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传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传记类文言文及翻译
![传记类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3da4423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95.png)
王羲之,字逸少,晋代琅琊临沂人也。
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年五十九。
羲之幼聪颖,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尤精书法。
其书风遒劲,意境深远,被誉为“书圣”。
羲之少时,家贫,然志向高远。
及长,入仕途,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中书令等职。
然其一生,心系书法,醉心于翰墨之间。
每有闲暇,辄挥毫泼墨,或题壁于山川,或书卷于案头,笔走龙蛇,气势磅礴。
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后改师王献之。
献之书法,飘逸潇洒,深得羲之喜爱。
羲之学之,得其精髓,遂自成一家。
其书法作品,如《兰亭序》、《快雪时晴帖》等,皆传世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羲之性好山水,常游历名山大川。
一日,羲之与友人在山间赏景,忽闻瀑布声如雷鸣,遂挥毫题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诗成,众皆叹服,以为绝妙。
羲之尝与友人之子王献之游于洛水之滨,见一老妪抱子求医,献之问其病状,妪曰:“儿患眼疾,久治不愈。
”献之遂为儿医,数日而愈。
妪感激涕零,赠以金帛,羲之却之,曰:“吾闻医者仁术,岂可受人之金?”遂不受。
羲之年逾不惑,渐觉身体日衰。
一日,羲之对友人说:“吾生虽未尝一日懈怠于书,然自觉功力尚浅,恐不能尽善尽美。
”友人慰之曰:“子之书法,已为天下所推崇,何必自谦?”羲之答曰:“吾志在超越古人,岂敢自满?”后羲之因病辞官,隐居会稽山。
山清水秀,风景宜人,羲之在此养病,并继续研究书法。
一日,羲之病愈,遂登山远眺,见山川秀丽,心旷神怡,遂挥毫作《会稽山居图》。
图中描绘山川草木,飞鸟游鱼,笔触细腻,意境深远。
王羲之,一代书圣,其书法造诣之深,影响后世千年。
然其为人谦逊,不以名利为念,令人敬佩。
羲之之传,传于后世,为后人树立了不朽的典范。
【翻译】传记:王羲之传王羲之,字逸少,是晋代琅琊临沂人。
生于公元303年,卒于公元361年,享年五十九岁。
羲之自幼聪慧,好学不倦,广泛阅读书籍,尤其擅长书法。
他的书法遒劲有力,意境深远,被誉为“书圣”。
羲之小时候,家境贫寒,但志向高远。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a7f43141a1c7aa00b42acb1f.png)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复习——《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4.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
常考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常考传记类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29d0148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74.png)
陶渊明,字元亮,浔阳柴桑人也。
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
尝着《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
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所作皆寓言以讥刺世事,不复出仕。
年四十有一,会郡守江州刺史王弘,命为建威将军参军。
谓颜延之曰:“潜若枕化,依我于门下,足以仪形范物矣。
”延之以为不可。
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求之耳,本非望也。
”亲旧云:“似闻执事云:‘云何世故,而令心愤愤?’虽世故,未至于此。
”渊明曰:“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亲旧见余如此,或谓:‘生事亦可乐,何为自苦如此?’常言:‘人生归田,力耕不吾欺。
’”后为彭泽令。
在官八十余日,公田悉以分赐亲故,余不悉用。
书报子安:“吾始为吏,本不欲为,而势不得耳。
今少日,吾将求之去。
”及少日,辄阻,不复出。
州召为建威将军参军,闻之,叹曰:“吾本怀归也,岂谓今夕复见此!”因出,舍舟,步归。
告诸人曰:“吾作彭泽令,奉事公田,悉以酒得。
既不复用于世,欲奉养亲族,故求为建威参军。
自谓是永毕,不意复为彭泽令。
吾去何辞?即今当去。
”于时骖 俱至,便自屈乘,止车请罪。
亮曰:“昔陶朱公辞秦相而不受,况吾之不得意,何至于是!”彭泽令闻之,解印绶,赋《归去来兮辞》。
自免去职,既耕且读。
及少日,遣子刘和之游学京师,告之曰:“吾少而贫,事亲数迁。
二十有五,家贫,应州郡命,为建威将军参军。
及吾亲老,归闲养亲。
余闲居,高卧东篱,以养性也。
吾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吾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吾之不饮,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吾之饮酒,盖以吾志在酒也。
人物类传记文言文加翻译
![人物类传记文言文加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789d2b6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0d.png)
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县人也。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卒于宋仁宗庆历四年,年六十四。
仲淹幼孤,母早丧,家贫不能自给。
然仲淹志向高远,刻苦攻读,终成一代名臣。
仲淹少时,家虽贫,而好学不倦。
尝游学于应天府,师事胡瑗,受业于安定书院。
瑗深器之,谓曰:“此子他日必为国家之栋梁。
”及长,仲淹以文章名世,声闻于朝。
庆历三年,仲淹入为右司谏,上疏直言,屡陈时弊。
仁宗皇帝闻而嘉之,迁为枢密副使。
时西夏犯边,仲淹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率师抗敌,屡建奇功。
庆历四年,仲淹以疾归,仁宗皇帝亲临慰问,赐金帛以示宠异。
仲淹在朝,以直言敢谏著称。
每有奏疏,必切中时弊,不避权贵。
尝上《论西夏事宜疏》,力主和亲,以息战事。
又上《论科举事宜疏》,主张改革科举制度,选拔真才实学之士。
其言辞恳切,深受仁宗皇帝赏识。
仲淹亦善诗,其诗多抒发忧国忧民之情。
如《岳阳楼记》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句传颂千古,成为千古佳话。
范仲淹一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虽身居高位,而始终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
其道德文章,为后世所敬仰。
卒后,追赠太子太师,谥文正。
【翻译】范仲淹,字希文,吴郡吴县人。
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卒于宋仁宗庆历四年,享年六十四岁。
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早逝,家境贫寒,无法自给自足。
然而仲淹志向高远,刻苦学习,终成一代名臣。
仲淹年少时,虽然家境贫寒,但好学不倦。
曾游学于应天府,师从胡瑗,在安定书院学习。
胡瑗非常器重他,曾说:“这个孩子将来必成为国家的栋梁。
”等到成年后,仲淹以文章闻名于世,声名远播朝廷。
庆历三年,仲淹入朝为右司谏,上疏直言,屡次陈述时弊。
仁宗皇帝听闻后赞许他,升任他为枢密副使。
当时西夏侵犯边境,仲淹受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率军抵抗敌人,屡建奇功。
庆历四年,仲淹因病归乡,仁宗皇帝亲自前来慰问,赐予金帛以示恩宠。
仲淹在朝中,以直言敢谏著称。
每次上奏疏,都切中时弊,不回避权贵。
曾上《论西夏事宜疏》,力主和亲,以平息战事。
重点句子翻译
![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72b47db6137ee06eff91844.png)
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译: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不曾停止侍候而远离。
2、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向上报答朝廷的。
3、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译: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内心的感情,但陈述苦衷,不被允许。
我进退两难,确实是十分狼狈。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译:祖孙二人,互相依靠,命运相关,因此拳拳之情使我不能停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译: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叙述深藏的感情了。
6、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译:仰头观览浩瀚无穷的宇宙,低头观察地上繁多的万物,这样来纵展视力,开畅胸怀,足够来尽情地享受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快乐啊。
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译:因此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8、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译: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引起人们兴叹的原因,表达的结果是一样的。
9、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译: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不去就任。
10、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11、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译:汉安帝平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
两次升迁担任了太史令。
1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译: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从有书籍记载以来,从来没有过这样的事。
13、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人物传记文言文及翻译
![人物传记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09f6e3b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c4.png)
人物传记文言文及翻译傅永【原文】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
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
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
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
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
王肃之为豫州,以永为平南长史。
齐将鲁康祖、赵公政侵豫州之太仓口,肃令永击之。
永量吴、楚兵好以斫营为事,又贼若夜来,必于渡淮之所以火记其浅处。
永既设伏,仍密令人以瓠盛火,渡南岸,当深处置之,教云:“若有火起,即亦燃之。
”其夜,康祖、公政等果亲率领来斫营。
东西二伏夹击之,康祖等奔趋淮水。
火既竞起,不能记其本济,遂望永所置火争渡。
水深溺死,斩首者数千级,生禽公政。
康祖人马坠淮,晓而获其尸,斩首并公政送京师。
裴叔业又围涡阳,时帝在豫州,遣永为统军,与高聪、刘藻、成道益、任莫问等救之。
永曰:“深沟固垒,然后图之。
”聪等不从,一战而败。
聪等弃甲奔悬瓠,永独收散卒徐还。
贼追至,又设伏击之,挫其锐。
藻徙边,永免官爵而已。
不经旬,诏永为汝阴镇将,带汝阴太守。
中山王英之征义阳,永为宁朔将军、统军,当长围遏其南门。
齐将马仙琕连营稍进,规解城围。
永乃分兵付长史贾思祖,令守营垒,自将马步千人,南逆仙琕。
贼俯射永,洞其左股,永出箭复入,遂大破之。
仙琕烧营卷甲而遁。
英曰:“公伤矣!且还营。
”永曰:“昔汉祖扪足,不欲人知。
下官虽微,国家一帅,奈何使虏有伤将之名!”遂与诸军追之,极夜而返。
时年七十余矣,三军莫不壮之。
后除恒农太守,非心所乐。
时英东征钟离,表请永,求以为将,朝廷不听。
永每言曰:“马援、充国,竟何人哉?吾独白首见拘此郡!”然于御人非其所长,故在任无多声称。
后为南衮州刺史。
年逾八十,犹能驰射,盘马奋槊,常讳言老,每自称六十九。
(《北史傅永传》,有删节)【译文】傅永,字修期,是清河人。
幼时跟随叔父傅洪仲投奔北魏,不久又投奔南方。
他很有气魄和才干,勇力过人,能够用手抓住马鞍,倒立在马上驰骋。
《史记选读》第二单元重点语句翻译
![《史记选读》第二单元重点语句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d890c66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c9.png)
翻译:这好比把肉投给饥饿的老虎,能有什么功效呢?(如果这样),还要门客做什么(何用)呢?
翻译: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困难又体现在哪里!
翻译: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有赵朔留下的身孕,她逃到景公宫里躲藏起来。
翻译:天哪!天哪!赵氏孤儿有什么罪?请你们让他活下来,只杀我杵臼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翻译:如今各位将要诛杀他的后人,这不是先君的意愿而是随意滥杀,随意滥杀就是作乱。做臣子的有大事却不让国君知道,这是目无君主。 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翻译:程婴,你是个小人哪!当初下宫之难你不能去死,跟我商量隐藏赵氏孤儿,如今你却出卖了我。即使你不能抚养,又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翻译:公子为人,仁爱并且能谦虚待士,士人无论是才能高的还是低的,都谦逊而礼貌地结交他们,不敢因为自己的富贵(身份)慢待士人。
翻译:街市的人都认为侯嬴是个小人,而认为公子是个德行高尚的人,能谦恭地对待士人。
翻译:朱亥袖里藏着四十斤重的铁椎,打死了晋鄙。公子于是掌管了晋鄙的军队。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 翻译:侯嬴(我)又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如姬为报仇雪恨悬赏了三年之久,从魏王以下都想为她父亲报仇,没有做到。如姬对公子哭诉(此事)。 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 翻译:侯生说:“我应当跟随(公子前往),因为年老而不能(前去)。请(让我)计算公子的行期,在到达晋鄙军营的这一天,我将面朝北而自杀,来给公子送行。”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
![高中语文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https://img.taocdn.com/s3/m/f956d412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1f.png)
高中新教材课内文言篇目重点句翻译『选必中』(练习+翻译)一、篇目及重点句1、《屈原列传》·司马迁·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2、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3、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4、《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fěi)而不乱。
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
5、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6、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7、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8、亡走赵,赵不内。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9、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
1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1、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1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13、”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2、《﹡苏武传》·班固·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2、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nǔ)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3、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4、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7、天雨(yù)雪。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
8、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dī),羝乳乃得归。
9、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jǔ)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10、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
11、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huò),诚甘乐之。
3、《过秦论》·贾谊·两汉翻译下列句子1、孝公既没(mò),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
传记类文言文附翻译
![传记类文言文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c0ebdc9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f.png)
汉武帝刘彻,字通明,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
武帝承继汉室大统,锐意进取,开拓疆域,兴修水利,改革政治,开创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
刘彻生于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6年),其父刘启,即汉景帝。
武帝幼年聪慧,喜好文学,博览群书,尤好黄老之术。
景帝崩后,武帝继位,年方十六。
武帝即位之初,国力尚弱,百姓疲惫。
武帝深知此情,故励精图治,任用贤能,开创一代盛世。
武帝在位期间,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
一、政治改革武帝即位后,首先改革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他设立中书省、尚书省等机构,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同时,武帝实行察举制,选拔贤能,任人唯贤,使得朝政清明,国力日益强盛。
二、经济改革武帝时期,国家经济繁荣。
他实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此外,武帝还大力兴修水利,开凿运河,使水患得到有效治理,农业产量大幅提高。
三、文化繁荣武帝时期,文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他重视儒学,设立太学,培养人才。
同时,武帝推崇道家思想,提倡“无为而治”,使得儒家、道家等学派争相发展,文化繁荣昌盛。
四、军事扩张武帝时期,国家疆域不断扩大。
他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北击匈奴,使匈奴不敢南下牧马。
同时,武帝还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五、宗教信仰武帝崇尚道教,亲自前往泰山封禅,祈求国家安宁。
他还派遣使者前往印度,学习佛教文化,使得佛教在中国逐渐传播。
汉武帝刘彻,一生功绩卓著,开创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
他锐意进取,改革政治,使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均取得显著成就。
然而,武帝晚年好大喜功,导致国库空虚,百姓疲惫。
景帝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
【译文】《汉武帝刘彻传》汉武帝刘彻,字通明,西汉第十一位皇帝,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在位。
武帝继承了汉室的帝位,锐意进取,开拓疆域,兴修水利,改革政治,开创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最常考实词与翻译练习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最常考实词与翻译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beffd3184afe04a1b171dea2.png)
高中人物传记类文言文最常考实词与翻译练习一、高频实词1. 阴:2.是日:3.弃市:4.国除:5. 耿介:6.橐:7.壁: 8.危:9.厌: 10.大辟:11.莅: 12.啖:13. 约束: 14.事:15.鬻: 16.罄产:17. 苟 18.素:19.见: 20.故事:21. 按: 22.狱:23.坐: 24.多:25. 亡 26.讽:26. 便宜: 28.特:29. 燕: 30.切: 31.辄: 32.或:33. 谒: 34.诣:34. 顾: 36.微:37.让: 38.格物致知:39. 凡: 40.执、见执:41.止: 42.抗章、抗言、抗表:43.器识: 44.寻:45.岁: 46.若/不若47.鞠: 48.俄顷/未几/既而:49.既: 50.已:51.时论翁然/时论名言: 52.兼旬:53.甫: 54.公私便之/公私困竭:55.薄: 56.会:57.行在,驻跸: 58:籴(dí):59.粜(tiào): 60.车驾、幸:61.有司、所司、三司: 62.时:63.小: 64.敕:65.徒跣: 66.且:67.践祚: 68.及:69.臧否:【答案】1.阴:暗中,暗地里2.是日:这一天3.弃市:在闹市斩首4.国除:封国被废除6. 耿介:为人正直,光明磊落 6.橐(tuó):口袋7.壁:军营 8.危:端正的;高的9.厌:满足 10.大辟(重辟):死刑11.莅:亲自 12.啖:吃14. 约束:法律 14.事:对待,侍奉15.鬻(yù):卖 16.罄产:用尽资产18. 苟:如果 18.素:向来19.见:被动句的标志 20.故事:旧例22. 按:巡查,巡视 22.狱:案件23.坐:因为;判罪 24.多:夸奖27. 亡:逃跑;通“无”没有;灭亡 26.讽:委婉地劝说28. 便宜:方便施行 28.特:只是30. 燕:宴饮 30.切: 恳切31. 辄:就 32.或:有的,有时35. 谒:拜访 34.诣:到,拜访36. 顾:只是;看,回头看;拜访 36.微:如果没有37.让:责备 38.格物致知:研究事物,获得真理39.凡:总共 40.执、见执:抓;被抓41.止:只 42.抗章、抗言、抗表:直言进谏43.器识:器量见识 44.寻:不久45.岁:年 46.若/不若:如,像,比得上;不如,不像,比不上47.鞠:审问 48.俄顷/未几/既而:不久,一会儿49.既:已经 50.已:停止51.时论翁然/时论名言:同意的样子 52.兼旬:几十天53.甫:刚刚 54.公私便之/公私困竭:于公于私都很便利55.薄:靠近,接近 56.会:恰逢57.行在,驻跸:帝王出行时沿途停留暂住的地方58:籴(dí):买 59.粜(tiào):卖60.车驾、幸:皇帝到…… 61.有司、所司、三司:泛指官员62.时:当时 63.小:稍稍64.敕:命令 65.徒跣:光着脚66.且:将近,将要 67.践祚:登基68.及:等到 69.臧否:评论好坏二、翻译练习1.乃短贾生日:“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0a466502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cb.png)
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通用7篇)人物传记文言文有翻译篇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
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
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山中人莫识也。
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
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
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余告之故。
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
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
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
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欤?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
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
(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上好运。
到了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一带名叫岐亭的地方。
住茅草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
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在山里来往,没有人认识他。
人们见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说:“这不就是古代乐师戴的方山冠遗留下来的样子吗?”因此就称他为“方山子”。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他。
我说:“哎,这是我的老朋友陈慥陈季常呀,怎么会在这里呢?”方山子也很惊讶,问我到这里来的原因。
我把原因告诉了他,他低头不回答,继而仰天大笑,请我住到他家去。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子儿女仆都显出怡然自得的样子。
最新《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70797
![最新《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70797](https://img.taocdn.com/s3/m/e68a993b6bec0975f565e272.png)
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123《廉颇与蔺相如》4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6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78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9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1011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1213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14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516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17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18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9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20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21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22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23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24缘故而欺骗秦国吗?25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26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27可能得到的。
28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9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30313233《晁错》34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35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36令。
37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38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9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40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41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点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ee4b8a804d2b160a4ec099.png)
《史记》选读翻译《高祖本纪》1、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高祖)常有远大的抱负,不做普通百姓所从事的谋生职业。
2、单父人吕公善沛令,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单父人吕公与沛县县令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于是沛公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请他到上座坐下。
4、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因大破之。
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人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松懈,于是大败秦军。
5、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刻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的人要被灭族,聚集说话的人要处以死刑。
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我和诸侯们约定,先打进函谷关的人就以他为王,我应当在关中做王。
7、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而已: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
8、无内诸侯军,稍征关中兵以自益,距之。
不要让诸侯军进来,再逐步征集关中的兵卒来加强自己的实力,抵抗他们。
9、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
(军队)经过后就全部烧毁栈道,为的是防备诸侯或其他强盗偷袭,也是向项羽表示没有东进之意。
10、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在帷帐中运筹谋划,却能决定千里之外的胜利。
11、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现在我所创下的家业和二哥相比,谁的多呢?《项羽本纪》1、阴以兵法部勒宾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
2、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巨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
楚军在诸侯军中居于第一,前来援救巨鹿的诸侯军筑有十几座营垒,没有一个敢发兵出战。
3、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
今天肯定得决心死战了,我愿意为诸位痛痛快快地打一仗。
4、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江东虽小,但土地方圆有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可以称王。
5、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使江东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做王,我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呢?6、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传记类文言文译
![传记类文言文译](https://img.taocdn.com/s3/m/ab22bb65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46.png)
圣人之(主谓间助词,取独)于(对,对于)天下百姓也,其(大概,表估计)犹赤子(刚生的婴儿)乎!饥者则食(名词作动词,拿食物给人吃)之,寒者则衣(名词作动词,拿衣服给人穿)之,将之养之(将养:侍奉赡养),育之长之(培育…成长),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译文]圣人对待天下百姓就好像对待自己的孩子!饥饿就给他食物吃,寒冷就给他衣服穿,抚养他们,培育他们,唯恐他们不能发展壮大。
魏武侯浮(漂流)西河而下,中流(泛指河流的中游),顾谓(回头)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险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指施行德政)不在险。
昔三苗氏(部族名称,苗人之始)左洞庭而(表并列)右彭蠡(彭蠡湖,鄱阳湖古称),德义不修(宾语前置,“不修德义”,不讲仁义道德),而禹灭(使……灭亡)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黄河、济水)而右太华,伊阙(山名)在其南,羊肠(羊肠阪,地名)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放逐)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都)敌国也。
”武侯曰:“善”。
[译文]魏武侯乘船顺黄河而下,在中游的时候回头对吴起说:“多么美丽而险要的山河啊,这是魏国的无价之宝呀!”吴起回答:“(一国之宝)在于国君的德政而不在于山河的险要。
当初的三苗氏,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由于他不讲仁义道德,被夏禹消灭了。
夏桀所居住的地方,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南边,羊肠阪在北边;由于他治国不施仁政,被商汤放逐了。
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
如果君王不施德政,恐怕船上这些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啊。
”魏武侯说:“你说得对。
”武王克(攻克,打败)殷,召太公而(表顺承)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奈……何:拿……怎么办;士众:士人和百姓)?”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连同)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厌恶)其余胥(墙壁)。
咸(全、都)刈(割,这指杀死)厥(其,他的、他们的)敌,靡(没有)使(让)有余,何如(怎么样)?”王曰:“不可。
初中传记类文言文翻译
![初中传记类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b9b31f7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8.png)
晋文公,名重耳,晋献公之子也。
生而贵,不幸嗣位时年幼,国政多由母后执掌。
及长,知母后偏宠骊姬,而骊姬生子奚齐,心欲废之,以立己子申生。
然申生仁厚,不忍见母后忧,遂辞退,自归曲沃。
重耳乃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狄国,居十二载,历尽艰辛。
狄君闻重耳贤,欲以女妻之。
重耳以礼辞,曰:“吾乃逃臣,不敢当君之礼。
”狄君不从,遂娶狄女,生子伯宗。
居狄五年,重耳因狄君无道,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齐国。
齐桓公知其贤,礼遇之,赐以田宅,重耳遂留齐,居五年。
齐桓公薨,公子小白欲夺位。
重耳闻之,与赵衰、狐偃等谋,避齐而奔宋。
宋襄公待之甚厚,与盟而许立。
后因宋国内乱,重耳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郑国。
郑文公待之不厚,重耳乃与赵衰、狐偃等谋,转往楚国。
楚成王闻重耳至,以礼相待,问以治国之道。
重耳对曰:“治国之道,以德为本,以法为用,以民为基。
”楚成王大悦,遂以女妻之,生子商臣。
居楚三年,重耳因楚成王无道,复与赵衰、狐偃等谋,逃往秦国。
秦穆公闻重耳至,礼遇甚厚,遂以女妻之,生子重驩。
居秦五年,秦穆公薨,重耳闻之,与赵衰、狐偃等谋,复归晋国。
途中遇盗,重耳为盗所执,幸得赵衰、狐偃等设法脱身。
重耳归国,群臣皆迎,晋惠公恐惧,遂让位。
重耳即位,是为晋文公。
文公励精图治,国势大振。
五年后,会盟诸侯于葵丘,齐桓公以霸主之尊,举国来朝。
文公以礼待之,诸侯咸服。
晋文公在位九年,德政昭著,民安国泰。
晚年,病重,遗诏太子瑕继位。
文公崩,太子瑕即位,是为晋景公。
译文:晋文公,名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
他出生时就是贵族,不幸的是在他即位时年纪还很小,国政大多由他的母亲执掌。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得知母亲偏袒骊姬,而骊姬生下的儿子奚齐,他心中想要废黜奚齐,立自己的儿子申生为太子。
然而申生仁厚,不忍看到母亲忧虑,于是辞退,自己回到曲沃。
重耳于是与赵衰、狐偃等人商议,逃往狄国,在那里居住了十二年,历经艰辛。
狄国的君主听说重耳贤明,想要把女儿嫁给他。
重耳以礼节推辞,说:“我只是一个逃亡的臣子,不敢接受君主的礼遇。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
![《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3c27938941ea76e58fa04fe.png)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创作者:别如克*鲁人版《史记》选读重要句子翻译《廉颇与蔺相如》1.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翻译:寻求可以做使者去答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翻译: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秦国,使秦国承担理亏的责任。
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翻译:我们离开亲人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仰慕您高尚的品格。
4.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翻译:不过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不敢对赵国用兵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我们两人在呀。
5.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翻译:我认为平民百姓的交往尚且不互相欺骗,何况是大国呢!6.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翻译: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您欺骗从而对不起赵王,所以派人带着宝璧回去,已秘密地到赵国了。
7.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翻译: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8.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翻译:我是个粗野卑贱的人,想不到将军您宽容我到了这样的地步啊!9.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强秦邪!翻译:不如趁此好好款待他,放他回到赵国,赵王难道会为了一块璧玉的缘故而欺骗秦国吗?10.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
翻译:蔺相如估计秦王不过用欺诈手段假装给赵国城邑,实际上赵国是不可能得到的。
1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翻译: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以国家的急务为先,以自己的私仇为后啊!《晁错》1.数上书孝文,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
翻译:晁错多次上书汉文帝,说道削减诸侯势力的事,以及可以修改的法令。
2.及窦婴、袁昂进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
翻译:等到窦婴、袁昂进言,皇上就命令晁错穿着朝衣,在东市把他处死。
3.错常数请间言事,辄听,宠幸倾九卿,法令多所更定。
翻译:晁错多次请求皇帝单独与他谈论政事,景帝每次都听,宠幸他超过了九卿,晁错修改了不少的法令。
最实用、最全面高三文言文复习传记(原文及翻译)
![最实用、最全面高三文言文复习传记(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63e98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0.png)
说明:本人并不赞成拿今人的文言文来教授学生,但高三文言文复习内容多而杂,为便于学生轻松掌握文言文,本人特意写了这一篇《李建文传》,此传几乎涵盖了高中所要求掌握的所有实词、虚词、句式(其中120个实词单列出出来)。
本资料同样适用于高一高二学生。
作者简介:李建文,笔名迟日,东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居东莞,著有长篇小说《端公祠》(吉林文史出版社出版)、《<红楼梦>新稿》(海南出版社出版)、《方圆》(长江文艺出版社)、《胭脂》《师祭》《碧血风云》《我想有个家》《猎人传说》《孤执》等,各类作品达300余万字,曾被国内30多家媒体报道。
李建文传【少年顽劣】李建文者,鄂西建始人也,少有侈志,尝抓周于期岁,得笔墨,乡望村南刘氏者往而赞曰:“此儿或不得功名,或难进财货,然若学先生,庶几为一方闳儒矣。
”其家人忧之,叹曰:“吾世代寒贫,皆布衣村夫,亦可为生,岂弃货殖而腐臭于乡野乎?”不使学,八岁始入乡庠,先生鄙之,常置座于末,伧言恶语以待。
建文恨之,誓与先生为难。
越明年,与诸友阴伏松林,俟其步至阳岗,则投石于蜂窝。
先生不备,蜂飞人号,文与诸友悄自阴坡下,即走塍陇,间行山中,再度阡陌,继乘高山,旋履泥泞,抵家方拍手称快。
又三年,建文为塾内恶霸欺,武斗于南院,人众文寡,不敌,见执于先生。
先生深恶其顽劣,又鄙其家贫,故葫芦其案,非惟责罚,甚者诬讦,建文益恶之。
遂与诸友谋,诸友曰:“豕猎之,若何?”此豕者,野彘也,常行乱于田间,拱土食禾,民不堪其苦。
乡有猎者,置笼设陷,常有得获,或食之,或鬻之,一时成风。
建文以为然,疾步乡家,假得锄耰,又谋箕篓,而后诸友同心,或掘井,或拾木,或集石,或揽叶,斜晖且映,彘坑既成,再伏山中,以望机事。
惜先生忙甚,酉戌无归。
文与诸友叹惋,怏然而归。
翌日卯时,文起视井,有豕陷焉,乃唤迩郊农夫。
农夫至,缚豕,械入市,售之,直百许,与文八钱。
适乡望刘氏过岗,问其究竟,文具言以告之,刘氏曰:“小儿当行正道矣,此阴恶险毒之事,非君子所为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
项梁的父亲是楚将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那个人。
②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
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起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
③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剑术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
④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
项王的部队在垓下筑营驻扎,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把他团团包围了好几层。
⑤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可是如今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灭亡我,决不是作战的过错。
⑥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纵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项籍难道心中没有愧吗?
⑦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我听说汉王用千金悬赏征求我的人头,封邑万户,我为你做件好事吧。
《苏武传》重点句子翻译:
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汉武帝赞许他的正义行为,于是派遣苏武凭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使者,趁机送厚礼给单于,以答谢他的好意。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事情既然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3、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假如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
4、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
常惠等人哭泣着,用车子把苏武送回营帐。
单于认为苏武节操勇壮,早晚派人探望、问侯(苏武)。
5、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
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苏武的伤逐渐痊愈。
单于派使者告知苏武,一起审判虞常,想趁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
6、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白白地用身体给草地做肥料,又有谁知道你呢!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
白白地(在)没有人烟的地方让自己受苦,你对汉廷的信义又表现在哪里呢?
7、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让(他)放牧公羊,说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放他回去。
隔离他的下属官员常惠等,分别安置(在)别的地方。
8、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逮捕杀戮我的全家,是人世间最大的耻辱,我还再顾念什么呢?
《马钧传》重点句子翻译
1、此轮扁之对,不可以言言者,又焉可以言校也?
这就像轮扁对齐桓公所说的那样,不能用语言表达,又怎能用语言检验呢?
2、夫巧者,天下之微事也,有所不解而难之不已,其相击刺,必已远矣。
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
3、心乖于内,口屈于外,此马氏之所以不对也。
他内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这就是马先生不再答复(您的责难)的原因了。
4、圣人具体备物,取人不以一揆也。
圣人一身之中,具有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并不局限于一个方面。
5、虽圣人之明尽物,如有所用,必有所试。
即使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但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加以考验。
6、何者?悬言物理,不可以言尽也;施之于事,言之难尽,而试之易知也。
为什么这样?空谈理论,有很多事情是无
法讲得清楚的,如果加以实践,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考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
7、废衡石而不用,此美玉所以见诬为石,荆和所以抱璞而哭之也。
丢开(考察实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美玉被诬说是石头,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的原因了。
8、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
公输般、墨翟都在当时受过重用,所以他们的技术对国家有用处。
9、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用人不能符合他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用事情来考验他,这实在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