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专业:会计学
一、选题的背景、意义
(一)背景
盈余(Earnings)是从西方会计理论中引进的会计术语。对于这一概念。经济学与传统会计学存在不同的理解。经济学上的盈余概念一般称为经济收益概念,和会计收益的差别主要是缘于其计量原则和计量属性的不同。会计学上的盈余概念称为会计收益。即现行会计实务中的净收益,又称为净利润或者盈利,通常是指来自期间交易的已实现收入和相应费用之间的差额,会计盈余是关于企业价值信息的重要来源。盈余管理是从早期寻机性会计演变而来,是源于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股份公司组织形式的发展。它最初表现为利润平滑(IncomeSmoothing),后来则是秘密准备(SecretReserves)。随着会计准则和会计法规的完善。在西方国家逐步形成了盈余管理(EarningsManagement)理论和实务。在现行公认会计准则下,公司管理层通过盈余管理调整公司财务报表是合乎准则的。但从2001年以来,安然公司(Enron)、世通公司(WorldCom)等美国著名大公司接连爆出财务丑闻,使得人们开始关注公司盈余管理所带来的诸多问题。
(二)意义
由于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其他投资者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大股东掌握了公司真实盈余、未来现金流、成长能力以及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信息,而投资者只能根据公开披露信息来对公司的发展潜力和盈利能力进行判断。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违背财务报表公正、中立原则的,是可能损害股东利益的。我国盈余管理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很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盈余管理给出过定义。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孙铮、王跃堂。他们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利用会计管制的弹性操纵会计数据的合法行为”。刘峰认为盈余管理是“在符合相关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的大前提下.对现行制度所存在的漏洞最大限度地利用。彭数学将盈余管理划分为效率性盈余管理和非效率性盈余管理,并认为效率性盈余管理会促
使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各利益主体的财富同向增加;而非效率性盈余管理不会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对各利益主体的利益不会产生影响。它是企业管理者出于机会主义动机,为牟取私利的一种盈余管理行为,它会使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受损。非效率性盈余管理包括机会主义盈余管理和利润操纵。本报告从我国现有的经济状况入手,以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为目标,从各类盈余管理动机分析来深入了解我国大多数公司的盈余管理状况及内在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确保上市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不受损害。
二、相关研究的最新成果及动态
(一)盈余管理的定义
关于盈余管理的定义,本文献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Management. Accounting Horizons》(Schipper,1989)认为,盈余管理是为了某些私人利益,在向外部披露财务报告过程中,有目的地进行干预。Healy 和Wahlen认为盈余管理是经理人员通过构造交易及运用会计中的主观判断事项并对会计报告进行修饰,从而误导一些相关利益者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或者影响那些有赖于会计数据的合同的执行结果。
所以,从上面的观点我们可以理解为在国外人眼中的盈余管理是一种公司内部的私密行为,是一种损害公司相关人利益而使某些私人得到利益的一种手段。
《盈利管理研究》(魏明海、谭劲松、林舒,2008)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为了误导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经营业绩的理解或影响那些基于计数据的契约的结果,在编制财务报告和“构造”交易事项以改变财务报告时做出判断和会计选择的过程。盈余管理有五个基本特征。(1)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但会改变企业实际盈利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反映和分布。(2)盈余管理必然会同时涉及到经济收益和会计数据的信号作用问题。(3)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4)盈余管理的客体主要是公认会计原则、会计分法和会计估计。(5)盈余管理的目的既明确又非常复杂。
所以,国内主要研究的盈余管理可以理解为是公司主体在不违背法律、制度及准则的前提下出于某种动机对公司的盈余进行适当调节的一种手段。且不论其动机是好是坏,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盈余管理是站在合法的角度上的。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
《盈余管理动因的契约理论分析》(刘蔚,英艳华,200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制度分析》(张畚明 2007)以及《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探析》(张萍2008)认为盈余管理的动因有(1)报酬契约动机。瓦茨和齐默尔曼(Watts andZimmeman,1999)认为,企业市场价值的不可观察性和业绩分解的困难使得企业实施以会计盈利为基础的报酬计划。因为企业经营是持续的,而管理人员的任期是有限的,因而管理人员有可能把报告盈利由未来期间提前至本期确认;(2)股权契约动机。一般清况下,企业能否找到与企业签订股权契约的缔约人,即能否将企业的股票发行出去,主要取决于企业的经营前景以及企业披露的会计信息等因素,另外,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的企业并没有一个已确定的市场价格,而盈余的预测信息作为公司价值的一个信号,会引起市场的正面反应;(3)债务契约动机。违反合同的代价是高昂的,公司管理层就会想方设法避免违约;4.隐含契约动因。隐含契约产生于公司与股东(股东、雇员、供应商、贷款者和顾客)之间的长期关系,并代表一种基于公司过去业务的期望行为。(4)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动机。在中国特有的额度制下,仅有少数企业可以获准发行股票,并且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是一个很重要的考虑因素,故为了取得上市资格,公司有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5)配股动机。配股价格的高低关系到上市公司筹集资金的数额以及顺利与否,为了提高配股价格上市公司也会进行盈余管理;(6)防亏或扭亏动机以及保牌动机。上市公司一旦带上ST的帽子,筹资难度会加大,资金成本会增加,甚至暂停上市,而上市公司需要借助上市这个壳来筹集资金;(7)银行借款动机。中国企业间接融资主要依赖于银行,直到上市后开辟了直接融资渠道,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才有所降低。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进行,各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意识增强,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是控制信贷风险的重要因素。
《新会计准则下公司盈余管理探析》(张萍,2008)认为盈余管理的动因有(1)资本市场动机。股票首发价格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的业绩相关,因此公司管理者将通过向上的盈余管理来推动股票价格;(2)公司避税的需要动机。齐莫尔曼证明了财富转移的最直接方式是税收制度。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国家,公司为了避税的需要,也会在会计准则及相关法规下,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