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椎管内麻醉及手术神经并发症
2
1、麻醉因素--麻醉操作损伤
麻醉操作(穿刺针或硬膜外导)引起的脊神经根损伤多发
生在后根;
损伤当时病人有“触电”感或疼痛感。术后一般无明显的
感觉异常。
Dongfang Hospital
福州总院麻醉科
3
1.1、麻醉操作损伤-特点及预后
且与穿刺点位臵一致。
若为脊神经后根损伤,则疼痛严重、相应区感觉异常、麻木、
④有出血风险患者实施椎管内麻醉,宜用短效局麻药,尽早发
现神经损害。
Dongfang Hospital
福州总院麻醉科
18
注意事项
(1)凡有凝血功能障碍病史及抗凝治疗,应检查凝血功能
(2)早期干预至关重要:怀疑血肿,2h内检查神经功能, MRI证实血肿,8-12小时内手术充分解除压迫,脊髓功能可恢复 满意,超过24h,则脊髓功能很难完全恢复
Dongfang Hospital
福州总院麻醉科
7
2、局麻药局部神经毒性
(2)肾上腺素增加局麻药神经毒性
建议不作常规,如需要严格控制浓度小于1:400000-1:500000
2.5ug/ml)
(2.0-
禁忌症
1.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肿瘤化疗患者
2.神经损伤,感染或其他病理性改变 3.术中体位,器械牵拉挤压神经 4.严重内环境紊乱,如酸碱平衡失衡等
由分娩自身导致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风险是区域麻醉的5倍。
分娩后发生的神经损伤多因操作、分娩中非解剖体位或胎头压
迫骶神经根所致。
Dongfang Hospital
福州总院麻醉科
30
常见的产科相关神经损伤
1.腰骶干损伤: 2.腓总神经麻痹: 3.感觉异常性股痛: 4.股神经麻痹: 5.闭孔神经麻痹:
椎管内麻醉
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技术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局麻药注入硬膜外间隙,使脊神经根阻滞的麻醉方法,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简称硬膜外阻滞或硬膜外麻醉;椎管的解剖与生理基础1、脊椎由7节颈椎、12节胸椎、5节腰椎、融合成一块的5节骶椎以及4节尾椎组成;脊柱正常时呈双“C“形,呈现4个弯曲,颈曲和腰曲向前,胸曲和骶曲向后;2、典型椎骨包括椎体及椎弓两个主要部分;椎体的功能是承重,两侧椎弓椎弓根及椎板从外侧向后围成椎孔,起保护脊髓的作用;椎弓根上下有切迹,相邻的切迹围成椎围成椎间孔,供脊神经通过;3、椎体和椎间盘在腹侧通过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连接和支撑,相邻两节椎骨的椎弓由三条韧带相互连接,从内向外的顺序是:黄韧带、棘间韧带及棘上韧带,在背侧通过黄韧带、棘间韧带和棘上韧带维持其稳定性;正中入路穿刺时,穿刺针将穿过上述背侧的三个韧带和位于椎板与相邻椎骨的棘突之间的椭圆形间隙;脊髓及脊神经1、椎管内容有脊髓及其被膜脊膜、脂肪组织和静脉丛;脊膜从内向外分三层,即软脊膜、蛛网膜和硬脊膜;硬脊膜从枕大孔以下开始分为内、外两层;软脊膜与脊髓紧密相贴,蛛网膜通常与厚而坚韧的硬脊膜紧密相贴;软脊膜覆盖脊髓表面与蛛网膜之间形成蛛网膜下腔;硬脊膜与蛛网膜两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硬膜下间隙,而硬脊膜内、外两层之间的间隙为硬膜外间隙;2、脊髓在头端通过枕骨大孔与脑干相连,尾端终止于脊髓圆锥,在胚胎期充满整个椎管腔,至小儿终止于第3腰椎并随年龄的增长而上移,成人则在第1、2腰椎之间;一般颈部下段脊髓与脊椎相差一个节段,上胸段差2个节段,下胸段差3个节段,腰椎则差4~5个节段;因此,成人在第2腰椎以下的蛛网膜下腔只有脊神经根,即马尾神经;所以,行脊麻时多选择第2腰椎以下的间隙,以免损伤脊髓;3、脊神经有31对,包括8对颈神经、12对胸神经、5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和1对尾神经;每条脊神经由前、后根合并而成;后根司感觉,前根司运动;神经纤维分为无髓鞘和有髓鞘两种,前者包括植物神经纤维和多数感觉神经纤维,后者包括运动神经纤维;无髓鞘纤维接触较低浓度的局麻药即被阻滞,而有髓鞘纤维往往需较高浓度的局麻药才被阻滞;4、按神经根从脊髓的不同节段发出,而称为神经节段;躯干部皮肤的脊神经支配区:甲状软骨部皮肤是颈2神经支配;胸骨柄上缘是胸2神经支配;两侧乳头连线是胸4神经支配;剑突下是胸6神经支配;季肋部肋缘是胸8神经支配;平脐是胸10神经支配;耻骨联合部是胸12神经支配;大腿前面是腰1-3神经支配;小腿前面和足背是腰4~5神经支配;足、小腿及大腿后面、骶部和会阴部是骶神经支配;上肢是颈3~胸1神经支配;5、脊髓和脊神经根的血供由单个的脊髓前动脉和成对的脊髓后动脉均为椎动脉的分支提供;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2/3区域,而且脊髓前动脉吻合支少而供应脊髓面积相对较大,故脊髓血流障碍最易影响脊髓前动脉供应的区域,临床表现为运动功能损害;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的后1/3,而且不易发生缺血损害,一旦发生损害,在被损害的白质柱以下深部感觉丧失,在被损害的后灰柱以下皮肤感觉丧失,腱反射消失;除此之外,脊髓前动脉和脊髓后动脉还在胸部接受肋间动脉,在腹部接受腰动脉的血流;根动脉供应1/4的脊髓,颈根动脉降支与胸根动脉升支在胸4脊髓节相交接,而胸根动脉降支与腰升根动脉的升支在腰1脊髓节相交接;交接处的脊髓节段,血流供应最差,根动脉血流障碍,可导致胸4或腰1脊髓节段的缺血坏死而发生截瘫;椎管内麻醉的作用机制1、椎管内阻滞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脊神经根;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脑脊液蛛网膜下隙麻醉或硬脊膜外间隙硬脊膜外间隙麻醉或骶管麻醉中,分别“浸浴”蛛网膜下间隙或硬脊膜外间隙的脊神经根;2、将局部麻醉药直接注射到脑脊液中的蛛网膜下隙麻醉,只需相对较小剂量容积的局部麻醉药即可达到有效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脊麻并不是局麻药作用于脊髓的化学横断面,而是通过脑脊液阻滞脊髓的前根神经和后根神经,导致感觉、交感神经及运动神经被阻滞,而且脊神经根的局麻药浓度后根高于前根,因后根多为无髓鞘的感觉神经纤维及交感神经纤维,本身对局麻药特别敏感,前根多为有髓鞘的运动神经纤维,对局麻药敏感性差,所以局麻药阻滞顺序先从植物神经开始,次之感觉神经纤维,而传递运动的神经纤维及有髓鞘的本体感觉纤维最后被阻滞;具体顺序为:血管舒缩神经纤维→寒冷刺激→温感消失→对不同温度的辩别→慢痛→快痛→触觉消失→运动麻痹→压力感觉消失→本体感觉消失;消退顺序与阻滞顺序则相反;交感神经阻滞总是先起效而最后消失,因而易造成术后低血压,尤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故术后过早改变病人体位是不恰当的;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的平面并不一致,一般说交感神经阻滞的平面比感觉消失的平面高2-4神经节段,感觉消失的平面比运动神经阻滞平面高1-4节段;3、使用相同浓度的局部麻醉药时,硬脊膜外间隙麻醉和骶管麻醉需要更大的容量和剂量;此外,硬脊膜外间隙麻醉时,局部麻醉药的注射部位脊髓水平也必须靠近作用的脊神经根,局麻药沿硬膜外间隙进行上下扩散,部分经过毛细血管进入静脉;一些药物渗出椎间孔,产生椎旁神经阻滞,并沿神经束膜及软膜下分布,阻滞脊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有些药物也可经根蛛网膜下腔,从而阻滞脊神经根;尚有一些药物直接透过硬膜及蛛网膜,进入脑脊液中;容量是决定硬膜外阻滞“量”的重要因素,大容量局麻药使阻滞范围广;而浓度是决定硬膜外阻滞“质”的重要因素,高浓度局麻药使神经阻滞更完全,包括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均被阻滞;硬膜外阻滞可在任何脊神经节段处穿刺,通过调节局麻药的量和浓度来达到所需的阻滞平面和阻滞程度;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1.躯体神经阻滞通过阻断疼痛性刺激传导和消除骨骼肌张力,椎管内阻滞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感觉阻滞阻断了躯体和内脏的疼痛性刺激,运动阻滞致使骨骼肌松弛;典型的隔离阻滞是交感神经阻滞通过温度敏感性判断比感觉阻滞痛觉、轻触觉高两个节段,而感觉阻滞通常又比运动阻滞高两个节段;2.自主神经阻滞在脊神经根水平阻断自主神经的传导,可以产生交感神经阻滞和某些副交感神经阻滞;交感神经丛胸腰段脊髓发出,而副交感神经则来自颅内和骶部;椎管内麻醉不能阻断迷走神经第X对脑神经;因此,椎管内阻滞的生理反应系交感神经张力减弱和/或副交感神经张力失拮抗所致;3.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阻滞通常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并伴有心率减慢和心脏收缩功能降低;局麻药阻滞胸腰段胸1~腰2交感神经血管收缩纤维,产生血管扩张,继而发生一系列循环动力学改变,其程度与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被阻滞的平面高低相一致;外周血管阻力下降系由大量的容量血管扩张所致;心率减慢系由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强及静脉血回流减少,右房压下降,导致静脉心脏反射所致;当高平面阻滞时,更由于心脏加速神经纤维cardio-acceleraterfiber胸1~胸4被抑制而使心动过缓加重;心排血量的减少与以下机制有关:①胸1~胸5脊神经被阻滞,心脏的交感张力减小,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性降低;②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低平面阻滞时,心排血量可下降16%,而高平面阻滞时可下降31%;心排血量下降,使血压降低,产生低血压;如果阻滞平面在胸5以下,循环功能可借上半身未阻滞区血管收缩来代偿,使血压降低幅度维持在20%以下;血压下降的程度与年龄及阻滞前血管张力状况有关,例如老年人或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的病人,血压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硬膜外阻滞与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血压的影响与给药方式及麻醉平面有关,但与阻滞方法本身无关;一般说来连续硬膜外阻滞对血压的影响是逐渐的、温和的,但单次大剂量注入局麻药对血压的影响亦较大;椎管内麻醉时由于单纯交感神经阻滞而引起的血压下降幅度有限,可能在临床上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健康患者,静脉输注10-20ml/kg的容量负荷可以部分代偿,妊娠后期的病人把子宫推向一侧以增加回心血量;采取这些方法后,仍不能完全避免的低血压,应立即进行治疗,加大输液量,并采取有自身输血作用的头低位;用阿托品治疗严重的或有症状的心动过缓,用血管收缩剂纠正低血压,直接应用α-受体激动剂,可以增加静脉张力和动脉收缩,同事增加静脉回心血量和全身血管张力;麻黄碱具有直接的β-肾上腺素能效应,可以提高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间接产生一定程度的血管收缩;如果经上述处理,严重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仍不能纠正,应立即应用肾上腺素5-10ug静注4.对呼吸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麻醉对呼吸功能的影响,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度,尤以运动神经阻滞范围更为重要;由于膈肌收发自C3-C5神经纤维的膈神经支配,通常椎管内阻很少因其具有临床意义的肺生理改变;高平面蛛网膜下腔阻滞或上胸段硬膜外阻滞时,运动神经阻滞导致肋间肌麻痹,影响呼吸肌收缩,可使呼吸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表现为胸式呼吸减弱甚至消失,但只要膈神经未被麻痹,就仍能保持基本的肺通气量;如腹肌也被麻痹,则深呼吸受到影响,呼吸储备能力明显减弱,临床多表现不能大声讲话,甚至可能出现鼻翼搧动及发绀;有时虽然阻滞平面不高,但术前用药或麻醉辅助药用量大,也会发生呼吸抑制;此外,尚需注意因肋间肌麻痹削弱咳嗽能力,使痰不易咳出,有阻塞呼吸道的可能;5.对胃肠道的影响椎管内麻醉所致的去交感作用使迷走神经张力占优,导致小皱缩的消化道发生主动性蠕动,胃肠蠕动亢进,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椎管内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以为某些腹腔镜检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硬膜外阻滞时胃粘膜内pH升高,术后持续应用硬膜外阻滞对胃粘膜有保护作用;由于血压降低,肝脏血流也减少,肝血流减少的程度同血压降低的幅度成正比;6.对肾脏的影响肾血流量可以通过自身调节保持稳定,椎管内麻醉对肾功能的临床影响较小;椎管内麻醉使膀胱内括约肌收缩及膀胱逼尿肌松弛,使膀胱排尿功能受抑制导致尿潴留,病人常常需要使用尿管;蛛网膜下隙麻醉和硬膜外间隙阻滞的临床应用如果决定采用椎管内麻醉,需向患者说明阻滞的风险和益处,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更重要的是在确保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患者必须认可椎管内阻滞是此类手术的合适选择,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蛛网膜下隙麻醉适应症1.下腹部、腹股沟区手术如:阑尾切除术、疝修补术;2.肛门及会阴部手术如:痔切除术、肛瘘切除术、直肠息肉摘除术、前庭大腺囊肿摘除术、阴茎及睾丸切除术等;3.盆腔手术包括一些妇产科及泌尿外科手术,如:子宫及附件切除术、膀胱手术、下尿道手术及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等;4.下肢手术包括下肢骨、血管、截肢及皮肤移植手术,止痛效果可比硬膜外阻滞更完全,且可避免止血带不适;硬膜外间隙阻滞适应证因硬膜外穿刺上至颈段、下至腰段,在颈部以下的大多数手术,硬膜外麻醉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全身麻醉联合应用;理论上讲,硬膜外阻滞可用于除头部以外的任何手术;但从安全角度考虑,硬膜外阻滞主要用于腹部及以下的手术,包括泌尿、妇产及下肢手术;颈部、上肢及胸部虽可应用,但管理复杂;此外,凡适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手术,同样可采用硬膜外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椎管内麻醉的主要禁忌症包括:患者拒绝、出血体质、血容量严重不足、颅内压升高、穿刺部位感染和严重瓣膜狭窄性心脏病或心室流出道梗阻;理论上讲,在患有败血症或菌血症的情况下,椎管内麻醉容易使传染源通过血液扩散至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间隙;椎管内麻醉的禁忌症绝对禁忌症穿刺部位有感染患者拒绝患有凝血疾病或其他出血体质血容量严重不足颅内压升高严重主动脉狭窄严重二尖瓣狭窄相对禁忌症败血症患者不配合既往存在神经功能障碍脱髓鞘损伤瓣膜狭窄性心肌损伤严重脊柱畸形有争议的禁忌症穿刺部位既往手术无法与患者交流复杂手术时间冗长手术大量失血损伤呼吸功能的手术穿刺技术(一)穿刺前准备椎管内阻滞时必须备有全部气管插管和复苏的设备和药物,并能随时取用;适当的术前用药有利于区域麻醉的实施,而非药物准备也同样有较大的帮助;告知可能出现的情况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焦虑,在非常规应用术前药的患者通常是产科麻醉患者尤为重要;镇静时通过面罩或鼻导管辅助供氧,有助于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硬膜外阻滞的局麻药用量较大,为预防中毒反应,麻醉前可给予巴比妥类或苯二氮卓类药物;对阻滞平面高、范围大或迷走神经兴奋型病人,应同时加有阿托品,以防心率减慢,术前有剧烈疼痛者适量使用镇痛药;实施椎管内阻滞所需的监护与全身麻醉相同,硬脊膜外注射类固醇激素无局部麻醉药进行疼痛治疗,通常无需进行持续监护;;(二)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技术1、麻醉用具蛛网膜下腔阻滞应准备的用具有:20G和22G以下的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各一根,1ml和5ml注射器各一副,25G和22G注射针头各一枚,消毒钳一把,无菌单四块或孔巾一块,40ml药杯两只,小砂轮一枚,棉球数只,纱布数块;集中在一起包成“脊麻穿刺包”,用高压蒸气消毒备用;目前还有一次性“脊麻穿刺包”市售选择;在准备过程中,认真检查穿刺针与针芯是否相符,有无破损,与注射器衔接是否紧密;对各种用药的浓度、剂量必须认真核对,并把手术台调节到需要的位置;准备好给氧装置、人工通气器械及其他急救用品,以备紧急使用;2、穿刺体位蛛网膜下腔穿刺体位,一般可取侧位或坐位,以前者最常用;1.侧位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两手抱膝,大腿贴近腹壁;头尽量向胸部屈曲,使腰背部向后弓成弧形,棘突间隙张开,便于穿刺;背部与床面垂直,平齐手术台边沿;采用重比重液时,手术侧置于下方,采用轻比重液时,手术侧置于上方;2.坐位臀部与手术台边沿相齐,两足踏于凳上,两手置膝,头下垂,使腰背部向后弓出;这种体位需有助手协助,以扶持病人保持体位不变;如果病人于坐位下出现头晕或血压变化等症状,应立即平卧,经处理后改用侧卧位穿刺;鞍区麻醉一般需要取坐位;3、穿刺部位和消毒范围蛛网膜下腔常选用腰3-4或腰2-3棘突间隙,此处的蛛网膜下腔最宽终池,脊髓于此也已形成终丝,故无伤及脊髓之虞;确定穿刺点的方法是:取两侧髂嵴的最高点作联线,与脊柱相交处,即为第4腰椎或腰3-4棘突间隙;如果该间隙较窄,可上移或下移一个间隙作穿刺点;穿刺前须严格消毒皮肤,消毒范围应上至肩胛下角,下至尾椎,两侧至腋后线;消毒后穿刺点处需铺孔巾或无菌单;4、穿刺方法穿刺点用0.5%~2%利多卡因作皮内、皮下和棘间韧带逐层浸润;常用的蛛网膜下腔穿刺术有以下两种;1.直入法用左手拇、示两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将穿刺针在棘突间隙中点,与病人背部垂,针尖稍向头侧作缓慢刺入,并仔细体会针尖处的阻力变化;当针穿过黄韧带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觉,继续推进常有第二个“落空”感觉,提示已穿破硬膜与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如果进针较快,常将黄韧带和硬膜一并刺穿,则往往只有一次“落空”感觉;2.旁入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1.5cm处作局部浸润;穿刺针与皮肤成75度对准棘突间孔刺入,经黄韧带及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本法可避开棘上及棘间韧带,特别适用于韧带钙化的老年病人或脊椎畸形或棘突间隙不清楚的肥胖病人;此外,当直入法穿刺未能成功时,也可改用本法;针尖进入蛛网膜下腔后,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如未见流出则应考虑病人脑压过低所致,可试用压迫颈静脉或让病人屏气等措施,以促使脑脊液流出;也可旋转针干180度或用注射器缓慢抽吸;经上述处理仍无脑脊液流出者,应重新穿刺;穿刺时如遇骨质,应改变进针方向,避免损伤骨质;经3~5次穿刺而仍未能成功者,应改换间隙另行穿刺;5、常用药物蛛网膜下腔阻滞较常用的局麻药有普鲁卡因、丁卡因、布比卡因、地布卡因和利多卡因;上述药物的作用时间从短至长依次为: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布比卡因、丁卡因及地布卡因;常用蛛网膜下隙麻醉药的剂量和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剂量mg作用时间min 会阴部下肢下腹部上腹部原液肾上腺素普鲁卡因10%751252004560布比卡因0.75%溶于8.25%右旋糖酐4~1012~1412~1890~120100~150丁卡因1%溶于10%葡萄糖4~810~1210~1690~120120~240利多卡因15%溶于7.5葡萄糖25~5050~7575~10060~7560~90罗哌卡因20.2%~1%8~1212~1616~1890~12090~120 1不推荐应用;应用时应稀释至2.5%以下;2非说明书用法;6、血管收缩药血管收缩药可减少局麻药血管吸收,使更多的局麻药物浸润至神经中,从而使麻醉时间延长;常用的血管收缩药有麻黄碱、肾上腺素及苯肾上腺素新福林;常用麻黄碱1:1000200μg~500μg0.2ml~0.5ml或新福林1:1002mg~5mg0.2ml~0.5ml加入局麻药中;但目前认为,血管收缩药能否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与局麻药的种类有关;肾上腺素能够延长丁卡因麻醉时间超过50%,去氧肾上腺素也能延长蛛网膜下隙麻醉丁卡因的麻醉时间,但对布比卡因的影响不大;利多卡因、丁卡因可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把血管收缩药加入至利多卡因或丁卡因中,可使已经扩张的血管收缩,因而能延长作用时间,而布比卡因使脊髓及硬膜外血管收缩,药液中加入血管收缩药并不能延长其作用时间;7、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阻滞平面是指皮肤感觉消失的界限,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腔后,须在短时间内主动调节和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所需的范围,且又要避免平面过高;这不仅关系到麻醉成败,且与病人安危有密切关系,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操作技术中最重要的环节;许多因素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局麻药的剂量及比重,椎管的形状以及注药时病人的体位;总体来说,麻醉药剂量越大,注射部位越高,所获得的麻醉平面越高;此外,局部麻醉药在脑脊液中向头侧的扩散取决于其相对于CSF的比重;CSF在37℃时的比重为1.003—1.008;病人体位和局麻药的比重是调节麻醉平面的两主要因素,局麻药注入脑脊液中后,重比重液向低处移动,轻比重液向高处移动,等比重液即停留在注药点附近;重比重局部麻醉药溶液的密度比CSF大较重,而轻比重局部麻醉药溶液的密度比CSF小较轻;局部麻醉药溶液加入葡萄糖可变成重比重溶液,加入无菌盐水可变成轻比重溶液;因此,在头高位时,重比重溶液会沉向尾部,轻比重溶液向头端上升;但是体位的影响主要在5~10分钟内起作用,超过此时限,药物已与脊神经充分结合,体位调节的作用就会无效;脊椎的四个生理弯曲在仰卧位时,腰3最高,胸6最低,如果经腰2~3间隙穿刺注药,病人转为仰卧后,药物将沿着脊柱的坡度向胸段移动,使麻醉平面偏高;如果在腰3~4或腰4~5间隙穿刺,病人仰卧后,大部药液向骶段方向移动,骶部及下肢麻醉较好,麻醉平面偏低,因此于腹部手术时,穿刺点宜选用腰2~3间隙;于下肢或会阴肛门手术时,穿刺点不宜超过腰3~4间隙;一般讲,注药的速度愈快,麻醉范围愈广;相反,注药速度愈慢,药物愈集中,麻醉范围愈小尤其是低比重液;穿刺针斜口方向Whiteacare针对麻醉药的扩散和平面的调节有一定影响,斜口方向向头侧,麻醉平面易升高;反之,麻醉平面不易过多上升;蛛网膜下隙麻醉阻滞平面的影响因素主要因素其他因素麻醉药溶液的比重年龄患者体位脑脊液注射时脊髓弯曲程度注射后即刻药物容积药物剂量腹内压注射部位穿刺针方向注射速度患者身高妊娠辅助用血管收缩药一些蛛网膜下隙麻醉药物的比重药物比重布比卡因0.5%溶液溶于8.25%右旋糖苷1.0227—1.02780.5%原液0.9990—1.0058利多卡因2%原液1.0004—1.00665%原液溶于7.5%右旋糖酐1.0262—1.0333普鲁卡因10%原液1.01042.5%溶于盐水0.9983丁卡因0.5%溶液溶于盐水0.9977—0.99970.5%溶液溶于D5W1.0133—1.02038、麻醉中的管理蛛网膜下腔阻滞后,可能引起一系列生理扰乱,其程度与阻滞平面有密切关系;平面愈高,扰乱愈明显;因此,须切实注意平面的调节,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及时处理;1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超过胸4后,常出现血压下降,多数于注药后15分钟~30分钟发生,同时伴心率缓慢,严重者可因脑供血不足而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躁动不安等症状;这类血压下降主要是由于交感神经节前神经纤维被阻滞,使小动脉扩张,周围阻力下降,加之血液淤积于周围血管系,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心排血量下降而造成;心率缓慢是由于交感神经部分被阻滞,迷走神经呈相对亢进所致;血压下降的程度,主要取决于阻滞平面的高低,但与病人心血管功能代偿状态以及是否伴有高血压、血容量不足或酸中毒等情况有密切关系;处理上应首先考虑补充血容量,如果无效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麻黄碱、间羟胺等,直到血压回升为止;对心率缓慢者可考虑静脉注射阿托品0.25mg~0.3mg以降低迷走神经张力;2呼吸抑制因胸段脊神经阻滞引起肋间肌麻痹,可出现呼吸抑制表现为胸式呼吸微弱,腹式呼吸增强,严重时病人潮气量减少,咳嗽无力,不能发声,甚至紫绀,应迅速有效吸氧;如果发生全脊麻而引起呼吸停止,血压骤降或心搏骤停,应立即施行气管内插管人工呼吸、维持循环等措施进行抢救;3恶心呕吐诱因有三:①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③手术牵引内脏;一旦出现恶心呕吐,应检查是否有麻醉平面过高及血压下降,并采取相应措施;或暂停手术以减少迷走刺激;或施行内脏神经阻滞,一般多能收到良好效果;若仍不能制止呕吐,可考虑使用异丙嗪或氟哌啶等药物镇吐;三硬膜外间隙阻滞穿刺技术硬膜外间隙麻醉是一种比典型的“全或无”的蛛网膜下隙麻醉应用范围更为广泛的椎管内阻滞技术,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产科镇痛、术后疼痛和慢性疼痛治疗;它既可以单次使用,也可经导管间断注射和/或连续输注;运动阻滞可以表现为完全或不完全阻滞,这些变数取决于所用的药物、浓度、剂量和注射节段;单次法缺乏可控性,易发生严重并发症和麻醉意外,故已罕用;连续硬膜外阻滞已成为临床上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1、硬膜外穿刺用具包括:连续硬膜外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各一根,15G粗注射针头一枚供穿刺皮肤用、内径小的玻璃接管一个以观察硬膜外负压、5ml和20ml注射器各一副、50ml的药杯两只以盛局麻药、无菌单两块、纱布钳一把、纱布及棉球数个,以上物品用包扎布包好,进行高压蒸气灭菌;目前,有硬膜外穿刺包经供一次性使用;此外,为了防治全脊麻,须备好气管插管装置,给氧设备及其他急救用品;2、穿刺体位及穿刺部位。
椎管内麻醉Intrathecal Anesthesia
2.麻醉前用药
常用局部麻醉药
普鲁卡因 :很少使用 丁卡因 常用剂量为10-15mg, 最高剂量为20mg, 临床上以1%丁卡因lml,加10%葡萄 糖及3%麻黄碱各lml,配成1-1-1溶液
常用局部麻醉药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的缺点是易弥散,致麻
醉平面不易有效控制
布比卡因
为目前蛛网膜下隙阻滞最常用药
物,常用剂量为8~12mg,最多不超过
20mg。一般用0.5%-0.75%的浓度,用
10%葡萄糖液配成重比重溶液。可维持 2~
2.5h
蛛网膜下隙穿刺术
体位 蛛网膜下隙穿刺一般常取侧位 穿刺部位和消毒范围 穿刺方法 (1)直入穿刺法 (2)侧入穿刺法:于棘突间隙中点旁开
1.5cm处作局部浸润
阻滞平面的调节
• 穿刺间隙的高低 • 病人体位 • 病人身长
一、概 述 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 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 暂时性麻痹,称为硬膜外间隙阻滞麻醉, 简称硬膜外阻滞 硬膜外阻滞有单次法和连续法两种
分 类
高位:在C5-T6之间进行穿刺
中位:穿刺部位在T6-T12之间,常用于腹 部手术 低位: 穿刺部位在L1-L5间隙,用于下肢 及盆腔手术 骶管阻滞: 经骶裂孔进行穿刺,阻滞骶 神经,适用于肛门、会阴部手术
• 麻醉药性能、剂量、浓度、容量和比重
• 注药速度
• 针尖斜口方向等
麻醉管理
血压下降和心率缓慢
呼吸抑制
恶心、呕吐
①血压骤降,脑供血骤减,兴奋呕吐中枢;
②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
③手术牵拉内脏
预防与处理
并发症
(一)头痛
轻微头痛:经卧床2-3天即自行消失
外科学—麻醉—椎管内麻醉
(3)导管的位置和方向:头向置管时,药物易向头端扩散;尾向置管时,药液多向尾端扩散;如导管 偏向一侧,可出现单侧麻醉
(4)注药速度:注药速度愈快,阻滞范围越广,反之阻滞范围窄
(5)患者情况:老年、动脉硬化、妊娠、脱水、恶病质等患者,注药后麻醉范围较其他患者为广,故 应减少用量。
浸润。腰穿针经皮丘垂直刺入,逐层徐缓进针,针达黄韧带时阻力增大,穿过时阻力消失,伴有 落空感,再进针刺破硬膜和蛛网膜时可出现破膜感,拔出针芯见有脑脊液自针内滴出,表明穿刺 成功,注入局麻药1.5~3ml后,将注射器连同穿刺针一同拔出
(2)侧入法:用于直入穿刺困难者。在脊柱正中旁开1~1.5cm处,针干与皮肤呈75°,对准椎间孔刺 入,避开棘上韧带与棘间韧带,经黄韧带进入蛛网膜下腔
(3)对其他系统的影响:椎管内麻醉下,迷走神经功能亢进,胃肠蠕动增加,易诱发恶心、呕吐。骶 神经阻滞后,可致尿潴留等。
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又称腰麻或脊麻
(一)适应证和禁忌证
1 适应证 适用于2~3小时以内的下腹部、盆腔、下肢及肛门会阴部的手术
2 禁忌证 (1)中枢神经系统疾患,如颅内高压,椎管内病变 (2)休克 (3)穿刺部位或周围有感染灶 (4)脓毒症 (5)脊柱畸形、外伤或结核 (6)急性心衰或冠心病发作 (7)凝血功能障碍 (8)难以合作者。
(二)操作方法
1 体位 一般取侧卧位,患者两手抱膝,大腿贴腹,下颌贴胸,腰背部尽量向后弓,使棘间隙尽量张开,
背部与床面垂直,与床沿齐平。 2 定位
两髂嵴连线与脊柱中线交会点即L3~L4间隙或L4棘突。成人一般选L3~L4间隙。
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和关注点
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和关注点发布时间:2022-12-10T01:37:40.768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8月16期作者:李霞[导读]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和关注点李霞(云南通海骨伤医院;云南玉溪652702)麻醉一词源于希腊文narkosis,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醉为酒醉、昏迷。
在医学上,麻醉主要是通过药物的手段,使患者局部或整体神经暂时失去知觉,目的是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基础条件。
骨科,是麻醉最常见的领域之一,行骨科手术前需要实施麻醉。
但是,骨科手术麻醉的方法是什么呢?相信这是很多医学人士关心的话题,也是寻常百姓好奇的问题。
那么,本文带领大家了解骨科手术麻醉的常用方法、关注点。
为医学人士及非医学人士提供参考。
一、骨科手术常用麻醉方法(一)全麻:气管插管全麻全身麻醉是麻醉科常见的麻醉方式,全麻一般分为静脉全麻、吸入全麻、静吸复合麻醉,还根据气管插管与否分为气管插管麻醉和不插管麻醉。
麻醉科医生在接到患者手术通知后,应迅速的进入手术室准备麻醉前工作:打开电源、气源,测试麻醉机、监护仪,保证麻醉机、监护仪处于安全可用状态,同时准备好喉镜、相关型号的气管导管及管芯、牙垫等设备,有条件的还可以准备可视插管工具。
准备完毕后,将吸痰管与吸引器连接,放置于手术台患者的头侧位置,以备用。
所需麻醉、抢救药品分别抽入对应的注射器中,贴上标签以备用。
麻醉时,使患者保持正确体位,通过特质的气管导管,经口腔或鼻腔,达到患者的气道内合适位置以控制患者呼吸。
脊柱外科手术中,有时手术需要术中对患者神经功能进行评价,那就需要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一般选择短效的麻醉药物,比如:丙泊酚、瑞芬太尼、七氟醚等等,肌松剂选择短时效的药物,有条件的可用麻醉深度监测仪器,以便需要唤醒时患者能够快速苏醒配合检查。
必须牢记:在插管全麻中,成功的气管插管是将气道控制牢牢抓在手里,而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内环境稳定性,完全依赖麻醉医师对患者的麻醉管理状态;充分评估患者的麻醉耐受能力,谨慎、细致进行麻醉术中管理,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不良事件。
最新 椎管内麻醉
也可用于颈部、上肢、胸部手术,
操作难度大、管理要求高,慎用! 2、禁忌症:与腰麻相同!
29
(二)硬膜外穿刺术
1、穿刺点选择 2、穿刺方法 3、穿刺成功的指征 (1)阻力消失
滞范围局限在会阴区---鞍醉。
20
(一)适应证和禁忌症
1、适应证: 2~3小时以内的手术, 下腹、下肢、盆腔、肛门、会阴手术。 2、禁忌证:
(1)休克! (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3)脓毒症 (4)穿刺部位感染 (5)脊椎外伤、脊椎结核。
(6)急性心力衰竭或冠心病发作
(7)精神病或不能合作者
9
椎管内的腔隙---三个腔隙
蛛网膜下腔 蛛网膜 硬脊膜下腔 硬脊膜
硬膜外腔
10
皮肤至脊髓的解剖层次 (背部正中)
皮肤 → 皮肤下组织 → 棘上韧带 → 棘间韧带 → 黄
韧带(椎板间孔) → 硬膜外腔 → 硬脊膜+硬脊膜下腔+蛛网
膜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 → 软膜 → 脊髓
11
(五) 骶管
26
2、术后并发症
(1) 腰麻后头痛 (2) 尿潴留 (3) 其他 化脓性脑膜炎
颅神经麻痹
粘连性蛛网膜炎等 马尾神经综合征
27
脊麻后头痛
① 发生率:1 % ② 时间:麻醉后2~7天 ③ 性别:女性多见 ④ 年龄:年青多见 ⑧ 特点:抬头、直立加重 平卧减轻或消失 ⑨ 预防:细针、平卧 治疗:轻度头痛自行消失
蛛网膜下腔内 25 ~ 30 m1
脑脊液压力:侧卧位 70~170 mmH2O
坐位 200~300 mmH20
14
(八) 其它
体表标志与脊神经支配 针刺法测定麻醉平面 麻醉平面表示方法 T4 ~ L3 , T8 ~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
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麻醉是手术治疗不可或缺的干预措施,通过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暂失痛觉或知觉,避免患者术中出现各种应激反应,也能方便医生更好的进行手术。
目前临床中主要使用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等。
其中神经阻滞麻醉也称作传导麻醉,主要是将局麻药物注入神经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一种方法。
但目前许多人对神经阻滞麻醉存在一些认知偏差,尤其是担心神经阻滞麻醉后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因此,以下先是具体介绍神经阻滞麻醉,然后探讨神经阻滞麻醉是否具有副作用,以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1.什么是神经阻滞麻醉?任何外科手术都可以在全麻下进行,但是如果麻醉医生能够掌握外周神经阻滞并且在临床上灵活选择应用,可让麻醉处理效果更加灵活合理,也能让患者在术中更加舒适。
神经阻滞也可以称作传导麻醉,其原理是将局麻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旁,暂时性地将神经传导功能阻断,从而达到手术无痛的效果。
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为:取决于手术范围、手术时间及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合作程度。
只要阻滞区域和时间能够满足手术的要求,便可单独应用神经阻滞或者作为辅助手段。
但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穿刺部位有感染、肿瘤、严重畸形,局麻药物过敏者,以及小儿或不合作的病人,不适用神经阻滞麻醉。
在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常用的局麻药物有脂类和酰胺类两大类,其中脂类主要有普鲁卡因、丁卡因、氯普鲁卡因等;酰胺类主要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罗哌卡因等。
不同的局麻药物,麻醉性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具体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病人的情况使用,且需要准确操作并合理控制局麻药物的使用量。
1.神经阻滞会有副作用吗?对于三叉神经痛等疾病的治疗,由于单纯使用药物治疗并不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往往会采用神经阻滞术。
但是神经阻滞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病人身体情况不允许。
神经阻滞疗法需要综合考虑病人身体的一些情况,比如病人属于过敏体质,此时如果采用神经阻滞的局麻药物,可能会造成病人出现过敏反应,导致病人出现呼吸困难、喉头水肿、血压降低,甚至导致病人出现意识障碍。
(临床医学)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1937年Ferguson和Watkins报道 14例马尾综合症--- Durocaine
(含15%普鲁卡因等) 1980年发现氯普鲁卡因神经毒性
亚硫酸盐
1991年报道CSA导致神经毒性(4例) 3例为5%利多卡因+7.5%葡萄糖--- 28号细导管 1例为0.5%地卡因+5%葡萄糖---超过正常剂量 FDA宣布废除细导管CSA技术(≤27号)
48岁男患者,右腹股沟斜疝修补术 腰麻,L4-5间隙24号针穿刺(坐位),过程顺利,5%利多
卡因75mg+7.5%葡萄糖+肾上腺素 0.1mg+芬太尼 0.1mg注 入,5分钟后阻滞平面在L3。病人置右斜侧位后,又注入 利多卡因50mg,阻滞平面T10。 术后连续12小时会阴区域麻木无感觉,不能排尿排便,肛 门括约肌张力明显减弱,反射消失。腰骶椎X片及MRI检 查无异常。6个月后复查仍排尿困难,不能自行排便, S3~5区域双侧感觉明显减弱。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防治 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 吴新民 王俊科 庄心良 叶铁虎 杭燕南 曲仁海 徐建国
薛张纲 熊利泽 王国林 欧阳葆怡 孙晓雄 郭曲练
概述
定义: 指椎管内注射麻醉药物及相关药物所引起的生 理反应、毒性作用以及技术操作给机体带来的不良影 响
目的:为明确椎管内阻滞并发症的基本防治原则、降 低麻 醉风险并最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预后
本“专家共识”仅为提高麻醉质量而制定,不具有强 制性,也不应作为医疗责任判定的依据。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2 药物毒性相关并发症 3 穿刺置管相关并发症
1 椎管内阻滞相关并发症
1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
2
医学课件椎管内麻醉
孕妇与新生儿的椎管内麻醉
新生儿的椎管内麻醉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考虑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以及 药物的代谢和排泄特点。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注意监测呼吸、循环等生命 体征的变化。
新生儿期接受椎管内麻醉时, 应注意避免药物过量和过敏反 应。
肥胖患者接受椎管内麻醉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 和给药速度。
07
椎管内麻醉的未来发展趋势与研 究方向
新型椎管内麻醉药物的研究与应用
开发新型椎管内麻醉药物,具有更强的镇痛效 果和更低的副作用。
研究不同麻醉药物的协同作用,以实现更高效 、更安全的麻醉效果。
探讨椎管内麻醉药物的代谢、排泄机制,以制 定更合理的用药方案。
布比卡因
起效慢,作用时间长,适用于长时间手术或区域阻滞 麻醉。
罗哌卡因
感觉和运动分离,适用于术后镇痛和区域阻滞麻醉。
药物选择原则
要点一
根据手术部位和时长选择药物
例如,腹部手术可选用布比卡因;下肢手术可选用罗 哌卡因。
要点二
根据患者情况和禁忌症调整药 物
例如,高血压患者慎用罗哌卡因;过敏体质者慎用布 比卡因。
椎管内麻醉的优缺点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低血压、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 应。
椎管内麻醉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操作不当可能导致 严重的不良后果。
缺点 椎管内麻醉可能导致神经损伤、尿潴留等并发症。
02
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肛肠手术
妇科手术
腹部手术、盆腔手术等下腹部手 术
泌尿系手术
骨科手术等
禁忌症
预防
在麻醉前应充分评估患者的血容量和心血管状态,以降低低血压的风险。
椎管内神经阻滞操作规范
椎管内神经阻滞一、颈部硬膜外间隙神经阻滞术【适应证】(1)颈部及上肢手术的麻醉、术后镇痛。
(2)上肢根性神经痛、烧灼痛。
(3)颈部血管性疾病,颈椎关节病,颈肩综合征。
(4)相应区域癌性疼痛。
【禁忌证】(1)穿刺部位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2)全身脓毒血症。
(3)凝血功能异常。
(4)颅内压增高。
(5)颈部外伤如:颈椎骨折。
【操作方法】(1)硬膜外穿刺用具准备:选用16~18G硬膜外穿刺针及硬膜外导管1根,5ml 玻璃注射器1支,局麻药及其他消毒用具。
(2)体位:患者侧卧位,头下垫枕,头颈前屈。
(3)穿刺间隙和体表定位:选择颈↓(6~7)或颈↓7~胸↓1椎间隙进针。
颈部最大凸起的棘突是第7颈椎棘突。
(4)行大面积皮肤消毒。
(5)穿刺方法:在穿刺间隙中点,用25G长注射针头注射0.25%利多卡因,行穿刺点皮内、皮下及深部浸润麻醉达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同时探明硬膜外穿刺的进针方向。
先用15G锐针刺破皮肤和韧带,将硬膜外穿刺针沿针眼刺入皮肤,使进针方向与棘突平行,穿过棘上韧带刺入棘间韧带,抵达黄韧带时有韧性感。
将针芯取下,接上盛有2~3ml生理盐水内含一小气泡的注射器,推动注射器芯,有回弹感觉,同时气泡缩小,液体不能注入,表明针尖已抵及黄韧带。
此时可继续慢慢进针,反复推动注射器芯试探,一旦突破黄韧带,即有阻力顿时消失的“落空感”,同时注液可毫无阻力,小气泡也不再缩小,表示针尖已进入硬膜外间隙。
经轻轻回吸无血、无脑脊液后,缓慢注入1.6%~2%利多卡因3ml,观察5min无脊麻和入血现象后,注入所需局麻药。
也可用悬滴法及玻璃管法判断是否进入硬膜外间隙。
(6)连续硬膜外阻滞的置管方法:放置导管可反复注入药物。
将针的斜面朝向头侧,通过硬膜外穿刺针置入标有刻度的20G导管。
导管应超过穿刺针头端并进入硬膜外间隙3~4cm。
置管时病人可能突然有异感,通常为一过性的。
若异感持续存在,应重新置管。
如必须拔除导管,应将穿刺针和导管一并拔除,以免切断导管头端。
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编辑课件
并发症
术中
• 全脊椎麻醉(total spinal anesthesia) • 血压下降: vasodilatation\ vagus nerve • 毒性反应 • 呼吸抑制 • 恶心、呕吐
术后
• 脊神经根损伤 • 导管拔出困难或折断 • 硬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 • 硬膜外脓肿 • 脊髓前动脉综合征
科普三种最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
科普三种最常见的临床麻醉方法麻醉通常被认为是通过药物或其他方法对中枢和/或周围神经系统功能的可逆抑制,其主要特征是感觉丧失,特别是疼痛。
麻醉这个词来自希腊词naesthesis。
麻醉,顾名思义,麻是指麻木和麻痹,而醉是指在醉酒昏迷。
因此,麻醉的意义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患者整体或局部暂时丧失感觉,以达到无痛无知觉手术治疗的目的。
麻醉学是应用与麻醉有关的基本理论、临床知识和技术,消除手术疼痛,保证患者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的一门科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麻醉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不断丰富和完善,麻醉操作技术不断改进和完善,麻醉学科和专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目前,麻醉学已成为临床医学中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主要包括临床麻醉学、急诊复苏医学、重症监护监护与治疗、疼痛诊断与治疗等相关医学及其机理。
它是一门研究麻醉、镇痛、急救复苏和重症监护医学的综合性学科。
临床麻醉是现代麻醉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什么是临床麻醉?临床麻醉的基本任务是确保患者在无痛、安全的条件下顺利接受手术治疗,俗话说:“手术治病,麻醉保命”,麻醉医生是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生命守护神”。
麻醉医师,又称手术室的医生,不仅熟练掌握各种麻醉操作技术,保证患者手术无痛、顺利进行,还使用先进的仪器随时监测患者的生命功能。
如果由于手术、麻醉或患者原有疾病,发现威胁患者生命的问题,将采取各种治疗措施,以维持患者生命功能的稳定,确保患者安全。
二、临床麻醉常见的方法临床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全身麻醉适用于所有的手术。
椎管内麻醉适用于下肢和腹部手术。
神经阻滞适用于上肢和下肢的手术部位选择相应的神经进行精准局部阻滞。
无论选择哪种麻醉方法,病人都会有一个顺利的手术。
麻醉医师会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和手术需要,选择最适合患者的麻醉方法。
1.全身麻醉的方法:目前全身麻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另一种是全凭静脉麻醉。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是通过静脉麻醉药品和吸入麻醉药品产生麻醉作用。
8第八篇 椎管内麻醉常规
第八篇椎管内麻醉常规椎管内麻醉分为硬膜外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和骶管阻滞。
一.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上亦称腰麻或脊麻。
1.适应证会阴、直肠肛门、下肢及下腹部手术,一般手术时间<3小时。
2.禁忌证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禁忌证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病人拒绝中枢神经系病变穿刺部位有炎症脊柱外伤骨折难以纠正的低血容量穿刺有困难脊柱解剖异常无法放置操作体位颅内高压不合作或手术时间难预料出凝血功能异常3.术前访视除常规外,重点检查穿刺部位,并估计是否穿刺会遇到困难。
4.蛛网膜下腔阻滞分类1)局麻药比重所用药液的比重高于、相近或低于脑脊液比重分别称重比重液、等比重和轻比重液腰麻;2)给药方法有单次和连续法,连续法是用导管置入蛛网膜下腔,分次给药,可使麻醉状态维持较长时间。
6.穿刺术常用旁正中法,穿刺点为L3-4或L2-3,目前常用布比卡因7.5~15 mg稀释至3~5 ml注入。
7.常用药物及最大剂量8.不同比重药液的配置方法(1)重比重液:在局麻药中加入50%的葡萄糖0.1~0.2ml,用脑脊液稀释至3~4ml,使葡萄糖的浓度低于5%;(2)等比重液:用脑脊液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3)轻比重液:用生理盐水将局麻药稀释至3~4ml。
(4)在局麻药中也可按需加入阿片类药物和缩血管药物,阿片类药物的剂量是硬膜外腔的1/10,如吗啡0.1~0.2mg;缩血管药物如麻黄碱30mg。
9.影响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的因素(1)药物用量(2)药液比重(3)病人体位(4)局麻药弥散性与穿透性(5)穿刺部位(6)注射容积与速率(7)穿刺针斜口的方向(8)病人的特点如老人、产妇、肥胖者及腹内压增高等。
10.麻醉管理(1)穿刺前先开放静脉;(2)阻滞平面低于T10可称安全,即使心肺功能不全病人亦可选用;(3)准确测定记录上界阻滞平面,注意平面“固定”后再扩散。
如鞍麻采用重比重液,手术取头低位,平面会逐步向上扩散;(4)血压下降与病人情况及阻滞平面呈正相关,高血压和血容量不足的病人更易发生。
椎管内麻醉名词解释
椎管内麻醉名词解释椎管内麻醉是指使用止痛药物或麻醉剂在椎管内封闭处植入一根管子,以刺激脊髓或脊神经的方式来达到止痛的方法。
它是一种有效的止痛药物,可以有效地减轻病人的疼痛,减少他们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
椎管内麻醉可以用于治疗疼痛和镇痛,从而改善病人的病情。
一、椎管内麻醉的原理椎管内麻醉是在椎管内封闭处植入一根管子,在内部注入鞘内药物,以刺激脊髓或脊神经的方式进行麻醉。
这种麻醉方法被称为“直接鞘状神经阻滞”。
它的原理是通过管子注入的止痛药物以及脊神经坐落的大脑皮质节段,可以有效地抑制病人的痛觉,从而达到减轻疼痛的作用。
二、椎管内麻醉的优点1、短期效果显著:椎管内麻醉非常有效,对于有创性手术的病人,短期内可以改善病情,减少疼痛,恢复活动能力。
2、持效时间长:椎管内麻醉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效果,让病人获得更好的缓解症状。
3、减少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椎管内麻醉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对止痛药物的依赖性,也可以减少药物对病人的副作用。
4、安全性:椎管内麻醉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较少发生不良反应,不干扰呼吸、消化和心血管功能。
三、椎管内麻醉的适应症1、严重病态的慢性痛症:特别是背部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腰椎病、腰椎周围病及其它脊椎疾病引起的疼痛,皆可采用椎管内麻醉。
t2、椎管内肿瘤的治疗:当肿瘤的边界不清晰、多发转移或淋巴结转移时,可以采用椎管内麻醉,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3、痛经:椎管内麻醉可以减少痛经的严重程度,减少痛苦。
4、创伤性脊椎病:椎管内麻醉可以提高病人的身体功能,减少活动受限的情况。
四、椎管内麻醉的手术方法1、选择合适的椎管内麻醉方式:在选择椎管内麻醉方式时,应该考虑椎管间隙的病变情况,以及需要达到的最优结果,以此来选择最佳的麻醉方式。
2、止血处理:在进行椎管内麻醉手术前,术者应充分地准备手术工具,并对进行椎管内手术的人体血肿、血管、神经和关节等进行及时处理,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开创椎管内通道:确定椎管内的病变位置后,应利用针刺、抛光机或其他类似的仪器,开创通道,以便向椎管内注入药物。
患者对麻醉方式不了解的原因分析
患者对麻醉方式不了解的原因分析
麻醉的方式包括局部麻醉、神经阻滞麻醉、椎管内麻醉、全身麻醉等,麻醉药的原理根据麻醉的方式不同而有所不同。
1.局部麻醉:常用的局麻药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其原理是麻醉药物作用于身体的局部,阻滞末梢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作用。
其原理为局麻药作用于身体局部,阻滞末梢神经的传导,起到麻醉的作用。
2.神经阻滞麻醉:常用的麻醉药包括罗哌卡因、利多卡因等,其原理是麻醉药物作用于神经根或者神经丛,阻滞相应的神经干或神经丛所支配的区域神经传导,从而达到麻醉的作用。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神经干和神经丛,阻滞相应神经干或神经丛支配区的神经传导,达到麻醉的作用。
3.椎管内麻醉:常用的麻醉药物包括罗哌卡因等,其原理是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滞该神经根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局部麻醉药作用于脊神经根,阻滞该神经根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的作用。
4.全麻:常用的麻醉药包括氨氟醚、吗啡等,其原理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的状态,从而达到镇静、镇痛、意识消失,从而起到麻醉作用。
麻醉药物经过静脉或其他途径注入人体,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达到镇痛、镇静、意识消失以及遗忘的麻醉作用。
麻醉药物一般只能医生使用,不可擅自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OCAL ANESTHETICS
(LA局麻药)
• 化学结构 • 理化特性与麻醉性能 • 吸收、分布、代谢、清除 • 不良反应(毒性反应、过敏反应)
Aminoamide compounds
Aminoester compounds
Amide linkage
Lidocaine(利多卡因) Ropivacaine(罗哌卡因) Bupivacaine(布比卡因)
2%Xy 2.5ml、 5%GS 0.5ml、
布比卡因 10~15(<20)
0.5~0.75%Bup2ml 0.5~0.75 180~360 10%GS 0.8ml
Chemical stability extremely stable
locus of Biotransformation
undergo enzymatic degradation in the liver
Ester l) Tetracaine(丁卡因)
relatively unstable hydrolyzed in plasma by the cholinesterase enzymes
过敏反应 (allergic response )
发生率低、占不良反应的2%,主要是酯类局 麻药,酰胺类很少。
临床表现:荨麻疹、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 治疗: • 肾上腺素皮下或静脉注射 • 激素、抗组胺药治疗 • 控制低血压、维持基本生命功能
椎管内麻醉
Spinal & Epidural Anesthesia
Field block Peripheral never block
Spinal & Epidural Anesthesia
内容(contents)
• 局麻药Local
anesthetics
• 椎管内麻醉Spinal
anesthesia and Epidural anesthesia
• 神经阻滞Nerve block
理化性质与临床麻醉特性
离解常数(pKa)与显效时间、弥散性能 pKa= pH-㏒﹝B﹞/ ﹝BH+﹞ PH为7.4的生理状态下,pKa 越大,非离子成分 愈少,即能透过神经鞘膜的局麻药分子少,起效时间 越长、弥散性能愈差。
脂溶性(liposolubility)与阻滞效能(block efficacy); 前者是后者的决定因素,两者成正比关系,脂溶 性大,穿透N膜强,麻醉效能强。
处理(treatment)
原则:停止给药、镇静、维持稳定的呼吸和 循环
• CNS:兴奋----苯二氮唑 Convulsion抽搐---硫贲妥钠或Propofol
• 低血压 • 心脏停跳
原因与预防
原因:①过量②误入血管③血供丰富④个体差异 预防 • 限定用量(小儿按公斤体重给药) • 减量(据病人情况及麻醉部位) • 注药前回抽 • 缩血管药的作用(无禁忌证可加肾上腺素) • 术前用苯二氮类,巴比妥类药(可提高中毒阈值)
• 解剖Anatomy • 操作Technique • 适应症和禁忌症Indications &
Contraindications • 并发症Complication • 影响阻滞平面的因素Factors affecting
blocking region
o
ANATOMY
脊神经节段的体表标志
椎管内麻醉和神经阻滞
徐宏伟 华西医院麻醉科
麻醉的基本任务
• 消除手术导致的疼痛 • 维护和调控病人的生命体征
Clinical Anesthesia (临床麻醉)
General
Anesthesia (全身麻醉)
Regional
Anesthesia (局部麻醉)
Topical anesthesia Local infiltration anesthesia
椎管内麻醉作用机理
(一)药物的作用部位 spinal anesthesia : (1)透过软膜作用于裸露的脊神经前后根; (2)直接作用于脊髓表面。 epidural block : (1)透过椎间孔,作用于椎旁脊神经; (2)通过根蛛网膜绒毛,进入蛛网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经; (3)直接透过硬膜和蛛网膜,作用于脊神经和脊髓表面。 (二)神经阻滞顺序
交感神经——感觉神经——运动神经
椎管内麻醉对机体的影响
椎管内麻醉
运动N
感觉N
交感N
手术
呼吸抑制
血管扩张
迷走N
HR
周围阻力 循环血容量
严重低血压
TECHNIQUE
蛛网膜下腔麻醉(脊椎麻醉/脊髓麻 醉/腰麻)
SPINAL ANESTHESIA
体位
腰麻常用重比重液
药名
一次用量(mg)
常用浓度 (%)
蛋白结合率与作用持续时间成正比关系
吸收、分布、清除
• 吸收:药物剂量、作用部位、局麻药的性能、 是否使用血管收缩药
• 分布:肺 皮肤
心、脑、肾 肌肉、脂肪和
• 代谢、清除:酰胺类在肝脏被酶水解,酯 类被血浆中的假性胆碱酯酶水解。被代谢 为水溶性高的代谢产物经小便排出。
不良反应 (Adverse reaction)
• 毒性反应 (toxic reaction):指单位时间里血液中
局麻药浓度超过机体耐受的阈值引起的反应 。 • 表现:(先兴奋后抑制)
1.神经系统:口舌麻木、眩晕、耳鸣、视力障碍、 烦躁多言、意识不清、抽搐、肌痉挛。 2.心血管系统:早期可有HR、BP升高,但对循环 系统本身是抑制作用,最终导致HR、BP下降 , 甚至循环衰竭。
作用机理
• 受体学说:与Na+通道蛋白结合,使Na+通道不能 开放,不能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产生传导阻滞.
• 表面电荷学说:局麻药分子亲脂端与N膜非特异 结合,带电荷的阳离子排立在膜表面 ,中和膜的负 电荷,使跨膜电位增加。
• 膜膨胀学说:作用在神经膜内。进入神经细胞膜, 引起膜的体积膨胀和增加,膜的结构发生变形, 使Na+通道受压或破坏,阻碍Na+的流动和去极 化
维持时间 (min)
配方
普鲁卡因 100~150(<180) 5
Pro 150mg、 45~90 5%GS 3ml、
0.1%NE 0.25ml
丁 卡 因 10(<15)
1%Tet 1ml、 0.33 75~120 10%GS 1ml、
3%EP 1ml
利多卡因 60~100(<120)
2~4
7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