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 曹刿论战2 同步练习
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
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
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今义:(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今义:(3)可以..一战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今义: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
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
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
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
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
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
[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及答案
13曹刿论战一、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又何间.焉( jiān)肉食者鄙.( bǐ )B.牺牲玉帛.( bó ) 下视其辙.(zhé)C.登轼.而望(shì ) 望其旗靡.〔mǐ〕D.小信未孚.(fú ) 曹刿.请见(guì )2.解释加点的词。
①齐师伐.我伐:②又何间.焉间:③肉食者鄙.鄙:④小信未孚.孚:⑤大小之狱.狱:⑥齐师败绩..败绩:3.补出省略的成分。
①必以〔〕分人。
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对“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一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亲自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B.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一一审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C.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实际情况处理。
D.大大小小的监狱,即使不能亲自观察,也一定根据感情处理。
5.填空:①《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②《曹刿论战》说明鲁庄公能做到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③“”是出自《曹刿论战》的一个成语,现比喻趁力气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做完。
6.以下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牺牲....玉帛为国牺牲B.故.克之公问其故.C.又何间.焉亲密无间.D.何以.战可以.一战7.以下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A.彼竭我盈,故克之。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C.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D.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8.长勺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学了此文后,请根据课文内容总结鲁国取胜的原因。
二、阅读探究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统编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第20课曹刿论战素养提升练习一、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辙(zhé)登轼(shì)肉食者鄙(bǐ)B.弗(fú)玉帛(bó)小信未孚(fú)C.竭(jié)败绩(jì)望其旗靡(mǐ)D.驰(chí)远谋(móu)又何间焉(jiān)2.下面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攻打) 小信未孚(使信服)B.必以信(诚信) 战则请从(跟随)C.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彼竭我盈(穷尽)D.小惠未遍(遍及,普遍) 望其旗靡(倒下)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B.神弗福也C.下视其辙D.公将鼓之4.下面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乃入见乃不知有汉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C.战于长勺所欲有甚于生者D.登轼而望之长跪而谢之5.下列句式与“战于长勺”相同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B.可以一战C.何以战D.乃入见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应翻译为: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秉承着诚心来处理。
B.《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道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C.“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应翻译为:衣食和安全方面,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D.“一鼓作气”“再衰三竭”和“辙乱旗靡”,出自《曹刿论战》。
做任何事情,在一开始情绪高涨、干劲旺盛时全力以赴,这叫“一鼓作气”。
能力提升全练二、阅读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左传》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九年级语文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 试题
轧东卡州北占业市传业学校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给以下加点的字注音。
又何间.焉〔〕望其旗靡.〔〕二.解释以下句中加点的字词。
肉食者鄙.〔〕虽.不能察〔〕三.填空。
1.本文选自<________>,这本书的作者相传是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_,它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_______体史书。
2.曹刿认为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解释“齐人三鼓〞以后攻击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出有语病的一项〔〕A.书,该读而未读,对读书人而言,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B.HY开放二十年来,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增强。
C.的蓝印花布不仅闻名全国,而且享誉世界。
D.关注野生动物的生存权,是很多国家动物保护法中的重要内容。
五.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根据以下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中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⑴黄鹤偶乘沧海月白云常带楚江秋〔〕⑵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⑶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一〕①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②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齐人三鼓.〔〕②望其旗靡.〔〕③再.而衰〔〕④惧有伏.焉〔〕2.怎么各组句子中家的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战于.长勺/ 苛政猛于.虎B.公将鼓之./ 之.虚所卖之C.故.克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齐师.败绩/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曹刿认为可以追击齐师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句子答复〕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选项是哪一项?〔〕A. “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含答案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答案】ɡuì biàn fú jiàn chénɡ sháo【解析】注意多音字“间”的读音。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答案】(1)参与中间(2)目光短浅卑鄙(3)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事业而死(4)案件监狱【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熟读课文,理解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结合具体语句理解其古今义,并加以识记。
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答案】D【解析】A项,代指曹刿;代指胜利。
B项,代指齐军;音节助词,无实意。
C项,表修饰;表顺承。
D 项,都是“凭借”的意思。
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答案】B【解析】“小大之狱”中的“之”是助词“的”的意思。
B项,意思与例句相同。
A项,代词。
C项,代词。
D项,代词。
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答案】D【解析】例句中的“其”是代词,前三项中的“其”均为代词。
D项中的“其”是加强反问语气。
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解析】作答默写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20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 遂逐齐师(suí)下视其辙(zhé)C. 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óu)D. 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2.下列加下划线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 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 文章语言十分精练,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倚仗数量上的优势急于取胜的心理。
D. 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左传》是一部记载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主要历史人物活动的传记文学名著。
B. 《名人传》是一部记载名人丰功伟绩,讲述名人精彩人生和巨大贡献的传记作品。
C.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宣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英雄壮举的传记作品。
D.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默写5.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I)卷一、基础运用 (共8题;共23分)1. (2分)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夸父/与日逐走B . 北饮/大泽C . 怒而触/不周之山D . 故水潦尘埃/归焉2. (2分)选择正确读音公与之乘()A . chéngB . chèng3. (2分)为句中划线词选出恰当的词义(1)必以分人()A . 因,因为B . 将,把C . 目的在于D .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2)小惠未徧()A . 通“慧”,聪明B . 柔顺C . 恩惠D . 仁爱(3)小信未孚()A . 信用B . 为人所信服(4)公将鼓之()A . 乐器名B . 击鼓C . 凸出,立起4. (2分)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 .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有很多趣味。
B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自从见不到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或月亮C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的人了。
D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寻找张怀民。
5. (2分)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后面问题。
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6. (5分)文学常识《隆中对》的作者是:________历史学家________,著有《三国志》。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附答案解析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第一课时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小惠未遍.()小信未孚.()又何间.()焉公与之乘.()长勺.()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今义:(2)肉食者鄙.古义:今义:(3)牺牲..玉帛古义:今义:(4)小大之狱.古义:今义:3.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D.何以.战可以.一战4.与“小大之狱”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公将驰之D.登轼而望之5.与“其乡人曰”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6.根据要求填空。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2)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判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
第二课时同步练习二、课内精读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7.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8. 文中鲁庄公的“将鼓”“将驰”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征?曹刿的“未可”“可矣”表现了什么?9. 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战事,对此,你如何评价?10.曹刿论战“论”了哪些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个?三、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部编版九年级下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知识梳理 《左传》相传是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曹刿论战》出自该书。
间⎩⎨⎧ 古义:参与。
例:又何间.焉?今义:隔开;不连接。
鄙⎩⎨⎧ 古义:浅陋。
文中指目光短浅。
例:肉食者鄙.。
今义:粗俗;低下。
狱⎩⎨⎧ 古义:指诉讼事件。
例:小大之狱.。
今义:监狱。
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又何间(jiān )焉 B. 牺牲玉帛(bó) C. 下视其辙(zhé) D. 望其旗靡(mǐ)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 必先/苦/其心志。
C. 公将/战。
曹刿请见。
D. 行/拂乱/其所为。
3.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 彼竭我盈,故克之B.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4.下列各句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 神弗福也B. 公将鼓之C. 下视其辙D. 虽不能察,必以情5.下面对《曹刿论战》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是写曹刿战前对作战条件的准备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显示出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在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B.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这里面既有对统治者的蔑视,又显示出他的自信。
C. 鲁庄公身为鲁国国君,在迎战“齐师”时,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且急躁冒进,同时他“既克”却“问其故”,处处显露出“鄙”。
D. 全文紧紧扣住“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言论写得详备,而对战争的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6.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一篇散文,就是一杯作者用自己的人生________酿成的酒,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越是细细________、越能够________出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得到启迪和美感。
第20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度部编委语文九年级下册
20《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后附答案)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又何间.焉()小信未孚.()下视其辙.()夫.战()望其旗靡.()肉食者鄙.()2.重点实词解释。
(1)齐师伐我师:(2)又何间焉间:(3)肉食者鄙鄙:(4)小惠未遍遍:(5)弗敢加也加:(6)必以信信:(7)小信未孚孚:(8)虽不能察察:(9)战则请从从:(10)公将驰之驰:(11)既克既:(12)一鼓作气作:(13)三而竭竭:(14)彼竭我盈盈:(15)难测也测:(16)惧有伏焉伏:(17)望其旗靡靡:3.解释一词多义。
(1)故公问其故()故克之()(2)以何以战()必以分人()必以情()(3)从战则请从()民弗从也()4.解释加点词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今义:古义:参与(2)小大之狱.今义:监狱古义:(3)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今义:(4)肉食者鄙.古义:今义: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5.指出加点词的用法并释义。
(1)神弗福.也名词作动词,(2)公将鼓.之名词作动词,6.重点句子翻译(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二、课内探究7.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身为一介草民,却能冲破阻挠,坚持拜见鲁庄公去进谏的原因是“,”,这正印证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
(2)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
鲁庄公“,,”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3)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4)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8.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伐.薪烧炭南山中B.忠之属.也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遂逐齐师.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D.公问其故.温故.而知新9.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鲁庄公看重衣食、祭祀等因素对战争胜负的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其人格的卑鄙。
B.曹刿对人心向背的重视,对进攻和追击时机的把握,都表现出他的深谋远虑。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1曹刿论战同步练习新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我夯基我达标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
(1)又何间.( )焉(2)小惠未徧.( )(3)辙乱旗靡.( )(4)齐师败绩.( )2写出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并说明。
3为下列句子划分朗诵停顿。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翻译下列句子。
(1)捐躯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夫战,勇气也。
5《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____,传奇是________时期________所作,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印证了这部书是依照鲁史写的________体史书。
我综合我进展一、阅读明白得(一)(2009浙江义乌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捐躯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战则请从。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C.战则请从.(跟从)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9曹刿以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孟尝君有舍人①而弗悦,欲逐之。
鲁连谓孟尝君曰:“猿猴错②木据水,则不若鱼鳖;历险乘危,则骐骥不如狐狸。
曹沫③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
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钅辱④与农夫居垅亩当中,则不若农夫。
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⑤亦有所不及矣。
今令人而不能,则谓之不肖;教人而不能,则谓之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反思《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反思》这是一篇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学习了这篇课文,学生能够从中初步认识到战争的本质,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正确面对矛盾冲突,对学生很有帮助。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册习题答案第六单元21、《曹刿论战》积累与运用1.guìjiàn biàn fúbóbǐzhémǐshì2.①同“遍”,普遍;跟从,支持。
②为人信服;赐福,保佑。
③击鼓进军。
④养;独自专有。
C 3.C4.⑴参与;中间。
⑵鄙陋,目光短浅;卑鄙。
⑶指猪、牛、羊等祭品;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
⑷案件;监狱。
5.⑴这是忠心尽力为人民办事。
⑵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
6.左传春秋左丘明编年理解与鉴赏1.战争的双方性质鲁国2.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人三鼓后,齐人辙乱旗靡时。
3.……乃入见。
‖问:“何以战?” ……一层:写曹刿请见鲁庄公的背景和原因。
二层:写曹刿见鲁庄公后两人的对话,表现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认识。
4.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5.记叙,语言、动作6.D 7.示例: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
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
拓展与提高1.C(“进”向上,指在朝廷。
)2.A(“食”,音sì ,给…… 吃。
)3.D4.B(都是指代齐景公送的财物。
)5.⑴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
⑵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
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反思】1.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真正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文的朗读、翻译和分析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完成的,教师只是做了相应的一点点拨,充分地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下册(2016年重排)《曹刿论战》 同步练习3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旗靡.(mǐ) 陆蠡.(lí) 淅.沥(xī) 馨.香(xīn)B.玉帛.(bó) 猗.郁(yǐ) 阔绰.(chuò) 蘸.水(zhàn)C.按捺.(nà) 皲.裂(jūn)秉.公(bǐng) 狡黠.(xiá)D.谩.骂(màn) 干瘪.(biě) 喷嚏.(tì) 羼.水(chàn)2.下列加点词词义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污人清白..(名誉) 锲.而不舍(雕刻)B.绽.出.(突露) 君子固.穷(安守) 谄媚..(用卑贱的态度向人讨好)C.小信未孚.(为人所信服) 乖觉..(机警、聪敏) 名.伶(著名) D.旁逸.斜出(逃跑) 秀颀.(高) 涸.辙之鱼(凝结)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后面问题。
楚庄王问詹何①曰:“治国奈何?”詹何对曰:“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
”楚庄王曰:“寡人得奉宗庙社稷②,愿学所以守之。
”詹何对曰:“臣未尝闻身治③而国乱者也,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故本在身,不敢对以末。
”楚王曰:“善。
”(选自《列子·说符篇》)【注释】①詹何:古代哲学家。
②社稷:指国家。
③身治:自身修养好。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詹何对曰( )②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 )③故本在身( )④不敢对以末(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A.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B.拔山倒树而来(《幼时记趣》)C.舟已行矣,而剑不行(《刻舟求剑》)D.如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臣明于治身而不明于治国也3.翻译下列句子。
(1)又未尝闻身乱而国治者也。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1带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同步练习1带答案1.词语说明:
未能远谋.()忠之属.也()
公问其故.()一鼓作.气()
2.句子翻译
忠之属也。
能够一战。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以为作战的全然是什么?
4.在齐军败走之时,曹刿什么缘故反对马上乘胜追击?
5.你以为长勺之战,弱鲁战胜强齐的缘故有哪些?
荆人涉澭
荆人欲袭宋,令人先表澭水。
澭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如坏都舍。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因此败也。
6.说明加点的词语:
令人先表.澭水()此其因此
..败也()
7.句子翻译:
向其先表之时可导也。
8.荆人“先表澭水”的用意是“”,他们打算去落空的缘故是什么?
9.短文告知咱们的道理是。
10.与《曹刿论战》相较,战前鲁人和荆人都作了大量预备工作,结果却是相反的,给你什么样的启发?。
答案
1.谋划;类;缘故;振作。
2.尽了自己本分一类的事,能够凭此作战;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取信于民
4.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取信于民;详察敌情;上下一心;指挥适当;等等。
6.作标记;……的缘故。
7.先前他们作标记的时候是能够依照标记来过河。
8.“循表而夜涉”;澭水暴益,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
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情形发生改变,做事的方式也该改变计谋。
10.鲁过取信于民,取得政治基础;荆人机械利用方式、技术。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曹刿论战同步训练[新人教版]1
第二十一课《曹刿论战》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曹刿论战》选自,相传是春秋时期所作。
《左传》原名亦称,是依照鲁史编写的纪年体史书,保留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下200连年间的许多史料。
答案:《左传》|左丘明|《左氏春秋》解析:分析:此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讲义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一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经历。
文学常识经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呼、生活时期、作品名、文体、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归纳第一段的内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写战前,曹刿拜见鲁庄公,对战前政治预备的分析。
解析:分析:归纳段落内容,第一段写的是在战前,鲁庄公和曹刿的对话,讨论如何与齐军作战的条件。
点评:归纳文段的内容,方式是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如何来归纳。
3.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表现了曹刿的远见卓识。
B.曹刿与同乡人的对话,说明从“请见”的缘故。
C.“齐师伐我”中的“伐”是攻打的意思。
D.鲁庄公和曹刿都以为“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答案:D解析:分析:D应是只有取信于民,取得人民的支持,才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
点评: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明白得文本的中心主题和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
能够从原文中直接摘取对人物的评判性词语;也能够结合文章中描述的重点,自己归纳总结;要从人物的举动、言语等来进行分析。
4.说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肉食者鄙.:鄙:答案:参与|(见地)浅陋解析:说明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确实是用那个字用组词,注意此题中“鄙”是古今异义古义是(见地)浅陋,今义是卑劣。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经历,考试时要依照句意判定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说明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曹刿论战》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同步练习命题人:章涛姓名:班级:评价:1.下面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乡人曰公问其故 B.故克之公将鼓之C.登轼而望之再而衰 D.何以战可以一战点拨:DA.“其乡人曰”中的“其”的意思是“他的”,“公问其故”中的“其”的用法是“其中”;B.“故克之”中“之”的用法是“代词”,“公将鼓之”中“之”的用法是“音节助词,不译”;C.“登轼而望之”中“而”的用法是“表承接”,“再而衰”中“而”的用法是“表修饰”;D.两句中“以”的用法相同,都是“凭借”。
故选:D。
2.下面句子中使用了通假字的一项是()A.小惠未徧 B.忠之属也 C.齐师败绩 D.望其旗靡点拨:AA.徧:通“遍”,普遍;BCD.没有通假字;故选:A。
3.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C.公将.战,曹刿请见 D.可以..一战点拨:CA.不同,“牺牲”古义: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义:为了正义的事业而献出生命;B.不同,“狱”古义:案件,今义:监狱;C.相同,“将”:将要;D.不同,“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故选:C。
4.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A.《陈涉世家》《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分别出自《史记》《左传》《战国策》。
B.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阳,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阴。
C.鲁迅的作品《故乡》《社戏》和《孔乙己》均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原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楚蔑洛夫。
点拨:AA.正确。
B.有误,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C.有误,鲁迅的作品《故乡》《社戏》和《孔乙己》均出自他的小说集《呐喊》。
D.有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故选:A。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曹刿论战》选自《》,传说是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一部体史书。
《曹刿论战》同步测试习题【部编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统编教材)】
《曹刿论战》同步测试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又何间.焉(jiàn)牺牲玉帛.(bó)B.遂.逐齐师(cuì)下视其辙.(zhé)C.望其旗靡.(mǐ)肉食者谋.之(mòu)D.小信未孚.(fú)公将驰.之(chí)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神弗福.也福:福气B.小信未孚.孚:使信服C.虽不能察.察:明察D.夫大国,难测.也测:描测,估计4.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5.下列各句中的“属”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神情与苏、黄不属B.在骨髓,司命之所属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D.属予作文以记之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以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再而衰,三而.竭足肤皲裂而.不知C.公将鼓之.登轼而望之.D.望其.旗靡被其.辙乱二、能力提升7.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民弗从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政治上取信于民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曹刿论战》同步试题练习题(九年级下册)
.《曹刿论战》练习题
一、积累运用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齐师伐我(师:)(2)弗敢专也(专:)
(3)虽不能察(虽:)(4)忠之属也(属:)
(5)公将鼓之(鼓:)(6)遂逐齐师(逐:)
(7)公问其故(故:)(8)望其旗靡(靡:)
2.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4)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面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何以战B.公将鼓之
一儿以日初出远辍耕之垄上
故克之齐师败绩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用课文原文填空。
(1)战前,曹刿的“乡人”劝阻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
是。
(2)鲁庄公所说的“”“”,表明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3)曹刿认为老百姓不会跟随鲁庄公作战,理由是,而神灵也不会保佑胜利,理由是。
(4)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鲁庄公的“”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0课曹刿论战1
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20课曹刿论战1x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2017·重庆A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又何间焉________________(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__(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4)故克之________________2.[2016·天水]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曹刿与鲁庄公围绕“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016·海南]第二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17·重庆A卷]下列对文章的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本文在剪裁上别具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在曹刿心目中,士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7.[2017·重庆A卷]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阅读[2017·甘肃]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题目°[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 战长勺曹刿败齐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曰:“齐师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曰:“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曰:“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曰:“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 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肉食者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惠未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再鼓之,必走____________________ (4)势如疾雷不及掩耳_______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2017·连云港]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垓下之围项王军壁垓下①,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②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 ①垓下:古地名,在今安徽省宿州市灵璧县内°②籍:项籍,字羽°作者通过写项羽在垓下被围时,夜里起来在帐中饮酒,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的一腔愤怒与英雄托身无所的悲情°兵退乌江,本可渡江以期东山再起,但项羽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体现了他知耻不苟活却又自暴自弃的性格特征°1.解释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1)力拔山兮气盖世____________________ (2)虞兮虞兮奈若何__________________(3)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______________ (4)天之亡我,我何渡为______________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语________________从这段故事而来,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5.结合文本,谈谈你对项王这个人物的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晋文公问战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问于咎犯①曰:“为奈何?”咎犯曰:“仁义之事,君子不厌②忠信;战陈之事,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辞咎犯,问雍季③°雍季对曰:“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以诈伪遇④人,虽愈利,后无复°君其正之而已矣°”于是不听雍季之计,而用咎犯之谋,与楚人战,大破之°还归赏有功者,先雍季而后咎犯°左右曰:“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君行赏先雍季何也?”文公曰:“咎犯之言,一时之权⑤也;雍季之言,万世之利也°吾岂可以先一时之权,而后万世之利哉?”[注] ①咎犯:春秋时晋国的卿°②厌:满足°③雍季:春秋时期晋国大臣°④遇:对待°⑤权:权宜,变通°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晋文公将与楚战城濮其将固可袭而虏也B.战陈之事,不厌诈伪禽兽之变诈几何哉C.辞咎犯,问雍季蒙辞以军中多务D.城濮之战,咎犯之谋也肉食者谋之7.下列句中的“以”与“以诈伪遇人”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B.皆以美于徐公C.何以战D.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晋文公不用雍季之计却赏赐他,从中可以看出晋文公是位______________的君主°参考译文与答案详析课内精读1.(1)参与°(2)遍及、普遍°(3)诉讼事件°(4)战胜°2.(1)我看见他们的车轮碾出的痕迹混乱,战旗倒下,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3.何以战政治上取信于民4.与鲁庄公贸然下令追赶相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眺望敌情,观察细节,然后作出判断,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5.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6.[解析] D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D项,从原文“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可以看出,在曹刿心目中,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而不是士兵的勇猛无畏°7.[解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理解材料,并比较原文,得出结论°[答案] 结论:君主要善于听取谏言,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理由:选文中的鲁庄公因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取得了胜利;材料中赵王不听蔺相如和赵母的劝告,导致了失败°所以说,善于听取劝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比较阅读1.[解析]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意思°解答本题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以及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和词类活用等现象°[答案] (1)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遍及、普遍°(3)击鼓进军°(4)快,急速°2.[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时,最好直译,要注意句中的一些实词的特殊用法以及特殊句式,省略句要补出省略的成分°[答案]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要有诚心°3.[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带着问题,回到文中,细读文本,特别是细读曹刿指挥作战和分析胜利原因时说的话,仔细分析比较这些话,找到能体现“敌疲我打”方针的原句即可°[答案]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4.[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详略安排和主题的理解°解答本题,需仔细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章主旨,比较分析甲、乙两文为了突出文章主旨,分别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然后简洁作答即可°[答案] 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略写战争过程;乙文详写战争过程°[参考译文][乙] 鲍叔牙听说鲁庄公率兵前来,于是摆好阵势等待着°鲁庄公也摆好阵势相持不动°鲍叔牙因在亁时获胜,就十分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攻,谁先攻陷对方会有重赏°鲁庄公听到鼓声震天,也下令击鼓迎敌°曹刿制止他说:“齐军的鼓声正锐气十足,应当安静地等待°”(于是)在军中下令:“谁敢擅自大声喧哗,立斩°”齐兵向鲁军的阵列冲来,鲁军的阵列像铁桶一样,无法攻进,(齐兵)只得后退°一会儿,齐军的鼓声又响起,鲁军安静一片好像什么也听不见,齐军又退了回去°鲍叔牙说:“鲁军对打仗有怯意呀°如果再次击鼓进军,(他们)一定会逃跑°”曹刿又一次听到鼓响,对鲁庄公说:“打败齐军就在这个时候了,你可以快速下令击鼓进军!”从鲁军这方来说,这是第一次击鼓进军,从齐军来说这已是第三次击鼓进军了°齐兵看鲁兵两次都是按兵不动,以为这次也不会出兵迎战,心里都没有把这次进军当回事°谁知鼓声一响,(对方的士兵)一下冲了过来,又是刀砍,又是射箭,攻打的速度如同打雷时来不及遮住耳朵一样,杀得齐兵是七零八落,大败而逃°鲁庄公想要追赶,曹刿说:“不可以,我要仔细地观察一下°”于是下车,将齐兵列阵的地方四周都仔细地看了一遍,又登上车前的横木向远处眺望,很久后说:“可以追赶了°”鲁庄公于是驱赶战车追赶,追赶了有三十多里才返回,所缴获的军用物资及武器等不计其数°课外阅读1.[解析]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词语的能力°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语,可以结合上下文并联系课内所学进行推断°[答案] (1)超过,胜过°(2)你°(3)称王,为王°(4)使……灭亡°2.[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此句的意思是:项王的眼泪一行行流下来,身边的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可知应在“数行下”和“左右皆泣”后面停顿°[答案] 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3.[解析]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应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1)句中“尽”在这里译为“完,没有”;(2)句要翻译成反问句,同时注意“怜”的意思是“怜爱”°[答案] (1)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吃完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2)即使(纵然)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4.[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选文的内容的能力°在读懂选文故事的前提下,结合“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的意思,便可推断出所填写的成语°[答案] 四面楚歌5.[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细读文章,从中找出与人物相关的言行来分析人物的性格,如“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和“天之亡我”,前者的自夸与后者的自卑形成对比,体现出人物性格的悲剧性°[答案] 项王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他武功盖世却兵败垓下;他重情重义却最终失去美人和军队;他极具自尊,兵败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乌江而不苟活°他自我夸耀武功,逞一己私智,不效法古人,错误判断形势,被围垓下还用“时不利兮”“天之亡我”作为借口,到死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参考译文]项羽的军队驻扎在垓下,兵少,粮食吃完了,汉军和诸侯的军队重重包围了他们°深夜,听到汉军在四面唱着楚地的歌,项王大为吃惊,说:“难道汉已经完全取得了楚地?怎么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王连夜起来,在帐中饮酒°有个美人叫虞姬,一直受宠跟在项王身边;有匹骏马叫骓,(项王)一直骑着°这时候项王不禁慷慨悲歌,自己作诗吟唱道:“力量能拔山啊,英雄气概举世无双,时运不济呀骓马不再往前闯!骓马不往前闯啊可怎么办,虞姬呀虞姬,怎么安排你呀才妥善!”项王唱了几遍,美人虞姬在一旁应和°项王的眼泪一行行流下来,身边的侍者也都跟着落泪,没有一个人能抬起头来看他°……项王渡过淮河,能跟上的部下壮士只剩下一百多人了°这时候项王想要向东渡过乌江°乌江亭长正停船靠岸等在那里,对项王说:“江东虽然小,但土地方圆千里,民众有几十万,也足够称王啦°希望大王快快渡江°现在只有我这儿有船,汉军到了,没法渡过去°”项王笑了笑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再说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没有一个人回去,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让我为王,我有什么脸面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心里不惭愧吗?”6.[解析] 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A项,第一个“将”解释为“将要”;第二个“将”解释为“将领”°B项,“诈”都解释为“欺骗”°C项,第一个“辞”解释为“告别”;第二个“辞”解释为“推辞”°D项,第一个“谋”解释为“计谋”,名词;第二个“谋”解释为“商议,谋划”,动词°7.[解析] 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题干中的“以”的意思是“用”°A项,“以”的意思是“用”;B项,“以”的意思是“认为”;C项,“以”的意思是“凭,靠”;D项,“以”的意思是“以致”°8.[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句子的能力°“而”表示承接关系;“猎”,打猎;“必”,一定°关键词翻译准确后,调整语序,使之通顺°[答案] 焚烧树林打猎,能得到更多的野兽,(但是)将来一定打不到野兽了°9.[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分析能力°对人物的前后行为和语言进行分析即可°[答案] 目光长远(或:尊重贤能)[参考译文]晋文公将要与楚军在城濮交战,(他)向咎犯询问说:“(我将要与楚军交战,敌众我寡,对此)怎么办呢?”咎犯回答说:“行礼义之事,君子不满足于忠诚守信;在双方列阵作战时,也不满足于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您还是对楚人用欺瞒和佯装的手段吧°”(晋文公)辞别咎犯后,又问雍季°雍季回答说:“焚烧树林打猎,能得到更多的野兽,(但是)将来一定打不到野兽了°用欺诈手段对待人,虽然一时能获得很多利益,但到最后一定会无利可图°(所以)君王还是正大光明行事为好°”后来(晋文公)没有听从雍季的建议,而用咎犯的谋略,与楚军交战,大败楚军°(文公)回来后嘉奖有功的人,先奖赏雍季,然后才奖赏咎犯°晋文公身边的人问:“城濮的战事,用的是咎犯的谋略,君王论功行赏时为何将雍季放在最前面?”晋文公说:“咎犯的计谋是暂时的,雍季的主张才能得到长远利益°我怎么能让一时的利益在前,而把长远利益放在后面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曹刿论战同步练
习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曹刿论战》目标检测(样卷)
连云港市板浦初级中学时明来
一.给加点字注音(1分×10题=10分)
二.解释加点的字:(2分×20题=40分)
三.翻译句子:(3分×5题=15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翻译:居高位、得厚禄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翻译: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
3.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翻译:(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翻译: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
5.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翻译: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
四.默写名句:(2分×9题=18分)(在横线上填写上句或下句,在括号中填作者,在书名号中填篇名)
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渡荆门送别》
3.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4.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5.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
五.简要回答:(1分×17格=17分)
1.出自本文的成语有(一鼓作气)、(再衰三竭)、(辙乱旗靡)、(彼竭我盈)等
2.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是否取信于民/民心向背,文中相关的句子是: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
3.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
“彼竭我盈 / 齐人三鼓”之时;追击开始的时机是辙乱旗靡之时。
4.本文说明了必须①取信于民;②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③善于把握战机。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本文“论战”的中心是“远谋”;
本文以长勺之战的经过为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杰出才能。
6.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
7.“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
8.“既克,公问其故。
”一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