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5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5

《简单机械》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师寄语: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

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课标导学:1、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知道机械效率,了解提高机械效率的途径和意义 3、了解人类使用机械的历程。

了解机械的使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课标解读:课标要求“知道简单机械”属于“了解”水平。

而对杠杆平衡条件的要求,则既包含过程,又包含结果。

通过测定某种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让学生在实验中进一步直观、形象地了解有用功、额外功及机械效率的含义,以及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通过实验和实例,知道提高机械效率的实际意义和途径,有合理改进机械提高效率的意识,增强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责任感。

复习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复习难点:会计算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学习方法:学案导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对比分析法、图文结合法教学资源:主要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导学案进行教学典型考点:1、知道机械效率,机械效率计算2、两个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和斜面的机械效率 3、杠杆和杠杆的平衡条通过实验探究学4、会使用斜面、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件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实验)5、能识别并会找出力臂(作图)教学过程:一、忆海拾贝:1.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转动的硬棒(可以是弯曲的)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

的力叫动力,的力叫阻力,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从支点到阻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叫做。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用公式可表示为。

动力臂L1是阻力臂L2的几倍,动力F1,就是阻力F2的。

3.定滑轮实质上是杠杆;使用定滑轮不省,但能改变。

4.动滑轮实质上是个动力臂是阻力臂倍的杠杆;使用动滑轮能省,但不能改变。

5.使用滑轮组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变动力的方向;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即F=G/n 。

6.对完成工作任务无用而又必须做的功叫做___________,有用功和额外功之和叫做___________。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境教学法和互动教学法,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体验和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兴趣。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生活技能,如自我介绍、与他人交流等,并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介绍,并能简短地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

2. 培养孩子们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学会与他人分享和合作。

3. 提高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培养创意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介绍和与他人交流。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学卡片、图片、玩具等。

学具:作业本、画笔、彩色纸等。

五、活动过程1. 情境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进行观察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自我介绍:让孩子们逐一进行自我介绍,介绍自己的姓名、年龄、兴趣爱好等,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

3. 互动交流:组织孩子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相互介绍自己的兴趣爱好,并讨论共同的兴趣,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学会自我介绍和与他人交流。

难点: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在实际情境中的运用能力。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孩子们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在观察力和想象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设计一些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的活动,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拓展延伸:让孩子们在课后与家人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验,让家人了解他们在学校的学习情况。

同时,鼓励孩子们参加一些兴趣班或社团活动,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细节需要特别关注。

情境引入环节的设计是关键,它直接影响到孩子们后续活动的参与度和兴趣。

我设计的情境引入是通过观察教室里的物品,让孩子们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观察和思考,这不仅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还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

功和功率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会用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体会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①重点: 功和功率的概念②难点: 1、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2、功和功率的计算。

教学设计:一、功1.定义: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2、公式:W=Fs师强调: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了对应关系。

3、:焦耳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N);距离的单位:米(m);功的单位:焦耳(J)二、功率1.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通常用字母“P”表示。

3.公式:P = W/t师强调:理解时应注意功率中包含了两个因素,即功和时间。

所以要看清做功多的物体不一定做功快,做功时间长的物体不一定做功慢。

做功必定要花一定的时间,但花了时间未必做了功。

1.单位:瓦特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焦耳( J );时间的单位:秒( s );功率的单位:瓦特( W )1瓦特=1焦/秒,功率的单位是瓦( W ),含义是:1秒钟做1焦耳的功,1瓦特=1焦/秒,另1千瓦=1000瓦特,1KW=1000W三、功和功率的计算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解答,并强调解题的思路及注意的问题。

例1:在20 m 深的矿井里,每分钟冒出地下水6 m3,问应至少选用功率多大的抽水机来抽水,才能使矿井里不会积水?已知:h=20m t=60s V=6m3ρ水=1.0×103Kg/m3 g=10 N/Kg求:P解:每分钟积水 G=mg =ρ水V=1.0×103 Kg/m3×6m3×10N/Kg=6×104N每分钟应对水做功 W=Gh=6×104N×20m=1.2×106 J抽水机功率P=W/t=1.2×106J/60s=2×104W答:应选用功率至少为2×104W的抽水机。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6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6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一节功一、学习目标1.理解机械功的概念,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2.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机械功的含义。

3.理解功的计算公式W=FS,知道功的单位是焦耳,并能实行相关的计算。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功的计算难点:物体沿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来源:学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小故事引入:(二)功的概念的得出:1.功概念的理解:例子:有一桶水,让小明同学把它从一楼匀速地提到二楼;若让小红同学把这桶水从一楼匀速地提到四楼。

(1)他们两个人用的力一样大吗?(2)他们的成效一样吗?得功的初步概念: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用两个演示实验:(1)水平拉动小车,分析受力情况和哪个力做功。

(2)拿起桌面上的书本并沿水平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分析做功情况。

加强对功概念的理解。

(三)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分析课本63页想想议议11.1-2力做功的实例找出两个实例的共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图11.1-3力不做功的实例:课本中的后两个图中,力都没有做功,想一想这些力为什么没有做功?并写出原因:甲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图:没有做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机械做功不可缺少的两个因素:2.用推石头未动,冰壶运动,提着箱子在水平面上运动,三个生活实例的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突破做功的因素。

引导学生得出做功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3.议一议:小组交流并展示(再一次突破判断是否做功这个难点)(1)当你抱着一摞书不动时,你累吗?你对书做功了吗?为什么?(2)用力推讲台,讲台没有动,人累吗?人对讲台做功了吗?(3)用脚踢出足球,球在地面上滚动,滚动过程中,人对球做功了吗?(四)功的计算1.在得出功的概念时,小明和小红哪个做的功多,要使小明做的功多要怎么办,要求学生想办法,由此的功的计算。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知道功的概念,能用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解释功的含义,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2.理解什么是功率,会正确进行功、功率、速度的计算。

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复习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复习目标,引入新课。

学生自主梳理本章知识,画出知识导图,并熟记基础知识。

规律总结:1.判断是否做功的方法:(1)物体做功必须同时满足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没有做功。

(2)没有做功的三种情况:“不劳无功”“劳而无功”“垂直无功”2.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方法1: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方法2:在做功的多少相同时,比较做功时间的长短。

方法3:如果做的功和所用的时间都不相同,比较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多少。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在本章学习中我学到了哪些物理知识?掌握了哪些物理研究方法?我还有哪些知识需要加强?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自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功和机械能⎩⎪⎪⎪⎪⎪⎪⎪⎨⎪⎪⎪⎪⎪⎪⎪⎧功⎩⎪⎨⎪⎧做功的条件:① 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② 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 计算公式:W = Fs 单位: 焦(J ) 1 J =1 N·m =1 W·s 功率⎩⎪⎨⎪⎧定义: 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意义:表示做功的快慢计算公式:P = W t 单位:瓦(W )、千瓦(kW )1 W =1 J/s 机械能⎩⎪⎪⎪⎪⎨⎪⎪⎪⎪⎧动能⎩⎪⎨⎪⎧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m ) 物体的运动速度(v ) 重力势能⎩⎪⎨⎪⎧定义:在地球表面附近与高度相关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 物体的质量(m ) 物体所处的高度(h ) 弹性势能⎩⎪⎨⎪⎧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决定其大小的因素⎩⎪⎨⎪⎧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材料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则机械能 的总和保持不变,即机械能守恒大自然中的机械能:水能和风能的利用 知识板块二 功和功率的计算 1.一列质量为1×103 t 的火车,以180 km/h 的速度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整列火车受到的阻力是9×103N 。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教案(人教版)第一节功一、创设情景,明确目标暴风雪过后,一辆汽车陷进了雪堆里。

你帮司机把车周围的雪铲开,试着把车子往后推,司机则发动了车子,但车轮只是原地空转。

尽管你已使出了全身力气,车子还是纹丝不动。

10min后,你已是精疲力竭,而车子还是卡在雪堆中。

【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你对车的力产生了效果吗?二、自主学习,指向目标学生自学教材第62页至第64页,完成学生用书自主研学部分的内容。

三、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力学中的功(1)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图11.1­1和图11.2­2。

【教师点拨】在物理学中,物体在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2)教师举例:工人师傅用力推着煤车前进100米;起重机将货物竖直吊起20米。

【思考】一个力要对物体做功,应该满足哪些条件?【教师总结】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另一个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强调】一个力在对物体做功的过程中,这个力应始终作用在物体上。

物体由于惯性而继续前进,前进过程中再没有受到这个力的作用,这个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如果力作用在物体上,而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那么这个力同样也没有对物体做功。

2.功的计算(1)试着比较功的大小;【举例】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丽扛着50N的凳子从一楼爬上二楼。

【思考】谁做的功多?为什么?【举例】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二楼;小亮扛着200N的课桌从一楼爬上三楼。

【思考】小亮哪一次做的功多?为什么?(2)分析得出功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公式: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W=F·s功的国际单位:焦耳(焦,J)1J=1N·m即:1牛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1米的距离时所做的功为1焦。

(3)功的公式应用: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例题,强调解题注意事项。

四、总结梳理,内化目标1.功的定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12

11.1《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的含义。

能说出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判断出力是否对物体做功;2、明确计算功的大小的表达式,以及表达式中每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和单位。

3.能应用公式W=Fs实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功的概念,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及功的计算。

二、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通过图片形式列举生活中一些对物体做功的实例,引入新课。

画面中的情景与物理中的功联系密切,并且有的过程对物体做了功,但有的过程对物体没有做功,那么什么时候能对物体做功呢,要明白这个问题,我们今天来学习第十一章第一节功,功。

1.力学中的“功”(1)师: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提到与功相关的词语有哪些?生:功夫、功劳、功能、事半功倍、急功近利……它们有“贡献、成效、本领、能耐等意思。

师:在物理学里,“功”的概念吸收了“成效“的意思。

力在什么情况下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学案自学课本62页、63页理解物理学中功的含义,知道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并实行后面的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1. 什么情况下力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合作探究:1.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是:(1):(2):(3):2.力学中,功等于。

3.功的计算公式:4.功的单位是:5.1J的物理意义是:精讲点拨:1.①力学里所说的“功”,它的含义是什么?要求回答: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通过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②分析课件图1,做功的实例:货物、火箭和杠铃在什么力作用下,(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沿什么方向移动通过了一段距离?什么力对物体做了功?要求回答:货物在竖直向上的举力作用下,竖直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叉车的举力对货物做了功。

火箭在竖直向上的燃烧的气体压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起飞通过了一段距离,燃烧的气体的压力对火箭做了功。

拖拉机在沿水平向前的牵引力作用下,沿水平向前通过了一段距离,拖拉机的牵引力对拖拉机做了功。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小组归纳总结和讨论理解功的概念,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经历交流合作的过程,学会用简洁的物理语言与人交流;2.通过交流合作讨论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并会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3.通过思维训练理解功和功率的公式,并会用功和功率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分析问题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与学法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展示的方法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1节功第2节功率第3节动能和势能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二)教材地位: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涉及本章内容及要求有:3.2.2 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2.1 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能量是《课标》中科学内容的三大主题之一,这充分说明了能量在物理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通过功、功率的教学,为学生认识能做了铺垫。

由于只要求初中学生初步认识能量概念,所以教科书并未追求能量概念的严密性,而是在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能量的概念——物体能够对外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本章在学生已经深入学习了力的基础上,为学生展开一幅由力而揭开的能量画卷,本章又是学习内能、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基础,所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为复习课,学生对《功和机械能》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但知识的熟练程度不高,不能很好的运用。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更为熟练的掌握知识,教师在学习中找到学生的不足,让学生有所突破。

教学重点1.理解力学中功的含义,明确功率的物理意义;2.能根据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判断物体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变化;3.能根据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4.能用功、功率的计算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警告语:一、课前展现知识构造定义:物体因为运动而拥有的能量动能物体速度越大、质量越决定其大小的要素:机大,动能就越大械定义:物体因为被举高而拥有的能量。

能重力势能决定其大小的要素:物体质量越大、举得越势能高,势能就越大弹性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拥有的能量。

势能决定其大小的要素: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弹性势能就越大二、学习目标:三、合作研究与展现报告:知识构造功1、力做功的两个必需要素:①;②物体在这个 ___的方向上挪动的 ____。

2、力没做功的三种状况:①“劳而无功”:物体受力但没 ______;②“垂直无功”:物体受力和挪动的方向______;③“不劳无功”:运动物体缺力凭 _______保持持续运动。

3、功的大小。

在物理学中规定,力做功的多少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 ______的方向上挪动 _____的乘积。

用字母______表示。

4、公式:________;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概是 ____。

理解:公式中的 s 必定是在力 F 的方向上经过的距离,重申对应。

F 和 s 是同一个物体在同一时间内,且同一方向上的两个量。

功率1.定义: __________里达成的功叫功率。

意义:功率是用来表示做功 ______的物理量。

2.做功越 _____,功率就越 _____。

功率用字母 _____表示。

3.比较方法:①做功时间相同时,比较 _________,做功越 _____,功率越大。

②做相同多的功时,比较 ________,用时越 _____,功率越大。

4.定义公式: _______ 国际制单位 1W=KW 1W 的意义5.某小轿车功率 66kW ,它表示:小轿车在 ______内做的功为_____________J。

6.由 W =______和 v= _______,得 P=________。

汽车的功率必定,上坡时要换低速档,以获取更_____的牵引力,即在功率一准时,要增大F,一定 ______动能和势能及互相转变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拥有;不过说明它有做功的能力,但不必定要做功。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 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1章章节(课题)名称第11章章节复习学时1总课时28三维目标知识技能(1)使学生深刻理解功的概念,明确功的公式,掌握功的计算。

(2)知道什么是机械功以及怎样量度机械功的大小。

会理解和计算机械功功率.(3)知道什么是机械效率,它的大小与那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初步概念以及决定它们大小的因素。

了解动能和势能如何转化的。

过程方法(1)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理解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理解功的计算公式,知道功的原理和功率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项目内容解决措施教学重点功和功率的概念;机械功和机械能的概念;机械效率的计算和怎样提高机械效率;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做功的两个因素;结合实际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札记一、基础练习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公式:W=FS3、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它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公式P=W/t二、复习内容1、功:(1)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即物体受力没有移动;是物体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物体凭惯性运动。

巩固:☆某同学踢足球,球离脚后飞出10m远,足球飞出10m的过程中人不做功。

(原因是足球靠惯性飞出)。

(3)力学里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W=FS(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应用功的公式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0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  本章复习课》教案_20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末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机械功的概念、定义式和单位;能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

2.能运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功率的物理意义、定义式和单位;能结合生产、生活实际说明机械功率的意义。

4.能运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重点:1.理解并运用功的公式进行计算。

2.运用功率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1.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力是否做功。

2.运用公式及变形式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开门见山,直接引入)二、知识梳理(学生完成知识填空并展示)一、功1.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____;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____。

特别提醒不做功的三种情况:①有力无距,如一位同学推车未动;②有距无力,如足球离开脚后水平移动;③力距垂直,如提着水桶水平移动。

2.做功公式:_______,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__ ____,符号是____。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功都等于不使用机械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二、功率4.功率:与之比叫做功率,它是表示做功的物理量。

5.公式P= ,其单位是。

由推导公式P=FV可知:当功率一定时,减小速度可以增大,如汽车上坡等。

6.测功率(如爬山、上楼梯等)原理:,需要测的物理量有、、。

三、考点透析考点1 功的计算(先让学生分析例题,教师点拨分析;学生完成变式练习,展示结果)【例1】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且V甲>V乙,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它们所受的拉力F甲和F乙及两拉力在相同时间内所做的功W甲和W乙之间的关系是( )A.F甲>F乙B.F甲<F乙C.W 甲>W乙D.W 甲<W乙【解析】甲、乙两个相同的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F甲=F乙=f,当V甲>V乙时,根据s=vt,在相同时间内s甲>s乙,由W=Fs得W甲>W乙。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

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内容。

具体包括:1. 功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2. 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公式;3.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和守恒定律;4. 各种力学现象中的功和机械能的计算;5. 本章重点公式和概念的运用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功、功率、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2. 能够运用功和机械能的公式解决实际问题;3. 提高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功的计算和机械能的转化;2. 功率的计算及其应用;3. 各种力学现象中功和机械能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课本、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力学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功和机械能的概念。

2. 复习功的概念和计算公式:回顾功的定义,讲解功的计算公式。

3. 复习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讲解功率的定义,给出功率的计算公式。

4. 复习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5. 例题讲解:通过几个典型例题,讲解功和机械能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板书设计:将功、功率、机械能的公式和概念进行板书。

8. 作业设计:布置一些有关功和机械能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六、作业设计1. 计算题:已知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求这个力做的功。

2. 应用题: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求它在落地前瞬间的机械能。

3. 思考题:解释一下功率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说明功率的计算方法。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功和机械能相关的物理现象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整体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深入理解功和机械能的概念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复习教案新人教版年级八科目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
课题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章节复习授课类型复习
课标依据3.1.3结合实例,认识功的概念。

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3.2.1知道动能、势能和机械能。

通过实验,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举例说明机械能和其他形式能量的相互转化。

例1 用荡秋千的过程定性说明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情况。

3.2.2知道机械功和功率。

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机械功和功率的含义。

3.5.1知道能量守恒定律。

列举日常生活中能量守恒的实例。

有用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1.知道力学中做功和功率的含义,能用生产、生活中的实例解释功和功率的含义,并能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2、能说出机械能的分类,能利用相关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大小变化;
3、在能区别动势能的基础上,认识动势能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秋千等),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机械能守恒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
重点
1.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2、能说出机械能的分类,能利用相关影响因素判断动能、重力势能、弹性
势能的大小变化;
3、在能区别动势能的基础上,认识动势能间的转化过程,并能分析、解
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秋千等),
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1.用相关公式计算功和功率。

3、能分析、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秋千等),有用能量转化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媒体选择分析表
知识点学习目标
媒体
类型
教学作

使用
方式
所得结论
占用时

媒体来源

①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A.提供事实,建立经验;B.创设情境,引发动机;C.举例验
证,建立概念;D.提供示范,正确操作;E.呈现过程,形成表象;F.演绎原理,启发思维;G.设难置疑,引起思辨;H.展示事例,开阔视野;I.欣赏审美,陶冶情操;J.归纳总结,复习巩固;K.其它。

②媒体的使用方式包括:A.设疑—播放—讲解;B.设疑—播放—讨论;C.讲解—播放—概括;
D.讲解—播放—举例;
E.播放—提问—讲解;
F.播放—讨论—总结;
G.边播放、边讲解;
H.设疑_播放_概括.I讨论_交流_总结J.其他
教学
环节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
机械能1、机械能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典型例题处理:
学生读题口答,教师引导评价讲解
加油后的战斗机仍以原来的速度和高度飞行,动能、势能、机械
能怎样变化?
回顾章节知
识,搭建知识
框架
利用动势能转
化解释相关
现象
6. (2016安徽)掷实心球是某市的中考体育加试项目之一.掷出去的实心球从a处出手后,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示,球最终停在水平地面e点处(不计空气阻力).则实心球()
第6题图
A. 在a处重力势能最小
B. 在b处动能为零
C. 在a、b、c三处机械能相等
D. 在d处动能为零
13. (2016杭州)如图所示,一个静止小球从A点沿粗糙程度相同的轨道下滑,经B点到达C点,从A点到达C点的过程中,小球的动能______;小球的重力势能______;小球的机械能________.(选填序号)
第13题图
功和功率计算1、功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及其推导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并引导回顾各物理量的意义和单位
2、典型例题处理:
农用耕地机以柴油机作为动力装置。

若在额定功率下工作,某次
耕地的平均速度是1.4 m/s,受到的阻力为6 300 N,工作时间为2 h.
(1)此次耕地过程中,耕地机所做的功是多少?功率是多大?
(2) 如果土地需要耕作得更深些,耕地机以额定功率工作,耕地的
速度如何变化?请简要说明理由.
一生板演,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教师巡回指导
完成后,多生上台纠正,教师最后点评
明确计算工具
基本知识、基
本计算技能掌

作业完成本章测试卷B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