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检测: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版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基落实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ào)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fèn)思难.(ná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D.闻义不能徙.(xǐ,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项,敬:谨慎。
难:nàn,祸患,后患。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臧武仲之知B.闻义不能徙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举直错诸枉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错”通“措”。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均为代词,这。
A项,连词,如果/连词,并且。
B项,介词,把/介词,用。
C项,代词,他/代词,自己的。
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见义不为,无勇..也B.颠沛..必于是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项,成人:古义指完美无缺的人。
今义指人发育成熟,也指成年的人。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子路问成人。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讲课讲稿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练习: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含答案)双基限时练(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哪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授:付出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一辈子D.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解析C.平生:向来。
答案 C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C.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解析A.讨厌/满足;B.危险/端正;C.并列,紧靠;D.好处/好好地。
答案 C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B.①富而.可求也②不义而.富且贵C.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D.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解析A.即使/虽然;B.表递进/表转折;C.用;D.代词/助词。
答案 C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史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解析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语文人教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高贵看到有些人为了获取金钱和权力毫无廉耻,可以干任何出卖自己尊严的事,然后又依仗所获取的金钱和权力毫无顾忌,肆意凌辱他人的尊严,我为这些人灵魂的卑鄙感到震惊,于是我怀念高贵。
高贵,曾经是许多时代最看重的价值,被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现在似乎很少有人提起了。
中外哲人都认为,人要有做人的尊严,要有做人的基本原则,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违背,如果违背,就意味着不把自己当人了。
今天的一些人就是这样,不知尊严为何物,不把别人当人,任意欺凌和侮辱,而根源正在于他没有把自己当人,事实上你在他身上也已经看不出丝毫人的品性。
高贵者的特点是极其尊重他人,他的自尊正因此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人的灵魂应该是高贵的,人应该做精神贵族,世上最可恨也最可悲的岂不是那些有钱有势的精神贱民?不管人责,但求自尽。
——申居郧《西岩赘语》赏读:不管别人的责备对还是不对,只求自己尽到责任就行了。
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尚书·旅獒》赏读:如果在一些小节上不谨慎,就会连累高尚品德的养成。
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而”通“如”,如果②“要”通“约”,贫困③“知”通“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道⎩⎪⎪⎨⎪⎪⎧不以其道.得之 任重而道.远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 行军用兵之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来吾道.夫先路也 ②修⎩⎪⎨⎪⎧ 德之不修.乃重修.岳阳楼 则修.文德以来之 邹忌修.八尺有余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其修.士不能以货赂事人 掌修.国史③于⎩⎪⎨⎪⎧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君子之于.天下也 乃设九宾礼于.廷 而君幸于.赵王 燕王欲结于.君 青,取之于.蓝 而青于.蓝 ④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杳无音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案 ①正当的方法/道路/取道/路上、行程/方法、谋略/主张、思想或道理/说、讲/通“导”,引导②培养/修建、修理/整饬、治理/长,指身高/研究、学习/善、美好/著、撰写③向/对于/在/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跟、同/从/比④真实、不虚/相信/音讯、消息/诚信3.古今异义①饭疏食饮水..今义:喝水。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练习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夯基训练1.以下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富而可求也B.夫子时而后言 ,人不厌其言C.若臧武仲之知D.久要不忘一生之言答案: B分析:A 项,而,通“如”,假如 ;C 项,知 ,通“智”,聪慧、智慧 ;D 项,要 ,通“约”,贫穷。
2.对以下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欲:想要.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去:走开.C.文之以礼乐 ,亦能够为成人矣文:修饰.D.无適也 ,无莫也 ,义之与比比:比较.答案: D分析: D 项 ,比:动词 ,并列、紧靠。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以下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一样于其余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 50730010)义而后取 B.项伯杀人 ,臣活之A. ..C.皆指目陈胜D.仁者安仁..答案: B分析: A ,名用作 ,切合道 ;B ,使用法 ,使⋯⋯活;C ,名用作 ,用眼睛看 ;D ,名用作 ,行仁。
4.以下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同样的一是()例句 :富与 ,是人之所欲也A. 不 ,无勇也B.文之以礼C.以告者也D.德之不修 ,学之不答案: A分析:A 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B ,状后置 ;C ,省略句 ;D ,前置。
二、内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5~7 。
子公叔文子于公明曰 :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曰 : “以告者也! 夫子而后言 ,人不其言 ; 而后笑 ,..人不其笑 ;而后取 ,人不其取。
”.子曰 : “其然 ?其然乎 ?”(《· 》 )子曰 : “ 疏食水 ,曲肱而枕之 ,亦在其中矣。
不而富且,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5.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切、不虚.B.以告者过也.C.人不厌其言.D.饭疏食饮水.答案: C分析: C 项,厌:厌烦。
过:出错误厌:知足饭:动词 ,吃(饭)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剖析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取 ,人不厌其取④乐亦在其中矣..()③义然A. ①②同样 ,③④不一样B.①②同样 ,③④同样C.①②不一样 ,③④同样D.①②不一样 ,③④不一样答案: D分析:①介词 ,向;②介词 ,对,关于 ;③代词 ,指代人 (夫子 );④代词 ,指代艰苦的生活。
高二语文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课时作业:1.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5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巩固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若臧武仲之知B .闻义不能徙C .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 .富而可求也【解析】 A 项“知”通“智”,C 项“要”通“约”,D 项“而”通“如”。
【答案】 B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B.⎩⎪⎨⎪⎧ 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 C.⎩⎪⎨⎪⎧ 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 【解析】 C 项,都是并列、紧靠的意思。
A 项,讨厌/满足;B 项,危难/端正;D 项,好的东西/好好地。
【答案】 C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B.⎩⎪⎨⎪⎧ ①富而.不可求②不义而.富且贵 C.⎩⎪⎨⎪⎧ 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 D.⎩⎪⎨⎪⎧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解析】 C 项都是介词,用。
A 项,即使/虽然;B 项,通“如”,表假设/表方式;D 项,代词/主谓间的结构助词,不译。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如不可求,从吾所好.B.饭.疏食饮水C.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D.非其鬼而祭.之【解析】B项,“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可译为“吃”。
【答案】B5.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B.见义不为,无勇也C.是吾忧也D.文之以礼乐【解析】D项是状语后置句,A、B、C三项都是判断句。
【答案】 D6.名句默写。
(1)富而可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人不厌其笑;______________,人不厌其取。
(3)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双基限时练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双基限时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哪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授:付出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一辈子D.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解析C.平生:向来。
答案 C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C.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解析A.讨厌/满足;B.危险/端正;C.并列,紧靠;D.好处/好好地。
答案 C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B.①富而.可求也②不义而.富且贵C.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D.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解析A.即使/虽然;B.表递进/表转折;C.用;D.代词/助词。
答案 C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中国历史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解析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2.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 如浮云。
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点评: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 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 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 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 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1.识通假 (1)若臧武仲之知. “知”通“智”,聪明 (2)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要”通“约”,贫困 2.释词义 (1)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顺从 (2)饭.疏食饮水 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 (3)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安居,可理解为接受 (4)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离开,摆脱 (5)文.之以礼乐 修饰 (6)义之与比. 并列、紧靠
走进新课
阅读鉴赏
-3-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走进新课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3.解多义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不虚 愿陛下亲之信之 信任、相信 苟余情其信芳 确实、实在
(1)信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物,凭据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送信的人;使者 杳无音信 音讯,消息 低眉信手续续弹 听凭,随意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了解作品背景 积累语言知识 把握文脉主旨
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课时练: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Word版含答案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45分钟,25分)一、基础应用(6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义之与比.比:并列、紧靠B.君子尚.勇乎尚:高尚C.见危授.命授:付出D.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违:离开、背离【解析】选B。
B项“尚”,意思是“尊崇”。
2.杭州西湖于谦祠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句子内部结构已被打乱,请依照对联的基本原则,根据所给出的上联对下联进行适当的调整。
(4分)上联: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岳家父子同,两朝少保冤,夕阳亭里,风波两地心伤。
调整后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
二、拓展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
”令弟子趣驾,辞而行。
孔子布.衣.也,官在鲁司寇..。
万乘..难与比行。
三王之佐不显焉,取舍不苟也夫! 荆人与吴人将战,荆师寡,吴师众,荆将军子囊曰:“我与吴人战,必败。
败王师,辱王名,亏壤土,忠臣不忍为也。
”不复于王而遁。
至于郊,使人复于王曰:“臣请死。
”王曰:“将军之遁也,以其为利也。
今诚利,将军何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王将者,皆依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若是则荆国终为天下桡①。
”遂伏剑而死。
王曰:“请成将军之义。
”乃为之桐棺三寸②。
加斧锧..其上。
人主之患,存而不知所以存,亡而不知所以亡,此存亡之所以数至也。
荆之为四十二世矣,其时有臣如子囊欤?子囊之节,非独厉一世之人臣也。
荆昭王之时,有士焉,曰石渚。
其为人也,公直无私,王使为政廷③。
有杀人者,石渚追之,则其父也,还车而返,立于廷曰:“杀人者,仆之父也。
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讲义:第一单元 《论语》选读 五 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基础·夯实]一、识记字音1.所好.(hào) 2.所恶.(wù)3.恶.乎成名(wū) 4.无適.(dí)二、通假字1.富而.可求也通如,如果2.若臧武仲之知.通智,智慧,聪明3.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约,贫困三、古今异义1.子路问成人..古义:完美无缺的人今义:成年的人2.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古义:不摆脱今义:不到某一个地点去或不同意从事某项活动3.颠沛必于是..古义:按照这个今义:表承接关系的连词4.君子义以为..上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5.造次..必于是古义:慌忙,仓促今义:轻率,莽撞四、一词多义1.信⎩⎪⎨⎪⎧ ①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真实②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言语真实③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物④成述其异,宰不信. 相信⑤言必信.,行必果 守信 2.修⎩⎪⎨⎪⎧①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培养②乃重修.岳阳楼 修建③修.守战之具 修理④邹忌修.八尺有余 身高 3.尚⎩⎪⎨⎪⎧ ①君子尚.勇乎 尊崇②而无骄尚.之情 自负,矜夸③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尚且 4.道⎩⎪⎨⎪⎧ ①不以其道.得之 方法②会天大雨,道.不通 道路③伐无道.,诛暴秦 道义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说5.然⎩⎪⎨⎪⎧ ①其然.?岂其然.乎 这样②吴广以为然. 正确③虎视之,庞然.大物也 ……的样子,形容词词尾④然.往来视之,觉无异也 但是,连词6.而⎩⎪⎨⎪⎧ ①富而.可求也 连词,如果②曲肱而.枕之 连词,表顺承③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连词,表转折④不义而.富且贵 连词,表修饰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以告者过.也 过:说错 2.饭.疏食饮水 饭:吃饭(二)形容词作名词1.富.而可求也 富:财富 2.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贫、贱:贫、贱的生活 3.不义而富.且贵.富、贵:富、贵的生活 (三)使动用法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 终:使……终了 六、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也”表判断)(二)省略句1.以(之)告者过也 (省略代词)2.不义而(得之)富且贵 (省略动词)(三)状语后置句1.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于公明贾”作状语,后置)2.文之以礼乐(“以礼乐”作“文”的状语,后置)(四)宾语前置1.德之不修(“德”作“不修”的宾语,前置)2.君子义以为上(“义”作“以”的宾语,前置)(五)主谓倒装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信乎”作谓语,前置)[课文·译注](1)子 曰: “富 而 可 求也, 虽 执鞭之①孔子说:“财富如果能正当地求得,即使是执鞭的士, 吾亦为之②。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释文题“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语出《论语·述而》,意思是说,干违背道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
孔子运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自己对道义的重视与追求。
孔子不是说富贵对自己没有意义,而是说违背了道义的富贵对自己来说毫无价值。
按照孔子的观点,贫寒虽然是问题,但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不是问题,以不正当手段牟取富贵就是大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高尚人格。
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和完满。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的人生价值取向。
孔子所弘扬的这种价值取向,对于治疗社会上一部分人为谋取权势和利益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的弊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明主旨本课所录选文都围绕一个“义”字展开,孔子主张安贫乐道,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将合乎道义作为一切行为的准则。
孔子所张扬的义这种价值取向深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词语理解(1)通假字①富而.可求也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要.不忘平生之言通“________”,____________③若臧武仲之知.通“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如如果②约贫困③智聪明(2)一词多义①信⎩⎪⎨⎪⎧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 余固笑而不信.也: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杳无音信.: 低眉信.手续续弹: ②恶⎩⎪⎪⎨⎪⎪⎧ è ⎩⎪⎨⎪⎧ 无恶.不作: 首恶.必惩: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wū⎩⎪⎨⎪⎧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学恶乎始,恶.乎终: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答案 ①诚实/真实、不虚/相信,信任/信物,凭据/送信的人,使者/音讯,消息/听凭,随意 ②罪恶,坏事/做坏事的人/丑,劣/讨厌,憎恨/疑问代词,哪里,什么/疑问副词,哪,怎么(3)古今异义①造次..a 必于是..ba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鲁莽,轻率。
高中语文 第5课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同步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第05课时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词,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疏.食(shū) 曲肱.(ɡōnɡ) 枕.之(zhěn)B.所恶.(wù) 恶.乎(wù) 颠沛.(pèi)C.臧.武仲(zānɡ) 公绰.(chuò) 卞.庄子(biàn)D.貌思恭.(ɡònɡ) 无適.(dí) 谄.也(chǎn)2.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哪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授:付出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一辈子D.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3.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C.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B.见义不为,无勇也C.是吾忧也D.文之以礼乐5.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富而可求也B.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C.若臧武仲之知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6.下列句中加点“恶”的读音和意义,全都相同的两项是( )A.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C.廉君宣恶言.D.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7.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哭泣使人的极度紧张得到放松,极度紧张有害于身体健康,松弛有利于身心健康。
大量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处于极度紧张,就会分泌出去甲肾上腺素类的荷尔蒙,①,但此时已大量分泌,远远超过限度,因此血压就上升,血流就不畅,从而引发高血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并生成过氧化脂质这种老化物质,②,因此,有人称“精神状态紧张是万恶之源”。
当然解除紧张的方法很多,其中,③。
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人教版+检测)第一单元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Word版含答案.doc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孔子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须合于“义”与“仁道”。
行义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在贫富与道义发生矛盾时,他宁可受穷也不会放弃道义。
细细品味孔子的这句话,你会感到其中有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人格的尊严,还有一种处世的达观。
今人看孔子,多见其“复古”,见其“守旧”,其实,回到一派。
他对现实采取批判态度,有“不同政见”,还能看到未来。
春秋之际,诸侯们一心想的是争霸天下,谋士们建言献策,谈的都是如何富国强兵。
诸子百家中,兵家讲攻伐之道,法家说刑罚治国,墨子“非攻”【课内挖掘】孔子的义利观“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后人因此慨叹孔子之“重义轻利”,把“义”摆在首要位置,而置“利”于不顾;孔子又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由此又有人认为孔子是肯定利,追求利与富贵的。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孔子并没有把义与利尖锐地对立起来,而是主张“君子义以为上”“见利思义”。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可见“义”能够成为兼济天下、成就功业的一项重要前提,孔子把讲义、重义、行义看成是修身养性、平家治国匡天下之重要根本。
这足以看出孔子对义的高度重视。
孔子在《里仁》篇中也曾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句话最能代表孔子的义利观的本质,孔子以为对于君子,对于通晓大理的人,重义先义,而后谈利,甚至可以为义而舍利。
这种观点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运用角度【课外应用】《史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追利求物,是人之本性。
《论语》是一部讲伦理道德的经典著作,但是孔子并非不谈“货殖富贵”,并不回避“财富钱物”,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名利富贵,而只是否定“不义而富且贵”而已。
孔子在要求人们重义行义同时,并非要人人去做苦行僧,而应当是名正言顺大胆去追求利益。
《里仁》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训练:第一单元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语基落实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及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如不可求,从(顺从)吾所好(hào)B.饭〔名词活用为动词,吃(饭)〕疏食饮水,曲肱(ɡōnɡ)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C.事思敬(恭敬),疑思问,忿(fèn)思难(nán,难以控制),见得思义D.闻义不能徙(xǐ,迁移、改变),不善不能改,是吾忧(忧虑,担心)也解析:C项,敬:谨慎。
难:nàn,祸患,后患。
答案:C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若臧武仲之知B.闻义不能徙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D.举直错诸枉解析:A项,“知”通“智”;C项,“要”通“约”;D项,“错”通“措”。
答案:B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B .{以告者过也文之以礼乐C .{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非其鬼而祭之,谄也D .{造次必于是是吾忧也解析:D项,均为代词,这。
A项,连词,如果/连词,并且。
B项,介词,把/介词,用。
C项,代词,他/代词,自己的。
答案:D4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见义不为,无勇也B.颠沛必于是C.今之成人者何必然D.久要不忘平生之言解析:C项,成人:古义指完美无缺的人。
今义指人发育成熟,也指成年的人。
答案:C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先秦诸子散文练习15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五、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夯基训练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富而可求也B.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C.若臧武仲之知项,而,通“如”,如果;C项,知,通“智”,聪明、智慧;D项,要,通“约”,贫困。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欲:想要B.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去:离开C.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文:修饰D.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比:比较项,比:动词,并列、紧靠。
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导学号50730010)A.义.然后取B.项伯杀人,臣活.之C.皆指目陈胜D.仁者安仁.项,名词用作动词,符合道义;B项,使动用法,使……活;C项,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看;D 项,名词用作动词,实行仁。
4.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A.见义不为,无勇也B.文之以礼乐C.以告者过也,学之不讲项和例句都是判断句。
B项,状语后置;C项,省略句;D项,宾语前置。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7题。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信:真实、不虚B.以告者过.也过:犯错误C.人不厌.其言厌:满足D.饭疏食饮水饭:动词,吃(饭)项,厌:讨厌。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③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④乐亦在其.中矣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相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③④不同介词,向;②介词,对,对于;③代词,指代人(夫子);④代词,指代艰苦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基限时练(五)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基础巩固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去仁,恶.乎成名恶:哪B.见利思义,见危授命授:付出C.久要不忘平生..之言平生:一辈子D.无莫也,义之与比.比:并列解析C.平生:向来。
答案 C2.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B.①见利思义,见危.授命②正襟危.坐C.①无莫也,义之与比.②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D.①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②不如因而善.遇之解析A.讨厌/满足;B.危险/端正;C.并列,紧靠;D.好处/好好地。
答案 C3.下列加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②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B.①富而.可求也②不义而.富且贵C.①不以.其道得之②文之以.礼乐D.①曲肱而枕之.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解析A.即使/虽然;B.表递进/表转折;C.用;D.代词/助词。
答案 C4.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历史文人视为至宝的笔、墨、纸、砚,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它们虽然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但殊途同归。
它们在艺术创作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神韵,记录了岁月的斗转星移,体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
今天他们并没有因为现在高科技手段的甚嚣尘上而销声匿迹,而是继续在书画艺术中展示着华夏民族的质朴和灵动。
A.殊途同归 B .斗转星移C.甚嚣尘上D.销声匿迹解析A.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道路,达到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
B.斗转星移:北斗转向,众星移位。
表示时序变迁,岁月流逝。
C.甚嚣尘上:原意是楚王说敌方晋军喧哗纷乱得很厉害,而且尘土也飞扬起来了。
形容忙乱喧哗的情状。
后以“甚嚣尘上”比喻对某人某事议论纷纷。
现多指反动或错误的言论十分嚣张。
甚嚣尘上,用错对象。
而且,褒贬也失当。
高科技手段是新事物,对旧事物之冲击本为正常。
D.销声匿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现在也指事物消失。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以来房地产的复苏,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内扩大内需等政策的刺激造成的。
B.中国目前的人口年龄结构正处在人口红利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态势。
C.在昨天的一次上访谈时,中国石化副董事长,总裁王天普明确否决舆论认为中国石化“垄断”这一指责,称公司盈利基本用于国家能源和企业自身发展。
D.专家认为,随着石油美元和国际金融资本的涌入,支撑着这几年迪拜房地产价格的快速提高。
这次债务危机的发生,将使迪拜这些年吸引热钱的磁铁效应消失。
解析A.“原因是……造成的”杂糅;C.搭配不当,“否决”不能和“指责”搭配;D.“支撑着”缺少主语,应去掉“随着”。
答案 B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浙江卫视播放的题为《中国好声音》的节目以振兴中国乐坛、培养未来巨星为己任,拒绝“毒舌”,杜绝“绯闻”,以真声音、真音乐为唯一的宗旨,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B.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不断地挑衅,激起了中国人的愤怒。
日本如不及时回头,必将重蹈覆辙。
C.重大节假日高速公路免费出行,一直是社会公众普遍的期待。
国务院正式发布“9月30日至10月7日高速公路7座以下小车免费通行”的消息后,广大汽车用户交口称赞。
D.中国第五届绿色食品博览会将于11月23日至11月26日在南昌举办,届时,九江的庐山云雾茶、银鱼王、抚州的南丰蜜橘、白莲、赣州的赣南脐橙等都将参展。
解析A.“中国好声音”应用引号;B.“自作孽,不可活”引号里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外;D.“九江的庐山云雾茶、银鱼王”“抚州的南丰蜜橘、白莲”“赣州的赣南脐橙”之间是同一层次,它们之间应用逗号。
答案 C二、阅读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
”..必于是,颠沛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其道.得之道:方法B.不去.也去:离开C.造次..必于是造次:无理D.颠沛..必于是颠沛:受磨难解析C.造次:指仓促,慌忙之意。
答案 C8.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去仁,恶乎成名?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富贵,这是人想得到的东西。
(2)君子离开了仁,到哪里去成就好名声?9.这段话反映了孔子怎样的观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段话反映了孔子的利欲观。
任何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
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
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
(二)课外延伸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宰予昼寝。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公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0.孔子对宰予的态度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这番话表达了他对宰予的不满,也反映出他爱惜学生,恨铁不成钢的心情。
11.文段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孔子不仅指出、批评了学生的缺点,也检点了自己的错误。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获得了进步,这体现了他大教育家的风范。
参考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
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能用来雕刻,污秽的土墙不能加以粉刷,对宰予,还能用什么话来责备呢?”孔子又说:“起初我看待一个人,听了他的话就相信他的行动;现在我对于一个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动。
我是因为经过宰予的事情而有这个变化的。
”三、高考热点12.某市“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启动,向广大青少年征集优秀手机短信,引导学生培养健康的人生情感、良好的生活态度、高尚的道德品质。
主题有:①为青春喝彩;②倡导文明行为;③承诺践行道德。
请仿照下面示例的格式,从上述主题中任选一个创作一条手机短信。
要求:①紧扣主题;②有文采,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③40字左右,包括标点符号。
示例:我写的主题是①为青春喝彩短信内容:用快乐舞动青春,用执着追求事业,用真诚对待朋友,用努力追求幸福,用感恩对待生活。
(1)我写的主题是________(序号及主题)(2)短信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倡导文明行为(2)主动让座,美德成佳话;节约用水,汇之成汪洋;传递笑容,感动你我他;只要行动,文明就在身边。
13.阅读下列句子,选择其中的三项进行整合并以一个长单句的形式来给“同理心”下定义。
(1)可以说:同理心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是当今社会个人发展与成功的基石。
(2)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的能力。
(3)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即同理心。
(4)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5)同理心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处理问题的能力。
同理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是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