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B必修5课件 第三章 不等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3
在可行域内打出网格线,
y
B(3,9)
x y0
M(18 , 39) 55
C(4,8)
x
O
2x+y=15 x+2y=18 x+3y=27
直线 x y=12 经过整点B(3,9)和C(4,8),
它们是最优解.
z最小值 =12.
答:要截得所需三种规格的钢板,且使所截两种钢板 张数最小的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截法是第一种钢板3 张,第二种钢板9张;第二种截法是截第一种钢板4 张,第二种钢板8张;这两种截法都至少要两种钢板 12张.
或最后经过的点为最优解; (4)求出最优解并代入目标函数,从而求出目标函数的
最值.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方法
例1 设 z=2x+y,式中变量x、 y满足下列条件:
x 4 y 3,
3x 5 y 25, 求z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x 1,
分析:作可行域,画平行线,解方程组,求最值.
y x1
第2课时 简单线性规划的应用
1.体会线性规划的基本思想,并能借助几何直观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利用线性规划解决具有限制条件的不等式;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提高数学 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问题中常遇到两类问题: 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
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
获利3万元,每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2万元,
又当如何安排生产才能获得最大利润?
(2)由上述过程,你能得出最优解与可行域之间的关 系吗?
设生产甲产品x件乙产品y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
z,则z=3x+2y.
把z 3x 2 y变形为y 3 x z ,这是斜率为 3 ,
高中数学必修5课件:第3章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3)若直线 l:Ax+By+C=0,记 f(x,y)=Ax+By+C,M(x1, y1),N(x2,y2),则
点M,N在l的同侧 ⇔ fx1,y1·fx2,y2>0 点M,N在l的异侧 ⇔ fx1,y1·fx2,y2<0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1.不等式x-2y≥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
() A.32 4 C.3
B.23 D.34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解析: 如图所示为不等式表示的平 面区域,平面区域为一三角形,三个顶点 坐标分别为(4,0),43,0,(1,1),所以三角 形的面积为 S=12×4-43×1=43.
答案: C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答案:
4x+3y≤480, 2x+5y≤500, x≥0, y≥0, x,y∈N*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4.画出不等式组x0-≤yx≤+1y0≤,20, 0≤y≤15,
表示的平面区域.
解析: 根据题意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
示.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数学 必修5
第三章 不等式
3.一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生产每种1 t产品的资源 需求如下表:
品种 电力/kW·h 煤/t 工人/人
甲
2
3
5
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8
5
2
该厂有工人200人,每天只能保证160 kW·h的用电额度, 每天用煤不得超过150 t,请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每天甲、乙两 种产品允许的产量的范围.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PPT
思考5:作可行域,使目标函数取最小
值的最优解是什么?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为多少? 28x+21y=0
7x+14y=6
y
A最最优小解值1(671.,
4 7
),
7x 7 x
7y 5 14 y 6
14x 7 y 6
x 0, y 0
x=4
思考3:图中阴影区域内任意一点的坐
标都代表一种生产安排吗?
y
x 2y 8
0 x 4 0 y 3 x N , y N O
y=3 x
x+2y=8 x=4
阴影区域内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 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
思考4: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 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设生产甲、 乙两种产品的总利润为z元,那么z与x、 y的关系是什么?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第一课时
问题提出
1.“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是画二元 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的操作要点, 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 域?
2.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 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 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探究(一):线性规划的实例分析 t
5730
【背景材料】某工厂用A、B两种配件 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 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 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耗时2h.该厂每 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配件和12 个B配件,每天工作时间按8h计算.
思考1:设每天分别生产甲、乙两种产 品x、y件,则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 安排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2x y 15
高中数学第3章不等式3.1.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3.1.2不等式的性质新人教B版必修5
2.设 M=x2,N=-x-1,则 M 与 N 的大小关系是( )
A.M>N
B.M=N
C.M<N
D.与 x 有关
A [M-N=x2-(-x-1)=x2+x+1=x+122+34>0,故 M>N.]
a>b,b>c⇒_a_>_c_
性质 3(可加性)
a>b⇒_a_+__c_>_b_+__c_
推论 1 性质 3
推论 2
a+b>c⇒_a_>__c_-__b__ a>b,c>d⇒_a_+__c_>__b_+__d_
性质 4(可乘性) a>b,c>0⇒_a_c_>__b_c_;a>b,c<0⇒_a_c_<__b_c_
2.由-6<a<8,-4<b<2,两边分别相减得-2<a-b<6,你认为 正确吗?
[提示] 不正确.因为同向不等式具有可加性与可乘性.但不能 相减或相除,解题时要充分利用条件,运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等价变 形,而不可随意“创造”性质.
3.你知道下面的推理、变形错在哪吗? ∵2<a-b<4, ∴-4<b-a<-2. 又∵-2<a+b<2, ∴0<a<3,-3<b<0, ∴-3<a+b<3. 这怎么与-2<a+b<2 矛盾了呢?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证明不等式注意事项 (1)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及其推论可以证明一些不等式.解决此类问 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 记准、记熟不等式的性质并注意在解题 中灵活准确地加以应用. (2)应用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推导时,应注意紧扣不等式的性质成立 的条件,且不可省略条件或跳步推导,更不能随意构造性质与法则.
高中数学 第3章 不等式 3.2 均值不等式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解析:A 中xy<0 时,不满足题意;B 中等号不能成立;D
中 tanθ<0 时,不符合题意;C 中12ex+2e-x≥2,当 ex=2,即
x=ln 2 时等号成立.故选 C. 答案:C
3.已知 x,y 都是正数,若 xy=4,则 x+y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解析:∵x>0,y>0, ∴x+y≥2 xy=4, 当且仅当 x=y=2 时,等号成立. 答案:4
解析:若x2+3xx+1≤a(x>0)恒成立, 则x2+3xx+1max≤a,
令 y=x2+3xx+1=x+11x+3≤2+1 3=15,
当且仅当 x=1 时,等号成立,
∴ymax=15,
∴a
的取值范围为15,+∞
.
答案:15,+∞
基础知识达标
即学即练 稳操胜券
1.已知实数 a>0,则 a+4a的最小值为( )
=n+1n-+112+8=
n+12-2n+1+9 n+1
=n+1+n+9 1-2≥2 n+1·n+9 1-2=4,
当且仅当 n+1=n+9 1,即 n=2 时,符号成立,故选 A.
答案:A
5.(2019·河南中原名校联考)已知等差数列{an}的前 n 项和 为 Sn,且 S3=15,a7+a9=34,数列ana1n+1的前 n 项和为 Tn, 且对于任意的 n∈N*,Tn<an+t 11,则实数 t 的取值范围为 ________.
课堂互动探究
典例精析 规律总结
设 a,b∈(0,+∞),试比较a+2 b, ab,
a2+b2, 2
1a+2 1b的大小. 【解】 ∵a,b∈(0,+∞),
∴1a+1b≥2 a1b,
即2≤ 1a+1b
说课标说教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说课标,说教材说课稿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
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三大方面面进行研说。
其中说课标包括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必修五《不等式》课程目标、必修五《不等式》内容标准。
说教材包括教材的编写特点、教材编写体例、目的、教材的内容结构及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一、说课标(一)、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具体目标如下:1、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实践活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创新意识3、提高兴趣、树立信心、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三个目标分别体现了数学课程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二)、必修五《不等式》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不等式(组)的实际背景。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模型的过程。
探索并了解基本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会用基本不等式解决简单的最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和发展学生勇于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勇于创新精神,体会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视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必修五《不等式》内容标准:在本模块中,学生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理解不等式(组)对于刻画不等关系的意义和价值;掌握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基本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用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并尝试解决一些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问题;认识基本不等式及其简单应用;体会不等式、方程及函数之间的联系。
二、说教材:(一)、教材的编写特点1、关注数学情境的建立,注重兴趣培养。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二-数学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知识整合
数学·必修5(人教A版)一、本章概述不等关系是中学数学中最基本、最广泛、最普遍的关系.不等关系起源于实数的性质,产生了实数的大小关系、简单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如果赋予不等式中变量以特定的值、特定的关系,又产生了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等.不等式是永恒的吗?显然不是,由此又产生了解不等式与证明不等式两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解不等式即寻求不等式成立时变量应满足的范围或条件,不同类型的不等式又有不同的解法.不等式证明则是推理性问题或探索性问题.推理性即在特定条件下,阐述论证过程,揭示内在规律,基本方法有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探索性问题大多是与自然数n有关的证明问题,常采用观察—归纳—猜想—证明的思路,以数学归纳法完成证明.另外,不等式的证明方法还有换元法、放缩法、反证法、构造法等.不等式中常见的基本思想方法有等价转化、分类讨论、数形结合、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知识渗透在数学中的各个分支,相互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不等式又可作为一个工具来解决数学中的其他问题,诸如集合问题,方程(组)的解的讨论,函数单调性的研究,函数定义域的确定,以及三角、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中的最大值、最小值问题,这些问题无一不与不等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不等式还可以解决现实世界中反映出来的数学问题,许多问题最终归结为不等式的求解或证明.解决这类综合问题的一般思维方法是:引参,建立不等关系,解某一主元的不等式(实为分离变元),适时活用基本不等式.其中建立不等关系的常用途径是:①根据题设条件;②判别式法;③基本不等式法;④依据某些变量(如sin x,cos x)的有界性等.不等式的应用体现了一定的综合性、灵活多样性.这类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建立不等式、解不等式;另一类是建立函数式求最大值或最小值.利用不等式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①审题;②建立不等式模型;③解决数学问题;④作答.本章中,不等式的证明是难点,解不等式是重点,含参数的不等式综合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掌握不等式的意义和实数的符号法则,是分散难点和解决难点的关键.如能熟悉不等式的性质,认清基本不等式的特点,灵活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基本方法,认真进行思考和探索,是不难找到解题途径的.要善于进行转化变形,即化无理为有理、化分式为整式、化高次为低次、化绝对值为非绝对值等等,以突破解证不等式这一难关.通过本章的学习达到以下基本目标:1.会用不等式(组)表示不等关系;2.熟悉不等式的性质,能应用不等式的性质求解“范围问题”,会用作差法比较大小;3.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熟悉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和二次函数的关系;4.会作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会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5.明确基本不等式及其成立条件,会灵活应用基本不等式证明或求解最值.二、主干知识1.不等式与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刻画了在一定条件下两个量的不等关系.不等式的性质包括“单向性”和“双向性”.单向性主要用于证明不等式,双向性是解不等式的基础.因为解不等式要求的是同解变形.要正确理解不等式的性质,必须先弄清每一性质的条件和结论、注意条件和结论的放宽和加强,以及条件与结论之间的相互联系.双向性主要有:(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a >b ⇔a -b >0,a =b ⇔a -b =0,a <b ⇔a -b <0,这是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的依据;(2)a >b ⇔b <a ;(3)a >b ⇔a +c >b +c .单向性主要有:(1)a >b ,b >c ⇒a >c ;(2)a >b ,c >d ⇒a +c >b +d ;(3)a >b ,c >0(c < 0)⇒ac >bc (ac <bc );(4)a >b >0,c >d >0⇒ac >bd ;(5)a >b >0,0<c <d ⇒a c >b d ;(6)a >b >0,m ∈N *⇒a m >b m ;(7)a >b >0,n ∈N *,n >1⇒n a >n b .特别提醒:(1)同向不等式可以相加,异向不等式可以相减.即: 若a >b ,c >d ,则a +c >b +d ;若a >b ,c <d ,则a -c >b -d .但异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加,同向不等式不可以相减.(2)左右同正不等式,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乘,但不能相除;异向不等式可以相除,但不能相乘.即:若a >b >0,c >d >0,则ac >bd ;若a >b >0,0<c <d ,则a c >b d .(3)左右同正不等式,两边可以同时乘方或开方.即:若a >b >0,n ∈N *,n >1,则a n >b n 或n a >nb .(4)若ab >0,a >b ,则1a <1b ;若ab <0,a >b ,则1a >1b .如果对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一个代数式,要注意它的正负号,如果正负号未定,要注意分类讨论.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常用数形结合法,基本步骤如下:①将一元二次不等式化成ax 2+bx +c >0的形式,②计算判别式并求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解,③画出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④根据图象和不等式的方向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设相应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并与x 轴相交,则有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解含参数的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增减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要注意对字母参数的讨论,如果遇到下述情况则一般需要讨论:(1)在解含有字母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时,需要考虑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开口方向,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状况(有时要分析Δ),比较两个根的大小,设根为x 1,x 2,要分x 1>x 2、x 1=x 2、x 1<x 2讨论.(2)不等式两端乘或除一个含参数的式子时,则需讨论这个式子的正负.(3)求解过程中,需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时,则需对它们的底数进行讨论.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若按参数讨论,最后应按参数取值分别说明其解集;若按未知数讨论,最后应求并集.一元二次不等式ax2+bx+c>0或ax2+bx+c<0(a>0)的解集:设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两根为x1、x2且x1≤x2,Δ=b2-4ac,则不等式的解的各种情况如下表所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一元二次方程ax2+bx+c=(a>0)的根ax2+bx+c>0(a>0)的解集ax2+bx+c<0(a>0)的解集Δ>0有两相异实根x1,x2(x1<x2){x|x<x1,或x>x2}{x|x1<x<x2}Δ=0有两相等实根x1=x2=-b2a{x|x≠-b2a}∅Δ<0无实根R∅特别提醒:(1)解题中要充分利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和空集∅的几何意义,准确把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与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之间的内在联系.(2)解不等式的关键在于保证变形转化的等价性.简单分式不等式可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先通过移项、通分等变形手段将原不等式化为右边为0的形式,然后通过符号法则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转化为求不等式组的解时,应注意区别“且”、“或”,涉及最后几个不等式的解集是“交”,还是“并”.注意:不等式解集的端点值往往是不等式对应方程的根或不等式有意义范围的端点值.(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先要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寻找出该数学模型中已知量与未知量,再建立数学关系式,然后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4)解含参数的不等式是高中数学中的一类较为重要的题型,解决这类问题的难点在于对参数进行恰当分类.分类相当于增加了题设条件,便于将问题分而治之.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分类难以入手或者分类不完全的现象.强化分类意识,选择恰当的解题切入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分类方法,善于借助直观图形找出分类的界值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3.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确定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的步骤: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直线Ax+By+C=0;②在直线的一侧任取一点P(x0,y0),当C≠0时,常把原点作为特殊点;③将P(x0,y0)代入Ax+By+C求值:若Ax0+By0+C>0,则包含点P的半平面为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不包含点P的半平面为不等式Ax+By+C <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也可采用:把二元一次不等式改写成y>kx +b或y<kx+b的形式,前者表示直线的上方区域,后者表示直线的下方区域.(2)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①满足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或一次方程的条件叫线性约束条件;②关于变量x,y的解析式叫目标函数,关于变量x,y一次式的目标函数叫线性目标函数;③求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称为线性规划问题;④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⑤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做最优解.(3)解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①根据实际问题的约束条件列出不等式;②作出可行域,写出目标函数;③确定目标函数的最优位置,从而获得最优解.具体来讲有以下5步:a.画图:画出线性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b.定线:令z=0,得一过原点的直线;c.平移:在线性目标函数所表示的一组平行线中,利用平移的方法找出与可行域有公共点且纵截距最大或最小的直线;d.求最优解:通过解方程组求出最优解;e.求最值:求出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值.特别提醒:(1)画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区域包括边界线,因此,将边界直线画成实线;无等号时区域不包括边界线,用虚线表示不包含直线l.(2)Ax+By+C>0表示在直线Ax+By+C=0(B>0)的上方,Ax +By+C<0表示在直线Ax+By+C=0(B>0)的下方.(3)设点P(x1,y1),Q(x2,y2),直线l:Ax+By+C=0,若Ax1+By1+C与Ax2+By2+C同号,则P,Q在直线l的同侧,异号则在直线l的异侧.(4)在求解线性规划问题时要注意:①将目标函数改成斜截式方程;②寻找最优解时注意作图规范.4.基本不等式ab≤a+b 2.(1)基本不等式:设a,b是任意两个正数,那么ab≤a+b2.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①基本不等式可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②如果把a+b2看做是正数a,b的等差中项,ab看做是正数a,b的等比中项,那么基本不等式也可以叙述为:两个正数的等差中项不小于它们的等比中项.③基本不等式ab≤a+b2几何意义是“半径不小于半弦”.(2)对基本不等式的理解:①基本不等式的左式为和结构,右式为积的形式,该不等式表明两正数a ,b 的和与两正数a ,b 的积之间的大小关系,运用该不等式可作和与积之间的不等变换.②“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的含义:a .当a =b 时等号成立的含意是:a =b ⇒a +b 2=ab ; b .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的含意是:a +b 2=ab ⇒a =b ; 综合起来,其含意是:a +b 2=ab ⇔a =b . (3)设a ,b ∈R ,不等式a 2+b 2≥2ab ⇔ab ≤a 2+b 22⇔ab ≤⎝ ⎛⎭⎪⎫a +b 22. (4)基本不等式的几种变式:设a >0,b >0,则a +1a ≥2,b a +a b ≥2,a 2b ≥2a -b .(5)常用的几个不等式:① a 2+b 22≥a +b 2≥ab ≥21a +1b(根据目标不等式左右的运算结构选用);②设a ,b ,c ∈R ,则a 2+b 2+c 2≥ab +bc +ca (当且仅当a =b =c 时,取等号);③真分数的性质:若a >b >0,m >0,则b a <b +m a +m(糖水的浓度问题).特别提醒:(1)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时,要特别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这17字方针.常用的方法为:拆、凑、平方.(2)用基本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时,应重视对所证不等式的分析和化归,应观察不等式左右两边的结构,注意识别轮换对称式,此时可先证一部分,其他同理可证,然后再累加或累乘.题型1 恒成立问题(1)若不等式f (x )>A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in >A ;(2)若不等式f (x )<B 在区间D 上恒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f (x )max <B .设函数f (x )=x ,g (x ) =x +a (a >0),若x ∈[1,4]时不等式⎪⎪⎪⎪⎪⎪f (x )-ag (x )f (x )≤1恒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解析:由⎪⎪⎪⎪⎪⎪⎪⎪f (x )-ag (x )f (x )≤1⇔-1≤f (x )-ag (x )f (x )≤1,得0≤ag (x )f (x )≤2, 即ax +a 2x ≤2在x ∈[1,4]上恒成立,也就是ax +a 2≤2x 在x ∈[1,4]上恒成立.令t =x ,则t ≥0,且x =t 2,由此可得 at 2-2t +a 2≤0在t ∈[1,2]上恒成立,设g (t ) = at 2-2t +a 2,则只需⎩⎪⎨⎪⎧g (1)≤0,g (2)≤0⇒⎩⎨⎧a -2+a 2≤0,4a -4+a 2≤0,解得 0<a ≤22-2,即满足题意的a 的取值范围是(0,22-2].题型2 能成立问题(1)若在区间D 上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f (x )>A 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的f (x )max >A ;(2)若在区间D 上存在实数x 使不等式f (x )<B 成立,则等价于在区间D 上的f (x )min <B .若存在x ∈R ,使不等式|x -4|+|x -3|<a 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设f (x )=|x -4|+|x -3|,依题意f (x )的最小值<a .又f (x )=|x -4|+|x -3|≥|(x -4)-(x -3)|=1(等号成立的条件是3≤x ≤4).故f (x )的最小值为1,∴a >1.即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1,+∞).题型3 恰成立问题(1)若不等式f (x )>A 在区间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不等式f (x )>A 的解集为D ;(2)若不等式f (x )<B 在区间D 上恰成立,则等价于不等式f (x )<B 的解集为D .已知函数y =2x 2-ax +10x 2+4x +6的最小值为1,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解析:由y ≥1即2x 2-ax +10x 2+4x +6≥1⇒x 2-(a +4)x +4≥0恒成立,∴Δ=(a +4)2-16≤0,解得-8≤a ≤0(必要条件).再由y =1有解,即2x 2-ax +10x 2+4x +6=1有解,⇒x 2-(a +4)x +4=0有解,得:Δ=(a +4)2-16≥0,解得a ≤-8或a ≥0.综上即知a =-8或a =0时,y min =1,故所求实数a 的取值集合是{-8,0}.题型4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基本不等式通常用来求最值问题:一般用a +b ≥2ab (a >0,b>0)解“定积求和,和最小”问题,用ab ≤⎝ ⎛⎭⎪⎪⎫a +b 22求“定和求积,积最大”问题,一定要注意适用的范围和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特别是利用拆项、添项、配凑、分离变量、减少变元等方法,构造定值条件的方法,和对等号能否成立的验证.若等号不能取到,则应用函数单调性来求最值,还要注意运用基本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已知0<x <2,求函数y =x (8-3x )的最大值.解析:∵0<x <2,∴0<3x <6,8-3x >0, ∴y =x (8-3x )=13·3x ·(8-3x )≤132+-⎛⎫⎪⎝⎭3x 83x 2=163, 当且仅当3x =8-3x ,即x =43时,取等号,∴当x =43时,y =x (8-3x )有最大值为163.设函数f (x )=x +2x +1,x ∈[0,+∞).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解析:f (x )=x +2x +1=(x +1)+2x +1-1,∵x ∈[0,+∞),∴x +1>0,2x +1>0,∴x +1+2x +1≥2 2.当且仅当x +1=2x +1,即x =2-1时,f (x )取最小值. 此时f (x )min =22-1.题型5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求目标函数在约束条件下的最优解,一般步骤为:一是寻求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二是作出可行域,三是在可行域内求目标函数的最优解,特别注意目标函数z =ax +by +c 在直线ax +by =0平移过程中变化的规律和图中直线斜率关系.简单的线性规划应用题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也是高考的热点.若不等式组⎩⎪⎨⎪⎧x ≥0,x +3y ≥4,3x +y ≤4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被直线y =kx +43分为面积相等的两部分,则k 的值是( )A.73B.37C.43D.34解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由于直线y =kx +43过定点⎝⎛⎭⎪⎫0,43,因此只有直线过AB 中点时,直线y =kx +43能平分平面区域,因为A (1,1),B (0,4),所以AB 中点M ⎝ ⎛⎭⎪⎫12,52.当y =kx +43过点⎝ ⎛⎭⎪⎫12,52时,52=k 2+43,所以k =73.答案:A题型6 三个二次(二次函数、二次不等式、二次方程)问题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二次函数三者之间形成一个关系密切、互为关联、互为利用的知识体系.将二次函数看作主体,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分别为二次函数的函数值为零(零点)和不为零的两种情况,一般讨论二次函数主要是将其通过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来讨论,而讨论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又要将其与相应的二次函数相联系,通过二次函数的图象揭示解(集)的几何特征.当m 为何值时,方程2x 2+4mx +3m -1=0有两个负根?解析:方程2x 2+4mx +3m -1=0有两个负根,则有⎩⎪⎨⎪⎧Δ=(4m )2-4×2×(3m -1)≥0,-b a =-4m 2=-2m <0,c a =3m -12>0,即⎩⎪⎨⎪⎧m ≤12或m ≥1,m >0,m >13.∴当m ∈⎩⎨⎧⎭⎬⎫m 13<m ≤12或m ≥1时,原方程有两个负根.题型7 不等式与函数的综合问题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f (x )在整个定义域上是减函数,且f (1-a )+f (1-a 2)<0,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解析:∵f (x )的定义域为(-1,1),∴⎩⎨⎧-1<1-a <1,-1<1-a 2<1,∴⎩⎨⎧0<a <2,-2<a <2且a ≠0,∴0<a <2,①原不等式变形为f (1-a )<-f (1-a 2). 由于f (x )为奇函数,有-f (1-a 2)=f (a 2-1), ∴f (1-a )<f (a 2-1). 又f (x )在(-1,1)上是减函数,∴1-a >a 2-1,解得-2<a <1.② 由①②可得0<a <1, ∴a 的取值范围是(0,1).题型8 求分式函数的最值求函数y =x 4+3x 2+3x 2+1的最小值.解析:y =(x 4+2x 2+1)+(x 2+1)+1x 2+1=(x 2+1)+1x 2+1+1≥2(x 2+1)·1x 2+1+1=3,当且仅当x 2+1=1x 2+1,即x 2+1=1,即x =0时等号成立.。
数学:3.1.2《不等式的性质》课件(新人教B必修5)
二、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性质1:如果a>b,那么b<a,如果b<a,那么 a>b.(对称性) 即:a>b⇔ b<a.
性质2:如果b,且b>c,那么a>c.(传递性)
即a>b,b>c⇒ a>c ⇒ 不等式的传递性可以推广到n个的情形. 不等式的传递性可以推广到 个的情形. 个的情形
性质3:如果 :如果a>b,那么 ,那么a+c>b+c. .
n
b ( n ∈ N 且n > 1)
c c 已知a>b>0,c<0,求证: > 例4 已知 , ,求证: a b
已知函数f(x)=ax2-c, -4≤f(1)≤-1, 例5 已知函数 -1≤f(2)≤5, 求f(3)的取值范围。 的取值范围。 的取值范围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总结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总结
作业: 作业 习题6.1 4~6. 补充:1.如果a>b>0,c>d>0,则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a b A.a-d>b-c B. > c C.a+d>b+c D.ac>bd d
3.1.2 不等式的性质 课件
不等式的性质( ) 不等式的性质(1)
世界上所有的事物不等是绝对的, 相等是相对的。过去我们已经接 触过许多不等式的问题,本章我 们将较系统地研究有关不等式的 性质、证明、解法和应用.
一、不等式的几个基本概念
1.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要条件 对于任意两个实数a、b,在a>b,a= b,a<b三种 关系中有且仅有一种成立.判断两个实数大小的充 要条件是:a > b ⇔ a − b > 0 a = b ⇔ a − b = 0 a < b ⇔ a−b < 0 2.不等式的定义:用不等号连接两个解析式所 得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3. 同向不等式与异向不等式 同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同的不等式,例如: a>b,c>d,是同向不等式. 异向不等式:两个不等号方向相反的不等式.例如: a>b,c<d,是异向不等式.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3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5
3x - 1 2- x
≥1
0)
所以不等式的解集为[ 3 ,2) 4
请你总结出解分式不等式的步
骤(1) f (
< 0 g (x )
练习 1.(07年全国理)不等式 x - 1
A.(-2,1) B。(2,+∞) C。(-2,1)∪(2,+∞)D。(-∞,2)∪(1,+∞)
高次不等式和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一.高次不等式的解法
对于不等式(x-a1)(x-a2)…(x-an)>0 的解法是穿根标线法
a1
a2
an
例1 解下列不等式:(1)(x+1)(x-1)(x-2)>0 (2) x(x-1)2(x+1)3(x+2)≤0 (3)(x-3)(x+2)(x-1)2(x-4)>0
(1) -1 (2) -2 -1 1 2 x
0
1
自己尝试一下第3小题如何?
-2
-1
0
1
不等式的解集为
x x 2或 1 x 0
解高次不等式的步骤有 哪些呢?
1.将不等式整理成一端为零,另一端最高次幂的系数为正 2.进行因式分解,尽量分解成一次式的积 3.穿根标线。画出数轴,自右上方开始,依次穿过各个 根,奇数次根穿过,偶数次根穿而不过。
的解集是 ( C) > 0 x2 - 4
x- 2 的解集为( C ) x+ 3 A.(-3,2) B.(2,+∞) C.(-∞,-3)∪(2,+∞) D.(-∞,-2)∪(3,+∞)
2. (07全国文)不等式
>0
x- 2 3.(湖南理)不等式 x+ 1
高中数学第3章3.2第一课时均值不等式课件新人教B必修5.ppt
上面 3 个不等式相加得 2·bac+2·abc+2·acb≥2a+2b+2c
(当且仅当 a=b=c 时,取等号).
∴bc+ac+ab≥ ab c
a+
b+
c.
【点评】 对于证明多项和的不等式时,可以考 虑先分段应用均值不等式或其变形,然后整体相 加(乘)得结论.另外对于与“三项和”有关的不 等式证明问题常常将“三项和”拆成“六项和” 处理.同时应用均值不等式时要注意看是否符合 条件.
【证明】 ∵a、b、c 是正实数,
∴bac+abc≥2
bc ac a ·b
=2c(当且仅当bac=abc,
即 a=b 时,取等号);
abc+acb≥2 abc·acb=2a(当且仅当abc=acb,即
b=c 时,取等号);
acb+bac≥2
ab bc c ·a
=2b(当且仅当bac=acb,即
a=c 时,取等号).
c2≥1, 3
3(ab+ bc+ ca)≤ a2+ b2+ c2+ 2ab+ 2bc+ 2ac = (a+ b+ c)2= 1, ∴ ab+ bc+ ca≤13. 综上知, a2+ b2+ c2≥1≥ ab+ bc+ ca.
3
【点评】 要想运用均值不等式,必需把题 目中的条件或要解决的问题“化归”到不等 式的形式并让其符合不等式条件.化归的方 法是把题目给的条件配凑变形,或利用一些 基本公式和一些常见的代换,讲究一个巧字, 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把待求的数或式拆配的 恰到好处,才能顺利地进行运算.
+ a). 以上三式相加即得 :
c2+ a2≥
2 (c
2
a2+b2+ b2+c2+ c2+a2≥ 2(a+b+c).
当 a=b=c 时取等号.
高中数学第三章不等式3.2均值不等式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
式模型,再使用.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1.将本例
3
中所证的不等式左边改为“������������2
+
������2 ������
+
���������2��� ”,其他均不变,
又将如何证明呢?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证明:∵a,b,c,������������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五
思维辨析 当堂检测
变式训练 1 已知 x<2,求函数 f(x)=x+������4-2的最大值. 解:∵x<2,∴2-x>0,
∴f(x)=x+������4-2=-
(2-������)
+
4 2-������
+2
≤-2
(2-������)
4 2-������
+2=-2,
一
二
三
二、均值定理
【问题思考】
1.填空:
(1)如果 a,b>0,那么������+2������ ≥ ������������,当且仅当 a=b 时,等号成立.这也 叫基本不等式.
(2)对任意两个正实数 a,b,数������+2������叫做 a,b 的算术平均值,数 ������������ 叫做 a,b 的几何平均值,故均值定理用语言叙述是两个正实数的算术
,
������+������ 2
,
������������, 1������+21������,b 的大小.
20192019学年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5第三章32均值不等式一课件
课 时 栏 目 开
C.b>a+2 b> ab>a
D.b>a>a+2 b> ab
解析 ∵0<a<b,∴2b>a+b,∴b>a+2 b.
关
∵b>a>0,∴ab>a2,∴ ab>a.
故b>a+2 b> ab>a.
( C)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2(一)
2.设a、b是实数,且a+b=3,则2a+2b的最小值是( B ) A.6 B.4 2 C.2 6 D.8
开 关
成立仅当a·xy=yx即可,所以( a)2+2 a+1≥9,
即( a)2+2 a-8≥0求得 a≥2或 a≤-4(舍去),
所以a≥4,即a的最小值为4.
练一练·当堂检测、目标达成落实处
§3.2(一)
1.若0<a<b,则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本
A.a>a+2 b> ab>b
B.b>
a+b ab> 2 >a
同理,ac+ac≥2,bc+bc≥2.
∴b+a c+c+b a+a+c b≥6.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2(一)
小结 在利用均值不等式证明的过程中,常需要把数、式合理
本 地拆成两项或多项或恒等地变形配凑成适当的数、式,以便于
课 时
利用均值不等式.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2(一)
时
栏
目
开
关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3.2(一)
跟踪训练3 已知不等式(x+y)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四节《基本不等式(一)》课件
x 3 解: 1 1 y x ( x - 3) 3 x 3 x -3 1 2 ( x 3) 3 5 x 3
二定
1 当且仅当x 3 , 即x 4时,函数有最小值, x 3 最小值为5。
1 例2、( 3 )若 0 x , 求函数 y x (1 2 x )的最大值。 2 1 解: ∵0<x< 2, ∴1-2x>0.
2 2
此不等式称为重要不等式
1、基本不等式的引出
如果a 0, b 0, 我们用 a , b分别代替a, b, 可得到什么结论?
替换后得到:( 即:
a ) ( b ) ≥2 a b
2 2
a b≥2 ab
基本不等式
ab 即: ≥ ab 2 (a 0, b 0,当且仅当a b时取等)
只要证
(___ a ___) b ≥0
2
显然, 上式是成立的.当且仅当a=b时取等。
a b ≥2ab
2 2
ab ≥ ab 2
a>0,b>0
适用范围 文字叙述 “=”成立条件
a,b∈R
两数的平方和不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 小于它们积的2倍 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a=b
a=b
例1 、( 1 )已知a 0, b 0, ab 36, 求a b的最小值。
3 解: 0 x 3 - 2 x 0 2 2x 3 2x 2 9 y 2 2 x (3 2 x ) 2 ( ) 2 2 3 3 当且仅当2 x 3 2 x即x ( 0, )时取等 4 2
例2、( 4 )函数f ( x ) x 2
2
1 x 2
高中数学 第三章 不等式 3.5.1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课件 新人教B版必修5
界),且 A(1,1),B(0,4),C0,43,直线 y=a(x+1)恒过点 P(-1,0),且斜率为 a,
由斜率公式可知 kAP=12,
kBP=4. 若直线 y=a(x+1)与区域 D 有公共点,
数形结合可得12≤a≤4. 【答案】 (1)(-∞,2)∪(5,+∞)
(2)12,4
1.若点 P(a2,a)不在不等式 x+2y+1≤0 表示的 平面区域内,则 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因为点 P(a2,a)不在不等式 x+2y+1≤0 表示的平面区 域内, 所以 a2+2a+1>0,即(a+1)2>0,解得 a≠-1. 所以 a 的取值范围是{a∈R|a≠-1}. 答案:{a∈R|a≠-1}
2.不等式(x-y)(x+2y-2)≥0 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大致图形是 ()
解析:选 B.原不等式等价于xx- +y2≥y-0, 2≥0 或xx- +y2≤y-0, 2≤0. 故原不等式表示的区域由这两个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组成.
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不等式组23xx+ -23yy- +14≥ ≥00, ,表示的平面区 x≤2
(1)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一般步骤
(2)求平面区域面积的方法 求平面区域的面积,先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然后根 据区域的形状求面积. ①若画出的平面区域是规则的,则直接利用面积公式求解. ②若平面区域是不规则的,可采用分割的方法,将平面区域分 成几个规则图形求解.
1.不等式组xx- +yy≤ ≤00,表示的平面区域是(
1.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概念 (1)二元一次不等式是指含有_两__个___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 数为一次的不等式. (2)一般形式为 Ax+By+C>0 或 Ax+By+C<0.其中 A2+B2≠ 0.
高中数学新人教B版必修5课件:第三章不等式3.4不等式的实际应用(1)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二
②注意利用均值不等式必须有前提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为了创造利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常用技能有配凑因子、拆项或平
方.
名师点拨在建立不等关系时,一定要弄清楚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及未知量的取值范围,不可盲目使用.
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HISHISHULI
HONGNANJUJIAO
D典例透析 S随堂演练
IANLITOUXI
UITANGLIANXI
题型三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
【例1】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x(百件)的成本为(3x-3)万元,销售总
收入为(2x2-5)万元,如果要保证该企业不亏本,那么至少生产该产品
km/h(q>p).已知船每小时的燃料费用(单位:元)与船在静水中的速
度v(单位:km/h)的平方成正比,比例系数为k.
(1)把全程燃料费用y(单位:元)表示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km/h)
的函数,并指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
(2)为了使全程燃料费用最少,船的实际前进速度应是多少?
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要使每天所赚的利润在300元以上,则有-10x2+80x+200>300,
即 x2-8x+10<0,解得 4- 6<x<4+ 6.
故每件定价在(14- 6)元到(14+ 6)元之间时,能确保每天的利润
在 300 元以上.
目标导航
题型一
题型二
Z 知识梳理 Z 重难聚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 ∵1x+2y=3,∴131x+2y=1.
∴2x+x≥134+2
yx·4yx=43+43=83.
当且仅当yx=4yx,即 y=2x 时,取“=”. 又∵1x+2y=3,∴x=23,y=43. ∴2x+y 的最小值为83.
呈重点、现规律
(2)求f(x)在[2,+∞)上的最大值; 解 ∵函数 y=x+1x在[2,+∞)上是增函数且恒为正, ∴f(x)=x+501x在[2,+∞)上是减函数,且 f(2)=20. 所以f(x)在[2,+∞)上的最大值为20.
跟踪训练 4 设 x,y 都是正数,且1x+2y=3,求 2x+y 的最
小值.
理网络·明结构
所以1,m是方程ax2-6x+a2=0的根,
m>1, 且 m>1⇒1+m=6a,
1·m=a
m=2, ⇒
a=2.
题型二 恒成立问题 对于恒成立不等式求参数范围问题常见类型及解法有以下 几种 (1)变更主元法: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确定合适的主元,一 般知道取值范围的变量要看作主元. (2)分离参数法: 若f(a)<g(x)恒成立,则f(a)<g(x)min. 若f(a)>g(x)恒成立,则f(a)>g(x)max.
内容 索引
01 理网络
明结构
探题型 提能力
02
03
04
理网络·明结构
探题型·提能力
题型一 “三个二次”之间的关系 对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要善于联想两个方面的问题: ①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及与x轴的交点,②相应的一元二次 方程的实根;反之,对于二次函数(二次方程)的问题的求解, 也要善于联想相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与相应的一元二 次方程的实根(相应的二次函数的图象及与x轴的交点).
题型四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 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要满足“一正、二定、三相等”缺 一不可,可以通过拼凑、换元等手段进行变形.如不能取 到最值,可以考虑用函数的单调性求解.
例 4 设 f(x)=x52+0x1. (1)求f(x)在[0,+∞)上的最大值; 解 当 x>0 时,有 x+1x≥2, ∴f(x)=x52+0x1=x+501x≤25. 当且仅当 x=1x,即 x=1 时等号成立, 所以f(x)在[0,+∞)上的最大值是25.
例 1 设 不 等 式 x2 - 2ax + a + 2≤0 的 解 集 为 M , 如 果 M⊆[1,4],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 M⊆[1,4]有两种情况: 其一是M=∅,此时Δ<0;其二是M≠∅,此时Δ=0或Δ>0, 下面分三种情况计算a的取值范围. 设f(x)=x2-2ax+a+2, 则有Δ=(-2a)2-4(a+2)=4(a2-a-2),
1.不等式的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进行有关证明,推理的基础,应记准 每条性质应用的条件,保证每一步推理都有根据,主要性 质及推论有: ①对称性:a>b⇔b<a; ②传递性:a>b,b>c⇔a>c;
③加法法则:a>b⇔a+c>b+c; ④移项法则:a+b>c⇔a>c-b; ⑤同向可加性:a>b,c>d⇔a+c>b+d; ⑥乘法法则:a>b,c>0⇔ac>bc或a>b,c<0⇔ac<bc; ⑦同向正数不等式可乘性:a>b>0,c>d>0⇔ac>bd; ⑧乘方法则:a>b>0,n∈N+⇔an>bn; ⑨开方法则:a>b>0,n∈N+⇔n a>n b.
立.
f2>0, 2x2-2x-1<0,
所以
即
f-2>0. 2x2+2x-3>0
1- 2
3 1+ <x< 2
3 ,
⇔
-1- 7 -1+ 7
x< 2 或x> 2 .
7-1 3+1 所以 2 <x< 2 .
跟踪训练2 f(x)=ax2+ax-1在R上满足f(x)<0,则a的取值 范围是_(_-__4_,_0_] _. 解析 (1)当a=0时,f(x)<0恒成立,故a=0符合题意; (2)当a≠0时,由题意得:
4.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基本方法是 “直线定边界,特殊点定区域”. 对于任意的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无论B为 正值还是负值,我们都可以把y项的系数变形为正数,当 B>0时,
①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上方的区域; ②Ax+By+C<0表示直线Ax+By+C=0下方的区域. (2)解决线性规划问题的一般步骤是: ①作出可行域;②作出目标函数的等值线;③确定最优解.
2.运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把握三个条件 (1)“一正”——各项为正数; (2)“二定”——“和”或“积”为定值; (3)“三相等”——等号一定能取到.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求解方法 (1)图象法:由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及二次函数 的关系,共同确定出解集. (2)代数法:将所给不等式化为一般式后借助分解因式或配 方求解. 当m<n时,若(x-m)(x-n)>0,则可得x>n或x<m; 若(x-m)(x-n)<0,则可得m<x<n.有口诀如下:大于取两 边,小于取中间.
x-4y≤-3 例 3 已知变量 x,y 满足3x+5y≤25
x≥1
,求 z=2x+y 的
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如图,阴影部分为不等式组所表 示的可行域.
设l0:2x+y=0,l:2x+y=z, 则z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2x+z在y轴上的截距,显然,当 直线越往上移动时,对应在y轴上的截距越大,即z越大; 当直线越往下移动时,对应在y轴上的截距越小,即z越小. 作一组与l0平行的直线系l,经上下平移,可得:当l移动到l1, 即过点A(5,2)时,zmax=2×5+2=12; 当l移动到l2,即过点B(1,1)时,zmin=2×1+1=3.
x-a 如: (斜率), x-a2+y-b2(距离)等.
y-b
求目标函数z=ax+by+c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只需把直线 ax+by=0向上(或向下)平行移动,所对应的z随之增大(或减 少)(b>0),找出最优解即可.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目标函 数z=ax+by+c的最小值或最大值的求解步骤为 ①作出可行域; ②作出直线l0:ax+by=0; ③确定l0的平移方向,依可行域判断取得最优解的点; ④解相关方程组,求出最优解,从而得出目标函数的最小值 或最大值.
a<0 Δ=a2+4a<0
⇔a-<40<a<0
⇔-4<a<0,
综上所述:-4<a≤0.
题型三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关注“线性规划”问题的各种“变式”:诸如求面积、距离、 参数取值的问题经常出现,①“可行域”由不等式和方程共 同确定(为线段或射线),②“约束条件”由二次方程的“区间 根”间接提供,③“约束条件”非线性,④目标函数非线性,
2x+y≥5, x+2y≥4, 由题意可得x≥0,
y≥0,
x,y∈N.
所用原料的总面积为z=3x+2y,
作出可行域如图. 在一族平行直线3x+2y=z中,经过可行域内的 点且到原点距离最近的直线,过直线2x+y=5和 直线x+2y=4的交点(2,1), ∴最优解为x=2,y=1. ∴使用甲种规格原料2张,乙种规格原料1张,可使总的用 料面积最小.
跟踪训练3 某人承揽一项业务,需做文字标牌4个,绘画 标牌5个.现有两种规格的原料,甲种规格每张3 m2,可 做文字标牌1个,绘画标牌2个;乙种规格每张2 m2,可做 文字标牌2个,绘画标牌1个,求两种规格的原料各用多少 张?才能使得总用料面积最小. 解 设需要甲种原料x张,乙种原料y张,则可做文字标牌 (x+2y)个,绘画标牌(2x+y)个,
(3)数形结合法:利用不等式与函数的关系将恒成立问题通 过函数图象直观化.
例2 设不等式2x-1>p(x2-1)对满足|p|≤2的一切实数p的
取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围.
解 令f(p)=2x-1-p(x2-1)=(1-x2)p+2x-1,p∈[-2,2],
可 看 成 是 一 条 线 段 , 且 使 f(p)>0 对 |p|≤2 的 一 切 实 数 恒 成
(1)当Δ<0时,-1<a<2,M=∅⊆[1,4]; (2)当Δ=0时,a=-1或2; 当a=-1时,M={-1} [1,4]; 当a=2时,M={2}⊆[1,4]. (3)当Δ>0时,a<-1或a>2. 设方程f(x)=0的两根为x1,x2,且x1<x2,
那么M=[x1,x2],M⊆[1,4]⇔1≤x1≤x2≤4
f1>0,且f4>0, ⇔
1≤a≤4,且Δ>0.
-a+3>0, 18-7a>0, 即 1≤a≤4,
a<-1或a>2.
解得 2<a<178, ∴M⊆[1,4]时,a 的取值范围是-1,178.
跟踪训练1 若关于x的不等式ax2-6x+a2<0的解集是(1,
m),则m=____2____.
解析 因为ax2-6x+a2<0的解集是(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