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教版: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17-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 又具实用价值
书法大家
①魏晋:钟繇、王羲之贡献最大 ②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
①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②唐朝:张旭、怀素等 ①东晋:王羲之 ②唐朝:颜真卿 ③宋元:苏轼、赵孟兆页 ④明朝:文征明
-5-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知识点三
时期 宋代
元明 清
绘画艺术的发展
①宫廷画院进入最活跃的阶段,画学兴起 ②风俗画是当时画坛的最大亮点,代表作有北宋张择端的 《清明上河图》
①文人画成就最突出,它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 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②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元代王冕的《墨梅图》、 明代徐渭的《牡丹蕉石图》、清代郑板桥的《墨兰图》, 都是写意画中的精品
-10-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典例分析
明末清初画家朱耷有一首题画诗写道:“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
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摩。”体现此特点的绘画作品是( )
A.《洛神赋图》
B.《游春图》
C.《清明上河图》 D.《墨兰图》
题目立意:本题主要通过对评价性材料的阅读考查对古代文人画特点的理解。
-16-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 和戏曲艺术
12345
探究: (1)依据材料二,判断材料一中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京剧中的什么行当?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京剧艺术的主要特点。 (3)当今时代,京剧的发展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你认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参考答案:(1)行当:图1是生,图2是净,图3是丑,图4是旦。 (2)主要特点:以板腔体音乐为主;角色行当的划分极为严格。 (3)措施:国家大力保护和倡导;注意吸收传统京剧艺术的精华;注意与时俱进,推 陈出新。(如答其他内容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人教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原文翻译素材 新人

人教必修三第10课《过秦论》原文翻译素材 新人

过秦论原文: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译文: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雍州的土地,君臣牢固地守卫着,借以窥视周王室(的权力),有席卷天下、征服九州、横扫四海的意图和并吞八方荒远之地的雄心。

在那时候,(有)商君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大兴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衡策略,使山东诸侯自相争斗。

这样,秦人毫不费力地夺取了西河之外的土地。

原文: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当此之时,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从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扣关而攻秦。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

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延及孝文王、庄襄王,享国之日浅,国家无事。

译文:孝公死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先后)继承已有的基业,沿袭前代的策略,向南攻取汉中,向西吞并巴、蜀,向东割取肥沃的地盘,向北占领要害的郡邑。

诸侯恐慌害怕,开会结盟,谋求削弱秦国的办法。

不吝惜珍稀贵重的器物和肥沃富饶的土地,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订立合纵盟约,结成一体。

在这个时候,齐国有孟尝君,赵国有平原君,楚国有春申君,魏国有信陵君。

高中人教历史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高中人教历史必修三第十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甲骨文特点: 甲骨文特点:
由于是刀刻的, 1,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 线条多方折,劲直为主,同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 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 都没有定势. 都没有定势. 2,由于处于象形文字到表 意文字的过渡, 意文字的过渡,所以字形变 化非常大, 化非常大,常常一个字就有 很多种写法且象形意味比较 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大,带有较明显的图画意味.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这幅画描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局部)
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 绘的是汴京清明时节的繁荣景象,是汴京当年繁荣的见 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是了解北宋城市面 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料.
5,隋唐时期 这一时期的绘画, 这一时期的绘画,在继承魏晋以来的优秀传统 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的基础上,吸取了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产 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 生了大批杰出的画家和作品,成为中国绘画的一 个高峰.代表作有展子虔的 游春图》 有展子虔的《 个高峰.代表作有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阎立本的《步辇图》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 吴道子的《天王送子图》(他画的人物衣带如风 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 后人称他为" 吹波动,人称"吴带当风",后人称他为"画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 圣"), 此外,隋唐时期的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更 是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 是盛极一时,题材广阔,场面宏大,人物造型生 色彩瑰丽. 动,色彩瑰丽.
《兰亭序》之章法, 兰亭序》之章法,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结构,笔法都很完美, 被历代书家都推为 天下第一行书" "天下第一行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天下第三行书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行书的代表作。是苏轼被贬黄 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写得苍凉多情, 表达了苏轼此时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 这种心情和境况下有感而出的。被后世誉为“天下第三 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文征明(1470~1559年)
——近代著名散文家梁实秋
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时间:商朝
脉络: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总趋势:由繁到简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时间、发展脉络、演变的 总趋势?
心所欲。这种几乎
怀素 《自叙帖》
无法辨识的“狂草” 实际上不再是一种
释文:戴公又云:驰毫骤墨列奔驷, 实用的书写字体了,
满座失声看不及。
而只是一种艺术观
赏形式罢了。
一、文字与书法艺术
魏晋 自发 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以前 阶段 (小篆——富于图案美;隶书——字型结构平衡对称)
笔画详备
结构严整 魏晋--定鼎 钟、王
楷书 实用价值
魏 自 兼具
笔画简约 唐代--盛世 欧、颜、柳
晋 时 期
觉 阶 段
审美 功能 与实 用功
草书
线条流畅 审美价值
兼具楷书的
东晋
王、王
唐晋朝王羲之、唐张颜、真怀卿、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ppt课件
图中书法体现了行草兼具的特点。
4.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
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 A.山水画,重视写实 C.文人画,重视写意 B.风俗画,刻画习俗 D.人物画,形神俱备 )
【解析】选C。徐渭是文人画的代表,在他的绘画中用笔似草书 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恰如其分的结合,强
2.中国古代绘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有哪些风格?
提示:(1)特点: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风格:有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等不同风格。 3.京剧有什么特色? 提示:京剧形成之初即吸纳了众多的地方剧种的优点 ,民间地 方色彩较弱;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 等各个方面,通过无数艺人的长期舞台实践,构成了一套互相制
提示:中国的原始文字是‚图画文字‛,甲骨文是目前所知的
最早的成熟文字。 2.行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 值。欧阳询是著名代表人物。( × ) 提示: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 美价值。欧阳询是楷书的著名代表。
3.中国画又称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 ) 提示: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抒
三、京剧的出现
1.戏曲的演变历程: 原始的歌舞 发展而来。 (1)起源:从___________ (2)春秋战国:出现以乐舞戏谑为业的优伶。 元杂剧 把戏曲推向了成熟。 (3)元朝:_______ (4)明朝。 ①戏曲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内容。 昆曲 流传甚广。 ②_____
2.京剧:
3.发展历程: 时期 远古 时代 战国 从萌芽走向 成熟 _____ 特 点 代 表
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4.其他剧种
黄梅戏
川剧
1、目前所知最早 的成熟的汉字是:
A、金文
B、籀文
C、铜器刻画符号
D、甲骨文
2、秦统一后,推行“书同文字”,将统一哪一 字体作为官方规范规则:
A、隶书 B、籀文 C、楷书 D、小篆
3、秦始皇推行“书同文”的措施: A、适应了政治统一的需要 B、用隶书取代其他文字
C、导致秦朝实行焚书坑儒
与纺织有关的甲骨文字
铸造出来的文字—金文
“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 文。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 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周宣王时铸成的《毛公鼎》铭、《大盂鼎》铭、 《散氏盘》铭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金文的标准字体——籀文(大篆)
大篆起于西周晚
年,是春秋战国时期 通行于秦国的汉字形 体。大篆也称籀文, 因见于《史籀篇》得 名。大篆的主要特点 是:象形符号进一步 失去象形性;笔画线 条化,匀称、柔婉; 构形较复杂,字形趋 于方块形,比金文工 整。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1)起源:6000多年前,“文字图画” (2)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金 文)、小篆、隶书、楷书
(3)总趋势:由繁到简
(4)过程: 古文字阶段:甲骨文、金文、
篆书、秦隶
今文阶段:隶书、楷书
什么是书法?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 准确地来说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线条艺术,是 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写字最容易泄露一个人的个性,所谓“字如其 人”,大抵不诬。如果每个字都方方正正,其人 大都拘谨。如果伸胳膊拉腿的,都逸出格外,其 人必定豪放,字瘦如柴,其人必定排骨。字如墨 猪,其人必定“五百斤油”。-------近代著名 散文家梁实秋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0课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说课稿1
2.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提高审美情趣,塑造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增强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中国古代书画艺术的发展脉络、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2.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历程、各地方戏曲的特点以及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
3.学会分析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书画和戏曲艺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通过分析、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艺术之美。
3.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艺术作品进行评价和创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3.技术工具:利用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等,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这些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拓展学生视野等。
(三)互动方式
为了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1.师生互动:在讲授过程中,通过提问、邀请学生分享观点、进行课堂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拟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丰富多样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艺术之美,提高学习兴趣。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课堂参与度。
3.结合现实生活,引入一些与书画、戏曲艺术相关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0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课件

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 形成: a、乾隆末年,徽剧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京剧
• 发展:
•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光十三绝”
•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 影响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清代沈容圃《同光名伶十三絕》畫像
京剧的特点:




凤《鹳鱼石斧图》图 Nhomakorabea》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第一卷)》(局部) 东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
唐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北宋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画
元 王冕的《墨梅》
笔 墨 丹 青 中 国 画
徐渭《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墨兰图》
►雨水打在窗户上,发出嘀嗒,嘀嗒的声响。这天空好似一个大筛子, 正永不疲倦地把银币似的雨点洒向大地。远处,被笼罩在雨山之中的 大楼,如海市蜃楼般忽隐忽现,让人捉摸不透,还不时亮起一丝红灯, 给人片丝暖意。 ►七月盛夏,夏婆婆又开始炫耀她的手下——太阳公公的厉害。太阳 公公接到夏婆婆的命令,以最高的温度炙烤着大地,天热得发了狂, 地烤得发烫、直冒烟,像着了火似的,马上要和巧克力一样融化掉。 公路上的人寥寥无几,只有汽车在来回穿梭奔跑着。瓦蓝瓦蓝的天空 没有一丝云彩,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 使人觉得憋气不舒服。外面的花草树木被热得打不起精神来,耷拉着 脑袋。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 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 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 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

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0课


剧中丑行勾脸,而勾画 “三花脸”,面谱与花脸有很 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丑。 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文人, 儒生);武丑,专演跌、打、 翻、扑等武技角色。根据动 物属相,丑属牛,牛性笨, 丑为笨的代名词。但舞台上 的武丑亦叫开口跳,而能说 能跳,表演出活泼伶俐,善 演武功武技的角色,此与牛 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盛唐:张旭、怀素
4、行书
特点——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 活跃的书体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代表
唐 颜真卿 北宋 苏轼 元朝 赵孟頫 明朝 文征明
三、中国画的发展
1、原始社会
新石器时代早期:《鹳鱼石斧图》
2、夏商周以人物肖像为主
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
3、秦汉时期门类丰富
《夫妇饮宴图》 4、魏晋南北朝,总结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
自发阶段 魏晋 自觉阶段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
2、楷书
价值大。
发展:
魏晋:定鼎 钟繇 《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 初唐:欧阳询 《九成宫澧泉铭》
唐代: 盛唐:颜真卿 《多宝塔碑》 步入盛世 晚唐:柳公权 《玄秘塔碑》
3、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代表
关汉卿
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创作杂剧
60余种,保留至今共约18种。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插图
《西厢记》具有
鲜明、深刻的反封
建主题,张生和崔
莺莺始终追求真挚
的感情,爱情已被
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结尾处,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 阎立本 《步辇图》
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 象塑造的整体,所画的衣袖有轻盈飘举的动 感,人称”吴带当风”,后人将吴道子称之 为画圣 ,这是他的《送子天王图》.
敦煌彩塑
敦煌壁画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片段.
元 王冕 《墨梅》
明 徐渭 《牡丹蕉石图》
郑板桥 《墨竹图》
其他《墨竹图》
夏商周三代的 绘画以人物肖 像为主,画在 墙壁上、丝帛 上,代表作是 战国帛画《人 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战国时期中国 绘画艺术处在 从萌芽走向成 熟的关键阶段.
河南洛阳东汉墓出 图的壁画:夫妇宴 饮图
湖南 长沙 马王 堆汉 墓出 图的 帛画
顾恺之《女史箴图》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展子虔《游春图》
草书
草书起源于汉初, 成熟于东晋,特点 是笔画简约,钩连 不断;线条流畅纵 情,具有极高的审 美价值。但不容易 王献之 草书 识别.实用性不强。 东晋以王羲之、王 献之,唐以张旭、 怀素为代表。
王羲之 草书
张旭《古诗四帖》
怀素《论书帖》
2010年11月20日晚,在中国嘉德2010秋季拍卖会中, 王羲之高古摹本草书《平安帖》以人民币三亿零八百 万成交。
钟繇 《宣示表》
王羲之《乐毅论》
欧阳询 《九成宫醴 泉铭》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草书
代表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盛唐:张旭、怀素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是一种最 活跃的书体 行书 东晋王羲之:《兰亭序》 代表 唐 颜真卿 北宋 苏轼 元朝 赵孟頫 明朝 文征明
(3)艺术形式
发展—魏晋有定鼎之功,唐代步入盛世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具 有较强的实用功能 代表 魏晋:钟繇、王羲之 唐代:欧阳询(欧体)、 颜真卿(颜体)、柳公 权(柳体)
楷书
魏晋时期是隶 书向楷书的过 渡阶段,楷书 盛行于隋唐。 因其字形方正, 笔画平稳,结 构均匀,具有 较强的书写规 范,可作楷模, 故名楷书。
A.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B.京胡、二胡、笛子、唢 呐等管弦乐器和鼓、板、 大锣等打击乐器伴奏。 C.角色分生、旦、净、丑 四大行当;化妆都有一 定的谱式。 D.唱、做、念、打结合; 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戏曲知识
京剧脸谱
红脸表示赤胆忠心 黑色表示忠耿正直 蓝色表示刚直勇猛、桀骜不驯 绿色表示侠骨义肠、性格暴躁 黄色表示骁勇善战、凶狠残暴 白色表示阴险奸诈
2、京剧
(1)京剧的形成
背景: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戏曲舞台活跃。 过程: a.乾隆末年,徽班进京,风行一时 b.道光年间,“徽汉合流” c.融合兼收,形成新剧种 ——京剧
(2)京剧的发展
a.同治、光绪年间,走向成熟,出现“同 光十三绝” b.清末民初,成为全国流行剧种 c.民国以来,走向世界
京剧的艺术特色

剧中丑行勾脸,而 勾画“三花脸”,面谱与花 脸有很大区别。 丑行又分文丑、武 丑。文丑中又分为方巾丑 (文人,儒生);武丑,专演 跌、打、翻、扑等武技角色。 根据动物属相,丑属牛,牛 性笨,丑为笨的代名词。但 舞台上的武丑亦叫开口跳, 而能说能跳,表演出活泼伶 俐,善演武功武技的角色, 此与牛的丑笨性又完全不同。
两宋
元明清
宫廷画院进入最为活跃的阶段、 北宋画家张择端《清明 画学兴起。风俗画是最大的亮 上河图》 点。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 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 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元代王冕《墨梅图》 明代徐渭《牡丹蕉石图》 清代郑板桥《墨兰图》
这是距今五千年左右 的一幅完整的绘画作品《鹳 鱼石斧图》,绘在一只作为 葬具的陶器表腹面。其神态 描绘得恰当生动。画面色彩 单纯、质朴,构图稳定。但 其描绘及造型的手法,已包 含了远古时代的艺术特征, 使它成为一件罕见的绘画珍 品。代表当时中国绘画的最 高成就.
关羽
张飞
曹操
吕蒙
典韦
程咬金

生行分为须生(老生)、红生、小 生、武生、娃娃生等。为京剧中的重 要行当之一。 须生(老生):即中年以上的 剧中人,口戴胡子(髯口),因性格与 身份的不同,可分为安工老生或称唱 工老生(如扮演帝王、官僚、文人等), 靠把老生(如扮演武将),衰派老生 (如扮演穷困潦倒之人等)。 红生:为勾红脸的须生,如 扮演关羽、赵匡胤等。 小生:指演剧中的翎子生(带 雉翎的大将,王侯等),纱帽生(官 生)、扇子生(书生)、穷生(穷酸文人) 等。 武生:为戏中的武打角色, 穿厚底靴的叫长靠(墩子)武生,穿薄 底靴的称短打(撇子)武生。
草书
行书
①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保证了汉字使用的通畅无阻 。 ②我国民族、方言众多,为汉字的使用和发展提供了 广阔的空间。 ③汉字自身的成熟与完美,也为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打下坚实基础。
二、笔墨丹青的中国画
1、中国画的概述 (1)特征 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 (2)绘画材料 笔、墨、矿物颜料、纸、绢 (3)门类 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2、发展历程
关汉卿与《窦娥冤》 关汉卿,我国戏剧史上最早 也是最伟大的剧作家。与郑光祖、 白朴、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 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
“地也,你 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 做天!”
关汉卿
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插图
《西厢记》具有 鲜明、深刻的反封 建主题,张生和崔 莺莺始终追求真挚 的感情,爱情已被 置于功名利禄之上。 《西厢记》结尾处,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 一次正面地表达了 “愿普天下有情人 都成眷属”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反对封建礼教、封建婚 姻制度、封建等级制度的进步主张。《西厢记》对元杂 剧和古代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相传是西周周宣王 太史籀所创,是一种 较为统一的文字,使 用起来较为方便。
小 篆
6
秦 隶
汉 : 礼 器 碑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 发展的结果,大小篆的笔划 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 使得书写速度提高。
2、书法艺术
(1)发展阶段 自发阶段
魏晋
自觉阶段
(2)特点 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
分青衣、花旦、武旦、 刀马旦、老旦、贴旦、闺 旦等角色。旦角全为女性。 青衣:以唱为主,扮 演贤妻良母型角色。 花旦:亦叫花衫,以 服装花艳为特色,以演皇 后、公主、贵夫人、女将、 小贩、村姑等角色为主。 武旦、刀马旦:为演 武功见长的女性。 老旦:用本噪子演唱, 多为中老年妇女。


亦叫花脸。净角指 脸画彩图的花脸角色, 看来并不干净,故反其 意为‘‘净”净行分如 下几种角色:以唱为主 的铜锤花脸与黑头花脸; 以工架为主的架子花脸, 如大将、和尚、绿林好 汉及武花脸与摔打花脸 等。铜锤花脸称正净, 架子花脸叫副净、武工 花脸名武净,武二花脸 言红净,在表演风格上 均有不同的特色。
汤显祖和《牡丹亭》
汤显祖,明代著名的戏曲作 家,被誉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汤显祖 自己也说:“一生四梦,得意处惟 在《牡丹》。”它通过官宦小姐 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神奇的爱 情故事,表达了在封建专制主义 的重压之下,青年男女追求个性 解放、争取爱情自由和婚姻自主 《牡丹亭》剧照 的呼声,抨击了封建礼教的虚伪 和腐朽。作品不仅具有进步的思想内容,而且曲文写得 清新流丽,语言丰富多彩,是我国戏曲史上一部浪漫主 义的杰作。
王羲之:《兰亭序》
苏轼
行书
颜真卿
行书
元 赵 孟 頫 《 归 去 来 辞 》
明 文征明 后赤璧赋
图一
图二
观察图片 图三
图四
草书
楷书
隶书
行书
你能观察出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吗?
书法艺术的发展
魏晋以前是自发阶段,魏晋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特பைடு நூலகம் 楷书
代表人物和作品
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 魏晋楷书有定鼎之功,钟繇和王羲之 实用价值不可比拟。 唐代楷书步入盛世,欧、颜、柳 笔画简约,钩连不断,线条 东晋:王羲之、王献之, 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 唐朝:张旭、怀素。 价值。 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 东晋王羲之 (《兰亭序》) 纵,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 盛唐颜真卿(《祭姪文稿》) 用价值,雅俗共赏。 北宋苏轼;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
3、地方戏曲 • 各地有各名目繁多的戏曲剧种:秦腔、 越剧、川剧、粤剧和黄梅戏
二、笔墨丹青的中国画 远古时代
质朴浪漫
时期
特点
代表
《鹤鱼石斧图》 彩陶画 《人物龙凤图》 《人物御龙图》 《夫妇宴饮图》
2、发展历程
战国 秦汉 魏晋 隋唐
从萌芽走向成熟
门类丰富,注重线条和色彩
士大夫画家提出“以形写神” 的绘画理论 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 格
顾恺之《女史箴图》 《洛神赋图》 展子虔《游春图》、阎 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甲骨文
特点:由于是 刀刻的,所以 其线条多方折, 劲直为主,象 形意味比较大, 带有较明显的 金文 图画意味。 特点:这种字体多是 铸在青铜器上,故称 为铭文或钟鼎文,也 叫金文。这种字体盛 行于西周。
大 篆
文字发展到小篆 已经是相当规范,偏 旁有统一的样式,笔 画委婉曲折,粗细匀 称,字形狭长。秦统 一六国后,向全国颁 布的官定文字。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 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理解书画同源
结绳记事
大汶口陶尊符号
牛 骨 刻 辞 甲骨文图画式文字
一、汉字与书法艺术
1、汉字
(1)起源
图画文字
符号化
汉字(商朝形成完整体系) 楷书
(2)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