡蛋清与硫酸铜的作用(反应后液体显紫红色)―― 利用硫酸铜可以检验蛋白质的存在白色硫酸铜固体遇水会呈蓝色,这一性质有什么应用?―― 白色硫酸铜粉末可以作某种物质是否含有水分的检测剂,或少量水分的吸收剂。

【小结】探究物质的变化,可以以观察、实验为方法,从不同的方面寻找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规律,推测它们的性质,并利用这些变化规律造福人类。

四、应用1、学校购买了几瓶无水酒精,有人怀疑有假。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该酒精中是否真的含有水分?答:取少量酒精样品装入试管,加入适量的白色 CuSO4粉末,如果变蓝色,证明该酒精中含水。

如不变色,证明是无水酒精。

2、硫酸铜是一种有毒的重金属盐,误服会引起中毒。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紧急情况,会采取什么措施?答:可以喝大量牛奶、蛋清或豆浆解毒。

原因是上述食品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蛋白质可以跟重金属盐形成不溶于水的化合物,可以减轻重金属盐类对胃肠黏膜的危害,起到缓解毒性的作用。

3、为什么在农业上可用波尔多液( 含硫酸铜 ) 来消灭病菌?答:细菌中蛋白质遇硫酸铜发生变性而使细菌失去活性。

§1-2 探索酸的性质一、酸:酸是在水中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都是( H+)这一种粒子的一类物质酸的共同特点——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只有 H +二、酸碱指示剂1).定义 :在酸或碱溶液里能显示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2)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 :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3)作用 :可以定性地测量溶液的酸碱性.4)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指示剂酸性溶液(PH<7)碱性溶液(PH>7)石蕊试液(紫色)红色蓝色酚酞试液(无色)无色红色蓝色石蕊试纸红色不变色红色石蕊试纸不变色蓝色《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结论:① pH 试纸能显示酸性的强弱,而酸碱指示剂则只能指示溶液是否显酸性。

②酸能使指示剂变色 ,其中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三、盐酸的性质:【实验探究 1:】 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 2 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最后变成红色HCl + NaOH = NaCl + H 2O【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3 HCl +Al(OH) 3=AlCl 3 + 3H 2O【实验探究 2:】a 、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你看到什么现象? 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2HCl + CaCO 3= CaCl 2 + H 2O + CO 2↑b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观察现象?2HCl + Na CO 3= 2NaCl + H 2 O + CO 2↑2CO 32-的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Ca(OH) 2 + CO 2 =CaCO 3 ↓ +H 2O【实验探究 3:】a 、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6HCl+ Fe 2O 3 =2FeCl 3+ 3H 2Ob 、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2HCl + CuO= CuCl 2+ H O2【实验探究 4:】 A 、情景和问题的提出稀盐酸可以用于除铁锈,可观察到 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变成黄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 O 3 + 6HCl = 2FeCl 3 + 3 H 2O 。

可是,后来看到铁表面有气泡生成,而铁锈中的2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时却没有气体产生,那么这气体是怎么来的?是什么?是否是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呢?B 、你的假设是:铁等金属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

C 、设计实验:D 实验结论: 铁等金属能跟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且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也说明了酸溶液能跟许多金属反应产生氢气。

锌、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 + 2HCl === FeCl 2 + H 2 ↑Zn+ 2HCl === ZnCl2+ H ↑2E 、应用:1、除锈 :在用稀盐酸除铁锈时,酸不能太多,且放置时间也不能太长,不然稀盐酸会继续跟铁反应。

2、制取氢气 :实验室中可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来制取氢气。

四、稀硫酸酸性实验:[ 实验 1]:在盛锌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 隆(最后的独立)化学方程式: Zn + H 2SO 4 === ZnSO 4 + H 2↑[ 实验 2]:在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消失,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O+ H 2SO 4 =CuSO 4 + H 2O[ 实验 3]在盛有氢氧化铜的试管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蓝色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 ( OH ) 2 + H 2SO 4 = CuSO 4 +2 H 2O[ 实验 4]:在盛有无色氯化钡溶液中滴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BaCl 2 +H 2SO 4 = BaSO 4 ↓ + 2HCl2— 的检验方法:滴加硝酸钡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滴入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SO 4检验 Cl -和 SO 42—时,要加几滴稀硝酸,目的是 除去 CO 32— 等杂质离子的干扰。

因为 CO 32— 与 AgNO 3 或 BaCl 2 溶液接触时,也有白色沉淀 Ag 2CO 3、BaCO 3 生成,但这些沉淀都溶于稀硝酸。

如BaCO +2HNO 3 =Ba(NO ) +CO ↑+H O33 222Ag CO +2HNO =2AgNO3+CO ↑ +H O23 32 2而 AgCl 和 BaSO 4 则不溶于稀硝酸, 所以在检验时一定要加些稀硝酸,如果白色沉淀不溶解,才能确认有 Cl -或 SO 42-。

溶液有可能同时存在Cl -和 SO 42-时,先检验哪种离子?应该先检验 SO 4 2-,而且用 Ba ( NO 3) 2 溶液和稀硝酸代替BaCl 2 溶液和盐酸作试剂。

且需将 BaSO 4 沉淀滤去,再往滤液中加 AgNO 3 溶液和稀硝酸检验 Cl -。

因为硫酸银微溶于水,如果溶液中 SO 42-浓度较大, 若先检验 Cl -,加入 AgNO 3 溶液时,会生成 24Ag SO (微溶 )沉淀, 而干扰 Cl -的检验。

酸的共性 (通性 ).①、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无色酚酞不变色。

②、酸+金属= 盐+氢气③、 酸 +金属氧化物=盐 + 水④、 酸 + 碱〓 盐 + 水⑤、酸+盐 =新盐 +新酸§ 1-3 探索碱的性质一.什么是碱-碱的涵义:碱是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OH 的化合物 。

1.碱能跟酸碱指示剂反应[实验 1]在四支盛有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再取两片 PH 试纸,分别放入两支试管中,再分别在试管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的石灰水,观察颜色变化,现象填入下表中。

结论: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变红色.《为智慧的地球提供智慧的搜索》隆(最后的独立)【思考】:这里为什么要说成“碱溶液”,而不直接说成“碱”?因为有些碱不能溶于水,如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由于不溶于水,它们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碱能与酸反应[实验 2]氢氧化钠溶液与酸反应1)、在 2 支分别盛有少量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里,各滴入1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分别向 2 支试管里逐滴加稀盐酸和稀硫酸,边滴边振荡,直到(红色)刚好消失。

这说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变成中性2)、用滴管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蒸发皿中,在小火上烘干,蒸发皿上留下了什么?白色的晶体。

化学方程式: NaOH + HCl=NaCl +H 2O2NaOH +H 2SO4 = Na2SO4 + 2H 2O中和反应:1)定义: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2).中和反应的应用:农业上用熟石灰[Ca(OH )2]降低土壤的酸性,达到改良酸性土壤的目的.石油工业上用氢氧化钠 [NaOH] 中和过量的硫酸3)中和反应的实质:实质是酸电离的H+ 与碱电离的3、碱跟非金属氧化物反应[H 2SO4] ;医学上用氢氧化铝[Al(OH) 3]中和过多的胃酸OH- 结合成中性的水[实验]:向一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