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fb37e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e.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模仿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的精神。
(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的仿写和创作。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理解。
2. 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感受黄河的伟大和民族的精神。
3. 采用模仿创作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怒吼吧黄河》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纸张和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黄河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的了解。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怒吼吧黄河》的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主题。
3. 重点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
(2)学生跟读,巩固学习。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表情。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和拼写。
5. 小组合作(1)教师布置小组讨论任务,讨论课文中的某个问题。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七、课堂拓展:1. 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黄河。
2. 学生发表自己对黄河的感受和认识。
八、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九、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怒吼吧黄河》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869a87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69.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黄河的形象。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2)运用图片、音乐等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意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勇敢、坚强、自信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黄河的形象。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想象和创意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的了解。
(2)出示课文《怒吼吧黄河》,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可能涉及的元素。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黄河的形象。
3. 巩固练习:(1)学生进行生字词拼写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内容填空练习。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怒吼吧黄河》。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黄河的小作文。
(3)观察身边的河流,思考它们与黄河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下周上课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字词拼写、课文内容理解以及小作文的表达能力。
3. 学生自评和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反思能力。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753da3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04.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对黄河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勇敢、坚强、团结的精神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黄河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运用想象力,感受黄河的气势和伟大。
三、教学准备:1. 课文音频、视频资料。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图表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课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黄河大合唱》片段,引导学生感受黄河的气势。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黄河的了解和印象。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韵律和气势。
3. 讨论交流:(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是什么意思?(2)全班交流:分组讨论的结果和感受。
五、作业布置: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3. 写一篇关于黄河的短文,表达自己对黄河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学习态度,评价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讨论交流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对黄河相关知识的学习成果。
语S六语上(YS)--4.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
![语S六语上(YS)--4.教案与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ac32d9475a8102d276a22fcd.png)
(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这篇文章主要写光未然和冼星海两人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全文结构非常清晰,三个部分:一,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二,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最后,《黄河大合唱》震撼演出。
但是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那种革命激情,现在的学生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最多只是对电视电影的场面的感受,不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革命。
所以这堂课有一定的难度。
一、提出问题,抛砖引云
教学伊始,我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用彩色笔画出相关语句或段落。
让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和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课文。
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二、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
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
三、音乐感染,感悟表演
本节课我为学生播放相关内容音乐,创造出当时《黄河大合唱》演出时场面,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表现和想象,进一步感受《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入情境,感受具体,对重难点的把握也较为准确,课堂气氛也很好。
整节课我是以学生为主的,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
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6bd3af650e2524de5187ed5.png)
2能用“时而……时而……时而……时而……”说一句话吗?
④指导朗读
3、课件出示冼星海的句子。
1出示延安窑洞狭小昏暗的画面
2结合课文,想象一下,冼星海谱曲有多艰辛?
3指导朗读。
4、小结:光未然、冼星海是个怎样的人?
1、自由读课文,选择喜欢的人物。
2、在文中用横线划出描写他们的句子,并在书上旁注感受。
三、情感渲染,体会作用
1、在最为残酷,最为惨烈的抗日战争中,《黄河大合唱》起到什么作用?
2、《黄河大合唱》不仅在延安军民中产生了巨大反响,而且很快传遍了全中国,对当时的抗日战争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3、听,战斗的号角吹响了。(播放音乐《怒吼吧,黄河》)
4、播放视频片段《抗日英雄杨靖宇》
1、齐读最后一段。
2、汇报《黄河大合唱》所起到的作用。
1、引导学生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经过,感悟光未然、冼星海旺盛的革命激情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
2、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黄河大合唱》的伟大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主要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很清楚地再现。)
教学环节
1、聆听歌曲,观看壮观、磅礴的黄河背景图。
2、倾听老师的话,与老师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3、齐读课题。
本环节通过欣赏黄河壮观、磅礴的景象,聆听《黄河船夫曲》,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之中了解黄河、感受乐曲的感染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读书愿望,为深入学习课文进行感情铺垫。
二、细读课文,感悟品质
1、课件出示学习提示:以小组为单位,
教学反思
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通过自主查阅资料,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又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深入学习课文,理解黄河大合唱》创作的经过及历史意义作好铺垫;上课伊始,一首歌曲把学生带入浓浓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中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自主选学,合作探究,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悟情,培养语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并借助多媒体课件烘托气氛,让学生真切地感受“黄河的怒吼”和乐曲的感染力,收到较好效果。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f8f79c1cf705cc175427090c.png)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此刻的小孩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熟悉只是走马看花的,全然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或说他们平常看革命影视剧的时候,只是看到场面,却不能深切剧情和体会那时的情景。
因此讲这节课之前,必需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把抗战的三个时期比成别手腕,如此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明白得在抗战相持时期我国军民的艰辛与困难。
课前历史教材的介绍是超级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需的。
这些看似与讲课无关,但关系重大,它为学生在第二课时专门好的明白得课文打下了铺垫。
若是不介绍,那么学生在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只能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全然不能发自于内心的体会,造成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两张皮”,不是彼此共鸣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是停住于表面。
讲这种文章的时候,备课,备背景是超级有必要的。
跟课文相关的音乐也要让学生听,以声音的旋律和节拍来感动学生。
我上课的时候有几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
第一个环节确实是开场的那个关于黄河的画面,应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播放画面时应该把音乐放大点声,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
第二个环节,第一部份讲的内容太多以至于在第二部份的时候,时刻比较紧张,在讲光未然后讲冼星海的内容就比较少。
而且光未然也表现不充分,要让学生把每一个画面充分描述后再读。
尽管文中关于冼星海的部份比较少,但能够启发学生,例如冼星海克服困难都需要怎么做,让学生充分体会;第三个环节是最后一部份,能够不讲,让学生听音乐,先读歌词,再听,感受气氛。
此刻的小孩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熟悉只是走马看花的,全然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或说他们平常看革命影视剧的时候,只是看到场面,却不能深切剧情和体会那时的情景。
因此讲这节课之前,必需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把抗战的三个时期比成别手腕,如此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明白得在抗战相持时期我国军民的艰辛与困难。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a4f1021ced630b1c59eeb54e.png)
(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这篇文章主要写光未然和冼星海两人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全文结构非常清晰,三个部分:一,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二,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最后,《黄河大合唱》震撼演出。
但是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那种革命激情,现在的学生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最多只是对电视电影的场面的感受,不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革命。
所以这堂课有一定的难度。
一、提出问题,抛砖引云
教学伊始,我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用彩色笔画出相关语句或段落。
让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和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课文。
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二、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
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
三、音乐感染,感悟表演
本节课我为学生播放相关内容音乐,创造出当时《黄河大合唱》演出时场面,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表现和想象,进一步感受《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入情境,感受具体,对重难点的把握也较为准确,课堂气氛也很好。
整节课我是以学生为主的,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
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怒吼吧黄河反思
![怒吼吧黄河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ce94c2dcfc789eb172dc8f4.png)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怒吼吧,黄河》是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民族之魂”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注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3.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根据这一学情及对教材的分析,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本环节我先让学生复习了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了脉络,为学习新课奠定了基础。
二、简介《黄河大合唱》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再由教师进行补充,既训练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也让学生对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过程有了大致的了解,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讲授新课1、在理解第一段“创作原因”时,我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查找的“抗日战争”资料,想象“惨烈”的战争场面,观看战争视频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理解创作原因。
并设计了“配乐朗诵”调动学生通过眼、耳、口等多种感官来感悟诗人的情感。
2、在学习第二段“创作过程”时,我紧紧抓住诗人的朗诵,指导学生朗读体会,写下感想。
这样的读写结合,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歌词内容,体会诗人情感,又训练了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
“冼星海谱曲经过”我深入挖掘教材,抓住了作者略写的部分让学生结合图片和生活实际想象冼星海遇到的重重困难,对课文进行补叙。
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冼星海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激情,不需老师再进行过多的引导和启发,一切都是水到渠成的。
3、最后一部分的学习我并没有作为重点进行教学。
因为如果前面两部分学生能学深、学透,真正走进文本,走进人物内心,走进时代背景,《黄河大合唱》演出成功的影响学生就不难概括总结了四、总结拓展本环节我以音乐加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欣赏了拓展阅读《怒吼吧,黄河》的音乐,并鼓励学生欣赏《黄河大合唱》的其他乐章,再次复习回顾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6年级语文上册年级语文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4单元(教学设计)-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2
![6年级语文上册年级语文版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第4单元(教学设计)-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e5ab266f77232f60dccca104.png)
19 怒吼吧,黄河教学目标:1.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感悟光未然、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激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四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捋清作者思路。
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故事背景,了解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的特殊形式。
2.学生查阅光未然、冼星海的资料,大致了解他们是什么人。
3.准备《黄河大合唱》几段经典唱词和音乐。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识黄河之气魄师:孩子们,谈谈你对她的了解。
(师板书:黄河)师:是啊,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歌颂过她,看看这些诗句吧!(课件依次出示:“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成仞山”;“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每出示一句,学生一起读一读。
)师:黄河孕育了五千年中华文明,被每一个中国人争相传诵,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一课(师将课题板书完整),领略苦难中黄河的风采。
(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本课中,黄河就是战争中中国人民的形象,她奋勇拼搏的精神正是中华儿女坚强不屈的意志品质。
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让学生认识黄河。
通过朗诵有关黄河的诗句导入教学,不仅能让学生了解黄河文化,积累诗句,而且在诵读过程中,有利于学生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
】二、感课文之层次师:请大家根据“自学要求”自读课文。
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读准字音。
2.通过反复读、查字典、和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的意思。
3.读通顺课文。
思考课文按顺序记录了什么事。
师:本文就是按顺序写了《黄河大合唱》创作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这是所有写事文章的三要素,记住,我们在创作记事文章时,将这三要素道清楚了,我们的文章也就写好了。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师梳理写作顺序,既渗透了篇章结构,又教给了学生写记叙文的方法。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a970d788cf84b9d529ea7a2e.png)
语文S版教学随笔《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根本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或者说他们平常看革命影视剧的时候,只是看到场面,却不能深入剧情和体会当时的情景。
所以讲这节课之前,必须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把抗战的三个阶段比成别手腕,这样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理解在抗战相持阶段我国军民的艰辛与困难。
课前历史教材的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这些看似与讲课无关,但关系重大,它为学生在第二课时很好的理解课文打下了铺垫。
如果不介绍,那么学生在上第二课时的时候,就只能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根本不能发自于内心的体会,造成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两张皮”,不是相互共鸣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是停住于表面。
讲这类文章的时候,备课,备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跟课文相关的音乐也要让学生听,以声音的旋律和节奏来打动学生。
我上课的时候有几个环节设计的不合理。
第一个环节就是开场的那个关于黄河的画面,应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播放画面时应该把音乐放大点声,让学生感到震撼,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
第二个环节,第一部分讲的内容太多以至于在第二部分的时候,时间比较紧张,在讲光未然后讲冼星海的内容就比较少。
而且光未然也体现不充分,要让学生把每个画面充分描述后再读。
虽然文中关于冼星海的部分比较少,但可以启发学生,例如冼星海克服困难都需要怎么做,让学生充分体会;第三个环节是最后一部分,可以不讲,让学生听音乐,先读歌词,再听,感受气氛。
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根本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或者说他们平常看革命影视剧的时候,只是看到场面,却不能深入剧情和体会当时的情景。
所以讲这节课之前,必须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把抗战的三个阶段比成别手腕,这样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理解在抗战相持阶段我国军民的艰辛与困难。
课前历史教材的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45da25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a6.png)
小学语文公开课《怒吼吧黄河》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怒吼吧黄河》;(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中黄河的形象;(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黄河的特点和历史文化;(2)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3)通过小组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培养学生对祖先的敬仰之情;(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3. 体会课文中黄河的形象,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黄河的形象和象征意义;2. 运用分角色朗读、表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3.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课件;2. 与课文相关的黄河图片或视频资料;3. 生字词卡片;4. 小组讨论卡片或写作纸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黄河图片或播放黄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黄河的特点和历史文化;(2)引导学生谈论对黄河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理解;(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讲解生字词;(3)分角色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表现力。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3)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造句,巩固记忆。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内容,组内讨论;(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黄河的形象和象征意义;(3)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小组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讨论黄河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2)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总结讨论成果;(3)教师点评并总结,引导学生热爱祖国山河。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c5424328763231126edb11a9.png)
《怒吼吧,黄河》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3.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重点难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2.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如雷贯耳、刮目相看、惊涛骇浪、虎啸龙吟”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经过。
教具准备:《黄河大合唱》的资料;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
(放《黄河大合唱》的录音)这部音乐作品,谁知道它的名字?这部作品以其磅礴的气势,激发起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
你们想知道这样一部作品是怎样创作出来的吗?今天让我们走进《怒吼吧,黄河》,了解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感受词、曲作家对祖国的深厚情感。
2.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学生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
2.教师检查生字词的自学情况。
出示:阶段陕西壶口赴吕梁惊涛骇浪滔滔虎啸龙吟铿锵有力窑洞浊浪自己读、指名读。
3.同学交流易错字音、字形。
字音:“浊浪”的“浊”读zhuó,不要误读为zhuō。
字形:“窑”字易与“窖”字混。
(窑,穴字头,表洞穴。
)4.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
惊涛骇浪:汹涌可怕的波涛。
喷薄: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升起的样子。
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刮目相看: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
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
澎湃: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讲的是什么。
本文讲的是光未然在黄河壶口瀑布被黄河磅礴的气势所震撼,到延安后与冼星海合作完成了震惊中外的巨著——《黄河大合唱》,以此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书写民族的苦难、斗争与光明,激发人们澎湃的抗日斗志的事。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参考2语文S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9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参考2语文S版](https://img.taocdn.com/s3/m/239946e04b73f242326c5fa9.png)
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是一篇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背景的文章,课文讲述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满怀革命激情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陌生,所以在讲这节课时,我没采用学案导学的模式学习,而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我先让学生自己查写作背景,课堂上交流过后。
我重点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因为现在的孩子已经远离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的,根本不能从内心深刻的体会到,或者说他们平常看革命影视剧的时候,只是看到场面,却不能深入剧情和体会当时的情景。
所以讲这节课之前,必须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把抗战的三个阶段比成别手腕,这样学生能够比较直观和形象的理解在抗战相持阶段我国军民的艰辛与困难。
课前历史教材的介绍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也是必须的。
这些看似与讲课无关,但关系重大,它为学生很好的理解课文打下了铺垫。
如果不介绍,那么学生就只能停留在课文的文字表面,根本不能发自于内心的体会,造成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两张皮”,不是相互共鸣的,学生对课文内容更是停住于表面。
所以讲这类文章的时候,备课,备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
跟课文相关的音乐也要让学生听,以声音的旋律和节奏来打动学生。
在教学时,我出示关于黄河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让学生感到震撼。
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
接着,配乐反复让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歌词所蕴含的情感。
关于冼星海的部分我花的时间不多,主要让学生理解冼星海怎么克服困难去作曲的?之后让学生听音乐,跟唱,感受气氛。
可惜在完成课后题3时,有个别同学还是不能体会歌词中感情。
1。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精选12篇)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精选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b5b331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c.png)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精选12篇)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篇1《怒吼吧,黄河》是一篇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背景的文章,课文讲述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满怀革命激情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这篇课文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
为此,整堂课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于读中悟情,读中入情,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由于现在的孩子对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陌生,所以在讲这节课之前,我先把抗日战争的背景介绍清楚,在教学时,我出示关于黄河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让学生感到震撼。
从而引入光未然对黄河的灵感。
这篇文章的题目极富震撼力,于是,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首先,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
诗人的激情又触发了作曲家的激情,两位艺术家的激情在碰撞,在升华。
我适时启发学生设想两位挚友相见时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引领孩子们去感悟两位艺术家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和革命激情。
《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学生无比激动和自豪。
我又让孩子们聆听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真切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然后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时代背景来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
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至此,学生的激情高涨,热血沸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两位民族的骄子,倾诉自己的一腔爱国情,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篇2《怒吼吧,黄河》是一篇以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为背景的文章,课文讲述诗人光未然和作曲家冼星海满怀革命激情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语S六语上(YS)--4.教案与教学反思19 怒吼吧,黄河
![语S六语上(YS)--4.教案与教学反思19 怒吼吧,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b9df3d88700abb68a882fb57.png)
教学 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3.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重点 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经过。
2.感悟光未然和冼星海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充满革命激情的革命精神。
教学 课时两课时1怒吼吧,黄河21938年10月,武汉沦陷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进入了惨烈的相持阶段。
段导读:第1自然段写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二年初春,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赴吕(lǚ)梁山抗日根据地。
3当他们经过黄河时,光未然深深地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只见滔(tāo )滔黄河水,滚滚向东流。
惊涛(tāo )骇(hài )浪扑面而来,虎啸龙吟之声如雷贯耳。
[①这句话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写了什么?]船工们光着膀子,在滔天巨浪中喊着震天动地的子,竭尽全力与河水拼搏。
[句导读:这两句写光未然途中经过黄河,亲临险峡急流、怒涛漩涡、浪大滩急的境地,目睹黄河船工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到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子。
这种震撼人心的场景,人与自然顽强拼搏的精神震动每个人的心。
]4所有的一切,让诗人心潮澎湃:那隆隆的巨响,不正是轩辕(xuān yuán )黄帝披荆斩棘、所向无敌的战车轰鸣吗?那壶口瀑布的百丈云烟,不正是与洪水搏斗、杀出生路的大禹(yǔ)精神吗?[②这两句话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他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想法:他要写一首长诗,来歌颂祖国的母亲河,来书写民族的苦难,描绘斗争与光明![③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什么?]段导读:第2自然段写光未然带队路过壶口瀑布时被黄河汹涌的气势所震撼,想写一首赞颂黄河的诗。
敌演剧三队来到延安后,光未然见到了作曲家冼(xiǎn )星海。
这对在创作上曾两度成功合作的老朋友,如今重逢,他们的兴奋之状、欢愉之情可想而知。
语文教学反思 怒吼吧,黄河
![语文教学反思 怒吼吧,黄河](https://img.taocdn.com/s3/m/c0aa33adbceb19e8b8f6baa2.png)
(教学反思参考3)怒吼吧,黄河
《怒吼吧,黄河》这篇文章主要写光未然和冼星海两人创作《黄河大合唱》的过程。
全文结构非常清晰,三个部分:一,光未然创作《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二,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最后,《黄河大合唱》震撼演出。
但是课文重点是让学生体会光未然和冼星海那种革命激情,现在的学生对革命的认识只是浮光掠影,最多只是对电视电影的场面的感受,不能深刻的理解和体会革命。
所以这堂课有一定的难度。
一、提出问题,抛砖引云
教学伊始,我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并用彩色笔画出相关语句或段落。
让学生动笔解决问题,通过思考和合作探究深入体会课文。
同学们积极性很高。
二、指导朗读,入情入境
对本课主题的挖掘,我是分三步走的:通过美文听读这一环节,让学生初步感知作者的情感,是浅层次的;通过美文美读,学生此时对主题的感知是实实在在的,真真切切的。
通过美文研读中问题的解决,学生对本文的主题的理解是有深度的。
三、音乐感染,感悟表演
本节课我为学生播放相关内容音乐,创造出当时《黄河大合唱》演出时场面,让学生进入情境,进行表现和想象,进一步感受《黄河大合唱》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重难点,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进入情境,感受具体,对重难点的把握也较为准确,课堂气氛也很好。
整节课我是以学生为主的,以学生不同形式的朗读、学生自由畅谈感受、合作讨论等活动形式进行的,整个课堂是学生与教材、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的真诚对话过程。
在轻松的学习交流中,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了学生的感悟能力。
悲怆 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悲怆 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a55f4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c0.png)
悲怆悠扬混声歌唱《怒吼吧,黄河》-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混声合唱的演唱技巧和表现形式;2.学习黄河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3.学习唱歌中的情感表达方法,体验音乐的表现力;4.锻炼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是由刘家昌、陆锦瑛、周景涛三位杰出的作曲家创作的,1999年首次演唱感动全国,随后更被收录为祖国歌曲。
这首歌融合了民族器乐和强烈的节奏感,表现对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心灵寄托。
2. 中国传统文化-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流经的地区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黄河源头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三江源地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河源头。
三、教学过程1. 热身学生进行暖身,放松身体,为演唱做好准备。
2. 音乐欣赏教师给学生播放《怒吼吧,黄河》歌曲,并让学生认真听歌。
3. 歌曲学习教师根据歌曲的分段进行教学,注意到歌曲中的每一个元素: 表情、节奏、音高等。
4. 分部合唱将学生分成男女混声组,先让学生跟着整体唱,然后划分出单独的声部进行教学。
5. 合唱演练在打好基础后,学生需要按课时安排进行深入演唱练习。
6. 歌曲感受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听到歌曲的感受和情感。
7. 演出在练习后的一段时间内,学生需要进行演出。
四、教学效果评价1.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2.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黄河,体验音乐表达情感的魅力;3.学习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4.在演出时,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充满热情,表现出色。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在学习分部合唱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做出调整;2.在教学中提醒学生如何更好的掌握情感表达方法;3.需要充分准备演出前的注意事项;4.教师应该抓好班级气氛,让学生实现协作改观。
六、总结《怒吼吧,黄河》这首歌曲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黄河的意义,以及混声歌唱的表现力。
唱歌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不仅仅让学生学会了歌曲,还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
语文S版《怒吼吧,黄河》优秀教学反思范文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1
《怒吼吧,黄河》这篇课文情绪激昂,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很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民族感情。
为此,整堂课我始终坚持以读为本,读中悟情,读中入情的教学理念,整体领会文意,培养语感,激发并强化学生朴素的爱国情感。
在教学时,我出示关于黄河的画面,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让学生感到震撼。
这篇的题目极富震撼力,于是,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
我上课的时候还有一些环节设计得还不是那么合理。
如:第一个环节就是开场的那个关于黄河的画面,应该让学生谈谈自己看到画面后的感受,不应该先入为主。
播放画面时应该把音乐放大点声,让学生感到震撼。
第二是课堂时间调控方面还不够合理,重点内容花的时间不够。
《怒吼吧,黄河》教学反思2
这篇文章的题目极富震撼力,于是,我从课题中的“怒”字入手,
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去感悟黄河的“怒”、诗人的“怒”、作曲家的“怒”、演剧队的“怒”、延安军民的“怒”、全中国人民的“怒”,最后又以“怒”字收尾:心上一个奴!
首先,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情感,播放了一段奔腾怒吼的黄河的录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黄河的怒吼”,紧接着让学生把看录像的感受融入到文字中,激情朗读相关的段落。
诗人的激情又触发了作曲家的激情,两位艺术家的激情在碰撞,在升华。
我适时启发学生设想两位挚友相见时的心情,推想光未然朗诵时的情绪变化的原因,想象冼星海的激情被触发时的激动,引领孩子们去感悟两位艺术家的旺盛的创作激情和革命激情。
《黄河大合唱》诞生了!学生无比激动和自豪。
我又满足孩子们的要求,聆听了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真切地感受其艺术魅力和感染力。
然后要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联系时代背景来谈《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的重大意义,突破难点。
最后又以“怒”字收尾,“怒”字是心上一个奴,正是因为心中不愿意成为亡国奴,所以才发出了怒吼!至此,学生的激情高涨,热血沸腾,我抓住时机,让学生面对两位民族的骄子,倾诉自己的一腔爱国情,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