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64ea01cbf46527d3240ce0c1.png)
血液 皮肤软组织 其他部位
大肠杆菌(16.6)、表皮葡萄球菌(11.5)、金黄色葡萄球菌(8.3)、克雷伯菌(6.6)、 铜绿假单胞菌(5.5)
金黄色葡萄球菌(20.4)、铜绿假单胞菌(13.2)、大肠杆菌(9.3)、肠杆菌属(8.6)、 表皮葡萄球菌(7.9)
麦角固醇合成
唑类药物 Allylamines/ Thiocarbamates Morpholines
细胞核分裂
Griseofulvin Benomyl
0
0
9(0.51)
489
382
1757
050128
吴安华,等.医院内菌血医症学发p病pt 率与病原体分布.中华医学杂志,2003;83(5):395-398 3
感染部位 所有部位 下呼吸道 术后伤口 泌尿道 胃肠道
表 不同部位医院感染常见病原体分布
常见病原体(构成比,%)
大肠杆菌(9.8)、铜绿假单胞菌(8.4)、金黄色葡萄球菌(8.4)、表皮葡萄球菌 (8.0)、肠杆菌属(7.8)、白色念珠菌(6.8)、克雷伯菌属(6.6)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50(10.24) 58(15.18) 186 (10.59)
050128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
![深部真菌感染与抗真菌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786a8b7b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f.png)
a -Difluoromethylornithine Cispentacin
核酸的功能 喷他脒
核酸合成 5-氟胞嘧啶 甲氧苄啶 Sulfomethoxazole
From0501M28.A. Boogaerts
细胞壁合成
多氧霉素 尼可霉素 Papulacandins Echinocandins
• 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 减少不良反应药物。
050128
,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0;10(6):401-403 4
深部真菌病的定义
• 除表皮、毛发、甲床真菌感染以外,侵犯 内脏、皮下组织、皮肤(角质层以下)和 黏膜的真菌感染。
050128
5
深部真菌病的病原学
• 致病性真菌:多为地区性流行,如组织胞 桨菌、球孢子菌、类球孢子菌、着色真菌、 皮炎芽生菌、足分支菌、孢子丝菌等。
病原体类 别
病原体分布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合计
革兰阳性 菌 革兰阴性 菌 厌氧菌
157 (33.48)
251 (53.52)
3
142 (33.90)
241 (57.88)
5(1.19)
181 (37.05)
252 (51.49)
6(1.23)
105 (27.49)
218 (57.07)
1(0.26)
585 (32.30)
962 (54.75)
15(0.85)
真菌
其他病原 体 合计
50(10.66) 28 (6.71)
8
1
469
417
肿瘤医院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
![肿瘤医院医院深部真菌感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7d220e1172ded630b1cb625.png)
[ 摘
要] 目的
探讨肿瘤医院住 院患者医 院深部真菌感 染情况 。方 法 采用前 瞻性 及 回顾性 调查方法 ,调查 5 1 医院感染病例中发现深部真菌感染者 1 — 2月问医院感 染病例资料 5 1 。结果 2份
例(4 3 %) 3 .6 ,其中>6) (岁者 占 5 . 2 (0 )恶性肿 瘤患者居 多 , 9 . 1 19例 )感染部 位以呼吸道最 92 16例 ; 占 4 4 %(6 ; 常见, 5 . 7 (5例 ) 分离 真菌 以白假丝酵母 菌为 主 , 5 . 4 ( ( 占 3 0 9 ; 占 7 5 13株 ) 其 次为光滑假 丝酵母菌 ( 3株 , ) , 4 2 . 2 ) 热带假丝酵母 菌(3株 ,2 8 ) 克柔假丝酵母 菌( 4 0 、 2 1. 5 、 9株 ,.)/) 5 ( 0 、毛孢菌 属( 株 ,. 6 ) 3 1 ( 5 。结论 )
量, 我们对一年 来 发生 的 19例 医院 深部 真 菌感 染 7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与耐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800044fb307e87101f69629.png)
液标本检 出率最高 , 见表 2 。
表 1 不同科室病原菌检出构成 比
患者 的不 断增 加 , 真菌引 起的条 件致病 菌感染 日趋严 重。 使
曼, 罗
微 , .临床分离 89株革 兰染色 等 4
行细菌耐药性监测 , 对 E B s 并 S L 进行 动态监 测及时掌 握细菌
耐药性发展动态 , 制医院 内耐药菌 的流行 传播 。对 临床抗 控 感染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阴性菌耐药性的监 测与分 析 [ ] J .中 国实验诊 断学 ,09,3 20 1
方法 : 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 的 A B微生物鉴定 仪 , 3 C真菌鉴定板 、 T u gs T I 2 D A BF nu3药敏 板进行 真菌鉴定 和药敏试 验。
结果 : 临床 12株真菌标本中以白色念珠菌 、 8 热带念珠菌为主 , 药敏显示两性霉素 B对其抗菌活性相对较高 , 理论上是治疗深部真
因此 , 强 真 菌 的 分 离 培 养 和 体 外 药 敏 试 验 对 指 导 临 床 治 疗 加 尤 为 重 要 。现 对 我 院 20 0 8年 1月 ~ 0 9年 1 月 检 出 的 12 20 1 8
株真菌进行鉴定和药 敏结果 分析 , 以期指 导临床合理 使用抗
真 菌 药 物 , 效 预 防 真 菌感 染 有
据菌落显 色不 同判断 念珠菌 的种类 。对 于不 能判断真 菌 , 按 照 A B真菌鉴定的操作要求 , I3 C真菌 鉴定板进行真菌 T 用 D2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
![深部真菌感染菌群分布与药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fc23c6da38376baf1faea2.png)
提供依据。方法
用沙保罗培养基分离培养真菌, 用黑马 Bc—I at S T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共 )制霉菌素( Y )咪康唑( z 、 、 N S、 MI)嗌康唑( C ) 氟康唑(L ) 酮康唑( F ) EO 、 FU 、 K F 的敏感率分别为
检 出7 5株真菌 , 8 念珠菌属 有 7 6株 , 中白色 念珠 菌 55株 , 出率为 7 .4 6 其 5 检 0 6 %。7 6株 念珠 菌对 5 6 一氟胞 嘧 啶( 5一
0 %、 5 3 % 、9 O % 、9 2 % . 表 l 5 6 .8 6 .7 5 .8 见 。
近年来 , 随着激 素 、 免疫 制剂及 大量 广谱 抗 生素 的广泛 应 用, 造成菌群失调 , 菌感染 日益增 多… 。 使真 深部 真菌感染 常常 成为终期感染。同时抗 真菌 药物 的使用 又 使真 菌 出现 了耐药 现象, 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为了解我院深部真菌感染的菌 群分布与耐药 状况 , 我 院 20 ~20 年 临床送 检标 本 分离 对 02 04 出的 7 6株念珠菌进行 了体外 药敏测定 , 6 结果报告如下 。
1 材 料 和 方 法
11 标本来源 7 5 真菌均分离 自我院临床送 检的尿液 、 . 8株 痰 液、 粪便、 血液 、 咽拭子 、 阴道分泌物标本 。 12 试 剂 菌株鉴定 和药敏 采用 黑马 B c—IT微 生物 分析 . at S 系统 的真菌 Yes一1 IS生化 鉴定药敏 板 , 自珠海 黑马微生 at 7D 购 物工程有 限公司。
F )两性霉素B 舳 C、 (
9 .0 10 0 %、6 2 %、7 0 %、5 3 %、9 0 %、9 2 %。结论 深部 真菌感 染 以 白色念珠 菌为主 , 5 C、 6 3 %、0 .0 8 . 1 7 .5 6 .8 6 .7 5 .8 对 一F A MB的敏感 率较高, Z E O、 L K T均出现不同程度 的耐 药, MI 、 C F U、 E 因此临床医生须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 关键词 :真菌; 感染 ; 抗药性 , 多种, 真菌 ; 生物, 微 抗药性; 生物敏感性试验 微 中图分类号 :R 7 3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 —5 1 (0 6 0 —0 0 —0 0 1 8 7 2 0 )1 1 3 2 子 3 , 44 % , 5株 占 .6 粪便 5 0株 , 6 3 %。 占 .7 2 2 标本中真菌分类 7 5株 真菌分 为 1 . 8 0种 , 为念珠 属 7种 (6 7 6株) 占 9 .7 另 3 , 7 5 %, 种分别 为头地霉 ( ) 马尔尼菲青 8株 , 霉菌( ) 毛霉菌 ( ) 6株 , 5株 。念珠 菌 属 中检 出 白色 念珠 菌 5 5 5 株 , 7 .4 , 占 06 % 光滑念珠菌 5 , 7 5 %, 9株 占 .2 季也蒙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占 .2 近平 滑念珠茵 3 6株 , 4 5 % , 占 .9 克柔 念珠菌 1 9 株 , 2 4 %, 带念珠菌 7 占 .2 热 5株 , 9 5 %。 占 .5 皱褶念珠 菌 3株 , 占 03 %。 .8 2 3 各病 区真菌检 出率 各类标 本中真菌 检 出率 最高 的为老 . 年科 (0 3 5株) 占 3 . 5 其 次 为 呼吸 内科 ( 9 , 8 8 %, 1 7株 ) 占 2 . , 5 1 %, 0 肿瘤科 (5株) 占 7 0 %, 液科 (8株) 占 3 5 %, 5 , .7 血 2 , . 5 其 它病 区共检出 2 0株 , 2 .7 0 占 54 %。 24 7 6株念珠菌对 7种 抗真菌 药物 的药 敏试验 在 7 5株 . 6 8 真菌感染 中 , 以白色念珠菌为 主, 55 , 出率 为 7 .4 共 5株 检 0 6%。 对5 一氟胞嘧啶 ( 一v )两性霉索 B 衄 )制霉 菌( s 、 5 C、 ( 、 NY ) 眯 康唑( Z 、 唑(c )氟康唑 (I )酮康 唑( E ) 种抗 MI)嗌康 EO 、 FU 、 K T7 真菌 药 物 的 敏 感率 分 别为 9 . 0 1 0 0 %、 6 2 %、 7 6 3 %、 0 . 0 8 . 1 7 ,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内科病患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496a137580216fc700afd20.png)
科病房患者痰或咽拭子标本真菌培养 , 经 AT B —E x p r e s s i o n 全 自动 鉴定 系 统 鉴定 , 用 AT B F UNG US 3药 敏 试 剂 板 做 药 敏 。结 果 在 2 8 8 2份 单 纯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中分 离 出菌 株 3 0 4株 , 阳性 率 1 O . 5 5 , 其 中检 出菌 最 多的 科 室是 : 呼 吸消 化
随着大剂量广谱 抗菌 药物 的应用 , 激 素治疗 , 抗 肿 瘤 药 和
免疫抑制剂的使用 , 使 得 原 本 免 疫 力 低 下 或 有 缺 陷 的 内科 患 者 易感因素不断增加 , 临 床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日渐 增 多 , 有 的 甚 至 出 现 了二 重 感 染 。为 了 了 解 我 院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分 布 情况 , 笔者 对本 院 2 0 1 1年 1月 ~ 2 0 1 2年 6月 内 科 病 患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情 况 进 行 了统 计 和 分 类 ,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杂志 , 2 0 0 5 , 1 5 ( 1 2 ) : 1 3 4 6 —1 3 4 8 .
[ 6 ] 黄卫青 , 侯 祖强. 镰刀菌 致毛霉 菌性肺炎 一例 [ J ] . 中华 检 验 医学 杂 志 , 2 0 0 7 , 3 0 ( 6 ) ; 6 9 4 —6 9 5 . [ 7 ] 赵亮 , 陈凌 , 陈 贻锴 , 等. 白 色 假 丝 酵 母 菌 耐 药 性 与 耐 药 基 因表 达及 蛋 白 酶 的 关 系 [ J ] . 临 床检验杂 志 , 2 0 0 7 , 2 5 ( 5 ) :
1 资 料 与 方 法
表 1 检 出真 菌 人 群 分 收 集 2 0 1 1年 1 月  ̄2 0 1 2年 6 月 我 院 住 院 部 所 有 内科 病 房 患 者 痰 或 咽 拭 子 标 本 2 8 8 2例 , 嘱 患 者 留 取 清 晨 咳 出痰 收 集 于 干 净 痰 杯 中 , 咽拭 子 由医 师 取 患 者 咽部 及 扁 桃 体 分 泌物 , 标本均 2 h内送 检 。 同一 病 人 重 复 送 检 算 计 1例 , 培养 阳 性 且 多 次 培 养 为 同一 菌 种 的 确 诊 为 真 菌 感 染 _ 】 ] 。 1 . 2 培 养 与 鉴 定 方 法 ① 将 标 本 分 别 接 种 于 沙 保 罗 氏 琼 脂 平 板, 6 . 5 羊血琼脂平板 , 琼脂 从 杭 州 天 和 微 生 物 试 剂 有 限 公 司 购买 , 置3 5 ℃培养 2 4 ~4 8 h , 分 离 的 菌 株 先 进 行 革 兰 氏染 色 , 镜
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
![不同检测指标对临床深部真菌感染诊断的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abedc0699b6648d7c1c7464f.png)
施保 华 , 汪海 霞△, 范泽旭 , 孙 君拓 , 陈一蕊 ( 河 南省 南 阳市 中心 医院检 验科 , 河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临床 深部 真 菌 感 染检 测 指 标 的 可行 性 并对 其 进 行 评 价 。方 法 通 过 分 析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在 医院 中的 分 布 ,
s u i t s Th e i n s pe c t i o n r a t e of d e e p f ung a l i nf e c t i o n i n I CU a n d r e s p i r a t or y me di c i ne, e nd oc r i no l ogy, he ma t o l o gy, onc ol o gy, pe d i at r i c s
国际检验 医学杂 志 2 0 1 3年 1 O月第 3 4 卷第 1 9 期
Oc t o b e r 2 0 1 3, Vo 1 . 3 4 , No . 1 9 I n t j L a b Me d ,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
![116例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82410d90c69ec3d5bb754d.png)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料 .
Hale Waihona Puke 病 例 选择 采 用 回顾 性 调查 方 法 , 我 对 院真菌室20年1 0 7 月至 2 0 年 1 0 8 月痰 真 菌 镜 检 及培 养 阳性 16 患者 的 病 历进 行 详 例 1 细查阅, 筛选 出符 合院 内深 部 真 菌 感染 的 病例, 详细 登 记和 统 计患 者年 龄 、 别 、 性 住 院 时 间 、 础 疾病 及 其 治 疗 措 施 、 原 学 基 病 资料 等 情况 。 属。
石家庄
0 00 ) 5 80
【 摘要l 目的 探讨深 部真茵感染的现状 . 病原茵种 类, 用 真茵药物的敏 感性 , 常 抗 预防和减 少院内 部真茵感染。 深 方法 用 沙氏 培养基培 养出真茵, 玛嘉显色培 养基,0 o 茵药教 纸 片 科 Rs .真 c刍 扩散 法。 结果 1 年中共收集16 1份痰真 葛培 养阳性的临床 标本, 其 中确诊为假丝酵母茵的8例, 3 其次曲霉茵属2例, 4 混合感染9 结论 临床感染的真茵仍以白色 例。 假丝酵母茵为主, 非白色 丝酵母 假 茵和 曲茵的感染有上升趋 势。 抗真 茵药物对 酵母 茵的耐 药性分布具有明显的种闽差异。 两性 霉素B 制霉茵素耐 药率较 低 , 是抗 真菌首选药物, 茵对唑类药物存在 交叉耐 药现象。 酵母 特比豢芬对由茼感染有较 高的敏 感性这 一问题还 值得探讨。 【 关键词】 医院感染 痰 深部真 茵 抗真 茵药物 【 中图分类号】 39R 1 【 R 7l59 文献标识码J A 【 文章编号l 62 55(01 8 )02- 2 7- 64 1 0( - 09 0 1 2 ) b- -
ICU深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和防治
![ICU深部真菌感染52例临床分析和防治](https://img.taocdn.com/s3/m/390e310f90c69ec3d5bb75bb.png)
三 、2例 IU真菌感染者均予 以抗 真菌治疗 。使 用氟康 5 C 唑, 首剂 40mgd 次 日起 20 m / , 续 2~ 0 / , 0 gd连 4周 。使 用两
性 霉 素 B, 以小 剂 量 开 始 , 日用 药 1次 , 日 5m , 二 天 应 每 首 g第 起 每 日增 加 5m , 日增 至 2 g 以控 制 病 人 症 状 为 宜 , g逐 5m , 疗 程 2— 4周 。同 时 监 测 肝 、 。 能。该药 副作 用较 大 , 其抗 肾功 但
病 1 , 4例 多发伤 3例 , 急性 胰腺 炎 1 , 物 中毒 2例 , 例 药 肠梗 阻术后 2例 , 高血压糖尿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8例 , 食管癌 术后 2例 , 肺癌术后 2例 。全部病 例有深部 真菌感 染 临床表
现 , 经 一 次 或 多 次 痰 、 、 、 标 本 的 培 养 有 阳 性 结 果 。深 并 尿 粪 等
病 为 重 型 颅 脑 损 伤 8例 , 血 管 意 外 1 脑 0例 , 性 阻 塞 性 肺 疾 慢
讨
一
论
、
易 感 因素
IU患 者真菌感 染存在 多种易 感因素 :、 C 1 广谱 抗生素 的 使用, 特别是第三 、 四代头孢菌素 , 碳青霉烯 和喹诺酮类 , 导致 病 , 学 者认 为抗 生 素 真 有
随着高效广谱抗生 素的联 合应用 , 糖皮 质激素 及各种 导
管介入性治疗的开展 , 致使 IU深部 真菌感染 危 险性 明显 增 C 高, 其病死率也逐年增 高。现对我科 IU5 C 2例 深部真菌感 染
进行临床分析 。
临 床 资 料
一
本 组 共 检 出 真 菌 5 株 , 中 白 色 念 珠 菌 3 株 2 其 0 (76% ) 热 带 念 珠 菌 l 5 .9 , 3株 ( 5 , 滑 念 珠 菌 4株 2 %) 光 ( . 9 , 平 滑 念 珠 菌 3株 ( . 7 ) 克柔 念 珠 菌 1株 76 %) 近 57% ,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7e908b71fe910ef12df825.png)
医院 内深部 真菌感染 的临床分布及药敏分析
刘 琦, 华 乔 , 湘 , 琳 小 喻 , 宁 黄 宁 殷
(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 ・四川省人 民医院检验科 , 四川 成都 6 07 ) 10 2
据。方法
【 摘要 】 目的 了解临床无菌部位 真菌感染 的菌种分布及耐 药情况 , 临床 病原 学诊 断和合理使 用抗 真菌药物提供 依 为 采用法 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 A B微 生物鉴定 仪、D 2 T I3 C真菌鉴定板 、 T ug s A B F nu3药敏板进行 真菌鉴定和 药
e R sl A ogte13fni t istema r t i e add yo e a T esset it rt o nioFuoaoe 1 eut . s m n 1 g san 。 j r n w r C n i m edr . h ucpi ly a fu g t l nzl, h u r h o sa s e a m b i e f c
【 bt c O j t e T vsgtt r ns t otepug f tn ior o iln oi e v ec A s at r 】 b cv onei eh c r ttu a ude naie i sn u hs t do r d t i ne ei i ta e u e a sb f l n co p aa tp v eh e d
t l ia r ame t y ie t c t n a d s s e t i t e tf r 1 3 s a n ff n a i e t n n tr e o u ain M e h ds B o d o ci c lt t n d n i a i n u c p i l y ts o t i s o u g n c i s i a g tp p lt . n e b i f o b i 1 r l f o o to lo a d a e tc s e i n w r ut r d i o t e meh d a d ioae t h c o i d ni c t n s se AT d n i c t n T e n s p i p cme e e c l e n r u i t o n s ltd wi t e mir b a i e t a i y tm B i e t i ai . h u n h l i f o f o s an ff n i r d n i e n l si e sn D 2 u g D p n 1 T e s s e t i t e t s d tr n d b B F n u a — t i so g ei e t d a d c a sf d u i g I 3 C f n i a e . h u c p i l yt s wa eemi e y AT u g s3 p n r u we i f i I bi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分布调查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分布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4c3bd933d4b14e852468d5.png)
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分布调查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分析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真菌感染分布情况。
方法:将近年来icu送检标本分离培养的真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送检标本2120份,检出真菌424株,占20.00%。
白色念珠菌仍然占据第一位,占50.23%,其次为光滑念珠菌,占18.16%,第三为克柔念珠菌,占16.04%。
呼吸道检出比例最高。
光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检出率有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真菌为条件致病菌,菌群失调时引起感染。
icu真菌感染主要与广谱抗生素的应用、侵入性操作较多有较大关系。
预防性抗真菌药物的使用,使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感染机会增高。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真菌;广谱抗生素中图分类号 r3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2-0057-02因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病情危重,常合并各种基础病,机体抵抗力差,且侵入性操作多见;同时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导致菌群失调,使真菌感染问题特别突出。
为了掌握icu真菌感染分布情况,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真菌检出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救治危重患者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09年1月-2012年12月icu病房2120例患者,其中脑外伤468例,肺心病450例,脑血管意外542例,心肺复苏术后297例,肿瘤126例,尿毒症184例,其他严重疾病53例。
1.2 方法1.2.1 标本采集痰液标本采用一次性吸痰管吸痰或嘱患者用生理盐水漱口后咯深部痰液一口于无菌痰杯中送检。
血培养标本根据临床体征采用双侧双瓶法采样后送检。
尿液标本用无菌方法导尿或取中段晨尿10 ml送检。
其他标本均按相关采样要求无菌采集后及时送检。
1.2.2 选择标准痰液标本涂片镜检如果鳞状上皮细胞25个/低倍,存在肺泡巨噬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是合格的下呼吸道标本。
否则重新送检。
尿液标本接种10 μl,如果生长>10个菌落,即>1000 cfu/ml,则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分析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调查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b7e0601f78a6529647d538a.png)
真菌和细菌混合性感染 , 5 .4 占 79 %。 2 3 院 内感染的病原菌及构成 比 从 16例 真菌感染患 者的 . 2 送 检标本 ( 、 痰 咽拭子、 分泌物 、 大便 、 吸机管道 吸引物 等) 尿、 呼 中, 共分离 出真菌 17株 , 8 以白色念珠菌最多 , 菌种分布见表 1 。 表 1 17株真菌菌种分布 8
—
[] Y ci t ua T ky k o nr , i nb rk — 2 uhr Ma u r , a au i mi a H r ouMua a o s N u o
mi ta. ii la ayi fre p n in p l n r d ma ,e 1 Cl c n lsso e x a so umo ay e e n a
参考文献 : [] Mafo , xWR,A rnB ,e 1 epninpl 1 hodS Hi ao L ta .Rex as u— o nnr e o ay dma[] n oa ug 18 ,5 3 :4 e J .A nThrcSr , 98 4 ( ) 3 0—
4 3 2 .
[ ] 杨灿菊 , 5 马中富. 复张性肺水肿 3 例 临床分析 [] 中国急 0 J. 救医学 ,00,0 7 :3 . 2 0 2 ( )4 2
ie aL l r nBL,e 1 ta .Re x a so e p n in [ ] Tr c itsGD,Vrc ll A ,Aa o 6 a ho i p l nr d e J . n hrcS r,9 7 6 ( ) 10 u mo aye ma[] A nT oa ug 1 9 ,3 4 :2 6
[] C et1 9 ,0 ( ) 16 —16 . J . hs,9 11 0 6 :5 2 5 6 [ ]  ̄ al - ut e M, rueG,R t n oe e 1 e 3 a l Jenr oe t F P as a e hf B, t .Th z a
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重症监护病房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f1856ccbb4cf7ec4afed031.png)
E 3 沈 继 龙 . 床 生 虫 学 和 寄 生 虫 检 验 E . 京 : 民 卫 2 临 M3 北 人
生 出 版 社 ,0 2 2 . 2 0 : 0
感 染 易 治 难 防 的特 点 进 行 感 染 预 防 和 健 康 教 育 。
参 考 文 献
Hale Waihona Puke E ] 武 汉 医 学 院 、 山 医 学 院 病 理 学 教 研 室 .外 科 病 理 学 3 中 E . 汉 : 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 9 9 1 5 M] 武 湖 19 :3 .
年 1 2月 I U 患 者 的 感 染 标 本 进 行 真 菌培 养 , VI E 一2分 析 系统 鉴 定 , 片 扩 散 法 做 药 敏 试 验 及 耐 药 性 分 析 。 C 用 T K3 纸 结 果 分 离 出的 前 4位 真 菌感 染 阳性 标 本 分 别 是 痰 液 、 液 、 液 、 尿 血 大便 , 4位 真 菌 菌 种 分 别 为 白 色 念 珠 茵 、 平 前 近
B 法 , I KO ) B O— NT 抗 真 菌 药 敏 试 验 纸 片 及 RP 一 6 0平 皿 , MI 4 1 药 敏 试 验 的 方 法 和 结 果 判 定 按 《 国临 床 检 验 操 作 规 程 》 作 。 全 操 1 4 深 部 真 菌 感 染 诊 断标 准 . 根 据 国 家 卫 生 部 医 院感 染 监 控 小 组 制 定 的 《 院感 染 诊 断 标 准 》 定 。 医 判 1 5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w H0N T5 3软 件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 E .
痰标 本 9 5份 , 液 6 尿 2份 , 液 2 血 O份 , 便 1 大 9份 , 他 2 其 1份 。
血液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和药敏结果分析
![血液科患者深部真菌感染和药敏结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561762a98271fe910ef962.png)
近 年来,血液系统 的恶性疾病 发病率 不断上升,随 着血 液病诊疗技术的提高及大剂量化疗和造血干 细胞移 植治疗 的普遍 开展,血液病 的疗效 明显得 到提高 ,但 由
瓷方盘 内,然后将瓷方盘 置于 3 身及 其治疗 过程中 出现 的免疫功 能低下 导致 患 者处于严重 的高危状 态 ,随着强力广谱抗 生素 的大量应 用 ,而 使真菌感染 日益增多…。为 了解北 京大学人 民医 院血液 科 患者深 部真 菌感 染及 耐 药情 况 ,本 文对 该 院 2 0 年全年血液科 患者分离 的 2 0例深部真 菌进行 统计 09 0 分析 。 1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 1 1 . 标本来源 收集北京大学人 民医 院 2 0 .1 1 0 9年 1月至 l 2月血液科住 院患者发 生深部真菌感染 的真菌菌株 2 0 0 株 ( 去除重复病例标本 ) ,其 中痰标本 le , 占 5 %; 1份 8 尿标本 3 5份 ,占 1 . 75 %;血标本 l 4份 ,占 7 %;咽拭子 2 O份 ,占 l%;便 标本 6份 ,占 33 0 .%:导管 5份 ,占 2 %;分泌物 3份 ,占 1 %;胆汁 1 ,占 05 . 5 . 5 份 . %。 1 . 分 离 培 养 基 及 MI 药 敏 板 分 离 培 养 基 为 .2 1 C C R H OMaa 念珠菌显色培养基 ( gr 郑州博赛公司生产 ) 。 MI C药敏板为梅里埃的 A B M U G 3试条进行药敏 T F N US
2 结 果
21 在 2 0 深部真 菌中, . 0株 白色念珠菌 16株, 6 %; 2 占 3 光滑念珠菌 3 株 ,占 1.%; 9 9 5 热带念珠菌 1 , 9 8株 占 %; 近平滑念珠菌 8 ,占 4 株 %;克柔念珠 菌 8 ,占 4 株 %; 圆球念珠菌 1 株, 占 0 %。2 0株深部真菌 中,未培养 . 5 0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244c6e48d7c1c708a1454c.png)
对于短眼轴 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 , 必须提高警 惕外 , 正常眼 对 轴患者也应细致 观察 。术前应 充分 与患者及 家属 沟通 , 预防 术后可能 出现 的严 重并 发症 , 免 医疗 纠纷产 生 。有 报 道 , 避
mag at l cmarf c r t m d a o srteay[ ] l n a o e at y o e i l rl e hr i n gu r o c a p J.
E e 19 ,1 5 :7 . y ,9 7 1 ( )6 7
[ ] 刘卫华 , 5 段安丽 .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前房 重建手术
[] 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00,8 4 :7 . 2 1 2 ( )4 4 [ ] JaunB r q e,ta M eougr o Gacm [ . 6 oq i a aure 1 irsre f luo a M] r . y 苑 晓勇译 .天津 : 天津科学技术 出版社 ,0 2 16—17 20 :3 3. [] 孙 7 丽, 赵桂芳 , 张舒心 , . d Y G激光治疗人 工晶 等 N :A
璃体与 晶状体光学 面紧密接 触阻碍 房水 向前流人 前房所 致。
睫状环 阻滞性青光 眼激光周边 多孔 术后前 房迅速 形成加 深 , 周边切开则可有效进行 玻璃体 与人 工晶体 的阻滞 , 积聚在 使
[ ] 卓业鸿 , 3 葛
坚 , 奕志 , .恶性青 光眼手术 治疗远期 刘 等
玻璃体腔 的液体流人前房而降低 眼压。在本组病 例黄斑水肿 1 例可能与后囊切开眼压下 降有关。眼压 升高是激光后囊 切
变房水前后交通 , 晶状体与后囊膜依然 粘连 紧密 , 人工 中央后
326例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326例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0cfe7c6da38376baf1faebc.png)
( i ia b r tr e tr,2 t s ia J C e g ltr gino PLA,h n ig 4 0 2 Chn ) Cln c l La o a oy C ne 3 4h Ho p tlo h n duMii yRe o f a c o gqn 0 0 0. i a Abta tObe t e Toiv siaet eifcin sau fh s i ld e u g s sr c : jci v n e t t h ne t t tso o pt ep f n u .Meh d A er s etv a ec n rlsu y g o a to s rto p ciec s-o to t d
近 年来 , 由于 广 谱 抗 生 素 、 胞 毒 性 药 物 、 疫 抑 制 剂 等 的 细 免 广 泛 应 用 , 其 是 抗 生 素 的 不 合 理 使 用 , 患 者 院 内真 菌 感 染 尤 使 的 发 生率 明显 增 高 。本 文 对 本 院 2 0 0 5年 1月 至 2 0 0 7年 1 2月 发 生 的 3 6 医 院 内深 部 真 菌 感 染 的住 院病 例 进 行 分 析 。 2 例
Re u t 3 nd u gus s e e s l td n 32 nfc i n c s s s ls 85 ki s off n e w r io a e i 6 i a to a e .A mon als r i ndia, ndia l c ns a a he g l t ans ofCa d Ca d abia nd w s t m o t( .3 s 56 6 ), e on yCa i a op c i ( 0. s c dl nd d tr ial 2 54 s ) .Ther s r t r ep rm e l i e na e ii e d pa t e n CU e e pia o y d a t ntod nt r lm d cn e rm nta d I d—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9468f90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8.png)
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现状杨斐; 李红宾; 曹立娟; 杨正慧【期刊名称】《《皮肤病与性病》》【年(卷),期】2019(041)005【总页数】4页(P666-669)【关键词】深部真菌; 院内感染; 现状分析【作者】杨斐; 李红宾; 曹立娟; 杨正慧【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云南昆明65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6.6; R197.323.41 概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ICU)、呼吸科、血液科及手术相关科室。
据北京协和医院联合多家医疗机构对我国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的研究发现,纳入回收的真菌菌株中只有少量来自于门诊及急诊科室,而约有92.4%的真菌菌株来自医院住院患者,其中ICU占34.3%;外科手术病房占30.3%,内科病房占27.8%[1]。
深部真菌感染包括真菌菌血症,深部组织真菌感染或两者兼具。
目前,念珠菌血症被认为是增加院内重症患者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不同研究报告有所差异,但大多数据表明由念珠菌血症所导致的死亡率较高,约为39%~60%。
此外,深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如果表现出败血症或脓毒性休克的真菌血症,相关的死亡率和经济负担会进一步增加。
因此,进行医院内深部真菌感染研究分析对改善医院患者生存率,降低患者医疗及经济负担具有积极的意义。
2 深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及易感人群程露等人的报告显示,在深部真菌的危险因素中,抗生素的作用不可忽视,可认为是导致深部真菌感染的第一危险因素[2]。
李云梅等人[3]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研究,那些接受了强有效的抗感染治疗的肺部感染患者,且治疗中期病情仍出现反复和加重的,进一步检查明确出现真菌感染,提示这些患者真菌感染为使用抗生素所致。
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均是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发现[4],患者若选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则发生深部真菌感染几率会明显升高,并且发现若糖皮质激素≥60mg/d,会使深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而对于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来说,无论哪类免疫抑制剂均可能增加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性。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c5e897ef46527d3240ce0bb.png)
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与耐药现状研究摘要:目的:了解现阶段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临床现状、病原菌种的分类及各种病原菌的耐药现状。
方法:对我院165例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的病例进行资料统计分析,将结果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经统计,深部真菌的感染率为12.6%,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有83例占50.3%,热带假丝酵母菌稍次,有21例占15.8%。
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数据总结得到,由于各类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致使深部真菌已经有明显的抗药性,但是对于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率还是比较高;两性霉素在临床使用中也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其毒副作用限制两性霉素在临床的广泛使用。
结论:深部真菌医院感染率及耐药性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高,主要原因在于临床采取的相关诊疗技术及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应在医院的临床诊疗中予以重视。
关键词:医院感染深部真菌耐药性【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478-01近年随着医学的发展,各类广谱抗生素、细胞毒药物等的广泛运用,一些常见的临床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以及各种新式医疗诊治手段的开展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情况娿越来越严重,如今医院感染已经成为现代医学看就的重要课题。
医院住院患者由于自身抵抗力下降,长期的待在医院极易引起真菌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普遍发生不仅增加了社会的负担,而且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方面的痛苦和经济的损失,同时也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病床周转利用率。
且随着各类临床抗真菌药物的使用,真菌的耐药性也越来越强[1]。
笔者通过对我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病情况进行了解,并对相关控制医院感染工作进行评价,以此制定合理的监控措施,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收治的1310例疑似真菌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真菌培养,并以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标准对所有疑似患者进行确诊。
2004年至2007年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分布与变迁
![2004年至2007年深部真菌感染的流行分布与变迁](https://img.taocdn.com/s3/m/b72e3bd350e2524de5187e3f.png)
( 3/ 2 ) 热带念珠 菌 9 8 % (2 / 2 ) 克柔 念珠 菌 6 9 % ( 5 12 5 , 曲霉 菌 9 4 % ( 1/ 2 ) 10 12 5 , .8 1 1 1 5 , 2 .4 8/ 2 ) 烟 .7 16 125 。基
ma in n mao o i ie s n y e oo ia ie s t 2. 0% , 5. 2% ,1 5 lg a the tlg c d s a e a d g n c lgc ld s a e wi 3 0 h 1 0 0. 3% ,a d 9. 2% n 2 r s e tv l e p ciey.Co l i s T i e p f n ii f cin r iti u e v rt e r s iao p r t s, ncuson hema n d e u g n e to sa e d srb td o e h e pr t r a pa au y ma in n u r lg a tt mo ,maina th mao o i ie s n y e oo ia s a e T n e to ae o a t— lg n e t lg c d s a e a d g n c lgc ldie s . he i f cin rt f Blso
【 bt c】 O jcv T vsgt t p e i d tb tnadd e i ep ug i e- A s at r bet e oi eta e i m c ir uo n i rt ode nin c i n i eh e d s i i v sy f f 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特点
由
目前,深部真菌感染已成为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发病和死亡最常见的原因,从病例中可以看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温、CRP、降钙素原、血沉、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等指标无法鉴别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只有结合影像学特征和(1 -3) -B-D-葡聚糖才能确诊,且(1-3) -B -D-葡聚糖检测快速(1-2小时)、准确(精确定量),所以临床疑似深部真
菌感染患者在进行影像学检查和化验检查时,别忘了检查(1 -3) -B -D -葡聚糖,血浆(1 -3) -B -D -葡聚糖测定方法简便、省时,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特别是对于缺乏深部真菌感染诊
断依据的拟诊患者,血浆(1 -3) -[3 -D一葡聚糖水平的增高可以作为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依据之一。
血浆(1 -3) -B-D-葡聚糖在细菌败血症时不增高,可以作为鉴别真菌血症和细菌败血症的依
据之一。
当血浆(1 -3) -B -D -葡聚糖水平明显增高时,提示有继发深部真菌感染的可能。
因此血浆(1 -3) -B -D -葡聚糖检测作为深部真菌感染诊疗的可靠方法口,应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重视,早
诊断、早治疗,避免滥用抗生素。
一、抗真菌药物研究现状
深部真菌感染在医院中的分布
临床上以往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主要依赖于病原学检查,包括研究已经发现,1-3-β-D葡聚糖几乎是所有真菌细胞壁上均具有的特异性成分之一,检测血液或体液中的1-3-β-D葡聚糖用于诊断深部真菌感染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
为了能够进一步证实检测血浆中真菌1-3-β-D葡聚糖对深部真
G实验较其他检测方法的优势
近十几年来,真菌感染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如何在早期准确地诊断真菌感染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传统诊断方法,如培养、病理组织学方法等,耗时长、敏感性低,容易受干扰,难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降低病死率的目的。
,DFI发病率有明显增长趋势;由于缺少有
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其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
而真菌特有的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BDG)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在机体的血液和无菌体液中检测到BDG是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有效证据,其动态检测可作为评价抗真菌药
物疗效及病情的指标,且该试验具有快速简便的特点。
BG动态检测法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
提高检测阳性率
半乳甘露聚糖(GM)抗原是曲霉菌多糖细胞壁的一种成分,在侵袭性感染过程中释放入血,通过ELISA反应对血清GM 抗原进行定性测定,可提高对曲霉菌感染检测的准确度0同时,为了避免血
浆影响GM 试验的准确度,本研究选用血清进行测定半乳甘露聚糖(GM)。
曲霉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是真菌细胞壁的一种多聚抗原,在曲霉菌侵犯组织早期就释放入血,对高危患者连续动态监测(每周2次)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G试验可作为侵袭性真菌感染(尤其是烟曲霉菌)筛查的第一步,以便临床较早抗真菌治疗,后经培养确定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再针对性选择抗真菌药物0然而,仅检测G试验敏感度尚有欠缺,这可能跟真菌种类有关,,例如新型隐球菌,可能因其有厚厚的荚膜,致使(1,3)-B-D 葡聚糖未能释放入血,导致G试验呈假阴性;也可能是浅部真菌感染时, (1,3)-B-D葡聚糖未被释放出来使体液中的量不增高_,导致G试验呈假阴性等因素;GM 试验特异度高于G试验(1,3)-B-D葡聚糖(BG)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的检测已
成为目前国内外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运用广泛的首选方法。
,血浆(1-3)·B-D一葡聚糖含量检测针对所有真菌细胞壁抗原成分,对所有真菌均可进行检测,而血清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主要针对曲霉菌细胞壁上的多聚抗原,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因此,二者协同分析是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重要依据,早期临床诊断价值优于真菌培养
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