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四个图像分别表示对应的四个操作过程,其中与事实不相吻合的是:A.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B.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C.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D.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答案】C【解析】A. 一定量Ba(NO3)2溶液中滴加稀H2SO4,生成硫酸钡沉淀,硝酸钡反应完后硫酸钡的质量不再增加;B. 溶液的pH小于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溶液的pH大于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pH等于7,溶液呈中性。

一定量稀盐酸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由酸性逐渐变成碱性,溶液的pH增大,组后溶液的pH大于7;C. 一定量不饱和KNO3溶液中加固体KNO3,开始时硝酸钾的质量分数大于零,加入硝酸钾固体时,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饱和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图像错误;D. 质量相同的KClO3中加入催化剂(MnO2)与不加入催化剂加热制取O2,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分解的反应中作用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比没有催化剂时反应速率快,但是催化剂不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所以,最终生成氧气的质量相同。

选C2.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若m=2,则n=2或3 B.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D.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答案】B【解析】【分析】由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金属的活动性Zn>Cu>Ag,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Zn首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Zn反应完成时,Cu再与硝酸银反应.碳与硝酸银不反应。

【详解】A、当m=2时,则得到的固体为银和碳,Cu和Zn全部反应,硝酸银溶液足量,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和硝酸锌;硝酸银过量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硝酸铜、硝酸锌和硝酸银,因此,n=2或3,故A正确;B、当上述两个反应分别恰好进行完全时,设生成银的质量分别为x,y332Zn2AgNO2Ag Zn(NO)6521613g x+=+65216=13g xx=43.2g332Cu+2AgNO=2Ag+Cu(NO)642163.2g y64216=3.2g yy=10.8g当锌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为:3.2g+43.2g=46.4g,铜完全反应时,金属的质量最大是:43.2g+10.8g=54g,由于金属的质量是48g,46.4g<48g<54g.由此可知,锌完全反应,部分铜已参加反应,所以,固体物质有银、铜和碳三种,即m=3,故B不正确;C、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故C正确;D、由上述计算分析可知,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4g+2g=56g,故D正确。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除考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O 粉末,收集气体B .除去CaO 中的少量CaCO 3:加入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C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NaOH 溶液,过滤D .除去Cu (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加入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答案】D【解析】A. 除去N 2中的少量O 2;通过灼热的Cu 粉末,收集气体。

故A 错误。

B. 除去CaO 中的少量CaCO 3;煅烧充分反应,碳酸钙分解成氧化钙。

故B 错误。

C. 除去KCl 溶液中的少量MgCl 2;加入适量KOH 溶液,过滤, 加入适量NaOH 溶液,产生新的杂质氯化钠。

故C 错误。

D. 除去Cu(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D. 除去Cu(NO 3)2溶液中的少量AgNO 3,;加入足量铜粉,与硝酸银充分反应,生成银,硝酸铜,后过滤。

故D 正确。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除杂相关的知识。

2.将CO 通入盛有12.0g 的Fe 2O 3的试管内,加热至固体完全变黑后停止加热,继续通入CO 至试管冷却,并同时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足量NaOH 溶液中,溶液质量增重6.6g 。

Fe 2O 3还原过程中转化过程:Fe 2O 3→Fe 3O 4 →FeO →Fe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0.8g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4.2g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答案】B【解析】【分析】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 ,生成的二氧化碳分子中,有一个氧原子来自于氧化铁。

6.6g 二氧化碳中来自氧化铁的氧元素的质量为166.6g 100%=2.4g 44⨯⨯,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12g-2.4g=9.6g ;如果试管中残留固体全部是FeO ,设FeO 的质量为x 232ΔFe O +CO 2FeO +CO 16014412g x16012g =144x x=10.8g设12gFe 2O3完全反应生成Fe 的质量为y232ΔFe O +3CO 2Fe +3CO 16011212g y16012g =112y y=8.4g试管中残留固体中含FeO 的质量为()169.6g-8.4g 100%=5.4g 72⎛⎫÷⨯ ⎪⎝⎭设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z22Fe+2HCl =FeCl +H 5629.6g-5.4g z↑ 56 4.2g =2z z=0.15g【详解】A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质量是9.6g ,9.6g >8.4g ,反应后的黑色固体为混合物,故A 正确;B .试管中残留固体质量为9.6g ,故B 错误;C .实验过程中参加反应的CO 的质量为:6.6g-2.4g=4.2g ,故C 正确;D .反应后固体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15g ,故D 正确。

2024年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中考一模化学试题(解析版)

2024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模拟试卷(一)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4页,四个大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本试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案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Mg:24 A1:27 Cl:35.5 K:39 Fe:56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河南文旅”火爆出圈,满满的都是诚意。

下列文旅活动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放飞气球B. 燃放焰火C. 制作冰雕D. 舞狮舞龙2. 奶茶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饮品。

下列制作奶茶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 茶叶B. 牛奶C. 白糖D. 冰块3.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等。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A. 过氧化氢B. 氢氧化铜C. 汞D. 氯化铁4. 2024年我们要积极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双碳”目标要因地制宜、因业施策。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实现“双碳”目标的是A. 购物拒绝过度包装B. 及时关闭电器电C. 使用一次性餐具D. 短途出行骑自行车5. 下列物质的制作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A. 不锈钢龙头B. 棉花被芯C. 塑料盆D. 陶瓷水杯6. 下列关于水的认识错误的是A. 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净的水B. 任何溶液的溶剂都是水C. 煮沸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 通电分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7. 下列物质中均含有氮元素,其中氮元素显+4价的物质是A. B. C. D.8.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稀盐酸B.熄灭酒精灯C.测溶液的pH D.取用氯化钠颗粒A. AB. BC. CD. D9. 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 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B. 混合物:碘酒、98%硫酸、冰水混合物C. 碱:烧碱、纯碱、氢氧化钙D. 可燃性气体:氢气、氧气、一氧化碳10. 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隔绝氧气(或空气)B用汽油除去衣物上的油污汽油能溶解油污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不同它们分子的元素组成不同D用酒精灯加热时,利用外焰外焰温度最高A. AB. BC. CD. D11. 某粗盐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氯化镁、氯化钙杂质和不溶性杂质,下图为该粗盐提纯实验的简单流程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溶解、过滤和操作三步操作均需要用到玻璃捧B. 试剂、可以分别是过量的和过量的C. 试剂是,作用是除去多余的和D. 操作的名称是蒸发、结晶12. 下列区分物质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 铝片和铜片:观察颜色B. 氮气和一氧化碳:澄清石灰水C. 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小木条D. 铁粉和木炭粉末:稀盐酸13. 下列四个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A. 向等质量的水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和硝酸铵固体B. 分别向等质量的块状及粉末状大理石中滴加足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C. 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D. 充分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14. 镁、铝、铁、锌四种金属粉末组成的混合物36g与一定质量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蒸干得到107g的固体混合物,则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A. B. C. 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6个小题,每空1分,共16分)15. 按下打火机开关,打火机便出现火苗,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NaNO3、CaCO3、NaOH、CuCl2、NaCI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CaCO3、NaOH、CuCl2、Ca(NO3)2B.蓝色溶液B的溶质有2种C.无色溶液A呈中性D.该混合物中一定含有NaCI可能含有NaNO32.一定质量的Mg、Al、Fe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0.4g的H2。

则该金属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A.2.4gB.3.6gC.4.8gD.11.2g3.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4.化学趣味小组在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对金属R的活动性进行探究发现:将金属R 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R+2HCl2=RCl2+H2↑),将R放入ZnSO4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R+MgSO4=RSO4+Mg B.R+CuSO4=RSO4+CuC.R+H2SO4=RSO4+H2↑D.2A1+3RSO4=Al2(SO4)3+3R5.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6.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7.为了达到实验目的,下列方案或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或结论A鉴别碳粉、铁粉和氧化铜粉末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B除去KCl固体中的K2CO3取样、溶解、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蒸发C除去CO2中混有少量HCl气体通入装有足量NaOH溶液的洗气瓶D鉴别某溶液中是否含有SO2-4取少量溶液与试管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2-4A.A B.B C.C D.D8.向一定量Ba(OH)2溶液中逐渐加入CuSO4溶液至过量。

人教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人教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人教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图像与该反应事实相符合的是A.木炭与氧化铜混合加强热B.镁条燃烧C.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D.把一定质量的铁片加入硫酸铜溶液中2.向一定质量的Fe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硫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硫酸B.加入试剂总体积大于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C.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不止是盐D.a点时溶液中有可能存在Fe3+3.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 B.配制溶液C.称量固体D.稀释浓硫酸4.下列叙述中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A.稀硫酸中滴加石蕊试液,溶液变红B.在K2CO3、K2SO4、AgNO3三种溶液中滴入BaCl2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C.将CO2气体通入CaCl2溶液中有白色沉淀D.将铁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表面会覆盖一层红色物质5.有一包白色固体混合物,其中可能含有氯化钠、碳酸钠、氯化钙、硫酸钾和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现进行以下实验:(微溶物视作全部溶解)(1)将固体混合物放入足量的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A和沉淀B,将沉淀B洗涤,烘干后称得质量为15g;(2)在溶液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3)在沉淀B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消失,同时产生大量气泡,把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出沉淀,经洗涤、烘干后称量得到10g固体。

根据以上实验及现象判断下列组合正确的是:()A.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没有氯化钙B.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一定为5.3gC.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钙和硝酸钡,一定没有硫酸钾,可能有氯化钠D.原固体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硝酸钡和氯化钠,可能有氯化钙,没有硫酸钾6.已知FeCl3也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现向一定量的H2O2溶液中滴入几滴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FeCl3溶液,充分反应(忽略水的挥发).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A.B.C.D.7.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2024年上海市青浦区中考一模化学试卷(解析版)
A.2KClO3 2KCl+3O2↑B.4Fe+2O2 2Fe2O3
C.CO2+C COD.CaCO3+2HCl=2CaCl2+H2O+CO2↑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故符合题意;
B.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故不符合题意;
C、氧气能供给呼吸与氧气具有助燃性无关,错误;
D、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是由于化学性质稳定,并不是通电会发光,错误。
故选B。
13.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物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煤炭粉碎能使其燃烧得更充分
C.降低可燃物 着火点可灭火D.油锅着火时可以用水灭火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氢气可以在氯气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A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中不含有二氧化硫,故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为氮气;
故选:B。
3.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2HB.2HeC.2H2D.2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表示2个氢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元素符号前的数字表示原子个数,则2He表示2个氦原子,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化学式前的数字表示分子个数,则2H2表示2个氢分子,该选项符合题意;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答案解析)
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故C正确;
D、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有毒,不能用作防腐剂,故D不正确.故选D.
3.下列操作不正确的是()
A. 加热液体B. 稀释浓硫酸
C. 取固体粉末D. 检查气密性
【答案】B
【解析】
【详解】A、加热液体时,用酒精灯外焰加热,试管夹夹在试管中上部,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取固体粉末时,将试管平拿,用药匙或纸槽,把固体粉末送到试管底部,慢慢竖起,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检查气密性时,用双手捂住试管,将导管伸入水中,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4.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原因合理的是( )
A.都是分解反应B.生成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都相同
C.都是实验室制取O2的常用方法D. ①③中的MnO2都是反应的催化剂
9.向一定质量的CuSO4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一段时间后,改为滴加稀盐酸,所得沉淀质量随加入试剂总体积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点时所加试剂一定是稀盐酸
B.加入试剂总体极为V1时,溶液中不存在NaOH
C 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D.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答案】B
【解析】
【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详解】A、煤用作燃料,会发生化学变化,属于化学性质,故A不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干冰易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B正确;
C、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和酸反应,属于化学性质,故C不正确;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根据下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乙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大于甲试管中产生气泡速率,说明金属活动性:镁>铁B.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通常状况下CO2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大于空气C.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乙试管中的铁钉不生锈,说明只需与水接触铁钉就会生锈D.向盛有NaOH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稀硫酸,烧杯中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热量2.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20℃时等质量的A和C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50%C.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3.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项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FeSO4溶液(CuSO4)Al粉加过量Al粉,过滤C KNO3溶液(KOH)CuSO4溶液过滤,蒸发结晶D CaCl2溶液(HCl)CaCO3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A.A B.B C.C D.D4.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5.下列实验方法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法A 证明NaOH溶液中含有Na2CO3滴加无色酚酞试剂B除去CO2中少量CO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C鉴别石灰水和NaOH溶液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D 比较Fe、Cu、Ag的金属活动性将Fe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A.A B.B C.C D.D 6.下列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向一定量的硝酸铜和硝酸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B.向pH=2的盐酸中加水稀释C.向一定量的含有盐酸的氯化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等质量的镁和铁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足量的稀硫酸反应7.如图以稀硫酸为例的反应关系体现了酸的化学性质。

精品解析: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4年上海市崇明区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解析】
【详解】A、氧化钠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钠元素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Na2O,该选项不正确;
B、硝酸铝中,铝元素化合价为+3价,硝酸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Al(NO3)3,该选项不正确;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价,则化学式为Mg(OH)2,该选项不正确;
C.金刚石:切割玻璃D.氦气:充填飞艇
【答案】B
【解析】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该选项正确;
B、食物和氧气能发生缓慢反应而腐蚀,则氧气不能用于保存食品,该选项不正确;
C、金刚石为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则可用于切割玻璃,该选项正确;
D、氦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于充填飞艇,该选项正确。
故选B。
【小问7详解】
由流程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既生成氧化钙,又需要氧化钙,则可循环利用的物质为氧化钙。
19.某小组同学取10.0g水,加入不同质量的KNO3,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测定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下图是10.0g水中加入15.0gKNO3后的实验过程。
(1)C中溶液,是KNO3的_____(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答案】(1)热值高(合理即可)(2)分子间隔
(3)单质(4)3:2
(5)
(6)①.化合②. 1.204×1023
(7)氧化钙##CaO
【解析】
【小问1详解】
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没有污染,且氢气的热值高。
【小问2详解】
氢气压缩过程中,分子种类不变,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小问3详解】
石墨烯中只含碳元素,属于单质。
点睛: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初三毕业班综合测试化学本试卷共8页,20小题,满分9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座位号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再用2B 铅笔把考号的对应数字涂黑。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或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

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相对原子质量:H-1 C-l2 O-16 Na-23 S-32 K-39 Fe-56 Cu-64 Ba-137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错选、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 下列《天工开物》记载的工艺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棉纱织布B. 海水晒盐C. 烧制陶瓷D. 甘蔗榨汁2. 安全重于泰山。

加油站、面粉加工厂需张贴的图标是A. B. C. D.3. 下列不符合建设绿美广州的做法是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B. 公共交通出行C. 回收利用废弃塑料D. 大力植树造林4. 下列膳食搭配中,蛋白质含量最丰富的一组是A. 蔗糖、豆类、植物根茎、坚果 B. 瘦肉、鱼、牛奶、鸡蛋C. 动物油、谷类、奶油、蛋黄 D. 蔬菜、植物油、水果、盐5.下列关于能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将煤块碎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利用率B. 使用车用乙醇汽油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C. 氢气燃烧热值低,生活生产中未大量使用氢能D 开发利用风能等清洁能源,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6. 我国发现并申报的新矿物“铈钽易解石”获批通过。

钽()在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露置于空气中纯净的生石灰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 转化为B 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B .如无浓硫酸,则粉末B 中Cao 质量测定值偏小C .粉末B 中CaCO3的质量为5克D .粉末B 中CaO 的质量为16.6克2.某固体混合物由Mg 和MgO 组成,取该混合物与19. 6%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所得溶液蒸发82. 2g 水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24g ,则原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 .16%B .20%C .25%D .40%3.不能正确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 .A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加入铁粉的质量,也可以表示加入部分变质的苛性钠质量B .B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质质量,又可表示溶液的导电性C .C 图中横坐标既可以表示反应时间,也可以表示加入二氧化锰质量D .D 图中纵坐标既可以表示溶剂质量,又可表示溶液质量4.已知: 32322Fe(OH)Fe O +3H ΔO ,现将CO 气体与21.4g Fe (OH )3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到Fe 、Fe x O y 混合物12.8g ,将此混合物溶于100.0g 稀H 2SO 4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 H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生成CO 2和H 2O 共8.6gB .混合物中含5.6g 铁元素C .Fe x O y 为Fe 2O 3D .该稀硫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9.6%5.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将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B .t 1℃时,可以制得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丙溶液C .t 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析出甲的质量比析出乙的质量大D .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到t 2℃时,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丙6.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 .Fe 2O 3(Fe )——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 .CO (CO 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 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 .CaO (CaCO 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 .NaCl (Na 2CO 3)——加入过量CaCl 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7.金属钠非常活泼,常温下在空气中易被氧化,也易与水反应。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下列图像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A .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B .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C .向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滴加石灰水至过量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答案】A【解析】A 、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氧化铁与盐酸反应,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B 、稀硫酸呈酸性,其pH 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 逐渐增大;C 、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

解:A 、生锈的铁片含有氧化铁和铁,首先是表面的铁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无气体产生,然后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当铁全部反应完,氢气质量不再改变,观察图象,符合变化,故A 正确;B 、稀硫酸呈酸性,其pH 小于7,加水后酸性减弱,pH 逐渐增大,观察图象PH 在减小,故B 错误;C 、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只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而且是一开始就生成,观察图示可知,C 错误;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生成氧气的质量是一定的,所以固体残留物的质量不会随时间的延长而消失,故错误。

故选A 。

点睛:常见混合物间的反应事实,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能够灵活应用。

2.实验室有一包含杂质的碳酸氢钠样品50g (杂质不含钠元素,受热不变化),其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3%,180℃时,将样品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43.8g ,则分解的碳酸氢钠占原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为(已知323222NaHCO Na CO +H O+CO Δ ) A .60%B .47.3%C .40%D .33.6%【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原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50g×23%=11.5g。

通过钠元素的质量可以计算出原碳酸氢钠的质量为:11.5g÷2323+1+12+163⨯=42g。

【解析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5

【解析版】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5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道选择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分)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石墨用做电极B.氢气可作燃料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异味物质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石墨用做电极,是利用了石墨的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氢气可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干冰升华只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所以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活性炭用于吸附有异味物质,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2.(2分)下列实验操作有错误的是()B.A.蒸发食盐水滴管的使用D.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稀释浓硫酸考点:蒸发与蒸馏操作;液体药品的取用;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 A、根据蒸发的作用分析;B、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分析;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分析;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分析;解答:解:A、蒸发食盐水是减少溶剂的过程,能使溶液中氯化钠析出,故A正确;B、向试管中滴加液体不应伸到试管中接触试管,应在试管口正上方悬空竖直,故B正确;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放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外壁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故C正确;D、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迅速地扩散,故D错误;故选D.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3.(2分)(2012•黄冈)盛碱液的试剂瓶若使用磨口玻璃塞,时间长了可能生成Na2SiO3而使瓶塞被粘住,Na2SiO3中Si元素的化合价是()A.+6 B.+4 C.+2 D.﹣2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专题:化学式的计算.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Na2SiO3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解答: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Si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3=0,则x=+4.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4.(2分)下列生活用品哪一种不是用有机合成材料制造的是()A.不锈钢刀B.塑料瓶C.涤纶布料D.橡胶鞋底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有机合成材料必须具备三个特征:人工合成、有机物、高分子.A、不锈钢刀是用铁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B、塑料瓶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涤纶布料是用涤纶制成的,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属于合成材料,故选项错误.D、橡胶鞋底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5.(2分)秋冬交界时节,我国北方地区灰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灰霾的罪魁祸首.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化石原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烧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空气是混合物B.化石燃料是可再生能源C.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改善空气质量D.P 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常见能源的种类、能源的分类.专题:空气与水.分析: A、根据混合物的定义考虑;B、根据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考虑;C、根据燃油汽车的尾气考虑本题;D、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解答:解: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所以属于混合物,故A说法正确;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说法错误;C、燃油汽车的尾气中会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空气污染物,大力发展电动车、减少燃油汽车的尾气排放量可改善空气质量,故C说法正确;D、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故D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知道混合物最少由两种物质组成,知道汽车尾气的危害,活性炭的吸附性,了解PM2.5的含义.6.(2分)生活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或做法中,不正确的是()A.海鲜在夏天容易腐烂变质:建议用甲醛溶液(福尔马林)浸泡海鲜防腐B.被蚁虫叮咬后在人的皮肤内会分泌出蚁酸,可涂一些含NH3•H2O的药水减轻痛痒C.硝酸钾属于复合肥,它能使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D.儿童患佝偻病是因为体内缺乏元素钙考点: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甲醛有毒,能够破坏蛋白质;显酸性的物质能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人体缺钙元素会患多种疾病.解答:解:A、甲醛能够破坏人体中的蛋白质,食用甲醛溶液浸泡的海鲜会危害人体健康.不正确.B、含NH3•H2O的药水显碱性,能够和蚁酸反应,从而减轻痛苦.正确.C、硝酸钾中含有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含有钾元素的化肥能够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正确.D、体内缺乏钙元素时,儿童容易患佝偻病.正确.故选:A.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考试热点之一.7.(2分)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A.固体氢氧化钠B.熟石灰C.硝酸铵D.食盐考点: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物质溶于水分为两个过程:构成物质的微粒向水中扩散的过程,这一过程需吸热,构成物质的微粒与水分子形成水和分子的过程,这一过程需放热,如果吸热大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吸热,如果吸热小于放热则溶于水表现为放热,如果吸热等于放热则表现为溶于水温度不变.解答:解:A、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故A错;B、生石灰溶于水放出热量,熟石灰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B错;C、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故C正确;D、食盐溶于水温度变化不大,故D错.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溶于水常见的放热物质有哪些?吸热物质有哪些?并能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8.(2分)下列物质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直接生成的是()A.F eCl3B.C uCl2C.A gCl D.M gCl2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解答:解:A、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亚铁盐,不是氯化铁,故A错误;B、铜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铜,故B错误;C、银在氢后,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银,故C错误;D、镁在氢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与酸反应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的性质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亚铁盐.9.(2分)(2007•广州)下列各组气体中,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B.氧气和空气C.甲烷和空气D.二氧化碳和氮气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鉴别题.分析:欲正确解答本题,须知这些气体的性质和燃烧所需的条件.解答:解:A、二氧化碳一般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燃着的木条会熄灭,一氧化碳易燃,燃着的木条不会熄灭.故A不适合;B、氧气中燃着的木条燃烧比空气中更旺,故B不适合;C、甲烷遇着燃着的木条它也能燃烧起来,而空气不能.故C不适合;D、二氧化碳和氮气都不易燃烧且不支持燃烧.故用燃着的木条不能区分出来.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给气体的性质和燃烧所需的条件的认识.10.(2分)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铁和稀盐酸B.碳酸钙中加稀盐酸C.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D.用盐酸除铁锈考点:中和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解答:解:A、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是金属与酸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A错;B、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是盐和酸反应,不是中和反应,故B错;C、硫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故C正确D、用盐酸除铁锈是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没有碱参加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中和反应的定义进行.11.(2分)把12g某固体放入9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固体2g,则该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A.10% B.11.7% C.12% D.13.3%考点: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专题: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结合溶质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计算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把12g某固体放入90g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滤出该固体2g,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2g﹣2g=10g,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0g+90g=100g;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00%=10%.故选A.点评:本题很简单,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2.(2分)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B.①表示的是稀有气体元素C.③④表示的是阳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质子数不同,则属于不同种元素;B、图①表示氧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C、根据原阳离子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判断;D、根据图②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其化合价.解答:解:A、它们表示四种不同的元素,说法错误,图②表示镁原子;图④表示镁离子,其质子数相同,为同种元素,故错误;B、图①表示氧离子,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错误;C、③④的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都表示阳离子,正确;D、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说法错误,化合价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数目相等,失去2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应为﹣2价,故错误;故选C.点评:了解原子与离子的判断方法;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如何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判断元素的化合价;掌握并理解元素的概念.13.(2分)(2010•桂林)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③②C.①②④③D.①④③②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专题:微观粒子模拟图型.分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解答:解:水电解的过程可用下列图示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氢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氧原子和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顺序是:①②③④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微观粒子发生反应时的先后顺序方面的问题.14.(2分)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在实验室可用它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碳酸钙属于()A.酸B.盐C.氧化物D.碱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盐的概念分析,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解答:解:碳酸钙是由金属离子钙离子和酸根离子碳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15.(2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学家在440℃和高压下,利用单质钠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了金刚石(化学式为C)和碳酸钠,且金刚石的颗粒有望达到宝石级大小,它将给天然金刚石开采业带来极大挑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刚石是一种单质B.碳是非金属元素C.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同D.该反应中生成了新的原子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专题:物质的制备.分析: A、金刚石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B、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C、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化学性质相同;D、反应中没有生成新原子.解答:解:A、金刚石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正确.B、碳是非金属元素.正确.C、人造金刚石和天然金刚石的化学性质相同.正确.D、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所以该反应中没有生成新原子.不正确.故选:D.点评:在化学反应中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16.(2分)液晶电视、电脑、仪表等电子产品中的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M BB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67B.M BBA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C.M BBA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8:21:1:1D.M BBA中含有一氧化氮分子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 A、根据MBBA的化学式为C18H21NO,可以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B、根据MBBA的化学式为C18H21NO,确定其元素组成;C、根据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分子中这种元素的原子个数进行解答;D、根据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MBBA是由MBBA分子构成的进行解答.解答:解:A、根据MBBA的化学式为C18H21NO,可以计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8+1×21+14×1+16×1=267;故A正确;B、根据MBBA的化学式为C18H21NO,可知MBBA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故B正确;C、分子由原子构成,根据MBBA的化学式为C18H21NO,可知一个MBBA分子中碳、氢、氧、氮的原子个数比为18:21:1:1,故C正确;D、MBBA物质由C18H21NO分子构成,故D错误;故选D点评:知道化学式的意义,能解决具体问题,了解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原子构成分子.17.(2分)某同学在实验室配制了两瓶饱和溶液,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一瓶是澄清的石灰水.由于忘了贴标签,下列方法或物质不能将二者区别开的是()A.通入二氧化碳B.滴入碳酸钠溶液C.滴入无色酚酞溶液D.升高温度考点: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的碱碱的通性.分析: A、二氧化碳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B、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C、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解答:解:A、通入二氧化碳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浑浊现象的是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通入二氧化碳的方法鉴别.B、滴入碳酸钠溶液时,无明显现象的是氢氧化钠溶液,出现浑浊现象的是澄清的石灰水,可以用滴入碳酸钠溶液的方法鉴别.C、分别滴入无色酚酞溶液时,两种溶液都变红色,所以不能用滴入无色酚酞溶液的方法鉴别.D、升高温度时,因为氢氧化钠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无明显现象;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温度升高,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部分氢氧化钙从溶液中析出,出现浑浊现象,可以用升高温度的方法鉴别.故选:C.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进行实验的能力.18.(2分)“朝核危机”引起全球瞩目,铀浓缩技术是国际社会禁止扩散的敏感技术.如图是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是()A.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8C.一个铀原子的核内有92个质子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2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符号、元素种类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名称是铀,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故选项说法错误.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2;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为92,故选项说法正确.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19.(2分)往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往滤渣中加盐酸检验,有气体生成,则滤渣上的物质是()A.只有银B.铁和银C.银和铜D.铁、银和铜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据此来分析问题.解答:解: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氢>铜>银,往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体放出,则说明滤渣中含有铁,铁能与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当有铁剩余时,说明硝酸铜和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滤液中无硝酸铜和硝酸银,只有生成的硝酸亚铁,则滤渣上的物质有剩余的铁和置换出来的银和铜,所以,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20.(2分)下列各组对比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探究燃烧所有条件.B探究铁生锈所有条件C 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的影响D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研究A.A B.B C.C D.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分析: A、根据研究燃烧的条件,应采用两个变量,一是可燃物不一样,再就是隔绝氧气进行解答;B、根据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进行解答;C、根据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的影响只改变有无二氧化锰其他条件不变进行解答;、D、根据该实验中有两个变量进行解答.解答:解:A、研究燃烧的条件,应采用两个变量,一是可燃物不一样,再就是隔绝氧气,所以还应该在水中加入白磷看是否燃烧,故A错误;B、铁生锈的条件是氧气和水,所以探究铁生锈所有条件,一是只有水看是否生锈,二是只有氧气看是否生锈,三是氧气和水同时存在看是否生锈,故B错误;C、探究MnO2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度的影响只改变有无二氧化锰其他条件不变,所以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故C正确;D、因为实验中同时改变两个条件,一是所取得酸不同,二是碳酸钙状态不同,所以实验结果没有意义,故D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运用,涉及到了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燃烧的条件和铁生锈所有条件的探究等,属常规性对比试验探究题.二、本题包括5小题,共34分21.(6分)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符号或名称(1)2个氮分子2N2(2)2个铵根离子2NH4+(3)Ca(NO3)2硝酸钙(4)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一种碱Ca(OH)2.(5)《2012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在中国,烟草带来的健康危害与日俱增.吸烟时产生的有毒气体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是CO.该气体的化学性质有还原性.(任写一条)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根据分子的表示方法: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该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因此2个氮分子表示为:2N2;(2)根据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2个铵根离子,即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铵根离子是两个符号为:2NH4+;(3)含有复杂原子团的化合物,不需读出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故答案为硝酸钙;(4)熟石灰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是一种碱性的物质.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氢氧化钙由显+2价的钙元素和显﹣1价的氢氧根组成,根据化合价原则,其化学式为:Ca(OH)2;(5)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有很强的结合能力,比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能力高好多倍,一旦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了,氧气就不能与人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而死.所以说一氧化碳有毒,其化学式为:CO,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故答案为:(1)2N2;(2)2NH4+;(3)硝酸钙;(4)Ca(OH)2;(5)CO;还原性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22.(10分)同学们即将初中毕业.在离开母校之际,整理自己的物品时,若清理出如下物品:①废作业纸②易拉罐③变质饼干④生锈铁钉.(1)应该放入“不可回收垃圾箱”的是③(用序号填写).(2)生锈铁钉可用酸除锈,把一根生锈放入过量稀盐酸中,过一会儿,可看到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黄,此时溶液中的阳离子有H+、Fe3+;过一段时间,还会看到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三种固态金属,如果把X、Y、Z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Y、Z不反应;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回答下列问题:①X、Y和Z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X>Z>Y;②写出在Z表面有银析出的反应化学方程式Cu+2AgNO3=2Ag+Cu(NO3)2(合理即可).考点:酸的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常见的酸酸的通性.分析:(1)根据垃圾的分类与回收知识分析解答即可;(2)依据铁锈的成分是氧化铁,而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铁也能与盐酸反应分析解答即可;(3)根据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置换出氢气,排在后面的则不能;②活动性较强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及实验事实中金属X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YZ不能;把YZ加入硝酸银溶液中,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我们可以较为容易的判断出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解答:解:(1)根据垃圾回收与分类知识可知:①废作业纸②易拉罐④生锈铁钉均属可回收资源,而③变质饼干属于生活垃圾不可回收;(2)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氯化铁的溶液呈黄色,故现象是铁锈溶解溶液变黄;由于盐酸过量所以此时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是H+、Fe3+;当铁锈完全反应后铁又能够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的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3)①由于把Z和X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溶解并产生氢气,Z不反应,说明X比Z的活动性强;而把Y和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在Z表面有银析出,而Y没有变化,说明Z的活动性比Y强,故三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关系是:X>Z>Y.故答案为:②由于只有金属X在氢前,因此X可以是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而Z在银前面,Y在。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分析中,合理的是A.测碱溶液的pH结果偏小——直接把试纸伸入待测液中B.用KMnO4制氧气时试管炸裂——在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C.粗盐提纯实验后所得产率偏低——蒸发时有一些液体、固体溅出D.用6%NaCl溶液加水配制3%NaCl溶液结果偏小——量筒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2.图1中甲、乙、丙、丁表示相邻两物质相互混合过程中溶液酸碱度的变化,其中可能符合图2所示变化关系的是()A.甲B.乙C.丙D.丁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5.在硝酸银、硝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滤液仍为蓝色,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滤渣中一定有银、没有铜和锌B.滤渣中一定有银和锌,可能有铜C.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硝酸银D.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锌、硝酸铜,可能有硝酸银6.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少量)试剂操作方法A N2O2碳粉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粉B NaOH溶液Na2CO3溶液氢氧化钙溶液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氯化钠固体泥沙水加水溶解,蒸发结晶D KC1溶液K2SO4溶液Ba(NO3)2溶液加入适量Ba(NO3)2溶液,过滤A.A B.B C.C D.D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关系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加水稀释B.一定压强下,CO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变化关系C.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D.向生锈的铁钉缓慢滴加稀盐酸8.除去物质中的少量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操作均正确的是物质(括号内为杂质)试剂和操作A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加入过量碳酸钠溶液、过滤B CaCl2溶液(稀盐酸)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C HCl气体(水蒸气)通过足量生石灰D C(CuO)通入氢气并加热A.A B.B C.C D.D 9.图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的一种趋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可能是双氧水溶液制氧气,a未使用催化剂,b使用了催化剂B.乙图:可能是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过程C.丙图:可能是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D.丁图:可能是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的pH变化10.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O2气体CO气体通入氧气,点燃.B Na2SO4溶液Na2CO3溶液滴入适量稀硫酸至无气泡产生.C C粉CuO粉加入足量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D Cu(NO3)2溶液AgNO3溶液加足量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A.A B.B C.C D.D11.向某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B.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C.段发生的反应为中和反应D.混合溶液中硫酸和硫酸铜的质量比为1∶112.t1℃时,取a、b两种固体物质各25g于两只烧杯中,分别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两种固体均有剩余。

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宁波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相同质量的M、N两种活泼金属,分别与足量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反应(M、N在生成物中均为+2价),生成H2质量和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的活泼性>MB.两个反应生成H2的体积相等C .相对原子质量>MD.两个反应消耗盐酸的质量一定相等2.根据事物的某些相似性类推其他的相似性,并预测类似的可能性,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思维方法。

以下类推结果与实际相符的是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OH一,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OH一,也能与酸反应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NH4NO3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A.①②④B.②③④C.只有③D.①②③④3.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 +2NaOH==Mg(OH)2↓+2NaCl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4.下表物质中含有少量杂质,其中除杂方法正确的是物质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 CaCl2溶液HCl滴入碳酸钠溶液B CO2O2通过灼热的铜网C NaOH Na2CO3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D CuO Cu加足量稀盐酸,充分搅拌后再过滤A.A B.B C.C D.D5.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一组是选物质选用的试剂操作方法项A CO2(HCl)NaOH溶液洗气B FeSO4溶液(CuSO4)Al粉加过量Al粉,过滤C KNO3溶液(KOH)CuSO4溶液过滤,蒸发结晶D CaCl2溶液(HCl)CaCO3加入过量的CaCO3,再过滤A.A B.B C.C D.D6.如图是A~H六种物质的相互转化关系,每个反应涉及的所有物质都已给出。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带解析)一、选择题(培优题较难)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答案】C【解析】【详解】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由图可知,温度会影响物质的溶解度,不说明温度时,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

B、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度÷(溶解度+100g)×100%,30℃时,甲的溶解度为30g,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g÷(30g+100g) ×100%<30%;C. 由图可知,当温度变化时,乙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较小,所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当温度变化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会有较大的改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 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而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选C。

2.A~H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 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

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端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为一种单质,D为碳酸钙B.可能涉及四种基本反应类型C.E、F的物质类别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D.H的浓溶液具有挥发性【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D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可用作建筑材料,可以推断D是碳酸钙;根据C和D可以相互转化,则C为二氧化碳;根据A既可以转化成B,又可以转化成C,A既可能是碳,也可能是氧气,但由于题中A~G七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本题中这种元素只能是氧元素才能推出合理结论,因此A是氧气,B是一氧化碳;根据D是碳酸钙,E、F均可以转化为碳酸钙,则E、F都可以是可溶性碳酸盐或一种物质是可溶性碳酸盐,一种物质是氢氧化钙;根据D、E、F都可以和G、H反应,且G可以转化为H,在初中阶段可以推知G、H都是酸,且G是含氧酸,H不一定是含氧酸,在初中阶段可以推断H是盐酸,则G是稀硫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一、选择题1.已知硝酸钾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304050607080溶解度/g3*******.5110138170甲是80℃含有100 g水的KNO3溶液,操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以下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丙、丁四种溶液中,饱和溶液只有2种B.甲到乙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C.甲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25: 34D.甲溶液冷却时,开始析出固体的温度在60℃~70℃之间2.把8.9gMg、Zn合金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4g H2,在上述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NaCl的质量为()A.23.4g B.29.25g C.30.5g D.26.25g3.向盛有一定质量MgO和MgCO3混合物的烧杯中加入142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一定温度下,得到150 g不饱和溶液。

下列数据中,与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接近的是A.5.3%B.5.6%C.12.7%D.13.4%4.一包不纯的氯化钾粉末,所含杂质可能是氯化钠、硝酸钾、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如下实验:(1)取少量该粉末于烧杯中,加蒸馏水,充分搅拌,得无色澄清溶液。

(2)取上述无色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3)另称取 14.9 g 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蒸馏水溶解,再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充分反应后生成 28.7 g 白色沉淀。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杂质中可能含有硝酸钾、氯化钠B.杂质中肯定不含硝酸钙、氯化铜、碳酸钠C.杂质中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氯化钠D.杂质中肯定含有氯化钠、碳酸钠,可能含有硝酸钾5.除去下列各组物质括号内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A.Fe2O3(Fe)——用盐酸浸泡,然后过滤、洗涤、烘干B.CO(CO2)——先通入足量的浓NaOH溶液,后通过浓硫酸C.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烘干D.NaCl(Na2CO3)——加入过量CaCl2溶液,过滤、蒸发、结晶6.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A.向pH=2的酸溶液中不断加水B.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C.向一定量的水中持续加入食盐(m表示食盐的质量,A%表示溶质质量分数)D.等质量的锌、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7.甲烷和水反应可以制备水煤气(混合气体),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碳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B.反应中甲和丙的质量之比为4:7C.水煤气的成分是一氧化碳和氧气D.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三种8.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A.在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B.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反应C.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D.等质量CaCO3分别与足量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9.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溶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者气体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B.图1中b点的值为106C.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D.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10.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由硫酸铜、碳酸钙、氯化钡、硫酸钠、硝酸钡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关于该实验有以下说法:①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则原白色粉末中最多含有三种物质②若步骤Ⅱ中沉淀部分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3种情况③若步骤Ⅱ中沉淀全部溶解,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有5种情况③若步骤Ⅱ中沉淀不溶解,向无色滤液中滴加硝酸钡有白色沉淀产生,则无色滤液中最多含有三种溶质以上说法正确的个数是A.1个B.2个C.3个D.4个11.可燃物R是C、H2、CH4、CO或CH4O中的一种。

将一定量的R和氧气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引燃,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R氧气二氧化碳水一氧化碳反应前质量/g m1m2000反应后质量/g00m3m4m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m1=1/9m4时,R是H2②m1+m2=m3时,R是C或CO③ m3:m4=11:9时,R是CH4或CH4O④8m3/11+8m4/9+4m5/7≥m2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

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是A.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B.5.6克氧化钙和氧化锌C.10克碳酸镁和碳酸氢钠D.10克镁粉和铜粉13.铁在高温条件下与氧化铜反应:2Fe+3CuO Fe2O3+3Cu 铜在氯化铁溶液中发生反应:Cu+2FeCl3 = 2FeCl2+CuCl2。

一定质量的铁与氧化铜的混合物在高温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固体粉末倒入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烧杯中,振荡,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甲和滤液乙。

取适量滤液乙于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

①固体甲中一定含Cu,一定不含Fe②滤液乙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一定不含FeCl3③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有CuCl2,则一定有FeCl2④若充分反应后Zn无剩余,溶液中若无CuCl2,则可能有FeCl2⑤若充分反应后Zn有剩余,则溶液中有ZnCl2,无CuCl2,可能有FeCl2其中正确的个数有A.2个B.3个C.4个D.5个14.某碳酸钙和氧化钙组成的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40g该混合物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改变,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A.8.8g B.12g C.15.7g D.20g15.将一定质量的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质量分数为14%的硫酸溶液中,微热至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蓝色溶液屮加入Wg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烘干,得到干燥的固体混合物仍是W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W的取值范围是W≥8g B.加入氧化铜的质量是10gC.最后得到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约是19.7%D.产生气体的质量为0.07g16.NaCl是一种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原理,包含了氯碱工业,电解法制取金属钠,侯氏制碱,生产盐酸,制取漂白粉(有效成分是 Ca(ClO)2),部分生成物己省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2CO3的热稳定性比NaHCO3差B.氯碱工业制得纯碱C.侯氏碱法的产品是NaHCO3D.工业制取漂白粉采用的是氯气和石灰乳反应,而不是氯气和石灰水17.下列溶液中无色,且在pH=1时能大量共存的是A.CuSO4NaCl KNO3 B.NaOH NaCl NaNO3C.Na2SO4KCl ZnCl2 D.K2SO4AgNO3 NaCl18.相同质量的碳酸镁和碳酸氢钠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消耗的氯化氢一样多 B.碳酸镁消耗的氯化氢少C.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样多 D.碳酸氢钠生成的二氧化碳少19.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有Mg(NO3)2、CaCO3、NaOH、CuCl2、NaCl和Ca(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沉淀Ⅰ是氢氧化铜沉淀B.无色溶液A中一定有NaOHC.原固体粉末肯定有NaClD.原固体粉末一定有CaCO3、NaOH、Mg(NO3)2、CuCl2和Ca(NO3)220.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X Y ZA CO2Na2CO3CaCO3B NaNO3Na2CO3NaClC HCl BaCl2NaClD Mg MgO MgCl2A.A B.B C.C D.D21.A、B、C、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反应条件,部分反物和生成物已略去,“→”表示直接转化关系)。

某同学推断正确的是A.若A为碳酸钙,B为氧化钙,则C一定为水B.若C为H2O,B为CO2,则A可以为酸、盐、氧化物C.若A为氧化铁,B为铁,则C可以为FeSO4D.若A为FeSO4,B为CuSO4,B→C一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22.某氢氧化钠固体样品,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和不溶于酸的杂质 A,取 5.6g 该样品与100g 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mg 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样品不含任何杂质,则 m<1.8B.若 m=1.8,则样品中一定含有杂质 A,可能含有固体氢氧化钾C.若 m=1.8,则样品中至少含有杂质 A 或固体氢氧化钾中的一种D.若样品中既含有 A,也含有固体氢氧化钾,则一定 m>1.82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3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C.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24.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① 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② 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③ 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④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A.①③ B.③④ C.②④ D.②③25.密闭容器中盛有CH4和O2的混合气体,点燃使其充分反应,CH4全部转化为CO、CO2和H2O,待容器恢复至室温,测得容器内混合气体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6%.则反应前CH4和O2的质量比为( )A.4:13 B.3:10 C.2:7 D.1:4二、实验题26.实验小组对久置生石灰的成分进行分析,实验操作及部分现象如图所示。

(资料):Na2CO3+CaCl2═2NaCl+CaCO3↓回答下列问题:(1)样品加水放热的原因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③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

(4)将混合物B、C、D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发现烧杯中有白色沉淀且上层清液呈红色,过滤,得滤液E和1g滤渣。

向滤液E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E 中的溶质可能是_____。

依据实验现象及数据判断,原样品的成分是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