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辨析题库

合集下载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1.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答:这一命题是对的。

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是指实践标准的具体性、历史性和条件性。

包括下列方面:第一,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

任何实践都会受到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有其局限性;第二,实践具有社会性。

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的、历史的、群众的实践;第三,实践和认识都是发展的,实践对认识的检验是一个不断运动发展过程。

2.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答:这一命题不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可见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而不是英雄人物。

认为杰出人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从而夸大了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当然,杰出人物作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比普遍个人大得多的作用,并使历史事件打上杰出人物的个人印记,但要看到,杰出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他们不能决定和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进程和总方向。

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决定力量。

3.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答:前提是对的,推论是错误的。

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

人的劳动是任何社会进行生产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就不可能有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至于劳动力是否成为商品并不是人类进行生产的必要条件。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发生的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劳动力成为商品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新阶段。

四、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2小题为12分,第3小题为16分,共40分)1、根据以上材料试说明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6分),以及怎样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6分)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四、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1、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

√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扩展的真理,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正确地提示了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经过实践反复证明了的客观真理,这是它的绝对性,因而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历史的产物,无论从认识的广度还是从认识的深度上看,它都不可能穷尽一切真理,随着客观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实践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也需要得到发展、深化和完善,这是它的相对性,因此我们又必须发展马克思主义。

2、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三、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因此,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3、有用就是真理。

X是主观真理论,实用主义者把“有用”和“真理”完全等同起来,从根本上否认了客观真理的存在,否定了真理打客观性。

真理客观性的含义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是客观的。

4、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第三,时间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总之,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5、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的。

X不能把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相提并论。

这种观点是英雄史观是形式上的"二元论"实质上的历史唯心论。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但创造了社会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而英雄人物只是对历史发展起加速或延缓作用。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

马原辨析题整理版

三、辨析题(每题5分,共3题)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2.量就是指数量的多少。

3.假象是一种错觉4.按照牛顿力学原理 F=ma的公式说明:一切物质的运动都是外力作用的结果。

5.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6、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体。

7、真理就是客观事物。

8、科学技术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1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科学”。

11、世界统一于存在。

12、真理是有用的,因此,一切有用的认识都是真理。

13、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14、人权高于主权。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承认世界的统一性。

16.运动、变化和发展是同等程度的概念,它们彼此无实质区别。

17.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18.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

19.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20.只有正确的思想意识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的东西。

22.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可见理论比实践更重要。

23.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通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起作用的。

24.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外部矛盾则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5.社会规律发挥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26.意识的能动反作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7.一切反映论的共同特点是用实践的观点和辩证法的观点来说明认识论问题。

28.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

29.必然性是实现自由的消极障碍。

30.个人的自我价值高于其社会价值。

31.所有社会发展道路都是多种多样的,没有统一性3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明,任何意识都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33. 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34.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35. 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36. 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

(完整)马原辨析题题库

(完整)马原辨析题题库

辨析题题库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答:这一说法不准确.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

它既包括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也包括经列宁对其继承和发展,推进到新的阶段,并由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其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因为只有用发展了的理论才能指导发展了的实践.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

答: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是唯心主义者,在他看来,人们头脑中的思想不是现实事物及其发展过程的反映,而是在世界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绝对观念”的反映。

这样,一切都被头足倒置了,世界的现实联系完全被颠倒了。

因而,他的辩证法是唯心主义的、不彻底的。

费尔巴哈把自然界和人当做哲学的出发点,大胆地批判了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体系,提出了自然界是不依赖于任何人的观念而存在的,它是人类赖以生长的基础。

他认为,在自然界和人以外不存在任何东西,宗教幻想创造出来的那些最高存在物只是人的本质的虚幻的反映。

但是,由于他不了解实践活动的意义,不能正确理解人的本质,所以只能从抽象的人出发去考察历史,在社会历史领域又陷人了唯心主义的泥潭。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表明,在有关历史和时代的重大问题上,资产阶级哲学大师们的建树不能不受到历史和时代的局限。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古典哲学不是简单地加以拼凑,而是进行了彻底的改造.首先,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对他的体系和范畴进行了革命的改造。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第2章辨析题1."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错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具有差别的认识是否是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2.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真理包含谬误..错误..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颠倒的反映;对于确定事物和确定过程来说;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不容混淆的界限..真理与谬误的相对性;指的是两者共存于人类的认识中;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离开条件谈两者的转化;或者把两者混为一谈;就是错误的..3.有用就是真理..错误..这是实用主义的真理观..真理是主观符合客观的正确反映;能够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当然是有用的..但不能倒过来说有用就是真理;如果把“有用”作为真理标准;真理就成为可以为满足人们的主观需要而随意确定和制造的了..每个人的“有用”的标准都不一样;资本家无偿地占有工人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是因为剥削对他是有用的;剥削也就成了真理..可见“有用就是真理”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混淆了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因此是错误的..4.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没必要学习书本知识..错误..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并没有否定学习书本知识的重要性..首先;书本知识是前人或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直接经验概括总结而来的;从根本内容与根本源泉看;仍然来自实践..第二;人类的认识是世代相传的;现实中每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有限的;前人认识的终点;就是后人认识的起点;有了通过书本知识的人类智慧结晶的世代相传;才有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第三;有了实践经验;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书本知识..割裂了实践经验与书本知识的辩证关系的观点是错误的..第3章辨析题1.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1该命题认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2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1生产关系是社会的基本关系;它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它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2网络是人们的一种交往工具;它会对社会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由计算机网络建立的关系可以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多种社会关系;但不会成为社会的基本关系..第5章辨析题1、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垄断价格的制定仍然要受到客观经济条件的制约..垄断价格虽与价值有较大偏离;但从全社会看垄断部门和非垄断部门的市场价格总量是在社会产品的价值总量基础上进行调节的..而且;垄断价格制定仍会受到市场需求、供给和成本三因素的制约..因此;社会产品价值总量仍是垄断价格变动的轴心..2、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高级阶段出现的一种现象;是伴随着科技和社会生产达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大大加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各种壁垒不断削减;规范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通的国际规则逐步形成而出现的一种客观历史进程..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科学预见到了“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的趋势..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成为不可逆转的事实;不以任何人、任何国家的意志为转移..任何国家都只有积极参与;趋利避害;才能求得自身更好的发展..3、有人认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普遍建立、股权极大分散;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这就意味着资本主义私有制会发生本质变化..答案要点此观点错误..资本主义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是财产组织形式的变化..生产高度社会化要求资本进一步社会化..股份公司的巨额垄断资本仍由掌握股票控制额的少数金融寡头所控制..因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会发生质的变化..。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马原辨析题库(word文档良心出品)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不可能是科学的错误,观点太片面 . 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 我们国家是社. 会主义 , 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 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 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 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语 . 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 . 思维的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和相对性 . 恩格斯指出 , 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 , 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维 . 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 , 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 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 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 . 因此,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 , 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 同样又是有限的 .3 、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但是 , 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 , 更不能代替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 . 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 通过逻辑推理 , 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 . 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律来进行的 . 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 , 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世界过程中 , 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 , 因此具有普遍性 . 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 , 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 , 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性的反映 . 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 , 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检验具有重要作用 . 例如 , 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 , 它可以起到由已知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 , 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真理的过程中 , 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行检验使其实现 . 众所周知 , 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 那么它就有共性 , 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 , 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的反映 , 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 . 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 . 此外 , 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时 , 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 . 同时 , 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析时 , 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 . 总之 , 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 有时在一些领域 , 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 , 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 . 因为一是逻辑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 , 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 , 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二是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 . 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 . 三是经过逻辑证明了的认识或结论 , 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 总之 , 只有以实践为后盾的逻辑证明才能在一些领域中起着单独的直接的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作用. 即使如此 , 其结论的真理性实现往往还需实践给予最终的裁决或持续不断的检验.5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错误,存在与意识)6 、工资、利润、地租、利息都不是由资本创造的(错误,利息是资本创造的)1 、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p233)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错误 (1) 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辨析题1、伟大的思想来源于天才的头脑。

错2分,任何思想都来源于客观物质世界,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思想是对物质生活实践的反映,伟大思想也不例外。

本题犯了主观唯心主义错误。

4分2世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

对2分,运动与变化与物质的关系4分3、意识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对2分,主观与客观统一的表现4分。

4、只有正确意识,才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错2分,只要是意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统一的表现4分5、辩证的否定是否定与肯定的对立统一。

对2分,辨证否定是对旧事物中消极因素的否定与克服,同时又是对旧事物中合理因素的肯定与保留,还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4分6、坚持真理就一定能实现价值。

错2分,坚持真理体现的是遵从客观规律,获得的是客观效果;实现价值体现的是满足主体(人民大众)需要。

坚持真理不一定能实现价值,遵从规律带来的客观效果有时不能满足主体需要甚至伤害大众利益。

这是真理和价值的对立性表现。

4分。

7、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是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

错2分,资本原始积累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对本国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二是对殖民地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4分8、资本在本质上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错2分,资本的本质3层递进观点。

4分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对2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内的经济关系调整,没有根本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社会生产资料由垄断资本家占有和支配,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所以只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4分10只要生产力发展了,就表示社会进步了。

错2分,社会进步是一个综合标准,生产力进步只是基础,还需要占有和分配公平,政治和法律正义,思想道德水平高,每个人的自由和发展获得保障。

4分11人的现实本质是劳动。

错2分,劳动是人的类本质,人的现实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4分1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马原部分辨析题

马原部分辨析题

六、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 展史的“钥匙”。
•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劳动在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形成中起了决定 作用,是物质财富和一切社会关系的物质 根源,因此,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 发展史的“钥匙”。
七、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在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 建筑三者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因 此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该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变革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看到科技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
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可能是积 极的、进步的,也可能是消极的、衰退的。 •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第89页(2008版)。
二、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了历史。
五、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 会问题。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在阶级社会中,科学技术解决不了阶级压 迫和贫富分化,此外,在当代科学技术还 会带来新的问题。 • 该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 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变革 与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看到科 技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 用是不同的。
八、“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史 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P87(2008版)

九、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 我们必须承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中,思想 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历史包含思想史。 •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类社 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 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是阶级斗 争的历史。因此不能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该 观点属于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65道辨析题1、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以充分发展的产物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阶级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一定发展而又发展不充分的产物。

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所形成的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即: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与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有被称为哲学的两个对子。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问题;二是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第一个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第二方面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事物是又动又不动。

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相对静止包含着绝对运动,静中有动;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动中有静;所以,纯粹的运动和纯粹的静止都是不存在的。

5、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这种说法否定了农业生产的客观规律性,夸大了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凭“胆”、凭主观臆想去搞生产,其结果只能使生产遭到破坏,受到客观规律的惩罚。

6、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向前发展,这时就必须变革社会的生产力以适应生产关系的向前发展。

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只能变革生产关系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7、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国家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当阶级矛盾尖锐对抗和冲突时,统治者阶级就会运用国家这个暴力机关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答:此说法是对的。

因为: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生产力的实体要素中去,从而极大的改变生产力的面貌;并且,科学技术还可以渗透到管理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仅供参考,但不是考试题。

辨析题1.唯物主义是可知论,唯心主义是不可知论。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 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反过来,如果存在是物质,世界统一于存在就是统一于物质,这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3. 重点论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

所谓重点论是指在分析解决矛盾时,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两点论则是指在着重抓重点的同时,对非主要矛盾和矛盾的非主要方面给予适当的关注。

重点论的对立面是均衡论,两点论的对立面是一点论。

由于讲重点论是以承认非重点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它内在地包含着两点论。

4.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

马原,,判断题,,辨析题题简答题绪论三、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就是要完全、彻底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得理论贯彻下去,不容许一丝一毫得修改。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不就是科学得。

四、判断题:(判断正误,正确得打“√”,错得打“×”)1、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得世界观与方法论,学好它我们就能永不犯错误。

2、马克思恩格斯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创立者,与她们个人得主观条件就是分不开得。

3、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得理论品质,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得思想已经过时了。

4、马克思主义就是科学得体系,因此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得社会主义国家得发展总就是一帆风顺得。

五、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分析并回答问题)材料1:马克思恩格斯在 1872 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得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 年来得情况发生了多大得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得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就是完全正确得……由于最近25 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得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得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就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得巴黎公社得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特别就是公社得经验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得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得目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1995 年版)材料 2:恩格斯在 1895 年时指出: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错了,暴露出我们当时得瞧法只就是一个幻想。

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得错误瞧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得条件。

1848 年得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4 卷)1995 年版)材料3:“决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她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得问题提供现成答案。

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她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得问题提供答案得任务。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

(完整版)马原辨析题以及答案辨析题参考答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1、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在于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参考答案: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凡是主张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就属于唯物主义阵营;与此相反则属于唯心主义阵营。

第二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即凡是主张我们的思维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是可知论,与此相反的则是不可知论。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把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仅归结于为人们提供一个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是不全面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所以它是“科学之科学”。

参考答案: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对哲学性质和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一种错误看法。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低下和人们认识能力不高,各门具体科学都还处于未分化的状态而包含在哲学之中,这时的哲学也就带有一种知识总汇的性质。

到了近代,具体科学纷纷从哲学的母体中分化了出来,成为专门的独立学科。

一些哲学家由于未能理解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一般与个别、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把哲学当做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一种特殊科学,提出了“哲学是科学之科学”的命题,这个命题本身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对把哲学当做“科学之科学”的观点,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性质的规定。

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但不能由此就说它是“科学之科学”。

3、意识是特殊物质的功能和属性,因而意识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参考答案:这是一种从正确前提导出错误结论的观点。

意识依赖于物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物质的功能,但它又是与物质有本质区别的。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具有主观特性的精神现象。

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最全、最全版考试专用)

马原马克思主义原理辨析题(最全、最全版考试专用)

辨析题1.社会规律具有主观性。

P29错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所转移的。

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性是社会生活的本质,人类社会统一于物质。

人类社会的客观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人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不意味着脱离了物质世界。

人的生命形态和生命活动仍然是物质的,人赖以生存的全部生活资料也只能取之于物质世界,离开了一定的物质自然环境,人类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和发展。

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

人类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作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如果仅仅停留在意识或思想的围,人类是无法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

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力量,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意识统一于物质。

P28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

因此,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P26对观念即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一方面,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另一方面,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从意识本质来看,意识是人脑这样一种特殊物质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依赖物质4.凡是前后相继的现象都是因果关系。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辨析题1、正确的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的意识不是对物质的反映错误。

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归根到底也是来自客观事物,而不能说是主观自生。

因为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主观形式与客观内容的统一。

就是说各种意识形式,不论其内容如何特殊,看起来如何远离现实生活,都不可能是主观自生的,而是来自现实、来自物质世界。

正确的思想是对客观世界的正确反映;错误的理论、荒唐的观念、离奇的幻想,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仍然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只不过是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

4、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正确。

观念的东西来自于客观外界,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才说不过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首先,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只有当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反映到人脑之后,才能形成意识。

其次,从意识的形成来看,先要有客观对象,没有对象的存在,就没有对它的映象,反映者依赖于被反映者。

此外,还要有人脑的作用,对感觉经验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才能形成具体的意识。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有用就是真理、、答:此说法是错误的。

真理是有用的,但是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

如谎言对骗子是有用的,但是它不是真理,因为真理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认识,是不是真理不能拿是否有用来衡量。

错。

“有用即真理”是典型的实用主义真理观.它把真理的本源问题和真理的作用混为一谈,从而否定客观真理,主张主观真理。

“有用就是真理”混淆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真理具有客观性的,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极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任何真理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真理的确是有用的,因为真理具有价值性,它能够满足人的需求。

但是,价值性并不是真理的根本属性,真理的根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价值性是以真理的客观性为基础的。

2、有的真理是绝对真理,有的真理是相对真理错误。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种不同的真理,而是同一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和方面。

马原辨析题

马原辨析题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 1.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2.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的核心3.任何个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都是起作用的。

4.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

5.社会有机体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因而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多元的。

6.社会规律发生作用离不开人们的自觉活动,所以社会规律不是客观的。

7.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的原理表明先有劳动,后有人和人类社会。

8.社会历史是自然历史过程。

9.人既是社会的自然前提,也是社会生活的主体。

10.评价人的价值的标准是社会地位的高低。

11.社会规律是客观的,因而它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

12.经济是社会的基础,所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关系。

[参考答案要点:]1.答案要点:错误。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目的。

上述观点片面夸大了人的目的性,实际上把自己当成目的,而把他人和社会当成满足其目的的手段,是一种个人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

2.答案要点:错误。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即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意识形态(即思想上层建筑)。

在社会的上层建筑中,国家政权处于核心地位。

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是区分不同上层建筑性质的根本标志。

3.答案要点:正确。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同时也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参加了一定的历史活动,对历史的发展都有不同的影响,因为历史的发展是由具有不同思想、目的、动机的人的“合力”构成的。

个人对历史发展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不同。

但是,对历史起决定作用的是人民群众,而不是个人。

4.答案要点:错误。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标准。

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唯物史观。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

大学生马原考试辨析题整理辨析题绪论1、坚持马克思主义算是要彻底、完全地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别容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答这一讲法错误。

随着时代的进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详尽论述也许别再适用,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咨询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

坚持马克思主义别是要生搬硬套、机械僵化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而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进展。

2、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因此别是科学的。

答这一讲法错误。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和科学性是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科学办法揭示了人类社会进展的客观规律,如实描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斗争这一客观现实,为无产阶级革命预备了理论武器,因而它又是科学的。

第一章1、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这一命题是错误的。

辩证唯物主义以为,世界统一于物质。

“存在”一词惟独与意识相对应时才具有确定的含义,即指物质。

假如笼统地讲“世界统一于存在”,则是一种折中主义的错误命题。

因为“存在”指啥,在这个地方是别明确的,物质是一种存在,精神也是一种存在。

所以,正确的讲法是“世界统一于物质”。

2、错误的意识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

答:此观点错误。

辩证唯物主义以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强大的能动作用。

其中,正确意识可以指导人们采取正确的行动,从而产生预期的好的效果,推动事物的进展;错误的意识会引导人们采取错误的行动,别能产生预期的效果,阻碍事物的进展。

所以,错误的意识别是对物质没有能动作用,不过产生的作用是消极的、晦气的。

3、否定算是新事物彻底抛弃旧事物,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以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评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经过辩证否定,事物向前进展。

又由于新事物是在旧事物中孕育成长的,新事物汲取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成份,当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时,新旧事物之间仍然存在着继承性的联系,辩证否定又将新旧事物联系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因为受到了利益的束缚,就
不可能是科学的
错误,观点太片面.任何统治者都是为维护自己阶级的利益.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代表工农联盟.所以说我国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维护的就是资本家的利益.判断社会理论或者其他政策思想是否科学要看它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就是科学的.
2、人的思维是至上性与非至上性的辩证统一
正确,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是恩格斯在批判杜林的永恒真理论时使用的术
语.用来说明人的思维能力是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的统一.思维的至上性是
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绝对性;思维的非至上性是指人的认识能力的有限
性和相对性.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不是指个别人的思维,而是指整个人类的思
维.作为无数亿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的思维,是至上的、无限的是能够完全认
识客观世界的;而对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个别人来说,他的思维能力要受到
种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限制,因而是非至上的、有限的.因此,人的思维是至上的,
同样又是非至上的,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同样又是有限的.
3、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两极分化和分配不均(P123,错误)
4、逻辑证明任何时候也不能成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错误,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但不否认逻辑证明在检验真
理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逻辑证明不能与实践标准并列,更不能代替
实践标准.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一种方式.逻辑证明就是运用已知的正确判断,
通过逻辑推理,从理论上确立另一判断正确性的方法.它是严格按照人的思维规
律来进行的.思维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它是在人们认识客观
世界过程中,对实现主客观相统一的最典型、最一般模式的升华和抽象,因此具
有普遍性.逻辑思维是人类全部历史实践的产物,理性思维能力是人类实践能力
在精神形式上的内化和积淀,逻辑推理的规则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内在普遍特
性的反映.逻辑证明是人类认识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对理论的形成、发展和
检验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某种新的理论尚待发现的时候,它可以起到由已知
推论未知的探索真理的作用;在真理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它可以起到阐述真理的
作用;在运用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提供指导线索,避免走弯路;在检验和实现
真理的过程中,它可以起到理性分析的、甚至于可以直接对某一认识的真理性进
行检验使其实现.众所周知,凡是已知的知识是对事物最本质、最一般化的认识,
那么它就有共性,不仅是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反映,而且也是对同类事物共同本质
的反映,由已知推出未知是毫无困难的.如用“凡生物必死”作为已知的普通性
的知识就可以推论出各类生物一定灭亡的正确性.此外,认识在实践中接受检验
时,必须运用逻辑方法使其具有可检验的形式.同时,对实践过程和实践结果分
析时,也必须充分运用逻辑方法.总之,逻辑证明常常发挥着直接检验和实现真
理方式的作用,有时在一些领域,例如数学、逻辑学和哲学领城里常常单独地起
着检验和实现真理方式的作用.
但是相对实践方式,逻辑证明还不是检验、实现真理的根本方式.因为一是逻辑
证明所依据的是思维规律和逻辑规则,而思维规律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规律,
逻辑规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人的思维规律,这些归根到底都需要实践来证明的.
二是只有科学的逻辑证明才是实践检验的间接的、集中化的形式.逻辑证明的前提、规则和过程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三是经过逻辑证明了的认识或结论,还需要实践给以最终检验或持续不断的检验.总之,只有以实践为后盾的逻辑证明才能在一些领域中起着单独的直接的检验和实现真理的作用.即使如此,其结论的真理性实现往往还需实践给予最终的裁决或持续不断的检验.
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是唯物史观的基本问题(错误,存在与意识)
6、工资、利润、地租、利息都不是由资本创造的(错误,利息是资本创造的)
1、资本主义之所以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种制度不符合人的理性和道德的要求(p233)
2、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错误(1)这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资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

唯物史观认为,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成员都是目的又是手段,彼此之间都是互相服务的,始终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

(2)马克思提出,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3)如果片面谈论人是目的,实质上是把自己当作目的,把他人和社会变成满足自己欲望的手段。

这是一种极端自私的人生价值观。

3、可知论是唯物主义,不可知论是唯心主义
错误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来划分的.而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是根据其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来区别的.②唯物论者是可知论者,如果说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者就是片面的.在哲学史上,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承认世界是可知的,如黑格尔这样一些唯心主义者.只有少数哲学家才是不可知论者.
4、“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意思是真理是多元的,真理是不是多元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说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这是由于人们的认识不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人的正确认识不仅具有客观性,而且具有主观性和差别性.
所谓客观真理是指人的认识中含有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人的认识主体差别性,而这些差别的认识是否真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是真理,应由实践来检验.因此,承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这是因为:客观原因,不同的人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主观原因,不同的人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立场不同
5、辩证的否定观的实质就是扬弃
正确,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具体地说,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弃”),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扬”)
6、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P2)
1、循环经济和辩证法原理之间的关系
(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联系具有多样性.“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体现了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3)循环经济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以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