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根据临床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炙:炮炙古代是指用火加工处理药物的方法,现代一般是指除净制、切制以外的其他炮制方法。

3.饮片:饮片系指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制剂生产使用的所有中药。

4.反制:药性相对立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制约药物的偏性或副作用,称为反制。

5.从制:药性相同或相似的药物与辅料一同炮制,以增强药物的疗效,称为从制。

6.炮制辅料:炮制辅料是指炮制过程中对药物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

7.炮:炮古代指将药物埋在灰火中,“炮”到焦黑。

现代指高温砂烫至发炮(泡)鼓起。

8.净度:净度系指饮片的纯净度,亦即中药饮片中所含杂质及非药用部分的限度。

9.泛油:泛油是指饮片中所含挥发油、油脂、糖类等成分,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或返软、发黏、颜色変浑、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10.变色:变色是指饮片的天然色泽发生了变化。

11.风化: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为粉末状态的现象。

12.潮解溶化:潮解溶化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溶化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13.对抗同贮法:对抗同贮法是采用两种以上的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有特殊气味的物品与药物同贮而起到相互克制,抑制虫蛀、霉变、泛油的贮存方法。

14.气调养护技术:气调养护技术是采用降氧、充氮气,或降氧、充二氧化碳的方法,人为地造成低氧或高浓度二氧化碳状态,达到防虫、防霉防止泛油、变色、气味散失等目的。

15.净制:净制又称净选加工,是指中药材在切制、炮炙或调剂、制剂前,均应选取规定的药用部位,除去非药用部位和泥沙等杂质,除去虫蛀品和霉变品,区分疗效不同的药用部位,将药材分档或进行简单加工的一类炮制方法。

16.净药材:净制后达到药用净度标准的中药材称为净药材。

中医药炮制十七法

中医药炮制十七法

中医药炮制十七法中医药炮制十七法是中药炮制学中的重要内容,是指中药炮制的十七种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1. 纯净处理法:包括挑拣、筛选、风选、水选等方法,用于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位。

2. 切制处理法:将药材切成适宜的形状,以利于煎煮和提取有效成分。

3. 炒法:将药材放在锅中加热炒制,以改变其性能和功效。

4. 炙法:将药材与液体辅料(如蜂蜜、酒、醋等)混合后加热处理,以增强其药效。

5. 煅法:将药材放在火上直接或间接煅烧,以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6. 煨法:将药材用湿纸或湿布包裹后,放在火灰中加热煨制,以减少药物的烈性。

7. 烘焙法:将药材放在烘箱或火炉上烘干或烤熟,以利于保存和使用。

8. 蒸法:将药材用水蒸气蒸煮,以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9. 煮法:将药材放在水中煮制,以提取有效成分或去除毒性。

10. 焯法:将药材在开水中短暂浸泡或煮沸,以去除杂质或降低药物的寒性。

11. 淬法:将煅烧后的药材迅速放入冷水中,以增加其酥脆性和脆性。

12. 制霜法:将含有油脂的药材经过加工处理,制成白霜状物质。

13. 发芽法:将种子类药材发芽后使用,以增加药效。

14. 发酵法:将药材经过微生物发酵处理,以改变其性质和功效。

15. 制曲法:将药材与麦麸等混合后制成曲,以利于发酵和药效的发挥。

16. 提净法:用适当的溶剂将药材中的杂质提取出来,以提高药材的纯度。

17. 水飞法:将药材细粉放在水中搅拌,使其悬浮在水面上,然后倾去上清液,以去除杂质和提高纯度。

这些炮制方法是中医药炮制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能、功效和毒性,从而满足临床用药的需要。

炮制方法的选择和操作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炮制目的和医生的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考虑。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一、背景介绍1.1 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指的是对中药进行加工处理,改变其原有性味归经特性,以增强药性、降低毒性、增加稳定性、提高药效、改善质地和外观,使之达到更好的临床应用效果的过程。

1.2 中国药典炮制通则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委员会主持编制的,记载中药品种、性状、质量要求的专业性标准性大医书籍。

炮制通则是中国药典中关于炮制加工的标准规范和操作程序。

二、炮制的基本原则2.1 保持性味归经特性炮制中药的目的在于增强其药性,但同时也要尽量保持其性味归经特性,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临床应用的稳定性。

2.2 保证质量和安全在炮制过程中,需要保证药材和炮制辅料的质量和安全,确保加工后的药物符合药典标准。

2.3 注意炮制方法和工艺炮制的方法和工艺应当严格遵循药典规定,以确保药物的炮制效果和质量稳定性。

也需要注意炮制过程中温度、时间、火候等因素的控制。

三、炮制的具体操作3.1 炮制辅料的选择炮制辅料的选择应当符合药典规定,同时也要考虑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如炮制温度、时间等。

3.2 炮制的方法和工艺根据中药品种的不同,炮制的方法和工艺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包括灯炙、炒、焙、制等多种炮制方法,需要根据药典规定进行操作。

3.3 质量控制和检验炮制完成后,需要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包括药材外观、性状、有无异物等方面的检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达到药典规定的标准。

四、我对中药炮制的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和质地,都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炮制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药典规定进行,且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检验,以确保炮制后的药物符合规范,为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保障。

总结回顾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了中国药典炮制通则的中药炮制定义,并了解了炮制的基本原则、具体操作及个人观点和理解。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哪些
中药的炮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煎煮法:将药材放入水中,经过煎煮煮沸、焖煮稀翻等步骤,使药材溶解、煮沸、渗透等,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2. 蒸馏法:将药材经过水蒸发而形成蒸汽,再经过冷凝形成液体,从而得到纯净的中药成分。

3. 蒸制法:将药材放入蒸锅中,经过蒸煮,使药材受热、膨胀、软化,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4. 浸泡法:将药材放入酒、醋、水等液体中,经过浸泡,使药材与液体充分接触,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5. 焙炒法:将药材放入炒锅中,经过炒煮、炒制等步骤,使药材经过加热处理,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6. 曝晒法:将药材放置在阳光下暴晒,经过曝晒,使药材干燥、氧化等,从而提取中药有效成分。

不同的药材和不同的药方可能使用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药效。

此外,
中药的炮制过程往往需要遵循一定的比例、温度和时间等因素。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是指中药在制备过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加工步骤,包括选材、清洗、破碎、炮制、干燥等环节。

中药炮制技术是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改变中药原材料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其药效,增加其药理活性成分的含量,并且降低药物毒性和副作用,使其更符合临床需要。

在中药炮制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如下:
1. 酒制:将药材用黄酒、白酒、米酒等酒类浸泡,使其柔软易煮、溶解、易吸收。

2. 蒸制:将药材放入蒸笼中蒸熟,使其糊化、软化,增加其药效和药性。

3. 煨制:将药材放入锅中煨煮,使其柔软易煮、减少其刺激性,增加其药效。

4. 炮制:将药材放入炮制器中,进行炮制,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5. 曝晒:将药材放在阳光下曝晒,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6. 焙干:将药材放入烤箱中烘烤,使其干燥、杀菌、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7. 泡制:将药材用清水泡软,使其软化、易煮、去除杂质、增加药效。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炮制技术的不同方法可以改变中药的性质和特点,提高药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将药材进行烘焙、炮制、炙烤等处理,使其产生新的化学成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下面我将介绍中药炮制的十种方法。

一、浸泡法:即将干燥的药材放入水中浸泡,再提取出来进行炮制,适用于各种药材。

二、熏制法:将干燥的药材置于熏蒸室中,采用炉火熏蒸的方法进行炮制。

三、酒蒸法:用白酒蒸煮药材,将酒杀菌后使药材沾染酒味,增强药效以及让病人服用时口感更好。

四、焙烤法:即把药材放在火炉中炙烤,使其干燥烤熟,增强药性。

五、爆炒法:用铁锅将药材加热至露出微黄色或微褐色色泽,火候需要掌握好,否则会使药材糊化、失去药效。

六、红晒法:即将药材晾晒至红色,适用于逍遥散、桂枝、川芎等药
材的炮制。

七、牛奶蒸煮法:将药材放入牛奶中蒸煮,增强药材的香味和口感,
适用于肝肾不足、脾胃虚弱等病人。

八、对炙法:即将两种或以上的药材放在一起,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
下炙制。

九、石灰水煮法:将药材和石灰水煮沸,使药材柔软、易吸收,并能
改善病人胃口。

十、淫羊藿醋浸法:将淫羊藿浸泡于醋中进行炮制,适用于肝阳上亢、内分泌失调等病人。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医药学不可或缺的部分。

炮制方法多样,需要我
们根据药材的不同性质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药效,并对治疗疾病产生积极意义。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

中药炮制方法汇总中药炮制是指将天然药材通过特定的方法和步骤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备一定的医疗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

中药炮制的方法非常丰富,下面将针对常见的中药炮制方法进行汇总介绍。

1.酒制:将中药材与白酒、红酒等高度酒精溶液浸泡,通常时间为数天到数月。

酒制有助于提取药材的有效成分,增强活性,同时也能消除药材的寒凉之性。

2.水煎浸制:将中药材用水浸泡一段时间,然后将浸泡液和药材一起煎煮,直至液体浓缩成药汁。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矿藏更深层次的中药材,以及一些有效成分不易溶于醇类溶剂的中药材。

3.蒸制:将中药材放入蒸锅中蒸煮,蒸发杂质,提取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蒸制可以降低毒性,增加安全性。

4.炒制:将中药材放入铁锅或砂锅中进行炒制,常常会加入一些辅助炒制的物质,如食盐、糖等。

炒制可以增加药材的活性,改善药材的外观、气味和味道。

5.曝晒:将中药材晒干在阳光下,以减少水分含量,同时也能通过太阳光的紫外线杀死一些微生物。

这种方法一般用于一些具有潮湿性的中药材。

6.发酵:将中药材在适当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改变药材的性质。

发酵可以增加药材的活性成分、改善其质地和口感。

7.水蒸气炙制:将中药材放入专用的炙制器中,通过水蒸气的作用使其加热,提高活性成分的释放和药效。

8.煅制:将中药材放入砂锅或炉中进行烧煮,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增加活性成分和药效。

9.黄漆附贴:将附于其他物质上的中药材用特定的工艺粘贴上黄漆,以增加药效和保护药物。

10.石炮制:将中药材放入石炉中进行炮制,利用高温和石材的特性提高活性成分的释放和药效。

11.水蒸气处理:将中药材用水蒸气进行处理,以改变其性质和活性,使其更适合药理和药用。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备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提高药效和使用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中药材,通过炮制可以调整中药材的药性、理化性质,减少毒性和副作用,增强其治疗作用和安全性。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
中药的炮制方式是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系列处理药材的方法,旨在提高药物的药效、减轻毒性、增加稳定性,并使其更适于人体吸收。

下面是一些中药的常见炮制方式:
1. 煎煮(煎服):
•方法:将药材加水煮沸,保持沸腾一段时间,然后取汤液。

•适用于:多用于植物草本药,如中药汤剂。

2. 浸泡:
•方法:将药材放入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溶解成药液。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较难溶解的药材,如树皮、硬块状的药材。

3. 蒸发(蒸发浓缩):
•方法:用蒸汽蒸发药材中的水分,得到药液或药膏。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去除水分、浓缩药液的药材。

4. 炮制:
•方法:用火炮制药材,通常包括清炮、焙炮等。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生药材,以增加药性或改变性状。

5. 炒制:
•方法:用锅炒制药材,改变其性质、味道和功效。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调理气味、增加稳定性的药材。

6. 曝晒:
•方法:将药材暴晒在阳光下,使其干燥。

•适用于:适用于需要干燥的药材,如花草、叶子等。

7. 酿制:
•方法:将药材放入酒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成为酊剂。

•适用于:适用于一些需要溶解于酒精的药材,以增强药效的药材。

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目的,而具体选择哪一种方法取决于药材的性质、功效,以及配伍的需要。

在中医药理论中,炮制方式被认为是影响药物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介绍中药炮制方法是指将草药进行加工处理,以增强其药性或改变其性能,使其更适合治疗疾病。

以下将介绍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1. 炒制(焙制)炒制是将草药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强其功效。

例如,炒制的人参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滋补作用。

2. 蒸制蒸制是将草药放入蒸锅中进行蒸煮,以改变其性能或增加其药效。

蒸制可以使草药更容易被消化吸收,提高疗效。

如蒸制的枸杞子可增强滋补肝肾的功效。

3. 水煮水煮是将草药放入水中煮沸,然后再炖煮,以提取草药的有效成分。

此方法适用于多种草药,如水煮的桑叶能够减轻寒凉的性质,增强其止咳清热的功效。

4. 捣碎捣碎是将草药研磨成细粉,以增加其表面积,便于提取药效。

捣碎的黄连粉可以直接服用,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5. 曝晒曝晒是将草药放在阳光下晒干,以去除水分,增强草药的保存性能。

曝晒的天麻能够提高其镇静安神的功效。

6. 晒黑晒黑是将草药放在太阳下晒黑,以改变其性能或提高其药效。

晒黑的当归能够增强其补血活血的效果。

7. 发酵发酵是将草药进行微生物发酵处理,以增加其药效或改变其性质。

发酵的红曲米被广泛用于制备中药,能够改变其化学成分,增强降脂作用。

8. 浸泡浸泡是将草药放入水或酒精中浸泡,以提取其有效成分。

譬如,浸泡的干姜可以用于治疗腹胀腹痛的症状。

9. 蒸馏蒸馏是将草药放入蒸馏器中进行蒸馏,以提取其纯度较高的有效成分。

蒸馏的薄荷油能够提高其镇痛和解毒的功效。

10. 醋制醋制是将草药放入醋中浸泡,以增加其酸性,提高药效。

醋制的山楂能够促进消化,改善胃口。

总结: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炒制、蒸制、水煮、捣碎、曝晒、晒黑、发酵、浸泡、蒸馏和醋制。

这些方法能够改变草药的性能或增强其功效,使其更适合治疗不同的疾病。

炮制过程中需要注意草药的处理方法和时间,以确保炮制的草药质量和疗效。

中药材炮制大全

中药材炮制大全

中药材炮制大全中药材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炮制能够改善药材的性质和功效,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及其作用,供读者参考。

一、炮制方法1. 炙:将中药材置于火中烘烤,让其稍微变黄,但不要烧焦。

炙制后的中药材通常具有温通、散寒的功能。

例如,炙甘草可以增加甘草的甘、温、无毒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2. 炒:将药材放入沙锅或铁锅中,用中小火炒制。

炒制后的中药材可以改善其性味,加强其功能作用。

例如,炒白术可以增加白术的健脾、化湿的功效。

3. 焙:将中药材置于罐内,然后放入火炉进行烤制。

焙制能够使中药材的气味变浓,增加其驱寒、祛湿的效果。

例如,焙生姜可以增加生姜的发散、解表的作用。

4. 炮:将药材放入铁锅或陶壶中,加热至药材出现龟裂、碳化的情况,然后取出晾凉。

炮制后的药材往往会去除一些有毒成分,提高其疗效。

例如,炮制附子可以降低附子的毒性,增加其温阳的功效。

二、常见中药材的炮制方法及作用1. 附子:将附子剖开,去除内脏,晾干或晒干后使用。

炮制后的附子可以温里散寒,驱风除湿,被广泛应用于心脏病、风湿性疾病的治疗中。

2. 人参:将人参用沙锅炒至微黄色,再用火炉烤至微焦。

炮制后的人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开胃的功效,对于体虚乏力、食欲不振等有良好的疗效。

3. 甘草:将甘草用火炉略炙,炙后控水晒干。

炮制后的甘草可以增加其止咳、润肺的功效,广泛应用于咳嗽、痰多等疾病的治疗中。

4. 白术:将白术用沙锅炒至微黄色,再用火炉烤至微焦。

炮制后的白术可以增加其健脾、化湿的功效,对于脾胃虚弱、湿邪困滞的疾病有明显的疗效。

5. 当归:将当归用火炉炒至微焦,并用凉水泡软后晒干。

炮制后的当归可以增加其活血、补血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总结:中药材的炮制是中医药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炮制方法,可以提高中药材的药效,改善其性质和功效,增强中药的治疗效果。

不同的炮制方法有不同的作用,读者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

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临床意义摘要:一、中药炮制的概念二、中药炮制的目的1.提高药物效价2.降低药物毒性3.改变药物性能4.利于药物制剂三、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1.炒制2.煮制3.蒸制4.浸制5.发酵6.炮制四、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意义1.提高药物疗效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3.提高药物稳定性4.适应不同病症的治疗需求正文:自古以来,中医药在我国就有悠久的历史,而中药炮制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性、改变药物性能以及利于药物制剂等方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及其在临床上的意义进行详细阐述。

一、中药炮制的概念中药炮制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炮制不仅改变了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且还影响了药材的生物活性,从而使药物更具疗效和安全性。

二、中药炮制的目的1.提高药物效价:通过炮制,可以使药物的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提高药物的利用率,从而提高药效。

2.降低药物毒性:某些药物本身具有一定的毒性,通过炮制可以降低毒性,减轻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3.改变药物性能: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性味、归经,使药物更适合患者的病症需求。

4.利于药物制剂:炮制后的药物更容易制剂,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保存期限。

三、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1.炒制:通过加热使药材表面干燥,提高药物活性,如炒麦芽、炒酸枣仁等。

2.煮制:将药材与水共煮,提取有效成分,如煮附子、煮石膏等。

3.蒸制:利用水蒸气使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充分溶出,如蒸首乌、蒸黄精等。

4.浸制:将药材浸泡在液体中,使其充分吸收液体,如浸酒、浸醋等。

5.发酵:通过微生物发酵作用,改变药物成分和性能,如发酵甘草、发酵陈皮等。

6.炮制:将药材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干燥、收缩,如炮姜、炮附子等。

四、中药炮制在临床上的意义1.提高药物疗效:炮制后的药物更容易被人体吸收,从而提高药物的疗效。

2.降低药物不良反应:通过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中药炮制七种方法

中药炮制七种方法

中药炮制七种方法中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炮制则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

炮制是指将中药材经过加工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发挥药效的一种方法。

下面介绍七种中药炮制方法。

一、炙炙是指将中药材放在火上烘烤,使其表面微微焦黄,内部不受破坏的一种方法。

炙后的中药材具有温热散寒、行气活血的功效。

常见的炙制中药材有当归、白芍、桂枝、附子等。

二、煨煨是指将中药材放在容器中,加水煮沸后,改用小火慢慢煮,使中药材的药效逐渐释放出来的一种方法。

煨制后的中药材具有温中补气、补肾固精等功效。

常见的煨制中药材有人参、黄芪、枸杞、龟板等。

三、曝曝是指将中药材晒干,直接暴晒在阳光下,使其表面微微变黄,内部不受破坏的一种方法。

曝后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平肝定痛等功效。

常见的曝制中药材有黄连、苦参、地黄等。

四、煅煅是指将中药材放在炉中,加热至红热状态,使其表面微微变黑,内部不受破坏的一种方法。

煅制后的中药材具有消炎止痛、散结消肿等功效。

常见的煅制中药材有石膏、硫黄、砂仁等。

五、炒炒是指将中药材放在锅中,用小火慢慢翻炒,使其表面微微变黄,内部不受破坏的一种方法。

炒制后的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

常见的炒制中药材有茯苓、白术、枸杞子等。

六、制制是指将中药材加工成粉末或丸剂的一种方法。

制成的中药材更易于服用,且药效更容易释放。

常见的制制中药材有人参、天麻、枸杞子等。

七、浸浸是指将中药材放在水中浸泡一段时间,使其药效逐渐释放出来的一种方法。

浸制后的中药材具有滋阴养血、清热解毒等功效。

常见的浸制中药材有枸杞子、菊花、金银花等。

总之,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备的重要环节,不同的炮制方法能够使中药材的药效得到更好的释放,从而发挥更好的药效。

在使用中药时,应根据不同的中药材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炮制技术是中医药技术的精髓
中药炮制技术是我国独有,是世界上独一无二
技术,受我国法律保护,不得出口和转让。 作我国真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之一。列 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药为什么要炮制?(炮制的目的意义)
炮制的目的意义
减毒
雄 黄
增效
延胡索 黄 芩 血余炭
牵牛子 芫 花
炮制的目的意义
中医 临床 辩证 施治
中 药 炮 制 学
长春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2018.3.24
1
张啸环
什么是中药炮制?

中药为什么要炮制?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
什么是中药炮制?(科学内涵)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 按照辨证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 身的性质及调剂制剂不同要求, 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中药炮制
临床和中成药原料
炮炙
饮片切制 净选加工
蛤粉炒
滑石粉炒
加辅料炒法
米炒
糠炒、茯苓炒、灯心炒、黄连炒等二十余种加辅料炒法。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炙法
根据所加辅料,酒炙、醋炙、盐炙、姜炙、蜜炙和油炙。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炮炙) 煅法
炉 甘 石
将净制或切制后的药物,置适当耐火容器内高温加热至一定程度的方法。
矿物类中药;质地坚硬的药物,如贝壳类,动物骨骼化石类药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切制)
鲜 切 干 切
青蒿、玉竹、藿香、益母草
灯心草、通草、丝瓜络、竹茹
中药如何进行炮制?(切制)
类型
水处理 极薄片
规格
0.5mm以下 1-2mm 2-4mm 2~3mm 薄片 厚片 细丝
举例
鹿角、苏木、降香 白芍、槟榔、三棱 山药、甘草、泽泻、 黄柏、厚朴、秦皮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
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包括:
1.净制:即对原药材进行挑拣、筛选、洗净等操作,以去
除杂质和不需要的部分。

2.切制:将净制后的药材切成片、块、段等不同规格的饮
片,以便于后续的炮制和制剂。

3.炮炙:是中药炮制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对药材进行火
制、水制、水火共制等处理,以改变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

常见的炮炙方法有炒、炙、烫、煨、蒸、煮等。

4.煨制:将药材放入煨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慢慢
加热至水干,使药物变得酥软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5.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武火蒸煮
至熟透,使药物变得易于粉碎和内服。

6.煮制:将药材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武火煮沸后,
再用文火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易于粉碎和内服。

7.炙制:将药材放入炙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或蜜,用文火
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酥软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8.炒制:将药材放入炒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或盐,用文火
慢慢加热至药物变得焦黄或松散,以便于粉碎和内服。

9.晒干:将药材洗净后晒干,除去水分,以便于贮藏和运
输。

10.风干:将药材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地方,自然晾干,以便
于贮藏和运输。

以上是中药常见的十种炮制方法,不同的炮制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性、降低毒性、增强疗效等,对于中药的制备和使用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不同的药材和处方需求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中药材的炮制

中药材的炮制

中药材的炮制1.马齿苋:鲜草药加工前要进行晒干,然后制成细末。

2.大黄:将鲜草药烘干,然后切成小段,晒干后制成大黄。

3.芫花:先晒干,然后加工成小末。

4.赤芍:采集后捶打,烘干后制成。

5.黄芪:晒干后,将细根切碎,再晒干备用。

6.银花:将新鲜的花晒干,晾干后备用。

7.金银花:鲜花烘干后晾干,制成金银花备用。

8.天麻:新鲜的地下茎用水洗净后,晒干后切成段。

9.石菖蒲:采集后清洗,去掉外皮,烘干备用。

10.隐笑花:将鲜药材烘干后,研磨成粉。

11.红花:晾干后炒制,研成末备用。

12.藿香:采集后烘干备用。

13.六龙齐花:先晒干后,再研磨成细末。

14.小蓟:晾晒后,去掉外皮和杂质,研磨成细末。

15.女贞子:将干果烘干备用。

16.灵仙:采集后晾晒,再切成小段备用。

17.金丝樱花:晾晒后备用。

18.石龙尾:采集后洗净,晒干后研磨。

19.了哥王:将新鲜草药晾晒后备用。

20.珍珠母:烘干备用。

21.秦艽:先晒干后,再压制成片。

22.天门冬:将全草烘干后制成天门冬。

23.金樱子:将干燥果实烘干后制成金樱子。

24.大熟地:将鲜草晾晒后备用。

25.乌梅:将干果晒干后备用。

26.古蔺子:将种子晒干后备用。

27.金线莲:将干草烘干备用。

28.黄芩:将根茎烘干后制成。

29.白芷:将地上部分晒干后研磨成末。

30.铁皮石斛:将鲜草晾干后备用。

31.桔梗:将干根烘干备用。

32.龙胆草:将全草晒干后备用。

33.石决明:将干果晾干后备用。

34.王不留行:先晒干,再加工成细末。

35.薄荷:鲜草挑选干净后晾晒,制成薄荷。

36.麦冬:将鲜根清洗后晾干备用。

37.何首乌:将新鲜的草药晾干后备用。

38.枸杞子:将果实沉浮后烘干制成。

39.印度蓝:将全草烘干后备用。

40.牛蒡子:将干种子烘干备用。

41.川贝:将新鲜的贝母清洗干净后,晒干备用。

42.白及:将鲜草清洗干净后晾干,然后制成细末。

43.干姜:将鲜姜切片晾干后备用。

44.猪苓:将鲜草晾晒后备用。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

中药炮制一、名词解释1.中药炮制:中药炮制就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需要与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炮制辅料:就是指具有辅助作用的附加物料,它与主药起到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或影响主药理化性质等作用。

3.生理灰分:将干净而又无任何杂质的炮制品加高热灰化所得的灰分。

4.饮片:凡就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统称为饮片。

5.炙法: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深入药物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称为炙法。

6.瞧水性: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就是否复合其切制要求,习称瞧水性。

7.泛油:又称走油。

就是指含有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出油败气味的现象。

8.炒炭存性:就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9.燀法:将降药物置沸水中浸煮短暂时间,取出,分离种皮的方法。

10.复制法: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辅料,按规定操作程序反复炮制的方法。

11.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贝壳类药物反复研磨,从而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二、填空题1、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就是净制、切制、炮炙。

2、性与味偏盛的药物在临床应用肘,一方面可以通过配伍的方法,另一方面可用炮制的方法来转变或缓与药物偏盛的性与味。

3、炒法(根据操作及加辅料与否)有清炒法(单炒法)、加辅料炒法(合炒法);根据所用辅料5、在炮制所用辅料中,具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作用的就是甘草汁; 具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开痰解毒作用的就是生姜汁;具有引药人肝、理气、散瘀止痛作用的就是醋。

6、麻黄茎发汗解表,根止汗,故要分开入药。

7、炉甘石原来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煅后变为氧化锌。

中药的炮制(自修)

中药的炮制(自修)
常压蒸煮、高压蒸煮等。
煅制的目的
使药物质地酥脆,便于粉碎和 煎出有效成分。
蒸煮的目的
软化药物,降低毒性,改变药 性。
其他技术
发芽、发酵、制霜等,根据药 物性质和临床需求选择适当的 炮制方法。
04 辅料使用与配方设计
辅料种类及功能介绍

常用作炮制辅料,能活血通络 、祛风散寒、行药势、矫臭矫
味。

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 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 等作用。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
重新炮制
对于不合格品,应重新进行炮制 处理,直至达到质量要求。
降级使用
在不影响药效和安全性的前提下, 可考虑将不合格品降级使用。
销毁处理
对于严重不合格或无法重新炮制 的药材,应进行销毁处理,防止
流入市场。
持续改进方向和目标
完善质量监控体系
提高炮制工艺水平
不断完善质量监控指标和检测方法,提高 监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设备选型依据和建议
1 2
依据炮制需求选择设备
根据中药材的炮制需求和工艺要求,选择适合的 炮制设备。
考虑设备性能和价格
在选型时,要综合考虑设备的性能、价格、耐用 性等因素。
3
参考行业标准和规范
可参考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选择符合要求的炮 制设备。
设备操作规范和维护保养
制定设备操作规程
针对不同类型的炮制设备,制定 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
水分含量
测定药材的水分含量,以确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以 确保炮制后药效不受损失。
取样方法和检测流程
取样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或定点取样的方式,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检测流程
按照质量标准对样品进行检测,包括性状观察、杂质检查、水分测定、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步骤。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的名词解释
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药材经过一系列加工和调理手段,使其达到
适合医疗和药用的要求的过程。

中药炮制是中药制剂的重要环节,直
接关系到中药的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炮制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清洗:将采集的中药药材进行彻底的清洗,去除杂质、泥沙等
外来物质,并让其回复到原有的形态。

2. 晒干:将清洗后的药材晾晒至合适的含水量,使其达到干燥的
状态。

晒干的过程中,除了能去除草本植物中的水分外,还可以消除
一些不必要的物质。

3. 深加工:对已经晾晒干燥的药材进行深加工,通过研磨、煎煮、蒸馏等工艺,提取有效成分,并去除一些有毒的或不必要的成分。

4. 炮制:在深加工的基础上,根据特定的炮制方法,对中药药材
进行炮制。

炮制方法包括炒制、炙烤、蒸制、研磨等。

炮制的目的是
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其药效。

5. 储存:将处理完的中药药材储存在合适的容器中,防止其受潮、霉变等,以保持其药效和质量。

中药炮制的目的是改变中药药材的性质,提高治疗效果,并减轻
其毒性或副作用。

炮制方法因药材的性质不同而有所区别,需要根据
药材的具体属性进行选择。

中药炮制的技术要求高,需要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总结才能掌握。

合理的炮制方法和工艺可以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总之,中药炮制是对中药药材进行加工和调理的过程,通过清洗、晒干、深加工、炮制和储存等环节,改变药材的性质,提高药效,以
实现中药的药用价值。

中药炮制是中医药传统独特的技术之一,是中
药制剂的重要环节,功不可没。

中药炮制种类及研究方法

中药炮制种类及研究方法

中药炮制种类及研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加工和炮制的过程。

种类有煅制、炒制、蒸制、炮制、醋制、酒制、炖制等。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方法、化学分析方法、生物学方法、质量控制方法等。

一、中药炮制种类1.煅制:将药材置于火中煅烧,使用炉灶、电炉等热源进行炮制,主要用于金属、矿石类药材,如猫肝石、绿矾等。

2.炒制:将药材放入炒锅中进行炒热,控制温度和时间,主要用于果皮、叶、花等药材,如制川贝、制附子等。

3.蒸制:将药材放入蒸锅或蒸汽室中用蒸汽进行蒸煮,主要用于根、茎、叶、花等药材,如蒸制黄连、蒸制石菖蒲等。

4.炮制:将药材置于铜炮、铁炮等容器中进行炮制处理,如制龙骨、制牛黄等。

5.醋制:将药材浸泡于醋中进行处理,主要用于常见的中药材如川芎、生姜等。

6.酒制:将药材放入白酒或黄酒中进行浸泡,主要用于根、茎、叶、花等质地较坚硬的中药材,如红枣、当归等。

7.炖制:将药材放入砂锅或药锅中用水进行炖煮,主要用于动物类药材和质地较硬的植物药材,如鹿角胶、鸡骨香等。

二、中药炮制研究方法1.实验方法: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方法,对中药炮制过程进行控制和监测,获得炮制后的药材质量和活性成分的变化情况。

常用的方法包括室内模拟实验和野外实验。

2.化学分析方法:通过分析中药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揭示中药炮制的药理作用和药效机制。

常用的方法包括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生物学方法:通过动物实验、细胞实验等方法,评价中药炮制后的药效和毒性,研究中药炮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生物学活性评价、毒性评价等。

4.质量控制方法:通过建立中药炮制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方法,确保炮制后的中药材符合规定的质量要求。

常用的方法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的建立和检测方法的制定等。

以上是中药炮制的种类和研究方法的简要介绍,中药炮制是传统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药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炮制,可以改变其性能和药效,提高其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同时也要注意中药炮制的安全性和药效稳定性的研究,从而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治疗和健康养生。

中药炮制定义、目的及炮制方法总结

中药炮制定义、目的及炮制方法总结

炮制定义、目的及炮制方法总结炮制,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修事”,是指中药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中医药理论,依据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材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要求,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

中药炮制的目的:一、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二、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三、干燥药材,利于贮藏四、矫味、矫臭,便于服用五、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六、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七、改变药物性能,扩大药用范围八、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中药炮制的方法:一、修治1、纯净药材2、粉碎药材3、切制药材二、水制1、漂洗2、浸泡3、闷润4、喷洒5、水飞:是借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

三、火制1、炒(1)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2)加辅料炒法2、炙:将药物与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拌炒,使液体辅料渗入药物组织内部或附着于药物表面,以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的方法。

3、煅:将药物用猛火直接或间接煅烧,使质地松脆,易于粉碎,便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以充分发挥疗效。

直接煅:紫石英、龙骨、牡蛎间接煅:血余炭、棕榈炭四、水火共制1、煮法不留残液煮法:醋煮芫花、狼毒至醋液吸尽为度;弃残液煮法:姜矾煮半夏2、蒸法清蒸:清蒸玄参、桑螵蛸加辅料蒸:酒蒸山茱萸、大黄蒸制的目的:改变或增强药物的性能,降低药物的毒性。

3、炖法4、燀法种子类药材去皮:杏仁、桃仁、扁豆肉质多汁类药材的干燥:马齿苋、天门冬5、淬法:是将药物煅烧红后,迅速投入冷水或液体辅料中,使其酥脆的方法。

醋淬自然铜、鳖甲;黄连煮汁淬炉甘石五、其他制法1、制霜:巴豆霜、千金子霜;西瓜霜;鹿角霜2、发酵:六神曲、半夏曲、建曲3、发芽:稻芽、谷芽、麦芽4、精制:芒硝、元明粉5、药拌:朱砂拌茯神、砂仁拌熟地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中药炮制:按照中医药理论,根据中药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和临床应用的需要,所采取的一项独特的制药技术。

2.饮片: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是供中医临床调剂及中成药生产的配方原料。

3.中药炮制学的基本任务:遵循中医药理论体系,在继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和理论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炮制理论,改进炮制工艺,制订饮片标准,以提高中药饮片质量,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从而不断创新与发展本学科。

4.中药炮制的起源: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具备以下条件而产生的。

①中药的发现与应用②火的出现与应用(炮生为熟,是中药炮制的雏形)③酒的发明与应用(产生了辅料制法,充实了药物炮制的内容)④陶器的发明与应用(创造了必要的工具条件)
5.中药炮制的发展:分为四个时期①春秋战国至宋代是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②金元、明时期是炮制理论的形成时期;③清代是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④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6.第一部中药炮制专著《雷公炮炙论》,雷敩编撰,总结了前人炮制方面的技术和经验,记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

第二部炮制学专著《炮炙大法》,缪希雍,该书收载了439种药物的炮制方法,用简明的笔法叙述各药的出处,采集时间,优劣鉴别,炮制辅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贮藏,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将前人的炮制方法归为十七种,即雷公炮炙十七法。

第三部,《修事指南》,张仲岩,较为系统叙述了药物的各种炮制方法,进一步深化了中药炮制理论。

7.陈嘉谟在《本草蒙筌》的“制造资水火”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匪故巧弄,各有意存。

酒制升提,姜制发散,人盐走肾脏,仍仗软坚,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童便制除劣性降下,米泔制去燥性和中,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蜜制甘缓难化增益元阳,陈壁土制窃真气骤补中焦,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乌豆汤、甘草汤渍曝并解毒致令平和,羊酥油、猪脂油涂烧,咸渗骨容易脆断,有剜去瓤免胀,有抽去心除烦……”第一次系统概括了辅料炮制的原则。

8.《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药炮制规范》
9.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中药七情合和的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确定炮制的基本原则。

制则:相反为制(指用药性相对的辅料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如酒制大黄);相资为制(用药性相同的辅料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如盐制知母);相畏为制:(指利用某种辅料来炮制药物,以制约该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制半夏、南星);相恶为制:(减弱烈性,如麸炒枳实缓和其破气作用);相喜为制(改善中药的形色气味)制法:制其形,性,味,质
10.生熟理论:总结中药生熟饮片性能变化,功效异同,并用于指导炮制生产和临床应用的理论。

内容:①生泻熟补②生峻熟缓③生毒熟减④生行熟止⑤生升熟降⑥生降熟升11.土制补中、米泔水制去燥性和中、吴茱萸汁制抑苦寒而扶胃气、矾汤制去辛烈而安胃、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姜制发散、盐制走而软坚、酒制升提、麸制抑酷性而和胃、猪胆汁制泻火、黑芝麻制润燥而益阴、蜜制和中益元、醋制入肝而住痛、糯饭米制润燥而泽土12.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①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辛温姜制苦寒栀子)②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苦寒的胆汁制黄连)③改变药性,扩大药物用途(生地制熟,甘寒→甘温)
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改变药物作用趋向,尤其对具有双向性能的药物更明显。

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通常酒炒则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下行。

(黄柏原清下焦湿热之药,酒制后作用向上,兼清上焦之热)
炮制对归经的影响:药物经炮制后,作用重点可以发生变化,对其中某一脏腑或经络的作用增强,而对其他脏腑或经络的作用相应的减弱,使其功效更加专一。

(益智仁入脾、肾经,
盐制后主入肾经)
炮制对药物毒性的影响:中药炮制降低药物毒性三个途径:①使毒性成分发生改变,如川乌、草乌等②使毒性成分含量减少,如巴豆、马钱子等。

③利用辅料的解毒作用,如白矾制天南星,半夏等。

13.炮制与方剂疗效的关系:1.提高方剂疗效①增强方剂中药物的作用②保证方中各药的比例准确,充分发挥配伍后的综合疗效③增强对病变部位的作用④突出临床需要的药效,提高全方的临床疗效2.消减方中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利于治疗①消除药物本身不利于治疗的因素②调整辅助药物的药性,制约方中主药对机体的不利影响3.调整方剂部分适应证,扩大应用范围4.适应方剂的剂型要求,保证临床安全有效
14.中药炮制的目的①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天南星,半夏,川乌,斑蝥等)②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味(炙甘草,凉转温)③增强药物疗效④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趋向⑤改变药物作用的部位或增强对某部位的作用⑥便于调剂和制剂⑦洁净药物,并利于贮藏保管⑧矫味矫臭,利于服用
15.三类分类法和五类分类法:陈嘉谟提出,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基本能反映出炮制的特色,但是不全面。

针对三类分类法,提出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对炮制方法的概括更为全面。

16.饮片包装的类别①内包装指直接与饮片接触的包装②外包装指内包装以外的包装,按由里向外分为中包装和大包装。

17.中药饮片质量的控制:(1)净度:不应该含有杂志、霉烂品、虫蛀品及非药用部位
(2)片型及破碎度:片不得超过该片标准的1mm;破碎度要有利于成分的溶解和溶出(3)色泽:炮制后应有固有的颜色光泽
(4)气味:需带有原有中药气味,有异味应除去,有些应具辅料气味
(5)水分:控制在7%-13%,蜜制品不得超过15%
(6)质地:具有相应的质地
(7)灰分:生理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
(8)浸出物:水溶性浸出物和醇溶性浸出物
(9)有效成分:量变和质变
(10)有毒成分:制川乌的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少于0.15%,生物碱(乌头碱)少于2.0%;马钱子含士的宁1.2%-2.0%,巴豆霜含脂肪油18.0%-20.0%
(11)有害物质:重金属、砷盐及农药残留量检查
(12)卫生学检查:检查细菌、霉菌及活螨等
(13)包装检查
传统贮藏保管的方法:主要有通风,晾晒,烘烤,吸潮,对抗,密封等。

17.中药炮制的基本工序:净制,切制,炮炙
中药饮片生产工艺程序:原料药材选择,净制,软化,切制,炮炙,干燥,灭菌,包装,成品检验,装箱、外包装。

18.中药饮片工业管理:①目标管理②人才管理③工艺管理④质量管理⑤设备管理
19.净选加工的目的:1.分离药用部位2.进行分挡3.除去非药用部位4.除去泥砂杂质及虫蛀霉变品
20.饮片切制的目的:①便于有效成分煎出②利于炮炙③利于调配和制剂④便于鉴别⑤利于贮存
适宜趁鲜切制的药材:①富含水分的草类(薄荷,益母草,芦根)②质地坚硬的块根、块茎类(白附子,茯苓)③果实种子类药材(枳实,枳壳等)含有挥发油类,不宜趁鲜切制(石菖蒲)
21.药材软化水处理方法:包括淋法(清水喷淋或浇淋药材,适用于气味芳香、质地疏松的全草类、叶类、果皮类和有效成分易随水流失的药材,如薄荷甘草,枇杷叶等)
淘洗法(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材,适用于质地松软,水分易渗入及有效成分易溶于水的药材,如五加皮,防风,瓜蒌皮等)
泡法(将药材用清水泡一定时间,使其吸入适量水分,适用于质地坚硬,水分较难渗入的药材,如天花粉,木香,土茯苓,泽泻,)
漂法(将药材用多量水,多次漂洗,漂去有毒成分、盐分及腥臭味;适用于毒性药材,用盐腌制过的药物及具有腥臭异常气味的药材,如川乌,草乌,天南星,半夏等)
润法(是把泡,洗,淋过的药材,用适当器具盛装,或堆积于润药台上,以湿物遮盖,或继续喷洒适量清水,保持湿润状态,使药材外部水分渗透到药物组织内部,达到内外湿度一致,利于切制)分为①浸润,以定量水或其他溶液浸润药材,经常翻动,使水分缓缓渗入内部,以水尽药透为准。

如酒浸黄连、木香,水浸郁金,枳实等②伏(闷)润,经过水洗、泡或以其他辅料处理的药材,用缸等在基本密闭条件下闷润,使药材内外软硬一致,利于切制,如郁金,川芎、白术,白芍,山药,三棱,槟榔等。

药材软化程度的检查方法:①弯曲法:适用于长条状药材,如白芍,木通,木香等
②指掐法:适用于团块状药材,如白术,白芷,天花粉,泽泻等
③穿刺法:粗大块状药材。

如大黄,虎杖等。

④手捏法:不规则的根与根茎类药材。

如当归,独活等槟榔,延胡索,枳实等
⑤剖开法:粗大根与根茎类药材。

如川乌,草乌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