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电子暗盒(片盒)时代的DR无线平板探测器
DR平板探测器分类介绍
DR平板探测器分类介绍从1995年RSNA上推出第一台平板探测器(FlatPanelDetector)设备以来,随着近年平板探测技术取得飞跃性的发展,在平板探测器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平板探测技术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类。
(一)间接能量转换间接FPD的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层(amorphousSilicon,a-Si)再加TFT阵列构成。
其原理为闪烁体或荧光体层经X射线曝光后,将X射线光子转换为可见光,而后由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晶硅层变为图像电信号,最后获得数字图像。
在间接FPD的图像采集中,由于有转换为可见光的过程,因此会有光的散射问题,从而导致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极对比度解析能力的降低。
换闪烁体目前主要有碘化铯(CsI,也用于影像增强器),荧光体则有硫氧化钆(GdSO,也用于增感屏),采用CsI+a-Si+TFT 结构的有Trixell和GE公司等,而采用GdSO+a-Si+TFT有Canon和瓦里安公司等。
1、碘化铯(CsI)+a-Si+TFT:当有X射线入射到CsI闪烁发光晶体层时,X射线光子能量转化为可见光光子发射,可见光激发光电二极管产生电流,这电流就在光电二极管自身的电容上积分形成储存电荷.每个象素的储存电荷量和与之对应范围内的入射X射线光子能量与数量成正比。
发展此类技术的有法国Trixell公司解像度143um2探测器(SIEMENS、Philips、汤姆逊合资)、美国GE解像度200um2探测器(收购的EG&G公司)等。
其原理见右图。
Trixell 公司(目前有西门子、飞利浦、万东、上医厂、长青、泛太平洋等厂家使用,成本约9.5万美金)用的是Csl柱状晶体结构的闪烁体涂层,此种结构可以减少可见光的闪射,但由于工艺复杂难以生成大面积平板,所以采用四块小板拼接成17″×17″大块平板,拼接处图像由软件弥补。
GE、佳能(佳能、东芝、岛津使用)的平板是使用Csl或Gd2O2S:Tb涂层,因不是柱状晶体结构,所以能量损失较Trixell严重。
DR平板探测器参数解释
DR平板探测器参数解释1、调制传递函数(MTF)MTF的涵义:就就是描述系统再现成像物体空间频率范围的能力,理想的成像系统要求100%再现成像物体细节,但现实中肯定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减,所以MTF始终<1,它说明成像系统不能把输入的影像全部再现出来,换句话说,凡就是经过成像系统所获得的图像都不同程度损失了影像的对比度。
MTF值越大,成像系统再现成像物体细节能力越强。
系统的MTF就是必须要测定的。
要评价数字X线摄影系统的固有成像质量,必须计算出不受主观影响的、系统所固有的预采样MTF2、空间分辨率DR的空间分辨率指图像空间范围内的解像力或解像度,以能够分辨清楚图像中黑白相间线条的能力来表示。
黑白相间的线条简称线对一对黑白相间的线条称之为一个线对,分辨率的线性表达单位就是线对l毫米(LPlmm)。
在单位宽度范围内能够分辨清楚线对数越多,表示图像空间分辨率越高。
图像分辨率可用分辨率测试卡直接测出。
但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不就是无限的,其与探测器对X线光子的检测灵敏度、动态范围信噪比等有密切关系。
厂商在DR宣传材料中标注的分辨率很多都就是根据像素大小计算出来的而不就是临床上真正关心的系统分辨率。
但在实际临床X线成像过程中影响分辨率的因素有很多;例如X线焦点、SID(胶片距)、患者运动、曝光时间、探测器感光灵敏度、像素大小、计算机图像处理、显示器性能等。
系统中的每一个子系统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分辨率(所谓”木桶效应“)。
尤其要注意的就是监视器分辨率,DR系统探测器本身的分辨率一般高于系统所配监视器的分辨率。
目前临床所用最高档CRT型与LCD型显示器显示像素为2K×2、5K。
这些监视器都就是当作选件卖的,而DR系统本身所带监视器都为128O×1O24或1600×1200的普通计算机用监视器。
从提高工作效率讲,屏读电子闯片就是发展方向。
所以在追求高分辨率的时候不要忘记监视器这一环。
平板探测器的原理及应用
平板探测器的原理及应用
平板探测器中的电离辐射会通过探测电极产生电离电子和正离子,电离电子和正离子分别向两个不同的方向运动,由于探测电极上的电位差,会使得电离电子和正离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向探测电极移动。
当电离粒子通过探测电极时,会引起电荷耦合效应,形成电子-空穴对,从而产生一个电荷脉冲信号。
在核科学上,平板探测器被用于测量原子核的衰变,分析放射性同位素的特性和测量核反应截面等。
在医学诊断上,平板探测器被用于放射性核素的摄取和分布的测量,如核医学诊断中的放射性核素显像。
在辐射防护中,平板探测器被用于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评估辐射安全性。
在生物学研究中,平板探测器被用于研究辐射对生物体的影响,如细胞辐射治疗和基因突变的研究。
在材料分析中,平板探测器被用于测量材料中的辐射损伤和材料中的杂质。
此外,平板探测器还可以用于探测宇宙线、太阳风和宇宙微射线等天文学研究。
总之,平板探测器通过测量电离辐射产生的电荷脉冲信号来实现对电离辐射能量和粒子数目的测量。
由于其结构紧凑、易于制造和使用以及精确的测量能力,平板探测器被广泛应用于核科学、医学诊断、辐射防护、生物学研究和材料分析等领域中。
DR设备参数
敬致:查院长飞利浦原装进口DR推荐书二O一O年十二月三日飞利浦DR-VR(单板悬吊)的主要优点一、整机原厂原装进口飞利浦全系DR球管、平板、影像处理系统均来自飞利浦(德国汉堡),飞利浦95年即推出全球第一台DR。
一直处于数字化成像研究革新领先地位。
完善、匹配的设计理念成就完美经典享誉全球的飞利浦DR。
整机原装原厂生产代表了设备的匹配性和良好的兼容性,是有机的整体。
二、平板探测器探测器:43 43厘米。
更有利于高大、肥胖病人或大部位的组织检查。
像素尺寸:900万像素、143微米,相当于35Lp/cm的分辨率。
更清晰显示骨胳和细小组织结构。
飞利浦性能优异、功耗低的集成电路芯片。
使平板探测器能自然冷却无需采用水冷降温,而有些探测器由于电路功耗高,产热大,引起温度升高,影响感光原件的性能,必须采用水冷或液氮降温才能维持工作。
飞利浦DR采用的探测器具有ISO800的感光灵敏度,可以较低的剂量获得高质量的图像,既减少了X线对操作人员和患者的损害,又延长球管使用寿命。
三、享誉全球的球管采用飞利浦33100球管,标配65KW,动态双焦点、转速≥9000N/min,性能优异,成像质量高,寿命长,有口皆碑。
X光机工艺精湛,操作灵便,长期使用,亦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用户可以选用高毫安,短时间进行摄片,减少器官移动造成的图像模糊。
这一点对胸片检查特别有利四、灵活便捷的操控活动滤线栅:飞利浦原厂生产,以她的优良品质和极佳的操作性获得了所有用户的欢迎。
许多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以固定滤线器取代活动滤线器。
质量良好的固定滤线器能够满足普通胶片的摄片需要,但是用于数字化拍片则会产生莫利斯网状伪影,影响图像质量。
震动式活动滤线栅的造价更高,滤线能力更好。
由于DR大多用于拍片量大的场合,飞利浦的DR特地配置了遥控器,。
球管、平板自动跟踪对中,一键操作、电动/手动双模式。
操作人员可以用她轻松地调整探测器的位置及微调缩光器的大小,非常方便。
DR平板探测器ppt课件
❖ 尺寸数十厘米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非晶硒型成像原理
❖ 向非晶硒层加正向偏置电 压(0-5kv),即预置初始 状态。
❖ X射线照射,非晶硒层产生电 子、空穴对在外加电场下 产生电流,并在TFT层存储 电荷。
碘化铯(CsI:T1闪烁体)
连续排列、针状 直径约为6-7μm 厚度为500-600μm 外围用 铊包裹 减少漫射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间接型-闪烁体
2种闪烁体的光谱特性和非晶硅的响应特性
硫氧化钆 碘化铯 非晶硅 响应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平板探测器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平板探测器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典型的平板型DR组成
❖ X线高压发生器
▪ 产生高压(高压,灯丝,高压整流,交换闸)
❖ X线球管
▪ 产生X射线
基本工作过程原理:
a:入射的X射线图像经 碘化铯闪烁晶体转换为 可见光图像,
b:可见光图像由下一层 的非晶硅光电二极管阵 列转换为电荷图像
c:对电荷信号逐行取出 ,转换为数字信号,再 传送至计算机,从而形 成X射线数字图像
闪烁体层
X射线
非晶硅阵列
列驱动板
集成电路读出板
HONGXI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DR技术比较与平板探测器知识
平板探测器知识(一)在数字化摄片中,X线能量转换成电信号是通过平板探测器来实现的,所以平板探测器的特性会对DR图像质量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选择DR必然要考虑到平板探测器的选择。
平板探测器的性能指标会对图像产生很大的影响,医院也应当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平板探测器。
DR平板探测器可以分为两种:非晶硒平板探测器和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从能量转换的方式来看,前者属于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后者属于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主要由非晶硒层TFT构成。
入射的X射线使硒层产生电子空穴对,在外加偏压电场作用下,电子和空穴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在薄膜晶体管中形成储存电荷。
每一个晶体管的储存电荷量对应于入射X射线的剂量,通过读出电路可以知道每一点的电荷量,进而知道每点的X线剂量。
由于非晶硒不产生可见光,没有散射线的影响,因此可以获得比较高的空间分辨率。
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由碘化铯等闪烁晶体涂层与薄膜晶体管或电荷耦合器件或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构成它的工作过程一般分为两步,首先闪烁晶体涂层将X线的能量转换成可见光;其次TFT或者CCD,或CMOS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
由于在这过程中可见光会发生散射,对空间分辨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虽然新工艺中将闪烁体加工成柱状以提高对X线的利用及降低散射,但散射光对空间分辨率的影响不能完全消除。
Ø 不同平板探测器的比较评价平板探测器成像质量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两个:量子探测效率和空间分辨率。
DQE决定了平板探测器对不同组织密度差异的分辨能力;而空间分辨率决定了对组织细微结构的分辨能力。
考察DQE和空间分辨率可以评估平板探测器的成像能力。
(1)影响平板探测器DQE的因素在非晶硅平板探测器中,影响DQE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闪烁体的涂层和将可见光转换成电信号的晶体管。
首先闪烁体涂层的材料和工艺影响了X线转换成可见光的能力,因此对DQE 会产生影响。
目前常见的闪烁体涂层材料有两种:碘化铯和硫氧化钆。
(仅供参考)DR平板探测器技术
2.5 直接与间接转换技术的对比
(3)小结 从曝光剂量上看,非晶硅板具有较高的量 子检出效能,故而其曝光剂量比之同等条 件下的非晶硒板有明显降低,基本是后者 的1/2*。故而从剂量角度考虑,间接转换技 术更具优势。
*参见黄邻彬、储晓阳、林盛才 DR 平板探测器的应用探 讨
2.5 直接与间接转换技术的对比
(1)间接转换技术 • CsI闪烁体层由于晶体结构的关系,在传递
信号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有光散射的发生, 吸收率有所下降,对图像质量略有影响但 并不严重。
• 间接转换具有较高的量子检测效能,可在 较低剂量X线曝光情况下获得高质量的图 像。
• 另外其成像速很快,透视及时间减影等领 域,增大了X线的使用范围。
• 像素矩阵(探测元阵列)
• 场效应管(FET)的开关作用。
• 像素信号逐一按顺序读出、放大,送到A/D 转换器。
2.2 直接平板探测技术
• 应用 • 采用这一技术的有DRC,东芝,岛津,
AnRad公司等。现在最著名的是美国 HOLOGIC公司研制和生产的(早期是 DUPONT公司开发研制的)非晶硒层TFT 探测板。
增强器),荧光体则有硫氧化钆(GdSO,也 用于增感屏),采用CsI+a-Si+TFT结构的有 Trixell和GE公司等,而采用GdSO+aSi+TFT有Canon和瓦里安公司等。
2.4 电荷耦合器件探测技术
• 碘化铯 ( CsI ) / 硫氧化钆 ( Gd2O2S ) + 透 镜 / 光导纤维 + CCD / CMOS
图பைடு நூலகம்的情况下所用理论X线计量要小于
前者。但是IP的潜影随时间的推移信号
DR简介(X光机)
DR简介DR(Digital Radiography),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 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和D 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对两者的性能比较如下:1.成像原理: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对于DR较多。
2.图像分辨率: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图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 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在穿过图像板的深部时产生着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因此当前CR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为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3.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 R电子暗盒的结构14 in×17 in(1 in=2.54 cm)由4块⒎5 in ×8 in 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
DR机简介(重要资料)
DR机简介DR(Digital Radiography),即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是由电子暗盒、扫描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影像监示器等组成,是直接将X线光子通过电子暗盒转换为数字化图像,是一种广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
而狭义上的直接数字化摄影即DDR(DirectDigit Radi ography),通常指采用平板探测器的影像直接转换技术的数字放射摄影,是真正意义上的直接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
DR与CR的共同点都是将X线影像信息转化为数字影像信息,其曝光宽容度相对于普通的增感屏-胶片系统体现出某些优势:CR和DR由于采用数字技术,动态范围广,都有很宽的曝光宽容度,因而允许照相中的技术误差,即使在一些曝光条件难以掌握的部位,也能获得很好的图像;CR和DR可以根据临床需要进行各种图像后处理,如各种图像滤波,窗宽窗位调节、放大漫游、图像拼接以及距离、面积、密度测量等丰富的功能,为影像诊断中的细节观察、前后对比、定量分析提供技术支持。
对两者的性能比较如下:1.成像原理:DR是一种X线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硒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少;CR是一种X线间接转换技术,它利用图像板作为X线检测器,成像环节相对于DR较多。
2.图像分辨率:DR系统无光学散射而引起的图像模糊,其清晰度主要由像素尺寸大小决定;CR系统由于自身的结构,在受到X线照射时,图像板中的磷粒子使X线存在着散射,引起潜像模糊;在判读潜像过程中,激光扫描仪的激发光在穿过图像板的深部时产生着散射,沿着路径形成受激荧光,使图像模糊,降低了图像分辨率,因此当前CR系统的不足之处主要为时间分辨率较差,不能满足动态器官和结构的显示。
3.DR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但就目前而言,DR电子暗盒的结构14 in×17 in(1 in=2.54 cm)由4块⒎5 in ×8 in 所组成,每块的接缝处由于工艺的限制不能做得没缝,且一旦其中一块损坏必将导致4块全部更换,不但费用昂贵,还需改装已有的X线机设备,而CR相对费用较低,且多台X线机可同时使用,无需改变现有设备。
医学数字影像设备DR介绍
医学数字影像设备DR介绍医学影像技术现在已进入到数字化时代。
在CT、MR、DSA相继应用计算机技术将医学影像以数字图像形式显示出来后,放射科最基本的也是工作量最大的医学诊断技术——X线摄影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就更显得迫在眉睫了。
随着CR、DR数字影像设备的应用,使放射科最终告别胶片、洗片机的时代,通过PACS系统的连接,更使放射科全面进入到医学影像数字化管理系统。
一、数字X线摄影的优势:1、摄影速度快:对病人进行X线摄影后,DR系统可以在几秒钟,CR系统在几十秒内使医学影像显示出来,而X线胶片要等至少十几分钟后医生才能看到图像。
2、图像清晰:数字图像具有高分辨率、广灰阶度、获取信息量大的特点。
直接数字摄影信息丢失少,图像无畸变。
3、图像处理功能强:应用计算机软件窗口技术可对图像进行窗宽窗位、放大缩小、图像旋转、黑白翻转、标记测量等多种处理。
4、获取信息更多:由于数字系统的动态范围广,医生可以从一次摄影图像中看到多种组织结构,并可应用软件技术进行调节。
5、图像保存方便:X线胶片的保存即占地又有易燃危险性,还需专人管理,查找也不方便。
而数字图像可存在磁盘或光盘里,又方便又安全。
6、远程图像传输:数字图像可通过局域网在医院内传输,也可通过因特网进行远程传输,实现远程会诊。
7、创造经济效益:数字摄影无需胶片,洗片机,化学药品,以及胶片的保管场地,这样就可以节省人力、场地,减少开支,创造经济效益。
二、数字X线摄影的分类以及工作原理:2、DR系统DR系统由数字影像采集板(探测板,就其内部结构可分为非晶硅、非晶硒几种)、专用滤线器BUCKY数字图像获取控制X线摄影系统数字图像工作站构成。
工作原理:在非晶硅影像板中,X线经荧光屏转变为可见光,再经TFT 薄膜晶体电路按矩阵像素转换成电子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
在非晶硒影像板中,X线直接转变为电子信号,经矩阵像素行列扫描后传输至计算机,通过监视器将图像显示出来。
DR平板探测器参数解释
DR平板探测器参数解释1.像素尺寸:表示探测器上每个像素的物理尺寸。
像素尺寸越小,图像分辨率越高,能够显示更多细节。
常用的像素尺寸为150μm至300μm。
2. 探测面积:表示探测器可覆盖的物体表面积。
探测面积越大,能够成像的物体范围越广,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对象。
一般来说,探测面积可选范围从10cm×10cm至43cm×43cm。
3.探测器厚度:指探测器材料的厚度。
较厚的探测器能够延长X射线在探测器中的传播距离,提高探测效率和图像质量。
常见的探测器厚度可选范围从150μm至300μm。
4.图像传输方式:指图像从探测器传输到显示设备的方式。
一般有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
有线传输稳定可靠,但受到连接线的限制。
无线传输方便快捷,无需连接线,但受到传输距离和信号干扰的影响。
6.动态范围:指探测器能够处理的最小和最大信号强度之间的差异。
动态范围越大,探测器能够更好地捕捉到物体的细节,提高图像质量。
一般来说,动态范围为12位至16位。
7.帧速率:表示探测器能够处理的图像帧数。
帧速率越高,能够实时显示物体的动态变化。
常见的帧速率为30帧/秒至60帧/秒。
8.无噪声图像处理技术:指通过软件算法去除图像中的噪声。
无噪声图像处理技术能够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
9.自动曝光控制:是一种自动化的曝光调节技术。
根据被检测物体的密度和厚度,自动曝光控制能够调整曝光参数,提供适合的图像质量,并减少操作人员的操作繁琐程度。
10.低辐射剂量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优化曝光参数来减少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的技术。
低辐射剂量成像技术能够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
综上所述,DR平板探测器的参数解释涵盖了像素尺寸、探测面积、探测器厚度、图像传输方式、输出格式、动态范围、帧速率、无噪声图像处理技术、自动曝光控制和低辐射剂量成像技术等内容。
这些参数的设定对于获得高质量的X射线影像以及保护患者的辐射剂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原理
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原理无线平板探测器是一种利用无线电波技术来探测和测量物体位置、尺寸和运动状态的设备。
它主要由无线电收发模块、处理单元和平板天线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原理和工作方式。
1. 无线电波传播无线平板探测器利用无线电波在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探测。
无线电波是由电磁场变化产生的电磁波,其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
无线电波的传播可通过调制和解调技术来实现信息传输。
2. 探测原理无线平板探测器通过发射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并接收由物体反射回来的信号,从而实现对物体位置、尺寸和运动状态的探测。
当发射的无线电波遇到物体时,会发生散射、反射和绕射等现象。
探测器利用这些现象来对物体进行探测和测量。
3. 无线电收发模块无线平板探测器的无线电收发模块是探测器的核心部分,主要用于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
无线收发模块通常由射频发射器和射频接收器组成。
发射器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为对应频率的无线电波,并通过平板天线发射出去。
接收器则接收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4. 处理单元处理单元是无线平板探测器的主要控制和处理部分,负责控制无线电收发模块的工作,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
根据探测需要,处理单元可以实现信号的滤波、增益调整、解调和数字化等功能。
同时,处理单元还可以通过算法和模型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到所需的物体位置、尺寸和运动状态等信息。
5. 平板天线平板天线是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发射和接收装置。
它通过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来实现对物体的探测。
平板天线通常采用定向天线,可以将无线电波的辐射和接收方向进行控制。
根据探测要求,可以设计不同形状和尺寸的平板天线,以实现不同的探测和测量需求。
6. 工作原理无线平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发射和接收两个过程。
首先,发射器将输入的信号转换为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并通过平板天线发射出去。
然后,无线电波遇到物体时,部分能量将被物体吸收,部分能量将发生散射、反射和绕射等现象。
移动式数字化平板X射线摄影系统(移动DR)参数
6.5
病历报告:病人信息自动加载;
40
6.6
胶片打印:支持DICOM3.0标准激光相机打印;
41
6.7
DICOM传输:可发送图像到任何遵循DICOM3.0标准的PACS及工作站。
42
6.8
配备两个无线WIFI,可实现图像实时无线传输
43
6.9
具备全身拼接功能(提供全身拼接的软件著作证书)
44
7、售后服务及其他要求
4.2
电源:24V AC 7A
25
4.3
自动关闭时间:30S
26
4.4
照度:焦片距100cm时≥100lux
27
5、球管支撑臂结构
与整机为同一品牌(提供证明文件)
28
5.1
机架结构:立柱式可伸缩结构
29
5.2
球管中心沿立柱升降范围:≥570mm
30
5.3
立柱水平旋转:±270°
31
5.4
球管支架左右偏转:±90°
45
7.1
生产厂家在新疆设有办事处(提供官方证明文件)
46
7.2
通过ISO9001、13485认证(提供相应的证明文件)
47
7.5
整机质保一年,保证开机率95%以上
32
5.5
球管支架垂直旋转:±180°
33
5.6
球管中心距离立柱边沿伸缩运动范围:≥1230mm
34
6、图像处理系统
35
6.1
病人管理:手工登记,WORKLIST自动查询;
36
6.2
图像采集:自动调窗,自动裁剪,自动发送;
37
6.3
图像处理:图像校正,图像翻转;
平板探测器工作原理
平板探测器工作原理平板探测器是一种用于探测和测量辐射的装置,广泛应用于核能领域、医学影像学、天文学等领域。
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平板探测器的核心部件是一块具有正、负电极的探测器晶片,通常由硅或硒化锌等材料制成。
当辐射射线通过探测器晶片时,它与晶片内的原子核或电子发生相互作用,引起能量损失。
这些能量损失将被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场收集和放大。
平板探测器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1. 能量沉积:当辐射射线通过探测器晶片时,它与晶片内的原子核或电子碰撞,引起能量沉积。
能量沉积越大,探测器晶片中的电子数目越多。
2. 电离产生:能量沉积导致探测器晶片中的原子被激发或电离,释放出自由电子和空穴。
这些自由电子和空穴被电场推动向探测器晶片的正、负电极运动。
3. 电荷收集:自由电子和空穴通过电场被推向探测器晶片的正、负电极。
正、负电极之间的电位差导致电子和空穴被加速,提高它们的能量,并最终导致它们在电极上形成脉冲信号。
4. 信号放大:探测器晶片上形成的电子和空穴脉冲信号被传输到信号放大器中,在那里被放大,使其可以被进一步测量和分析。
平板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如探测器晶片的材料属性、电场设置、能量沉积和电荷收集效率等。
探测器晶片的材料属性决定了它的能量沉积和电离产生能力,而电场设置则影响了电子和空穴的移动速度和方向,从而影响了电荷收集效率。
通过适当设计探测器晶片的结构和电场分布,可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总之,平板探测器工作原理是基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
它利用探测器晶片中的能量沉积和电荷收集过程来测量辐射的能量和强度。
通过优化探测器晶片的设计和电场设置,可以提高平板探测器的性能,实现更高的灵敏度和分辨率。
fpd检测器原理
fpd检测器原理
FPD(Flat Panel Detector),平板探测器,是一种在数字化医学影像系统(DR)中使用的图像探测器。
FPD的工作原理基于直接转换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辐射吸收和光电转换。
首先,当射线通过人体或物体时,会部分被吸收。
FPD中的探测器由一系列薄层探测材料构成,常使用硒化铟(Se)或硫化铟(Si)等材料。
这些材料能够将射线吸收并转化为电荷。
其次,FPD中的探测材料上覆盖着一层光敏层,常使用铟砷化镓(InGaAs)或硅(Si)等材料。
当探测材料吸收射线并产生电荷时,光敏层会将此电荷转化为光子。
光子可以通过光电倍增管或其他光电转换器件转化为电压和电流信号。
最终,信号会经过放大、模数转换等处理后被传送至计算机,生成数字化的医学影像。
总的来说,FPD的工作原理通过直接测量射线吸收和光电转换来获取图像信息。
相比传统的胶片成像,FPD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动态范围和分辨率,能够提供更清晰、准确的医学影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入电子片盒时代的DR平板探测器
影像技术学教授曹厚德(文本上传已征得曹教授同意)
探测器是DR摄影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制造技术自然为核心技术。
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的制造业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且知识产权意识也进一步加强,在引进技术的同时,开始注重自主研发。
进入21世纪,一批海归精英相聚一起,开始着手进行平板探测器的自主研发与生产。
一历史回眸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在一次与国外专家的学术交流中,一位外国专家介绍了他以“电子片盒(Electronic Cassette)”命名的平板探测器研究成果。
当时笔者对这位专家的成果非常钦佩,但对其名称持不同观点。
分歧在于当时的平板探测器既有“辫子”(电源输入线)又有“尾巴”(信号输出线),因此其使用方便程度肯定与传统的片盒不同。
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形成的共识是:电子片盒是平板探测器的发展方向。
时至今日,电子片盒的愿景已实现,回顾其发展历程,不无借鉴。
自从X线进入临床应用的近百年历史中,增感屏—胶片—片盒“三位一体”的模式一直是图像记录的主要技术方法。
20世纪80年代,CR登堂入室使X线摄影从此进入数字化时代。
但是,X线摄影的纪录介质(X线胶片、增感屏、CR成像板)的外形尺寸都依旧遵循ISO-4090标准。
时至今日,X线机的片盒承载盘(cassette tray)尺寸符合ISO-4090标准的X线机仍在世界范围的发展中国家/地区大量生产和销售。
平板探测器DR问世后,在其发展进程中,可兼容传统X线机片盒承载盘及无线传输的特点成为业界关注的热点,因为此时的DR已与传统的片盒、CR成像板的技术方式接近。
但是尚若干主要技术瓶颈有待克服,导致这种平板探测器仍然无法像片盒一样可以随意在任何X线机和任何条件下操作。
二实施电子暗盒的技术瓶颈及克服
(一).体积的小型化
由于集成电路技术水平的限制,平板探测器的信号读出和处理的电路系统,还需较大的体积和比较严苛的散热条件,导致当时所有的平板探测器都无法按照ISO-4090的标准设计尺寸。
进入21世纪之后,电子技术的发展带来模拟前端芯片的逐渐小型化和高度集成化,可编程逻辑阵列(FPGA)之类的技术也开始在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应用,促进将电子设备的尺寸逐渐缩小。
相同的故事也发生在放射影像领域,首次将平板探测器的尺寸缩小到片盒尺寸。
(二).曝射的自动同步控制
DR技术由于薄膜晶体管(TFT)结构在没有X线照射的情况下仍然会积累暗电流因而造成图像伪影,所以DR探测器需随时和高压发生器沟通曝射的顺序,以保证X线产生之前暗电流被清除干净。
这种工作机制导致平板探测器一直需要一根通讯线和高压发生器之间在曝射时序上握手,限制了一块平板只能在一台特定x线机上使用,无法像片盒一样自由移动。
克服此瓶颈的第一个突破口出现在2012年,“一种数字摄影自动曝光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的专利在中国提交并在2013年获得公示,首次在有线探测器上应用这种无需曝射同步的探测器技术开始在不少国际厂家逐步采用类似的技术并形成了一个等效的名词:AED(automatic exposure detection)。
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在此领域作出的重大贡献。
目前平板探测器主流的技术有两类,①中心区域受照射可触发采集;②全幅面受照射可触发采集,。
这种全幅面触发的AED技术适合在儿科、四肢等专科领域应用,在照射野偏离平板中心的情况下特别适用。
(三).内置wifi传输
由于DR平板探测器自身并不具备图像存储和处理能力,拍摄完成后图像需通过有线网络传输到PC,通过PC图像工作站进行图像处理。
所以也导致平板探测器和PC之间必须有物理连线,限制了平板探测器的移动。
因此第一代无线平板探测器仍需要一台无线AP来为平板探测器提供无线网络,这就限制了在没有wifi基础设施的病房的应用,以及在没有配置AP的移动拍片机改造上,这种无线探测器很难直接替换片盒或CR的成像板。
解决途径为平板探测器必须自身成为wifi路由器,平板电脑工作站可以连接到平板探测器提供的wifi 上,目前这种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当前电子片盒的主流应用模式。
(四).图像存储和智能处理
无论片盒还是CR成像板,都能自身存储一张X线片的介质。
通过wifi传输图像的电子片盒如遇到无线信号不良的情况,平板探测器仍然必须保证诊断图像的数据安全。
所以平板内部存储图像成为一个必须的技术方法。
当前Flash存储器在智能化手机,平板电脑上已经大量应用。
同理目前主流的电子片盒式平板探测器的内部图像存储都至少在50幅以上。
当前已解决了上述4个技术瓶颈的平板探测器结构如(图1),这就构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片盒”。
(图1)真正意义上的电子片盒平板探测器示意图
由于上述技术瓶颈的逐一克服,使DR真正进入电子片盒时代。
操作人员可以像曾经使用传统片盒一样摆位拍摄,既可以在病房wifi环境不良时,使用平板自身AP 给平板电脑预览图像,或将平板带到护士站的工作计算机上集中读出图像,又可以在病房wifi良好时直接将图像通过网络无线传输到图像工作站和PACS。
三电子片盒DR临床应用的优越性
电子片盒时代的DR使X线摄影在临床医学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是毋庸置疑的。
其主要优越性除图像质量的提高外,应为促进X线摄影流程的优化。
此外,还适用于各种容量级别及不同型号的X线机(图2)。
图2:各种图像记录介质的不同工作流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