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合集下载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心得体会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心得体会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去心得体会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其落实到学科教学中既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我认为,要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需
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目标和内涵。

立德树人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其核心是以德育人。

学科教学要明确自身能够为
此目标做出的贡献,比如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思维、价值观等。


确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后,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到学科教学中。

其次,要将立德树人融入到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中。

教师在学科教
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责任意识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是传授
专业知识。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活动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思考和参与学科教学中的道德伦理问题,让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感受
到德育的力量和意义。

最后,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

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在学科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
中设置适当的探究性课题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团队合作,培养
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总之,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需要教师具有正确的教育理念
和方法,同时也需要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呵护。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
科教学和立德树人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

如何将立德树人落实到学科教学中牛爱红摘要:德育如果脱离了学科教学这个重要载体,只会成为一种形式;学科教学如果只是知识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将会被轻视。

因此,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问题不容忽视。

今天,我将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为例,来谈谈怎样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

关键词:学科教学;立德树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这门课程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引领学生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我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的特点,从课堂导入、实例引领、明辨是非、知识小结、拓展延伸、多元评价、率先垂范七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将立德树人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

一、课堂导入二、实例引领源于学生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触动他们的心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利用好教材,开发好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课堂,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将教材中的原有材料与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尽力缩短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距离,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

比如在学习《上课了》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同伴的表现,引领学生明白上课时要做到:课前准备好、多提问题勤举手、大家一起学、课堂作业认真做。

三、明辨是非四、知识小结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讲完课之后的知识小结必不可少。

可以以“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谈话的方式进行总结,也可以教师结合板书强调总结,特别是上升到育人这一高度,真正通过课堂落实立德树人的总目标。

比如,总结《我们的校园》一课时,除了再次明确学校的空间布局,知道在学校活动的注意事项,更引领学生确立热爱学校、热爱老师的情感导向;在总结《课间十分钟》时,让学生不但知道合理安排课间生活,更认识到快乐文明、遵守规则的必要性。

五、拓展延伸主要是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会用课堂所学,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规范自己的言行,甚至提醒身边的伙伴、家人,指出他們存在的不足,大家一起进步。

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实践(3篇)

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实践(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探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策略。

通过分析学科教学的特点,结合实际案例,提出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的具体措施,旨在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科教学作为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学科教学实践中的方法与策略,为我国教育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学科教学的特点1. 知识性:学科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2. 方法性: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实践能力。

3. 实践性:学科教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综合性:学科教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立德树人学科教学实践方法与策略1. 融入德育元素(1)挖掘学科知识中的德育资源。

教师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挖掘其中的德育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开展德育活动。

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德育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2. 强化教学过程管理(1)优化教学设计。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德育需求,将德育目标融入教学过程。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3)加强教学评价。

建立科学的德育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道德素养提升。

3. 创设德育情境(1)构建德育课堂。

教师通过创设富有德育意义的情境,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2)开展德育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家校社协同育人(1)加强家校沟通。

教师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2)搭建社区德育平台。

发挥社区教育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

(3)推动校企合作。

企业参与学校德育工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四、案例分享1. 案例一: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某教师在讲授《背影》一课时,引导学生关注父子情深,培养学生的孝道观念。

中小学各学科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

中小学各学科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2021年第15期(总第439期)▲育人之道【摘要】为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中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群体的综合成长,文章从多个角度出发,提出了具体的可行性方法,为后续的工作展开提供有效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教育措施中小学各学科在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研究玉林市兴业县教研室 庞 梅一、引言从我国目前中小学各学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教育手段单一,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缺少对学生的心理引导,部分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学校要进一步落实好中小学各学科教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要求,结合问题成因,采取更为有效的改进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本文针对相关问题,探讨中小学各学科教学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二、通过劳动学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小学教育的核心要求是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热爱劳动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小学教育中要充分落实好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以及劳动态度。

学生通过劳动教育的学习,能够养成亲力亲为的好习惯,并在动手与流汗中充分感受劳动的快乐和光荣,树立优良的劳动品质。

学生通过对生活劳动、自然种植以及简单技术操作等内容的学习,不仅收获了技能和快乐,而且能够发掘自身的兴趣和爱好。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与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一些不良信息逐步走向低龄化,侵害着广大的孩子。

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超前消费思想。

“花未来的钱满足现在的欲望”“你配得上更好的”,这些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中小学生来说无疑是价值观上的一次毁灭性打击。

很难想象在这种思想熏陶下的中小学生在成长后会是怎么样的。

而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传统的勤俭节约美德正在被抛弃,成了“落伍”的观念。

很多中小学生出生在优越的环境中,衣服破了,袜子破了,就直接扔了,完全不理解家长赚钱的辛苦。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立德树人”是指“立德立人、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改革与革新。

在课程改革方面,以“立德树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实践,是教育界追求的目标之一。

本文将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

一、背景介绍“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学校在教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课程改革,则是立足于“立德树人”,将其融入到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之中,从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1. 着眼于德育教育课程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将“立德树人”理念融入到课程设置之中。

在每门课程的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和情感修养,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修养,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

2. 强调跨学科教学3. 注重实践教育在课程改革中,要注重实践教育,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在艺术课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通过实践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得到德育教育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三、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在课程改革的实践探索中,教师是关键的推动力量。

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为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支持。

1. 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在课程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参与课程设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符合“立德树人”理念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

例如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设计有针对性的文学作品选读和讨论活动;在历史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历史事件讲解和讨论活动。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

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实践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和根本方向。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以“立德树人”为本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实践角度出发,探讨以“立德树人”为本实施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坚持思想教育贯穿全课程“立德树人”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思想教育,因此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坚持思想教育贯穿全课程。

在学校课程设置中,我们增加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学时,将其贯穿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

在语文课程中,我们通过选取经典名著进行解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数学课程中,我们通过数学知识的教学,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坚韧品格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让思想教育真正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使其成为他们学习的一部分。

二、注重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德育课程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因此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注重德育课程的设计和教学。

我们对德育课程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学科中,使学生在学习中就能接受德育的熏陶。

我们注重德育课程的教学方法,采取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会做人、做事。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让德育不再是一门空洞的理论课程,而是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成为他们行为准则的一部分。

三、注重学科知识与思想道德的统一教学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科知识与思想道德的统一教学。

在语文课程中,我们不仅讲授语文知识,更注重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在历史课程中,我们讲授历史知识的引导学生研究历史事件中的思想道德问题等。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科知识,更加强了他们的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种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科成绩,更加提高了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四、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实施课程改革的关键是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我们坚持把学生的思想品德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制定了一套详细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采用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评价,包括综合表现评价、学业成绩评价、德育素质测试等。

数学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3篇)

数学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3篇)

第1篇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立德树人成为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塑造学生品格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数学教学中实践立德树人的途径。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1.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数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将德育融入数学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2.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修养、审美情趣等方面。

3. 强化课程思政。

数学教师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数学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创新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开展情境教学。

数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 运用信息技术。

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4. 强化实践环节。

数学教师应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德育渗透1. 激发爱国情怀。

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我国数学发展史,讲述我国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诚信品质。

数学教师应教育学生遵守学术道德,诚信对待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强化责任意识。

数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4.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数学教师可以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1. 个性化教学。

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案,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2. 鼓励学生参与。

数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摘要:高校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学科课堂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成为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以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提出应注重学科内涵、师资培训和教学评价等关键要素,以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根本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肩负着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使命。

而学科课堂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既是当前教育实践中的重要课题,也是教学改革的紧迫需求。

本文旨在以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探讨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为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学科内涵是立德树人的基础学科内涵是学科教学的灵魂,也是立德树人的基础。

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将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目标有机结合,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当中。

具体来说,通过深入挖掘学科知识内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应当注重学科教学中的价值观引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具备健全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只有将学科内涵和品德修养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师资培训是立德树人的保障教师是立德树人的主体,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到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

高校应当注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德育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学科教学研讨会、教学能力培训等方式,加强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意识。

高校还应当注重教师的德育培养,加强教师道德素质和教育理念的培养,帮助教师构建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

通过师资培训,才能保证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教学评价是立德树人的保证教学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导向和教学活动的质量保证,也是立德树人目标实现的重要手段。

有关立德树人德育思想深度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讲稿

有关立德树人德育思想深度融入各学科课堂教学策略讲稿

有关“立德树人德育思想”深度融入各学科课堂攻i策略讲稿一、德育教育的重要意义1、青少年德育教育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个体的未来成长,更是间接影响到整个民族素质的高低,乃至国家整体文明的优劣和续断。

2、德育教育可以在学生心灵深处播种下良好的做人道理和社会公德的种子,以此规范行为,砥砺心智,使学生最终成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3、没有好的德育教育,学生的思想、品性、道德观、人生观也会逐渐扭曲。

4、德育教育可以传播中华文明,激发爱国热情,感受山河的壮丽和民族的伟大,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新时代德育教育内容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4、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5、继承和发扬中国革命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革命精神;6、学习新时代“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时代楷模”等先进事迹。

三、德育教育深度融入策略要求1、深入学习并红贯彻各学科课程标准要求。

2、提倡语文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强化学生意志品格、理想信念教育,要根据教育部规定的各年级阅读书目,推荐学生阅读,摒弃“坏书”,正确解决“读哪些书”“读多少书”问题。

3、深化教育评价改革,使用正确的考试评价工具,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4、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开齐上好体育课,强身健体。

5、正确落实劳动实践、艺术教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德育思想建设。

6、与时俱进地渗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7、坚决抵御和防范“西化”“分化”势力、宗教邪教和“三股势力”渗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3篇)

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3篇)

第1篇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我国教育部门一直强调,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二、立德树人的内涵立德树人,即通过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之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2.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使其具备扎实的文化底蕴,成为有文化的人。

3. 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使其具备良好的纪律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4. 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使其具备健康的体魄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三、立德树人的教学实践1.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应注重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讲座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教育。

例如,定期举办道德讲堂、孝道教育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强化课程德育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将德育融入课程教学。

如语文课上,通过讲解优秀文学作品中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历史课上,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科技创新等,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道德品质。

例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乐于奉献。

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一方面,学校要注重选拔具有高尚师德、热爱教育事业的优秀教师;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意识和教育教学水平。

5.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立德树人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教育;同时,学校要积极参与社区建设,与社区、企业等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

立德树人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践和探究道德与法治作为初中教育一门重要的学科,相对于其他科目来看,道德与法治长期在初中德育工作的一线,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家国情怀、道德品质为主要教学目标,对于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作用。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依据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教育教学理念的完善,才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深不断深入,新课改不断深化,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既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落实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值得每位教学工作者思考和探究。

(一)学科认识不足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阵地,但是在当前教育评价体系下,不少学生、家长甚至部分领导和教师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是“小科目”,只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够在考试中获得高分,导致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重视程度不高,德育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

(二)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参与度普遍不高,在课堂上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于课堂没有积极参与的意识,对问题缺乏深层次的思考;有的学生因为自身对学科的认识和性格特点,认为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是一门非常枯燥的学科,不能很好的融入到课堂中。

把课堂所学知识原理运用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的意识和能力较弱:如怎样孝敬父母、与父母发生矛盾应该怎么办等问题,在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练习和考试中学生能够轻松答出要点,但在日常的生活中却不能很好的运用,不能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经常发生矛盾,道德与法治教育渗透的功能没有体现。

(三)教师专业素养不够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把学生获取高分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认为学生只要考了高分就是学好道德与法治的标志。

有些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注重于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对学生采用了灌输意味的理念;有时为了节省课时,会省略一些不是考试重点的内容,尤其是德育方面的知识点。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研究,是当前高校教育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

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要求。

通过对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进行研究,有助于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高校教育的育人目标,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和思路。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路径研究迫在眉睫。

教育部提出的“德育为先、以德育为先的培养机制”要求高校在学科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将德育目标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

这也意味着高校教师需要重视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文精神,以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研究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校学科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环节,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路径,对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德育工作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通过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价值观念等,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学科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

立德树人不仅仅是学生个人修养的问题,更是国家、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

通过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贯彻立德树人的理念,可以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 正文2.1 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在高校学科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学科课堂中,将立德树人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02
学科育人的实践方法
语文学科育人实践方法
语言能力
通过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式 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注重培养 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文化传承
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培养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思维能力
通过文本解读、批判性思维等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人文素养
通过文学作品、社会现象等素材,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 和价值观念。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 体验,促进信息化与教育 教学的深度融合。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全球视野与国际比较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01
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
法,推动我国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发展。
比较教育研究
02
开展国际比较教育研究,了解世界各国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现
地理学科
通过地理现象、环境问题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 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和 文化特色。
03
立德树人与学科育人的关系
立德树人对学科育人的影响
培养核心价值观
立德树人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 价值观,这有助于学生在学科 学习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
生观。
强化道德意识
立德树人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在学科教育中融入道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素,有 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
校园文化
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让学 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立德树人的教育。
04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未来发 展
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更新与发展
01
02
03
强调全面发展
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 和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3篇)

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3篇)

第1篇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理念强调以德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任务,需要教师们深入挖掘课程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

一、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德育教育1. 融入德育元素。

在课程设置中,要注重将德育元素融入各个学科,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接受道德教育。

如语文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数学课程可以培养学生的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和地域文化,开发具有德育功能的校本课程。

如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让学生在课程中感受德育的魅力。

3. 优化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德育表现,将道德品质纳入评价体系。

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的道德行为,对学生的德育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

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德育实效1. 案例教学法。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道德规范,提高道德认识。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案例,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2. 体验式教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情感,培养道德行为。

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公益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他人、服务社会。

3. 艺术教育。

通过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形式,让学生感受美的力量,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陶冶情操,提高道德素养。

三、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1. 注重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特长。

在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立德树人教学实践报告(3篇)

立德树人教学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前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本报告旨在总结我在立德树人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立德树人教学实践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1. 社会需求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多元化。

立德树人有助于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 教育改革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3. 学生成长立德树人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立德树人教学实践内容1. 强化德育教育(1)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中,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

例如,在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中,引导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德育教育的实践。

教师通过案例教学、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 提升智育水平(1)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例如,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2)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重视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1)体育教育加强体育课程建设,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立德树人学科育人的思考与实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作为学科教学的一部分,学科育人是指通过学科教学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的教育方式。

学科教学应当立足于“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基础,以学生能力培养为方向,以德、智、体、美、劳的平衡发展为目标,积极推进学科育人工作。

一、学科教学与学科育人的关系学科教学是学科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学科育人是学科教学的目标和方向。

学科教学是以学科知识的传授为主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科水平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途径之一;而学科育人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全面发展为目标,不仅要教会学科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二、学科育人的实践路径1、培养学生成为“全面人才”学科育人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即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及道德、文化、身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科教学要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要践行“学以致用”、“学以必用”的原则,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全面人才”。

2、构建学科育人教育体系学科育人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考试、评价、作品展示等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需要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真正实现学科、教育、育人的有机融合,形成一套科学的学科育人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

教师需要完善各种教育环节,积极提供各种资源,包括家庭、社会、网络等各方面,为学生的全面成长提供支持和保障。

3、注重情感教育,培育社会责任感学科育人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更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让他们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负责任的社会意识。

学生需要了解社会、关注社会,从而从根本上树立社会责任。

学科教学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实践

立德树人的学校教育实践

一、引言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立德树人成为学校教育实践的核心。

立德树人要求学校教育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本文将从学校教育实践的角度,探讨立德树人的具体做法。

二、学校教育实践中的立德树人1. 强化道德教育(1)课程设置:学校应将道德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中,如语文、历史、政治等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开设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等,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2)师德建设:教师是学生道德品质的引领者,学校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

2. 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1)主题班会:定期开展主题班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小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2)志愿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如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老人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

(3)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体育比赛等,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

(2)心理咨询: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心理辅导: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如团体辅导、个别辅导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 家校合作(1)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2)家庭教育指导:学校可邀请专家为家长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

(3)亲子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教育。

三、立德树人学校教育实践的成效1. 学生道德品质得到提高:通过学校教育实践,学生的道德品质得到明显提高,遵纪守法、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现象日益增多。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立德树人视角下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初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因此,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立德树人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理念,它强调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一、培养健康心理素质。

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别快,因此,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教学实践中注重各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应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班集体,建立自信心;对于外向的学生,应拓展他们的思维和视野,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班级组织。

二、提升学科能力。

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还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针对学科的特点,教师应该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对于语文课,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数学课,可以采用“实物演示、动态展示、Sit uation Simulation”等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合作意识。

在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在科学课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在班级中开展“小差距、大进步”的比赛等,让学生明白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同时让他们更好地了解科学知识和学习方法。

总之,初中学科育人课堂教学实践需要教师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幼儿园开展《深入学科,立德树人》问题思考

幼儿园开展《深入学科,立德树人》问题思考

幼儿园开展《深入学科,立德树人》问题思考
标题:《深入学科,立德树人》——幼儿园问题思考
一、引言
“深入学科,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在幼儿园阶段,这是孩子们接触社会、形成人格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需要深入地理解各个学科,并以此为载体,培养孩子们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二、深入学科的重要性
1. 激发学习兴趣:深入学科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热爱学习。

2. 培养思维能力:通过深入研究各学科,可以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能力,对他们的成长有着重要影响。

3. 提升综合素质:深入学科可以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对他们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立德树人的实施策略
1. 以身作则:教师是孩子们的榜样,我们要做到言行一致,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们,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 鼓励探索:我们要鼓励孩子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建立规则:我们要建立公正公平的规则,让孩子们在遵守规则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懂得自我约束。

四、结论
深入学科,立德树人是我们作为教育者的重要任务。

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用智慧去引导他们,用爱心去温暖他们,让他们在这个世界上健康成长,快乐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科教学与立德树人的研究与实践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百年教育,树人为先”,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要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要注重数学自身特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

利用数学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优良品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立德树人;研究;途径
我国的数学教育历经了漫长及其复杂的过程,继而又在强化训练中提倡发展数学能力,已形成自己的风格。

“双基”、“能力”一直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而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数学思想方法溶入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功能已日趋重要了。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继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要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这充分说明了立德树人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理由不抓立德树人教育,那么,数学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品质呢?我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立德树人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施。

一、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的重要性
“百年教育,树人为先”。

新的课程标准把立德树人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立德树人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是塑造学生心灵的奠基工程,其效果是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所以教师要寻求科学、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立
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性。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
(一)、教师的基本素质是立德树人的关键。

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而且他的人生观、价值观、等都将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素质提高和发展,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

一个好数学老师,不仅对学生有学习上的影响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人格上的魅力。

因此,教师要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高尚品质去感染学生。

例如教师在上课时,衣着端庄、讲普通话,语言表达有逻辑性等等。

总之,教师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表率作用下,潜移默化地受到有益的熏陶和教育。

(二)、充分发挥教材中显性的立德树人功能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些思想教育内容是显性的。

如初中代数中,通过数的扩展、式和方程、函数等应用,可对学生进行理论源于实践并且为实践服务的观点教育。

通过正与负、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高次与低次的辨证关系,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又如在平面几何中,形的概念的建立反映了从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有限到无限的发展过程。

在几何概念之间、几何概念与其它数学概念之间充满了联系。

几何问题的解决,就是一个创造条件从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的过程。

教材中这些丰富的显性内容,都充分体现了数学教育的立德树人功能,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教育,相信一定能对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体现出数学的育人功能。

(三)、介绍我国数学方面的成就,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内容并不明显,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育人因素,把立德树人教育
贯穿于对知识的理解中。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容易发现,教材中几乎每章内容都介绍了我国数学方面的成就,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例如在学习科学记数法的时候,我列举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学习勾股定理时,我课前先录制了一段对话,介绍了勾股定理的由来,它是由我国古代数学家商高发现的,命名为勾股弦定理,比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发现该定理还早600年,学生听了以后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教师还可通过刘徽割圆术、赵洲桥、杨辉三角等我国的古代数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可以激发出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

(四)、利用数学美育素材,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
美育是立德树人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美以辅德,德以促美。

数学具有简单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

数学美除表现在它特有的抽象符号、严格的语言、新颖的图形、流畅的曲线、奇特的表达式等之外,还深深地蕴藏在数学对象的互相联系之中、数学方法的共通之中。

如黄金分割与绘画、造型的结合,可以享有和谐美的杰作。

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是美的最佳形式,是抽象思维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

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察觉到,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

例如在学习菱形时,我利用班班通向学生展示了一些有菱形图案的花边;在学习梯形时,介绍我国乐器马头琴,并展示其图片,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和谐美和结构美;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让学生欣赏一些宏伟壮观的建筑物的图片,如南京中山陵、河南登封观星台等,体会大自然中的数学之美。

数学公式是人们运用概念、法则进行推理和判断的思维结果,是数学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集中反映,它简
练而且应用广泛,就以二次函数y=ax2(a≠0)来说吧,二次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描绘小小乒乓球的运动路线,又可以刻画浩瀚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轨道,这诸多事物中的数、形变化规律竟归结于如此简单的一个公式之中,充分展现了数学美的一种意境。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加以引导,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美感,提高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思想情操。

(五)、发挥数学自身特点,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
数学是讲究真实的一门科学,容不得半点虚假。

一切结论都必须有理有据,经得起反复地推敲和验证。

在计算、推理和证明过程中,如果有一点差错或疏忽,那么往往就会造成“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大错。

如在布置学生完成实习作业时,有些学生不通过实际操作,而靠想象编造了一些数据或抄袭了别人的测量数据,应付了事。

此时教师要及时制止这种不良现象,教育学生改正这种虚假的做法,要求学生做到“言必有据,理必缜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提高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诚实正直的品格,因此,教师在数学教育中应充分发挥数学自身的特点,教育学生以理服人,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坚持真理、有错必改的思想品格,体现出数学的育人价值。

(六)、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由于数学计算多,计算量较大,有的甚至比较复杂,几何推理逻辑性强,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如学习有理数的计算时,容易出现符号上的错误,几何证明中,学生容易错用定理、公理,证题思路不够严谨,书写过程较混乱。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耐心细致,不要浮躁。

克服马马虎虎,粗心大意,华而不实的不良习惯,养成沉着、冷静、仔细、认真的好品质。

(七)、开展数学活动,进行立德树人教育
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我
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

例如,在学习统计知识后,我让学生回家后统计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班里所有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组织学生进行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讨论,这样老师既教给学生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方面的教育。

在学习了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以后,我又向学生展示了一些精美的设计图案,学生的创作欲望比较高涨,此时我抓住时机要求学生设计校徽、班徽,使学生的创作才能得到了很好地发挥,此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我还根据学生平时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写一些数学心得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教育是一个重要并且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的课题,在进行这一课题实践时必须注意方法,做到自然妥贴,切忌生搬硬套,使学科内容与立德树人教育做到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书名:立德树人实践论作者:李旭炎著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4-5-1
2、书名:立德树人德育为先:西安体育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研究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3年1月1日
3、书名:立德树人科研兴教作者:王茂林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4、书名: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作者:邵光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8月1日
5、书名: 数学教育史--文化视野下的中国数学教育/京师数学教育丛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作者: 代钦,松宫哲夫|主编:张英伯,曹一鸣出版时间: 2011年0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