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实用】医院制度-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规定和要求,特定本工作制度。
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分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二)管理要求1、各手术相关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并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规范和流程。
2、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主动开展或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三)预防控制要点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2020年医院感染预防及控制规章标准制度全
.. ..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呼吸系统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将感染与非感染病人分室安置,病房按时开窗通风;特殊呼呼道感染病人,执行标准预防;对于器官移植、粒细胞减少症等严重免疫功能抑制患者,应进行保护性隔离,医务人员进入病室时须戴口罩、帽子,穿无菌隔离衣等。
(二)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半卧位,并尽早下床活动。
(三)训练手术后患者(尤其是胸部和上腹部手术患者)正确咳嗽排痰方式,必要时予以翻身、拍背,以利于痰液引流。
(四)昏迷患者取平卧位时,头偏向一侧。
(五)绝对卧床患者每 2 小时翻身、拍背一次。
(六)吞咽异常的病人经口喂食宜量少、缓慢,以防误吸。
(七)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症,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如要插管,尽量使用经口的气管插管。
(八)对气管插管或切开病人,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九)注意患者口腔卫生,使用洗必泰漱口或口腔冲洗,每 2-6 小时 1次。
(十)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 1 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及时更换;湿化器内添加灭菌水,每天更换。
(十一)冷凝器应始终保持在最低位,冷凝水及时倾倒,不可使.专业资料 ... .. ..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十二)一次性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机螺纹管严禁重复使用。
(十三)呼吸机外表面清洁消毒每日一次,包括界面、键盘、万向臂架、电源线、高压气源管路等。
污染严重和呼吸机用毕终末消毒时,须用 75%医用酒精擦拭触摸屏式操作面板,擦拭时应避免液体进入呼吸机内部。
(十四)人工气道 / 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尽量减少机械通气和插管天数。
在拔插管或解除气囊前,需将插管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十五)呼吸机各部件消毒后,应干燥后保存备用,保存时间为一周,过期应重新清洗消毒。
(十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送检标本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十七)严格按卫生部《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清洗、消毒支气管镜。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与管理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监督。
2. 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工作。
3. 各临床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4.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培训和考核。
三、感染源的管理1. 严格执行入院、转科、出院的传染病筛查制度,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病患者。
2. 对疑似或确诊传染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3. 对医院内的感染源,如感染性疾病科、重症监护室等,应加强管理,防止感染源的扩散。
四、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评估1. 建立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医院感染的发生进行定期调查、统计和分析。
2. 对重点部门、重点部位、高危人群和主要感染部位进行感染风险评估,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 对医院感染发生的科室和个人进行追踪调查,查找原因,采取改进措施。
五、消毒与灭菌1. 医院应配备完善的消毒设施,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
2. 对医疗器械、药品、血液及血液制品、食品等进行严格的消毒灭菌处理。
3. 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病原体的传播。
六、手卫生与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应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诊疗操作前后应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
2. 医务人员应根据诊疗操作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护目镜等。
七、环境清洁与通风1. 医院应保持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处理。
2. 医院应保证充足的通风,提高室内空气质量。
八、医疗废物管理1. 医院应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规定,防止医疗废物的污染。
九、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1. 医院应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预防意识。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
为了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1. 医院应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监督。
2.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由医院领导、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检验部门、消毒供应部门、感染性疾病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3.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解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中的问题。
4. 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具体实施。
5. 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医院感染监测、调查、培训、宣传教育等工作。
二、监测与报告1.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
2. 医院应设立医院感染监测小组,负责医院感染的监测和分析工作。
3. 医院感染监测小组应定期对医院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4. 医院应建立医院感染报告制度,对医院感染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统计分析。
5. 医院感染病例应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风险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
三、培训与教育1.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 医院应开展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3. 医院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能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能力。
四、消毒与灭菌1. 医院应建立健全医院消毒与灭菌制度,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灭菌质量。
2. 医院应配备合格的消毒灭菌设备和人员,确保医疗器械和环境的消毒灭菌质量。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前言在医疗行业中,医源性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不仅给患者的恢复过程带来了困扰,同时也对医疗机构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和探讨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
二、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概述为了规范和加强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相关职能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有关规定和标准,重点包括以下方面:2.1 感染预防与控制机构的设置重点部门医院应当设置专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机构,这个机构通常称为院感办公室,其主要职责如下:•对医院内可能存在的感染源进行评估和控制•制定、完善和实施各项感染预防措施•组织开展各种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的感染预防知识和操作技能•定期对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2.2 感染控制的“五大环节”感染预防与控制的“五大环节”对于重点部门医院的预防工作至关重要:•手卫生: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的意识和规范,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严格执行洗手程序和消毒操作;•环境卫生: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对医疗器械和物品进行消毒,确保医院内部干净整洁;•患者管理:对于可能带有病原体的患者,要进行严格隔离措施,避免病原体的传播;•食品安全:医院内的食品安全也是影响患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医院应该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管理标准;•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的使用和管理也间接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医院应该建立健全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加强器械的维修、保养和消毒。
2.3 医护人员的要求对于医护人员来说,除了加强感染预防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还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严格规范手卫生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医疗器械使用前的检查和消毒必须到位;•遵守医院的隔离措施和管理规定,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2.4 医疗质量的监控医院要求建立健全医疗质量监控体系,包括良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和记录管理,确保医院内的每一起感染事件都能得到及时、全面的记录和分析,及时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重点部门作为医院感染的高风险区域,其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尤为重要。
本文从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防控措施、培训与教育、监测与评估等方面阐述了的内容。
一、组织架构1. 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与协调。
2. 设立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具体实施与监督。
3. 重点部门设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小组,负责本部门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二、制度建设1. 制定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工作内容和要求。
2. 制定重点部门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针对高风险环节制定具体防控措施。
3. 制定医院感染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感染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置。
三、防控措施1. 严格的手卫生管理:重点部门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手卫生规定,保证手卫生质量。
2. 严格的无菌操作:重点部门医护人员在执行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循无菌原则,防止病原体传播。
3. 强化物品管理:重点部门使用的物品必须经过严格消毒灭菌,避免交叉感染。
4. 环境卫生管理:保持重点部门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灭菌,减少感染风险。
5. 患者管理: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根据风险等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6. 员工管理:加强员工健康监测,提高员工感染预防意识,降低感染风险。
四、培训与教育1. 开展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重点部门工作人员的感染预防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定期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考试,确保工作人员掌握相关知识。
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确保其熟悉相关工作要求。
五、监测与评估1. 建立感染监测体系,定期收集、分析感染数据,掌握感染趋势。
2. 对重点部门感染事件进行调查,查找原因,制定针对性的整改措施。
3. 定期对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总之,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和范围:制定“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的目的在于,通过规范医疗废物的管理,实现对医疗废物潜在危害的源头防控,有效降低其对医务人员、患者及环境的影响。
本制度的核心是强化对医疗卫生机构中关键部门和重点部位的管理,确保医疗废物从产生、分类、收集、转运、储存到最终处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得到严格控制。
该制度适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所有科室和部门,尤其是那些直接涉及感染性废物产生的重点部门和部位,如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感染病区、检验科、消毒供应中心等,旨在通过细致化管理,保障医患健康与生态环境的安全。
二、定义: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质。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这些废物,根据其特性,医疗废物被细分为以下五大类:1. 感染性废物:指那些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能够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或皮肤等途径传播疾病给人类的废物。
此类废物包括但不限于:- 使用过的医疗器材,如注射器、针头、输液器等;- 污染的纱布、棉签、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
2. 损伤性废物:指那些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锐器,如:- 医用锐器,如手术刀片、缝合针、注射针头等;- 玻璃制品,如试管、培养皿等。
3. 病理性废物:主要包括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含有大量病原体的废弃人体组织、器官以及医疗实验动物尸体等,例如:- 手术切除的病变组织、器官;- 医疗实验动物的尸体。
4. 药物性废物:指因过期、不合格、淘汰或因其他原因而废弃的药品及其包装材料,包括:- 过期的或淘汰的药品;- 病人未使用完的药品;- 因质量原因被废弃的药品。
5. 化学性废物:指在医疗、科研等活动中产生的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特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 实验室废弃化学试剂;- 医疗器械的消毒剂和清洁剂;- 医院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化学污泥。
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及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XXX感染预防与控制1.按照卫生部要求,将呼吸道发热门诊、肛肠门诊和传染病科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医疗救治体系。
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2.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疾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3.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4.遇特定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肠道传染病等)流行时,视必要开设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接到上级行政部门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及相关要求时,及时启动预警程序。
5.对确诊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措施,对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和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需转诊病人应当使用专用车辆,用后及时消毒。
6.感染性疾病门诊:1)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等疾病患者的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区、检验室、放射检查室、病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处置室和抢救室等。
2)各区配备必要的医疗、防护设备和手卫生设施,安装非手触式水龙头。
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和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执行手卫生管理,必要时戴手套。
3)有专人负责门诊日志、住院登记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管理工作,及时、准确报告传染病,并规范记录内容。
4)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病人提供口罩。
5)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加强诊室通风,每天2次对空气、医用物品、物体表面等进行清洁和消毒,遇污染时及时消毒。
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范处置医疗废物。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目的为了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和医务人员健康,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临床科室。
三、依据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规范》、《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480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制定。
四、内容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2.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医院空气净化管理制度》、《病房消毒隔离制度》,清洁、消毒灭菌工作符合要求,保持病房环境清洁,通风良好。
3.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合理膳食,提高机体抵抗力。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5.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每天更换,同时更换湿化液,湿化液灭菌注射用水。
6.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7.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度。
8.鼓励手术病人术后尽早下床活动,指导术后病人有效咳嗽排痰。
9.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接触病人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11.使用呼吸机患者,预防与控制参照《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预防控制制度》。
12.对疑似或确诊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感染管理部门。
13.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分析和反馈,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14.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预防和控制培训,提高感染预防意识和能力。
15.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病原体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避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16.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管理和预防感染的意识。
五、组织实施1.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计划。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Ⅰ、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进行长期、系统、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Ⅱ、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门的医院感染的管理,采取具体预防措施,结合医院感染监测,如果发现有医院感染时,按照医院感染散发、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执行。
Ⅲ、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督查,其督查内容按安徽省实施《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细则及安徽省二级医院院感标准执行,督查结果与劳务分配挂钩。
? ?一、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与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按照《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要求,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并纳入我县医疗救治体系。
设立感染性疾病科的传染病分诊点,其设置应相对独立,建筑布局合理,标识清楚,工作流程明确,适用标准预防。
? (二)严格遵循隔离预防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建立并落实感染性病科各项规章制度、人员职责、工作流程和感染性疾病病人就诊流程。
? (三)、提高对传染病的筛查、预警、防控能力和诊疗水平。
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制定预检处和感染性疾病科门诊、临床各科门诊、病房接诊医师的工作职责,明确规定对来诊的病人必须进行传染病预检程序。
? ?从事传染病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 ?(四)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肠道等特定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 ?(五)接到卫生部和省、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及时加强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背景介绍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患者在接受医疗过程中因病原微生物的侵袭而引起的感染。
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医院需要建立完善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二、制度目的1. 提高医院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水平;2.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3. 规范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确保制度的执行。
三、制度内容1.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划分(1)根据医院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2)重点部门可包括手术室、ICU、感染科等;(3)重点部位可包括手术器械、洗手间、病房等。
2. 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建立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相关制度;(2)制定并执行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范,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废弃物处理等;(3)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4)加强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管理,确保其安全和有效性;(5)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医院的卫生环境;(6)加强感染监测和报告工作,及时掌握感染状况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3. 感染预防与控制评估(1)定期对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进行评估;(2)评估内容包括制度执行情况、感染发生率、感染监测和报告情况等;(3)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四、制度要求1. 制度的执行应严格按照像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确保合法合规;2.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的负责人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3. 医务人员应按照制度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有效性;4. 感染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5. 制度的执行情况应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五、总结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是保障患者安全和健康的重要措施。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下呼吸道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减少或消除口咽部和胃肠道病原菌的定植与吸入,防止内源性感染的发生(一)改进营养支持治疗方法,尽可能采用胃肠营养,避免误吸。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病情允许尽可能采取半卧位,特别是对机械通气患者,控制胃内容物反流;预防应急性消化道溃疡。
(三)加强口腔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二、切断外源性感染传播途径(一)接触、诊疗、护理病人前后严格手卫生,必要时戴手套。
(二)加强呼吸机、雾化器管道的消毒灭菌工作,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切开适应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无创通气;(三)对气管插管或切开患者,吸痰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前、后,医务人员必须遵循手卫生制度。
(四)呼吸机螺纹管每周更换1次,有明显分泌物污染时则应及时更换;湿化器添加水使用灭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冷凝水应及时做为污水清除,不可直接倾倒在室内地面,不可使冷凝水流向患者气道。
(五)对于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每天评估是否可以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六)正确进行呼吸机及相关配件的消毒。
1.消毒呼吸机外壳、按钮、面板,使用 75%酒精擦拭,每天2 次。
2.耐高温的物品如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金属接头、湿化罐等,首选清洗消毒机清洗消毒,干燥封闭保存。
不耐高温的物品如某些材质的呼吸机螺纹管、雾化器等,应选择高水平消毒方法,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等浸泡消毒,流动水冲洗、晾干密闭保存。
3.不必对呼吸机的内部进行常规消毒.三、改善宿主条件、提高机体免疫力(一)协助和指导病人翻身、拍背、咳嗽、深呼吸和及早下床活动。
(二)控制病人术后咳嗽、深呼吸的疼痛。
(三)尽早拔除气管内插管,拔管前将气囊以上的气管分泌物清除干净。
(四)做好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或MRSA 携带者的隔离工作。
(五)提高机体免疫力,特殊病人做好保护性隔离工作。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5篇)
重点部位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2、重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手术室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须更换衣、裤、鞋、帽,不戴戒指、手镯,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不带私人用物进入工作区,工作场所不得进食。
语言与行为符合要求。
2、进入无菌区须带圆顶帽、口罩,注意头发、鼻孔勿外露,严重上呼吸道及皮肤感染者,不宜参加手术。
3、院外参观者,须持介绍信,经医教科同意后方可进手术室参观。
参观者须遵守手术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每台手术参观人数控制在2-____人之内,参观者只能参观指定的手术,不得任意出入其它手术间,不得随便走动及串室。
4、手术病人入室前必须更换清洁的专用衣、裤、戴帽、换鞋或穿袜套。
5、工作人员外出必须更换工作衣、裤、鞋。
二、环境管理1、手术室应保持环境整洁、无尘、无蚊蝇。
每晨用湿抹布擦拭全部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手术灯,并进行空气消毒。
2、每日各手术间彻底打扫一次,地面用1。
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拖把分区专用,标志明显,用后经消毒夜浸泡后晾干备用。
3、手术过程中发现地面血迹随时清洁。
每台手术前后湿式擦拭室内物表,手术结束应及时整理用物,用1:100施康Ⅰ号消毒液拖地面,并进行空气消毒。
每月空气细菌培养一次,有据可查。
4、保证新风机组正常运作,每天术前____小时开启层流系统,术后至少运行半小时才能关闭层流系统。
5、拖鞋每日用1。
200施康Ⅰ号浸泡后清洗晾干备用,鞋柜用消毒液擦拭。
6、洗涤间应保持清洁,下水道、洗手间洗手后及时处理干净,水池每天洗净擦干。
男女更衣室、值班室保持整洁无味。
重点部门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防控制度与要求
为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我院院内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规定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定本制度。
(一)急诊科、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自成体系,设单独出入口 .(二)根据本院实际制定门、急诊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三) 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人,应指定到隔离诊室就诊,已被污染的区域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确诊的传染病人要及时登记和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报医务科。
(四)保持各室空气清新,定时开窗通风;地面湿式清扫,每天2 次;诊桌、诊椅、诊查床、平车、轮椅等应每日湿抹 2 次,被血液、体液污染后及时擦洗和消毒;各种急诊监护仪器的表面应每日清洁,污染后及时清洁和消毒.(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的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六)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必须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不得重复使用。
(七)使用中消毒液保持有效浓度,根据其性能定期监测并有记录;根据医院感控科规定要求定期对各类无菌物品的消毒灭菌效果进行监测,符合要求有记录。
(八)各诊室应配置适合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洗手液、干手设备和快速手消毒剂,医务人员操作先后均应认真洗手或者手消毒.(九)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空气、地面、物体表面等)有记录。
诊室、治疗室、观察室、厕所等使用的清洁工具(抹布、拖把等)分区使用,用后分别清洗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定点放置,有标识。
(十)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采集、密闭转运、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一)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晰.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分开存放,物品定位放置。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依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及全体医务人员。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控结合,全面管理,持续改进的原则,确保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分管院长、医务处、护理部、门诊部、住院部、感染性疾病科、消毒供应室、临床检验科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下设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对全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反馈和改进。
第七条各科室应设立感染监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及医务人员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实施和监督。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八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通过接触、空气、飞沫等途径传播。
第九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遵循隔离预防原则,根据患者病情和病原体特点,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第十条加强消毒灭菌工作,确保诊疗器械、物品及环境的清洁、消毒和灭菌质量。
第十一条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进行手消毒。
第十二条加强呼吸道管理,对呼吸道感染患者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第十三条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室内外环境整洁,预防病原体传播。
第十四条加强药品和医疗用品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感染药物,防止耐药菌的产生。
第十五条加强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教育,提高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意识和能力。
四、感染监测与报告第十六条医院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系统,对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定期调查、分析和反馈。
第十七条医务人员应主动报告感染病例,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感染暴发。
第十八条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收集、分析、反馈感染监测数据,为临床提供感染防控指导。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
重点部门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院各科室、部门和人员在医疗、护理、科研、教学等过程中的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
第三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全程、综合的原则,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第四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全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确保各项措施的落实。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院长、分管副院长、医务部门、护理部门、感染管理部门、临床科室、消毒供应室、检验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第六条感染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制定和修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组织感染预防与控制培训,开展感染监测和风险评估等。
三、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第七条手卫生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诊疗操作前后、处置血液、体液和分泌物等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进行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2. 加强手卫生设施的配置,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使用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
第八条个人防护1.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操作时,必须按照规范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帽子、手套、隔离衣等。
2. 加强个人防护用品的配置,确保医务人员能够随时使用。
第九条环境清洁与消毒1.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定期进行消毒,特别是患者密集区域和诊疗设备。
2. 严格执行消毒剂的使用规范,确保消毒效果。
第十条医疗设备与器械管理1. 医疗设备与器械必须按照规定进行清洁、消毒和灭菌,确保其安全使用。
2. 加强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确保消毒供应室的设施、设备和人员符合要求。
第十一条感染监测与风险评估1. 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及时发现和报告感染病例,分析感染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2. 定期进行感染风险评估,针对高风险科室、环节和人群,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领导1. 成立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分管院长、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担任成员,全面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2. 各科室设立感染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负责本科室的感染管理工作。
三、重点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1. 严格分区管理:将医院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明确各区域的人员流动和物品传递要求。
2. 加强医务人员培训: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其防控意识。
3. 强化手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诊疗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触摸物品前后等情况下必须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4.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对手术、穿刺、插管等操作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操作过程的无菌性。
5. 加强环境消毒:定期对重点部位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病房、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确保环境清洁、卫生。
6. 严格隔离措施:对疑似或确诊感染患者,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7. 加强物品管理:对医疗器械、药品等物品进行严格管理,定期检查、维护,确保物品质量。
8. 加强监测与报告: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体系,对重点部位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感染病例。
四、具体措施1. 下呼吸道感染:将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严格执行呼吸道感染病人的诊疗操作规范,加强病房通风,减少交叉感染。
2. 皮肤软组织感染: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加强手术室的清洁、消毒,预防术后感染。
对感染伤口及时处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3. 泌尿系统感染:严格执行导尿操作规范,减少导尿次数,加强导尿管、尿袋的清洁、消毒,预防尿路感染。
4. 消化系统感染:加强患者饮食管理,确保食品安全,预防肠道感染。
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制度
黄南州藏医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为进一步加强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并规范我院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下呼吸道感染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等规定和要求,特定本工作制度。
一、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分类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
(二)管理要求1、各手术相关科室要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并落实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工作规范和流程。
2、加强对临床医师、护士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掌握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工作要点。
3、主动开展或配合感染管理科开展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逐步降低感染率。
4、严格按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关规定,正确、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5、定期分析、评估患者发生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做好各项防控工作。
(三)预防控制要点1、手术前。
(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
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
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
(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
(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
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
(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制度-下呼吸
道感染含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1、严格执行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应分开安置,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并根据病原体、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
3、保持病室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定期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并达到相应的卫生学要求,房屋改造时要预防军团菌和曲霉菌污染。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COPD、血液病等),严格掌握机构通气指征,尽量采用无创通气。
限制插管的留置时间。
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5、重复使用的呼吸机回路管道、雾化器等应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雾化器及其管道、面罩等应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呼吸机管路避免频繁更换(一般情况下每周更换1~2次,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应及时更换);集水器应处于低位,冷凝水要及时倾倒,避免倒流入肺。
6、吸氧病人应加强呼吸道湿化,湿化瓶内应为无菌蒸馏水,且应每24小时更换。
7、注意口腔卫生,防止口咽部分泌物吸入。
病情许可时采取半卧位,控制进食速度和量,尽量避免使用H2受体阻滞剂和制酸剂,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8、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定时翻身拍背,以促进排痰。
手术病人术前应戒烟,术后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尽早起床活动,避免使用镇静剂。
9、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和操作前后应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诊疗护理操作时应戴口罩,接触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时应戴手套(手部皮肤有破损必须戴双层手套),对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的操作时应戴防护眼镜,必要时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围裙。
10、不宜常规使用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
实用医院制度
加强制度完善,冲刺等级评审
以病人为中心,提高医疗水平
齐心协力、鼓足干劲、全力迎接“三甲”医院复审。
创“三甲”是每一个人的事,重在全院参与。
以“创三甲”为契机,加强医院内涵建设,全面提高医疗水平。
人人都是得分手,“三甲”复审作贡献。
加强医院文化建设,争创“三甲”医院称号。
热烈欢迎三甲评审工作组莅临检查指导
全院参与,共创“三甲”。
加班加点只争朝夕时不我待誓过三甲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转以评促管
三甲目标困难大,创建要靠你我他。
争创三甲院,全员齐努力。
树岗位新风,争“三甲”荣誉。
加强细节管理,推进学科建设。
提高医疗质量,构建和谐医院。
完善管理机制,规范服务行为。
以医院等级评审为契机,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抓机遇,凝心聚力谋发展;重实效,全力以赴迎评审。
促进医院的内涵建设,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