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9af83bc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3.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梁山伯与祝英台》初中音乐教学设计篇一初中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赏析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引子和呈示部,能区分长笛、双簧管、小提琴的音色,能哼唱主部主题。
2、了解梁祝的故事情节。
3、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4、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通过聆听,记住音乐主题。
教学过程一、师唱《化蝶》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千古传颂深深爱,山伯永恋祝英台,同窗共读整三载,促膝并肩两无猜,十八相送情切切,谁知一别在楼台。
今天我们欣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民间流传已有一千四百六十多年被誉为爱情的千古绝唱,被称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协奏曲的概念以及熟悉美丽传说。
1、出示题目: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2、作者简介。
3、简单介绍梁祝二人的性格特点。
4、看视频,真切感受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爱情。
(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1、展示整个乐曲的结构:引子(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呈示部(草桥结拜、同窗三载、共读共玩、十八相送)——展开部(封建势力、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再现部(仙境、化蝶、传颂)2、引子片段欣赏(1)欣赏引子1音乐感受长笛用纯净甜美的音色吹奏出明亮跳跃的华彩旋律,展示出一幅风和日丽、鸟语花香的春天美景。
(2)欣赏引子2音乐了解双簧管以宽广、厚重、圆润的音色,奏出优美的背景过门音调,取自越剧的过场音乐。
(3)再次欣赏引子部,加深感受。
3、呈示部片段赏析(1)小提琴奏出一段优美的爱情主题后,大提琴的低音与之形成对答,抒发了梁祝相爱的甜美。
这段音乐可谓全曲的中心。
4、随乐而动随音乐做古典神韵组合:提沉。
5、欣赏副部主题音乐。
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运用调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跃,独奏与乐队交替,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1.3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
![1.3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https://img.taocdn.com/s3/m/ba5f4d6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1.png)
联想与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湘教版《音乐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湘教版《音乐鉴赏》《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民间传说为依据,以越剧音乐为素材,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堪称我国民族音乐的经典;同时它巧妙地吸取了西洋作曲技法,奠定了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交响化的里程碑地位。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音乐采用了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选取故事中相爱、抗婚、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引子部分,长笛和双簧管作为主奏乐器先后出现,描写了春天的景色,接着由主部,以单三段体的 ABA 形式,描绘了梁祝两人“爱情主题、草桥结拜、主题再现”的情景,然后在连接部出现了自由华彩段。
副部是由回旋曲体以 ABACA 形式构成,描写梁祝二人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情趣。
结束部写出了两人“十八相送、长亭惜别”情景:展开部写出了“抗婚”、“楼台会”、“哭灵一控诉一投坟”三个场景。
最后的再现部(省略副部)出现了美妙、神秘而有如梦幻般的“化蝶”世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音乐中几种重要的要素与音乐表情达意之间的关系,通过带有典型特征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知速度、力度、节奏、节拍、音色、和声及调式等音乐要素,获得音乐本体之美;通过欣赏不同层次的音乐,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从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引发自由的想象。
一、教学内容1.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呈示部“爱情主题”、呈示部主部、展开部的音乐片段。
2.视唱“爱情主题”谱例。
二、教学目标1.能认真感受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意境带来的美感,进一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2.通过对作品的聆听,展开联想与想象,更具体更形象的感受和理解音乐。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b907770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b0.png)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现代作曲家郭文景于1985年创作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我国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曲的灵感来源于我国民间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以小提琴为独奏乐器,结合了现代音乐的元素,使得这首曲子别具一格。
通过学习这首曲子,可以帮助学生欣赏中国现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并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和演奏能力。
教学目标•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目特点和创作背景,并提高对现代音乐的鉴赏能力。
•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演奏技巧,并通过演奏来表达曲中所表达的意境。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音乐艺术的综合能力。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第一节课: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1.引入:首先,让学生听一段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奏录音,引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仔细观察和感受曲子的音乐韵律和节奏感。
2.讲解: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讨论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目特点和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该曲风格独特、曲调婉转、节奏轻快,体现了现代音乐的韵味与美感。
3.欣赏:展示该曲的一段演奏视频,发现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并做简短点评。
第二节课: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基本技巧1.介绍:主要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乐曲结构,如和声、旋律等。
老师介绍过程中,可以加入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复习,让学生更好的理解。
2.乐曲练习:让学生进行乐曲的基本乐曲练习,包括重点部分的反复练习。
根据不同难易度的部来分组,让学生向自己的同学展示练习成果。
3.演奏练习:分组进行练习,指导学生尝试不同的演奏技巧,如弓法和手指控制。
第三节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演奏与欣赏1.分组演奏:让不同组别的学生在课堂上演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并邀请其他同学来进行评价,这是在课堂上的一个开放评价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欣赏能力。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04a157e45c3b3567ec8b8d.png)
初中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教具录音机、多媒体、钢琴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重点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一、前预习及导。
1、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2、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感人致深的故事。
二、授新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
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教学设计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79383f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3.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一、教材分析(一)本课教学内容1、运用绚丽多彩、抒情动人、神奇的中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
2、涉及两个名词解释⑴曲式⑵协奏曲;涉及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必要有关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
(二)本课地位和作用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方面艺术技巧的探索过程,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
2、作用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以其中华民族鲜明的风格特点,得到国际公认。
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曾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
《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
(三)、教材重点、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唱音乐片断为本节课重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二、说大纲音乐教学大纲要求的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
要突出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掌握什么是曲式和协奏曲2、掌握奏鸣曲结构特点(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
(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教会学生以下学法:1、创设良好问题情景,让学生获得知识。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ab0c6cb84ae45c3b358cc5.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案南靖县城关中学卢新洲时间:2011年3月21日班级:八年级(1)班教学目的: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教学难点: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室教材分析:1、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2、知识点的讲解协奏曲: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协同演奏的大型器乐套曲,它是充分发挥某种独奏乐器演奏技巧的和鲜明个性的音乐作品。
意大利原文是“竞奏”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播放《化蝶》在欣赏音乐时复习西洋管弦乐队(抽学生)。
“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的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下面我们将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进一步认识西洋乐器。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5分钟)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
![八年级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5a29a7c83d049649a6658a9.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协奏曲的概念和结构特点: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2、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3、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欣赏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钢【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聆听钢琴演奏《梁祝》〕师:最近老师在练习一首好听的钢琴作品,今天献丑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看看有没有同学知道老师弹奏的是什么作品。
生:《梁山伯与祝英台》。
师:真是见多识广,看来课外你一定很喜欢听古典音乐。
那么《梁山伯与祝英台》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我们一起从今天的音乐欣赏中感受一下。
二、新授课:1、了解协奏曲:师:我们刚刚听了钢琴独奏的《梁祝》,今天将要欣赏的是协奏曲版本。
什么是协奏曲呢,我们来看一看。
协奏曲一词来源于拉丁文,是指一种独奏乐器和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比方钢琴协奏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片段,感受一下这是一首什么协奏曲。
〔播放英台哭坟片段〕生:小提琴协奏曲。
师:非常正确,小提琴协奏曲就是指小提琴独奏和乐队协同演奏。
那么这首小提琴协奏曲的曲式结构是由引子、显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主题,现在我们从引子局部开始聆听。
2、分段欣赏:⑴引子局部:师:在聆听之前,看看老师的两个问题。
第一,引子中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乐器?第二,引子表现了什么样的春景?〔播放引子局部〕生:长笛,双簧管……师:引子局部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鸣声,接着双簧管以柔美而抒情的演奏描绘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⑵呈示部局部:师:现在是显示部的爱情主题,听完以后说说它给你什么样的感受?〔播放爱情主题〕生:……师:深情地,由小提琴独奏,一个充满诗意的爱情主题。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adf0b96e581b6bd97f19ea87.png)
音乐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的、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教具:音响、录音带、投影片、钢琴、小提琴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
”(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初中音乐_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04b517776eeaeaad0f3305f.png)
【教学设计】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一、教学目标1、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及结构对于乐曲表现的作用。
2、通过分析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乐曲的情感及形象。
3、用合适的声音,准确的表现乐曲片段“爱情主题”。
4、了解协奏曲、奏鸣曲式、复调音乐等音乐概念,及相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运用的曲式结构及结构对于乐曲表现的作用。
难点:通过分析音乐要素,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所表现的乐曲的情感及形象。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1、视唱主题教师弹奏《梁山伯与祝英台》钢琴曲片段,让学生说出曲名。
(此处教师弹奏学生熟悉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经典的爱情主题,使本节课开始便拉近学生与经典名曲的距离。
)●边听爱情主题,边通过图片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间故事。
(通过不同形式的聆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记忆这段主题)●教师带学生简单视唱爱情主题。
●给学生出示关键次圆滑线。
让学生小组讨论,从乐曲片段中找到附点节奏、力度、速度等关键词,并练习如何运用这些关键词的提示唱好这段主题。
(此环节其实是把旋律交给学生自己处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欣赏和处理作品的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学生想法进行碰撞从而解决问题。
)2、欣赏交响乐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了解协奏曲的相关知识。
3、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结构中呈示部、发展部、展开部,与故事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一一对应。
二、分段欣赏1、呈示部(相爱)●学生了解相爱主题是呈示部的一个主题。
●播放呈示部中的另外主题,让学生说说音乐带来什么心情?表现什么情景?(此处先让学生听音乐,不做任何提示,目的让学生通过自己分析音乐要素,从而体会音乐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小提琴演奏“共读共玩”主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音乐。
●了解呈示部中两个主题一般要形成对比,曲作者很好利用这种结构,展现两种不同情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f7db674b84ae45c3b358c80.png)
2017第二学期飞林学校教研节活动音乐欣赏拓展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班级七年级一班授课老师:叶煌生教学目标1.通过赏析,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梁祝》所带来的美好精神享受。
2.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3.掌握音乐的创作背景;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略)。
教师:那我请个同学来讲讲吧?学生讲故事(略)。
教师:(老师补充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由音乐来讲述的《梁祝》。
(板书)梁山伯与祝英台,PPT出示课题。
二作品简介1.创作背景1958年初秋,上海音乐学院党委向全校师生提出了"解放思想,大胆创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国庆1 0周年献礼"的口号,当时以何占豪、陈钢、俞丽拿等为主的几个学生就组建了一个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其奋斗目标为,“早日结束西洋作品一统小提琴乐章的历史”。
他们商议创作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响应院党委的号召。
他们选择越剧《梁祝》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用奏鸣曲式的结构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在1959年的5月首演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驰名中外。
2.作曲家简介(PPT出示)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金色的炉台》等。
三曲式结构(PPT出示)(教师简单讲解作品的曲式结构)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部作品。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老师:在欣赏的过程中请同学们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音乐当中,伴随老师的讲解,让思绪徜徉在音乐当中,让想象天马行空。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docx](https://img.taocdn.com/s3/m/762f1bc710a6f524cdbf85a1.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优秀教案发布者:李美珍教学目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欣赏过程中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难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视唱爱情主题为本节课重点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为本节课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电子琴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课前预习效果及导课。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我国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首《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感受它的无限魅力吧二、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作者、创作时间、名词解释及奏鸣曲式结构图解并让生自由讨论什么是奏鸣曲。
三、教师讲解、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完整欣赏。
呈示部主部主题一一在竖琴的伴奏下小提琴演译出纯朴而美丽的“爱情主题。
” 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多少人听了段旋律都为之陶醉。
作者在选取这段主题时可是费了一番苦心。
当年他们还是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
何占豪曾在杭州越剧团当演员他对越剧音乐既熟悉又喜爱。
在创作《梁祝》时故事流传在浙江一带越剧是浙江的代表剧种他决心从越剧音乐中取材。
据平时的观察许多越剧名演员不论他们演出任何剧目只要唱到一段唱腔时台下都会博得热烈地掌声为之呼应。
作者抓住了这段唱腔作为《梁祝》中“爱情主题”的基本音调。
这段主题是全曲的核心的音)副部主题一与柔美、抒情的主部主题形成鲜明、低沉的音响预示出不详的事情就要发生。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会、哭灵投坟。
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
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
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
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78542892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0.png)
高中高一音乐教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 高中高一德育自我鉴定】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答复。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答复。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做相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哀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对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运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到达潮。
(三)、再现部这局部主要描述了“化蝶”。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初二音乐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人音版初二音乐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03a492f90f76c660371a32.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祖彬课题名称:初中第16册欣赏课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欣赏课教学方法:欣赏法、教授法、探讨法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梁祝》选材于我国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了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进行创作的标题性音乐。
这首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的交响乐作品,在国内外均引起了良好的反应。
教材将作品放在“音乐与戏剧这一单元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聆听,感受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采用分段聆听、对比聆听的方法,分步骤地解决乐曲中需要学生聆听和了解的内容,然后再用一个课时让学生完整聆听乐曲,以解决学生长时间聆听音乐的疲劳感和茫然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乐曲的欣赏之中。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掌握协奏曲定义、奏鸣曲式结构特点以及曲作者。
3.通过对比节奏、速度、力度,以及乐器的演奏技巧。
感受音乐的表现手段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难点]:1.感受《梁祝》的音乐内涵,掌握《梁祝》的主体旋律。
2.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展开联想,领悟主题,通过讨论分析让学生探索创新。
[教具]:多媒体、钢琴、黑板、教材[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播放动画片《梁祝》的flash动画,让学生初次感受主题音乐。
二.新课教学:1.导入新课:教师设问:同学们你们听过这个动画短片的音乐吗?谁知道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学生回答)教师设问:有谁了解《梁祝》这个民间故事?试着给大家讲述一下。
(学生回答)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被列入世界名曲,又被称作butterfly—lovers(蝴蝶的爱情)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设计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去欣赏乐曲。
2.相关知识:(教师讲授,出示多媒体课件)(1)教师简介《梁祝》在世界上的影响及地位: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被中国听众被誉为“我们的交响音乐”。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52cf1049e45c3b3567ec8ba1.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二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2. 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奏鸣曲式的体裁,这部作品就是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回忆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旨在复习奏鸣曲式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1 、引子: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呈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播放“引子”音乐)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不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1153e23e3c1ec5da50e270c7.png)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课型音乐欣赏课时一课时年级高一年级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高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能力。
2.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认识《梁祝》的音乐内涵。
教学方法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式)(5分钟)“一个千古传颂的故事,一段柔美、深情地旋律,打动了多少爱乐人的心。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就是这样一首令欣赏者为之倾倒的我国优秀的音乐作品之一。
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她那把心爱的小提琴来为我们演奏这首《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
”(表演)提问:“你在多次演出中都演奏了这首乐曲,你是不是非常喜欢这首作品?为什么呢?”(学生回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作品创作背景简析(3分钟)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以越剧音乐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Butterfly-loves(《蝴蝶的爱情》)。
作品中的两位主人公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历史上是否真有这两个人物呢?(讨论)这一民间传说与史实有很大的出入。
梁祝二人可谓是千年等一回。
据史册记载,梁山伯是明朝的一个县官,因秉公办案,有“梁青天”的美称。
梁山伯死后,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葬在山青水秀的胡桥镇。
可是在挖掘墓地时,发现一墓穴,穴中有一块刻着“祝英台女侠之墓”的石碑。
石碑背面记载着祝英台的身世:“祝英台乃是南北朝时代的陈国人,一生行侠仗义,后来遭贪官马文才父子陷害致死,当地人们偷偷将其安葬于胡桥镇。
由于梁祝二人都是为百姓办好事的人,人们便把他俩合葬在一起。
从那以后,在民间就产生了各种各样关于梁祝感人致深的故事。
三、乐曲的结构采用了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见分析图)梁山伯与祝英台(奏鸣曲式)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春鸟主部连副部主题景语 A B A 接A B A C A 十长英楼哭化人花爱草主部同共八亭台台灵民香情桥题窗读相惜抗相、蝶的主结再华三共送别婚会控同题拜现彩载玩诉情乐、段投坟下面依结构图欣赏作品(30分钟)四、作者简介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c3bb35a417866fb94a8e2a.png)
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课型欣赏课授课教师尤溪一中林一珍时间2012年3月29日星期四第四节课时第一学时授课班级八年级(4)班上课地点多媒体音乐教室教材分析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的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准备教案、学习材料、课件、多媒体等设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片段欣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要素中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旋律在音乐中的作用。
2、使学生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过程与方法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片段中,让学生通过思考与讨论,研究出感受音乐情感变化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和欣赏,能听辨乐曲中的音乐主题,并感受音乐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修养教学重点1、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和体验。
教学难点2、使学生能用音乐基本要素感受、分析、理解、表现音乐。
从而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聆听、对比欣赏法等。
教学过程教师引导活动学生探索活动设计意图组织教学利用课前休息时间播放配乐风景Flash动画短片(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音乐片段)欣赏美丽的动画和熟悉的梁祝音乐让学生放松心情的同时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梁祝题材上来,为上课作铺垫。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d0eb5a852458fb770b561d.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授课年级:八年级授课课型:音乐鉴赏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6册第二单元《乐海泛舟》。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1959年写成并首演。
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
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
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
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
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以及小提琴丰富的表现力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聆听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能正确理解并感受该曲各乐段所表达的故事内容与感情。
2、学生能够辨别该曲中独奏乐器的音色。
3、通过聆听该曲,对比分析乐曲结构,得出协奏曲概念。
教学重点: 1、聆听各段,理解各段所表达故事内容,并辨别出独奏乐器。
2、聆听全曲,分析乐曲结构,理解协奏曲概念。
教学难点:1、学生聆听《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获得情感体验。
教具准备:多媒体、黑板、钢琴、小提琴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这件乐器叫什么名字吗?生:......师:嗯,同学们真是见多识广呀。
在上新课之前呢,由老师用这把小提琴给大家演奏一条旋律,同学们想听吗?生:......师:好的,但是请同学们听得时候注意老师演奏的这条旋律,尽量把它背下来。
同学们坐好,注意听了啊。
(演奏《梁山伯与祝英台》主题旋律)师:有没有同学能够哼唱一下老师刚刚拉的旋律?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条旋律是哪首曲子中的?生:......师:嗯,非常好,看来同学们了解得真多啊。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苏少版九年级音乐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c808a5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17.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 苏少版九年级音乐
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特点和背景;
2.学会阅读小提琴乐谱的基本元素;
3.学会自主演奏小提琴,掌握基本的演奏技巧;
4.能够在合唱中合理运用小提琴协奏曲作为伴奏。
教学内容
1.梁祝简介;
2.乐曲分析;
3.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
4.小提琴伴唱。
教学过程
第一步:梁祝简介
1.让学生观看电视剧《梁祝》,简要介绍剧情;
2.介绍《梁祝》的传说故事和音乐特点;
3.聆听苏少版小提琴协奏曲《梁祝》,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悲凉和美丽。
第二步:乐曲分析
1.带领学生认识小提琴乐谱的基本元素,并对《梁祝》进行乐曲分析;
2.引导学生聆听《梁祝》中不同部分的乐器独奏,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结构。
第三步:小提琴演奏基本技巧
1.教学小提琴正确的姿势和持琴方法;
2.分别教授指法、弓法、换弓、换弦等基本演奏技巧,并让学生练习。
第四步:小提琴伴唱
1.针对《梁祝》中的主旋律和伴奏部分,教学学生使用小提琴进行伴奏;
2.引导学生在唱歌时掌握合唱和伴奏的节奏和协调性。
教学评估
1.考察学生是否掌握小提琴的基本姿势和演奏技巧;
2.观察学生在合唱中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小提琴的伴奏;
3.通过观察和听取演奏,评估学生是否能够演奏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基本旋律。
教学反思
1.难度调整: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适当调整难度;
2.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进行理论教学和演奏实践;
3.考试评估: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考试或评估,及时发现学生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加强练习。
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冀少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冀少版八年级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7b0e36a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62.png)
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小提琴协奏曲-冀少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简介本教案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节选)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语感,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现力,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传说和音乐元素。
教学目标1.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背景和故事情节2.学习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的基本技巧3.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奏水平4.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学内容逐拍练习1.使用简单的旋律和节奏进行逐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协奏曲的基本节奏和拍子。
2.逐渐引导学生加入小提琴的演奏和弓法练习,加强练习难度。
音乐表达1.教师讲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情节和背景,并引导学生在演奏中表现出对爱情故事的感悟和反映。
2.引导学生表现协奏曲中的音乐元素和情感色彩,适当加入自己的演奏风格和表达方式。
基础技巧训练1.使用基础练习曲目,帮助学生提高小提琴演奏的基本技巧,如音准、音色、各种弓法、左手技巧等。
2.引导学生探索针对性的乐曲练习方法,针对不同演奏难度,选用不同乐曲练习。
演奏实践1.分组进行小提琴协奏曲的集体演奏,以加深学生对乐曲节奏和和谐的理解和掌握。
2.创造演奏机会,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各种音乐会演出,提高演奏水平和音乐表现力。
教学评估1.学生在集体练习中的演奏效果和个人表现。
2.通过构思一段符合主题的小提琴独奏曲展现学生的个性化表达,评估学生的音乐基本素养和表现力。
3.考试成绩和日常表现。
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够掌握小提琴协奏曲演奏的基本技巧,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爱情传说和音乐元素,提高音乐表现力和培养对文化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为学生以后的小提琴学习和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课题: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https://img.taocdn.com/s3/m/87c89ae8453610661fd9f4b4.png)
教学设计高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音乐素养!简单的听唱、模仿都行!接受水平还行!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借助适当的教学手段(工具、媒体或设备)而实行的师生交互活动的总体考虑。
教授法、听唱法、聆听法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
2,理解和了解奏鸣曲式八、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播放《梁祝》音乐片段,教师语言导入。
二、新课教学:(一)出示课件1、请学生(分小组)把自己课前收集到的相关《梁祝》的资料上台来与大家实行分享(各种传说、故事背景等等)。
老师:谁来讲讲你所知道的《梁祝》的故事。
教师归纳引入新课知道梁祝故事的人,听过梁祝音乐的人,都永远会为这种千古传咏的爱情故事所深深撼动,爱情就是这样,它是两情相悦两厢倾慕两性向往生死相随之最完美体现。
而更让人永世不忘的就是那感的绝唱。
梁祝的化身,就是那翩翩起舞紧密相随的蝴蝶,在云南民间传说中是指美凤蝶。
从它诞生以来,就一直成为世人的爱情楷模和民族伟大情操的典范,它深刻蕴育着民族精神和忠贞理想,中国人民深深喜爱梁祝,世界人民也同样是喜爱学生:分小组介绍学生:讲述故事。
培养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课堂2、展示课件(介绍乐曲)(1)协奏曲的概念。
(是指一件或多件独奏乐器与管弦乐队相互竞奏,并显示其个性及技巧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
传统的协奏曲通常由三个乐章组成。
进入20世纪后,协奏曲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新的发展和变化。
)(2)乐曲的创作背景。
(学生介绍)(3)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教师简单介绍)。
让学生知道(学生介绍)乐曲的创协奏曲的结作背景(二)欣赏乐曲。
(出示课件)教师和学生用生动的语言分别以讲故事的形式结合画面和音乐实行解说。
1、呈示部:引子一主部主题一副部主题。
2、展开部:抗婚一楼台会—哭灵投坟3、再现部一化蝶。
(三)出示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案
课型音乐欣赏
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理解、分析《梁祝》,提升学生感受、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水平。
2 、掌握音乐体裁: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梁祝》的音乐内涵。
1、聆听为主,讲授、设问、观看投影相结合。
2、充分利用多媒题课件电教手段。
一、导入
1、播放《梁祝》片段。
(课前开始播,打上课铃后关掉)
2、教师:大家知道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吗?
学生回答。
教师:那么对它的音乐呢?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二、作品简介
(教师简介“梁祝”传说,屏幕上闪示剧情图片。
)
何占豪(1933—),作曲家,浙江人。
主要作品:小提琴齐奏曲《姊妹歌》、弦乐四重奏《过节》、《烈士日记》、交响诗《刘胡兰》、民乐合奏《节日赛马》、越剧《孔雀东南飞》配乐等。
陈钢(1935—),作曲家,上海市人。
主要作品:《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及交响诗《屈原》等。
三、作品体裁、作者简介
(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闪示。
)
小提琴协奏曲:以小提琴为主,由多种乐器组成,按乐器种类的不同分为若干组,各组分别担任多声部音乐中的某些声部,演奏同一乐曲。
四、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这部作品应用了奏鸣曲式的创作方法。
请同学们了解一下这种音乐体裁的结构图。
(一)呈示部
1、引子:
欣赏前设问:请同学们注意听,在音乐中有一种乐器模仿了什么动物的叫声?这段音乐的旋律使大家的脑海里表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播放“引子”音乐)
明确:引子部分一开始用长笛模仿鸟的叫声吹奏出一段旋律,接着双簧管以柔和抒情的引子主题展示出了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美丽景色。
2.主部:(播放“主部”音乐)
先是由小提琴奏出富有诗意的爱情主题。
接下来大提琴以浑厚圆润的音调与小提琴的轻盈柔和形成对答。
最后由全体乐队再次奏出爱情主题,表示出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持续加深和互相爱慕的深情。
3.连接部与副部:(播放“连接部与副部”音乐)
连接部是与爱情主题形成鲜明对比的曲调,它是由越剧过门发展变化而来的,是一段节奏自由的华彩。
副部:
设问:这个部分的节奏与前面的主题有什么区别?由此想象一下,这个段音乐描写了梁祝故事里哪一部分的情节?欣赏完后回答。
明确:这段节奏明朗、欢快,多处使用跳音的演奏方式,使旋律活泼、跳荡,独奏与乐队交替出现,生动地表现了梁祝同窗三载、共读共玩的愉快生活。
4.结束部:(播放“结束部”音乐)
这段音乐转为慢板,再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情意绵绵的对话,其中断断续续的音调,表现了女扮男装的祝英台欲言又止,矛盾害羞的内在情感。
表现了十八相送、长亭惜别、依依不舍的情景。
(二)展开部
这部分描写了“抗婚”、“楼台会”、“哭灵、控诉、投坟”这三个情节,在欣赏时老师做相对应的提示:(播放“展开部”音乐)1.“抗婚”:
铜管以严峻的节奏、阴森的音调,奏出了封建势力凶暴残酷的主题;独奏小提琴用散板的节奏,陈述了英台的悲痛与惊惶,乐队强烈的快板,衬托出独奏小提琴坚决反对封建势力的反抗主题。
这两个主题逐渐激化,形成英台抗婚的怨愤场面。
虽然乐队全奏,曾给人一种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憧憬,但以铜管为代表的封建势力给予了重大压力。
2.“楼台会
又是一个慢板,大、小提琴的对答,缠绵凄苦,如泣如诉的音调,把梁祝相会楼台时百感交集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3.“哭灵、控诉、投坟”:
小提琴的散板独奏与乐队的快板齐奏交替出现,变化使用了京剧导板与越剧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地表现了英台在坟前对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的情景。
最后锣钹齐鸣,英台纵身投坟,乐曲达到最高潮。
(三)再现部
这部分主要描述了“化蝶”。
长笛吹奏出柔美的华彩旋律,与竖琴的滑奏相互映衬,把人们引向神话般的仙境。
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了爱情主题,体现出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封建势力压迫下死去后,化做一双蝴蝶在花丛中欢乐自由地飞舞。
五、小结
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依照剧情的发展,精心构思布局,寄托了人们对悲剧中男女主人翁的深切同情和祝愿,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