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专题七《人口与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专题七人口与环境(讲解部分)PPT2021届高三新高考地理教师用书(26张)

专题七人口与环境(讲解部分)PPT2021届高三新高考地理教师用书(26张)

(3)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从③ 死亡率的下降 开始的。 (4)人口增长模式的判别
可以通过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的高低,进行人口增长模式的 判断。(如下图)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人口容量: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 展水平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2)人口合理容量: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 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17.《离骚》中屈原通过自己退隐后骑马到达长满兰草的水边和长满椒树的山岗表明自己从朝廷隐退为了修养自己的两句:步余马于兰
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
宁溘死以流亡差兮异,余不忍为此态也。
启发学生思考,找人回答。
主要影响因素
八本个文镜 从头荆,轲时主将间画入差面秦异是作准“抱备随在工着怀作里生写,产起抚力,摩水接我着平” 写的他提在高太,子自丹然的环催境促因下素启程的赴作秦用,越及来至到越秦小国,社后会巧用经“济打开因关素节的”的作办用法越“拜来见越”秦大王,最后记叙
考点三 人口迁移
1.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宏观因素 第四段:迫晋退兵面对风云突变的局势,晋侯没有感情用事,而表现了清醒的头脑和理智的判断。这种隐忍不发、随机应变的胸怀和
谋略,正是晋文公终成霸业的根本原因。
①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人群人口迁移的成因 最近发展起来的“共享单车”经营模式,正在快速地改变着我们生活方式,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增添了新的内涵。
考点二 人口问题
1.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人口问题
解决措施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1.人口结构可以分为自然结构——指人口的性别和年龄结构;社会 经济结构——指人口的婚姻、家庭、民族、职业、教育程度等;人 口的地域结构——指人口的地理分布。人口的数量变化、素质的提 高都反映在人口结构的变化上。总体上,随着社会的进步,人口 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
2.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各年龄组人数差别 年轻人口比重小,
不大,塔形较直, 中年以上比重较大, 只在高龄人口部分 塔形下窄上宽
急剧收缩.
25
(3)析变化 正常变化
从年轻型到老年型的正常转变。其变化主要随着生产力的 发展,受人口自然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 传 统型 现代型转变。 特殊变化
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是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等导致出生率突然降低; ②是重大灾害等导致死亡率上升; ③是人口大量外迁。
17.B 18.C
.
15
【高频考点突破】人口统计图的判读 人口统计图是根据人口的相关地理数据绘制成的直观图形。
在高考中,对于人口内容的考查,绝大部分以人口资料统计图为 载体呈现。常见的人口统计图按照表述形式不同,大体可分为曲 线图、、扇形图、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四维坐标图、人口金字 塔图等类型。
〖判读技巧〗
1.曲线图的判读 (1)看趋势 (2)看数值 (3)看速度——曲线的陡、缓或曲线斜率 (4)看阶段——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
.
16
(2016天津)读图3,回答第5题。
D
5.以下四图中,与该省人口增长率变化过程基本符合的是
A
B
C
.
D
17
2.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 部作若干条三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 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高三总复习地理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

3.我国人口迁移 (1)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原因:主要有政治、经济、战争、灾害等方面。 (2)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分布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促进了我国 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3)当代我国人口迁移:大批剩余劳动力迁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 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01 夯实 必备知识 02 提升 关键能力 03 培育 学科素养
01
一、人口分布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人口密度。 (2)特征:极不平衡。
①亚洲人口最多。图中 a东亚、b南亚、东南亚,以及 c西欧地区和 d北美东北部是 人口密集区。
②世界各国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2016 年,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有 13 个。 ③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④世界人口近 90%分布在北半球,并且主要集中在 10°N~50°N 的区域。 ⑤世界有 8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拔 500 m 以下的低地和平原 地区。 ⑥世界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 200 km 以内的地带。
三、人口容量 1.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 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 迁出率 有关。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__需__求__与日俱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___人__均____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由图可知,人口密度西密东疏,东北部最小;发达国家人口 老龄化严重,劳动力缺乏,社会负担大

高三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ppt

高三一轮复习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人口增长模式.ppt
16
【知识拓展】
考点四:人口统计图表的判读
(一)类型 1.人口金字塔图; 2.人口正三角形坐标统计图; 3.人口增长曲线、折线图; 4.人口“三率”坐标图; 5.人口“三率”柱状图; 6.人口结构饼状(或扇形)图;
18
(2010海南卷)图2示意4个国家人口的性别一年龄构成。 读图2.完成4~5题。
8
考点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 生物学规律的制约
自然因素 自然环境、自然灾害
经济发达程度
经济基础 文化教育水平
医疗卫生条件
上层建筑
婚姻生育观 宗教信仰
风俗习惯 人口政策
其他:战争等 9
考点三:人口的增长和人口问题 1.时间差异 新增人口由人口基数、自然增长率共同决定。
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大约经历的时间 10
德、俄
年轻型
成年型 老年型
22
(2012新课标卷)图4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 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第8题。
8.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B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23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差异
亚、非、拉、大洋洲地区的大部分地区
为“高低高”模式。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
、日本、韩国、中国、新加坡、古巴、乌拉
圭等属于“低低低”模式 。
13
3.带来的问题及相应措施 (1)发达国家人口问题: 鼓 完励 善生 养育 老;保接障纳体移系民;
人口老龄化,死亡率高;劳动力不足, 社会负担重。
• (2)老龄化特点
• ①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②高龄化趋势 显著;③“未富先老”;④“空巢”老人(即独 居老人和仅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迅速 增加;⑤农村养老问题。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课件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课件

低—低—低
根据出生率、 死亡率及自然 增长率判断
出生率、死 亡率均在4% 左右,自然 增长率在1% 以下
出生率一般在 出生率、死亡
3%左右,死亡 率一般都在1%
率在1%以上, 左右,自然增
自然增长率在 长率在1%左右
2%左右
及以下
根据坐标图类 型判断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
考点3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判读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
【解析】根据人口增长图中人口增长速度,B大洲增长速度 最快,为非洲,非洲的人口出生率较高,死亡率低,自然增 长率较高;A大洲总人口多,但增长速度慢,为欧洲,欧洲 部分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C比D增长速度快,C为南美洲, D为北美地区。 【答案】(1)B E D H A F C G (2)发展中国家政治上的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进步 (3)社会经济、文化教育 (4)人口增长过快 实行计 划生育 (5)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鼓励生育或接纳外 来移民
原因
状图、曲线图、坐标图、金字塔
3.环境承载力与人 图)切入,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判
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断、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问题
及人口政策。
3. 结合当地的自然与社会经济状
况或者出现的环境问题,考查环
境人口容量及影响因素。
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分值一般
在4-8分,难度系数在0.6-0.7
高中地理人口与环境
【解析】第(1)题,a区域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为原始型;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 为传统型;c区域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为现 代型。第(2)题,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经济发展水 平、社会福利、生育观念等。第(3)题,b区域较高出生率,较 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为发展中国家。 【答案】(1)原始型 现代型 (2)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制 度、生育观念等。(3)D

人口与环境ppt 人教版

人口与环境ppt 人教版

相对性 警戒性
临界性
因素。
了解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十分珍惜和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
2.我国人口与环境、资源矛盾突出:
①人口与耕地的关系 ☆从土地构成看,耕地比重小 ☆从人均量来看,人均可耕地 不足
☆从发展来看,可耕地总数和
人均可耕地存在继续减少 ☆这个角度上看,土地是我国 最紧缺的资源之一。
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示意图
发达国家
5.47
14.02 7.29
36.83
世界
3.10
现代型
7.84
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阶段
1.72
2.21 0.13 0.3
5.19
1.67
分析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影响一定
生物学规律
区域人口
自然增长 速度快慢 经济基础
的因素
上层建筑领域
1分布的特点
人 思 口 考 增 长 模 式 与 人 口 年 龄 结 构 图 的 关 系
活动2:阅读我国人口迁移示意图,回答:
1我国人口流向及方向 2我国人口跨省流动的主要原因
主要表现: 流动人口大量逐年增加、自发流动
迁移方向:
农村→ 城市 内地省、自治区 → 沿海城市、工矿 地区
最根本原因:城乡、内地沿海收入差距加大
外出的目的
务工和经商
四、人口迁移的利弊
迁出地Βιβλιοθήκη 迁入地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 有利于缓解迁入 会的经济、科技、思想 地某些行业的劳 有利 和文化等的联系,有利 动力供求矛盾和 影响 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缓 推动了城市经济 解了当地人地矛盾,有 发展。 利于保护环境。 不利 强壮劳动力流失严重, 给城市环境造成 影响 影响当地经济发展。 了巨大的压力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PPT教学课件

高二地理人口与环境PPT教学课件

人口与环境 人口迁移
(3) 指标
人口与环境 人口迁移
(3) 指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人口与环境
人口迁移
(3) 指标 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
(4) 影响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人口与环境
地域文化与人口
(1) 外国文化与人口
婚俗 宗教
初婚年龄的大小 婚姻的稳定程度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正增长,人口数量增加; 出生率=死亡率 零增长或停止增长, 人口数量不变; 出生率<死亡率 负增长,人口数量减少。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2) 影响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 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 宗教 信仰 风俗习惯 战争 自然灾害 人口 政策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2) 影响因素 经济发达程度 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 条件 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 宗教 信仰 风俗习惯 战争 自然灾害 人口 政策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高—低—高” “低—低—低”
人口增长模式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指标: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与环境 人口自然增长及影响因素 (1)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死亡率
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人口分布》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人口分布》人口与地理环境PPT课件
1.1 人口分布
-.
观察全球夜间灯光图,你能说出世界人口分布总体特征吗?
北美地区
欧洲地区
东亚地区
南亚地区
全球夜间灯光地图,就是利用卫星对地球各区域的夜间进行遥感拍照,收集 地面的灯光照明情况,来推测人口分布。一般而言,灯光亮的区域,表面城 市较多,人口分布密集,人口数量大。
01
世界人口分布
概念
自然因素——水资源
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 密。越是干燥的地区,水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就越大。例如,干旱地 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较发达,而绿洲之外,则人烟稀少。
自然因素知,尼罗河是全球最长的河流, 全长6670公里,远远超过亚马逊河和 长江等世界著名大河,被誉为“非洲 主河流之父”。非洲大陆有3000万平 方公里的土地,而尼罗河流经的面积 就高达335万平方公里,几乎养活了 2/5的非洲人民。
人口分布
是指一定时期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 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 来衡量。
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概念
(1)两地的人口密度分别是多少?
5人/Km2 (2)两地人口的分布格局有何差异?
两个区域人口密度相同,但是 人口分布状况差异大,左图人 口分布很不均匀,右图则比较 均匀。
世界人口分布
世界人口分布极不 平衡。在占地球陆 地面积10%的土地 上,大约居住着世 界90%的人口。
世界人口分布
主要规律: 1、从纬度位置看:集中于北半球的中低纬度(20°N~60°N)→亚热带、温带
地区→90%的人口。
60°N 20°N
世界人口分布
主要规律: 2、从海陆位置看: 集 中 于 近 海 地 带 ( 从 海 岸 到 内 地 200km 范 围 内 )

人口与地理环境PPT精品课件

人口与地理环境PPT精品课件

发展的根本保证;以学生为先锋,各阶层人民的
积极参加是其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力量。第二条战 栏

线与第一条战线的人民解放战争相互呼应、配合,
链 接
使蒋介石政府处在全国各阶层人民的政治包围之
中,加速了它的灭亡。
考查角度 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的斗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6年,中国民主建国会主张:“建设一
2.(2) 20-24和0-9岁年龄组分别出现内凹是 由于:
a.20-24岁年龄组正好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 代初的自然灾害时期,因此人口自然死亡率 较高,新生儿的死亡率极高,导致在八十年 代初期,20-24岁人口数降低
b.0-9岁年龄组人口数减少,是由于我国实 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降低人口数量, 提高人口素质”。
单元活动
学用地理统计图


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复杂的统计图(多轴坐标图)
1、常见的人口统计图
柱状图 曲线图 扇形图 饼状图
世界各大洲人口柱状图
4000
3500
3000
2500
三 维
2000

1500
形 图
1000
500
0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非洲人口增长折线图
重点掌握的内容及学习方法
1.四种常用地理统计图的适用范围和做法, 并强调能够运用统计图中的信息来解决实际 的地理问题;
2.明确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的图形特征,并 能够根据不同的金字塔形状来试着解释产生 各种突变的原因;
3.最后了解一些复杂的地理统计图的读法并 能说明它与其他统计图表的区别和优点。

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阶段复习课课件

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阶段复习课课件

地理人口与地理环境阶段复习课课件pptxx年xx月xx日contents •地理环境•地理人口•地理环境对地理人口的影响•地理人口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录01地理环境定义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复杂系统,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

分类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地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地貌形态: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复杂多样,包括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等。

•气候特点:地球表面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极地气候等。

•河流与湖泊:河流和湖泊是自然地理环境中重要的水资源,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植被特征: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植被类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包括森林、草原、湿地等。

•人文地理环境特征•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与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影响着城市和交通的发展。

•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受到自然地理环境的制约,也受到政策、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城市与交通:城市和交通是人文地理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文化特色:人文地理环境中各具特色的文化,如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

02地理人口定义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口的集合。

分类根据不同标准,地理人口可分为不同类型,如自然人口、经济人口、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等。

地理人口的定义与分类地理人口的基本特征地理人口的数量和密度是不同的,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数量特征地理人口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与地理环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空间特征地理人口的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民族结构、职业结构和文化结构等方面,这些结构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结构特征地理人口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其数量和结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也与地理环境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有关。

动态特征03地理环境对地理人口的影响1自然环境对地理人口的影响23气候对地理人口分布有明显影响,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的分布特点。

人口与环境PPT课件

人口与环境PPT课件
第一级 人口密集区 >100人/平方千米(例如:中国、韩国、日本) 第二级 人口中等区 25~100人/平方千米(例如:巴西、埃及) 第三级 人口稀少区 1~25人/平方千米(例如:蒙古) 第四级 人口极稀区 <1人/平方千米(例如:加拿大、格陵兰)
.
23
我国人口总特征: ➢ 人口基数大,总量增长迅速; ➢ 增长率变化明显; ➢ 年龄结构属年轻型,但已开始向成年型
至今我国城市化滞
后,工业化水平和同
等国家城市化水平
约15个百分点左
右。
.
29
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
.
30
二、人口预测模型
➢人口预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人口预测模型
.
31
人口预测就是指根据一个国家、一个 地区现有人口状况及可以预测到的未 来发展变化趋势,测算在未来某个时
间人口的状况。
.
32
人口预测模型
地区、一个国家的人口数量是比较平衡的均匀地增 长,而且这个增长数量基本上和原有的人数成比例 ,可以按一个不变的自然增长率增加,对于这样增 长的人口,可以用几何级数法来预测未来各年的人 口。此法公式如下:
Pn=P0(1+K)n
式中:Po——基年的人口总数;Pn——预测年的
人口总数;K——每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n——年
.
38
人口、粮食与耕地
➢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加 ,而世界粮食增长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大批的 国家仍然处于饥饿和营养不良的状态。
➢ 造成粮食短缺的一个原因是世界上可耕地面积有限 ,且各个国家对耕地的占有极不平均。
➢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城市、交通占地的不断增 加,使耕地面积不断缩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环境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⑧ 资源丰富程度 、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 达程度、⑨ 人口受教育水平 、地区开放程度和⑩ 生活消费水平 等。
知能拓展
考点一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不同国家的人口问题 (1)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及解决措施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状况、面临的人口问题和采取的对策 及今后的变化趋势,可列表进行比较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内涵
最大人口数量
最适宜的人口数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意义
生存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发展
人口数量 大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 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 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地理 山东省专用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
知识清单
知识1 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
1.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 (1)总趋势:人口数量不断① 增长 。 (2)决定因素:② 出生 率和③ 死亡 率。 (3)时间差异
(4)空间差异
发达国家 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发展中国家
因政治上的独立,民族经济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的进步,人口死亡率下降,人口增长很快
⑦ 政治性 的国际 人口迁移急剧增加;劳 动力需求变化;新兴城 市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方法技巧 判定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方法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三个条件
知识3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世界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① 人口密度 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 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② 中低纬度 ; 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近海地带; 从地形上看:集中于③ 平原 地区。 (3)人口密集地区及形成原因 ①密集区:亚洲的东亚和南亚、欧洲西部、北美④ 东部 。 ②形成原因:东亚和南亚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⑤ 悠久 ,农业生产发 达;欧洲西部资本主义发展早,⑥ 工业发达 和商贸繁荣;北美东部是世 界上最发达的⑦ 工业 和金融贸易区。
知识2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概念 人口迁移:通常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① 居住地 的永久 性或长期性改变的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原居 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 2.不
人类社 会早期
特别提醒 人口增长中的“增长”指的是人口数量的变化,并不一定是人 口数量的增加。人口增长还可能是零增长或负增长。在欧洲发达国家人 口负增长是一种常态。而亚非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一般指的 是人口数量的增加。 2.人口问题:表现为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人口④ 老龄化 、人口 出生性别比失调等。
问题 原因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人口增长缓慢、人口老龄化
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及儿童 比重过大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 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 度; 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 不强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 的劳动力多; 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 进步
影响
地区差异
主要原因
东部沿海人口密集,西部内陆人 口稀少;平原地区人口稠密,高 原、山区人口稀少;汉族集中区 人口稠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 少
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达,交 通便利等;西部自然条件恶劣,经 济落后,交通不便等
3.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4.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区别 共同点
措施 趋势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 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③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 ④劳动力不足; 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化; ④人口素质偏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 然增长率
人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些国家 随着控制人口措施的实施,人口
受② 自然 条件(天然食物吸引)影响,经常迁移流动
续表
阶段 古代农 业社会 15~19 世纪
二战后
流向
特点
影响因素
③ 土地开垦 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
由“旧大陆”流向 “新大陆”
以④ 强制性 移民 为主
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 与地理大发现、新航 线的开通
多从⑤ 发展中 国 家流向发达国家
⑥ 永久性 定居移 民的比例减少,短期流 动的人口增多;迁移形 式也更加多样化
还会逐渐减少
增长将趋缓
(2)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对策 我国人口问题比较特殊,既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的 问题,也有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这是因为虽然我国的人口自然增 长率较低,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所以增长速度较快。除此之外,我国在人 口上还存在着其他不合理的问题,具体如下表所示
人口问题 人口性别结构不合理(男性比重偏高) 人口素质较低 人口地区分布不平衡 人口流动规模大
考点二 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
1.人口迁移影响因素
2.人口迁移对迁入地与迁出地产生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入地、迁出地产生的影响,可列如下表格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迁入地
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促进 商品流通和经济的发展。促进 第三产业的发展
大量人口迁入,增加了住房、交 通、教育、环境等的压力以及 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 难度
迁出地
加强了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 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从而影响 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 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济的发展。可缓解当地人地矛 盾。可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 资源
3.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特点及意义
考点三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2.中国人口分布
特点
分布 很不 平衡
解决措施 调整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人口生育观念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提高人口素质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和改善落后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积极发展交通、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增加就 地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增加就地就业岗位和机会等
补充说明 人口老龄化的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 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龄化状态,进入老龄化社 会。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 口比例超过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即意味着 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