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初中生物课堂导入方法
山东省青岛市莱西市姜山镇绕岭中学266602
《教育心理学》指出:“好的导语像磁石,能把学生分散的思维一下子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的积极性。”
可见,如何设计出精彩、富有艺术性与趣味性的导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学生的创
新火花,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值得广大教师进行不懈的实践与探索。作为一名生物教师,现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
一、开门见山法
即上课一开始,教师就直接揭示课题,将有关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用三言两语直接阐
明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简洁明快地讲述或设问,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把
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教学中来。
如教学《光合作用》时,我说道:生你者父母,养你者植物(学生笑),你吃的穿的,呼
吸的都是植物给你的(学生哗然);没有植物,你父母也没有办法给你吃饱穿暖。绿色植物是
通过光合作用给你生产吃的、穿的和呼吸的(学生点头称是)。这节课我们要掌握的是光合作
用的过程及意义。
二、温故知新法
巴甫洛夫指出:“任何一个新的问题的解决都是利用主体经验中已有的旧工具实现的。”
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以复习、提问等教学活动开始,提供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对旧知识
加以概括,提出即将研究的问题,这样既促进了旧知识的巩固,又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的、任务和重点,而且也激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好奇心,产生积极寻找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
如在讲“血液循环”一节时,通过复习心脏的有关知识和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分别是哪种
血管?学生回答后,提出血液是如何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血液流动时,它的成分发生怎样
的变化?从而导入新课,为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作铺垫。
三、情境导入法
具体生动的情境,能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起他们激动、愉快的情绪。教师若在教学
中运用语言、实物、标本、挂图、模型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抽
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为学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过渡的桥梁,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活
跃课堂气氛。如在讲授《花和花的种类》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彩图和标本,教师同时用
生动形象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一幅春天的情境,提出思考的问题:花的结构包括什么?分别
具有怎样功能?这种导入方法可让学生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既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又突出
了重点,从而很自然地为讲解新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四、置疑导入法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才能找出
发人深省的难题和问题。在一节新课开讲之前,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与生活有关的常
见的物理现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带着问题去听课,有时会比没目的的直奔课堂要好得多。如在学习《遗传的物质基础》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常言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
子能打洞。’生物的遗传现象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我们的长相、体态等方面既像母亲又像父亲,这是为什么呢?”学习蒸腾作用这部分时先给出一些数据:一株玉米出苗到结果一生需吸收200kg水,保留在整株植物体内及生理过程用水约为2kg,玉米实际用水占吸收水分的百分之几?学生通过计算得知仅占1%,教师接着设悬念:“那其余99%的水到哪里去了呢?”学生渴
望知道水的去向,教师在这种心理状态中开始新课的学习就顺理成章了。
五、观察、实验导入法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生物学研究和教学的重点方法,
生物学实验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同时可以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课
堂气氛活跃,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学《根对水分的吸收》时,就运用“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这个实验引入新课,
在课前让学生自己用萝卜进行实验,上课时让学生讲述自己观察的现象,并说明两个萝卜条
为什么一个更加硬挺,另一个却软缩了。利用这一实验,就很容易引入新课。在学习《神经
调节的基本方式》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先做膝跳反射的实验。做完实验后,会有不同的实验
结果,有的同学会问:“我的小腿为什么不受大脑控制?再怎么克制,小腿还是要跳起来?”
于是学生猜想、交流、各抒己见,顺其自然地就导入了这一课题。
六、联系实际导入法
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发展是在真实的生活中实现的,教育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的生活活动和需要。”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通过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身边的生物现象导入新课,能使学生有一种亲切感和实用感,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教学《叶片的结构》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树叶的下落情况,问学生“叶片下落时,一般是正面向下,还是反面向下?叶子的正面颜色深,还是背面的颜色深?”学生齐声答“正面”。教师问,这是为什么呢?稍停后,接着说,这与我们今天学习的“叶片的结构”有关,就这样
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教学无论采用什么方法引入,我们都应
该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紧紧地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对新事物、新问题比较感兴趣这一
心理特征,选择较为新奇的有趣问题,再经过巧妙的安排、设计,使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
充满快乐,成为学生永不枯竭的知识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