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赖洁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会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浅谈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语文教学模式不断的改进和革新,可在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改革上却没有取得成效,传统固化的课堂教学流程始终占据主导地位,这导致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如果不真正地深入课堂,着手改革,放手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构建有效课堂,教学改革难以取得成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放手主角改革

案例:区教育局教研室来学校进行教学视导活动,作为陪同人员,我们一起听了陈老师的《安塞腰鼓》,这是七年级下册的课文,陈老师先从独具特色的潮汕大锣鼓作引,介绍陕西民间特有的安塞腰鼓,接下来介绍作者及作品,教学环节中规中举,字词教学很到位,重点语句都作讲解;但在课文分析时提出了:“这篇文章写安塞腰鼓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由于教师的问题提得范围偏大,学生的基础水平一般,因而同学们在默读全文,进行整体感知后,对“哪些方面”有点无可适从,难以下手,而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点拨,以致课堂陷入困顿,反应沉闷,而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只能采用自问自答式,学生呢,就在机械笔记中度过,整节课就在老师“伴答式”教学中结束。

教师的“满堂言”的教学模式很大地压制了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如果长期以往,只会泯灭学生学习语文的思维。我们知道:不同学段,教学方式是不同的,幼儿园的老师是抱着走,小学的老师是牵着走,而中学的老师是领着跑。这可见,我们只是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语文教学模式的陈旧固化,枯燥乏味,是急需改变的现状。如何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是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一、改变观念,是实现有效课堂的第一步

思想是禁锢革新的关隘,观念是束缚人们行动的枷锁,作为老师,必须改变自身一些传统、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韩愈《师说》中提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我们也常说教师只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因而许多老师总满足于自己原来的那桶水,安于现状,懒于改变,止步于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与教学模式的改革,甚至流

于机械操作,成为教学流水线上的一员。这样的思想观念,这样的教学模式,是不适合新课程改革,更使教育改革停步不前,是难能可取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全面地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发现他的禀赋,形成对艺术创作的才能,以便使他享有一种多方面的完满的精神生活。我们不再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杯子”,学生的学习不再是被动的听、记的过程,而是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积极地思考的过程,以此形成自我的学习体悟。

传统教育把教师当作传授书本知识的工具,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参考资料的要求备课,按照教材的内容照本宣科,毫无新意。新的教育要求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由被动向自主转变。教师应当根据自身对教材的理解和具体教学活动的特点使教学目标具体化,从而将抽象的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即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准备和实施教学过程加进自己的主观改造,内化成自身的素质,并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差异灵活地进行处理,允许学生对已有的结论和标准答案提出质疑,从而在师生的相互思想碰撞中产生新的结论。

在记者讲授冰心的作品《观舞记》时,教师如果按部就班地从对人物服饰、动作、神态、语言进行分析,进而讲解重难点知识,这样的课堂很难具备吸引力。其实,只要对课文内容加以整合,从舞之美、言之美、情之美三大方面分析,层层推进,逐步剖析,文章就不会支离破碎,反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让学生更易接受,也更能在其中感受“美”的存在、得到美的享受。

作为老师,一名语文老师,一定要改变自己,克服松懒的情绪,学无止境,教无旧例,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步,教师人格魅力和素质能力的自我提升,是有效课堂的保证。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准确生动,知识广博、爱好广泛情感真切,学生愿听并能引起共鸣,此时课堂教学就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节同课异构,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设计,一位老师在课堂上旁征博引、深人浅出、循循善诱,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师生互动活跃;另一位却言辞干瘪、词不达意,课堂气氛单调沉闷,学生呵欠连连。

观念改变,是改革的第一步,放手学生,是有效课堂的保证。

二、精研教材,走教师专业化发展之路

苏霍姆林斯基说:“提高教育技巧——这首先是要自己进修,付出个人的努力,来提高劳动的素养,首先是提高思想的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先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语文是一个大学科,也是一个基

础学科,上及天文地理,下至市井风俗,对教授这样一门具有工具性学科的语文老师,个人的知识积累、学识素养是极其重要的。语文老师不能局囿于课本上的知识,不能局囿于备课的内容,要拓展课堂,要开拓学生思维,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只有重构教学内容。因为语文学科内容繁多、知识庞杂、涉及广博,如果只单纯应付教材中的内容,也会力不从心,且时间和空间都不够,更不要说还要能力培养。我们提倡课堂改革,提倡高效课堂,作为语文老师,就必须学会对教材的取舍,大胆处理教材。我看过不少老师的课本上密密麻麻的记抄了很多知识点,从字词解释到问题答案、语句赏析,连蚊子都无处停脚,这称之为备课,课堂上除了讲这些知识,还会有时间让学生来发问、质疑吗?要想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学生从“满堂贯”中解放出来,老师只有真正地读懂教材,剖析教材,对教材进行“深加工”去糟存精,对课本知识于胸,你才能真正地驾御课堂,让学生主演课堂。

在教授初一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时,陈老师并没有传统地从人物的外貌、语言逐一分析人物,而是打破常规,引导学生围绕“说说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注意圈点勾画,并用‘我从课本中的看出贝多芬是一个的人’的句式表达”。这是老师设置的第一个探究性题目,让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后,对课文内容进行自我探究,而在学生探讨问题地的过程,老师适时进行了指导和点拨,人物描写、语言特点、句子赏析,教师几句就明廖到位,精彩之处,不惜动情朗诵,激情洋溢,以老师的激情激发学生的热情。涉及文中人物描写,老师就穿针引线,巧妙引导学生对写作方法的运用,这就是知识向能力转变的过程。当课堂内容在同学们讨论和质疑中完成时,老师又以“谈一谈学习本文后有什么收获”(可从思想内容或写作方法先等方面谈)来指导学生小结。

这样的一节语文课,老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演绎自己的课堂,这就是课堂改革。可是要如何才能上出这样的课,是老师要真正地透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内容,才能大胆取舍,重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指点江山、挥洒自如。

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一定要精研教材、读懂教材,先明确教学目标,知道这篇文章的教学目的,通过这节课学生需要“学习什么知识”、“掌握什么能力”、“运用什么方法”,只要明确了教学目标,就应对教材进行剖析,凡是与些无关的内容少讲或不讲,切忌面面俱到,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我们的引领下,自我感悟,形成自己的体会和能力,这就是完成教学任务,也是实现有效课堂的一大步。

三、搭建平台,让“对话”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我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