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4_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df4650d4ccbff121dc3683d4.png)
审计失败和法律责任的防范
• 完善审计制度 • 加强审计监督 • 强化审计人员法律意识 • 严格划分相关责任,严厉打击
违反法律的行为
审计失败案例分析(银广夏事件)
2001年银广夏利润造假案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 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 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 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 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 不可能的产品"。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
֍公司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利 润77 156.70万元 ֍2001年 1-6月虚增 894万元,实际亏 损2 557.10万元。 ֍2001年9月后,因涉及银广夏利润造假 案,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解体。财 政部亦于9月宣布,拟吊销签字注册会 计师刘加荣、徐林文的注册会计师资格; 吊销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资格, 同时,将追究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负责 人的责任。
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法律责任
• 独立审计准则没有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致使签字注册会计师履行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却没 有发现银广夏管理层的舞弊行为。
•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疏于执行已颁布的独立审计准则,在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两 方面均存在重大过失。
• 中介机构所指派的执业人员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执业准则,未尽高度注意义务或者忠实义务 的,给委托人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应当退还委托人交纳的委托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原因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
![财务舞弊银广夏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d38fae8e009581b6bd9eb87.png)
财务舞弊案例——银广夏事件公司概况公司名称: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日期:1993年12月21日上市日期:1994年06月15日经营范围: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1993年11月,陈川在宁夏合资成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此后银广夏投资牙膏、水泥、白酒、牛黄、活性炭、葡萄酒、房地产,但收效并不显著。
世纪绩优的发迹历程1996年公司开始治沙种草,创建闻名于世的银广夏麻黄草种植基地,银广夏由此踏上发迹的征程。
银广夏业绩的奇迹性转折,是从1998年发端的。
这一年,银广夏传出了来自天津的“好消息”,天津广夏“独撑大局”。
1999年,银广夏利润的75%来自于天津广夏;到了2000年,这个比例更大。
银广夏1994年在天津成立控股子公司——天津宝洁制品有限公司,1997年12月31日更名为天津广夏(集团)有限公司。
由上可见,天津广夏是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最大的全资子公司。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2001年3月,银广夏公布了2000年年报,在股本扩大一倍的情况下,每股收益增长超过60%,达到每股0.827元,盈利能力之强,令人惊异。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银广夏2001年的市值高居深沪两市第三名,银广夏创造了股市神话。
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世纪骗局的揭露2001年03月31日蒲少平提出的9个疑问2001年08月01日《银广夏陷阱》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第一,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其所宣称的数量;即使只按照银广夏2000年1月19日所公告的合同金额,1.1亿马克所包括的产品至少应有卵磷脂100吨、姜精油等160吨。
银广夏舞弊案例
![银广夏舞弊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eed2f3283c4bb4cf7ecd140.png)
银广厦舞弊案真相再清楚不过了:天津广夏1999年、2000年获得“暴利”的萃取产品出口,纯属子虚乌有。
整个事情--从大宗萃取产品出口到银广夏利润猛增到股价离谱上涨--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银广夏陷阱根据银广夏1999年年报,银广夏的每股盈利当年达到前所未有的0.51元;其股价则先知先觉,从1999年12月30日的13.97元启动,一路狂升,至2000年4月19日涨至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赠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较之于1999年“5·19行情”发动前,则上涨了8倍多;2000年全年涨幅高居深沪两市第二;2000年年报披露的业绩再创“奇迹”,在股本扩大一倍基础上,每股收益攀升至0.827元。
“奇迹”并未到此为止。
2001年3月1日,银广夏发布公告,称与德国诚信公司(Fidelity Trading GmBH)签订连续三年总金额为60亿元的萃取产品订货总协议。
仅仅依此合同推算,2001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就将达到2至3元!在更早些时候,银广夏董事局主席张吉生预测,未来三年内每年业绩连续翻番“不成问题”。
这是个灿烂的未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为之目眩。
证券行业内部,相信银广夏神话的人并没有想像的那么多。
--一位基金经理说:“(银广夏的业绩)好虽好,但不符合常识。
”--一位著名证券公司农业领域的研究员很久以来都不把银广夏列入观察范围,问其原因,答:“有研究的必要吗?”各个证券网站上进行着观点泾渭分明的超级大讨论。
著名的证券专业聊天室“和讯大家谈”里,关于银广夏的帖子数以千计,质疑者和支持者各执一词,争论不休。
在那里可以找到各种传言。
但仅凭“感觉”、传言、争论、甚至“常识”,还是缺乏依据。
记者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跟踪采访,渐渐逼近真相,银广夏的"神话"被逐步还原了本色。
2012124_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2012124_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1124aa926bec0975f465e268.png)
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银广夏投资者的巨额损失,又引发了股民要求建立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和赔偿机制的呼声,银广夏案也被称为“中国证券民事赔偿第一案”。
2006年12月21日,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利用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解决中小股民诉讼问题的议案》,决定向特定股东转增15435023股,特定股东按照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代公司向中小股民诉讼原告支付赔偿股份,而这批股份按照公司2007年5月27日公告所称已经于5月25日完成过户。
这也表明,银广夏事件从东窗事发到完成民事赔偿经过了漫漫征途即将收尾。
银广夏事件是上市公司中财务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
银广夏事件始末: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为了夸大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达到增资配股的目的,时任天津广夏(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董博,在原银广夏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指令和原银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的同意下,在采取虚构进货单位、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伪造销售发票、进出口报关单、银行进账单等手段的同时,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纪录,阎便让天津广职工刘文军、李东、郑娟等人伪造萃取产品原料入库单、产品出库单等,由董博编入天津广夏公司1999年度财务报表中。
其中,制作虚假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9亿元,后该虚假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人银广夏年报,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1.28亿元。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的董博在丁功民的授意、李有强的认可下,伪造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22笔,共计2.45亿元,以及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等5笔,共计4.76亿元,并继续采取1999年度造假手法,虚做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亿元,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8亿元。
2001年5月,李有强承诺2001年中期利润分红资金由天津广夏承担。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b28ebb0e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8a.png)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近年来,财务舞弊问题在上市公司中屡见不鲜,给投资者和市场信心带来了极大的打击。
作为中国领先的银行之一,银广夏也遭遇了财务舞弊的指责。
本文将对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问题进行探析,旨在揭示其中的原因并提出预防之策。
一、背景介绍银广夏是中国某行业的龙头企业,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势头。
然而,最近几年,有报道指出该公司存在财务舞弊行为,引起了公众和投资者的担忧。
二、可能原因分析1. 利益冲突在上市公司中,存在着多个利益相关方,如股东、管理层、投资者等。
这些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冲突可能导致一些人为了个人或特定集团的利益而进行财务舞弊。
比如,管理层可能为了保留自己的职位而突出自己的业绩,股东可能为了提高股价而采取不当手段。
2. 不完善的内控体系内控体系是上市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公司的财务运作和信息披露起到了重要的监管作用。
如果内控体系不完善,就会给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可能的原因包括内部审计不够严格,对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不充分等。
3. 目标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性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往往会面临各种目标和指标的考核,如业绩目标、基本薪酬等。
如果目标考核制度不合理,会导致管理层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不当手段。
可能的原因包括目标设定不合理、激励制度失衡等。
三、预防之策1. 加强内部审计内部审计是发现和预防财务舞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审计的重视,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经验。
同时,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审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2. 完善内控体系公司应加强对内控体系的建设和管理,确保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此外,公司应定期对内控体系进行评估和优化,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防止财务舞弊的发生。
3. 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公司应建立合理的目标考核制度,确保目标设定合理、激励机制公正。
管理层应遵循法律法规,诚信履行职责,不以谋取私利为目的进行财务操作。
四、结论财务舞弊对上市公司的声誉和市场信心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06842e0066f5335a8121da.png)
银广夏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探析一、事件回溯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其股价从3.98元/股一度攀升到37.99元/股。
但自2001年8月,《财经》封面文章《银广夏陷阱》揭露其业绩完全是通过财务造假虚构的,银广夏瞬间从天堂打入了地狱,成为了中国的安然。
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以及董事会监视不足的条件下,银广夏在财务舞弊过程中已经行成了一条造假流水线。
1999银广夏虚构了北京瑞杰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京通商贸有限公司、北京市东风实用技术研究所等单位,从原始材料的购入开始造假,伪造了这几家单位的销售发票和银行汇款单。
为完善造假过程,天津广夏职工伪造了萃取产品虚假原料入库单、班组生产记录、产品出库单等。
1999年度,银广夏公司向社会发布的虚假净利润高达12 778.66万元。
2000年,银广夏继续造假活动,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764.6431万元。
该公司从原料购进到生产、销售、出口等环节,公司伪造了全部单据,包括销售合同和发票、银行票据、海关出口报关单和所得税免税文件。
其舞弊工程不仅涉及公然造假而且涉及大量的违规操作。
二、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成因分析尽管西方会计界对财务舞弊的研究成果对我国的财务舞弊防范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但是由于其研究成果是以比较完善的资本主义市场为前提的,未考虑到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因此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研究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进行展开。
(一)、外部压力迫使高层管理人员参与舞弊,以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双赢”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作为股市佼佼者的银广夏进行一系列财务舞弊的最主要的动因就是避免ST、摘牌和各种处罚,弥合监管要求。
《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最近三年连续亏损的,由国务院证券管理部门决定暂停其股票上市”;另外,深沪两个交易所也规定,凡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上市公司一律要被“ST”处理。
许多像银广夏之类的上市公司为了保全上市资格或不被“ST”处理,一般都会实施财务舞弊。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7bbc3f7d168884868762d6ac.png)
1)现代化舞弊对独立审计提出挑战 2)与国外客户交易给函证带来困难 3)向海关等政府部门函证尚有法律障碍 4)高科技产品带有诱惑欺骗性 5)执业环境与社会诚信---尤其是政府诚信缺失 6)有现金流量配合有一定蒙蔽性 6)
借鉴启示
1.技术创新:审计理念与方法 ——观念重于方法 2.组织创新:事务所模式选择——制度重于技术 3. 3.监管创新: 政府行为的理性 : 4.协会定位: 权益维护与诉求 5.合并教训:责任配置与防范
弥天大谎
2001年8月,《财经》 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 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 件被曝光。专家意见认为, 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 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 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 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 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 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 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 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 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 提取。
银广夏审计失败案例
吴洁 审计0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 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 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 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除向正常销售单位开具外,董博指使天津广夏公司职员付树通以天津广夏公司名 义向天津禾源公司(系天津广夏公司萃取产品总经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90 份,价税合计22 145.6594万元,涉及税款3764.7619万元,后以销售货款没 有全部回笼为由,仅向北辰区国税局交纳“税款”500万元。2001年5月,为中 期利润分红,银广夏总裁李有强以购买设备为由,向上海金尔顿投资公司借款 1.5亿元打入天津禾源公司,又以销售萃取产品回款的形式打回天津广夏账户, 随后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的形式上交广夏公司。据董博当庭供述,在 造假过程中,部分财务单据及所涉及的银行公章,是其在电脑上制作出来的。这 样,依据庭审及起诉书,银广夏造假是一个由李有强同意、丁功民授意、董博实 施、阎金岱协助,以及刘加荣、徐林文“明知”有假而不为的过程。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387579da561252d381eb6e48.png)
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为人知的造假事件,是中国股市的第一造假案。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银广夏造假案例及真相,一起来看看吧!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及真相结果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
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财经》杂志发表银广夏陷阱;一文,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专家意见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一)疑点(1)利润率高达46%(2000年),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 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 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4)签下总金额达60亿元合同的德国诚信公司(fedelity trading gmbh)只与银广夏单线联系,据称为一家百年老店,但事实上却是注册资本仅为10万马克的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5)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都是整数吨位,一次购买上千吨桂皮、生姜,整个厂区恐怕都盛不下,而库房、工艺不许外人察看。
(6)萃取技术高温高压高耗电,但水电费1999年仅20万元,2000年仅70万元。
会计信息质量质量案例-信息造假
![会计信息质量质量案例-信息造假](https://img.taocdn.com/s3/m/c98190c3bb4cf7ec4afed0bc.png)
2012-8-4
会计学
3
案例要求:
根据银广夏违规事实,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请具体阐述“银广夏”上述造假行为,同时阐述这些造假行为 主要违反了会计信息质量的那几项要求? 2.试分析“银广厦”会计信息造假案例中,受害群体与受益群体主 要分为那几类? 3.可以从哪几方面保障受害群体的权益以及惩处受益群体?
[
2012-8-4
会计学
4
2012-8-4
会计学
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案例内容:
下面仅以银广夏2000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56704.74万元为 例进行分析。
1、天津广夏2000年度采取伪造销售、采购合同和发票,伪造银行票据、海关 出口报关单等手段,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52287.38万元。 2、芜湖广夏2000年度采用少计销售成本、少计管理费用、少计经营费用等手 段,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277.36万元。 3、银广夏下属海韵文化公司在不具有电视片《中国博物馆》产权的情况下, 虚构该片广告收入3000万元,致使银广夏虚增利润2670万元。 4、银广夏将1999年配股资金10455万元以增资扩股方式投入贺兰山葡萄酒公 司,以收取配股资金利息冲减财务费用等手段虚增利润1470万元。
有关会计信息质量案例
案例: 银广夏会计信息造假案例
2012-8-4
会计学
1
案例背景: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现证 券简称为ST银广夏(000557)。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 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2001年8月,银广夏虚构财务报表事件被曝光。 银广夏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 60万元,少计费用4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 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0万元,由于银广夏主要控 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年及以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银广夏 1998年度利润的真实性无法确定; 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实际亏损5003.20万元; 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实际亏损14940.10万元; 2001年1―6月虚增利润894万元,实际亏损2557.10万元。
银广夏事件
![银广夏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5d71523d83c4bb4cf7ecd1eb.png)
CPA124 孟子钰1223426“银广夏事件”分析简介: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0557,是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家上市公司。
1993年11月26日,经宁夏回族自治区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银广夏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74,000,000股,1994年1月28日公司正式成立,1994年6月17日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
公司的经营范围为高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天然物产的开发,加工,销售;动植物养殖,种植,加工,销售;食品,日用化工产品,酒的开发,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等。
目前公司的主导产品为酿酒葡萄种植,加工,葡萄酒销售。
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在深圳交易所上市,此时银广夏以软磁盘为主业,但当时国内软磁盘行业竞争已如火如荼,每生产一张软磁盘就要亏损2美分,因此对银广夏来说,转型迫在眉睫。
银广夏为维持每年10%的净资产收益率奔忙,其所作项目从牙膏、水泥、海洋物产、白酒等到葡萄酒和麻黄草,大部分项目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盈利水平始终貌不惊人。
1998年,从天津广夏出来一个好消息,天津广夏与德国诚信公司签订出口供货协议,天津广夏将每年向这家德国公司提供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技术所生产的蛋黄卵磷脂50吨,及桂皮精油、桂皮含油树脂和生姜精油、生姜含油树脂产品80吨,金额超过5000万马克。
1999年,银广夏利润总额1.58亿元,其中76%即来自于天津广夏。
随后,银广夏公告,将再从德国进口两条800立升萃取生产线,后又将计划升级为两条1500立升*3和一条3500立升*3的生产线。
计划中的生产能力是天津广夏现有生产能力的13倍之多!一时间,市场为其展现的暴利前景而沸腾。
从1999年12月30日至2000年4月19日不到半年间,银广夏从13.97元涨至35.83元,于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
![财务造假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64ee49c308a1284ac8504338.png)
经典审计案例之一:“银广夏”上市公司造假案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是1993年经宁夏回族自治区体改委和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批准,采用社会筹集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是宁夏首家上市公司,1994年6月17日,银广夏A股(股票代码:000557)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市6年内公司的资产总额从1.79亿元增至24.3亿元,股本从7400万股扩张至50526万股,税后利润增长率达540%,具备了成为中国未来大蓝筹股的潜力。
这是自治区确定的中药现代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生态建设先进企业经营;高科技中药制药生产、销售;动植物养殖、销售;食品、日用化工品生产、销售;房地产开发、销售;餐饮业、酒店业;葡萄酒的生产、销售(建成3.24万亩酿酒葡萄种植基);公司采用多项高新技术治理沙漠,在沙漠治理及生态农业方面的卓越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赞誉,获得多项荣誉。
江泽民主席称赞银广夏不但治了沙,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开创了我国企业治沙的先河,在西部大开发中打响了头一炮。
胡锦涛副主席赞扬说:你们是西部大开发的先行者。
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这只股票是1999年12月30日股价开始启动,至2000年4月19日已涨至35.83元。
次日实施了优厚的分红方案10转增10后,即进入填权行情,2000年12月29日完全填权并创下37.99元新高,折合为除权前的价格75.98元,较一年前启动时的价位上涨440%。
复权后股价更是高达340元。
2001年8月,媒体对银广夏会计报表造假进行了全面报道,据财政部、证监会、中注协的调查表明,银广夏从1998年至2001年期间,累计虚增销售收入104962.6万元,少计费用4945.34万元,导至虚增利润77156.7万元,其中1998年虚增利润1776.1万元,1999年虚增利润17781.86万元,2000年虚增利润56704.74万元,2001年上半年虚增利润894万元。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https://img.taocdn.com/s3/m/c38139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be.png)
五、案例反思
• 1、有三类责任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1) 银广夏事件的当事人,首先是直接当事人和知情 人,都应承担责任,包括法律责任;(2)对银广 夏的财务报告给予审计的中介机构及相关的责任 人员,因为他们丧失了基本的职业道德,为上市 公司制造发布虚假信息提供了方便,没有把好第 一道关。光靠证监会来维护市场秩序是绝对不够 的;(3)与银广夏相勾结的大投资者、庄家。他 们两三年来一直在操纵这家公司,使其很快成为 上市公司10强企业,造谣惑众。
• 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 “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 品”。
• 以天津广夏(银广夏主要控股子公司)萃取设备 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 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 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 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七大疑点
利润率高达 46%(2000年)
年报无出口退税的项目
原材料购买批量很大 大,库房、工艺 不许外人察看
水电费低
德国诚信公司 原是一家小型贸易公司
2000年销售收人与应收款项 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
1998年及之前的财 务资料全部神秘“消失
1998年
造假与违规情况 (上)
虚增1 776.10万元,由于主要控股子公司天津广夏1998 年及之前年度的财务资料丢失,利润真实性无法确定
每股收益 净资产收益率
(元)
(%)
一0.039
—3.77
0.827 0.510 0.405 0.225
34.56 13.56 15.35 10.10
0.323 0.224 0.295 0.270
银广夏财务造假
![银广夏财务造假](https://img.taocdn.com/s3/m/86a45b57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7f.png)
• 银广夏简介 • 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 财务造假原因分析 • 财务造假后果及处罚 • 防范财务造假的建议 • 案例总结与反思
01
银广夏简介
公司背景
01
02
03
成立时间
银广夏成立于1994年,是 一家以生产甲氧基香豆素 和核苷酸系列产品的企业。
注册资本
公司注册资本为1.5亿元人 民币。
02
财务造假事件概述
事件经过
01
02
03
04
1994年,银广夏在深圳证券 交易所上市。
1999年,银广夏通过与德国 诚信贸易公司签订出口合同,
虚构了大量利润。
2001年,银广夏的股价暴涨 ,但利润却未增加,引起投资
者和监管机构的怀疑。
2002年,银广夏承认财务造 假,股价暴跌,投资者损失惨
重。
造假手段
的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03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企业内部应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准确
记录,防止信息被篡改或隐瞒。
加强外部监管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
01
政府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明确财务造假的法
律责任和惩罚措施,为防范财务造假提供法律保障。
加强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
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
企业应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 和纠正错报。
对未来的展望
投资者教育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其风险意识,引导其理性投资。
完善法律法规
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财务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维护 市场公平正义。
推进诚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对失信企业进行联合 惩戒。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
![关于银广夏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https://img.taocdn.com/s3/m/a5dd7a63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19.png)
首先,会计人员没有坚守客观公 正的原则。在银广夏事件中,公 司管理层为了追求更高的业绩和 利润,采取了虚构资产和利润的 手段。而会计人员没有对这些行 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反而 参与其中,助长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会计行 业的公信力,也给投资者和其他 利益相关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其次 责的 司通 银行 这些 需要 养和 于会 义务 期存 关者
2001年,银广夏与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签订了一份总价值约为50亿元人民币 货合同。为了实施这个合同,银广夏声称已向德国诚信贸易公司预付了巨 为借口在财务报告中虚增了大量资产和利润。然而,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预 支付给德国诚信贸易公司,而是被用来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通过这种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
这个财务造假 阴谋持续了数 年,直到2003 年底才被揭露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最后,会计人员缺乏必要 的职业操守
他们参与了造假阴谋的实 施或者故意隐瞒了真实情 况,给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12
+
34
在银广夏事件中,一 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 需求或者为了个人私
弃了职业操守和道
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 业的声誉和公信力, 大投资者和其他利益
结论与启
结论与启示
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案例,它不仅给广大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在调查过程中 ,发现了许多
例如,银广夏 通过伪造购销 合同、出口发
此外,公司还 通过虚报员工
会计人员违反 道德
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分析
在银广夏财务造假事件中,会计 人员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他 们是公司财务报告的主要编制者 和审核者,对于保证财务报告的 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有不 可推卸的责任。然而,在银广夏 事件中,会计人员严重违反了职 业道德,成为了整个造假阴谋的 一部分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陈述案
![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陈述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e3618964bcf84b9d57b71.png)
经典案例分析——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虚假陈述案一、案例背景介绍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银广夏”)的股票于1994年在深交易所上市交易。
公司上市后,相继3次配股,从证券市场共筹集5.74亿元资金。
1995年、1998年,银广夏每股收益分别为0.244元和0.405元。
此后两年,银广夏从股价到业绩,均创下了令人炫目记录。
自银广夏上市时起,深圳中天勤会计事务所一直负责银广夏的审计工作,1银广夏的审计每年均顺利过关。
1998年到2000年,该所连续为银广夏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其中,1999年和2000年负责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均为刘加容和徐林文。
2001年 8月3日,媒体披露,银广夏1999年度、2000年度业绩大部分来自造假。
28月3日,证监会立案稽查银广夏,8月9日起银广夏股票停牌30天。
9月1 日,银广夏迟来的中报显示,公司每股收益为负0.039元。
9月10日,公司股票复牌,连续15个跌停,股价从30.97元跌至6.59元,持有银广夏的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证监会调查表明,银广夏存在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和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资讯行为。
具体事实如下:1.年度财务报告披露虚假利润自1998年至2001年期间,银广夏累计虚构销售收入104962.60万元,少计费用4845.34万元,导致虚增利润77156.70万元。
2.隐瞒重大事项,披露虚假资讯(1) 隐瞒下属公司的设立、关停情况。
1997年3月17日,银广夏董事局作出对深圳广夏软碟配件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微型软碟有限公司、深圳广夏录影器材有限公司报停和注销的决定,但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并在1999年至2001年中报中继续虚假披露。
同年3月18日,银广夏在未履行资产收购相关程序情况下,非法收购已关停的深圳广夏软碟配件公司4.此重大事项公司未按有关规定进行披露。
(2) 银广夏1999年、2000年年报均披露1999年配股资金30388.96万元已全部投入承诺的配股资金项目。
银广夏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银广夏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bb617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fd.png)
5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机 构应加强对上市公司和 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力 度,防止他们进行财务 造假和其他违法违规行 为。同时,应加强对会 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 的监督,确保财务报表 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结论与展望
总之,银广夏的案例是一个严重的违反会计职 业道德的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加强
治理,以维护市场的公正与公平
-
1 2 3
4
PART 1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1
银广夏是中国的一家上市公司,其业务涉及能源、交通、物流等领 域
近年来,银广夏因会计人员违反会计职业道德而引发了广泛关注
2
3
这起事件始于2019年,当时银广夏公布了一份财务报告,显示公司 利润大幅增长,但随后被曝出该报告存在严重虚假记载
经调查,发现银广夏的会计人员为了迎合公司管理层的需求,故意 编造虚假财务报表,严重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
案例分析
影响分析
银广夏的财务造假事件曝光后,公司的声誉受到了严重损害。投资者对公司的信任度 降低,导致股价大幅下跌。此外,公司还遭受了监管机构的罚款和处罚 银广夏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行为对整个行业的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该事件引起了 公众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真实性的质疑,对整个资本市场的信心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银广夏的财务造假事件对会计行业的形象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公众对会计行业的信任 度降低,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质疑。这一事件促使监管机构加强对会计行业 的监管和审查,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
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健康、公正、透 明的市场环境
-
THANK YOU
ENGLISH
可爱/简约/卡通
结论与展望
展望
未来,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进一步改进公司治理结构: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董事会制度,确保董事会能够有 效地对管理层进行监督和制衡。同时,应设立独立董事制度,以增强董事会的 独立性和公正性
以银广夏事件为例浅析企业会计舞弊
![以银广夏事件为例浅析企业会计舞弊](https://img.taocdn.com/s3/m/086087e67c1cfad6195fa79d.png)
企业会计舞弊的产生具有三个诱因 : 利益驱动 、监 管漏洞 、关联对象 。
利 益驱 动 是企 业 会计 舞 弊 的 原始 诱 因。利 益 驱 动分 为 物质 利 益驱 动 和精 神 利 益驱 动 。银 广夏 在 上市 之 初 就 面 临必 须 尽快 转 型 的 困境 , 由此进 入 全 面多 元 化经 营 阶
票 、银行进账单等票据 ,并指使职工伪造 了产品生产记 录: 进而伪造出口销售合同、 出F I 报关单等产品售出记录; 后又为完善造假程序,通过虚报销售收人从 国税局领购 增值税专用发票 5 0 0 份 ,指使职员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
2 9 0 份后 以销售 货款没 有全 部 回笼 为 由逃 过 了国税局 的审
企业营运理念 ;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 系,建立健全 内部控制制度 ; 加强审计人 员能力素质的培养,建立健全审
计 制度 ; 强化社会 舆论体 系,加 强舆 论监督 。
【 关键词 】 银广夏
会计舞弊
诱因 危害 措施
一
、
银广 夏事件概 述
电脑制作而成的。 至此 , 银广夏事件是企业借助会计舞弊 , 谋取经济、社会不正当利益的故意犯罪行为。
银广夏事件告诉我们 ,企业会计舞弊是企业为达到 自己的主观 目的,指使相关人员利用会计舞 弊手段获取 不正 当的经 济 或社 会 利益 ,导致 企业 营运 信 息失 真 的故
意违法 违规 行为 。
进入全面多元化投资阶段 ,涉及领域极其广泛。股市行
情一 路飙 升 , 2 0 0 0 年涨 幅高达 4 4 0 %, 成为名 副其 实的 “ 跨 世纪 大牛 股” 。
二 、浅 析银 广夏案 例
银 广夏公 司全 称为 广夏 ( 银川 ) 实 业股份 有 限公 司 ,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
![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https://img.taocdn.com/s3/m/a6659c09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a.png)
(一)弥天大谎——银广夏事件银广夏公司全称为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6月上市的银广夏公司,曾因其骄人的业绩和诱人的前景而被称为“中国第一蓝筹股”。
但是2001年8月爆发的银广夏事件令人震惊,人们想不到闻名于世的银广夏竟然是这样一个烂摊子。
《财经》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发“银广夏陷阱”,引发中国证券市场的轩然大波。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深入调查,记者在这篇文章中指出,银广夏过去两年股价暴涨的背后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文章发表不久,中国证监会就对银广夏正式立案稽查,多名涉案当事人被移交司法机关,银广夏股票从每股30多元直落到4元多,以16个跌停板创中国股市之最,持有银广夏股票的投资者遭受重创。
专家认为,天津广夏出口德国诚信贸易公司的为“不可能的产量、不可能的价格、不可能的产品”。
以天津广夏萃取设备的产能,即使通宵达旦运作,也生产不出所宣称的数量;天津广夏萃取产品出口价格高到近乎荒谬;对德出口合同中的某些产品,根本不能用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设备提取。
(二)银广夏事件的诸多疑点:(1)2000年利润率高达46%,而深沪两市农业类、中草药类和葡萄酿酒类上市公司的利润率鲜有超过20%的。
(2)如果天津广夏宣称的出口属实,按照我国税法,应办理几千万的出口退税,但年报里根本找不到出口退税的项目。
2000年公司工业生产性的收入形成毛利5.43亿元,按17%税率计算,公司应当计交的增值税至少为9231万元,但公司披露2000年年末应交增值税余额为负数,不但不欠,而且还没有抵扣完。
(3)公司2000年销售收入与应收款项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货币资金和应收款项合计与短期借款也保持大体比例的同步增长,考虑到公司当年销售及资金回笼并不理想,显然公司希望以巨额货币资金的囤积来显示销售及回款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广夏财务舞弊事件
银广夏事件是资本市场上最广
为人知的造假事件。
银广夏投资者
的巨额损失,又引发了股民要求建
立证券市场民事诉讼和赔偿机制的
呼声,银广夏案也被称为“中国证
券民事赔偿第一案”。
2006年12月
21日,公司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
议通过了《关于利用资本公积金转
增股本解决中小股民诉讼问题的议
案》,决定向特定股东转增
15435023股,特定股东按照人民法
院的生效法律文书代公司向中小股
民诉讼原告支付赔偿股份,而这批
股份按照公司2007年5月27日公告所称已经于5月25日完成过户。
这也表明,银广夏事件从东窗事发到完成民事赔偿经过了漫漫征途即将收尾。
银广夏事件是上市公司中财务造假的一个典型案例。
银广夏事件始末:
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为了夸大广夏(银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业绩,达到增资配股的目的,时任天津广夏(集团)公司财务总监的董博,在原银广夏董事、财务总监、总会计师兼董事局秘书丁功民的指令和原银广夏董事局副主席兼总裁李有强的同意下,在采取虚构进货单位、虚假购入萃取产品原材料、伪造销售发票、进出口报关单、银行进账单等手段的同时,又指使时任天津广夏萃取有限公司总经理的阎金岱伪造萃取产品生产纪录,阎便让天津广职工刘文军、李东、郑娟等人伪造萃取产品原料入库单、产品出库单等,由董博编入天津广夏公司1999年度财务报表中。
其中,制作虚假萃取产品出口收入2.39亿元,后该虚假财务报表经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后,并人银广夏年报,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1.28亿元。
2000年底至2001年初,时任天津广夏董事长的董博在丁功民的授意、李有强的认可下,伪造虚假出口销售合同、银行汇款单22笔,共计2.45亿元,以及销售发票、出口报关单等5笔,共计4.76亿元,并继续采取1999年度造假手法,虚做萃取产品出口收入7,24亿元,导致银广夏向社会发布虚假净利润4.18亿元。
2001年5月,李有强承诺2001年中期利润分红资金由天津广夏承担。
随后制造虚假销售收入,其中1.25亿元以天津广夏利润形式上交银广夏,剩余2500万元由天津广夏自留。
2001年8月2日至9月7日,银广夏因涉嫌违规停牌,9月10日复牌后至1O月8日期间连续出现16个跌停板,直接造成投资者损失68.6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