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第2课时)》教学课件
(第二课时)
《汉族民歌赏析》(第二课时)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2》
1.复习了汉族民歌体裁的相关知识; 2.深入学习了劳动号子在节奏上的特点; 3.号子常用的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有并置式、嵌入式; 4.能够准确歌唱《打硪歌》的片段; 5.亲身体验《澧水船夫号子》片段,分析其节奏、速 度等音要素在民歌艺术表现中的重要作用。
高中音乐
课后作业
1.请跟随音频演唱《打硪歌》《脚夫调》《幸福歌》,加深对 民歌不同体裁的认识与理解;
2.运用课上所学方法思考《军民大生产》《打支山歌过横排》 《一根竹竿容易弯》等汉族民歌分属哪个民歌色彩区。
高中音乐
V
缺角音的徵调式
《汉族民歌赏析2》
聆听西南地区《弥渡山歌》,感受歌曲节奏、 旋律的特点。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整首歌曲分为起 平 落三个部分。
高中音乐
引腔部分
高中音乐
引腔部分
高中音乐
中间部分
高中音乐
中间部分(6、3、5)
高中音乐
纯四度、纯八度跳进
《汉族民歌赏析2》
请同学们判断这首歌曲的节拍,同时请关注歌曲节奏的特点。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2》
小调节奏 规整、变化乐
125
高中音乐
135
《汉族民歌赏析2》
在我国江汉平原一带,有很多的汉族民歌都是以 1-2-5或1-3-5 这三个音构成的,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 音乐文化现象,学术界称之为“三声腔” 。
高中音乐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2》
西北地区 信天游
高中音乐
《汉族民歌赏析2》
中国汉族民歌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这是一首陕西民歌,改编 于70年代,由三首 民歌组 合改编而成。
• “山丹丹”指杜鹃花,又 名“映山红”,春季开花, 野生在山坡上,生命力较强。
• 鲜红的色彩极为热烈耀眼, 使山坡田野充满生机。歌曲 以它象征革命蓬勃发展生动 贴切。
山歌
山歌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情感的 民歌,传统山歌中最常见的内容是爱 情和苦难。山歌常在户外歌唱,曲调 多高亢、嘹亮,节奏多自由、悠长, 歌词多为即兴创作。
唱歌的人们在干什么?
《川江号子》
歌曲演唱的方式有何特点? 为何采用这种方式演唱,能否 换成其它的方式演唱?
“一领众和”
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的民间歌曲,
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在集体劳动 中为了统一步伐,调节呼吸,释放身体负重的 压力,劳动者常常发出吆喝或呼号。这些吆喝、 呼号声逐渐发展为有丰富内容的歌词、有完整 曲调的歌曲形式。一领众和是劳动号子的主要 特点
“劳动号子”的种类
(1)搬运号子:在装卸、挑担、推车等劳动中歌唱; (2)工程号子:在打夯、伐木、采石等劳动中歌唱; (3)农事号子:在打麦、舂米、车水等劳动中歌唱; (4)渔船号子:在水运、打渔、 山歌 自由悠长 高亢嘹亮 山野田间 抒发感情 号子 律动性 粗犷沉重 劳动中 统一步伐
山歌悠扬 号子嘹亮
想一想?
什么是民歌?
产生 表达 发展
民歌是劳动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 即兴创作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 思想感情的歌曲,通过口传心授 在群众世代相传中不断得到加工 提练,具有集体创作和不断变异 的特点。
我国汉族民歌数量巨大,风格各异,有多种分类方法,今天我们要学习的
是按照民歌体裁的分类. 按照体裁的不同民歌可分为号子、山歌和小调三种。
闻名的汉族民歌
闻名的汉族民歌民歌分区东北平原民歌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部、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都是是一具沿海平原地带。
使用东部北方方言。
这个地方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
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包括山西、陕西中部与北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
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
使用西北方言。
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
其次为秧歌、小调。
全国著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不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
使用江淮方言。
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
著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包括江苏南部、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
使用方言为吴语。
民歌以小调为主,著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包括福建大部、XXX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
福建与XXX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XXX当地汉族向来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点戏曲、讲唱音乐等。
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著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部,广西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
使用粤方言。
过去广阔渔民为该区一具重要的社会阶层。
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
著名的曲目有《降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
使用西南方言。
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
著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汉族民歌
• 情景变化:平稳进行--遇风暴闯险滩—回归平静
• 演唱形式: 大多为一领众和
文化理解
• 民族音乐学家认为, 汉族民歌色彩区可分为东北色彩区、
西北色彩区、西南色彩区、长江中下游色彩区和客家色彩 区等。
• 相同: 《赶牲灵》和《小河淌水》同属于山歌,都有节
奏自由、乐句不工整等山歌的共性。
• 不同: 但由于这两首歌曲属于不同的地域,因此在调式、
旋律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思考:这首民歌带我们的情绪是怎样的? 演唱形式是怎样的? 总结号子的音乐特色
• 2、中国民歌博大精深,积淀丰厚,极具审美价值, 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值得世代 珍惜和传承。
• 3、学习中国民歌,熟悉并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 强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澧水船夫号子的音乐特点
• 旋律速度: 气势磅礴 慷慨激昂 慢----快----慢• 力源自:适中---渐强----变弱
中国民族民间音乐 ----汉族民歌
民歌
•
民歌即民间歌曲,是人民群众在长期
的劳动生活中,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
百,一代传一代不断加工而成的,具有鲜
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风采。
• 民歌的特点是:口传心授,篇幅短 小,即兴兴强。
• 图片
文化理解
1. 信天游又叫顺天游,是流行于陕北、陇东以及宁夏 陇东盐池县一带的山歌。信天游的产生,与当地地理环 境和人民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脚夫们即兴编唱,用高 亢悠长的音调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信天游是黄土高坡 的特定产物。 2. 信天游的歌词,不拘泥于一定的格式,没有固定的 韵律,比较自由。
歌曲赏析
• 《小河淌水》是一首来自大理白族自治州 弥渡县的云南民歌,当地把它称为弥渡山 调子。歌曲节奏自由、从容、舒展,有 “东方小夜曲”之称。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
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二单元《民歌风》,具体内容为第四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重点介绍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2. 通过学习不同类型的汉族民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及其分类。
重点:山歌、小调、号子三种类型的汉族民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音响设备、钢琴。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民间艺人演唱的汉族民歌,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民间艺人的演唱,体验汉族民歌的风格。
4. 例题讲解:分析《茉莉花》这首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山歌的艺术魅力。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类型的汉族民歌,如小调、号子。
7. 课堂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特色和魅力。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山歌、小调、号子代表作品:《茉莉花》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你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艺术特点、分类及代表作品。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搜集其他民族的民歌,了解其艺术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民族音乐活动,如民歌比赛、音乐会等,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讲解;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的关键信息展示;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汉族民歌的体裁
汉族民歌的体裁有山歌、田歌、牧歌、小调、风俗歌、时政歌、仪式歌、舞曲等。
1。
山歌:分为一般山歌和放牧山歌,前者由一人唱,多声部重迭;后者多为集体合唱,男女声二部以上的重叠演唱较普遍。
2。
田歌:是农民在耕作中即兴编唱的抒情歌曲,又称“号子”。
3。
牧歌:是游牧民歌的泛称。
4。
小调:一种结构短小、节奏规整的歌曲。
5。
风俗歌:是民间在节日或庙会上演唱的歌谣。
6。
时政歌:是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问题而创作的政治歌曲,它往往表达群众的政治愿望。
7。
仪式歌:用于各种仪式场合演唱的歌曲,大都颂神赞祖或悼念死者。
8。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9。
新民歌: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产生的新歌谣。
新民歌包括新诗(抒情诗)、新词、新曲三类。
10。
船歌:又称渔歌、船夫曲。
是在江河湖海中作业的船工们在行船时即兴编唱的歌曲,其曲调随着船行水流的变化而变化,大都表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生活的乐趣。
11。
林区山歌:主要是鄂伦春族的山歌。
12。
客家山歌:客家人的山歌是用方言吟唱的山歌。
13。
田秧山歌:用田秧时唱的山歌。
6。
舞曲:是一种用舞蹈形式表演的歌曲,主要有“秧歌舞曲”、“花鼓灯舞曲”等。
7。
地秧歌:旧时北方秧歌中常用的歌曲形式,如单人舞、双人舞、集体舞等。
8。
扭股子:舞蹈,又称“踩寸子”,是北方秧歌中最常见的舞蹈形式。
扭股子动作比较简单,不同角色有不同的步法和造型,有很强的可舞性,常常伴有高难度的队形变化。
9。
社火歌:社火歌就是以歌曲形式来表演的社火节目,如旱船、高跷、竹马、秧歌等。
10。
盘歌:也叫“打花鼓”、“打花棍”,是源于民间劳动的一种歌舞形式,一般由一人击鼓领唱,众人应和,节奏可缓可急,歌词随唱随编,是一种即兴式的歌舞形式。
11。
春歌:古代把立春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志,一般的春歌指立春至惊蛰前后所唱的歌。
12。
哭嫁歌:指旧时女孩出嫁时所唱的歌。
唱词主要叙述女孩出嫁时依依不舍的心情,表达女孩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精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包括:第一章《汉族民歌概述》,讲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第二章《山歌》,分析山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并以《茉莉花》为例进行详细解读;第三章《小调》,探讨小调的音乐风格、表现手法,以《康定情歌》为例进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山歌、小调等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的认识,提升音乐素养。
3. 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山歌、小调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的理解。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特点及其在音乐鉴赏中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案、PPT课件。
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茉莉花》歌曲,引导学生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历史背景、地域特色及分类,分析山歌、小调的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并简单介绍其特点。
4.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茉莉花》为例,详细解读山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5. 随堂练习(10分钟):播放《康定情歌》,让学生分析其音乐风格、表现手法,并与山歌进行对比。
7. 课堂互动(5分钟):邀请学生上台演唱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1)汉族民歌概述(2)山歌:茉莉花(3)小调:康定情歌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写出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2. 答案示例:以《小城故事》为例,分析其旋律优美、节奏舒缓、歌词描绘生活场景等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活跃。
汉族民歌_精品文档
江苏民歌
姑苏风光
歌词:方言
旋律:婉转、流畅
(呀)
节奏:紧凑、规整 表现出江南水乡国画般的诗情画意,描绘 出一幅人间天堂的美丽画卷。
《 姑 苏 风 光 》
旋律:婉转、流畅 节奏:紧凑、规整
《 探 清 水 河 》
汉族民歌体裁
吟 小调
演唱场合 休息娱乐、农 村、城镇集市
演唱形式 独唱为主
旋律 节奏
民歌紧随时代步伐以新的形式出现 在舞台。
《澧水船夫号子》
请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根据力度 和速度的变化,你会想到怎样的场景画 面?
《澧水船夫号子》
慢 (弱)
1、太阳出来 红似火 驾起船儿 走江河
渐快(强)
2、乌云起 狂风来
紧摇橹儿 赶上前 楠竹篙子 尖又尖 一蒿撑到 天外天 大风大浪 我不怕 胆大心细 走天下
慢(弱)
3、凉风吹来 妹子儿好自在 要唱歌儿 一齐来呀 一齐唱歌多开怀
(领)同学们呀 (和)嘿嘿!
向前划呀,
嘿嘿!
加把劲呀,
嘿嘿!
使劲划呀,
嘿嘿!
乌云起呀,
嘿嘿!
狂风来呀,
嘿嘿!
不要怕呀,
嘿嘿!
赶上前呀,
嘿嘿!
摇啊摇啊,
嘿嘿!
加把劲呀,
嘿嘿!
向前划呀,
嘿嘿!
同学们呀,
嘿嘿!
胜利啦呀,
嘿嘿!
唱首歌呀,
嘿嘿!
真高兴呀,
嘿嘿!
汉族民歌体裁
吟 小调 唱 山歌 喊 号子
演唱场合
旋律:起伏大、高亢、悠长 歌词:直白、淳朴
节奏:自由
汉族民歌体裁
吟 小调 唱 山歌
演唱场合 休息娱乐、农 山间、田野 村、城镇集市
音乐课件—汉族民歌—澧水船夫号子
劳动号子
劳动号子的特点:
汉族民歌 《澧水船夫号子》
劳动号子是在人们进行体力劳作时 创作并演唱的歌曲。我们为有这样的音 乐而自豪,为有如此勤劳的祖辈而自豪, 我们将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热爱我们 今天幸福的生活。
叁
汉族民歌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 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 的一种艺术形式
汉族民歌Βιβλιοθήκη 号子体裁山歌小调
劳动号子
《澧水船夫号子》
湖南民歌
澧水船夫号子
五大段落
引号 平水 低腔过滩 高腔过滩 平板
号子的种类
五大类
搬运号子 工程号子 农活号子 渔船号子 作坊号子
民歌是民间口头流传的歌曲它是劳动人民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汉族民歌体裁汉族民歌号子山歌小调劳动号子澧水船夫号子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五大段落引号平水低腔过滩高腔过滩平板五大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活号子渔船号子作坊号子号子的种类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特点
听辨
聆听以下三段民歌段律, 它们有何异同点? 壹 贰
汉族民歌音乐鉴赏PPT教学课件PPT学习教案
• 人们休息或从事家务劳动时 用来咏第叹13页自/共26己页 的心思的
• 街头巷尾、酒楼茶馆或逢年 过节等时用来消遣助兴的
★ 表达的途径比较曲折,常常寓意 于叙说故事,或寄情于山水风物, 或借助于传说古人,婉转的表现 出内心的意思来;
★ 表现方法比较细腻,较善于表现 矛盾复杂的心情,含蓄内在的隐 衷,曲折多层的事物发展过程;
第20页/共26页
★ 江苏民歌《姑苏风光》是一首充满对 家乡热爱情感的小调。由《码头调》、 《满江红》、《六花六书》、《鲜花 调》等几个曲调连缀而成。歌曲中绮 丽曲折的润腔,体现了江南民歌柔美 婉转的风格特点。
第21页/共26页
★ 这是一首台湾的汉族童谣,也是 一首流行在闽、台地区具有代表 性的闽南语童谣。全曲四个乐句, 结构方整,衔接紧凑,以re、sol、 do、sol四个结音体现了起承转 合的“四句头”原则,其唱词亦 通过咏唱四种禽鸟的动作、叫声, 在儿童内心激发美好的情感。与 歌词相对应,其曲调也以简洁、 清淡的音乐语汇来突出儿童天真、 机敏的性格。
★ 劳动号子是直接为劳动服务的民歌。它的 音乐坚实有力、粗矿豪迈,和劳动关系十 分紧密,音乐节奏和劳动节奏紧密结合。
★ 根据不同的劳动情况可分为五种不同的劳 动号子:渔船号子、工程号子、搬运号子、 农事号子、作坊号子。
★ 劳动号子的音第乐4页/特共26征页 是简朴、粗犷、豪放。 力度、节奏性比
★ 中国民族有着广阔的疆域,众多的民 族,丰富的音乐品种。其中民歌的歌 种有千余种第,2页精/共2选6页曲目约两万余首。
中国的民歌按体裁分为三类: ★ 劳动号子
★ 山歌 ★ 小调
第3页/共26页
★ 人们从事沉重的劳动时,为了统一号令、 协同动作和振奋精神而唱的歌。劳动号子 虽然也有曲调,但主要强调节奏以便人们 在同一的有规则的节奏中进行劳动。因为 号子大都是喊着唱的,所以一般也叫“喊 号子”。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
2024年最新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音乐鉴赏教材第四单元《民歌风韵》中的第二章《汉族民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同时结合具体曲目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2. 通过对具体曲目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汉族民歌的分类及艺术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教学PPT等。
学具:笔记本、笔、音乐课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汉族民歌的魅力,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结合PPT进行讲解。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茉莉花》为例,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的特点。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其他汉族民歌的旋律、节奏、歌词等特点,并派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拓展(10分钟):介绍汉族民歌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如流行歌曲、电影音乐等。
7. 课堂反馈(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感受,鼓励学生课后继续学习民族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汉族民歌》2. 内容:汉族民歌的起源与发展汉族民歌的分类汉族民歌的艺术特点《茉莉花》旋律、节奏、歌词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进行描述。
2. 答案示例:歌曲:《小河淌水》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例题、随堂练习等形式,使学生了解了汉族民歌的起源、发展、分类及艺术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简述汉族民歌的三种体裁形式
汉族民歌是中国汉族人民创作并流传下来的一种传统音乐形式,其体裁形式多样。
根据不同的风格和表现形式,汉族民歌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的体裁形式:山歌、工歌和田园歌。
首先是山歌,山歌是中国汉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流传于中国的山区地区。
山歌通常由当地的农民和牧民创作,反映了他们的生活、劳动、爱情、家庭等方方面面。
山歌的特点是朴素、质朴,旋律简单而朗朗上口,歌词表达真挚的情感和对生活的热爱。
山歌常常用于社会集会、婚礼、葬礼等场合,并通过口头传统的方式代代相传,成为当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是工歌,工歌是汉族民歌的重要分支,主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生活、工作和抗争。
工歌起源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广泛流传于工人阶级的聚集地和工业中心。
工歌的特点是饱含力量和斗争性,旋律节奏鲜明,歌词表达对困难和不平等的抗议。
工歌在劳动集会、工人运动和工会活动中常被演唱,成为工人阶级团结和斗争的象征。
最后是田园歌,田园歌是汉族民歌的另一种重要形式,主要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农田劳动和对大自然的赞美。
田园歌旋律悠扬、柔美,歌词描绘了宁静、美好的农村景象和农民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田园歌常常伴随着农民的田间劳作,也被用于农民集会和农村庆典等场合,成
为农民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综上所述,汉族民歌以山歌、工歌和田园歌为主要体裁形式,每种形式都有着独特的风格、表现方式和社会意义。
无论是朴实的山歌、斗争的工歌还是宁静的田园歌,它们都反映了汉族人民的生活、情感和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音乐财富。
汉族民歌
(课时1.2)汉族民歌教学目标:1.能认真听赏本课的七首歌曲,感受不同体裁、不同地域汉族民歌的不同特点,能简述中国民歌的发展概况。
2.能与同学合作,共同表演《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能积极参加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展示、介绍或演唱自主收集的汉族民歌及相关资料。
使他们对汉族民歌有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从而引出本课的课题——汉族民歌。
深入展开:一.劳动号子播放《澧水船夫号子》,让学生体验,交流感受。
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分组讨论交流,归纳号子的音乐特点。
播放龙舟比赛的视频,同步表现《过滩号子》,为龙舟比赛视频配音,表现音乐情境。
二.小调播放江苏小调《茉莉花》。
听赏、体验,同步旋律线手势律动,感受小调的旋律性强的音乐特点。
播放河北、东北两地的《茉莉花》,课件展示三首《茉莉花》的旋律,听赏、体验,同步节拍、节奏律动,讨论、分析三首歌曲的不同风格、色彩及旋律特点。
让学生分组演唱一段江苏的《茉莉花》。
播放具有湖南地方色彩的小调《铜钱歌》。
三.山歌播放山歌《赶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
《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属高腔山歌),是陕北“信天游”的典型传统曲调,流传于陕北、山西河套等广大地区,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下四川》是一首西北地区有代表性的“花儿”,主要流行在甘肃、青海一带。
全歌为上、下句加补充的一段体。
《小河淌水》是一首云南弥渡山歌(当地称“调子”,属平腔山歌)。
歌词质朴自然,富于想象。
全曲五个乐句。
播放改编成通俗唱法演唱的《小河淌水》。
让学生们听赏、体验,同步哼唱,比较、讨论。
提问:山歌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归纳音乐特点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播放音乐故事片《刘三姐》中的山歌对唱片段。
巡回指导学生创编歌词。
然后让学生表演山歌对唱。
巩固小结:课件展示:让学生分别回答“劳动号子”、“小调”、“山歌”体裁的概念和音乐特点。
汉族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教学设计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汉族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教材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二单元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第三节汉族民歌(作品鉴赏):《澧水船夫号子》。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鉴赏汉族民歌《澧水船夫号子》,拓展《川江号子》《黄河船夫曲》,总结劳动号子特点。
教材分析:中国民歌有着悠久的传统,分布地域辽阔,又因自然环境与方言的差异,而形成“风格上的多姿多彩,类别上大体定型”的现状。
本节课选取了《澧水船夫号子》,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音乐特点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它历史悠久、题材多样,具有丰富的旋律音调、复杂的节奏变化和多声部的音乐织体,是中国劳动号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授课面向高一学生,高中生已掌握初步的民歌知识,思维也比较灵活,所以在民歌特色的演唱与欣赏上会相对比较容易。
再加上他们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相对来说比较好,所以在体验、理解、评价、表达音乐情绪等方面也比较准确。
教学思路:由观看纪录片《船工》导入本课,更形象更直观的了解劳动号子。
让学生在演唱与聆听、回顾与新知、合作与探究中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
这节课我设计了学生表演唱能体现音乐特色的乐句环节,提高学生得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和探究的兴趣。
教学目标: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船夫号子这种民歌体裁的风格特征。
2.了解《澧水船夫号子》的唱腔板式,并对作品的结构脉络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作品四个部分的情绪变化及音乐特点。
3.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德育教育,使同学们喜爱汉族民歌,弘扬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1.感受、体验、认识、理解船夫号子这种民歌体裁的风格特征。
2.《澧水船夫号子》作品的结构脉络有清晰的了解和认识,知道作品四个部分的情绪变化及音乐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对不同号子的赏析,深入了解、感受船夫号子的音乐体裁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教师在试听的基础上,通过启发引导、对比总结以及让学生实践、探究等方式方法来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汉族民歌》课件
汉族民歌的分类与流派
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汉族民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按照 地域可以分为华北、华南、华东、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 的民歌;按照题材可以分为劳动歌、时政歌、情歌等。
流派
汉族民歌有许多流派,如江苏的吴歌、安徽的黄梅调、四川 的川江号子等,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02
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总结词
这首歌曲以其独特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作。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描绘了茉莉花的美丽和芬芳,以及人们对它的深深喜爱。歌曲的旋律婉 转悠扬,歌词情感真挚,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小河淌水》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歌曲,以 其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打动了无 数人的心。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细腻的歌词,描绘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追求。歌词 中提到了绣荷包这一传统的手工艺品,通过这一细节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 追求。同时,歌曲中也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和眷恋,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幸福
。
《放马山歌》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草原风情和牧歌特色的歌曲, 以其欢快的旋律和明快的节奏,展现了草原 的壮丽和牧民的欢乐。
V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详细描述
这首歌曲以舒缓的旋律和柔美的歌词,描 绘了一个浪漫而美好的画面。歌曲中的女 声清澈悠扬,男声低沉有力,两者交织在 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感。歌词 中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让人 感受到爱情的温暖和美好。
《走西口》
总结词
这是一首充满浓郁西北风情的歌曲,以其豪 放的歌声和深情的歌词,展现了西北人民的 豪放和热情。
汉族民歌
《汉族民歌》教学目标l、能认真听《黄河船工号子》、《澧水船工号子》、《甘牲灵》、《下四川》、《小河淌水》、《无锡景》、《铜钱歌》等。
能认真听赏所选教学内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2、能与老师和同学合作演唱《过滩号子》,体验船夫与惊涛骇浪搏斗的情景。
3、在欣赏体验的基础上,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与同学一起共同归纳、总结。
教学重点:感受不同体裁形式、不同地域的汉族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
、师生合作环节的引导、把握和组织。
教学难点:能对汉族民歌的主要体裁(号子、山歌、小调)的音乐特点进行探讨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多媒体课件、拔河绳。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我们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谓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这绚烂多彩的文化百花园中,有一支特别鲜艳的花朵,那就是我们今天将要了解的“汉族民歌”。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学生活动:民歌展示、演唱会。
二、新课教学:(一)劳动号子1、体验播放电影《锦上添花》片段,导出劳动号子的教学内容。
问:这种音乐体裁的名称是什么?在劳动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2、探究播放《澧水船夫号子》提问:歌曲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点?湖南有湘、资、沅、澧四大江河,澧水位于西北部。
这首号子生动的表现了船夫们从风平浪静的航行到遇风暴、过险滩,最后战胜艰险、继续平水航行的完整劳动过程,反映了船夫们紧张激烈的劳动生活和乐观自豪、坚毅勇敢的性格。
劳动号子是人们在从事体力劳动的过程中创作并演唱的一种带呼号性的歌曲。
一般具有指挥劳动、协调动作、鼓舞劳动热情、消除疲劳的作用。
号子的律动感很强,节奏比较固定,与劳动的节奏紧密配合,既适合于边唱边劳动,又可以鼓舞劳动热情。
号子的音调粗犷有力,多采用领唱与齐唱,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
3、合作师生合作表演《过滩号子》,亲身体验号子的风格特点。
通过参加合作,提升学生对号子的认识层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汉族民歌PPT
【民歌赏析2】
《小河淌水》是一 首优美的云南民歌,有 “东方小夜曲”之称, 歌词用诗一般的语言, 把我们带到了一个明月 高照、溪水潺潺的迷人 画境中,表阿妹对阿哥 的一片深情。
刘三姐《对歌》
【民歌赏析3】
1、欣赏湖南民歌《澧水船夫号子》P76,感 受音乐要素。完成:
①通过欣赏和了解这首歌曲,你最直接的感
【课堂探究一】
《赶牲灵》是一首具有浓郁陕北风味的民歌,歌曲语言生 动,极富生活气息,把少女期盼赶牲灵的情人的心情描绘的 淋漓尽致。
你感受的音乐特点是:
节奏自由 旋律悠扬 曲调高亢嘹亮 语言生动
为什么会有这个特点:
演唱的场所——户外演唱 抒情
你对山歌的理解是:
劳动人们在山间、田野、牧场劳动生活时为抒发感情即兴创作的歌曲
呼着号子 齐心协力过险滩
③请从以上问题中总结出劳动号子的特点(7、8)
节奏
节奏感强 节奏固定 与劳动节奏结合 律动感强 粗犷沉着 铿锵有力
曲调
体验与感受一
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场景使用到劳动号子? 请同学之间交流、体会一下。(7、8)
跑步时用的口号 搬东西时喊的号子
赛场上或拔河时加油的口号
体验与感受二
【民歌赏析4】
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对比山歌的 特点,体会一下小调的音乐特点:
节奏
规整
严谨
旋律 优美流畅 感情细腻 南方:细腻优美 结构严谨 旋律进行多为级进 北方:豪放粗犷 结构自由 旋律起伏大多为跳进
【民歌赏析5】
世界最优秀25 首民歌之一 湖北民歌
无锡景 铜钱歌
【巩固提升】
体裁 山歌 劳动号子 小调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
高中音乐鉴赏课《汉族民歌》教学设计
五十六朵芬芳的花——汉族民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对汉族民歌的视听欣赏和比照分析,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通过欣赏、演唱、比较、探究、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和了解汉族南北民歌的风格特点和分类。
三、能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讨论归纳三种民歌的音乐特点并能通过这些特点判断各个不同作品体裁。
教学内容
运用比较、分析、教师范唱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设计多种新颖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得到对民歌的审美体验和情感升华。
教学重点
1. 听赏不同地域的民歌,比较异同
2. 了解掌握汉族民歌不同体裁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1.各种不同民歌体裁的分类,能利用特点分辨各体裁。
2.两地《茉莉花》的异曲同唱,能比较整齐和谐地演唱。
学生活动
1、与教师合作表演号子,体验节奏和情感,熟悉号子特点。
2、学唱江苏民歌和中国民歌《茉莉花》,尝试同时演唱两种曲调不同的《茉莉花》。
3、探讨、研究三种民歌体裁的具体特点。
4、反馈练习,听赏不同民歌片段,分辨民歌体裁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
思考
云南民歌的风格特点
歌曲的旋律有什么样的特点? 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云南民歌具有浓厚的山野气息,自然、田色彩鲜艳, 音乐曲风相对精致、细腻。
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
小调
小调是一种流行 于城镇集市的民间小曲,也叫“小曲”或“小令”。
江苏民歌 《茉莉花》
初赏
歌曲什么样的感受? 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
作业
另外找出几首自己喜欢的汉族民歌,与同学分享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谢谢
中国民歌
(汉族民歌)
公共艺术(音乐篇)第二单元第一节
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
山歌
山歌般是指除劳动号 子外,劳动人民在山野、田间、牧场等地方 自由抒发情感的-种歌唱,内容常表达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对爱情和 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等。
云南民歌 《小河淌水》Fra bibliotek初赏歌曲描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这首民歌是什么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