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小班家长会讲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园共育—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小班家长会讲座
各位家长:下午好!
今天我有幸与在座的各位家长共同探讨幼儿教育的一些问题,心里还真有点忐忑不安,因为在座的不乏有教育专家,有见解独到的育儿高手,有的还积累了丰富的育儿理论、育儿经验。但不管怎样,今天坐在这儿,我们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孩子。现在,我将自己在多年幼儿教育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思考与大家做一些交流。
首先,我想请大家看几段录像。(放幼儿生活片段录像)
《
我想,看了这些片段后,在座的家长们肯定会有不少想法。
有的父母会很惊讶,自己的孩子还有这些能力!自己吃饭、穿衣、上厕所,我们在家里怎么就没发现呢也有的家长会想幼儿园的老师也太辛苦了,为孩子穿脱衣,上厕所拉裤子,累得腰酸背疼的。
下面我还想与大家分享前不久看到的一个新闻故事。(可能有些家长也看到过。)央视《新闻调查》栏目播放了“神童”魏永康独特的成长经历。1983年出生于湖南的魏永康两岁就认识1000多个汉字,4岁掌握初中文化,8岁上县属重点中学,13岁以高分考上重点大学,17岁考上中国科学院的硕博连读。十九岁时,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识结构不适应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学。为什么会这样呢
魏永康的妈妈认为: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于是她包下了所有的家务活。魏永康上大学时,他的妈妈一直在他身边陪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后来,他孤身北上求学,没有母亲的照料,他无法安排学习和生活,最终,已读3年研究生的他被劝退回家。
“神童”魏永康演绎了一幕现代版的《伤仲永》。魏永康走过的这段人生历程,委实启人深思。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自理能力和自立精神比高智商,高分数要重要得多。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即使再聪明,成绩再好,也无法适应社会的生活,也不能叫成材。
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小班阶段。
】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主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一、什么是生活自理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
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吃饭;饭前便后洗手;吃完饭自己用毛巾擦嘴;自己搬小椅子进教室;自己穿脱简单的外套等等,刚才我们也看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有差异的,总的来说,如今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我们经常会感叹:为什么呢
二、导致幼儿生活自立能力差的原因
1.家长的溺爱
如今的家庭构成大多是四老二青一小,孩子成为每个家庭的核心,是家长的“掌中之宝”“小皇帝”、“小太阳”,在家许多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许多爷爷奶奶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认为喂孩子吃饭、帮孩子穿脱衣裤是义不容辞的事。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吃饭,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可以不客气地说,一些幼儿的自理能力就是被家长的溺爱给扼杀了。我奉劝我们的爷爷奶奶,一代管一代,你最多负责儿孙的温饱,教育的任务让还是让年轻的爸爸妈妈来承担。
2.家长不重视自理能力的培养。(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就像那个神童魏永康的妈妈。认为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至于动手能力,现在差不多就行,长大了自然就会了,现在的大人有几个不会自己吃饭的。
:
第二种情况是家长不了解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大脑发育的促进作用。马克思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大脑的发展息息相关。现在不少的独生子女家庭,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殊不知,手脚能力的锻炼也能促进大脑的发育,这是早被医学研究所证实了的。
3.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困难时,有些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方法,而是去代替孩子做,让孩子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
4.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因缺少激励的方法就只有代替孩子去做,使得孩子动手能力不能得到强化而形成习惯。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的意识。
不知家长有没注意到,孩子3岁以后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事情都要“我自己来”。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独立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二)采用多种形式,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技巧。
1.通过示范练习,向幼儿传授自理能力的方法。
&
孩子小自理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强,我们通过正面(注意不要反面示范)示范,让孩子看清自理的正确方法,用简明的提示,让孩子了解完成基本动作的要领。然后让他们去模仿、练习。如天气凉了,好多孩子感冒了,流鼻涕现象严重,但会擦鼻涕的幼儿寥寥无几。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有鼻涕了,一些孩子主动寻求老师帮助:“老师我有王龙。”有些孩子干脆自己擦,用袖子一来,鼻涕跑到腮帮上了,也有为数不少的一些孩子,总是坐等别人来关心,直到鼻涕流到嘴里也无动于衷。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有必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正确擦鼻涕的方法。我示范给孩子看,拿一张纸对折一下,盖在鼻孔上,大拇指食指从两边捏住鼻孔,挤出鼻孔里的鼻涕,然后再按刚才的方法擦干鼻下的鼻涕,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以后孩子有了鼻涕,我们提供餐巾纸,让孩子练习擦。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多数幼儿便能掌握擦鼻涕的基本方法。
(2)通过游戏活动,让幼儿学习自理能力的技能。
如在我们的娃娃家添置一些娃娃碗筷、衣服等等,运用“我是妈妈来喂饭”、“我帮娃娃穿新衣”等游戏来教给孩子一些动手的技能。
(3)运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激发幼儿自理能力的兴趣。
在洗手的时候,发现孩子把手伸在水龙头下,让手沾了点水就好了,也不搓,也不擦,这样怎么能洗干净呢!我们就编了首儿歌教孩子洗手。儿歌是这样的:卷袖子,卷袖子,手心手心搓搓搓,手背手背搓搓搓,换只小手再搓搓搓,一二三,甩三下,擦擦手。
穿脱衣服,对孩子来说比较难,如果加上了儿歌,孩子就有学习的兴趣了,效果也会好得多。穿衣服的儿歌是: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这样就能激发孩子动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我服务的能力。孩子们在边说边玩中,学到一些吃饭、穿衣、整理玩具等基本技能。(请家长跟着老师一起做)
(4)激发幼儿的好胜心,竞争之中促自理。孩子活泼好动,有时,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以激起他的好胜心,跃跃欲试。我们可以抓住幼儿这一特点,设计一些有趣的比赛活动,以竞争促发展,促进幼儿自理能力的提高。例如在中午起床时可以举行穿衣比赛,第一名贴笑脸花等方法来激励幼儿。在家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比赛,家长可有意放慢速度,让孩子赢,让孩子体验成功感,当孩子掌握正确方法后,家长可以慢慢提高要求,逐步增加难度。
(三)、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
孩子动手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在日常生活中诸如吃饭、穿衣、入厕、擤鼻涕、整理玩具等环节,都应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让孩子练习。比如:开始学习穿衣服时,可以先帮孩子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